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5272A -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5272A
CN114575272A CN202210355259.2A CN202210355259A CN114575272A CN 114575272 A CN114575272 A CN 114575272A CN 202210355259 A CN202210355259 A CN 202210355259A CN 114575272 A CN114575272 A CN 114575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od
column
inner supporting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52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寿山
和海芳
周雨龙
张劲泉
马瑞
安宁
蔺宝垚
董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to CN2022103552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5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5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包括盖梁、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盖梁设置在独柱桥墩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均布在盖梁的上端并位于横桥的底部,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分别设置在盖梁的两端。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通过在独柱桥墩上端增设盖梁,增加横桥向支撑点的数量,以达到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目的。在强烈地震的激励作用下,横桥与独柱桥墩和钢箱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当位移较小时,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相对较低的刚度和强度。在强烈的地震激励下,位移响应增加,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更高的强度,同时提供更高的刚度。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的刚度,可以限制横桥和独柱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

Description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独柱墩桥梁抗倾覆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独柱墩具有占地面积少、桥下道路视线遮挡较小、造型简洁美观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高架桥和高速公路匝道中。虽然独柱墩桥梁的上下部结构受力性能可以满足桥梁设计规范要求,但是由于其横桥向体系为单点支承,在偏载作用下,结构的横向抗倾覆非常不稳定,易导致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安全储备不足,在超载车辆偏载通过时,存在桥梁整体侧翻和墩柱被破坏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强震作用下,独柱墩的P-Δ效应显著,极易导致桥墩破坏或上部结构倾覆。
为了提高独柱墩的抗倾覆能力,在独柱墩顶部增设钢结构盖梁已经成为一种最常用的加固方法,但很多加固方案并未对独柱墩抗倾覆加固后的抗震需求进行考虑。在强烈地震激励下,增设的盖梁无法有效限制结构的位移反应。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既可解决独柱墩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超载车辆偏载的倾覆问题,又在强震作用下限制桥墩破坏以及上部结构倾覆的发生。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包括:盖梁、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所述盖梁设置在独柱桥墩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均布在所述盖梁的上端并位于横桥的底部,多个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梁的两端,并且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的上端与所述横桥的底部外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盖梁包括两个钢箱,所述钢箱的扩大端呈U字形包裹在所述独柱桥墩的上部侧壁上,并且所述扩大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化学螺栓,所述化学螺栓穿过所述扩大端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独柱桥墩内,两个所述扩大端之间通过多个高强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支座机构包括支座垫石模块、板式支座,所述支座垫石模块设置在所述盖梁上,所述板式支座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模块上,并位于所述横桥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设为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所述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包括L形钢板连接件、外连机构以及多环体,所述外连机构设置在所述盖梁的外端,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横桥的底部外端,所述多环体设置在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外连机构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外连机构包括矩形钢板块、钢柱连接棒以及曲面滑动块,所述矩形钢板块设置在所述盖梁的外端,所述钢柱连接棒设置有两个,并且所述钢柱连接棒的内端与所述矩形钢板块连接,所述曲面滑动块的曲面端与所述钢柱连接棒的外端连接,所述多环体穿设在所述外连机构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圆柱体导轮,所述多环体绕设在所述圆柱体导轮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多环体包括自复位环、耗能环,所述自复位环包括内环体、外环体,所述耗能环设置在所述内环体、外环