CN114585122A - 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122A
CN114585122A CN202011376191.3A CN202011376191A CN114585122A CN 114585122 A CN114585122 A CN 114585122A CN 202011376191 A CN202011376191 A CN 202011376191A CN 114585122 A CN114585122 A CN 114585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magnetic
magnetic conduction
panel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6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尧
罗金柳生
刘志才
马向阳
南春来
任浩南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61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5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5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磁器皿;壳体,能够支撑导磁器皿,壳体内具有容纳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纳腔内,用于加热导磁器皿;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导磁器皿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以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其中,变化参数非温度;控制器,与线圈盘和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导磁器皿的温度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通过检测组件直接检测导磁器皿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通过变化参数来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并使控制器依据变化参数来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同时避免导磁器皿出现干烧情况,保证了导磁器皿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检测电水壶的水温,常常采用红外测温探头对壶体外壁测温,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测量速度,但是对于玻璃电水壶,红外测温探头对玻璃壁的清洁度要求很高,污渍水垢或者玻璃壁容易对探头造成测温误差。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探测器进行测温的方式,常常在加热底盘上设置热敏电阻温度探测器,但存在探测温度迟滞的现象,测温速度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磁器皿;壳体,能够支撑导磁器皿,壳体内具有容纳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纳腔内,用于加热导磁器皿;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导磁器皿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以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其中,变化参数非温度;控制器,与线圈盘和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导磁器皿的温度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磁器皿、壳体、线圈盘、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其中,壳体能够支撑导磁器皿,壳体可以与导磁器皿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导磁器皿可拆卸连接,例如在使用时,将导磁器皿放置在壳体上,而在不使用时,将导磁器皿从壳体上拿走收纳起来。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将线圈盘设置在容纳腔内,以对导磁器皿进行加热,具体地,导磁器皿能够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以加热位于导磁器皿内的液体等。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导磁器皿在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该变化参数并非温度,但能够以此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例如变化参数与导磁器皿的温度正相关或负相关等等,或者将变化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的温度。通过检测组件直接检测导磁器皿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通过变化参数来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并使控制器依据变化参数来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与相关技术中,设置热敏电阻探测器进行传热测温相比,减少了热传递的滞后性,有利于快速获取到导磁器皿的温度,从而有利于控制器快速依据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变化参数及时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实现急速测温。而且,也无需考虑导磁器皿的部分材质为玻璃的情况下,对玻璃的清洁度要求,便于用户使用。
而且,在线圈盘处于加热状态下,导磁器皿内部液体如果被倒空或者无液体或者仅具有很少的液体,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导磁器皿的变化参数会在较短时间或者瞬间大幅度变化,有利于控制器及时依据变化参数的变化情况控制线圈盘停止工作,以避免导磁器皿出现干烧情况。与相关技术中需额外配置水位检测装置等传感器来防止干扰相比,节省零部件,节约成本,而且由于检测组件能够快速检测到导磁器皿的参数变化,能够及时控制线圈盘停止加热,保证了导磁器皿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变化参数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以根据导磁器皿的温度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例如,控制器用于将变化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的温度。再例如,控制器用于参照变化参数与温度的对应表来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导磁器皿的磁场强度,导磁器皿的磁场强度随着导磁器皿内液体温度变化,控制器能够通过预设的磁场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获取导磁器皿的实时温度。在导磁器皿液体温度较低时,检测组件检测到导磁器皿的磁场强度较低,说明此时导磁器皿内部液体温度较低,控制器控制线圈盘对导磁器皿增大加热功率;在检测组件检测到导磁器皿的磁场较高时,说明此时导磁器皿温度较高,控制器控制线圈盘对导磁器皿减小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另外,在导磁器皿的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器控制线圈盘停止加热,或在导磁器皿的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时,控制器控制线圈盘重新加热,有利于实现恒温或控温。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线圈盘的加热状态可为增大加热功率、恒温、降低加热功率或大火加热、恒温、小火加热。其中增大加热功率和降低加热功率可根据检测到的变化参数进行逐级增加或逐级降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磁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变化参数、电压变化参数、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的设计中,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变化参数。导磁器皿的磁场强度能够随着导磁器皿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利于依据磁场强度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
在一个具体的设计中,变化参数包括电压变化参数,导磁器皿的电压能够随着导磁器皿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利于依据电压确定导磁器皿的温度。
在一个具体的设计中,变化参数包括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有利于控制器将电感和阻抗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的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组件设置于导磁器皿靠近壳体的一侧。
在该些设计中,检测组件设置在导磁器皿靠近壳体的一侧。使得检测组件靠近导磁器皿,以便于更灵敏、快速地检测到导磁器皿的变化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这些设计中,通过使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能够确保检测组件检测准确,另一方面,保证了电磁加热装置处于谐振工作状态,同时保证导磁器皿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mm至20mm。
