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5464A -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5464A
CN114575464A CN202210493081.8A CN202210493081A CN114575464A CN 114575464 A CN114575464 A CN 114575464A CN 202210493081 A CN202210493081 A CN 202210493081A CN 114575464 A CN114575464 A CN 114575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rod
support
piec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3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5464B (zh
Inventor
庄亮东
段林利
聂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4930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5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5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5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2Structures covering a large free area, whether open-sided or not, e.g. hangars, ha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4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 E04B1/3441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with hinged parts with articulated bar-shaped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7/00Roofs; Roof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7/08Vaulted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横梁设在第二横梁的上方,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支撑件相连,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第二支撑件相连,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支撑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第一横梁相连,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第二横梁相连。本发明的建筑屋顶构造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功能的升级,对于大空间大跨结构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体育场馆、大型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均需要大跨建筑屋顶,因此,提升大跨建筑屋顶构造是提升建筑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关技术中,建筑屋顶构造复杂、重量轻、施工困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重量轻便的建筑屋顶构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的建筑屋顶构造施工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设置建筑屋顶构造,设置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三支撑件,使得建筑屋顶构造节点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具有极强的耗能能力,能同时抵抗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屋顶构造还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第三杆,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第四杆,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二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三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所述第四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一子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二子支撑件,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混凝土浇筑;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设在所述第一杆体内,以便增加所述第一杆体的稳定性;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杆体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为钢管;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杆体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上下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相抵,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四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套筒;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其中一者相连,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静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和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的外周面的至少一者上,以便通过所述摩擦件以使所述第三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均包括第三杆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二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S2:安装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S3: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浇筑第一横梁,待所述第一横梁成型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S4:安装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第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建筑屋顶构造100;
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第一横梁3;第一杆体31;第一连接件32;连接杆321;第一板322;第二板323;第二横梁4;第二杆体41;第二钢筋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44;第四连接件45;第三板451;第三支撑件5;第一子支撑件51;第二子支撑件52;套筒53;安装杆54;摩擦件55;第一杆6;第三杆体61;第一连接部62;第四板621;第二连接部63;第二杆7;第三杆8;第四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包括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和多个第三支撑件5。
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在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均可以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或钢管。
