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5335A -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5335A
CN114555335A CN202080073287.4A CN202080073287A CN114555335A CN 114555335 A CN114555335 A CN 114555335A CN 202080073287 A CN202080073287 A CN 202080073287A CN 114555335 A CN114555335 A CN 114555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stretching
retardation
retardation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3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里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55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5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29C55/1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successiv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D7/01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2Panels; Plates;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准备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膜,树脂层(A)由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形成,树脂层(B)由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以及第二工序,以不同的拉伸温度将多层膜拉伸2次以上得到相位差膜,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与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差的绝对值|TgA‑TgB|为5℃以上。

Description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相位差膜、以及具有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
背景技术
在有机电致发光图像显示装置(以下,适当地称为“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图像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时设置有相位差膜。在这种相位差膜中,存在具有包括两层以上的层的多层结构的结构。作为具有这种多层结构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有时会采用共拉伸法(参考专利文献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2-73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9-192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09-1928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第2009-223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第2002-40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有圆偏振片以减少显示面上的外界光的反射。作为这种圆偏振片,通常使用组合了线性起偏器和λ/4波片的膜。然而,大多数现有的λ/4波片实际上只能在特定的窄波长范围内发挥λ/4波片的功能。因此,很多现有的圆偏振片虽然能够在特定的窄波长范围内减少外界光的反射,但是很难减少除此之外的外界光的反射。当外界光在显示面上产生反射时,该反射后的光的颜色有可能使显示面着色。
为了抑制上述的显示面的着色,需要一种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内减少外界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这种圆偏振片例如可以使用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内发挥λ/4波片功能的宽频带λ/4波片来制造。作为这种宽频带λ/4波片,已知有组合具有多个层的相位差膜,可举出例如组合具有λ/2波片和λ/4波片的相位差膜。具有能够作为宽频带λ/4波片发挥功能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由于能够在与显示面垂直的正面方向、在宽波长范围内减少外界光的反射,所以能够抑制显示面的着色。
但是,在与显示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倾斜方向,相位差值会偏离理想值,或者各层的光轴会发生偏差,由此可能无法在宽波长范围内减少外界光的反射。因此,为了实现能够在倾斜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需要相位差膜具有大于0.0且小于1.0的特定范围的NZ系数。
通常,满足上述条件的相位差膜所包含的层的慢轴方向、面内相位差、以及NZ系数等光学特性的一部分或全部都不相同。因此,一直以来,通常是在分别制造各个层之后,将这些层粘合来制造上述相位差膜。但是,这种现有的制造方法由于分别制造各个层,所以工序数量趋于增多,劳力和时间及成本也趋于增加。另外,在将各个层粘合时,需要精确地匹配粘合角度,因此需要调节角度的劳力和时间,从而导致劳力和时间趋于增加。
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的方法,上述相位差膜可以得到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的方法,上述相位差膜可以得到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还能够提供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相位差膜、以及具有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可获得解决上述问题的相位差膜,从而完成本发明,该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膜以不同的拉伸温度进行2次以上拉伸的工序,上述树脂层(A)和树脂层(B)包含具有5℃以上的差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
即,本发明包括以下内容。
[1]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上述相位差膜满足下述式(1)、下述式(2)以及下述式(3),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膜,上述树脂层(A)由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形成,上述树脂层(B)由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以及
第二工序,将上述多层膜拉伸2次以上得到具有上述树脂层(A)和上述树脂层(B)的上述相位差膜,上述树脂层(A)具有慢轴,上述树脂层(B)具有与上述树脂层(A)的慢轴大致垂直的慢轴,
上述第二工序包括:
第一拉伸工序,在拉伸温度Ts1拉伸上述多层膜;以及
第二拉伸工序,在与上述拉伸温度Ts1不同的拉伸温度Ts2拉伸上述多层膜,
上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与上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差的绝对值|TgA-TgB|为5℃以上;
100nm≤ReT(550)≤180nm (1)
ReT(450)<ReT(550)<ReT(650) (2)
0.0<NZT<1.0 (3)
其中,ReT(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650)表示在波长6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NZT表示相位差膜的NZ系数。
[2]根据[1]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拉伸温度Ts1与上述拉伸温度Ts2的差的绝对值|Ts1-Ts2|为5℃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上述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相位差膜满足下述式(4),
{ReQ(450)/ReQ(550)}-{ReH(450)/ReH(550)}>0.08(4)
其中,ReH(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H(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上述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上述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上述高相位差层表示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A)和上述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大的层,
上述低相位差层表示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A)和上述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小的层。)。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波长为550nm时,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A)与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B)相比,具有大的面内相位差,
上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比上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低。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波长为550nm时,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B)与上述相位差膜具有的上述树脂层(A)相比,具有大的面内相位差,
上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比上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低。
