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2259B -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72259B CN114572259B CN202210301662.7A CN202210301662A CN114572259B CN 114572259 B CN114572259 B CN 114572259B CN 202210301662 A CN202210301662 A CN 202210301662A CN 114572259 B CN114572259 B CN 1145722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vehicle body
- door structure
- panels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01—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wagons or v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03—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 B61D19/005—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slid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0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railway-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其中塞拉门结构包括:滑轨组件,水平设置于车体上,且位于靠近车体顶端处;两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滑轨组件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两移动组件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控制面板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车体上,驱动两移动组件滑动;其中,面板下降并滑动至打开状态,车体顶端形成开口;面板滑动至闭合状态并上升,车体顶端开口封闭。本发明中,可以将货物吊装进入车体内,在货物装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操作省时省力,也可以突破车体侧向开门对货物体积的限制,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车体对货物进行保护,防止货物进行露天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背景技术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铁路运输适合大宗、笨重货物的长途运输,而一些货物无法露天运输,而体积又较大,在装载过程中,会受到轨道交通列车的车门限制,导致一方面装载过程繁琐,耗时长;另一方面,运输体积无法很大,从而无法发挥出铁路对大宗货物运输的优势。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包括:
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水平设置于车体上,且位于靠近车体顶端处;
两移动组件,两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两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控制所述面板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车体上,驱动两所述移动组件滑动;
其中,所述面板下降并滑动至打开状态,车体顶端形成开口;所述面板滑动至闭合状态并上升,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
若干杆体,若干所述杆体其中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另一端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若干所述杆体沿车体长度方向排列,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杆体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以水平方向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固定设置于车体或所述滑轨组件上,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所述滑动板带动所述杆体其中一端运动时,改变所述杆体向竖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且与若干所述杆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时,改变所述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对所述面板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杆体靠近所述面板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轨道包括竖直段和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竖直段相同并相切,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限位轨道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降低所述面板高度后,所述滑动板对所述支撑杆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顶端设置有若干柔性凸块,若干所述柔性凸块对所述支撑杆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底端设置有若干撑脚,所述滑动板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降低所述面板高度后,每个所述撑脚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对所述撑脚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底端设置有柔性块,所述柔性块对所述撑脚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杆体分别位于所述撑脚垂直于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和直线模组,所述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移动组件沿车体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车体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在所述面板位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对所述面板进行锁止,限制所述面板运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移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所述面板,每个所述面板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升降组件,两所述移动组件运动方向对称设置,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车体顶端形成开口;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至贴合,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移动组件中,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至相互远离的一端,至少两个所述面板的下降高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移动组件中,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的所述面板,其下降高度大于车体顶墙的厚度。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移动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面板下降高度的差值相等,且大于所述面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两所述第一面板位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两所述第二面板位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两所述第一面板进行运动,两所述第一面板至少运动一段距离后,两所述第一面板分别带动两所述第二面板继续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干涉块,所述第二面板在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干涉块,所述第二干涉块位于两所述第一干涉块之间,所述第一面板运动至其中一所述第一干涉块与所述第二干涉块相互干涉时,所述第一面板带动所述第二面板进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干涉块和所述第二干涉块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块。