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横梁3设在第二横梁4的上方,第一横梁3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3的左端)和第二横梁4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二横梁4的左端)均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一横梁3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3的右端)和第二横梁4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二横梁4的右端)均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第一横梁3与第二横梁4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第一横梁3的中部朝向第一横梁3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3设在第二横梁4的上方,第一横梁3的左端和第二横梁4的左端铰接且均与第一支撑件1的杆体铰接,第二横梁4的右端和第一横梁3的右端铰接且均与第二支撑件2的杆体铰接,第一支撑件1的中部沿上下方向向上凸出,第二支撑件2的中部沿上下方向向下凸出,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之间的间距从左到右先增大后减小,使得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形成鱼腹型。
多个第三支撑件5,多个第三支撑件5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支撑件5的上端与第一横梁3相连,第三支撑件5的下端与第二横梁4相连。具体地,多个第三支撑件5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三支撑件5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件5的上端与第一横梁3铰接,第三支撑件5的下端与第二横梁4铰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100,设置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和多个第三支撑件5,使得建筑屋顶构造100中间鼓两侧窄以形成鱼腹梁形式,对于大跨结构最为有利,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载荷,受力效率较高,材料用量最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屋顶构造100还包括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
第一杆6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一杆6的左端)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一杆6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一杆6的右端)与第一横梁3相连,第二杆7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二杆7的左端)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一杆6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二杆7的右端)与第二横梁4相连,第一横梁3的第一端和第二横梁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杆6的第一端和第二杆7的第一端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杆6和第二杆7设在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左侧,第一杆6的左端与第一支撑件1的上端铰接,第一杆6的右端与第一横梁3上方铰接,第一杆6、第一支撑件1和第一横梁3大体组成三角形,第二杆7的左端与第一支撑件1的杆体铰接,第二杆7的右端与第二横梁4的下方铰接,第二横梁4、第二杆7和第一支撑件1大体组成三角形。
第三杆8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三杆8的左端)与第一横梁3相连,第三杆8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三杆8的右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第四杆9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第四杆9的左端)与第二横梁4相连,第四杆9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第四杆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第一横梁3的第二端和第二横梁4的第二端位于第三杆8的第二端和第四杆9的第二端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杆8和第四杆9设在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右侧,第三杆8的左端与第二支撑件2的上端铰接,第三杆8的右端与第一横梁3上方铰接,第三杆8、第二支撑件2和第一横梁3大体组成三角形,第四杆9的左端与第二支撑件2的杆体铰接,第四杆9的右端与第二横梁4的下方铰接,第二横梁4、第四杆9和第二支撑件2大体组成三角形,由此,通过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提高了建筑屋顶构造100的稳定性,在水平地震或者竖向地震荷载作用下起到了耗能减震作用,提高了建筑屋顶构造100承受水平载荷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屋顶构造100承受竖向载荷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6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第一横梁3的中部倾斜,第二杆7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第二横梁4的中部倾斜,第三杆8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第一横梁3的中部倾斜,第四杆9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第二横梁4的中部倾斜。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杆6的杆长、第二杆7的杆长、第三杆8的杆长和第四杆9的杆长均相等,且第一杆6的左端到第一横梁3的左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杆7的左端到第二横梁4的左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相等,第三杆8的右端到第一横梁3的右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与第四杆9的左端到第二横梁4的右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相等,由此,使得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成对设置,使得建筑屋顶构造100受力更加均衡,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屋顶构造100的稳定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支撑件5邻近第一支撑件1的一个为第一子支撑件51,多个第三支撑件5邻近第二支撑件2的一个为第二子支撑件52,
第一杆6的第二端与第一子支撑件5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杆7的第一端与第一子支撑件51的第二端相连,第三杆8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支撑件52的第一端相连,第四杆9的第一端与第二子支撑件52的第二端相连。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第三支撑件5的最左侧的第三支撑件5为第一子支撑件51,多个第三支撑件的最右侧的第三支撑件5为第二子支撑件52,第一子支撑件51的上端、第一杆6的右端和第一横梁3铰接在一起,第一子支撑件51的下端第二杆7的右端和第二横梁4铰接在一起,第二子支撑件52的上端、第三杆8的左端和第一横梁3铰接在一起,第二子支撑件52的下端第四杆9的左端和第二横梁4铰接在一起。由此,在力的传播过程中,可将第一杆6和第二杆7的力直接传递给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以及第一子支撑件51上,第三杆8和第四杆9的力直接传递给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以及第二子支撑件52上,从而使得建筑屋顶构造100受力均匀,使得建筑屋顶构造100设置更加合理。