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支座垫石模块包括支座垫石本体和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箱、内撑框、内撑板、液压杆以及多个内撑机构,所述承载箱设置在盖梁上,多个所述内撑机构设置在所述承载箱内,所述内撑框设置在所述承载箱的内壁腔中,所述内壁腔的两侧分别与外部连通,所述内撑板设置在所述承载箱并与所述内撑框连接,所述内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内壁腔中,上端与所述内撑板连接,所述内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内撑槽,所述支座垫石本体设置在所述内撑槽内,所述板式支座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本体上,所述内撑框包括多个第一顶板、多个内平板、多个第一平置杆、多个第二顶板以及多个第二平置杆,多个所述第一顶板均布在所述内壁腔的四角处,所述第一顶板的下方设置有竖直弹簧,所述竖直弹簧的下端抵顶所述内壁腔的内底面,多个所述内平板、多个所述第一平置杆分别相对地设置在两个第一顶板之间,所述第二平置杆穿设在所述内平板内,所述第二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平置杆的内端上,所述内撑机构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顶板的内螺孔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中,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所述内壁腔的内底面上,并且所述液压杆的上端抵顶所述内撑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内撑机构包括竖直连杆、上连座、下连座、中间弹簧以及外撑骨架,所述上连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部,所述下连座设置在所述内壁腔的内底面上,所述竖直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上连座、第二顶板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内,所述中间弹簧设置在所述上连座、下连座之间,并且所述竖直连杆的下端位于所述中间弹簧的上端内,所述外撑骨架包括中间平置圈和两个竖直V型杆,所述竖直V型杆包括两个斜置杆、V型弹杆、内卡套以及卡簧,所述V型弹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斜置杆,两个所述斜置杆分别与所述上连座、下连座铰接,所述内卡套设置在所述斜置杆的内壁并靠近所述V型弹杆,所述卡簧的两个卡杆臂穿设在所述内卡套中,所述中间平置圈穿设在所述卡簧的簧体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所述中间平置圈包括两个半圆杆、两个中间伸缩机构,所述半圆杆穿设在所述卡簧的簧体内,两个所述中间伸缩机构相对地设置在两个半圆杆之间,所述中间伸缩机构包括中间杆和两个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杆、固定环,所述半圆杆的端部设置有倒T型孔,所述中间杆的端部设置有收纳孔,并且所述收纳孔的端部设置有卡杆,所述伸缩杆的T型端设置在所述倒T型孔内,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伸缩杆上并位于所述半圆杆的端部,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的长度大于第一U型槽的长度,小于第三U型槽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之间连通的,使得所述卡杆可在所述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之间移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通过在独柱桥墩上端增设盖梁,增加横桥向支撑点的数量,以达到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目的。在强烈地震的激励作用下,横桥与独柱桥墩和钢箱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独柱桥墩两侧的两个阻尼限位器模块此时一个拉伸、一个压缩;当位移较小时,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相对较低的刚度和强度。在强烈的地震激励下,位移响应增加,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更高的强度,同时也提供更高的刚度。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的刚度,可以限制横桥和独柱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
本发明所述的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阻尼限位器模块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阻尼限位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支座垫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承载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内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液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外撑骨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中间平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中间平置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包括:盖梁3、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所述盖梁3设置在独柱桥墩2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均布在所述盖梁3的上端并位于横桥1的底部,多个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两端,并且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的上端与所述横桥1的底部外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包括:盖梁3、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具体地,盖梁3安装在独柱桥墩2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则均布在盖梁3的上端并位于横桥1的底部,以此将横桥1支撑在盖梁3的上端,同时能够明显减小倾覆力矩;而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则分别安装在盖梁3的两端,并且阻尼限位器模块的上端连接到横桥1的底部外端,这样又进一步将横桥1与盖梁3连接在一起;