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面板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错位结构,两所述错位结构在相互贴合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阶梯结构。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包括如上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轨道交通车体的顶端设置塞拉门结构,可以将货物吊装进入车体内,在货物装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操作省时省力,也可以突破车体侧向开门对货物体积的限制,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车体对货物进行保护,防止货物进行露天运输。
其中,车顶塞拉门结构包括滑轨组件、两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在需要将车顶塞拉门打开时,升降组件先带动面板下降,将面板从与车体顶端等高的位置下降一段距离,然后再滑动至打开的状态,使车体顶端形成开口,此时面板可以收纳在开口两端的车顶下方,方便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在需要将车顶塞拉门关闭时,将面板从开口两端的车顶下方滑动至闭合的状态,然后上升,使面板与车体顶端等高,此时面板与车体顶端形成一个整体,将开口封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车顶塞拉门结构位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顶塞拉门结构位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组件位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面板位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面板位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移动组件位于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7为第一面板位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面板位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移动组件位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限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错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12所示: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包括:
滑轨组件1,滑轨组件1水平设置于车体上,且位于靠近车体顶端处;
两移动组件2,两移动组件2滑动设置于滑轨组件1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两移动组件2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控制面板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固定设置于车体上,驱动两移动组件2滑动;
其中,面板下降并滑动至打开状态,车体顶端形成开口;面板滑动至闭合状态并上升,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通过在轨道交通车体的顶端设置塞拉门结构,可以将货物吊装进入车体内,在货物装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操作省时省力,也可以突破车体侧向开门对货物体积的限制,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车体对货物进行保护,防止货物进行露天运输。
其中,车顶塞拉门结构包括滑轨组件1、两移动组件2和驱动组件4,移动组件2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3,在需要将车顶塞拉门打开时,升降组件3先带动面板下降,将面板从与车体顶端等高的位置下降一段距离,然后再滑动至打开的状态,使车体顶端形成开口,此时面板可以收纳在开口两端的车顶下方,方便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在需要将车顶塞拉门关闭时,将面板从开口两端的车顶下方滑动至闭合的状态,然后上升,使面板与车体顶端等高,此时面板与车体顶端形成一个整体,将开口封闭。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包括:
滑动板31,滑动板31滑动设置于滑轨组件1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
若干杆体32,若干杆体32其中一端转动设置于滑动板31上,另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若干杆体32沿车体长度方向排列,至少其中一个杆体32上设置有滚轮321,滚轮321以水平方向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限位轨道33,限位轨道33固定设置于车体或滑轨组件1上,滚轮321经过限位轨道33,滑动板31带动杆体32其中一端运动时,改变杆体32向竖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
如图11所示,限位轨道33包括竖直段331和圆弧段332,圆弧段332与竖直段331相同并相切,竖直段331位于限位轨道33顶端,滚轮321位于杆体32靠近面板的一端。
通过设置滑动板31、若干杆体32和限位轨道33,其中若干杆体32其中一端转动设置在滑动板31上,另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至少其中一个杆体32上设置有滚轮321,限位轨道33包括竖直段331和圆弧段332,竖直段331位于限位轨道33顶端。在车顶塞拉门结构要打开时,滚轮321先位于竖直段331上,竖直段331会限制滚轮321沿水平方向的运动,此时滑动板31在滑动时,会拉动杆体32的底端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此时由于滚轮321被限制水平方向的移动,只能进行竖直方向的移动,所以会将杆体32从竖直状态被拉动至倾斜状态,此时杆体32向竖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减小,由于杆体32顶端与面板转动连接,所以此时面板会先下降;当滚轮321运动至圆弧段332时,此时面板在继续下降运动的同时,还会被拉动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当滚轮321脱离限位轨道33时,滑动板31运动会将面板进行拉动,并直到完全打开。
在面板运动至闭合状态时与打开时相反,滑动板31运动先带动面板沿水平方向运动,当滚轮321进入圆弧段332时,此时面板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还会进行上升运动,当滚轮321进入竖直段331时,此时面板只进行上升的运动,直至开口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每一个移动组件2设置多个面板,每个面板对应设置有一个升降组件3,两移动组件2运动方向对称设置,两移动组件2相互远离,车体顶端形成开口;两移动组件2相互靠近至贴合,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其中,每个移动组件2中,从两移动组件2相互靠近的一端至相互远离的一端,至少两个面板的下降高度逐渐减小。
此时,两个移动组件2中的面板运动方向相同,两个移动组件2相对打开,可以通过面板的数量,来调整车体顶端开口的大小,面板越多,开口越大,但是面板在打开时,需要堆叠在一起,面板越多,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越大。
将多个面板在打开时下降的高度沿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最中间的面板在打开时位于面板的最下方,在打开时才不会造成干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每个移动组件2中,两移动组件2相互远离的一端的面板,其下降高度大于车体顶墙的厚度。
每一移动组件2中,相邻两个面板下降高度的差值相等,且大于面板的厚度。
由于最边缘的面板在打开时需要收纳在开口两端的车顶下方,所以最边缘的面板下降高度最小,其下降高度大于车体顶墙的厚度,不会与开口两端的车顶造成干涉,在设置多个面板时,将面板下降的高度沿阶梯排列,相邻两个面板下降高度的差值相等,且大于面板的厚度,保证多个面板能够收纳到一个面板下。
其中,可以通过限位轨道33的竖直段331的高度,及杆体32的长度的变化来实现不同面板的下降高度。
如图1至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均衡车体内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和开口大小,将面板的数量设置为每组两个。其中,每个移动组件2包括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2,两第一面板21位于两移动组件2相互靠近的一端,两第二面板22位于两移动组件2相互远离的一端;
驱动组件4分别驱动两第一面板21进行运动,两第一面板21至少运动一段距离后,两第一面板21分别带动两第二面板22继续运动。