[7]一种相位差膜,其是通过[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8]一种圆偏振片,其具有线性起偏器和[7]所述的相位差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上述相位差膜可以得到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还能够提供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相位差膜、以及具有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模拟中在计算色彩空间坐标时设定的评价模型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及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和示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与其等同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变更来实施。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面内相位差Re表示以Re=(nx-ny)×d表示的值。只要没有另外说明,厚度方向相位差Rth表示以Rth={(nx+ny)/2-nz}×d表示的值。进而只要没有另外说明,NZ系数NZ表示以NZ=Rth/Re+0.5表示的值,因此,也可以通过NZ=(nx-nz)/(nx-ny)来表示。nx表示在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上提供最大折射率的方向(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上述面内方向上与n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厚度。只要没有另外说明,测量波长为550nm。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和NZ系数能够使用相位差计(Axometrics株式会社制造的“AxoScan”)进行测量。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某层的慢轴表示该层的面内方向的慢轴。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具有多个层的部件中的各个层的光轴(吸收轴、透射轴、慢轴等)所成的角度表示从厚度方向观察上述层时的角度。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某面的正面方向是指该面的法线方向,具体指上述面的极角0°和方位角0°的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某面的倾斜方向是指与该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具体指该面的极角大于0°且小于90°的范围的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要素的方向为“平行”、“垂直”和“正交”是指在不影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例如±5°的范围内的误差。
在以下说明中,“长条”膜是指具有相对于宽度为5倍以上的长度的膜,优选为10倍或其以上的长度,具体是指具有可以卷成辊状而保管或运输的程度的长度的膜。长条膜的长度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是相对于宽度为10万倍以下。
在以下说明中,长条膜的长度方向通常与生产线中的膜的流动方向平行。另外,长条膜的宽度方向通常垂直于厚度方向,并且垂直于长度方向。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偏振片”、“圆偏振片”、“片”、以及“λ/2波片”、“λ/4波片”不仅包含刚性构件,还包含例如树脂制膜那样的具有可挠性的构件。
在以下说明中,“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以及“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树脂”分别表示“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大于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的聚合物”以及“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大于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的树脂”。另外,“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以及“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树脂”分别表示“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小于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的聚合物”以及“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小于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的树脂”。固有双折射值可以根据介电常数分布来计算。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黏合剂不仅包含狭义的黏合剂(在能量射线照射或加热处理后,在23℃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为1MPa~500MPa的黏合剂),也包括在23℃的剪切储能弹性模量小于1MPa的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1、制造的相位差膜]
通过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相位差膜满足下述式(1)、下述式(2)以及下述式(3)。该相位差膜通过与线性起偏器组合,可以得到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及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100nm≤ReT(550)≤180nm (1)
ReT(450)<ReT(550)<ReT(650) (2)
0.0<NZT<1.0 (3)
(其中,ReT(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650)表示在波长6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NZT表示相位差膜的NZ系数。)。
对上述式(1)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波长5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T(550)通常为100nm以上,优选为115nm以上,特别优选为125nm以上,此外通常为180nm以下,优选为16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nm以下。当具有上述范围的面内相位差ReT(550)时,相位差膜能够作为λ/4波片发挥功能。因此,通过将该相位差膜与线性起偏器组合,可以获得能够抑制外界光反射的圆偏振片。
满足式(1)的面内相位差ReT(550)能够通过例如适当地调节相位差膜所包含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等各层的面内相位差以及这些各层的慢轴方向来获得。
对上述式(2)进行详细地说明。在波长450nm、550nm以及6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T(450)、ReT(550)以及ReT(650)满足ReT(450)<ReT(550)<ReT(650)。满足该式(2)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通常显示反波长色散性。具体而言,通常,测量波长越长,该相位差膜具有越大的面内相位差。因此,该相位差膜能够作为宽频带λ/4波片发挥功能,该宽频带λ/4波片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内均匀地转换透射该相位差膜的光的偏振状态。因此,通过将该相位差膜与线性起偏器组合,可以获得能够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满足式(2)的面内相位差ReT(450)、ReT(550)以及ReT(650)能够通过例如适当地调节相位差膜所包含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等各层的面内相位差以及这些各层的慢轴方向来获得。
对上述式(3)进行详细地说明。相位差膜的NZ系数NZT通常大于0.0,优选大于0.2,特别优选大于0.3,此外通常小于1.0,优选小于0.8,特别优选小于0.7。当相位差膜具有上述范围的NZ系数NZT时,该相位差膜在面内方向和厚度方向两个方向具有被适当地调节了的双折射率。因此,将该相位差膜与线性起偏器组合而获得的圆偏振片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两个方向上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
只要没有另外说明,相位差膜的NZ系数NZT使用在波长5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T(550)和厚度方向相位差RthT(550)以“NZT={RthT(550)/ReT(550)}+0.5”来表示。满足式(3)的NZ系数NZT能够通过例如适当地调节相位差膜所包含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等各层的NZ系数来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将满足上述式(1)~式(3)的相位差膜制造成组合具有包含热塑性树脂A的树脂层(A)和包含热塑性树脂B的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
以热塑性树脂A的固有双折射值的符号与热塑性树脂B的固有双折射值的符号不同的方式,选择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组合。具体而言,组合使用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和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在组合使用这样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进行后述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制造满足上述式(1)~式(3)的相位差膜。
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通常包含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作为该聚合物,可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聚苯硫醚等聚芳硫醚;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纤维素酯、聚醚砜、聚砜、聚烯丙基砜、聚氯乙烯、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棒状液晶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尤其优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纤维素酯以及聚碳酸酯,特别优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是在重复单元中含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通常为无定形聚合物。作为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可以使用主链中含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和支链中含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中的任一种。作为脂环式结构,可举出例如环烷烃结构、环烯烃结构,从热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环烷烃结构。1个脂环式结构中所包含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特别优选为6个以上,优选为30个以下,更优选为20个以下,特别优选为15个以下。
在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中,含有脂环式结构的重复单元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在含有脂环式结构的重复单元的比例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耐热性优异的相位差膜。