由于,第一横梁3上需要铺设防水、防晒板,或者工人师傅需要到建筑屋顶构造100上方进行检修,因此需要第一横梁3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另外,第一横梁3位于第二横梁4的上方,导致第一横梁3承受到压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3包括第一杆体31、第一钢筋(图中未示意出)和多个第一连接件32。
第一杆体31通过混凝土浇筑。第一钢筋设在第一杆体31内,以便增加第一杆体31的稳定性。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杆体3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实心结构,第一杆体31的中部朝上凸出。从而通过混凝土材料提高了第一横梁3的承受压力的能力,第一钢筋为双层双向钢筋,双层双向钢筋镶嵌在第一杆体31内。由此提高了第一横梁3的承载能力,提高了第一杆体31的稳定性能,从而满足建筑屋顶构造100。
多个第一连接件3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杆体31朝向第二横梁4的一侧,以便第三支撑件5通过第一连接件32与第一杆体31相连。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32包括多个连接杆321、第一板322和第二板323,多个连接杆321沿设在第一板322的上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杆321的上方设有凸起,多个连接杆321浇筑在第一杆体31内,第二板323设在第一板322的下方且第二板32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板323上设有贯穿第二板323的通孔,从而通过通孔将第二板323与第三支撑件5铰接起来,由此使得多个第一连接件32设置更加合理。
由于,第二横梁4位于第一横梁3的下方,第二横梁4受到压力,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4包括第二杆体41、第二钢筋42、多个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44和第四连接件45。
第二杆体41为钢管。第二钢筋42为预应力钢筋,第二钢筋42穿设在第二杆体41内。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杆体4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为空心结构,第二杆体41的中部朝下凸出,从而减轻第二横梁4的重量,提高了第二横梁4的受拉能力。第二钢筋42为预应力钢筋且第二钢筋42的中部朝下凸出,第二钢筋42穿设在第二杆体41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横梁4的受拉的能力,且通过第二杆体41和第二钢筋42的配合,使得第二横梁4在具有受拉的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受压的能力。
多个第二连接件4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杆体41朝向第一横梁3的一侧,第二连接件43和第一连接件32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以便第三支撑件5通过第二连接件43与第二杆体41相连,第三连接件44和第四连接件45分别设在第二杆体41的两端,第二钢筋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件44和第四连接件45相抵,第三连接件44用于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四连接件45用于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具体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连接件43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二杆体41的上方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连接件32和多个第二连接件43沿上下方向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连接件44设在第一钢管的左端,第四连接件45设在第二钢筋42的右端,且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44和第四连接件45均为第三板451,第三板451上设有贯穿第三板451的通孔,由此,将第三支撑件5安装在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上,且第二横梁4安装在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5包括套筒53和安装杆54。
安装杆54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53内,套筒53的远离安装杆54的一端与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其中一者相连,安装杆54远离套筒53的一端与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另一者相连,第三支撑件5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横梁3受到的载荷与第二横梁4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套筒53和安装杆54可相对静止,在第二状态,第一横梁3受到的载荷与第二横梁4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套筒53和安装杆54可相对移动。
具体地,如图5所示,安装杆54的上端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53内,套筒53的上端与第一横梁3的第一连接件32铰接,安装杆54的下端与第二横梁4的第二连接件43铰接,预设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人为规定,在第一状态,例如在工人师傅在行走在第一横梁3上时候,套筒53和安装杆54相对静止,防止套筒53和安装杆54发生相对滑动,用于支撑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在第二状态,例如在发生地震时,套筒53和安装杆54可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起到减震耗能作用,延长了建筑屋顶构造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5还包括摩擦件55,摩擦件55设在套筒53的内周面和安装杆54的至少部分的外周面的至少一者上,以便通过摩擦件55以使第三支撑件5处于第一状态。具体地,如图5所示,摩擦件55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套筒53的内周面设有摩擦件55,安装杆54穿设在摩擦件55内,或安装杆54的上端部的外周面设有摩擦件55,安装杆54的上端部的摩擦件55穿设在套筒53内,或套筒53的内周面设有第一摩擦件,安装杆54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摩擦件,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配合,从而增加了安装杆54和套筒53之间的摩擦力,当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之间的竖向地震荷载进一步增加时,除了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耗能之外,摩擦件55通过套筒53和安装杆54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屋顶构造100的抗震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均包括第三杆体61、第一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部63,第一连接部62设在第三杆体61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63设在第三杆体61的第二端。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均包括第三杆体61,第三杆体61可以为空心结构的直套管,第三杆体61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62,第三杆体6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63,第一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部63均包括第四板621,第四板621上设有贯穿第四板621的通孔,从而第一杆6通过通孔与第一横梁3和第一支撑件1铰接,第二杆7通过通孔与第二横梁4和第一支撑件1铰接,第三杆8通过通孔与第一横梁3和第二支撑件2铰接,第四杆9通过同天空与第二横梁4和第二支撑件2铰接,从而将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和第四杆9设置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S2:安装第二横梁4,第二横梁4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二横梁4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具体地,第二横梁4的左端与第一支撑件1铰接,第二横梁4的右端与第二支撑件2的第三连接件44铰接,且第二杆7的下端与第一支撑件1铰接,第二杆7的上端与第二横梁4的最左端的第二连接件43铰接,第四杆9的上端的右端与第二支撑件2铰接,第四杆9的左端与第二横梁4的最右端的第二连接件43铰接。