驱动组件4包括动力部件41、传动部件42和直线模组43,传动部件42连接动力部件41和直线模组43,直线模组43驱动移动组件2沿车体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通过将驱动组件4分别驱动两个第一面板21进行运动,动力部件41通过传动部件42将动力传递给直线模组43,直线模组43带动第一面板21上对应的升降组件3的滑动板31进行滑动,通过将第一面板21运动一段距离后,带动第二面板22继续运动,从而无需针对每一个面板来设置直线模组43,只需设置两个第一面板21运动所需的直线模组43即可,节省车体内空间。
如图6所示,第一面板21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干涉块211,第二面板22在两移动组件2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干涉块221,第二干涉块221位于两第一干涉块211之间,第一面板21运动至其中一第一干涉块211与第二干涉块221相互干涉时,第一面板21带动第二面板22进行运动。
通过在第一面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干涉块211,在第二面板22靠近开口中间的一端设置第二干涉块221,且第二干涉块221位于两个第一干涉块211之间,在车顶塞拉门进行打开时,第一面板21先下降,并向靠近第二面板22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一面板21运动到第二面板22的正下方时,此时第二干涉块221会与第一面板21上靠近开口中间的第一干涉块211产生干涉,从而带动第二面板22继续运动,并收纳在开口两端的车顶下;在车顶塞拉门进行关闭时,第一面板21先向开口中间进行运动,当第一面板21运动至脱离第二面板22下方时,此时第二干涉块221与第一面板21上远离开口中间的第一干涉块211产生干涉,从而带动第二面板22继续运动,直至开口闭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干涉块211和第二干涉块221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块25。
通过设置缓冲块25,在第一干涉块211与第二干涉块221接触时,可以减少缓冲,对第一干涉块211和第二干涉块221进行保护,对面板进行保护。
如图12所示,为了使车顶塞拉门闭合后对车体内的封闭效果更好,以防雨水等进入车体内,所以在两第一面板21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错位结构26,两错位结构26在相互贴合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阶梯结构,封闭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水平设置,且与若干杆体32另一端转动连接,滚轮321经过限位轨道33时,改变支撑杆2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对面板进行升降。
如图7至9所示,第二面板22由于下降高度要小于第一面板21,所以第二面板22上的滚轮321经过限位轨道33降低面板高度后,滑动板31对支撑杆23进行支撑,此时第二面板22上的若干杆体32为倾斜状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滑动板31顶端设置有若干柔性凸块311,若干柔性凸块311对支撑杆23进行支撑,也在支撑杆23与滑动板31接触时,产生一定的缓冲,以对第二面板22进行保护。
由于第一面板21的下降高度更大,所以在第二面板22底端设置有若干撑脚24,滑动板31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312,滚轮321经过限位轨道33降低面板高度后,每个撑脚24位于其中一个凹槽312内,凹槽312对撑脚24进行支撑,此时若干杆体32为水平状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凹槽312底端设置有柔性块313,柔性块313对撑脚24进行缓冲,对第一面板21进行保护。
在第一面板21中,支撑杆23和杆体32分别位于撑脚24垂直于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通过将支撑杆23和杆体32分别设置在撑脚24两端,当撑脚24位于凹槽312内时,此时支撑杆23和杆体32分别位于滑动板31两端,滑动板31不会对支撑杆23和杆体32造成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在面板位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对面板进行锁止,限制面板运动。
通过在面板或滑动板31或支撑杆23或撑脚24上设置锁止孔,在车体上对应位置设置伸缩的锁止杆,在面板运动至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锁止杆伸入锁止孔内,来限制面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运动,达到锁止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包括如上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
通过在轨道交通车体的顶端设置塞拉门结构,可以将货物吊装进入车体内,在货物装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操作省时省力,也可以突破车体侧向开门对货物体积的限制,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车体对货物进行保护,防止货物进行露天运输。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0)
1.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水平设置于车体上,且位于靠近车体顶端处;
两移动组件,两所述移动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两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面板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控制所述面板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车体上,驱动两所述移动组件滑动;
其中,所述面板下降并滑动至打开状态,车体顶端形成开口;所述面板滑动至闭合状态并上升,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且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
若干杆体,若干所述杆体其中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另一端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若干所述杆体沿车体长度方向排列,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杆体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以水平方向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
限位轨道,所述限位轨道固定设置于车体或所述滑轨组件上,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所述滑动板带动所述杆体其中一端运动时,改变所述杆体向竖直方向上投影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且与若干所述杆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时,改变所述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对所述面板进行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杆体靠近所述面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轨道包括竖直段和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竖直段相同并相切,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限位轨道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降低所述面板高度后,所述滑动板对所述支撑杆进行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顶端设置有若干柔性凸块,若干所述柔性凸块对所述支撑杆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底端设置有若干撑脚,所述滑动板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滚轮经过所述限位轨道降低所述面板高度后,每个所述撑脚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对所述撑脚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端设置有柔性块,所述柔性块对所述撑脚进行缓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杆体分别位于所述撑脚垂直于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和直线模组,所述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驱动所述移动组件沿车体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车体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在所述面板位于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