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6572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6572B
CN114566572B CN202210171699.2A CN202210171699A CN114566572B CN 114566572 B CN114566572 B CN 114566572B CN 202210171699 A CN202210171699 A CN 202210171699A CN 114566572 B CN114566572 B CN 114566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area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16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6572A (zh
Inventor
林艳
张欣
卞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16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6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6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6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子面板;子面板包括位于主显示区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位于周边走线区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与周边走线区相邻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或者,子面板还包括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且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投影与主显示区和周边走线区均交叠,从而实现周边走线区发光,减小周边走线区的暗区面积,实现窄边框显示效果,同时,在显示面板用于较大面积显示时,多个子面板之间拼接还可降低拼接缝的宽度,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小尺寸LED显示技术一般指使用尺寸为小于200μm的LED芯片组成显示阵列的技术。由于小尺寸LED芯片具有自发光、尺寸小、重量轻、亮度高、寿命长、功耗低、响应时间快等优势,LED显示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但是,现有小尺寸LED显示面板由于存在用于设置外围电路的非显示区域,具有较宽的边框,使得LED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低,不利于全面屏显示,尤其是当LED显示面板用于拼接屏时,较宽的边框还会导致拼接屏中拼接缝的宽度较大,会破坏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大大影响拼接屏的视觉效果,因此,如何实现较窄边框显示效果,以及如何实现拼接屏具有较好的画面接续性的显示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较大、拼接屏画面不连续等观感不佳的问题,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至少一个子面板;
所述子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侧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子面板还包括主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主显示区设置的周边走线区;
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且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电连接;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与所述周边走线区相邻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或者,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投影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周边走线区均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周边走线区增设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并使第二发光二极管与主显示区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实现周边走线区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或者,通过在主显示区和周边走线区的交界处设置多个面积较大的第三发光二极管,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在垂直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交叠,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在垂直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交叠,实现周边走线区发光,从而减小周边走线区的暗区面积,实现窄边框显示,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额外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此外,在显示面板为多个子面板拼接显示时,可将多个子面板进行组合拼接,周边走线区发光还可减小相邻子面板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D-D’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E-E’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7沿F-F’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沿G-G’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至少一个子面板100;子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10和位于阵列基板110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00;阵列基板110包括基板111以及位于基板111靠近发光二极管200一侧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子面板100还包括主显示区100A和围绕主显示区100A设置的周边走线区100B;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位于主显示区100A,且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与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对应电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包括与周边走线区100B相邻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与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
或者,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以及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均交叠。
其中,如图1至图5所示,子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10和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多个发光二极管200位于阵列基板110的一侧,保证子面板100的显示效果。阵列基板110还包括基板111和像素驱动电路120,像素驱动电路120用于驱动发光二极管200发光。
示例性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20可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121,薄膜晶体管121包括有源层122、源极123、栅极124和漏极125。继续参考图2、图3和图5,基板111靠近像素驱动电路120的一侧还制备绝缘层,以隔绝各个金属层,例如,绝缘层可包括层叠设置的栅绝缘层113、层间介质层114、绝缘中间层115、钝化层116以及平坦化层1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图3和图5,基板111靠近像素驱动电路120的一侧还设置有缓冲层112,该缓冲层112能够起到防震、缓冲和隔离的作用。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2、图3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基板111朝向发光二极管200一侧的金属层119,金属层119用于传输电源信号,保证驱动发光二极管200发光,电源信号可以为PVEE信号或PVDD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金属层119可与阵列基板110中的任意金属层同层设置,可减少一层金属层的设置,从而达到了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基板厚度的目的。同时,金属层119可与和其同层的金属层采用相同的材料,使得金属层119可与和其同层的金属层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示例性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金属层119可与源极123和漏极125同层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层119也可与栅极124或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1和图4,子面板100包括主显示区100A和围绕主显示区100A设置的周边走线区100B,主显示区100A用于显示图像画面,周边走线区100B用于设置扫描驱动电路以及驱动芯片等电路元件。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阵列基板110中基板1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和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可呈阵列排布,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位于主显示区100A,且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与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对应电连接,以实现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发光二极管200发光进而实现显示,其中,如图2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20可与发光二极管200一一对应电连接,以使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对应的一个发光二极管200,如图3所示,也可设置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与多个发光二极管200电连接,以使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对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00,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1至图3,可选的,子面板10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其中,与周边走线区100B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为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通过将驱动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像素驱动电路120与第二发光二极管220进行电连接,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与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实现主显示区100A的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光,如此设置,实现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光,减小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继续参考图4和图5,可选的,子面板10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子面板100还包括围绕第一发光二极管210设置的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位于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且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面积大于第一发光二极管210的面积,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用于主显示区100A的图像显示,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独立的发光二极管,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4中所示的显示面板10仅以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子面板100为例,当显示面板10用于平板、笔记本、户外广告展示、宣传和展览等需要较大面积显示的应用场景时,显示面板10可包括多个子面板100,通过将多个子面板100组合拼接,形成尺寸较大的显示面板10,实现较大面积的显示效果,从而可以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其中,子面板100的拼接数量可根据实际显示面积的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以显示面板10包括两个子面板100为例,两个子面板100通过组合拼接,可实现2倍于单个子面板100的显示面积,从而能够显示更大的画面,实现较大面积的显示效果。