作为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可举出例如:(1)降冰片烯系聚合物、(2)单环的环状烯烃聚合物、(3)环状共轭二烯聚合物、(4)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在这些中,优选环状烯烃聚合物和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特别优选降冰片烯系聚合物。作为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可举出例如:含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含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能够开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开环共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含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含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加成共聚合物等。在这些中,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含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的氢化物。上述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可以从例如日本特开2002-321302号公报所公开的聚合物中选择。
作为纤维素酯,可举出例如: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例如:纤维素醋酸酯、纤维素醋酸丁酸酯以及纤维素醋酸丙酸酯)。低级脂肪酸是指每一分子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脂肪酸。纤维素醋酸酯可以包含三醋酸纤维素(TAC)和二醋酸纤维素(DAC)。
纤维素酯的总酰基取代度优选为2.20以上且2.70以下,更优选为2.40以上且2.60以下。在此,总酰基可以根据ASTM D817-91来测量。另外,纤维素酯的重均聚合度优选为350以上且800以下,更优选为370以上且600以下。
聚碳酸酯通常具有包含碳酸酯键(-O-C(=O)-O-)的重复单元。作为聚碳酸酯,可举出例如具有由二羟基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和碳酸酯结构(由(-O-(C=O)-O-表示的结构)的聚合物。作为二羟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双酚A。聚碳酸酯中包含的、由二羟基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以上。
热塑性树脂A所包含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00以上,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00以下。在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树脂层(A)的机械强度和成型加工性高度平衡。上述的重均分子量是使用环己烷作为溶剂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的聚异戊二烯或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但是,当样品不溶解于环己烷时,也可以使用甲苯作为GPC的溶剂。
热塑性树脂A所包含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特别优选为1.8以上,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7以下。在分子量分布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生产率,抑制制造成本。另外,在分子量分布在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由于低分子成分的量变小,所以能够抑制高温暴露时的弛豫,提高树脂层(A)的稳定性。
热塑性树脂A的聚合物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在聚合物的比例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树脂层(A)能够获得足够的耐热性和透明性。
热塑性树脂A可以进一步包含任意成分与上述聚合物组合。作为任意成分,可举出例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增塑剂等。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通常包含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作为该聚合物,可举出例如: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以及包含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与任意单体的共聚物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聚(2-乙烯基萘);或者它们的多元共聚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可以与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共聚的任意单体,可举出例如:丙烯腈、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丁二烯等。此外,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中,从相位差的显现性高的观点出发,优选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其中,从耐热性高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在该共聚物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马来酸酐单元的量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8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6重量份以下。马来酸酐单元是指具有聚合马来酸酐而形成的结构的结构单元。
热塑性树脂B中的聚合物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在聚合物的比例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树脂层(B)能够显现合适的光学特性。
热塑性树脂B可以进一步包含任意成分与上述聚合物组合。作为任意成分,可举出例如与热塑性树脂A可以包含的任意成分相同的例子。任意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以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差的绝对值|TgA-TgB|在规定范围内的方式,选择树脂层(A)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A和树脂层(B)所包含的热塑性树脂B的组合。具体而言,上述的差的绝对值|TgA-TgB|通常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13℃以上。在组合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为上述程度的热塑性树脂用作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进行后述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制造满足上述式(1)~式(3)的相位差膜。上述的差的绝对值|TgA-TgB|的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从顺利地进行多层膜的拉伸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5℃以下。
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具体值在它们的差的绝对值|TgA-TgB|满足上述条件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例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中低的一者的温度Tg(low)可以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特别优选为110℃以上,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5℃以下,特别优选为130℃以下。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中高的一者的温度Tg(high)可以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25℃以上,特别优选为130℃以上,优选为16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下,特别优选为150℃以下。在使用具有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TgB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情况下,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特别是在波长为550nm时,在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具有比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B)大的面内相位差的情况下,优选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比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低。根据这样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组合,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具有有相对大的面内相位差的树脂层(A)和有相对小的面内相位差的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
另外,在波长为550nm时,在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B)具有比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大的面内相位差的情况下,优选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比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低。根据这样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的组合,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具有有相对小的面内相位差的树脂层(A)和有相对大的面内相位差的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
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够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Nanotechnology株式社会制造的“DSC6220SII”)基于JIS K 6911在升温速度为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具有慢轴。另外,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B)具有与树脂层(A)的上述慢轴大致垂直的慢轴。树脂层(B)的慢轴与树脂层(A)的慢轴“大致垂直”表示树脂层(A)的慢轴与树脂层(B)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在接近于90°的特定范围。具体而言,树脂层(A)的慢轴与树脂层(B)的慢轴所成的角度通常为85°以上,优选为87°以上,更优选为88°以上,特别优选为89°以上,通常为95°以下,优选为93°以下,更优选为92°以下,特别优选为91°以下。在后述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得到满足上述式(1)~式(3)的相位差膜作为组合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结构的膜,上述树脂层(A)和树脂层(B)具有上述关系的慢轴。