对所述面板进行锁止,限制所述面板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移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所述面板,每个所述面板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升降组件,两所述移动组件运动方向对称设置,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车体顶端形成开口;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至贴合,车体顶端开口封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组件中,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至相互远离的一端,至少两个所述面板的下降高度逐渐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组件中,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的所述面板,其下降高度大于车体顶墙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移动组件中,相邻两个所述面板下降高度的差值相等,且大于所述面板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两所述第一面板位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两所述第二面板位于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远离的一端;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两所述第一面板进行运动,两所述第一面板至少运动一段距离后,两所述第一面板分别带动两所述第二面板继续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在车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干涉块,所述第二面板在两所述移动组件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干涉块,所述第二干涉块位于两所述第一干涉块之间,所述第一面板运动至其中一所述第一干涉块与所述第二干涉块相互干涉时,所述第一面板带动所述第二面板进行运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涉块和所述第二干涉块上分别设置有缓冲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面板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错位结构,两所述错位结构在相互贴合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阶梯结构。
20.一种轨道交通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车顶塞拉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662.7A CN114572259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1662.7A CN114572259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72259A CN114572259A (zh) | 2022-06-03 |
CN114572259B true CN114572259B (zh) | 2022-09-23 |
Family
ID=8177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1662.7A Active CN114572259B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72259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54994A (en) * | 1971-07-23 | 1974-06-05 | Waggon Union Gmbh | Roof arrangement for a railway goods waggon or the like |
JPS5320212A (en) * | 1976-08-09 | 1978-02-24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Freight car with slidable roof |
CN109435997A (zh) * | 2018-10-24 | 2019-03-08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大开度折叠式铁路货车活动顶盖 |
CN210162097U (zh) * | 2019-06-25 | 2020-03-20 |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 活动顶盖和铁路敞车 |
CN111520022A (zh) * | 2020-05-11 | 2020-08-11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机动装备车滑动顶盖 |
CN112141150A (zh) * | 2020-09-24 | 2020-12-29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2249061A (zh) * | 2020-10-27 | 2021-01-22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10301662.7A patent/CN1145722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54994A (en) * | 1971-07-23 | 1974-06-05 | Waggon Union Gmbh | Roof arrangement for a railway goods waggon or the like |
JPS5320212A (en) * | 1976-08-09 | 1978-02-24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Freight car with slidable roof |
CN109435997A (zh) * | 2018-10-24 | 2019-03-08 | 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大开度折叠式铁路货车活动顶盖 |
CN210162097U (zh) * | 2019-06-25 | 2020-03-20 |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 活动顶盖和铁路敞车 |
CN111520022A (zh) * | 2020-05-11 | 2020-08-11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机动装备车滑动顶盖 |
CN112141150A (zh) * | 2020-09-24 | 2020-12-29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2249061A (zh) * | 2020-10-27 | 2021-01-22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72259A (zh) | 2022-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099469A1 (zh) | 多层停车方法及装置 | |
CA2384043A1 (en) | Auto rack rail car with end closure | |
CN112356993A (zh) | 一种船用物资升降系统 | |
CN114572259B (zh) | 一种车顶塞拉门结构及轨道交通车体 | |
CN112141150B (zh) |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 |
KR20200125161A (ko) | 탑차 | |
CN207657673U (zh) | 一种胚蛋减震运输装置 | |
CN202703598U (zh) | 一种铁路货车整体翻转式车顶结构 | |
CN108944621A (zh) | 一种胚蛋减震运输装置 | |
CN210554836U (zh) | 对开式活动顶盖和铁路敞车 | |
CN210174865U (zh) | 活动顶盖系统和铁路敞车 | |
CN111204353A (zh) | 一种无梁式铁路棚车车顶 | |
JP2700109B2 (ja) | トラック輸送および鉄道輸送兼用のコンテナ | |
CN115179979B (zh) | 一种活动棚铁路运输平车 | |
CN205952090U (zh) | 伸缩滑移式侧帘运输车 | |
CN219885555U (zh) | 一种双层汽车运输车举升装置 | |
CN216472059U (zh) | 一种滑动式升降机构 | |
CN219687154U (zh) | 一种动物运输车 | |
CN113833333B (zh) | 悬挑式立体车库 | |
CN216915849U (zh) | 一种大开度列车设备舱 | |
CN218986441U (zh) | 货车车厢尾板 | |
CN212195442U (zh) | 一种无梁式铁路棚车车顶 | |
CN215592057U (zh) | 壁挂式液压登车桥 | |
CN216971775U (zh) | 一种双向移动的防喷器转运吊 | |
RU2234432C2 (ru) | Крытый вагон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автомобиле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