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3275U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73275U CN214573275U CN202120150169.0U CN202120150169U CN214573275U CN 214573275 U CN214573275 U CN 214573275U CN 202120150169 U CN202120150169 U CN 202120150169U CN 214573275 U CN214573275 U CN 2145732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r body
- pier
- bridge
- foundation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地基装置、墩体装置、支撑装置以及固定减震装置,地基装置包括地基座,若干墩体装置包括封闭板、墩体框,若干封闭板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上表面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底板,若干墩体框上表面均与底板下表面连接,固定减震装置包括吊杆以及支撑杆,若干吊杆上表面均与底板下表面连接,若干支撑杆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通过设置中空的墩体结构,在墩体中安装水平支撑柱以及水平弹簧,使得墩体能通过弹簧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背景技术
减震,即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现有技术下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有着结构不够稳固,抗震性能较差等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结构不够稳固,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包括地基装置、墩体装置、支撑装置以及固定减震装置,所述地基装置包括地基座、连接座以及定位桩,若干所述地基座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座两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定位桩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墩体装置包括封闭板、墩体框以及水平支撑柱,若干所述封闭板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墩体框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墩体框为中空方柱型结构,若干所述墩体框中空部位为方型,若干所述水平支撑柱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封闭板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支柱、垂直弹簧以及支撑板,若干所述支柱下表面均与底板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垂直弹簧下端均与底板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均与底板上表面连接,所述固定减震装置包括吊杆、上固定框、下固定框以及支撑杆,若干所述吊杆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杆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吊杆上表面均与底板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杆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上表面连接,其中,地基座的个数为两个,地基座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墩体,定位桩的个数为三个,定位桩的主要作用是在施工时对地基座的位置定位,封闭板的个数为四个,封闭板的主要作用是封闭墩体,墩体框的个数为四个,墩体框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水平支撑柱的个数为十二个,水平支撑柱的主要作用是减震,支柱以及垂直弹簧的个数均为四个,支柱以及垂直弹簧的主要作用均是支撑减震,吊杆以及支撑杆的个数均为八个,吊杆以及支撑杆的主要作用均为连接,上固定框以及下固定框的个数均为两个,上固定框以及下固定框的主要作用均为固定支撑墩体框。
优选地,所述地基装置还包括固定桩,若干所述固定桩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下表面连接,其中,固定桩的个数为八个,固定桩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地基座。
优选地,所述墩体装置还包括水平弹簧,若干所述水平弹簧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其中,水平弹簧的个数为十二个,水平弹簧的主要作用是减震。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桥面板,若干所述支柱上表面均与桥面板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垂直弹簧上端均与桥面板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均与桥面板下表面连接,支撑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减震使得墩体抗震性提高。
优选地,所述固定减震装置还包括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上表面连接,其中,连接杆的个数为两个,连接杆的主要作用是连接支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空的墩体结构,在墩体中安装水平支撑柱以及水平弹簧,使得墩体能通过弹簧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提高了装置的抗震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固定框以及下固定框,使得墩体在外部有着双重支撑稳固,更加提高了墩柱的抗震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地基装置;101、地基座;102、连接座;103、定位桩;104、固定桩;200、墩体装置;201、封闭板;202、墩体框;203、水平支撑柱;204、水平弹簧;300、支撑装置;301、底板;302、支柱;303、垂直弹簧;304、支撑板;305、桥面板;400、固定减震装置;401、吊杆;402、上固定框;403、下固定框;404、支撑杆;40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包括地基装置100、墩体装置200、支撑装置300以及固定减震装置400,地基装置100包括地基座101、连接座102以及定位桩103,若干地基座101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座102两侧表面连接,若干定位桩103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下表面连接,若干墩体装置200包括封闭板201、墩体框202以及水平支撑柱203,若干封闭板201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下表面连接,若干墩体框202为中空方柱型结构,若干墩体框202中空部位为方型,若干水平支撑柱203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若干封闭板201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上表面连接,支撑装置300包括底板301、支柱302、垂直弹簧303以及支撑板304,若干支柱302下表面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若干垂直弹簧303下端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若干支撑板304下表面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固定减震装置400包括吊杆401、上固定框402、下固定框403以及支撑杆404,若干吊杆401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402上表面连接,若干支撑杆404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403下表面连接,若干吊杆401上表面均与底板301下表面连接,若干支撑杆404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上表面连接,其中,地基座101的个数为两个,地基座101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墩体,定位桩103的个数为三个,定位桩103的主要作用是在施工时对地基座101的位置定位,封闭板201的个数为四个,封闭板201的主要作用是封闭墩体,墩体框202的个数为四个,墩体框202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水平支撑柱203的个数为十二个,水平支撑柱203的主要作用是减震,支柱302以及垂直弹簧303的个数均为四个,支柱302以及垂直弹簧303的主要作用均是支撑减震,吊杆401以及支撑杆404的个数均为八个,吊杆401以及支撑杆404的主要作用均为连接,上固定框402以及下固定框403的个数均为两个,上固定框402以及下固定框403的主要作用均为固定支撑墩体框202。