特别是在长条相位差膜中,优选树脂层(A)的慢轴和树脂层(B)的慢轴中的一者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成接近于45°的特定范围的角度。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3°以上,特别优选为44°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7°以下,特别优选为46°以下。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树脂层(A)的慢轴和树脂层(B)的慢轴中的另一者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成接近于135°的特定范围的角度。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3°以上,特别优选为134°以上,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7°以下,特别优选为136°以下。通常的长条线性起偏器具有与该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平行或垂直的吸收轴。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长条相位差膜能够简单地以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与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贴合于上述通常的线性起偏器来得到圆偏振片,在此,上述树脂层(A)和树脂层(B)在与宽度方向成上述范围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慢轴。因此,由于能够通过辊对辊进行相位差膜和线性起偏器的贴合,所以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圆偏振片。
树脂层(A)的NZ系数NZA和树脂层(B)的NZ系数NZB优选适当地设定使得相位差膜的NZ系数NZT满足式(3)。树脂层(A)的NZ系数NZA是用“NZA=(nxA-nzA)/(nxA-nyA)”表示的值,因此用“NZA=(RthA/ReA)+0.5”表示。nxA表示在树脂层(A)的面内方向上提供最大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nyA表示在树脂层(A)的面内方向上与提供nxA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A表示树脂层(A)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ReA表示树脂层(A)的面内相位差,因此用“ReA=(nxA-nyA)×dA”表示。RthA表示树脂层(A)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因此用“RthA={(nxA+nyA)/2-nzA}×dA”表示。dA表示树脂层(A)的厚度。另外,树脂层(B)的NZ系数NZB是用“NZB=(nxB-nzB)/(nxB-nyB)”表示的值,因此用“NZB=(RthB/ReB)+0.5”表示。nxB表示在树脂层(B)的面内方向上提供最大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nyB表示在树脂层(B)的面内方向上与提供nxB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B表示树脂层(B)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ReB表示树脂层(B)的面内相位差,因此用“ReB=(nxB-nyB)×dB”表示。RthB表示树脂层(B)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因此用“RthB={(nxB+nyB)/2-nzB}×dB”表示。dB表示树脂层(B)的厚度。
树脂层(A)的NZ系数NZA优选为1.00以上。因此,树脂层(A)的折射率nyA和nzA优选满足nyA≥nzA的关系。另外,树脂层(B)的NZ系数NZB优选小于0.0。因此,树脂层(B)的折射率nxB和nzB优选满足nzB>nxB的关系。根据这样组合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能够容易地将相位差膜整体的NZ系数NZT调节在式(3)的范围内。
更详细而言,树脂层(A)的NZ系数NZA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优选为1.3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下。像这样具有1.00以上的NZ系数NZA的树脂层(A)的折射率nxA、nyA和nzA可以具有nxA>nyA≥nzA的关系。因此,树脂层(A)能够作为正A板或负B板发挥功能。
另外,树脂层(B)的NZ系数NZB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优选小于0.0,更优选为-0.2以下,特别优选为-0.4以下。像这样,具有小于0.0的NZ系数的树脂层(B)的折射率nxB、nyB和nzB可以具有nzB>nxB>nyB的关系。因此,树脂层(B)可以是三个方向的折射率nxB、nyB和nzB不同的层(即,具有双轴性的层)。此外,树脂层(B)能够作为正B板发挥功能。
树脂层(A)的NZ系数NZA与树脂层(B)的NZ系数NZB之和NZA+NZB优选处于特定的范围。具体而言,和“NZA+NZB”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0以上,特别优选为0.15以上,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75以下,特别优选为0.65以下。在和“NZA+NZB”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能够获得可有效地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的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优选满足下述式(4)。
{ReQ(450)/ReQ(550)}-{ReH(450)/ReH(550)}>0.08 (4)
(其中,ReH(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H(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上述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上述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高相位差层表示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大的层,
低相位差层表示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小的层。)
在式(4)中,“ReQ(450)/ReQ(550)”表示低相位差层的波长色散性。另外,在式(4)中,“ReH(450)/ReH(550)”表示高相位差层的波长色散性。因此,式(4)表示在相位差膜具有的低相位差层和高相位差层之间面内相位差的波长色散性存在差值。更详细而言,表示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的波长色散性比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的波长色散性大。表示该波长色散的差值的参数“{ReQ(450)/ReQ(550)}-{ReH(450)/ReH(550)}”详细而言优选大于0.08,更优选大于0.09,特别优选大于0.10,另外,对于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优选小于2.0,更优选小于1.5,特别优选小于1.2。像这样具有面内相位差的波长色散性存在差值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能够以层叠状态容易地获得反色散特性。
“ReQ(450)/ReQ(550)”优选为1.05以上,更优选为1.08以上,特别优选为1.1以上,另外,对于上限没有特别地限制,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7以下,特别优选为1.5以下。在“ReQ(450)/ReQ(550)”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ReH(450)/ReH(550)”优选为0.92以上,更优选为0.95以上,特别优选为0.98以上,优选为1.2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特别优选为1.05以下。在“ReH(450)/ReH(550)”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在波长550nm的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Q(550)优选为80nm以上,更优选为100nm以上,特别优选为110nm以上,优选为170nm以下,更优选为15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40nm以下。在面内相位差ReQ(550)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低相位差层能够作为λ/4波片发挥功能。而且,根据具有该低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可以获得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在波长550nm的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ReH(550)优选为220nm以上,更优选为240nm以上,特别优选为250nm以上,优选为310nm以下,更优选为290nm以下,特别优选为280nm以下。在面内相位差ReH(550)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高相位差层能够作为λ/2波片发挥功能。而且,根据具有该高相位差层的相位差膜,可以获得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面内相位差ReH(550)和面内相位差ReQ(550)的差“ReH(550)-ReQ(550)”优选为100nm以上,更优选为110nm以上,优选为180nm以下,更优选为160nm以下。在“ReH(550)-ReQ(550)”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相位差膜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除树脂层(A)和树脂层(B)以外的任意的层。作为任意的层的例子,可举出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的任意的层。该具有光学各向同性的任意的层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通常为10nm以下,例如用于保护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保护膜层、黏合树脂层(A)和树脂层(B)等各层的黏合层等。另外,作为任意的层的其它的例子,还可举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任意的层。该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任意的层的光学特性在相位差膜整体满足式(1)~式(3)的范围内没有限制。具体举例来说,可以设定该任意的层的光学特性使得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任意的层与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一者或两者的组合能够作为λ/4波片或λ/2波片发挥功能。