其中,如图6所示,通过在周边走线区100B增设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并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实现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的发光,从而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继续参考图7,通过在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设置多个面积较大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保证主显示区100A图像显示的同时,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独立的发光二极管,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周边走线区100B增设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并使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实现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的发光;或者,通过在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设置多个面积较大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实现周边走线区100B发光,从而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实现窄边框显示,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此外,在显示面板用于大面积显示时,可将多个子面板100进行组合拼接,周边走线区100B发光还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D-D’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3、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第一连接电极310通过第一走线410和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320通过第二走线420和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分别与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电连接。
其中,如图1、图3、图8和图9所示,在周围走线区100B设置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且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和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共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以实现周围走线区100B的亮度补偿。具体的,阵列基板110包括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均位于周围走线区100B。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第一连接电极310通过第一走线410和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电连接,第二连接电极320通过第二走线420和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电连接,从而将驱动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驱动信号传输至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8和图9所示,通过将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分别与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电连接,使得驱动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驱动信号通过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传输至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从而实现驱动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光。
继续参考图1、图3、图8和图9,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位于发光二极管200靠近基板111的一侧,且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
具体的,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设置于阵列基板110内,如图3所示,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可以在阵列基板110内同层设置,从而可减少一层金属层的设置,达到了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基板厚度的目的。同时,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可采用相同的材料,使得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可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也可以在阵列基板110内异层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之间可以交叠跨线,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的排布更加简单,容易实现。
其中,第一走线410和/或第二走线420可与阵列基板110中的任意金属层同层设置,可减少一层金属层的设置,从而达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基板厚度、缩短制程时间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走线410和第二走线420的设置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走线420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123和漏极125同层设置,使得第二走线420可与源极123和漏极125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又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走线420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124同层设置,使得第二走线420可与栅极124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再例如,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走线420与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同层设置,使得第二走线420可与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又例如,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阵列基板110还可包括位于有源层122靠近基板111一侧的遮光层126,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10的方向,遮光层126的投影覆盖有源层122的投影,使得遮光层126能够对基板111一侧的光线进行遮挡,避免该部分光线传输至有源层122,从而避免在有源层122的沟道区内产生光生漏电流,如此一来,就能够避免光生漏电流对薄膜晶体管121中传输的驱动信号造成影响,保证发光二极管200正常发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1,第二走线420与遮光层126同层设置,使得第二走线420可与遮光层126在同一制程中制备,从而缩短制程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走线410也可与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123和漏极125(如图3、图9至图11所示)、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124、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二连接电极320、遮光层126或者其他金属层同层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3、图8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包括第一电极510和第二电极520,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包括第三电极530和第四电极540;第一电极510和第一走线41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电极310电连接,第二电极520和第二走线420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电极320电连接;第三电极530和第一走线4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四电极540和第二走线42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
其中,如图3、图8至图11所示,以第一走线410与金属层119连接,第二走线420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薄膜晶体管121连接为例,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包括第三电极530和第四电极540,第三电极530和第一走线41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使得金属层119传输的电源信号经过第一走线410、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三电极530传输至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第四电极540和第二走线420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使得像素驱动电路120提供的驱动信号经过第二走线420、第四连接电极340和第四电极540传输至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从而实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发光显示。
继续参考图3、图8至图11,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包括第一电极510和第二电极520,第一电极510和第一走线41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电极310电连接,使得金属层119传输的电源信号经过第一走线410、第一连接电极310和第一电极510传输至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第二电极520和第二走线420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电极320电连接,使得像素驱动电路120提供的驱动信号经过第二走线420、第二连接电极320和第二电极520传输至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从而实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发光显示。
