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4249U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4249U
CN220184249U CN202321165856.5U CN202321165856U CN220184249U CN 220184249 U CN220184249 U CN 220184249U CN 202321165856 U CN202321165856 U CN 202321165856U CN 220184249 U CN220184249 U CN 220184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shock absorbing
column
beam column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58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清川
赵延涛
黄小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ilishe Real Est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ilishe Real Est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ilishe Real Est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ilishe Real Est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58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4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4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4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具体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多组,每组底座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柱,每两组相对的支撑梁柱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横梁,支撑梁柱内侧分别设置有梁柱抗震机构,梁柱抗震机构用于增加支撑梁柱的抗震性能,每组支撑梁柱与支撑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横梁抗震机构,横梁抗震机构用于增加支撑梁柱的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本申请通过支撑梁柱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梁柱抗震机构(梁柱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梁柱相连接,梁柱抗震机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利用梁柱抗震机构对支撑梁柱进行支撑,本申请再通过支撑横梁与支撑梁柱之间设置的横梁抗震机构(衡量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横梁抗震机构另一端与支撑梁柱相连接),利用横梁抗震机构对支撑横梁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建筑在建设之前,根据其建筑的层数、造价、施工等来决定其结构类型,各种结构的房屋其耐久性、抗震性、安全性和空间使用性能是不同的,建筑中,节点是框架结构传力的枢纽,起着传递和分配内力、保证整体性的作用,在发生震动时,节点核心区经受着很大的水平剪力,易产生剪切脆性破坏,所以在建筑结构处常常会使用到抗震装置。
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晃动和倾斜的现象,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组件的平稳性,抗震性能较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受到外力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晃动和倾斜的现象,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组件的平稳性,抗震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多组,每组底座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柱,每两组相对的支撑梁柱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梁柱内侧分别设置有梁柱抗震机构,所述梁柱抗震机构用于增加支撑梁柱的抗震性能,每组所述支撑梁柱与支撑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横梁抗震机构,所述横梁抗震机构用于增加支撑梁柱的抗震性能。
优选的,所述横梁抗震机构包括第一抗震结构、第二抗震结构以及连接柱,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一端与支撑横梁相连接,第一抗震结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另一端与第二抗震结构,第二抗震结构远离连接柱的一端与支撑梁柱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包括连接件、第一螺栓、固定块以及第二螺栓,所述连接件顶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螺栓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内部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连接柱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抗震结构与第二抗震结构内部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梁柱抗震机构包括支撑杆、顶板、夹板、抗压桩以及底板,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梁柱表面铰接,支撑杆另一端铰接有顶板,顶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板,且两组夹板底端与底板相连接,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抗压桩。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柱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横梁两端分别开设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卡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支撑梁柱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梁柱抗震机构(梁柱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梁柱相连接,梁柱抗震机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接),利用梁柱抗震机构对支撑梁柱进行支撑,本申请再通过支撑横梁与支撑梁柱之间设置的横梁抗震机构(衡量抗震机构一端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横梁抗震机构另一端与支撑梁柱相连接),利用横梁抗震机构对支撑横梁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抗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梁柱抗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底座;2、支撑梁柱;3、支撑横梁;4、梁柱抗震机构;41、支撑杆;42、顶板;43、夹板;44、抗压桩;45、底板;5、横梁抗震机构;51、第一抗震结构;52、第二抗震结构;53、连接柱;511、连接件;512、第一螺栓;513、固定块;514、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中的“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设置有多组,每组底座1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柱2,每两组相对的支撑梁柱2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横梁3,支撑梁柱2内侧分别设置有梁柱抗震机构4,梁柱抗震机构4用于增加支撑梁柱2的抗震性能,每组支撑梁柱2与支撑横梁3之间分别设置有横梁抗震机构5,横梁抗震机构5用于增加支撑梁柱2的抗震性能。