相位差膜的总透光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能够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测量总透光率。
相位差膜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理想为0%。能够根据JIS K7361-1997使用雾度计测量雾度。
相位差膜可以是单片膜也可以是长条膜。
相位差膜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制。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相位差膜的具体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上,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0μm以下。
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等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制。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
[2、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的概要]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下述制造方法制造上述相位差膜,该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膜,上述树脂层(A)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上述树脂层(B)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以及
第二工序,将多层膜拉伸2次以上。
在第一工序中准备的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具有与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光学特性不同的光学特性。具体而言,通常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不具有大的光学各向异性。因此,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通常不具有相位差,或者即使具有相位差,其值也很小。另外,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通常不具有慢轴,或者即使具有慢轴,这些慢轴也不是大致垂直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对该多层膜实施包括2次以上的拉伸的第二工序。通过在该第二工序中的拉伸,调节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光学特性,得到具有上述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例如,通过在第二工序中的拉伸,在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显现大的光学各向异性,获得满足式(1)、式(2)和式(3)的相位差膜。另外,通过在第二工序中的拉伸,在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显现相互垂直的慢轴。在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具有慢轴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工序中的拉伸来调节这些慢轴的方向,使得这些慢轴大致垂直。
[3、第一工序:准备多层膜]
在第一工序中,准备具有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树脂层(A)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树脂层(B)的多层膜。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为在相位差膜的部分说明的树脂。
通常,第一工序中准备的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不具有大的光学各向异性。因此,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相位差通常很小。举例说明具体的范围,在波长550nm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面内相位差各自独立地优选为0nm~20nm,更有选为0nm~10nm,特别优选为0nm~5nm。
多层膜可以是单片膜,优选为长条膜。通过以长条膜的形式准备多层膜,在制造相位差膜的情况下能够在生产线上进行一部分或全部的各工序,能够简便且有效地进行制造。
多层膜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对于多层膜而言,可举出例如共挤出法、共流延法、在某层上涂敷包含除该层以外的层材料的液态组合物的涂敷法等。尤其优选在树脂层(A)上涂敷包含热塑性树脂B的液态组合物、并根据需要使涂敷后的液态组合物干燥的方法。以下,对该多层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树脂层(A)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树脂层(A)能够通过例如熔融成型法、溶液流延法来制造。尤其优选熔融成型法。在熔融成型法中,优选挤压成型法、吹胀成型法或压制成型法,特别优选挤压成型法。根据这些方法,能够将树脂层(A)制成长条膜。
在准备好上述树脂层(A)后,在该树脂层(A)上涂敷包含热塑性树脂B的液态组合物。液态组合物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B和溶剂。作为溶剂,优选能够溶解或分散热塑性树脂B的溶剂,特别优选能够溶解热塑性树脂B的溶剂。另外,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例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液态组合物中的热塑性树脂B的浓度优选调节为液态组合物的粘度适合于涂敷的范围,例如可以是1重量%~50重量%。
液态组合物的涂敷方法没有限制。作为涂敷方法,可举出例如帘式涂布法、挤出涂布法、辊式涂布法、旋涂法、浸涂法、棒涂法、喷涂法、滑动涂布法、印刷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模涂法、狭缝涂布法以及浸渍法等。
通过涂敷包含热塑性树脂B的液态组合物,在树脂层(A)上形成该液态组合物的层。因此,通过根据需要使液态组合物的层干燥除去溶剂,能够在树脂层(A)上形成树脂层(B),得到多层膜。干燥方法没有限制,可使用例如加热干燥、减压干燥等干燥方法。
[4、第二工序:多层膜的拉伸]
在第一工序中准备了多层膜之后,进行包括将该多层膜拉伸两次以上的第二工序。该第二工序依次包括:
第一拉伸工序,在拉伸温度Ts1拉伸多层膜;以及
第二拉伸工序,在与拉伸温度Ts1不同的拉伸温度Ts2拉伸多层膜。通过在这样不同温度进行两次以上的拉伸,能够获得上述相位差膜。
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1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2的差的绝对值|Ts1-Ts2|优选在特定的范围。具体而言,上述差的绝对值|Ts1-Ts2|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8℃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22℃以下,特别优选为20℃以下。在拉伸温度Ts1与拉伸温度Ts2的差的绝对值|Ts1-Ts2|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拉伸温度Ts1和拉伸温度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优选在接近于Tg(low)的特定的温度范围。具体而言,该特定的温度范围优选为Tg(low)-5℃以上,更优选为Tg(low)-3℃以上,特别优选为Tg(low)-1℃以上,优选为Tg(low)+20℃以下,更优选为Tg(low)+15℃以下,特别优选为Tg(low)+12℃以下。Tg(low)表示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中低的一者的温度。在拉伸温度Ts1和拉伸温度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两者中所包含的聚合物分子的取向,大幅改变它们的折射率,因此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拉伸温度Ts1和拉伸温度Ts2中高的一者的温度优选在接近于Tg(high)的特定的温度范围。具体而言,该特定的温度范围优选为Tg(high)-5℃以上,更优选为Tg(high)-3℃以上,特别优选为Tg(high)-1℃以上,优选为Tg(high)+20℃以下,更优选为Tg(high)+15℃以下,特别优选为Tg(high)+12℃以下。Tg(high)表示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中高的一者的温度。在拉伸温度Ts1和拉伸温度Ts2中高的一者的温度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在由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一者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层中,大幅进行聚合物分子的取向。因此,能够大幅改变折射率。另一方面,在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一者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层中,由于拉伸温度比玻璃化转变温度足够高,因此相对小幅地进行聚合物分子的取向,或者不进行取向。因此,折射率没有变化,或者即使变化其变化量也很小。由此,能够简单地调节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光学特性,因此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在第二工序中的拉伸中,可以首先以高温进行拉伸,也可以首先以低温进行拉伸。因此,首先进行的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1可以低于之后进行的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2。另外,首先进行的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1也可以高于之后进行的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2。尤其从特别简单地进行相位差膜的制造的观点出发,优选首先进行的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1高于之后进行的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Ts2。