在这些设计中,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间距大小决定了检测组件检测变化参数的效果。通过使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间距大于等于5mm,可有效避免距离过小热量大量的囤积在电磁加热装置的面板上,保证导磁器皿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而且避免检测组件对线圈盘进行干扰,保证加热系统处于谐振工作状态。通过使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间距小于等于20mm,可确保检测组件的检测效果,避免距离过大导致的检测组件检测效果不理想。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检测组件连接;检测组件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导磁器皿相接触。
在这些设计中,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弹性件,使检测组件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导磁器皿相接触,有利于保证检测组件和导磁器皿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测温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面板的情况下,面板设置有通孔,检测组件能够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经通孔与导磁器皿相接触。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即不放置导磁器皿的情况下,弹性件不受外力,此时检测组件伸出通孔,有利于用户观察判断测温位置,以便将导磁器皿放置在检测组件上。在工作状态下,即放置导磁器皿的情况下,弹性件被压缩,检测组件下移至通孔内。在用户移走导磁器皿时,弹性件受力消失,检测组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伸出通孔。也就是说,检测组件能够在弹性件的带动下,伸出通孔或下移至通孔内,方便用户观察检测组件的位置而在面板上放置导磁器皿,有利于使导磁器皿准确放置到位,操作简单,便利性更强。
值得说明是,弹性件的一端与容纳腔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检测组件连接,以使检测组件带动弹性件运动时,弹性件不会脱离容纳腔,从而避免弹性件的多次无谓拉伸而影响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组件设置于线圈盘的中部;和/或线圈盘设置有安装孔,检测组件设置于安装孔。
在这些设计中,通过使检测组件设置于线圈盘的中部,由于线圈盘的中部不具有线圈,可有效避免检测组件的安装对线圈盘上的线圈造成影响。而且,免除了额外设置支架等结构来支撑检测组件,有利于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而且,线圈盘与导磁器皿底壁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设置在线圈盘中部的检测组件与导磁面的距离也较近,有利于准确检测导磁面在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而且,由于线圈盘中部的磁场强度相对较弱,还可有效减小线圈盘对检测组件造成的干扰,提高检测组件检测的准确性。而且,由于线圈盘中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还可有效避免检测组件在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温升过高,甚至出现损坏。
另外,通过在线圈盘上设置安装孔,将检测组件设置在安装孔内,有利于保证检测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具体应用中,检测组件卡设在安装孔内。避免检测组件从线圈盘上掉落。当然,检测组件也可以通过插销或螺纹件等连接件连接在线圈盘上。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组件设置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正下方;和/或检测组件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
在这些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检测组件的设置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正下方,检测组件可以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也可至少部分外露于容纳腔,避免检测组件因放置位置偏移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检测组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使检测组件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中心线重叠,有利于使检测组件能够更快速精准的检测到导磁器皿的变化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面板,设置于壳体,壳体能够通过面板支撑导磁器皿,导磁器皿和面板可拆卸连接。
在这些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的面板,壳体通过面板支撑导磁器皿,并限定了导磁器皿和面板的一种连接方式。通过使面板与导磁器皿可拆卸连接,在不需要加热导磁器皿时,可以将导磁器皿从面板上拆卸下来,使得导磁器皿可取出单独存放,节省了占用空间,并在需要加热时将导磁器皿放置在面板上,从而方便了导磁器皿的不同使用需求。
当然,导磁器皿和面板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还有利于面板支撑其他形状、尺寸的导磁器皿,实现电磁加热装置的多功能加热。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还可以使电磁加热装置不包括面板,而是直接将导磁器皿设置于壳体。导磁器皿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上,例如导磁器皿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壳体的一部分构造成导磁器皿,导磁器皿和壳体共同形成座式的电磁加热装置;也可以使导磁器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变化参数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在这些设计中,具体限定了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提示装置,方便用于通过提示装置的提示了解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器可在检测组件检测到变化参数时,例如检测组件正常工作时,控制提示装置发出工作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始正常工作状态。而在检测组件检测不到变化参数时,例如检测组件与导磁器皿分离或者检测组件与导磁器皿没有精准接触时,此时,导磁器皿的放置位置出现偏差,检测组件不在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正下方投影内,控制器可控制提示装置发出警告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正确摆放导磁器皿,此时为非正常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提示信息可以包括为图案、灯光、文字、音频等等。
例如通过图案或文字的形式显示正常的工作状态,提示装置此时不发出声音,不会对用户产生干扰。通过音频的方式提示用户感应到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在嘈杂的室内环境中提示用户。例如,柔和的提示音为正常工作状态,急促的提示音为非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灯光的形式提示用户感应到的工作状态,便于在周围环境昏暗或者夜晚,此时不会惊扰用户,还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不同形式可以组合使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提示信息,以在周围环境不同时提示用户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用户了解电磁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在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面板设置有安装槽,导磁器皿的底部嵌入设置在安装槽内。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面板与导磁器皿的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在面板上设置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导磁器皿底部相配合,以使导磁器皿底部能够嵌入在安装槽内。装配方便,有利于导磁器皿的安装和移除,有利于导磁器皿底部快速找准安装槽的位置而嵌入在安装槽内部。而且,安装槽的形状与导磁器皿底部形状相配合,导磁器皿底部嵌入安装槽后,两者配合紧密,不存在间隙,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加热效果的同时,避免存在间隙容纳污垢造成不易清洗的现象。