其中,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第三电极530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的第一电极510均由第一走线410提供电源信号,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的第四电极540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20的第二电极520均由第二走线420提供驱动信号,从而实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图13为图12沿E-E’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至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具有基底231、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230A,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区域230A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部分交叠;第一区域230A位于基底231的一侧,每个第一区域230A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32、第二半导体层233、发光层234、第五电极550和第六电极560,发光层234位于第一半导体层232和第二半导体层233之间,第五电极550和第一半导体层232电连接,第六电极560和第二半导体层233电连接;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五电极550相互电连接,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六电极560相互电连接。
其中,如图4、图5和图14所示,通过在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设置多个面积较大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保证主显示区100A图像显示的同时,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基底231一侧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230A,图12至图14以具有两个第一区域230A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区域230A的数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区域230A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部分交叠,以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其余第一区域230A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保证主显示区100A图像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2至图14,可选的,每个第一区域230A包括在基底231一侧叠层设置的第二半导体层233、发光层234和第一半导体层232。
示例性的,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半导体层232可以为P型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233可以为N型半导体层,与第一半导体层232连接的第五电极550作为阳极,与第二半导体层233连接的第六电极560作为阴极,当金属层119传输的电源信号沿第五电极550-第一半导体层232-发光层234-第二半导体层233-第六电极560的路径上传输时,电源信号流过发光层234从而实现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发光。
继续参考图12至图14,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五电极550相互电连接,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六电极560相互电连接,从而可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各个第一区域230A发光,即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区域23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保证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效果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继续参考图12至图14,可选的,在第二半导体层233和基底231之间设置缓冲层237,缓冲层237可使生长表面更加平滑,并使得生长表面与外延层的晶格相匹配,有助于发光二极管200的生长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导体层232、第二半导体层233和发光层234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氮化镓或砷化镓等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第三发光二极管件230发光颜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12至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包括搭接结构600,搭接结构600位于相邻第一区域230A之间;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三走线430;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连接;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之间通过第三走线430连接(图中未示出);或者,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连接;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之间通过第三走线430连接。
其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五电极550相互电连接,各个第一区域230A的第六电极560相互电连接,从而可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各个第一区域230A发光。具体的,各个第一区域230A内的第五电极550和第六电极560可以通过搭接结构600或者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电连接,实现仅利用主显示区100A的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整个第三发光二极管230显示发光,保证主显示区100A图像显示效果的同时,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
示例性的,如图12至图14所示,两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通过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彼此的电连接,两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通过搭接结构600实现彼此的电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通过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彼此的电连接,两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通过搭接结构600实现彼此的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五电极550和第六电极560在不同第一区域230A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继续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五电极55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五甲电极55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乙电极550B;第六电极56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六甲电极56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六乙电极560B;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以及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连接电极350;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电连接,第六甲电极560A与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五乙电极55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或者,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电连接,第五甲电极550A与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六乙电极56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图中未示出)。
其中,各个第一区域230A内的第五电极550之间或者第六电极560之间可以通过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搭接结构600实现电连接,也可以通过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第五电极55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五甲电极55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乙电极550B,第六电极56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六甲电极56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六乙电极560B,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以及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连接电极350。如图14所示,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电连接,第六甲电极560A与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四连接电极340可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的薄膜晶体管121电连接,以使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为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提供驱动信号。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五乙电极55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第三走线430可与金属层119电连接,以使金属层119同时为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提供电源信号,进而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区域23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实现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区域23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保证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效果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之间通过搭接结构600电连接,第五甲电极550A与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以使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均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接收信号;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六乙电极56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以使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均通过第三走线430接收信号,实现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区域23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保证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效果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第一区域230A内的第五电极550之间或者第六电极560之间可以均通过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电连接,还可以同时通过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搭接结构600和阵列基板110中的第三走线430实现电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六连接电极360,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五乙电极55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六乙电极56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接电极360电连接,以使各个第一区域230A内的第五电极550之间和第六电极560之间均通过第三走线430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第五电极550所连接的第三走线430和第六电极560所连接的第三走线430之间需要绝缘。