在第二工序中,通常在不同的拉伸方向进行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和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此时,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和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都可以作为单向拉伸来进行。第二工序中的拉伸尤其优选以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成为大致垂直的方式进行。两个拉伸方向“大致垂直”表示它们的拉伸方向所成的角度在接近于90°的特定范围。具体而言,它们的拉伸方向所成的角度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8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8°以上,特别优选为89°以上,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9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2°以下,特别优选为91°以下。在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和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情况下,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特别是在第二工序中拉伸长条多层膜的情况下,优选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和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中的一者与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成接近于45°的特定范围的角度。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3°以上,特别优选为44°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7°以下,特别优选为46°以下。进而,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和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中的另一者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成接近于135°的特定范围的角度。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3°以上,特别优选为134°以上,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7°以下,特别优选为136°以下。在以上述拉伸角度进行拉伸的情况下,通常能够通过辊对辊贴合获得的相位差膜与长条线性起偏器来制造圆偏振片,因此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圆偏振片。
在第二工序中进行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适当地设定以获得期望的相位差膜。另外,各拉伸的拉伸倍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中,在以相对较低的拉伸温度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1.3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35倍以上,优选为3.0倍以下,更优选为2.5倍以下,特别优选为2.0倍以下。在以相对较低的拉伸温度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在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中,在以相对较高的拉伸温度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05倍以上,更优选为1.1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12倍以上,优选为2.0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3倍以下。在以相对较高的拉伸温度进行拉伸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在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特别简单地制造相位差膜。
第二工序也可以包括进一步拉伸多层膜的任意的拉伸工序来与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组合。任意的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条件能够在获得期望的相位差膜的范围内适当地设定。
根据上述第二工序,能够使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显现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所要求的光学特性。因此,通过第二工序中的拉伸,能够以拉伸过的多层膜的形式获得相位差膜。本发明人推测通过第二工序中的拉伸获得的相位差膜的机制如下所述。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下述机制。
第二工序包括在拉伸温度Ts1的拉伸、和在与该拉伸温度Ts1不同的拉伸温度Ts2的拉伸。
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所包含的聚合物分子沿拉伸方向取向。通过该取向,在包含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的树脂层(A)中,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另外,通过上述取向,在包含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的树脂层(B)中,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
另一方面,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高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所包含的聚合物分子也可以沿拉伸方向取向。通过该取向,在树脂层(A)中,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另外,在树脂层(B)中,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但是,该取向的程度与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不同。具体而言,在由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一者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层中,相对大幅地进行聚合物分子的取向,但是,在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一者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树脂层中,相对小幅地进行聚合物分子的取向,或者不进行取向。
因此,通过组合进行在拉伸温度Ts1的拉伸和在拉伸温度Ts2的拉伸,能够分别在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调节折射率的变化程度、以及该折射率变化产生的方向。通常,调节为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的一者的单轴性高,且树脂层(A)和树脂层(B)中的另一者的双轴性高。而且,这样调节的结果,能够得到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慢轴方向等光学特性在适当范围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因此能够获得上述相位差膜。
[5、任意的工序]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任意的工序与上述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组合。例如,在使用长条多层膜得到长条相位差膜的情况下,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修边工序,该修边工序将获得的相位差膜切割成期望的形状。根据修边工序,能够获得具有期望的形状的单片相位差膜。另外,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例如也可以包括在相位差膜上设置保护层的工序。
[6、优选的第一例]
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第一例进行说明。在该第一例中,使用具有满足TgA<Tg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来制造相位差膜。
在第一例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准备上述多层膜的第一工序,该多层膜具有由热塑性树脂A形成树脂层(A)和由热塑性树脂B形成树脂层(B)。然后,进行第二工序,第二工序包括在拉伸温度Ts1将多层膜沿一个方向拉伸的第一拉伸工序和在拉伸温度Ts2将多层膜沿另一个方向拉伸的第二拉伸工序。在第一例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中,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
在上述第一例中,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在多层膜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二者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大幅地进行取向。因此,在树脂层(A)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另一方面,在树脂层(B)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小,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
另外,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高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在树脂层(B)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大幅地进行取向,但在树脂层(A)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小幅地进行取向,或者不进行取向。因此,在树脂层(A)中,折射率没有变化,或者即使变化其变化也很小。另一方面,在树脂层(B)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小,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
在第一例中,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因此,根据上述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的组合,在树脂层(A)中单轴性变大,在树脂层(B)中双轴性变大。而且能够获得期望的相位差膜作为像这样具有单轴性大的树脂层(A)和双轴性大的树脂层(B)的膜。这样的第一例的制造方法能够优选用于制造具有作为高相位差层的树脂层(A)和作为低相位差层的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
[7、优选的第二例]
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第二例进行说明。在该第二例中,使用具有满足TgA>Tg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来制造相位差膜。
在第二例的制造方法中,与第一例的制造方法同样地进行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因此,在第二例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工序中,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
在上述第二例中,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低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与第一例同样地在多层膜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二者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大幅地进行取向。因此,在树脂层(A)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另一方面,在树脂层(B)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小,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大。