在独柱桥墩2顶增设盖梁3,增加横桥1向支撑点的数量,以达到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目的。具体地,在强烈地震的激励作用下,横桥1与独柱桥墩2和钢箱3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独柱桥墩2两侧的两个阻尼限位器模块此时一个拉伸、一个压缩;当位移较小时,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相对较低的刚度和强度。在强烈的地震激励下,位移响应增加,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更高的强度,同时也提供更高的刚度。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的刚度,可以限制横桥1和独柱桥墩2之间的相对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梁3包括两个钢箱30,所述钢箱30的扩大端31呈U字形包裹在所述独柱桥墩2的上部侧壁上,并且所述扩大端3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化学螺栓7,所述化学螺栓7穿过所述扩大端31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独柱桥墩2内,两个所述扩大端31之间通过多个高强螺栓8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盖梁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盖梁3包括两个钢箱30,具体地,钢箱30的扩大端31呈U字形的,这样钢箱30则可以通过扩大端31包裹在独柱桥墩2的上部侧壁上,使得;两个钢箱30对接起来,这里为了将钢箱30固定到独柱桥墩2上,在钢箱30的扩大端31的外壁上安装了多个化学螺栓7,化学螺栓7穿过扩大端31的外壁并延伸至独柱桥墩2内,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两个钢箱30的扩大端31之间则通过多个高强螺栓8连接起来,增加了盖梁3的稳定性,使得盖梁3可以为多个支座机构提供支撑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机构包括支座垫石模块4、板式支座5,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设置在所述盖梁3上,所述板式支座5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上,并位于所述横桥1的底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支座机构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支座机构包括支座垫石模块4、板式支座5,具体地,支座垫石模块4安装在盖梁3的上端,而板式支座5则安装在支座垫石模块4上,并位于横桥1的底部,使得板式支座5支撑着横桥1,以达到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目的,这里板式支座5由橡胶制作的,具体原理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设为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所述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包括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以及多环体,所述外连机构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外端,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设置在所述横桥1的底部外端,所述多环体设置在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阻尼限位器模块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阻尼限位器模块设置为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具体地,该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包括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以及多环体,这里外连机构安装在盖梁3的外端,而L形钢板连接件9则安装在横桥1的底部外端,多环体安装在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之间;这里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为多环体提供了固定空间,所以当在强烈地震的激励作用下,横桥1与独柱桥墩2和钢箱3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独柱桥墩2两侧的两个阻尼限位器模块中的多环体此时一个拉伸、一个压缩;当位移较小时,阻尼限位器模块中的多环体提供相对较低的刚度和强度。在强烈的地震激励下,位移响应增加,阻尼限位器模块中的多环体提供更高的强度,同时也提供更高的刚度。阻尼限位器模块中多环体提供的刚度,可以限制横桥1和独柱桥墩2之间的相对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连机构包括矩形钢板块10、钢柱连接棒12以及曲面滑动块13,所述矩形钢板块10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外端,所述钢柱连接棒12设置有两个,并且所述钢柱连接棒12的内端与所述矩形钢板块10连接,所述曲面滑动块13的曲面端与所述钢柱连接棒12的外端连接,所述多环体穿设在所述外连机构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外连机构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外连机构包括矩形钢板块10、钢柱连接棒12以及曲面滑动块13,具体地,矩形钢板块10安装在盖梁3的外端,而钢柱连接棒12设计了两个,并且钢柱连接棒12的内端与矩形钢板块10连接,曲面滑动块13的曲面端与钢柱连接棒12的外端连接,这样两个钢柱连接棒12将曲面滑动块13固定到矩形钢板块10,并且为多环体提供了安装空间,这里多环体穿设在两个钢柱连接棒12之间,而且多环体与曲面滑动块13的曲面接触,以方便多环体受力变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的底部设置有圆柱体导轮11,所述多环体绕设在所述圆柱体导轮1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L形钢板连接件9的底部安装有圆柱体导轮11,这里多环体绕设在圆柱体导轮11上,而圆柱体导轮11与L形钢板连接件9之间为安装空间,所以多环体在该安装空间内可以移动,进而可以发生变形,以此实现拉伸、压缩的变形状态,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环体包括自复位环14、耗能环15,所述自复位环14包括内环体141、外环体142,所述耗能环15设置在所述内环体141、外环体142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环体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多环体包括自复位环14、耗能环15,这里自复位环14包括内环体141、外环体142,而耗能环15则安装在内环体141、外环体142之间,这里自复位环14则由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诺)制成,为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提供自定心和滞后阻尼。耗能环15由具有较高滞后阻尼能力的金属制成,以补充自复位环的阻尼。
