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3906B -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3906B
CN114583906B CN202210485096.XA CN202210485096A CN114583906B CN 114583906 B CN114583906 B CN 114583906B CN 202210485096 A CN202210485096 A CN 202210485096A CN 114583906 B CN114583906 B CN 114583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wire
telescopic
rod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50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3906A (zh
Inventor
郭颖
李斌
聂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eihuila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ib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ib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ib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50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3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3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3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3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02K15/0081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for form-woun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涉及电机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相对布设机架,还包括: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相对布置在工作台一侧的绕线筒,以及收线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筒,所述收线筒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转动机构连接,收线筒与绕线筒配合,用于对转子进行绕线,在对转子进行绕线时,将绕线筒表面线缆一侧端部固定在收线筒表面,而后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收线筒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绕线筒表面的线缆收卷在收线筒表面,在工作台以及机架间可同时设置多个绕线筒以及收线筒,进而实现多工位转子绕线,相较于传统的单工位转子绕线,转子绕线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有效提高了转子绕线效率。

Description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磁设备,是一种最常用的电动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无论从风扇、电动车还是到大型发电机组、大型驱动设备,均离不开电机,电机已经应用到现在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
对电机生产企业来说,转子和电枢是电机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生产过程中最复杂的组件,因此,提高转子和电枢的质量是保证电机产品质量的关键。而电机转子和电枢的生产过程中,绕线工序是最复杂、不良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工序,是决定电枢质量的关键工序,可以说,绕线质量好坏决定了电机转子和电枢的质量,也决定了电机的质量。
现有的转子绕线机构多是单组绕线,即通过绕线机构对一个转子进行绕线,当一个转子绕线完成之后,需要重新放置一个转子,然后在进行绕线,这种单组绕线的方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转子绕线机构多是单组绕线,即通过绕线机构对一个转子进行绕线,当一个转子绕线完成之后,需要重新放置一个转子,然后在进行绕线,这种单组绕线的方式效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相对布设机架,还包括:
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相对布置在工作台一侧的绕线筒,以及
收线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筒,所述收线筒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转动机构连接,收线筒与绕线筒配合,用于对转子进行绕线。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一侧相对固定安装支架,两侧所述支架相互靠近的一侧相对设置绕线筒,所述绕线筒通过连杆与支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工作台以及支架底部表面相对固定安装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对自动绕线设备进行固定支撑。
优选的,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对待绕线收线筒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圆环,所述夹持圆环外圆面呈圆周阵列周向布置多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接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夹持圆环滑动连接,所述收线筒两端外圆面设置有与定位杆插接配合的通孔,定位杆外侧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夹持圆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间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收线筒连接,调节结构用于带动两侧收线筒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间的螺杆,所述螺杆两端分别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两侧螺纹方向相反,螺杆表面两侧相对布置螺母,所述螺母螺纹套设在螺杆外侧,两侧所述机架底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表面设置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电机一输出端延伸固定连接主齿轮,所述螺杆一端固定安装副齿轮,所述副齿轮与主齿轮啮合,所述螺母顶部固定安装支板,所述夹持圆环安装在支板顶部一侧。