具体地,面板与导磁器皿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得导磁器皿更轻便,利于用户倾倒液体,而且分体式设计也利于用户对导磁器皿内部进行清洗,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面板与导磁器皿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方式,这种设置利于加工生产,降低了环境对面板的污染,提高面板洁净度。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面板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凹陷形成安装槽;或面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出部,至少一个凸出部围合形成安装槽。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面板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具体地,向下凹陷形成的安装槽与导磁器皿底部形状相配合,以使导磁器皿的底部能够安装在面板向下凹陷的安装槽内,以起到安装和限位的功能。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的设计不会占用额外的生产成本,按照导磁器皿的底部形状进行生产加工,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模具,适合大批量生产。
在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出部,至少一个凸出部围合形成安装槽,以使导磁器皿的底部坐落在至少一个凸出部围合的范围内,从而完成导磁器皿的安装。具体地,至少一个凸出部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少,过少的凸出部无法起到很好的限位安装效果,同时凸出部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多,凸出部过多会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在安装导磁器皿底部不需要过多的凸出部。至少一个凸出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可以为三个。两个凸出部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弧形或圆环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两个凸出部关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三个凸出部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弧形或圆环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三个凸出部关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等间距设置,以使任意相邻两个凸出部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至少一个凸出部对导磁器皿底部起到限位安装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部的形状可以根据导磁器皿底部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可以为长条形,也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具体地,凸出部可与面板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即满足了凸出部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有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结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安装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30mm。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安装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安装槽的槽深直接影响导磁器皿底部的安装效果。具体地,槽深取值不易过大,槽深取值过大,导致面板需要生产过深的安装槽,从而影响面板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空间,对加热和散热的效果都会造成影响。同时槽深取值不易过小,槽深取值过小时,无法达到良好的安装限位功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将槽深取值设置在0.5mm至30mm范围内,槽深大于0.5mm,能够保证导磁器皿底部的安装和限位效果。槽深小于30mm,保证了面板内部元件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加热和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面板和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中一个设置有限位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出,限位槽与限位凸出相配合。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面板和导磁器皿的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在面板和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中的一个设置限位槽,另一个设置限位凸出,其中限位槽与限位凸出相配合。具体地,在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上设有限位槽,面板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凸出,或者在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上设有限位凸出,面板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槽,有利于导磁器皿和面板的精准安装。
以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设置限位槽为例,面板上设有相配适的限位凸出,具体地,在导磁器皿的安装过程中,将导磁器皿底部的限位槽与面板上设有的限位凸出位置对准,向下移动导磁器皿直至限位凸出移动至限位槽内为止,完成导磁器皿的安装。实现导磁器皿的稳定连接,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限位凸出设置于器皿底壁的边缘;或限位槽设置于器皿底壁的中部。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限位凸出的设置位置,限位凸出设置在器皿底壁的边缘。具体地,在面板对应器皿底壁边缘的相对应位置设置相适合的限位槽,以使导磁器皿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器皿底壁边缘设置的限位凸出与面板设置的限位槽相配合起到安装和限位的功能。具体地,限位凸出与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或器皿侧壁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器皿底壁的完整性,同时满足了器皿底壁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构件连接。
限位槽设置在器皿底壁的中部,此时在面板对应器皿底壁中部的位置设置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出,这种设置使得用户能够直观的观察得到限位凸出的位置,使得导磁器皿的安装更加精准。具体地,限位槽与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器皿底壁的完整性,同时满足了器皿底壁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凸出可以采用分段式环形,或者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分段式限位凸出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少,过少的限位凸出无法起到很好的限位安装效果,同时限位凸出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多,限位凸出过多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实现限位功能不需要过多的限位凸出。限位凸出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可以为三个。两个限位凸出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两个限位凸出关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三个限位凸出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三个限位凸出关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等间距设置,以使任意相邻两个限位凸出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出的形状可以根据导磁面底部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可以为长条形,也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限位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30mm。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限位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限位槽的槽深直接影响导磁器皿底部的限位效果。具体地,槽深取值不易过大,槽深取值过大,导致开槽深度过大,造成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浪费。同时槽深取值不易过小,槽深取值过小时,无法达到良好的安装和限位功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将槽深取值设置在0.5mm至30mm范围内,槽深大于0.5mm,能够保证导磁器皿底部的安装和限位效果。槽深小于30mm,保证了面板内部元件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加热和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导磁器皿包括保护套,设置于导磁器皿的底部外表面。