结合图2所示,横梁抗震机构5包括第一抗震结构51、第二抗震结构52以及连接柱53,第一抗震结构51一端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第一抗震结构51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柱53,连接柱53另一端与第二抗震结构52,第二抗震结构52远离连接柱53的一端与支撑梁柱2表面相连接,通过第一抗震结构51与第二抗震结构52分别与支撑横梁3以及支撑梁柱2相连接,再利用连接柱53将第一抗震结构51与第二抗震结构52相接,从而对支撑横梁3进行支撑。
结合图3所示,第一抗震结构51包括连接件511、第一螺栓512、固定块513以及第二螺栓514,连接件511顶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512,且第一螺栓512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连接件511内部铰接有固定块513,固定块513与连接柱53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栓514,通过连接件511与第一螺栓512活动连接,使第一螺栓512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再通过连接件511与固定块513铰接,使得连接件511能够自由移动,再通过第二螺栓514将固定块513与连接柱53相连接。
结合图4所示,梁柱抗震机构4包括支撑杆41、顶板42、夹板43、抗压桩44以及底板45,支撑杆41一端与支撑梁柱2表面铰接,支撑杆41另一端铰接有顶板42,顶板42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板43,且两组夹板43底端与底板45相连接,所述顶板42与底板45之间设置有抗压桩44,通过抗压桩44、顶板42以及支撑杆41对支撑梁柱2进行支撑,再通过夹板43与底板45对顶板42进行缓冲。
参考图1所示,支撑梁柱2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支撑横梁3两端分别开设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卡接,通过凸块与凹槽使得支撑梁柱2与支撑横梁3能够快速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申请通过支撑梁柱2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梁柱抗震机构4,通过第一抗震结构51与第二抗震结构52分别与支撑横梁3以及支撑梁柱2相连接,再利用连接柱53将第一抗震结构51与第二抗震结构52相接,从而对支撑横梁3进行支撑,通过连接件511与第一螺栓512活动连接,使第一螺栓512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再通过连接件511与固定块513铰接,使得连接件511能够自由移动,再通过第二螺栓514将固定块513与连接柱53相连接,本申请再通过支撑横梁3与支撑梁柱2之间设置的横梁抗震机构5,通过抗压桩44、顶板42以及支撑杆41对支撑梁柱2进行支撑,再通过夹板43与底板45对顶板42进行缓冲,从而利用横梁抗震机构5对支撑横梁3进行支撑。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有多组,每组底座(1)顶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柱(2),每两组相对的支撑梁柱(2)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横梁(3),所述支撑梁柱(2)内侧分别设置有梁柱抗震机构(4),所述梁柱抗震机构(4)用于增加支撑梁柱(2)的抗震性能,每组所述支撑梁柱(2)与支撑横梁(3)之间分别设置有横梁抗震机构(5),所述横梁抗震机构(5)用于增加支撑梁柱(2)的抗震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抗震机构(5)包括第一抗震结构(51)、第二抗震结构(52)以及连接柱(53),所述第一抗震结构(51)一端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第一抗震结构(51)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柱(53),连接柱(53)另一端与第二抗震结构(52),第二抗震结构(52)远离连接柱(53)的一端与支撑梁柱(2)表面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结构(51)包括连接件(511)、第一螺栓(512)、固定块(513)以及第二螺栓(514),所述连接件(511)顶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栓(512),且第一螺栓(512)与支撑横梁(3)相连接,所述连接件(511)内部铰接有固定块(513),所述固定块(513)与连接柱(53)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栓(51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结构(51)与第二抗震结构(52)内部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抗震机构(4)包括支撑杆(41)、顶板(42)、夹板(43)、抗压桩(44)以及底板(45),所述支撑杆(41)一端与支撑梁柱(2)表面铰接,支撑杆(41)另一端铰接有顶板(42),顶板(42)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板(43),且两组夹板(43)底端与底板(45)相连接,所述顶板(42)与底板(45)之间设置有抗压桩(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柱(2)两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横梁(3)两端分别开设有凸块,且凸块与凹槽卡接。
CN202321165856.5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Active CN220184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5856.5U CN22018424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5856.5U CN22018424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4249U true CN220184249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5856.5U Active CN220184249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4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02186B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及钢结构装配式抗震建筑
CN211522851U (zh) 一种桥梁抗震防落梁支座
CN22018424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避震装置
CN21465777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CN211472848U (zh) 一种高抗震性能的钢结构
CN109881784B (zh) 一种弧面滑移型三维隔震支座
CN108678481B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住宅建筑
CN114856015A (zh)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CN213773920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212077603U (zh) 一种可复位滑动摩擦隔减震支座
CN113235395A (zh) 一种基于路桥稳定性能的避震支座及其安装方法
CN217232300U (zh)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
CN220301557U (zh) 竖向隔振支座
CN108824664B (zh) 内嵌式复合隔震装置、内嵌式复合隔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59859B (zh) 一种功能分离型双重子系统协同减震结构体系
CN218881146U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214573275U (zh)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CN214219351U (zh) 一种基于泡沫混凝土吸能的减震桥墩
CN212407428U (zh) 一种自动回位的隔震平台
CN215635431U (zh) 一种多功能双梁抗震支架
CN219863350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CN220580044U (zh) 一种减震基础桩
CN111945892B (zh) 一种竖向隔震/振支座
CN220538390U (zh) 一种桥梁建筑用多向减震支座
CN213508006U (zh) 一种适应多震级的桥梁抗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