优选的,所述螺杆两侧相对固定安装导杆,所述导杆两端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导杆表面设置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滑动安装在导杆表面,所述螺母两端分别与活动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布置在机架一侧的驱动电机二,所述驱动电机二通过安装板与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二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两侧机架间,两侧所述机架顶部固定安装竖板,竖板间安装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通过皮带与转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夹持圆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布置在竖板间的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与竖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内圆面均匀布置多个卡槽,所述伸缩套筒内滑动安装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圆面均匀布置多个与卡槽配合卡接的卡座,所述伸缩杆远离伸缩套筒的一端与夹持圆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用于对绕线筒与收线筒间输送的线缆进行导向,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布置在支板一侧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内设置通槽,所述导向板侧面底部设置两组第一导线轮,两所述第一导线轮交错布置,所述通槽一侧还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座,所述支座通过连杆贯穿通槽与第二导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筒表面线缆依次穿过两组第一导线轮以及第二导线轮与收线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线筒外圆面一侧设置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接固定杆,所述固定孔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将绕线筒表面线缆一侧端部固定在收线筒表面,而后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收线筒转动,将绕线筒表面的线缆收卷在收线筒表面,在工作台以及机架间可同时设置多个绕线筒以及收线筒,进而实现多工位转子绕线,相较于传统的单工位转子绕线,本发明的转子绕线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有效提高了转子绕线效率;
(2)收线筒转动进行收线时,调节结构带动收线筒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收线筒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线缆均匀绕卷在其外圆面,有效避免线缆在收线筒表面绕卷不均匀的现象;
(3)驱动电机一带动螺杆间歇性正转和反转,两侧螺母在螺杆表面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板水平移动,支板带动收线筒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收线筒在线缆进行收卷的同时使得线缆绕卷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左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右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后侧视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中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绕线筒;3、支撑腿;4、支架;5、第一导线轮;6、第二导线轮;7、通槽;8、机架;9、皮带;10、伸缩套筒;11、竖板;12、支板;13、固定杆;14、驱动电机二;15、安装板;16、活动座;17、螺母;18、导杆;19、螺杆;20、副齿轮;21、主齿轮;22、驱动电机一;23、底板;24、定位杆;25、夹持圆环;26、复位弹簧;27、固定孔;28、收线筒;29、电动伸缩杆;30、支座;31、卡槽;32、伸缩杆;33、卡座;34、转轴;35、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为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包括工作台1、绕线组件以及收线组件,所述工作台1表面相对布设机架8,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相对布置在工作台1一侧的绕线筒2,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筒28,所述收线筒28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转动机构连接,收线筒28与绕线筒2配合,用于对转子进行绕线;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转子线缆绕卷在绕线筒2表面,在对转子进行绕线时,将绕线筒2表面线缆一侧端部固定在收线筒28表面,而后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收线筒28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绕线筒2表面的线缆收卷在收线筒28表面,在工作台1以及机架8间可同时设置多个绕线筒2以及收线筒28,进而实现多工位转子绕线,相较于传统的单工位转子绕线,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绕线自动化程度更高,且有效提高了转子绕线效率。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1一侧相对固定安装支架4,两侧所述支架4相互靠近的一侧相对设置绕线筒2,所述绕线筒2通过连杆与支架4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工作台1以及支架4底部表面相对固定安装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用于对自动绕线设备进行固定支撑;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侧支架4间转动安装绕线筒2,进而在对转子进行绕线时,线缆收卷的同时可以带动绕线筒2同步转动。
请参阅图5-7,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对待绕线收线筒28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圆环25,所述夹持圆环25外圆面呈圆周阵列周向布置多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接定位杆24,所述定位杆24与夹持圆环25滑动连接,所述收线筒28两端外圆面设置有与定位杆24插接配合的通孔,定位杆24外侧设置复位弹簧26,所述复位弹簧26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24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收线筒28进行定位固定时,拉动所述定位杆24朝向远离夹持圆环25圆心端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杆24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复位弹簧26拉伸产生弹力,将收线筒28端部置于夹持圆环25内,使得夹持圆环25表面的定位孔与收线筒28端部的通孔配合连通,而后松开所述定位杆24,所述复位弹簧26在弹力的作用下推动定位杆24朝向夹持圆环25内侧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杆24插入至收线筒28端部的通孔内,进而实现对收线筒28的定位固定。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8间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收线筒28连接,调节结构用于带动两侧收线筒28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线筒28转动进行收线时,通过调节结构带动收线筒28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收线筒28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线缆均匀绕卷在其外圆面,有效避免线缆在收线筒28表面绕卷不均匀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8间的螺杆19,所述螺杆19两端分别与机架8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9两侧螺纹方向相反,螺杆19表面两侧相对布置螺母17,所述螺母17螺纹套设在螺杆19外侧,两侧所述机架8底部设置底板23,所述底板23表面设置驱动电机一22,所述驱动电机一22输出端延伸固定连接主齿轮21,所述螺杆19一端固定安装副齿轮20,所述副齿轮20与主齿轮21啮合,所述螺母17顶部固定安装支板12,所述夹持圆环25安装在支板12顶部一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启动驱动电机一22,所述驱动电机一22带动螺杆19间歇性正转和反转,两侧所述螺母17在螺杆19表面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板12水平移动,所述支板12带动收线筒28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进而所述收线筒28在线缆进行收卷的同时使得线缆绕卷更加均匀。