与此相对,根据在拉伸温度Ts1和Ts2中高的一者的温度下的拉伸,在树脂层(A)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大幅地进行取向,但在树脂层(B)中聚合物分子向拉伸方向小幅地进行取向,或者不进行取向。因此,在树脂层(A)中,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大,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变小。另一方面,在树脂层(B)中,折射率没有变化,或者即使变化其变化也很小。
在第二例中,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因此,根据上述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的组合,在树脂层(A)中双轴性变大,在树脂层(B)中单轴性变大。而且能够获得期望的相位差膜作为像这样具有双轴性大的树脂层(A)和单轴性大的树脂层(B)的膜。这样的第二例的制造方法能够优选用于制造具有作为低相位差层的树脂层(A)和作为高相位差层的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
[8、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的主要优点]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同时拉伸多层膜具有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制造具有拉伸过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期望的相位差膜。因此,不需要分别准备树脂层(A)和树脂层(B),所以能够减少工序数,抑制劳力和时间以及成本。此外,不需要要求精确调节贴合角度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粘合,因此也能够抑制劳力和时间。
通过使用这样获得的相位差膜,可以制造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的圆偏振片。
[9、圆偏振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偏振片具有线性起偏器和相位差膜。通过将该圆偏振片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能够抑制外界光的反射。根据具有上述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不管从正面方向观察显示面还是从倾斜方向观察显示面都能够抑制外界光的反射,能够有效地抑制着色。
圆偏振片可以依次具有线性起偏器、树脂层(A)和树脂层(B)。圆偏振片也可以依次具有线性起偏器、树脂层(B)和树脂层(A)。具体的顺序可以根据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面内相位差来设定。
在圆偏振片中,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与树脂层(A)的慢轴和树脂层(B)的慢轴中的一者所成的角度优选在接近于45°的特定范围。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3°以上,特别优选为44°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7°以下,特别优选为46°以下。进而,在该情况下,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与树脂层(A)的慢轴和树脂层(B)的慢轴中的另一者所成的角度在接近于135°的特定范围。具体而言,上述角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3°以上,特别优选为134°以上,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3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7°以下,特别优选为136°以下。
可以使用任意的线性起偏器来作为线性起偏器。作为线性起偏器的例子,可举出:使聚乙烯醇膜吸附碘或二向色性染料后、在硼酸浴中进行单轴拉伸而得到的膜;使聚乙烯醇膜吸附碘或二向色性染料进行拉伸、进而将分子链中的一部分聚乙烯醇单元改性为聚亚乙烯单元而得到的膜。在它们之中,优选含聚乙烯醇的起偏器作为线性起偏器。
当自然光入射到线性起偏器时,仅一种偏振光透射。该线性起偏器130的偏振度没有特别地限制,优选为98%以上,更优选为99%以上。
另外,线性起偏器的厚度优选为5μm~80μm。
上述圆偏振片可以进一步包括任意的层。作为任意的层,可举出例如起偏器保护膜层、用于贴合线性起偏器和相位差膜的黏合层、抗冲击性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层等硬涂层、提高膜的平滑性的垫层(mat)、抗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这些任意的层可以仅设置一层,也可以设置两层以上。
[10、图像显示装置]
上述圆偏振片可以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特别优选将圆偏振片设置于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该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圆偏振片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适当地称为“有机EL元件”)。该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通常依次具有线性起偏器、相位差膜和有机EL元件。
有机EL元件依次具有透明电极层、发光层和电极层,通过由透明电极层和电极层施加电压,能够使发光层发光。作为构成有机发光层的材料的例子,能够举出聚对苯撑乙烯(Poly(p-phenylene vinylene)系材料、聚芴系材料以及聚乙烯咔唑系材料。此外,发光层可以具有多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层的层叠体、或者具有在某色素的层中掺杂了不同色素的混合层。进而,有机EL元件也可以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等电位面形成层、电荷产生层等功能层。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抑制显示面上的外界光的反射。具体而言,从装置外部入射的光仅其一部分线性偏振光通过线性起偏器,接着其通过相位差膜,由此成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被图像显示装置内的反射光的结构元件(有机EL元件中的反射电极等)反射,再次通过相位差膜,由此成为具有与入射的线性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振动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而无法通过线性起偏器。在此,线性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是指线性偏振光的电场的振动方向。由此,实现抑制反射的功能。
由于相位差膜具有上述光学特性,所以上述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不仅能够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发挥抑制反射的功能,还能够在倾斜方向发挥抑制反射的功能。因此,能够有效地在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外界光的反射,从而抑制着色。
上述着色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有反射的显示面所测量的色度和没有反射的黑色显示面的色度之间的色差ΔE*ab来评价。上述色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求出:测量在显示面反射的光的光谱,根据该光谱,乘以人眼对应的光谱灵敏度(等色函数)求出三刺激值X、Y、Z,计算色度(a*、b*、L*)。此外,上述色差ΔE*ab可以根据显示面没有被外界光照射时的色度(a0*、b0*、L0*)和被外界光照射时的色度(a1*、b1*、L1*),通过下述式(X)求出。
[数1]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261
另外,通常由反射光引起的显示面的着色根据观察方向的方位角而不同。因此,在从显示面的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根据观察方向的方位角,所测量的色度不同,因此色差ΔE*ab也不同。因此,为了评价如上所述从显示面的倾斜方向观察时的着色程度,优选通过从多个方位角方向观察得到的色差ΔE*ab的平均值来进行着色评价。具体而言,在方位角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262
(参考图1)在0°以上且小于360°的范围,沿方位角方向每5°进行色差ΔE*ab的测量,通过所测量的色差ΔE*ab的平均值(平均色差)来评价着色的程度。上述平均色差越小,表示从显示面的倾斜方向观察时的显示面的着色越小。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与其等同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变更实施。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另外说明,表示量的“%”和“份”为重量标准。另外,只要没有另外说明,以下说明的操作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进行。
[评价方法]
(相位差和NZ系数的测量方法)
使用相位差仪(Axometrics株式会社制造的“AxoScan”),测量评价对象(相位差膜、树脂层(A)和树脂层(B))在波长450nm、550nm和650nm的面内相位差Re、以及在波长550nm的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在计算树脂层(A)和树脂层(B)各层的物性时,从多个方向测量样品,使用随附的多层分析软件进行拟合分析由此来计算得出。另外,使用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Re和厚度方向相位差Rth计算NZ系数。
(取向角的测量方法)
使用相位差仪(Axometrics株式会社制造的“AxoScan”)测量相位差膜所包含的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慢轴的方向。将该慢轴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作为取向角θ(0°≤θ<180°)来计算。
(通过模拟计算色差的方法)
使用Shin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LCD Master”作为模拟用的软件,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圆偏振片进行建模,并进行以下计算。
在模拟用的模型中,设定了在具有平面反射面的镜子的上述反射面设置了圆偏振片的结构。在实施例1~4和比较例1中,作为圆偏振片,设定为从上述反射面侧起依次具有低相位差层、高相位差层以及线性起偏器。另外,在比较例2中,作为圆偏振片,设定为从上述反射面侧起依次具有降冰片烯系树脂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层、降冰片烯系树脂层以及线性起偏器。作为低位相差层、高位相差层、降冰片烯系树脂层以及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层,设定为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层。另外,作为线性起偏器,设定为常用的偏振度为99.99%的偏振片。另外,作为镜子,设定为能够以100%的反射率镜面反射入射的光的理想镜子。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模拟中在计算色彩空间坐标时设定的评价模型的情况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计算在被D65光源(未图示)照射时、在设置有圆偏振片的镜子的反射面10观察到的色彩空间坐标。此外,将没有被光源照射时的色彩空间坐标设为a0*=0,b0*=0,L0*=0。然后,根据(i)被光源照射时的色彩空间坐标和(ii)没有被光源照射时的色彩空间坐标求出色差ΔE*ab。