这里内环体141、外环体142、耗能环15的矩形横截面的同心圆环同心且紧密地定位在彼此内部,环与环之间没有任何特殊连接,通过对环进行收缩来安装装配,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的连接件进一步将环固定在一起。
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可限制横桥1和独柱桥墩2向的相对位移,耗散地震能量,且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的所采用的形状记忆合金在承受相对较大的应变(高达8%)后恢复其原始形状的独特能力可进一步减小改造结构的残余变形,从而降低其地震后维修成本。
当地震结束后,由于多环体仅包含一个耗能环,外圈始终是自复位环,以确保耗能圈在卸载时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形状记忆合金起到减小残余变形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包括支座垫石本体41和承载机构42,所述承载机构42包括承载箱43、内撑框44、内撑板45、液压杆46以及多个内撑机构47,所述承载箱43设置在盖梁3上,多个所述内撑机构47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内,所述内撑框44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的内壁腔431中,所述内壁腔431的两侧分别与外部连通,所述内撑板45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并与所述内撑框44连接,所述内撑机构47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中,上端与所述内撑板45连接,所述内撑板45的上端设置有内撑槽451,所述支座垫石本体41设置在所述内撑槽451内,所述板式支座5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本体41上,所述内撑框44包括多个第一顶板441、多个内平板442、多个第一平置杆443、多个第二顶板444以及多个第二平置杆445,多个所述第一顶板441均布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四角处,所述第一顶板441的下方设置有竖直弹簧446,所述竖直弹簧446的下端抵顶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多个所述内平板442、多个所述第一平置杆443分别相对地设置在两个第一顶板441之间,所述第二平置杆445穿设在所述内平板442内,所述第二顶板444设置在所述第二平置杆445的内端上,所述内撑机构47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顶板444的内螺孔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45中,所述液压杆46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并且所述液压杆46的上端抵顶所述内撑板4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支座垫石模块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支座垫石模块4包括支座垫石本体41和承载机构42,这里采用承载机构42支撑着支座垫石本体41为其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抗震功能,以增加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的抗震能力,也就是说,不仅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可以在横向上起到抗震作用,在竖直方向上也能起到抗震作用;具体地,该承载机构42包括承载箱43、内撑框44、内撑板45、液压杆46以及多个内撑机构47,这里将承载箱43安装在盖梁3上,而多个内撑机构47则安装在承载箱43内,内撑框44安装在承载箱43的内壁腔431中,内壁腔431的两侧分别与外部连通,这样方便后续的操作;其中,内撑板45安装在承载箱43并与内撑框44连接,内撑机构47安装在内壁腔431中,上端与内撑板45连接,内撑板45的上端开设了内撑槽451,支座垫石本体41则安装在内撑槽451内,进而支撑着板式支座5;
进一步地,内撑框44则包括多个第一顶板441、多个内平板442、多个第一平置杆443、多个第二顶板444以及多个第二平置杆445,通过内撑框44将内撑板45支撑起来,这里内壁腔431的两侧分别与外部连通的,所以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两侧对内撑框44进行安装,具体地,多个第一顶板441均布在内壁腔431的四角处,而第一顶板441的下方安装有竖直弹簧446,竖直弹簧446的下端抵顶在内壁腔431的内底面,这样通过多个竖直弹簧466在竖直方向为支座垫石模块4提供抗震作用;进一步地,多个内平板442、多个第一平置杆443分别相对地在两个第一顶板441之间,而第二平置杆445穿设在内平板442内,第二顶板444安装在第二平置杆445的内端上,而内撑机构47的上端穿过第二顶板444的内螺孔并延伸至内撑板45中,通过上述部件的设计以构成支撑内撑板45的主体结构;而液压杆46安装在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并且液压杆46的上端抵顶内撑板45,这样通过液压杆46也为内撑板45提供支撑,而多个内撑机构47与竖直弹簧466相互配合为支座垫石模块4提供竖直方向上的抗震功能,以增加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的抗震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撑机构47包括竖直连杆471、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中间弹簧474以及外撑骨架475,所述上连座472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444的底部,所述下连座473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所述竖直连杆471的上端穿过所述上连座472、第二顶板444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45内,所述中间弹簧474设置在所述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之间,并且所述竖直连杆471的下端位于所述中间弹簧474的上端