在这些设计中,限定了导磁器皿包括保护套,保护套采用与面板相适合的结构。保护套设置于导磁器皿的底部外表面,从而对导磁面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在电磁加热器具使用过程中,移动或者安装导磁器皿或多或少会对导磁器皿的底部造成磨损,通过设置保护套能够有效对导磁器皿的底部起到保护作用,即保护了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从而延长了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的,保护套的材质可以采用耐磨材质制成,有效延长电磁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保护套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面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磁吸力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
在这些设计中,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保护套,第二连接部设置于面板,通过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磁吸力,使得保护套能够被磁吸在面板上,从而带动导磁器皿磁吸在面板上。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相配适的位置。在对导磁器皿进行安装时,将导磁器皿放置在面板上,在放置过程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距离减小至两者能够产生磁吸力时,第一连接部被第二连接部吸引,使得保护套磁吸在面板上,从而带动导磁器皿磁吸在面板上,以完成导磁器皿的安装。
具体地,在需要移出导磁器皿时,只需克服磁力拉出导磁器皿即可。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简单方便,不需要额外的连接部件,对导磁器皿的改动也较小,有利于减小工艺流程,保证工艺强度,节约产品成本。同时永磁体的安装不会影响保护套和面板的表面平整度,保证了保护套和面板的外观美观,提高市场竞争力。
而且,通过使导磁器皿和面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导磁器皿在放置在面板的过程中放置到位,使得第一连接部会直接移动到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保证了导磁器皿快速安装到位。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永磁体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能够长期保持磁性,保证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使用寿命。
当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至少一个导磁体,导磁体的磁阻很小,易于磁通通过,从而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距离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更好的传递磁吸力。还可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个均为永磁体,以便更好的产生磁吸力。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相等,设置位置相适合。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具体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不同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线圈盘在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上的投影面面积不小于导磁面的面积的1/5;和/或线圈盘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
在这些设计中,线圈盘在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上的投影面积大小决定了线圈盘的加热面积。通过使线圈盘在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上的投影面面积不小于导磁面的面积的1/5,可确保线圈盘能够充分加热导磁面,充分加热导磁器皿。
通过使线圈盘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以使线圈盘的圆心与导磁器皿的圆心相对准,从而保证了在线圈盘工作时,能够均匀加热导磁器皿。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导磁器皿由导磁材料构造而成;或导磁器皿包括器皿本体和设置于器皿本体的导磁层。
在这些设计中,可以使导磁器皿由导磁材料构造而成,以使导磁器皿能够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这样的设计利于导磁器皿的加工,保证了力学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为器皿底壁的外表面。
另外,还可以使导磁器皿包括器皿本体和设置于器皿本体的导磁层。具体地,在导磁本体上设置导磁层,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为导磁层朝向线圈盘的侧面。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在玻璃或者陶瓷等非导磁材料的导磁本体上涂刷混合均匀的导磁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磁器皿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磁器皿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导磁器皿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导磁器皿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磁器皿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组件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测温方案模型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测温方案的等效理论模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磁加热装置,110面板,111安装槽,112凸出部,
113a第一限位槽,113b第二限位槽,
114a第一限位凸出,114b第二限位凸出,
120导磁器皿,121导磁面,130壳体,140线圈盘,150检测组件,160控制器,170弹性件,180保护套,181第一连接部,18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中,图3和图4中的第一限位槽113a和第二限位槽113b均属于限位槽的一种。仅是为了区分,将不同结构的限位槽设计为第一限位槽113a和第二限位槽113b。同样地,图3和图4中的第一限位凸出114a和第二限位凸出114b均属于限位凸出的一种,仅是为了区分,将不同结构的限位凸出设计为第一限位凸出114a和第二限位凸出114b。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100。包括导磁器皿120;壳体130,能够支撑导磁器皿120,壳体130内具有容纳腔;线圈盘140,设置在容纳腔内,用于加热导磁器皿120;检测组件150,用于检测导磁器皿120在线圈盘140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以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其中,变化参数非温度;控制器160,与线圈盘140和检测组件150电连接,控制器160用于根据导磁器皿120的温度控制线圈盘140的加热状态。
本实施例电磁加热装置100包括导磁器皿120、壳体130、线圈盘140、检测组件150和控制器160。其中,壳体130能够支撑导磁器皿120,壳体130可以与导磁器皿120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导磁器皿120可拆卸连接,例如在使用时,将导磁器皿120放置在壳体130上,而在不使用时,将导磁器皿120从壳体130上拿走收纳起来。壳体130内具有容纳腔,将线圈盘140设置在容纳腔内,以对导磁器皿120进行加热,具体地,导磁器皿120能够在线圈盘140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以加热位于导磁器皿120内的液体等。检测组件150用于检测导磁器皿120在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该变化参数并非温度,但能够以此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例如变化参数与导磁器皿120的温度正相关或负相关等等,或者将变化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120的温度。通过检测组件150直接检测导磁器皿120在线圈盘140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通过变化参数来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并使控制器160依据变化参数来控制线圈盘140的加热状态。与相关技术中,设置热敏电阻探测器进行传热测温相比,减少了热传递的滞后性,有利于快速获取到导磁器皿120的温度,从而有利于控制器160快速依据检测组件150检测到的变化参数及时控制线圈盘140的加热状态,实现急速测温。而且,也无需考虑导磁器皿120的部分材质为玻璃的情况下,对玻璃的清洁度要求,便于用户使用。
