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4126A -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4126A
CN114584126A CN202210489273.1A CN202210489273A CN114584126A CN 114584126 A CN114584126 A CN 114584126A CN 202210489273 A CN202210489273 A CN 202210489273A CN 114584126 A CN114584126 A CN 114584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circuit
voltage
tub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92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4126B (zh
Inventor
吴飞权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92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4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4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4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4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switching
    • H03K17/041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switching without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circui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4106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ing switching without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circui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0081Power supply means, e.g. to the switch dri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涉及集成电路中的栅极驱动技术领域,第二驱动电路串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逻辑控制信号;第一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导通时,驱动信号稳定在开关管栅极工作电压附近,使驱动信号在负载波动时保持稳定,在不增加芯片面积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开关管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中的栅极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尽可能快速高效地驱动P型LDMOS管同时防止P型LDMOS管栅极被击穿,需要一种提供较大驱动电流的高侧栅极驱动电路,以及为高侧栅极驱动电路提供电流通路并具有钳位稳压功能的高侧地生成电路,在专利公开号CN112769317A,一种栅极驱动电路中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栅极驱动电路,包括高侧地生成电路和高侧栅极驱动电路,高侧地生成电路中,Q1三级管的基极电压被钳位于Vdz+Vd1,约6.2V,因此产生的低压电源VDDL为Vdz+Vd1-2Vbe,约4.8V;而产生的高压信号VDDH为VCC-Vdz,也即VDDH始终保持比VCC低5.5V的水平。
由图1可知,右侧驱动电路Gate输出电压为0V或VCC,如果要提高Gate的驱动能力,则必须加大开关管HP7的尺寸,驱动开关管HP7的驱动电路也需要提高驱动速度,提高驱动速度的常规做法是使用多级反相器,从而导致线性稳压芯片面积增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以解决为提高驱动能力,增加开关管尺寸和高侧驱动电路的尺寸,导致芯片面积增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
高侧地生成电路,用于生成高侧地电压;
第一驱动电路,用于输入所述高侧地电压,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串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逻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开关管的驱动信号;
第一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高侧地生成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一反馈控制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灌电流直接经过第二开关管流入地,而不经过高侧地,使得高侧地电压更加稳定;通过第一反馈控制电路中的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对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实时调节,使驱动信号在负载波动时保持稳定,在不增加芯片面积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开关管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
可选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串设有第一恒流源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输出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压的调节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
可选的,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还包括逻辑信号叠加电路,所述逻辑信号叠加电路用于输入逻辑信号,输出所述逻辑控制信号;
所述逻辑信号叠加电路串设有第二恒流源、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输入预设的逻辑信号,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预设的逻辑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二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串设有一级反相器、二级反相器和三级反相器,所述一级反相器串设有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输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二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九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三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高侧地生成电路包括第二反馈控制电路、钳位电路和电容;所述第二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压放大电路和压控电流源,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十六开关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压控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十五开关管,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出高侧地电压,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串设有第三恒流源和第十七开关管,所述第十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压控电流源包括第十八开关管,所述第十八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八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七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原理图;
符号说明如下:
1、高侧地生成电路;2、第一驱动电路;3、第二驱动电路;4、逻辑信号叠加电路;5、第一反馈控制电路;6、电平转换电路;11、第二反馈控制电路;12、钳位电路;111、电流检测电路;112、第二电压放大电路;113、压控电流源;51、电压检测电路;52、第一电压放大电路;VCC、电源;VDD、内部电源;HSVSS、高侧地;VSS、地;IN、逻辑信号;VOUT、驱动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如图2所示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
高侧地生成电路1、第一驱动电路2、第二驱动电路3、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包括电压检测电路51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
高侧地生成电路1,输入端接电源VCC,输出端生成高侧地HSVSS;第一驱动电路2,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VCC,第二输入端输入高侧地HSVSS,控制端输入逻辑信号IN,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驱动电路3串设有第一开关管P1和第二开关管LDN2;第一开关管P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P1的通断;第二开关管LDN2的控制端接收第二驱动电路的逻辑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管LDN2的输入端为第二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开关管的驱动信号VOUT,第二开关管LDN2的输出端接地VSS。