S3:在第二横梁4上浇筑第一横梁3,待第一横梁3成型后,第一横梁3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相连,第一横梁3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件2相连。具体地,以第二横梁4为支撑平台,在第二横梁4上进行施工,通过混凝土浇筑第一横梁3,同时在混凝土内部预埋第一钢筋和第一连接件32。
S4:安装第三支撑件5,第三支撑件5的上端与第一横梁3相连,第三支撑件5的下端与第二横梁4相连。具体地,将第三支撑件5的套筒53的上端与第一横梁3的第一连接件32铰接,第三支撑件5的安装杆54与第二横梁4的第二连接件43铰接,且将第一杆6的上端与第一支撑件1的上端铰接,第一杆6的下端与第一横梁3的最左端的第一连接件32铰接,第三杆8的上端与第二支撑件2的上端铰接,第三杆8的下端与第一横梁3的最右端的第一连接件32铰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屋顶构造的施工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等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
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梁设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多个第三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
第二杆,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之间;
第三杆,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第四杆,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杆的第二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
所述第二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
所述第三杆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倾斜,
所述第四杆沿上下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一子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三支撑件邻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个为第二子支撑件,
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件的第二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
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混凝土浇筑;
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设在所述第一杆体内,以便增加所述第一杆体的稳定性;
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朝向所述第二横梁的一侧,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杆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包括:
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为钢管;
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
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杆体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沿上下方向一一对应设置,以便所述第三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
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相抵,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四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
套筒;
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筒的远离所述安装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其中一者相连,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者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静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横梁受到的载荷与所述第二横梁受到的载荷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所述套筒和所述安装杆可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还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和所述安装杆的至少部分的外周面的至少一者上,以便通过所述摩擦件以使所述第三支撑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屋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所述第二杆、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均包括第三杆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三杆体的第二端。
10.一种建筑屋顶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S2:安装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S3: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浇筑第一横梁,待所述第一横梁成型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S4:安装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相连,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相连。
CN202210493081.8A 2022-05-07 2022-05-07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575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081.8A CN114575464B (zh) 2022-05-07 2022-05-07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3081.8A CN114575464B (zh) 2022-05-07 2022-05-07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464A true CN114575464A (zh) 2022-06-03
CN114575464B CN114575464B (zh) 2022-07-22

Family

ID=8176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3081.8A Active CN114575464B (zh) 2022-05-07 2022-05-07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5464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8556A (ja) * 1984-05-04 1985-11-27 デ−ビツト エイチ.ガイガ− 屋根構造及びケーブルトラス構造