而且,在线圈盘140处于加热状态下,导磁器皿120内部液体如果被倒空或者无液体或者仅具有很少的液体,检测组件150检测到的导磁器皿120的变化参数会在较短时间或者瞬间大幅度变化,有利于控制器160及时依据变化参数的变化情况控制线圈盘140停止工作,以避免导磁器皿120出现干烧情况。与相关技术中需额外配置水位检测装置等传感器来防止干扰相比,节省零部件,节约成本,而且由于检测组件150能够快速检测到导磁器皿120的参数变化,能够及时控制线圈盘140停止加热,保证了导磁器皿120的使用寿命,确保了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160还用于根据检测组件150检测到的变化参数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以根据导磁器皿120的温度控制线圈盘140的加热状态。例如,控制器160用于将变化参数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再例如,控制器160用于参照变化参数与温度的对应表来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检测组件150用于检测导磁器皿120的磁场强度,导磁器皿120的磁场强度随着导磁器皿120内液体温度变化,控制器160能够通过预设的磁场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获取导磁器皿120的实时温度。在导磁器皿120液体温度较低时,检测组件150检测到导磁器皿120的磁场强度较低,说明此时导磁器皿120内部液体温度较低,控制器160控制线圈盘140对导磁器皿120增大加热功率;在检测组件150检测到导磁器皿120的磁场较高时,说明此时导磁器皿120温度较高,控制器160控制线圈盘140对导磁器皿120减小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另外,在导磁器皿120的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时,控制器160控制线圈盘140停止加热,或在导磁器皿120的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时,控制器160控制线圈盘140重新加热,有利于实现恒温或控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160控制线圈盘140的加热状态可为增大加热功率、恒温、降低加热功率或大火加热、恒温、小火加热。其中增大加热功率和降低加热功率可根据检测到的变化参数进行逐级增加或逐级降低。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磁器皿120由导磁材料构造而成。
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导磁器皿120由导磁材料构造而成,以使导磁器皿120能够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这样的设计利于导磁器皿120的加工,保证了力学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为器皿底壁的外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磁器皿120包括器皿本体和设置于器皿本体的导磁层。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为导磁层朝向线圈盘140的侧面。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在玻璃或者陶瓷等非导磁材料的导磁本体上涂刷混合均匀的导磁层。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变化参数、电压变化参数、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变化参数。导磁器皿120的磁场强度能够随着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利于依据磁场强度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变化参数包括电压变化参数,导磁器皿120的电压能够随着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有利于依据电压确定导磁器皿120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变化参数包括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有利于控制器160将电感和阻抗带入公式计算得出导磁器皿120的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具体限定了变化参数包括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得出导磁器皿120的温度。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部分的温度变化会引起自身热阻的变化,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导磁部分的热阻变化:jωMI1=(jωLz+Rz)Iz
Figure BDA0002808258340000161
而后根据热阻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得出导磁器皿的温度。其中,j×ω×M代表互感交流阻抗(j表示虚部,M表示互感,ω表示角频率),I1表示线圈盘140的电流,LZ表示导磁器皿120的电感,RZ表示导磁器皿120的电流。j×ω×M×I1表示导磁器皿120和线圈盘140的互感(M)电压,US表示检测组件150两端的电压,MZ表示检测组件150与导磁器皿120互感,M表示线圈盘140与导磁器皿120互感,M1表示线圈盘140与检测组件150的互感。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检测组件150设置于导磁器皿120靠近壳体130的一侧。使得检测组件150靠近导磁器皿120,以便于更灵敏、快速地检测到导磁器皿120的变化参数。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之间具有间隙。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使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能够确保检测组件150检测准确,另一方面,保证了电磁加热装置100处于谐振工作状态,同时保证导磁器皿120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进一步地,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mm至20mm。
在这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间距大小决定了检测组件150检测变化参数的效果。通过使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间距大于等于5mm,可有效避免距离过小热量大量的囤积在电磁加热装置100的面板110上,保证导磁器皿120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而且避免检测组件150对线圈盘140进行干扰,保证加热系统处于谐振工作状态。通过使检测组件150的检测面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间距小于等于20mm,可确保检测组件150的检测效果,避免距离过大导致的检测组件150检测效果不理想。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弹性件170,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检测组件150连接;检测组件150能够在弹性件170的弹力作用下与导磁器皿120相接触。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容纳腔内设置弹性件170,使检测组件150能够在弹性件170的弹力作用下与导磁器皿120相接触,有利于保证检测组件150和导磁器皿120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测温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面板110的情况下,面板110设置有通孔,检测组件150能够在弹性件170的弹力作用下经通孔与导磁器皿120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即不放置导磁器皿120的情况下,弹性件170不受外力,此时检测组件150伸出通孔,有利于用户观察判断测温位置,以便将导磁器皿120放置在检测组件150上。在工作状态下,即放置导磁器皿120的情况下,弹性件170被压缩,检测组件150下移至通孔内。在用户移走导磁器皿120时,弹性件170受力消失,检测组件150在弹性件170的作用下重新伸出通孔。也就是说,检测组件150能够在弹性件170的带动下,伸出通孔或下移至通孔内,方便用户观察检测组件150的位置而在面板110上放置导磁器皿120,有利于使导磁器皿120准确放置到位,操作简单,便利性更强。
值得说明是,弹性件170的一端与容纳腔固定连接,弹性件170的另一端与检测组件150连接,以使检测组件150带动弹性件170运动时,弹性件170不会脱离容纳腔,从而避免弹性件170的多次无谓拉伸而影响弹性件17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弹性件170为弹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50设置于线圈盘140的中部;和/或线圈盘140设置有安装孔,检测组件150设置于安装孔。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使检测组件150设置于线圈盘140的中部,由于线圈盘140的中部不具有线圈,可有效避免检测组件150的安装对线圈盘140上的线圈造成影响。而且,免除了额外设置支架等结构来支撑检测组件150,有利于减少零部件,降低成本。而且,线圈盘140与导磁器皿120底壁的距离较近,从而使得设置在线圈盘140中部的检测组件150与导磁面121的距离也较近,有利于准确检测导磁面121在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而且,由于线圈盘140中部的磁场强度相对较弱,还可有效减小线圈盘140对检测组件150造成的干扰,提高检测组件150检测的准确性。而且,由于线圈盘140中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还可有效避免检测组件150在线圈盘140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温升过高,甚至出现损坏。
另外,通过在线圈盘140上设置安装孔,将检测组件150设置在安装孔内,有利于保证检测组件150的安装稳定性。
在具体应用中,检测组件150卡设在安装孔内。避免检测组件150从线圈盘140上掉落。当然,检测组件150也可以通过插销或螺纹件等连接件连接在线圈盘140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检测组件150设置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正下方;和/或检测组件150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