内,所述外撑骨架475包括中间平置圈476和两个竖直V型杆477,所述竖直V型杆477包括两个斜置杆4771、V型弹杆4772、内卡套4773以及卡簧4774,所述V型弹杆4772设置在两个所述斜置杆4771之间,两个所述斜置杆4771分别与所述上连座472、下连座473铰接,所述内卡套4773设置在所述斜置杆477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V型弹杆4772,所述卡簧4774的两个卡臂4775穿设在所述内卡套4773中,所述中间平置圈476穿设在所述卡簧4774的簧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内撑机构47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内撑机构47包括竖直连杆471、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中间弹簧474以及外撑骨架475,具体地,上连座472安装在第二顶板444的底部,而下连座473则安装在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这里将竖直连杆471的上端穿过上连座472、第二顶板444并延伸至内撑板45内,以此将上连座472、第二顶板444整体地固定在内撑板45的底部,而中间弹簧474安装在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之间,同时竖直连杆471的下端位于中间弹簧474的上端内,以此将中间弹簧474固定在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之间,并且中间弹簧474为上连座472提供了弹力支撑;外撑骨架475将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之间更好地连接起来,这里外撑骨架475包括中间平置圈476和两个竖直V型杆477,竖直V型杆477包括两个斜置杆4771、V型弹杆4772、内卡套4773以及卡簧4774,而V型弹杆4772安装在两个斜置杆4771之间,两个斜置杆4771分别与上连座472、下连座473铰接,内卡套4773安装在斜置杆4771的内壁并靠近V型弹杆4772,而卡簧4774的两个卡臂4775穿设在内卡套4773中,中间平置圈476穿设在卡簧4774的簧体内,这里中间平置圈476可以进行水平方向的长度伸缩,所以可以进而将竖直V型杆477在水平向两侧撑开或者在竖直方向上下收缩,进而与液压杆配合支撑着内撑框44以及内撑板45,进而使得支座垫石模块4、板式支座5的整体高度可以适应横桥1与盖梁3之间的间隙,大大提高了该支座垫石模块4的适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平置圈476包括两个半圆杆4761、两个中间伸缩机构,所述半圆杆4761穿设在所述卡簧4774的簧体4776内,两个所述中间伸缩机构相对地设置在两个半圆杆4761之间,所述中间伸缩机构包括中间杆4762和两个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杆4763、固定环4764,所述半圆杆4761的端部设置有倒T型孔4767,所述中间杆4762的端部设置有收纳孔4765,并且所述收纳孔4765的端部设置有卡杆4766,所述伸缩杆4763的T型端设置在所述倒T型孔4767内,所述固定环4764设置在所述伸缩杆4763上并位于所述半圆杆4761的端部,所述伸缩杆4763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所述第二U型槽4769的长度大于第一U型槽4768的长度,小于第三U型槽4770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之间连通的,使得所述卡杆4766可在所述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之间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中间平置圈476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中间平置圈476包括两个半圆杆4761、两个中间伸缩机构,具体地,将半圆杆4761穿设在卡簧4774的簧体4776内,而两个中间伸缩机构相对地设置在两个半圆杆4761之间,所述中间伸缩机构包括中间杆4762和两个伸缩部,这里伸缩部则包括伸缩杆4763、固定环4764,在半圆杆4761的端部开设了倒T型孔4767,中间杆4762的端部开设了收纳孔4765,并且在收纳孔4765的端部安装了卡杆4766,而伸缩杆4763的T型端安装在倒T型孔4767内,使得固定环4764位于伸缩杆4763并靠近半圆杆4761的端部,同时在伸缩杆4763上开设了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这里第二U型槽4769的长度大于第一U型槽4768的长度,而小于第三U型槽4770的长度,同时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三者之间是连通的,所以当操作人员通过固定环4764转动伸缩杆4763时,使得卡杆4766可在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之间移动,进而实现伸缩杆4763的不同部分可以位于中间杆4762端部的收纳孔4765内,以此实现了整个中间伸缩机构的长度的变化,进而中间平置圈476可以将竖直V型杆477撑开到不同的程度,以满足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梁(3)、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所述盖梁(3)设置在独柱桥墩(2)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均布在所述盖梁(3)的上端并位于横桥(1)的底部,多个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两端,并且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的上端与所述横桥(1)的底部外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3)包括两个钢箱(30),所述钢箱(30)的扩大端(31)呈U字形包裹在所述独柱桥墩(2)的上部侧壁上,并且所述扩大端(3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化学螺栓(7),所述化学螺栓(7)穿过所述扩大端(31)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独柱桥墩(2)内,两个所述扩大端(31)之间通过多个高强螺栓(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机构包括支座垫石模块(4)、板式支座(5),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设置在所述盖梁(3)上,所述板式支座(5)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上,并位于所述横桥(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限位器模块设为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所述多环自定心阻尼限位器(6)包括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