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19两侧相对固定安装导杆18,所述导杆18两端分别与机架8固定连接,导杆18表面设置活动座16,所述活动座16滑动安装在导杆18表面,所述螺母17两端分别与活动座16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母17在螺杆19表面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动座16在导杆18表面移动,进而提高螺母17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布置在机架8一侧的驱动电机二14,所述驱动电机二14通过安装板15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二14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34,所述转轴34转动安装在两侧机架8间,两侧所述机架8顶部固定安装竖板11,竖板11间安装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通过皮带9与转轴34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启动驱动电机二14,所述驱动电机二14带动转轴34转动,所述转轴3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皮带9带动伸缩机构转动,所述伸缩机构转动的同时带动夹持圆环25转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布置在竖板11间的伸缩套筒10,所述伸缩套筒10与竖板1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10内圆面均匀布置多个卡槽31,所述伸缩套筒10内滑动安装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外圆面均匀布置多个与卡槽31配合卡接的卡座33,所述伸缩杆32远离伸缩套筒10的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伸缩套筒10与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与伸缩套筒10滑动连接的同时实现卡接,转动机构通过伸缩套筒10以及伸缩杆32带动夹持圆环25转动的同时可以实现伸缩杆32在伸缩套筒10内水平滑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用于对绕线筒2与收线筒28间输送的线缆进行导向,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布置在支板12一侧的导向板35,所述导向板35内设置通槽7,所述导向板35侧面底部设置两组第一导线轮5,两所述第一导线轮5交错布置,所述通槽7一侧还设有电动伸缩杆29,所述电动伸缩杆2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座30,所述支座30通过连杆贯穿通槽7与第二导线轮6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筒2表面线缆依次穿过两组第一导线轮5以及第二导线轮6与收线筒28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线轮5以及第二导线轮6对线缆进行导向处理,进而提高线缆在绕线筒2与收线筒28间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所述电动伸缩杆29通过支座30推动第二导线轮6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线缆传输过程中的张紧性调节,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筒28外圆面一侧设置固定孔27,所述固定孔27内插接固定杆13,所述固定孔27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对绕线筒2表面的线缆进行绕卷时,将线缆端部置入固定孔27内,而后将固定杆13插入固定孔27内,进而实现将线缆端部固定在固定孔27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转子线缆绕卷在绕线筒2表面,在对转子进行绕线时,将绕线筒2表面线缆一侧端部固定在收线筒28表面,在对收线筒28进行定位固定时,拉动所述定位杆24朝向远离夹持圆环25圆心端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杆24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复位弹簧26拉伸产生弹力,将收线筒28端部置于夹持圆环25内,使得夹持圆环25表面的定位孔与收线筒28端部的通孔配合连通,而后松开所述定位杆24,所述复位弹簧26在弹力的作用下推动定位杆24朝向夹持圆环25内侧的方向移动,所述定位杆24插入至收线筒28端部的通孔内,进而实现对收线筒28的定位固定,而后通过转动机构带动收线筒28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绕线筒2表面的线缆收卷在收线筒28表面,在工作台1以及机架8间可同时设置多个绕线筒2以及收线筒28,进而实现多工位转子绕线,启动驱动电机一22,所述驱动电机一22带动螺杆19间歇性正转和反转,两侧所述螺母17在螺杆19表面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板12水平移动,所述支板12带动收线筒28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表面相对布设机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相对布置在工作台(1)一侧的绕线筒(2),以及
收线组件,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筒(28),所述收线筒(28)一端与带动其转动的转动机构连接,收线筒(28)与绕线筒(2)配合,用于对转子进行绕线;
所述工作台(1)一侧相对固定安装支架(4),两侧所述支架(4)相互靠近的一侧相对设置绕线筒(2),所述绕线筒(2)通过连杆与支架(4)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工作台(1)以及支架(4)底部表面相对固定安装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用于对自动绕线设备进行固定支撑;
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对待绕线收线筒(28)进行夹持固定,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圆环(25),所述夹持圆环(25)外圆面呈圆周阵列周向布置多组定位孔,定位孔内插接定位杆(24),所述定位杆(24)与夹持圆环(25)滑动连接,所述收线筒(28)两端外圆面设置有与定位杆(24)插接配合的通孔,定位杆(24)外侧设置复位弹簧(26),所述复位弹簧(26)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杆(2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8)间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与收线筒(28)连接,调节结构用于带动两侧收线筒(28)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布置在两侧机架(8)间的螺杆(19),所述螺杆(19)两端分别与机架(8)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9)两侧螺纹方向相反,螺杆(19)表面两侧相对布置螺母(17),所述螺母(17)螺纹套设在螺杆(19)外侧,两侧所述机架(8)底部设置底板(23),所述底板(23)表面设置驱动电机一(22),所述驱动电机一(22)输出端延伸固定连接主齿轮(21),所述螺杆(19)一端固定安装副齿轮(20),所述