JP2002213021A (ja) * 2001-01-22 2002-07-31 Shimizu Corp 建 物
CN2898155Y (zh) * 2006-04-29 2007-05-09 北京工业大学 正交型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
CN101942883A (zh) * 2009-07-09 2011-01-12 贵州大学 一种长方形平面超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管桁架屋盖及制作方法
WO2013058675A1 (ru) * 2011-10-18 2013-04-25 Alekseev Sergey Pavlovich Защит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с большепролетным светопрозрач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CN204662661U (zh) * 2015-05-05 2015-09-23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大跨度双箱梁双索张弦桁架体系
CN105064200A (zh) * 2015-07-29 2015-11-18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预制拼装的鱼腹桁架预应力钢混组合简支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21611A (zh) * 2015-12-01 2016-03-23 清华大学 黏滞阻尼箱和具有所述黏滞阻尼箱的消能减震装置
CN106401021A (zh) * 2016-10-20 2017-02-15 清华大学 装配式混凝土开缝剪力墙
CN107780694A (zh) * 2017-11-22 2018-03-09 天津大学 一种适用于空间网格结构的摩擦阻尼器
CN111270767A (zh) * 2020-03-29 2020-06-12 黑龙江中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薄壁型房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81615A (zh) * 2020-12-24 2021-04-2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鱼腹式空间张弦梁及屋盖结构
CN215222073U (zh) * 2021-05-21 2021-12-1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三角形空间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系统
CN215858499U (zh) * 2021-07-20 2022-02-18 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大跨度装配式预应力无檩鱼腹屋面支撑体系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8556A (ja) * 1984-05-04 1985-11-27 デ−ビツト エイチ.ガイガ− 屋根構造及びケーブルトラス構造
JP2002213021A (ja) * 2001-01-22 2002-07-31 Shimizu Corp 建 物
CN2898155Y (zh) * 2006-04-29 2007-05-09 北京工业大学 正交型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
CN101942883A (zh) * 2009-07-09 2011-01-12 贵州大学 一种长方形平面超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管桁架屋盖及制作方法
WO2013058675A1 (ru) * 2011-10-18 2013-04-25 Alekseev Sergey Pavlovich Защит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с большепролетным светопрозрач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CN204662661U (zh) * 2015-05-05 2015-09-23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大跨度双箱梁双索张弦桁架体系
CN105064200A (zh) * 2015-07-29 2015-11-18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预制拼装的鱼腹桁架预应力钢混组合简支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5421611A (zh) * 2015-12-01 2016-03-23 清华大学 黏滞阻尼箱和具有所述黏滞阻尼箱的消能减震装置
CN106401021A (zh) * 2016-10-20 2017-02-15 清华大学 装配式混凝土开缝剪力墙
CN107780694A (zh) * 2017-11-22 2018-03-09 天津大学 一种适用于空间网格结构的摩擦阻尼器
CN111270767A (zh) * 2020-03-29 2020-06-12 黑龙江中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薄壁型房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681615A (zh) * 2020-12-24 2021-04-2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鱼腹式空间张弦梁及屋盖结构
CN215222073U (zh) * 2021-05-21 2021-12-1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三角形空间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系统
CN215858499U (zh) * 2021-07-20 2022-02-18 黑龙江施耐达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大跨度装配式预应力无檩鱼腹屋面支撑体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464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32291A1 (en) Steel plate structure and steel plate concrete wall
KR101462202B1 (ko) 하로식 폼 트레블러
CN114232841A (zh) 斜柱转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575464B (zh) 建筑屋顶构造及施工方法
KR20100090229A (ko)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패널을 이용한 캔틸레버 바닥판 시공방법
KR101660888B1 (ko) 매립형 가압정착장치를 이용한 구조용거더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3539298U (zh) 一种用于联方网壳雨棚结构的可调节斜向支撑
CN114108813A (zh) 一种装配式钢连接器梁柱及柱基础拼接结构
CN113529968A (zh) 可适应构件间竖向变形差的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节点
CN112144665A (zh) 一种用于联方网壳雨棚结构的可调节斜向支撑
CN114481846B (zh) 桥梁混凝土桥面板的现浇施工方法和桥梁施工模架
CN219528457U (zh) 作业空间平台及施工建筑
CN220399092U (zh) 一种用于大型试件力学试验的自平衡反力加载装置
CN220813414U (zh) 一种组合式钢箱梁
CN216948748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横梁结构
CN215660993U (zh) 制梁台座
KR200369732Y1 (ko) 원통형 강관 구조빔
CN217601204U (zh) 一种适用于钢栈桥的快速拼装隔振桥面板及隔振桥面结构
CN117386061B (zh) 一种地下室用大跨径混凝土顶板的组装方法
CN220768428U (zh) 墙体与预制梁的安装结构及建筑系统
CN218712140U (zh) 一种双层分配梁
CN221321039U (zh) 一种板上设备基础
CN215167183U (zh) 墙体结构及其导梁
CN217232401U (zh) 一种装配式厂房的混凝土预制梁
CN109958229B (zh) 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