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5和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包括搭接结构600,搭接结构600位于相邻第一区域230A之间;搭接结构600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搭接结构610和第二搭接结构620;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之间通过第一搭接结构610电连接;各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之间通过第二搭接结构620电连接。
其中,参考图15和图16,以两个第一区域230A为例说明,在各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和第六电极560之间均通过搭接结构600彼此连接,实现各个第一区域230A之间彼此电连接,从而可通过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各个第一区域230A发光。
具体的,如图15和图16所示,搭接结构600包括第一搭接结构610和第二搭接结构620,各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之间通过第一搭接结构610彼此电连接,各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六电极560之间通过第二搭接结构620彼此电连接,即各个第一区域230A中的第五电极550之间以及第六电极560之间均通过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上的搭接结构600实现电连接,此时,无需在阵列基板110上设置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连接电极和相应的走线,从而有助于降低阵列基板110的设计和制备难度。
继续参考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五电极55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五甲电极550A;第六电极56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六甲电极560A;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第五甲电极550A与第三连接电极330连接;第六甲电极560A与第四连接电极340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第五电极55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五甲电极55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乙电极550B;第六电极560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六甲电极56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六乙电极560B。第五甲电极550A与第三连接电极330连接,第三连接电极330可与金属层119连接,以使金属层119传输的电源信号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传输至第五甲电极550A,由于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之间通过第一搭接结构610彼此电连接,第五乙电极550B可通过第五甲电极550A接收电源信号,从而实现金属层119同时为第五甲电极550A和第五乙电极550B提供电源信号。
继续参考图16,示例性的,第六甲电极560A与第四连接电极340连接,第四连接电极340可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的薄膜晶体管121连接,以使像素驱动电路120提供的驱动信号可通过第四连接电极340传输至第六甲电极560A,由于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之间通过第二搭接结构620彼此电连接,第六乙电极560B可通过第六甲电极560A接收驱动信号,从而实现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为第六甲电极560A和第六乙电极560B提供驱动信号,进而实现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一区域230A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保证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效果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一区域230A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图18为图17沿F-F’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具有基底231、以及位于基底231一侧的第一半导体层232、发光层234、第二半导体层233、第七电极570和第八电极580,发光层234位于第一半导体层232和第二半导体层233之间,第七电极570和第一半导体层232电连接,第八电极580和第二半导体层233电连接;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或者第八电极580围绕第七电极570均匀设置(图中未示出)。
其中,如图17至图19所示,通过在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设置多个面积较大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使得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部分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在垂直阵列基板110的方向上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保证主显示区100A图像显示的同时,使得周边走线区100B也能够发光,减小了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7至图19,可选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包括在基底231一侧叠层设置的第二半导体层233、发光层234和第一半导体层232。
示例性的,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一半导体层232可以为P型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233可以为N型半导体层,与第一半导体层232连接的第七电极570作为阳极,与第二半导体层233连接的第八电极580作为阴极,当金属层119传输的电源信号沿第七电极570-第一半导体层232-发光层234-第二半导体层233-第八电极580的路径上传输时,电源信号流过发光层234从而实现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发光。
进一步地,如图17至图19所示,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图17至图19以两个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七电极570的数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如图17至图19所示,示例性的,第七电极570包括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七乙电极570B,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七乙电极570B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即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七乙电极570B以第八电极580为中心对称分布,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七电极570和第八电极580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第八电极580可位于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部分第八电极580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另一部分第八电极580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部分交叠,由于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七乙电极570B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使得第七甲电极570A位于主显示区100A,第八电极580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
进一步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以及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五连接电极350;阵列基板110还包括第三走线430。第八电极580与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四连接电极340可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的薄膜晶体管121电连接,以使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为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和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的第八电极580提供驱动信号。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三走线430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七乙电极570B和第三走线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电极350电连接,第三走线430可与金属层119电连接,以使金属层119同时为第七甲电极570A和第七乙电极570B提供电源信号,进而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部分发光,实现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部分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保证周边走线区100B能够发光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发光二极管230还可以将第八电极280围绕第七电极570均匀设置(图中未示出),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设置第七电极570和第八电极580的设置位置有助于减少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的搭接结构600,使得第三发光二极管230更加容易制备,提高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17至图19,可选的,在第二半导体层233和基底231之间设置缓冲层237,缓冲层237可使生长表面更加平滑,并使得生长表面与外延层的晶格相匹配,有助于发光二极管200的生长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半导体层232、第二半导体层233和发光层234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氮化镓或砷化镓等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第三发光二极管件230发光颜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俯视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且第七电极570为环形电极;或者,第八电极580围绕第七电极570均匀设置,且第八电极580为环形电极(图中未示出)。