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包括电压检测电路51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电压检测电路5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电压检测电路5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的输入端,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LDN2的控制端。
上述开关管驱动电路的驱动过程如下:
高侧地生成电路1输出电源VCC和高侧地HSVSS,电源VCC为第一驱动电路2提供高电压,高侧地HSVSS为第一驱动电路2提供地电压;第一驱动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电源VCC,第一驱动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输入高侧地HSVSS电压,控制端输入逻辑信号IN,逻辑信号由外部逻辑电路提供,该信号以一定周期进行高电平和低电平切换;逻辑信号经过第一驱动电路2之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至第一开关管P1;当逻辑信号IN为高电平时,第一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此时,第一开关管P1关断,第二开关管LDN2导通,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的电压检测电路51检测驱动信号VOUT的变化,输出至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由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输出调节信号调节第二开关管LDN2的控制端电压;当逻辑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管P1导通,第二开关管LDN2关断,此时,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不对驱动信号VOUT进行调节。
驱动电路具体应用时,驱动开关管的类型为LDMOS管,该类型的MOS管具有大驱动电流、低导通电阻和高击穿电压的优点,LDMOS管的漏极可以承受高电压,但源极结构仍然与常规的MOS管一样,很容易被较高的栅源电压击穿。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高侧地生成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一反馈控制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灌电流直接经过第二开关管流入地,而不经过高侧地,使得高侧地电压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如图3所示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高侧地生成电路1、第一驱动电路2、第二驱动电路3、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和电平转换电路6,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包括电压检测电路51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
高侧地生成电路1输入端连接电源VCC,输出端输出高侧地HSVSS电压;电平转换电路6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电平转换电路6用于对逻辑信号IN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电路2的第二驱动信号;该电平转换电路将低压侧的逻辑信号转换成高压侧的逻辑信号,比如,低压侧0.7V以上为高电平,而高压侧4.4V以上为高电平,电平转换电路能够将低压侧的高、低电平的电压等级转换成高压侧的高、低电平电压等级。
第一驱动电路串设有一级反相器、二级反相器和三级反相器,一级反相器串设有第九开关管P9和第十开关管N10,第九开关管P9的控制端与第十开关管N10的控制端相连,并输入第二驱动信号;二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一开关管P11和第十二开关管N12,第十一开关管P11的控制端分别与第十二开关管N12的控制端和第九开关管P9的输出端相连;三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三开关管P13和第十四开关管N14,第十三开关管P13的控制端分别与第十四开关管N14的控制端和第十一开关管P11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三开关管P13的输出端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驱动电路3的电路结构与图2中第二驱动电路3的电路结构相同。
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用于输入逻辑信号IN,输出逻辑控制信号;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串设有第二恒流源I2、第七开关管P7和第八开关管N8,第七开关管P7的控制端和第八开关管N8的控制端相连,第七开关管P7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管LDN2的控制端。
电压检测电路51包括第三开关管N3、第四开关管LDP4、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N3的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N3的控制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N3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管LDP4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管N3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LDP4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管N3的输出端。
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串设有第一恒流源I1和第五开关管N5;第一恒流源I1输入内部电压VDD,所述第一恒流源I1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N5的输入端,第五开关管N5的控制端连接第六开关管N6的控制端和第六开关管N6的输入端,第六开关管N6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开关管LDP4的输出端,第五开关管N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管LDP2的控制端。
开关管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
高侧地生成电路1输出端输出高侧地HSVSS电压,第一驱动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电源VCC,电源VCC为第一驱动电路2提供高电压,第一驱动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输入高侧地HSVSS电压,高侧地HSVSS为第一驱动电路2提供地电压;控制端输入逻辑信号IN,逻辑信号由外部逻辑电路提供,该信号以一定周期进行高电平和低电平切换;当逻辑信号IN为高电平时,经过电平转换电路6输出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电路2的高电平信号,此时第十开关管N10导通,第十一开关管P1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第十一开关管P11导通,第十四开关管N14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十四开关管N14导通,第一驱动信号为低电平,第一开关管P1导通,驱动信号VOUT的电压等于电源VCC的电压;此时,由于第八开关管N8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八开关管N8导通,从而第二开关管LDN2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第二开关管LDN2关断,不对驱动信号VOUT进行调节。
当逻辑信号IN为低电平时,与上述控制逻辑相反,第一驱动信号为高电平,第一开关管P1截止,第二开关管LDN2导通。此时,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对驱动信号VOUT进行反馈调节,调节过程如下:
当电源VCC不变,驱动信号VOUT电压下降时,流过电阻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流增大,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也增大,所以第四开关管LDP4的栅源电压变大,进而流过第四开关管LDP4的电流变大。第六开关管N6把第四开关管LDP4中的电流输入转换为电压输出,在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中进行放大,因此,第二开关管LDN2的栅极电压上升,第二开关管LDN2的源极电压也上升,从而稳定驱动信号VOUT。相反,当电源VCC不变,驱动信号VOUT电压升高时,调节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开关管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灌电流直接经过第二开关管流入地,而不经过高侧地,使得高侧地电压更加稳定;逻辑信号叠加电路将逻辑信号叠加之后输出至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通过采用源极接地的N型LDMOS管作为第二开关来控制驱动信号,减少第一驱动电路面积和P型LDMOS管面积,有效提高了驱动能力。又通过第一反馈控制电路对驱动信号进行实时调节,使得在第二开关导通时,驱动信号被钳位在P型功率管最大栅源工作电压附近,高效代替了齐纳二极管钳位,减少了工艺的依赖性,增加电路设计灵活性。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如图4所示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包括:高侧地生成电路1、第一驱动电路2、第二驱动电路3、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和电平转换电路6,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包括电压检测电路51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52;本实施例开关管驱动电路中的第一驱动电路2、第二驱动电路3、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和电平转换电路6的连接方式,与图3所示的开关管驱动电路中的第一驱动电路2、第二驱动电路3、逻辑信号叠加电路4、第一反馈控制电路5和电平转换电路6的连接方式相同,工作过程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高侧地生成电路1包括第二反馈控制电路11、钳位电路12和电容C1;第二反馈控制电路11包括电流检测电路111、第二电压放大电路112和压控电流源113;钳位电路12包括第十五开关管N15,第十五开关管N15的输入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同时,第十五开关管N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VCC,第十五开关管N15的输出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第十五开关管N15的输出端输出高侧地HSVSS电压,第十五开关管N15的控制端与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输入端相连。
电流检测电路111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十六开关管LDP16;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源VCC,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控制端相连,同时作为高侧地HSVSS的输出端;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输出端与第十九开关管N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开关管N1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第十九开关管N19的输出端接地VSS。
第二电压放大电路112串设有第三恒流源I3和第十七开关管N17,第十七开关管N17的控制端与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输出端相连,以对第十六开关管LDP16输出的电压进行放大;压控电流源113包括第十八开关管LDN18,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输入端与第十五开关管N15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控制端与第十七开关管N17的输入端相连。
高侧地生成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的高侧地生成电路1,假设高侧地HSVSS和电源VCC之间的电压差为VA,第十六开关管LDP16、第十七开关管N17、第十八开关管LDN18和第十九开关管N19均工作在饱和区,再假设第二电压放大电路112的放大倍数为AV,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跨导为Gm,流过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最大电流为IHS。由于流过第十六开关管LDP16和第十九开关管N19的电流相等,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栅极电压等于VA*R1/(R1+R2),可以根据MOS管饱和区电流公式计算得到第十九开关管N19的栅极电压VGN1,又因为VGN1*AV*Gm=HIS,所以,根据需要的流过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最大电流IHS就可以反过来确定VA的值。由此,通过合理设计可以获得理想的高侧地电压。
开关管驱动电路工作时的瞬间电流主要由电容C1来提供,电容C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VCC的电压-高侧地HSVSS的电压。当电源VCC电压不变,高侧地HSVSS电压下降时,流过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电流增大,第四电阻R4两端的电压也增大,所以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栅源电压变大,进而流过第十六开关管LDP16的电流变大。第十九开关管N19把第十六开关管LDP16中的电流输入转换为电压输出,在第二电压放大电路112中进行放大,因此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栅极电压上升,使得流过第十八开关管LDN18的电流增大,为电容C1充电,最后使高侧地的电压上升。反之同理,如此实现了负反馈稳压控制。钳位电路12的作用是钳位保护,防止高侧地与电源之间的电压差过大,用以补充反馈延迟所需的额外控制。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的开关管驱动电路,通过各元器件的工作参数进行计算,可准确得到所需的高侧地电压值;通过把高侧地电压变化转换成电流变化,然后进行比较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反馈控制高侧地电压值大小,来稳定所需的高侧地电压。
(2)第二驱动电路的灌电流直接经过第二开关管流入地,而不经过高侧地,使得高侧地电压更加稳定;逻辑信号叠加电路将逻辑信号叠加之后输出至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开关管的通断,通过采用源极接地的N型LDMOS管作为第二开关来控制驱动信号,减少第一驱动电路面积和P型LDMOS管面积,有效提高了驱动能力。又通过第一反馈控制电路对驱动信号进行实时调节,使得在第二开关导通时,驱动信号被钳位在P型功率管最大栅源工作电压附近,高效代替了齐纳二极管钳位,减少了工艺的依赖性,增加电路设计灵活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侧地生成电路,用于生成高侧地电压;
第一驱动电路,用于输入所述高侧地电压,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串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以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逻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开关管的驱动信号;
第一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压放大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串设有第一恒流源和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输出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压的调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还包括逻辑信号叠加电路,所述逻辑信号叠加电路用于输入预设的逻辑信号,输出所述逻辑控制信号;
所述逻辑信号叠加电路串设有第二恒流源、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输入预设的逻辑信号,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预设的逻辑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输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二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串设有一级反相器、二级反相器和三级反相器,所述一级反相器串设有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输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二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一开关管和第十二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九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级反相器串设有第十三开关管和第十四开关管,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驱动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侧地生成电路包括第二反馈控制电路、钳位电路和电容;所述第二反馈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电路、第二电压放大电路和压控电流源,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十六开关管;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压控电流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压控电流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十五开关管,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正极相连,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负极相连,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输出高侧地电压,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放大电路串设有第三恒流源和第十七开关管,所述第十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电流源包括第十八开关管,所述第十八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十八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七开关管的输入端相连。