副齿轮(20)与主齿轮(21)啮合,所述螺母(17)顶部固定安装支板(12),所述夹持圆环(25)安装在支板(12)顶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9)两侧相对固定安装导杆(18),所述导杆(18)两端分别与机架(8)固定连接,导杆(18)表面设置活动座(16),所述活动座(16)滑动安装在导杆(18)表面,所述螺母(17)两端分别与活动座(1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布置在机架(8)一侧的驱动电机二(14),所述驱动电机二(14)通过安装板(15)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二(14)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34),所述转轴(34)转动安装在两侧机架(8)间,两侧所述机架(8)顶部固定安装竖板(11),竖板(11)间安装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一端通过皮带(9)与转轴(34)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布置在竖板(11)间的伸缩套筒(10),所述伸缩套筒(10)与竖板(11)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套筒(10)内圆面均匀布置多个卡槽(31),所述伸缩套筒(10)内滑动安装伸缩杆(32),所述伸缩杆(32)外圆面均匀布置多个与卡槽(31)配合卡接的卡座(33),所述伸缩杆(32)远离伸缩套筒(10)的一端与夹持圆环(2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收线组件还包括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用于对绕线筒(2)与收线筒(28)间输送的线缆进行导向,所述导线机构包括布置在支板(12)一侧的导向板(35),所述导向板(35)内设置通槽(7),所述导向板(35)侧面底部设置两组第一导线轮(5),两所述第一导线轮(5)交错布置,所述通槽(7)一侧还设有电动伸缩杆(29),所述电动伸缩杆(2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座(30),所述支座(30)通过连杆贯穿通槽(7)与第二导线轮(6)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筒(2)表面线缆依次穿过两组第一导线轮(5)以及第二导线轮(6)与收线筒(2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筒(28)外圆面一侧设置固定孔(27),所述固定孔(27)内插接固定杆(13),所述固定孔(27)用于对线缆端部进行固定。
CN202210485096.XA 2022-05-06 2022-05-06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Active CN114583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5096.XA CN114583906B (zh) 2022-05-06 2022-05-06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5096.XA CN114583906B (zh) 2022-05-06 2022-05-06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3906A CN114583906A (zh) 2022-06-03
CN114583906B true CN114583906B (zh) 2022-07-19

Family

ID=81768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5096.XA Active CN114583906B (zh) 2022-05-06 2022-05-06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3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4624A (zh) * 2023-11-23 2024-01-12 响水县龙威油泵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油泵电机转子多层绕线设备及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59626U (zh) * 2014-01-13 2014-06-18 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绕线机构
CN207896835U (zh) * 2018-03-20 2018-09-21 福建鑫恒鑫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绕线用双工位绕线机
JP2020025023A (ja) * 2018-08-07 2020-02-13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59626U (zh) * 2014-01-13 2014-06-18 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绕线机构
CN207896835U (zh) * 2018-03-20 2018-09-21 福建鑫恒鑫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绕线用双工位绕线机
JP2020025023A (ja) * 2018-08-07 2020-02-13 東芝It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3906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3906B (zh) 多工位电机自动绕线设备
CN109994313B (zh) 新能源汽车电源变压器联体线圈三明治绕法自动绕线机
CN115514173A (zh) 一种海上风电高压线圈自动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CN209805629U (zh) 一种转子绕线机
CN210884647U (zh) 化纤丝加工用换卷装置
CN110534338A (zh) 一种双拼阿尔法线圈的绕线机构
CN115331952A (zh) 一种适用于双面电路板的高效绕线机
CN113604914A (zh) 一种纺织捻线机输送装置
CN212518737U (zh) 一种直线电机加工用线圈绕线机构
CN115037107A (zh) 一种无刷发电机主转子全自动卧式绕线设备
CN112700963A (zh) 一种自动化高效绕线机
CN114408667A (zh) 一种基于纺织机械用纺线缠绕装置
CN111403170A (zh) 电子元件双旋转绕线装置
CN219017452U (zh) 骨架绕线旋转驱动装置
CN217643100U (zh)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的绕线装置
CN219274871U (zh) 一种长电缆插座的旋转焊接工装
CN218057933U (zh) 一种多轴同步驱动的绕线设备
CN201069710Y (zh) 用于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的送料装置
CN219611571U (zh) 双飞叉自动排线装置
CN219124077U (zh) 电机绕线装置
CN219534290U (zh) 展开式绕线机
CN214031052U (zh) 一种纱管纸卷绕夹持工具
CN218283570U (zh) 一种弹簧线绕线机
CN221024361U (zh) 一种电线电缆加工用包覆装置
CN114496556B (zh) 一种单轴飞叉马达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8

Address after: Room B405, Building B, Pizhou Taishang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Park, Wujiang Road, Industrial Park, Yitang Town,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eihuilai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0 Taiwan Business Industrial Park, Yitang Town,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uibo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