示例性的,如图20和图21所示,以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且第七电极570为环形电极为例,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第八电极580可位于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部分第八电极580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另一部分第八电极580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部分交叠,由于第七电极570围绕第八电极580均匀设置,且第七电极570为环形电极,使得第七电极570也位于主显示区100A和周边走线区100B的交界处,部分第七电极570的投影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另一部分第七电极570的投影与周边走线区100B部分交叠。
进一步地,阵列基板110还包括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第三连接电极330和第四连接电极340。第八电极580与第四连接电极340电连接,第四连接电极340可与像素驱动电路120中的薄膜晶体管121电连接,以使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为与主显示区100A交叠和与周边走线区100B交叠的第八电极580提供驱动信号。第七电极570与第三连接电极330电连接,第三走线430可与金属层119电连接,以使金属层119为第七电极570提供电源信号,进而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同时驱动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部分发光,实现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位于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和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部分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保证周边走线区100B能够发光的同时,无需在周边走线区100B额外设置用于驱动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节约成本的同时,不会影响周边走线区100B原有电路元件的排布。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一步设置第七电极570和第八电极580的形状和设置位置有助于减少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中的搭接结构600,使得第三发光二极管230更加容易制备,提高第三发光二极管230的可靠性。同时,还无需在阵列基板110上设置位于周边走线区100B的连接电极和相应的走线,从而有助于降低阵列基板110的设计和制备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第八电极580围绕第七电极570均匀设置,第八电极580可以为环形电极,均匀围绕第八电极580(图中未示出),此处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子面板100还包括保护层700,保护层700位于阵列基板110靠近发光二极管200的一侧,且保护层700覆盖发光二极管200。
其中,子面板100还的包括覆盖发光二极管200的保护层700,起到保护发光二极管200的作用。保护层700覆盖主显示区100A和周围走线区100B,有效保护整个子面板100,进而提高整个显示面板10的可靠性。
继续参考图1和图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至少在周边走线区100B,保护层700中分布有散射粒子710。
示例性的,如图22所示,在周边走线区100B的保护层700中设置散射粒子710,使得周边走线区100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出的光线可经散射粒子710散射至周边走线区100未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22的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还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沿G-G’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3和图24所示,示例性的,主显示区100A包括中心显示区100A1和围绕中心显示区100A1的边缘区100A2,在周边走线区100B和边缘区100A2,保护层700中分布有散射粒子710,从而使得边缘区100A2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发出的光线也可经散射粒子710散射至周边走线区100未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22的区域,从而有助于提高周边走线区100的亮度,进一步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还可进一步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周边走线区100B的保护层700和主显示区100A的保护层700中均设置散射粒子710(图中未示出),从而提高子面板100的显示均匀性。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至少在周边走线区100B,保护层700远离阵列基板110一侧的表面为粗糙表面730。
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在周边走线区100B的保护层700远离阵列基板110一侧的表面为粗糙表面730,使得周边走线区100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发出的光线可经粗糙表面730折射至周边走线区100未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22的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还可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3和图26所示,示例性的,主显示区100A包括中心显示区100A1和围绕中心显示区100A1的边缘区100A2,在周边走线区100B和边缘区100A2,保护层700远离阵列基板110一侧的表面为粗糙表面730,从而使得边缘区100A2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10发出的光线也可经粗糙表面730折射至周边走线区100未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22的区域,从而有助于提高周边走线区100的亮度,进一步减小周边走线区100B的暗区面积,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显示,在多个子面板100进行拼接时,还可进一步减小相邻子面板100之间的暗区面积,从而降低拼接缝的宽度,保证显示时的画面连续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周边走线区100B的保护层700和主显示区100A的保护层700远离阵列基板110一侧的表面均可设置为粗糙表面730(图中未示出),从而提高子面板100的显示均匀性。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至少一个子面板1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为相连发光二极管,相连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相同;在子面板100中,位于子面板100顶角位置F处的相连发光二极管为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其中,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的发光颜色不同;或者,位于子面板顶角位置H处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为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其中,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的发光颜色不同。
具体的,如图6和图27所示,一个子面板1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通过将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拼接组合,提升显示面板10的尺寸大小,满足更大显示屏幕的要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更多的子面板100进行拼接,以实现更大的显示面积。
其中,如图6和图27所示,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和相邻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共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20,即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211和相邻的第二发光二极管220为相连发光二极管,且相连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相同。
继续参考图6,在子面板100中,位于子面板100顶角位置F处的相连发光二极管为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包括四个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二极管200,在子面板100拼接连接的角落,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F处存在相邻的两组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使得该位置处具有八个颜色相同的发光二极管200,从而导致该位置处发生色偏,例如,当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发红光时,会导致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F处显示偏红,当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发蓝光时,则会导致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F处显示偏蓝。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拼接连接的角落处的发光二极管200的颜色进行调控,避免出现子面板100的拼接连接的角落处发生某一颜色突出而造成色偏。
具体的,如图27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的发光颜色不同,避免在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F处发生某一颜色突出显示而造成色偏。
其中,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的具体发光颜色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保证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210F的发光颜色不同即可。
继续参考图7,在子面板100中,位于子面板100顶角位置H处的第三发光二极管230为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在子面板100拼接连接的角落,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H处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由于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的面积较大,会导致该位置处发生色偏,例如,当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发红光时,会导致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H处显示偏红,当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发蓝光时,则会导致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H处显示偏蓝。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通过设置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的发光颜色不同,避免在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相邻的顶角位置H处发生某一颜色突出显示而造成色偏。