CN202210489273.1A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Active CN114584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273.1A CN114584126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273.1A CN114584126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126A true CN114584126A (zh) 2022-06-03
CN114584126B CN114584126B (zh) 2022-08-16

Family

ID=81768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9273.1A Active CN114584126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41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5099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
CN114978132A (zh) * 2022-08-01 2022-08-30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栅极驱动开启电路
CN115940642A (zh) * 2023-03-13 2023-04-07 苏州贝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管导通速度控制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14020A1 (en) * 2012-05-28 2013-11-28 Rohm Co., Ltd. Bridge output circuit, motor dr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00162074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Rohm Co., Ltd. Driving circuit for high-side transistor, switching circuit, and controller for dc/dc converter
CN111641329A (zh) * 2019-03-01 2020-09-08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栅极驱动器电路和驱动晶体管的方法
CN11221744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缓冲电容器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14167771A (zh) * 2021-11-19 2022-03-11 瀚昕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用于ac-dc控制器的输出驱动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14020A1 (en) * 2012-05-28 2013-11-28 Rohm Co., Ltd. Bridge output circuit, motor dr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00162074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Rohm Co., Ltd. Driving circuit for high-side transistor, switching circuit, and controller for dc/dc converter
CN111641329A (zh) * 2019-03-01 2020-09-08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栅极驱动器电路和驱动晶体管的方法
CN11221744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缓冲电容器充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14167771A (zh) * 2021-11-19 2022-03-11 瀚昕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用于ac-dc控制器的输出驱动控制电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5099A (zh) * 2022-06-17 2022-07-22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
CN114785099B (zh) * 2022-06-17 2022-09-13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
CN114978132A (zh) * 2022-08-01 2022-08-30 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栅极驱动开启电路
CN115940642A (zh) * 2023-03-13 2023-04-07 苏州贝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管导通速度控制电路
CN115940642B (zh) * 2023-03-13 2023-05-23 苏州贝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管导通速度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126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4126B (zh) 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
CN102455730B (zh) 稳压器用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11817554B (zh) 电源电路、电源装置以及车辆
WO2006048990A1 (ja) 電源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110118887B (zh) 电流检测电路
CN111857229B (zh) 一种带保护电路的动态零点补偿电路及其线性稳压电路
JP2019135610A (ja) 過電流制限回路、過電流制限方法及び電源回路
US9559668B2 (en) Drive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CN108075755B (zh) 功率模块与其控制方法
EP3968518B1 (en) Dc-dc voltage converter with floating rail generation for cascode transistor biasing
CN108233701B (zh) 一种升降压电压转换电路
CN110798199A (zh) Mos管驱动电路
CN110888487B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设备
US7952342B2 (e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pparatus
CN115411697A (zh) 一种欠压保护装置
CN110635795B (zh) 适用于中高压工作的高电源电压选择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JP2013097505A (ja) レギュレータ用半導体集積回路
US8692589B2 (en) Semiconductor element driving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5167608B (zh) 反向电压保护电路、电压调整电路、电子装置及芯片
CN115167591B (zh) 一种基于齐纳二极管的浮动高端电源地产生电路
JP2021027549A (ja) 半導体増幅回路
US20210203320A1 (en) Input circuit
CN117155079B (zh) 应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及电源管理芯片
JP5789427B2 (ja) ドライブ回路
CN108199593B (zh) 低压降整流器电路和电源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3

Assign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Assignor: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918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witch Driver Circui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80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Switch Driver Circui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6

Pledgee: Suzhou Heyu Finance Leasing Co.,Ltd.

Pledgor: SHENZHEN XINER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