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检测组件150的设置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正下方,检测组件150可以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也可至少部分外露于容纳腔,避免检测组件150因放置位置偏移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检测组件150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使检测组件150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中心线重叠,有利于使检测组件150能够更快速精准的检测到导磁器皿120的变化参数。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面板110,设置于壳体130,壳体130能够通过面板110支撑导磁器皿120,导磁器皿120和面板110可拆卸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30的面板110,壳体130通过面板110支撑导磁器皿120,并限定了导磁器皿120和面板110的一种连接方式。通过使面板110与导磁器皿120可拆卸连接,在不需要加热导磁器皿120时,可以将导磁器皿120从面板110上拆卸下来,使得导磁器皿120可取出单独存放,节省了占用空间,并在需要加热时将导磁器皿120放置在面板110上,从而方便了导磁器皿120的不同使用需求。
当然,导磁器皿120和面板11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还有利于面板110支撑其他形状、尺寸的导磁器皿120,实现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多功能加热。
另外,面板110与导磁器皿120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设计方式,这种设置利于加工生产,降低了环境对面板110的污染,提高面板110洁净度。
进一步地,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提示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控制器160电连接,控制器160还用于根据检测组件150检测到的变化参数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通过使电磁加热装置100还包括提示装置,方便用于通过提示装置的提示了解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器160可在检测组件150检测到变化参数时,例如检测组件150正常工作时,控制提示装置发出工作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始正常工作状态。而在检测组件150检测不到变化参数时,例如检测组件150与导磁器皿120分离或者检测组件150与导磁器皿120没有精准接触时,此时,导磁器皿120的放置位置出现偏差,检测组件150不在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正下方投影内,控制器160可控制提示装置发出警告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正确摆放导磁器皿120,此时为非正常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提示信息可以包括为图案、灯光、文字、音频等等。
例如通过图案或文字的形式显示正常的工作状态,提示装置此时不发出声音,不会对用户产生干扰。通过音频的方式提示用户感应到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在嘈杂的室内环境中提示用户。例如,柔和的提示音为正常工作状态,急促的提示音为非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灯光的形式提示用户感应到的工作状态,便于在周围环境昏暗或者夜晚,此时不会惊扰用户,还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不同形式可以组合使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提示信息,以在周围环境不同时提示用户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工作状态,以使用户了解电磁加热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并在非正常工作状态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电磁加热装置100不包括面板110,而是直接将导磁器皿120设置于壳体130。导磁器皿120可以固定设置在壳体130上,例如导磁器皿120可以与壳体130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壳体130的一部分构造成导磁器皿120,导磁器皿120和壳体130共同形成座式的电磁加热装置100;也可以使导磁器皿120与壳体130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进一步限定面板110设置有安装槽111,导磁器皿120的底部嵌入设置在安装槽111内。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面板110与导磁器皿120的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在面板110上设置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形状与导磁器皿120底部相配合,以使导磁器皿120底部能够嵌入在安装槽111内。装配方便,有利于导磁器皿120的安装和移除,有利于导磁器皿120底部快速找准安装槽111的位置而嵌入在安装槽111内部。而且,安装槽111的形状与导磁器皿120底部形状相配合,导磁器皿120底部嵌入安装槽111后,两者配合紧密,不存在间隙,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加热效果的同时,避免存在间隙容纳污垢造成不易清洗的现象。
具体地,面板110与导磁器皿120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得导磁器皿120更轻便,利于用户倾倒液体,而且分体式设计也利于用户对导磁器皿120内部进行清洗,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面板110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凹陷形成安装槽111。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面板110的一部分向容纳腔内部凹陷形成安装槽111。具体地,向下凹陷形成的安装槽111与导磁器皿120底部形状相配合,以使导磁器皿120的底部能够安装在面板110向下凹陷的安装槽111内,以起到安装和限位的功能。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111的设计不会占用额外的生产成本,按照导磁器皿120的底部形状进行生产加工,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模具,适合大批量生产。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面板110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出部112,至少一个凸出部112围合形成安装槽111。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面板110上设置至少一个凸出部112,至少一个凸出部112围合形成安装槽111,以使导磁器皿120的底部坐落在至少一个凸出部112围合的范围内,从而完成导磁器皿120的安装。具体地,至少一个凸出部112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少,过少的凸出部112无法起到很好的限位安装效果,同时凸出部112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多,凸出部112过多会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在安装导磁器皿120底部不需要过多的凸出部112。至少一个凸出部1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可以为三个。两个凸出部112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弧形或圆环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两个凸出部112关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三个凸出部112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弧形或圆环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三个凸出部112关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等间距设置,以使任意相邻两个凸出部112之间的距离相等。通过至少一个凸出部112对导磁器皿120底部起到限位安装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部112的形状可以根据导磁器皿120底部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可以为长条形,也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具体地,凸出部112可与面板110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即满足了凸出部112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有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结构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槽深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30mm。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安装槽111的槽深的取值范围。安装槽111的槽深直接影响导磁器皿120底部的安装效果。具体地,槽深取值不易过大,槽深取值过大,导致面板110需要生产过深的安装槽111,从而影响面板110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空间,对加热和散热的效果都会造成影响。同时槽深取值不易过小,槽深取值过小时,无法达到良好的安装限位功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将槽深取值设置在0.5mm至30mm范围内,槽深大于0.5mm,能够保证导磁器皿120底部的安装和限位效果。槽深小于30mm,保证了面板110内部元件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加热和散热效果。
