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2534A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52534A CN113152534A CN202110429508.3A CN202110429508A CN113152534A CN 113152534 A CN113152534 A CN 113152534A CN 202110429508 A CN202110429508 A CN 202110429508A CN 113152534 A CN113152534 A CN 1131525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ring
- plate
- seismic
- fixedly connected
- plat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00/00—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E02D2200/14—Geometr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resilient or elastic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通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高耸建筑物日益增多。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一些高耸结构建筑物,如电力铁塔、电视塔、超高层写字楼等,这些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若没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易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若没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易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包括板体、两块横板、两块竖板、十字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立柱和连接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所述井字形支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的上方,所述十字板与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
其中,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柱。
其中,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底板和四个第一抗震组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底板的每个底角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抗震组件。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包括外筒、内筒、抵持块、凸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持块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凸柱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抵持块远离所述内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柱的外部。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凸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柱远离所述抵持块的一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进行焊接组装;
待组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板体的下方;
待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填埋于持力层,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安装在软弱地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在所述板体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2的 B-B线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抗震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步骤流程图。
1-板体、2-横板、3-竖板、4-十字板、5-第一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7-立柱、8-连接片、9-井字形支板、10-支撑柱、11-底板、12-第一抗震组件、13-外筒、14-内筒、15-抵持块、16-凸柱、17-第一弹性件、18-缓冲垫、19-槽体、20-第二抗震组件、21-围挡、22-框体、23-连杆、24-滑块、25-第二弹性件、26-滑槽、27-活动条、28-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包括板体1、两块横板2、两块竖板3、十字板4、第一固定环5、第二固定环6、立柱7和连接片8,两块所述横板2与两块所述竖板3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9,所述井字形支板9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1的上方,所述十字板4与所述井字形支板9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4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9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9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6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外部,所述立柱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7分别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1的底角处,每个立柱7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块所述横板2与两块所述竖板3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9,并且将所述井字形支板9固定在所述板体1上,然后将所述十字板4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2与所述竖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5和所述第二固定环6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9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9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6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5的外部,四个所述立柱7分别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1的底角处,每个立柱7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增加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支撑柱10,相邻两个所述立柱7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柱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10的设置,能够增加相邻两个所述立柱7之间的结构强度,提升该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底板11和四个第一抗震组件12,所述底板11设置于所述板体1的下方,所述底板11的每个底角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包括外筒13、内筒14、抵持块15、凸柱16和第一弹性件17,所述外筒13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所述抵持块15与所述外筒13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13的内部,所述内筒14与所述抵持块15固定连接,所述凸柱16与所述抵持块15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抵持块15远离所述内筒1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17的一端与所述抵持块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1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7套设在所述凸柱16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在受到震动时,所述抵持块15在所述外筒13的内部滑动,进而使得所述凸柱16朝向靠近所述外筒13的内顶壁一端移动,同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7受力后压缩,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17发生形变以此来提升抗震性,并且若受到的震荡力过大,会使得所述凸柱16与所述外筒13的内顶壁抵持,也能够具备一定的抗震性,以此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还包括缓冲垫18,所述缓冲垫18与所述凸柱1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柱16远离所述抵持块15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凸柱16与所述外筒13的内顶壁抵持时,所述缓冲垫18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性,以此提升该装置的抗震性,增加地基的抗震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1上具有槽体19,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第二抗震组件20,所述第二抗震组件20设置在所述板体1与所述底板11之间,所述第二抗震组件20包括围挡21、框体22、两个连杆23、两个滑块24和两个第二弹性件25,所述围挡21与所述板体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1的下方,所述围挡21上设置有滑槽26,所述框体22的一端面与所述围挡21滑动连接,且所述框体22的一端面位于所述滑槽26内,所述框体22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杆23呈八字形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连杆23的一端与所述板体1铰接,每个所述连杆2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滑块24铰接,每个所述滑块24滑动设置于所述槽体19内,且每个所述滑块24与所述槽体19的侧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25连接。