进一步地,地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桩104,若干固定桩104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下表面连接,其中,固定桩104的个数为八个,固定桩104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地基座101。
进一步地,墩体装置200还包括水平弹簧204,若干水平弹簧204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其中,水平弹簧204的个数为十二个,水平弹簧204的主要作用是减震。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300还包括桥面板305,若干支柱302上表面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若干垂直弹簧303上端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若干支撑板304上表面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支撑装置300的主要作用是减震使得墩体抗震性提高。
进一步地,固定减震装置400还包括连接杆405,若干连接杆405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402下表面连接,若干连接杆405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403上表面连接,其中,连接杆405的个数为两个,连接杆405的主要作用是连接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发生轻微震动时,固定桩104连接地下,使得装置稳固,墩体框202内有着水平支撑柱203以及水平弹簧204,使得振动通过弹簧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支撑装置300中的垂直弹簧303与水平弹簧204同理,可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固定减震装置400使得墩体更加稳固。
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Claims (5)
1.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包括地基装置(100)、墩体装置(200)、支撑装置(300)以及固定减震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装置(100)包括地基座(101)、连接座(102)以及定位桩(103),若干所述地基座(101)一表面分别与连接座(102)两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定位桩(103)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墩体装置(200)包括封闭板(201)、墩体框(202)以及水平支撑柱(203),若干所述封闭板(201)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墩体框(202)为中空方柱型结构,若干所述墩体框(202)中空部位为方型,若干所述水平支撑柱(203)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封闭板(201)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装置(300)包括底板(301)、支柱(302)、垂直弹簧(303)以及支撑板(304),若干所述支柱(302)下表面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垂直弹簧(303)下端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304)下表面均与底板(301)上表面连接,所述固定减震装置(400)包括吊杆(401)、上固定框(402)、下固定框(403)以及支撑杆(404),若干所述吊杆(401)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402)上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杆(404)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403)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吊杆(401)上表面均与底板(301)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杆(404)下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上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桩(104),若干所述固定桩(104)上表面分别与若干地基座(101)下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墩体装置(200)还包括水平弹簧(204),若干所述水平弹簧(204)两端分别与若干墩体框(202)中空部位内两侧表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0)还包括桥面板(305),若干所述支柱(302)上表面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垂直弹簧(303)上端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304)上表面均与桥面板(305)下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减震装置(400)还包括连接杆(405),若干所述连接杆(405)上表面分别与若干上固定框(402)下表面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405)下表面分别与若干下固定框(403)上表面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50169.0U CN214573275U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50169.0U CN214573275U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73275U true CN214573275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6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50169.0U Active CN214573275U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73275U (zh) |
-
2021
- 2021-01-20 CN CN202120150169.0U patent/CN2145732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5713B (zh) | 接合金属器件及具备该接合金属器件的建筑物 | |
CN204510510U (zh) | 多维减隔震支座 | |
CN104563322A (zh) | 多维减隔震支座 | |
JP7065465B2 (ja) | 内蔵スイングポストに基づく自己復帰型パイプジャケットを備える海上プラットフォーム構造システム | |
CN103628565B (zh) | 框架-支撑摇摆跨结构体系 | |
CN107859197B (zh) | 一种建筑抗震、减振装置 | |
CN107339003A (zh) | 一种自复位柱脚 | |
KR20110018282A (ko) | 이중 철골프레임 내진보강장치 | |
CN208250900U (zh) | 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 | |
CN105756214A (zh) | 预制装配式悬臂框架水平、竖向多维隔震耗能系统 | |
KR20110018858A (ko) | 상하 철골프레임이 구비된 지진에너지 감쇠장치 | |
CN211472872U (zh) | 一种防震的钢结构连接装置 | |
CN113123454A (zh) |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1236287B (zh) | 用于快速建造的整体式基础承台 | |
CN214573275U (zh)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
CN210140928U (zh) |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 |
CN105201095B (zh) | 一种超高层建筑约束支撑抗震结构及制作方法 | |
CN108678481B (zh) | 一种抗震钢结构住宅建筑 | |
CN113152534A (zh)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
CN113417395A (zh) | 适用于震后可恢复功能钢结构的隔震楼板系统 | |
CN211947928U (zh) | 一种隔音消震性能良好的公路桥梁支座 | |
CN210886908U (zh) | 一种高架桥支座减震隔震装置 | |
CN210140820U (zh) | 基于内置摇摆柱的自复位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系统 | |
CN108625479B (zh) | 一种具有环向肘节式复合减振支撑的双层网壳结构 | |
KR20110018285A (ko) | 이중구조 내진보강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