其中,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F的具体发光颜色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保证第一子面板101和第二子面板102之间相邻的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230H的发光颜色不同即可。
继续参考图1、图4、图6、图7、图23、图27和图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多个发光二极管200阵列排布;发光二极管200用于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颜色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光。
具体的,子面板100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00,在设置发光二极管200的控制电路时,可以简化其布线方式,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
其中,发光二极管200包括发出红光的发光二极管200、发出绿光的发光二极管200和发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200,以实现彩色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发出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200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光强和功率等参数进行设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9和图3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在子面板100中,子面板100包括位于子面板100顶角处的顶角区域M;至少在顶角区域M,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之间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其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以显示面板10包括两个相邻的子面板100为例进行说明。子面板100包括顶角区域M,相邻子面板100之间存在相邻的顶角区域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9和图30所示,为避免子面板100拼接时,相邻子面板100之间出现某一颜色显示面积较大而造成色偏,设置至少在顶角区域M,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之间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减少大面积显示同一颜色的区域,改善色偏。
继续参考图29和图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在顶角区域M,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具体的,如图29和图30所示,对子面板100的顶角区域M内的发光二极管200进行混排,即在顶角区域M中,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以实现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之间相邻顶角区域M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避免顶角区域M中出现大面积显示同一颜色的区域,改善色偏。
示例性的,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顶角区域M中,在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同时,在顶角区域M中,在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其中,红光发光二极管于发出红色光,绿光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绿色光,蓝光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蓝色光。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1和图32所示,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在子面板100中,子面板100包括中心显示区100A1和围绕中心显示区100A1的边缘区100A2;在边缘区100A2,在行方向Y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Z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具体的,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子面板100的主显示区100A包括中心显示区100A1和围绕中心显示区100A1的边缘区100A2,在中心显示区A1和边缘区100A2中每个发光二极管200由不同的像素驱动电路120驱动发光。
继续参考图31和图32,在本实施例中,对子面板100的边缘区100A2内的发光二极管200进行混排,即在边缘区100A2中,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以实现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之间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从而避免边缘区100A2中出现大面积显示同一颜色的区域,改善色偏。
示例性的,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边缘区100A2中,在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同时,在边缘区100A2中,在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3和图34所示,显示面板10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子面板100;在子面板100中,在行方向Y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Z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其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整个子面板100内的发光二极管200进行混排,即在整个子面板100中,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以实现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的每一种颜色光的显示亮度相同,进一步改善特定区域中色偏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质。
示例性的,如图33和图34所示,在整个子面板100中,在阵列排布的行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同时,在整个子面板100中,在阵列排布的列方向上,发光二极管200呈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依次周期排布,以实现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发光二极管200的发光颜色不同。
可选的,发光二极管200可以为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Micro LED具有显示性能好、体积小、功率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200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发光二极管,例如Mini LED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该显示装置1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可以为图35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子面板;
所述子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侧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子面板还包括主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主显示区设置的周边走线区;
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且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电连接;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与所述周边走线区相邻的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或者,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垂直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投影与所述主显示区和所述周边走线区均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
所述第一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走线和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三连接电极和第四连接电极;
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走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走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一走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二走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具有基底、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投影与所述周边走线区部分交叠;
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基底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五电极和第六电极,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五电极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六电极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电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五电极相互电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六电极相互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包括搭接结构,所述搭接结构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区域之间;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三走线;
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五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搭接结构连接;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六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或者,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六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搭接结构连接;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五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三走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电极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五甲电极和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第五乙电极;所述第六电极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六甲电极和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第六乙电极;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三连接电极和第四连接电极,以及位于所述周边走线区的第五连接电极;