实施例六
与上述实施例五不同的是,面板110和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中一个设置有限位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出,限位槽与限位凸出相配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面板110和导磁器皿120的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在面板110和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中的一个设置限位槽,另一个设置限位凸出,其中限位槽与限位凸出相配合。具体地,在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上设有限位槽,面板110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凸出,或者在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上设有限位凸出,面板110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槽,有利于导磁器皿120和面板110的精准安装。
以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设置限位槽为例,面板110上设有相配适的限位凸出,具体地,在导磁器皿120的安装过程中,将导磁器皿120底部的限位槽与面板110上设有的限位凸出位置对准,向下移动导磁器皿120直至限位凸出移动至限位槽内为止,完成导磁器皿120的安装。实现导磁器皿120的稳定连接,装配方便快捷。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凸出114a设置于器皿底壁的边缘。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限位凸出114a的设置位置,第一限位凸出114a设置在器皿底壁的边缘。具体地,在面板110对应器皿底壁边缘的相对应位置设置相适合的第一限位槽113a,以使导磁器皿120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器皿底壁边缘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出114a与面板110设置的第一限位槽113a相配合起到安装和限位的功能。具体地,第一限位凸出114a与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或器皿侧壁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器皿底壁的完整性,同时满足了器皿底壁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构件连接。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限位槽113b设置于器皿底壁的中部。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113b设置在器皿底壁的中部,此时在面板110对应器皿底壁中部的位置设置于第二限位槽113b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出114b,这种设置使得用户能够直观的观察得到第二限位凸出114b的位置,使得导磁器皿120的安装更加精准。具体地,第二限位槽113b与导磁器皿120的器皿底壁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器皿底壁的完整性,同时满足了器皿底壁的结构强度,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避免不必要的构件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凸出可以采用分段式环形,或者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分段式限位凸出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少,过少的限位凸出无法起到很好的限位安装效果,同时限位凸出的数量不易设置过多,限位凸出过多导致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实现限位功能不需要过多的限位凸出。限位凸出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可以为三个。两个限位凸出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两个限位凸出关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三个限位凸出呈圆弧形或圆环形,其中圆环形或圆弧形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三个限位凸出关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等间距设置,以使任意相邻两个限位凸出之间的距离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出的形状可以根据导磁面121底部的形状做适应性调整,可以为长条形,也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30mm。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限位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限位槽的槽深直接影响导磁器皿120底部的限位效果。具体地,槽深取值不易过大,槽深取值过大,导致开槽深度过大,造成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浪费。同时槽深取值不易过小,槽深取值过小时,无法达到良好的安装和限位功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将槽深取值设置在0.5mm至30mm范围内,槽深大于0.5mm,能够保证导磁器皿120底部的安装和限位效果。槽深小于30mm,保证了面板110内部元件的安装空间,同时保证了加热和散热效果。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四至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限定导磁器皿120包括保护套180,设置于导磁器皿120的底部外表面。
在这些实施例中,限定了导磁器皿120包括保护套180,保护套180采用与面板110相适合的结构。保护套180设置于导磁器皿120的底部外表面,从而对导磁面121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在电磁加热器具使用过程中,移动或者安装导磁器皿120或多或少会对导磁器皿120的底部造成磨损,通过设置保护套180能够有效对导磁器皿120的底部起到保护作用,即保护了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从而延长了电磁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的,保护套180的材质可以采用耐磨材质制成,有效延长电磁加热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保护套18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81,面板11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82,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通过磁吸力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
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81设置于保护套180,第二连接部182设置于面板110,通过使第一连接部181与第二连接部182之间具有磁吸力,使得保护套180能够被磁吸在面板110上,从而带动导磁器皿120磁吸在面板110上。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设置在相配适的位置。在对导磁器皿120进行安装时,将导磁器皿120放置在面板110上,在放置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81与第二连接部182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距离减小至两者能够产生磁吸力时,第一连接部181被第二连接部182吸引,使得保护套180磁吸在面板110上,从而带动导磁器皿120磁吸在面板110上,以完成导磁器皿120的安装。
具体地,在需要移出导磁器皿120时,只需克服磁力拉出导磁器皿120即可。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简单方便,不需要额外的连接部件,对导磁器皿120的改动也较小,有利于减小工艺流程,保证工艺强度,节约产品成本。同时永磁体的安装不会影响保护套180和面板110的表面平整度,保证了保护套180和面板110的外观美观,提高市场竞争力。
而且,通过使导磁器皿120和面板1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之间的磁吸力连接在一起,有利于导磁器皿120在放置在面板110的过程中放置到位,使得第一连接部181会直接移动到与第二连接部182相对应的位置,保证了导磁器皿120快速安装到位。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永磁体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能够长期保持磁性,保证了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的使用寿命。