所述第二抗震组件20还包括两个活动条27,两个所述活动条27的一端相互铰接,两个所述活动条27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连杆23铰接。所述第二抗震组件2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8,所述第三弹性件2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围挡21和所述框体2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弹性件28位于所述滑槽26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板体1和所述底板11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抗震组件20,在受到震动时,所述框体22进一步收缩至所述围挡21的内部,即所述框体22顶端至所述滑槽26的内顶壁之间的距离减少,所述第三弹性件28受力后压缩,进而起到有效的减震抗震作用,同时两个所述连杆23之间的八字形角度增加,两个所述活动条27之间的角度增大,所述连杆23抵持对应的所述滑块24在所述槽体19内滑动,继而所述第二弹性件25受到所述滑块24的抵持力后压缩,以此减小受到的震动,以此增加地基的抗震性,使得地基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建筑物结构在软弱地基中,具有抗震能力良好的装置对其进行支撑,避免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请参阅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板体1、两块所述横板2、两块所述竖板3、所述十字板4、所述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6、所述立柱7和所述连接片8进行焊接组装;
S2:待组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依次安装在所述板体1的下方;
S3:待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填埋于持力层,将所述板体1、两块所述横板2、两块所述竖板3、所述十字板4、所述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6、所述立柱7和所述连接片8安装在软弱地层。
其中,通过将所述板体1、两块所述横板2、两块所述竖板3、所述十字板4、所述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6、所述立柱7和所述连接片8进行焊接组装,然后将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依次安装在所述板体1的下方;之后将所述底板11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12填埋于持力层,将所述板体1、两块所述横板2、两块所述竖板3、所述十字板4、所述第一固定环5、所述第二固定环6、所述立柱7和所述连接片8安装在软弱地层。分别将其对应安装在两个不同地质层中,以此能够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板体、两块横板、两块竖板、十字板、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立柱和连接片,两块所述横板与两块所述竖板相互连接形成井字形支板,所述井字形支板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板体的上方,所述十字板与所述井字形支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十字板的端臂设置在所述横板与所述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以所述井字形支板的中心为圆点设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柱分别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每个所述板体的底角处,每个立柱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支撑柱,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还包括底板和四个第一抗震组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底板的每个底角处设置有所述第一抗震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包括外筒、内筒、抵持块、凸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持块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凸柱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抵持块远离所述内筒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抵持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凸柱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抗震组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凸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凸柱远离所述抵持块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进行焊接组装;
待组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依次安装在所述板体的下方;
待安装完成后,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抗震组件填埋于持力层,将所述板体、两块所述横板、两块所述竖板、所述十字板、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立柱和所述连接片安装在软弱地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9508.3A CN113152534A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29508.3A CN113152534A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52534A true CN113152534A (zh) | 2021-07-23 |
Family
ID=76867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29508.3A Pending CN113152534A (zh) | 2021-04-21 | 2021-04-21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5253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593A (zh) * | 2021-12-23 | 2022-03-01 | 苍南县设计研究院 | 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4-21 CN CN202110429508.3A patent/CN11315253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8593A (zh) * | 2021-12-23 | 2022-03-01 | 苍南县设计研究院 | 一种软土地基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76501U (zh)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延性节点结构 | |
CN113152534A (zh)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及方法 | |
CN113123454B (zh) |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2681808B (zh) | 适用于抗震救灾的快速建造蜂巢建筑 | |
JP3229629U (ja) | 迅速な構築のための一体式基礎ベアリン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 |
CN211396062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 |
CN108678481B (zh) | 一种抗震钢结构住宅建筑 | |
CN215165885U (zh) | 一种用于软土地基的抗震装置 | |
CN212375912U (zh) |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基 | |
CN211472848U (zh) | 一种高抗震性能的钢结构 | |
CN218292325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抗震结构 | |
CN217232953U (zh) | 一种房屋建筑用抗震组合梁 | |
CN112459584B (zh) | 一种墙板拼接且地基减震的装配式框架结构 | |
CN214573275U (zh) |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高原地区桥梁水下墩柱 | |
CN216041877U (zh) | 一种防震预制件 | |
CN218203850U (zh) | 一种多维叉撑空间阵列式支座 | |
CN216515703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础承台 | |
CN213709878U (zh) | 一种桁架门式钢结构 | |
CN215406694U (zh) | 一种稳固型土木工程用建筑抗震结构 | |
CN215106208U (zh) | 一种摩擦-防屈曲支撑结构及其支撑框架体系 | |
CN213330260U (zh) | 一种建筑抗震加固底框装置 | |
CN214833665U (zh) | 一种用于民用建筑的抗震支撑结构 | |
CN214696180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 | |
CN215635431U (zh) | 一种多功能双梁抗震支架 | |
CN209742218U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柱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