所述第六甲电极和所述第六乙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搭接结构电连接,所述第六甲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甲电极和所述第三走线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乙电极和所述第三走线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电极电连接;
或者,所述第五甲电极和所述第五乙电极之间通过所述搭接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五甲电极与所述第三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甲电极和所述第三走线一端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乙电极和所述第三走线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连接电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包括搭接结构,所述搭接结构位于相邻所述第一区域之间;
所述搭接结构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搭接结构和第二搭接结构;
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五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搭接结构电连接;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六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搭接结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电极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五甲电极;所述第六电极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六甲电极;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第三连接电极和第四连接电极;
所述第五甲电极与所述第三连接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甲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电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具有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一侧的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七电极和第八电极,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七电极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八电极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电连接;
所述第七电极围绕所述第八电极均匀设置,或者所述第八电极围绕所述第七电极均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电极围绕所述第八电极均匀设置,且所述第七电极为环形电极;
或者,所述第八电极围绕所述第七电极均匀设置,且所述第八电极为环形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靠近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侧,且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周边走线区,所述保护层中分布有散射粒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周边走线区,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子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面板和第二子面板;
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边缘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相连发光二极管,所述相连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相同;在所述子面板中,位于所述子面板顶角位置处的所述相连发光二极管为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子面板和所述第二子面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一顶角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或者,位于所述子面板顶角位置处的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为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子面板和所述第二子面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二顶角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
所述发光二极管用于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颜色光中的至少一种颜色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面板;
在所述子面板中,所述子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子面板顶角处的顶角区域;
至少在所述顶角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面板之间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角区域中,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面板;
在所述子面板中,所述子面板包括中心显示区和围绕所述中心显示区的边缘区;
在所述边缘区,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至少包括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面板;
在所述子面板中,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且不共用同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71699.2A 2022-02-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566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1699.2A CN114566572B (zh) 2022-02-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1699.2A CN114566572B (zh) 2022-02-24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572A CN114566572A (zh) 2022-05-31
CN114566572B true CN114566572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1339A (zh) * 2012-12-31 2013-04-0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183606A (zh) * 2014-08-07 2014-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48235A (zh) * 2014-09-28 2016-03-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moled像素单元及其驱动方法、amoled显示装置
CN112447786A (zh) * 2020-11-23 2021-03-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2530301A (zh) * 2020-12-02 2021-03-1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51854A (zh) * 2021-04-27 2021-06-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6836A (zh) * 2021-03-19 2021-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4911A (zh) * 2019-04-30 2021-08-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1339A (zh) * 2012-12-31 2013-04-03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183606A (zh) * 2014-08-07 2014-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48235A (zh) * 2014-09-28 2016-03-30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moled像素单元及其驱动方法、amoled显示装置
CN113284911A (zh) * 2019-04-30 2021-08-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47786A (zh) * 2020-11-23 2021-03-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2530301A (zh) * 2020-12-02 2021-03-19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6836A (zh) * 2021-03-19 2021-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51854A (zh) * 2021-04-27 2021-06-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8818B2 (en)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CN1893743B (zh) 有机发光器件
US11133294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CN114550652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566519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160093250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ixel structure
US11018182B2 (en) Pixel structure
CN11104856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27918A1 (en) Display panel
KR20170038951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45665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10049114A (ko)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10993680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WO2023221765A9 (zh)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40035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5207073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6657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01205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US11289463B2 (en) Display panel
US20230307597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TWI782351B (zh) 顯示面板
KR20170112776A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 기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4566522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189551A (zh)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005897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