以及多环体,所述外连机构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外端,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设置在所述横桥(1)的底部外端,所述多环体设置在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外连机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机构包括矩形钢板块(10)、钢柱连接棒(12)以及曲面滑动块(13),所述矩形钢板块(10)设置在所述盖梁(3)的外端,所述钢柱连接棒(12)设置有两个,并且所述钢柱连接棒(12)的内端与所述矩形钢板块(10)连接,所述曲面滑动块(13)的曲面端与所述钢柱连接棒(12)的外端连接,所述多环体穿设在所述外连机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钢板连接件(9)的底部设置有圆柱体导轮(11),所述多环体绕设在所述圆柱体导轮(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环体包括自复位环(14)、耗能环(15),所述自复位环(14)包括内环体(141)、外环体(142),所述耗能环(15)设置在所述内环体(141)、外环体(14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垫石模块(4)包括支座垫石本体(41)和承载机构(42),所述承载机构(42)包括承载箱(43)、内撑框(44)、内撑板(45)、液压杆(46)以及多个内撑机构(47),所述承载箱(43)设置在盖梁(3)上,多个所述内撑机构(47)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内,所述内撑框(44)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的内壁腔(431)中,所述内壁腔(431)的两侧分别与外部连通,所述内撑板(45)设置在所述承载箱(43)并与所述内撑框(44)连接,所述内撑机构(47)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中,上端与所述内撑板(45)连接,所述内撑板(45)的上端设置有内撑槽(451),所述支座垫石本体(41)设置在所述内撑槽(451)内,所述板式支座(5)设置在所述支座垫石本体(41)上,所述内撑框(44)包括多个第一顶板(441)、多个内平板(442)、多个第一平置杆(443)、多个第二顶板(444)以及多个第二平置杆(445),多个所述第一顶板(441)均布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四角处,所述第一顶板(441)的下方设置有竖直弹簧(446),所述竖直弹簧(446)的下端抵顶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多个所述内平板(442)、多个所述第一平置杆(443)分别相对地设置在两个第一顶板(441)之间,所述第二平置杆(445)穿设在所述内平板(442)内,所述第二顶板(444)设置在所述第二平置杆(445)的内端上,所述内撑机构(47)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顶板(444)的内螺孔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45)中,所述液压杆(46)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并且所述液压杆(46)的上端抵顶所述内撑板(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机构(47)包括竖直连杆(471)、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中间弹簧(474)以及外撑骨架(475),所述上连座(472)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444)的底部,所述下连座(473)设置在所述内壁腔(431)的内底面上,所述竖直连杆(471)的上端穿过所述上连座(472)、第二顶板(444)并延伸至所述内撑板(45)内,所述中间弹簧(474)设置在所述上连座(472)、下连座(473)之间,并且所述竖直连杆(471)的下端位于所述中间弹簧(474)的上端内,所述外撑骨架(475)包括中间平置圈(476)和两个竖直V型杆(477),所述竖直V型杆(477)包括两个斜置杆(4771)、V型弹杆(4772)、内卡套(4773)以及卡簧(4774),所述V型弹杆(4772)设置在两个所述斜置杆(4771)之间,两个所述斜置杆(4771)分别与所述上连座(472)、下连座(473)铰接,所述内卡套(4773)设置在所述斜置杆(477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V型弹杆(4772),所述卡簧(4774)的两个卡臂(4775)穿设在所述内卡套(4773)中,所述中间平置圈(476)穿设在所述卡簧(4774)的簧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平置圈(476)包括两个半圆杆(4761)、两个中间伸缩机构,所述半圆杆(4761)穿设在所述卡簧(4774)的簧体(4776)内,两个所述中间伸缩机构相对地设置在两个半圆杆(4761)之间,所述中间伸缩机构包括中间杆(4762)和两个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包括伸缩杆(4763)、固定环(4764),所述半圆杆(4761)的端部设置有倒T型孔(4767),所述中间杆(4762)的端部设置有收纳孔(4765),并且所述收纳孔(4765)的端部设置有卡杆(4766),所述伸缩杆(4763)的T型端设置在所述倒T型孔(4767)内,所述固定环(4764)设置在所述伸缩杆(4763)上并位于所述半圆杆(4761)的端部,所述伸缩杆(4763)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所述第二U型槽(4769)的长度大于第一U型槽(4768)的长度,小于第三U型槽(4770)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U型槽(4768)、第二U型槽(4769)以及第三U型槽(4770)之间连通的,使得所述卡杆(4766)可在所述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以及第三U型槽之间移动。