当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其中至少一个导磁体,导磁体的磁阻很小,易于磁通通过,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间距离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更好的传递磁吸力。还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两个均为永磁体,以便更好的产生磁吸力。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的数量相等,设置位置相适合。第一连接部181和第二连接部18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具体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不同结构的电磁加热装置100进行适应性调整。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线圈盘140在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上的投影面面积不小于导磁面121的面积的1/5;和/或线圈盘140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
在这些实施例中,线圈盘140在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上的投影面积大小决定了线圈盘140的加热面积。通过使线圈盘140在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上的投影面面积不小于导磁面121的面积的1/5,可确保线圈盘140能够充分加热导磁面121,充分加热导磁器皿120。
通过使线圈盘140的中心线与导磁器皿120的导磁面121的中心线重叠。以使线圈盘140的圆心与导磁器皿120的圆心相对准,从而保证了在线圈盘140工作时,能够均匀加热导磁器皿120。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磁器皿;
壳体,能够支撑所述导磁器皿,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
线圈盘,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加热所述导磁器皿;
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导磁器皿在所述线圈盘通电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变化参数,以确定所述导磁器皿的温度,其中,所述变化参数非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线圈盘和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导磁器皿的温度控制所述线圈盘的加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化参数包括磁场强度变化参数、电压变化参数、电感变化参数和阻抗变化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导磁器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的检测面与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mm至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检测组件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导磁器皿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线圈盘的中部;和/或
所述线圈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正下方;和/或
所述检测组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
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能够通过所述面板支撑所述导磁器皿;
所述导磁器皿和所述面板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还包括:
提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变化参数控制所述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导磁器皿的底部嵌入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的一部分向所述容纳腔内凹陷形成所述安装槽;或
所述面板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至少一个凸出部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槽深的取值范围为0.5mm至30mm。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和所述导磁器皿的器皿底壁中一个设置有限位槽,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出,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出相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出设置于所述器皿底壁的边缘;或
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器皿底壁的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器皿包括保护套,设置于所述导磁器皿的底部外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套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面板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磁吸力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至少一个为永磁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盘在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上的投影面面积不小于所述导磁面的面积的1/5;和/或
所述线圈盘的中心线与所述导磁器皿的导磁面的中心线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磁器皿由导磁材料构造而成;或
所述导磁器皿包括器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器皿本体的导磁层。
CN202011376191.3A 2020-11-30 2020-11-30 电磁加热装置 Pending CN114585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191.3A CN1145851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6191.3A CN1145851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122A true CN11458512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6191.3A Pending CN1145851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512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4080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oking probe
US10416027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for a wireless cooking probe
JP575058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7213826A (ja) 誘導加熱装置
KR20190001201A (ko) 용기 감지 센서 및 용기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유도 가열 장치
CN213661998U (zh) 电磁加热装置
JP536915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4585122A (zh) 电磁加热装置
JP497315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4000532B2 (ja) 組み込み式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2382490U (zh) 一种电热水壶的多功能检测模块
CN21148297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CN210069952U (zh) 一种电磁炉的伸缩式探温结构
JP464980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9386853B (zh) 电磁炉炊具及其锅盖状态检测方法和控制方法
CN212281003U (zh) 液体加热器具
JP6228453B2 (ja) 調理機器
JP201027788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0742773U (zh) 磁控旋钮及家用电器
JP529528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0989523U (zh) 具有温度显示功能的杯盖和杯具
JP6300518B2 (ja) 加熱調理機器
JPH1126146A (ja) 電磁調理器の温度検出装置
CN219628842U (zh) 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0607809U (zh) 一种用于测温孔的音频插座防尘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