CN202210355259.2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Pending CN114575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259.2A CN11457527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259.2A CN11457527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272A true CN11457527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5259.2A Pending CN11457527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52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845A (zh) * 2022-06-21 2022-09-30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超长曲面倒t弧形盖梁的施工模板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41650A1 (ru) * 1981-01-08 1983-09-15 Харьков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И Орде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Проектн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Теплоэлектропроект" Упруго-фрикционна опора
CN103452053A (zh) * 2013-08-20 2013-12-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装置
CN10632016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具有吸能缓冲能力的限位装置
CN107974924A (zh) * 2017-12-14 2018-05-01 长安大学 一种耗能自复位桥梁横向限位装置
CN111705626A (zh) * 2020-06-03 2020-09-25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防止梁式桥梁倾覆的装置
CN112211952A (zh) * 2020-10-12 2021-0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低频大行程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213298692U (zh) * 2020-10-23 2021-05-28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侦查灭火机器人中摄像头的防护减振装置
CN214271680U (zh) * 2020-12-31 2021-09-24 安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41650A1 (ru) * 1981-01-08 1983-09-15 Харьковск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Ордена Ленина И Ордена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Проектн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Теплоэлектропроект" Упруго-фрикционна опора
CN103452053A (zh) * 2013-08-20 2013-12-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独柱墩桥梁的抗倾覆加固装置
CN10632016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具有吸能缓冲能力的限位装置
CN107974924A (zh) * 2017-12-14 2018-05-01 长安大学 一种耗能自复位桥梁横向限位装置
CN111705626A (zh) * 2020-06-03 2020-09-25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防止梁式桥梁倾覆的装置
CN112211952A (zh) * 2020-10-12 2021-0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低频大行程准零刚度隔振装置
CN213298692U (zh) * 2020-10-23 2021-05-28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侦查灭火机器人中摄像头的防护减振装置
CN214271680U (zh) * 2020-12-31 2021-09-24 安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公路桥梁抗震支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845A (zh) * 2022-06-21 2022-09-30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用于超长曲面倒t弧形盖梁的施工模板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90892A (en)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CN114575272A (zh) 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
CN214061241U (zh) 一种桥梁工程用的隔震支座结构
CN113266104A (zh) 一种防止放大装置面外失稳的复合消能伸臂
CN113653076B (zh) 一种带有阻尼颗粒的装配式智能框架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3243832A (zh) 一种钢管内灌聚氨酯高效支撑
CN212452251U (zh) 抗震盖梁
CN101748820A (zh) 耗能减震支撑装置
CN112779982A (zh) 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震型钢结构
CN208455456U (zh) 一种具有横向抗震支撑结构的三跨式绿色环保型桥梁
CN110878521A (zh) 兼具限位、抗风、抗震功能的桥梁侧向支座及桥梁侧向支撑方法
CN215800980U (zh) 一种桥梁防震支座及桥梁
CN109944344A (zh) 一种装配式可变预应力的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构件
CN213653840U (zh) 一种摩擦连梁阻尼器
CN111893865A (zh) 一种组合式减震桥墩
CN22018424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CN212103646U (zh) 兼具限位、抗风、抗震功能的桥梁侧向支座
JP2006170233A (ja) 免震アイソレータと免震構造体
CN217923036U (zh) 一种缓冲消能的桥梁抗震装置
CN116695910A (zh) 一种承重抗侧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16663777U (zh) 一种液压顶撑可拆装式桥梁支座
CN220598490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承台结构
CN215324703U (zh) 一种用于泥磷低温分离的中转罐
CN212295744U (zh) 一种建筑加固减震结构
CN211523501U (zh) 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震型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