在相对于反射面10极角ρ为0°的观察方向20进行上述色差ΔE*ab的计算,求出在正面方向的色差ΔE*ab。极角ρ表示与反射面10的法线方向11所成的角。
另外,在相对于反射面10极角ρ为60°的观察方向20进行上述色差ΔE*ab的计算。在该极角ρ=60°的计算中,使观察方向20在方位角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281
为0°以上且小于360°的范围内沿方位角方向每5°移动,进行多次计算。方位角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282
表示与反射面10平行的方向相对于与反射面10平行的某个基准方向12所成的角。然后,计算多个在观察方向20所得到的色差ΔE*ab的平均,得到在极角ρ=60°的倾斜方向的色差ΔE*ab。
(基于在正面方向的目视观察评价圆偏振片的方法)
准备了具有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Apple株式会社的“AppleWatch”(注册商标))。拆解该图像显示装置,剥离贴合在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表面的偏振片,使反射电极露出。将该反射电极的表面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圆偏振片的与线性起偏器相反侧的面经由压敏胶(日东电工制造的“CS9621”)进行贴合。由此获得了依次具有反射电极、压敏胶和圆偏振片的样品。
在晴天用太阳光照射上述样品的圆偏振片的状态下,目视观察反射电极上的圆偏振片。在圆偏振片的极角为0°、方位角为0°的正面方向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视觉确认有彩色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良”,视觉确认没有彩色的情况下判断为“良”。
(基于在倾斜方向的目视观察评价圆偏振片的方法)
在晴天用太阳光照射上述(基于在正面方向的目视观察评价圆偏振片的方法)准备的样品的圆偏振片的状态下,目视观察反射电极上的圆偏振片。在圆偏振片的极角为60°、方位角为0°~360°的倾斜方向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综合判断反射亮度和着色的优劣,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排位。然后,对排位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给出与其位次对应的分数(第一位6分,第二位5分,...最后一位1分)。
由多人进行上述观察,计算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给出的分数总分。按照上述总分的顺序排列实施例和比较例,在该总分的范围内自上位组起开始按照A、B、C、D和E的顺序进行评价。
[实施例1]
(1-1、树脂层(A)的形成)
将颗粒状降冰片烯系树脂(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6℃)以100℃干燥5小时,得到热塑性树脂A。将该热塑性树脂A供给到挤出机,经过聚合物管和聚合物过滤器,从T型模头以片状挤出到流延鼓上。将挤出的热塑性树脂A冷却,得到厚度为100μm的长条树脂膜作为树脂层(A)。将得到的树脂层(A)卷绕成辊并回收。
(1-2、树脂层(B)的形成)
在干燥的氮气置换后的耐压反应器中,加入500ml的甲苯作为溶剂、0.29mmol的n-丁基锂作为聚合催化剂,然后加入35g的2-乙烯基萘,在25℃反应1小时。其结果得到了含有作为2-乙烯基萘的均聚物的聚(2-乙烯基萘)的反应物。将该反应物倒入大量的2-丙醇中,使聚(2-乙烯基萘)沉淀并分离。将得到的聚(2-乙烯基萘)用真空干燥机以200℃干燥24小时,得到热塑性树脂B。通过GPC测量的聚(2-乙烯基萘)的重均分子量为250000。另外,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的聚(2-乙烯基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2℃。
混合聚(2-乙烯基萘)和1,3-二氧戊环,得到含有热塑性树脂B的液态组合物。该液态组合物中的聚(2-乙烯基萘)的浓度为15重量%。
将树脂层(A)从辊中抽出,在抽出后的树脂层(A)上涂敷上述液态组合物。然后,干燥涂敷后的液态组合物,在树脂层(A)上形成了作为树脂层(B)的聚(2-乙烯基萘)的层(厚度为12μm)。由此,获得了具有由降冰片烯系树脂形成的树脂层(A)和由聚(2-乙烯基萘)形成的树脂层(B)的多层膜。将得到的多层膜卷绕成辊并回收。
[1-3、第一拉伸工序]
从辊中抽出多层膜,将抽出的多层膜供给至立式扩幅拉伸机。使用该扩幅拉伸机,沿与该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成135°角的拉伸方向以140℃的拉伸温度、1.10倍的拉伸倍率拉伸多层膜。将拉伸后的多层膜冷却至常温后,卷绕成辊并回收。
[1-4、第二拉伸工序]
从辊中抽出在第一拉伸工序中被拉伸后的多层膜,将抽出的多层膜供给至扩幅拉伸机。使用该扩幅拉伸机,沿与该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成45°角的拉伸方向以128℃的拉伸温度、1.50倍的拉伸倍率拉伸多层膜,得到长条相位差膜。该相位差膜具有作为高相位差层的树脂层(A)和作为低相位差层的树脂层(B)。通过上述方法,对得到的相位差膜和该相位差膜所包含的各层的光学特性(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慢轴的方向、NZ系数)进行测量。
[1-5、圆偏振片的制造]
准备了用碘染色后的长条聚乙烯醇树脂膜。沿与该膜的宽度方向成90°角的长度方向,对该膜进行拉伸,得到作为长条偏振膜的线性起偏器。该线性起偏器在该线性起偏器的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在该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具有透射轴。
经由光学各向同性的压敏胶(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CS9621”)将上述线性起偏器与相位差膜贴合,获得长条圆偏振片。上述贴合以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得到的圆偏振片依次具有线性起偏器、作为高相位差层的树脂层(A)以及作为低相位差层的树脂层(B)。
通过上述方法评价得到的圆偏振片。
[实施例2~4]
在工序(1-1)中,调节挤出机的挤出条件,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长条树脂层(A)的厚度。
另外,在工序(1-2)中,调节液态组合物的涂敷量,由此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树脂层(B)的厚度。
进而在工序(1-3)中,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拉伸倍率。
除上述项目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和评价相位差膜和圆偏振片。
[比较例1]
在工序(1-1)中,调节挤出机的挤出条件,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长条树脂层(A)的厚度。
另外,在工序(1-2)中,调节液态组合物的涂敷量,由此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树脂层(B)的厚度。
进而在工序(1-3)中,如表1所示那样改变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
除上述项目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和评价相位差膜和圆偏振片。
[比较例2]
通过与日本特开2002-40258号公报的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制造相位差膜。
具体而言,准备降冰片烯系树脂(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6℃)作为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另外,准备苯乙烯系马来酸酐共聚树脂(NOVAChemicals制造的“Dylark D33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作为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这些树脂使用了预先在氮气吹扫下干燥而降低了水分的树脂。
准备成膜装置(东洋精机制造的“LABO PLASTOMILI”),其能够共挤出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来制造具有“热塑性树脂A层/热塑性树脂B层/热塑性树脂A层”的层结构的多层膜。将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和苯乙烯系马来酸酐共聚树脂供给到该成膜装置中,进行共挤出,得到具有“降冰片烯系树脂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层/降冰片烯系树脂层”的三层结构的多层膜(厚度为186μm)。
使用扩幅拉伸机,沿与该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成45°角的拉伸方向以120℃的拉伸温度和1.65倍的拉伸倍率拉伸该多层膜,得到长条相位差膜。得到的相位差膜具有“降冰片烯系树脂层(厚度为36μm)/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层(厚度为39μm)/降冰片烯系树脂层(厚度为38μm)”的三层结构。通过上述方法,对得到的相位差膜和该相位差膜所包含的各层的光学特性(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慢轴的方向、NZ系数)进行测量。比较例2中得到的相位差膜具有两层作为热塑性树脂A的降冰片烯系树脂层,因此在后述的表2中的树脂层(A)的面内相位差、厚度方向相位差和NZ系数的栏中记载了这两层的合计值。
经由光学各向同性的压敏胶(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CS9621”)将该相位差膜和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长条线性起偏器贴合,得到长条圆偏振片。上述贴合以线性起偏器的宽度方向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得到的圆偏振片依次具有线性起偏器、降冰片烯系树脂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层、以及降冰片烯系树脂层。
通过上述方法评价得到的圆偏振片。
[结果]
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条件如表1所示,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在下述表1和2中,缩写的含义如下所述。
“COP”:降冰片烯系树脂。
“VN”:聚(2-乙烯基萘)。
“PSt”:苯乙烯系马来酸酐共聚树脂。
固有双折射值栏中的“正”:固有双折射值为正。
固有双折射值栏中的“负”:固有双折射值为负。
“拉伸角度”:拉伸方向与多层膜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
“取向角θ”:慢轴与相位差膜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
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正面方向的目视评价以“良”和“不良”2个等级进行判断,与此相对,倾斜方向的目视评价以“A”~“E”5个等级进行判断。判断标准不同的原因如下所述。
即,与倾斜方向相比,正面方向的反射光的亮度相当低。因此,在没有产生强烈的着色的情况下,观察者无法识别该着色。所以采用了2个等级来判断是否能够视觉识别着色。
另一方面,倾斜方向的反射光的亮度高。因此,即使是很弱的着色,观察者也容易地识别该着色。所以采用了5个等级这种详细的优劣评价。
[表1]
[表1、相位差膜的制造条件]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1 比较例2
树脂层(A)
树脂A COP COP COP COP COP COP
固有双折射值
TgA[℃] 126℃ 126℃ 126℃ 126℃ 126℃ 136℃
厚度[μm] 100 110 120 130 125 59/63
树脂层(B)
树脂B VN VN VN VN VN PSt
固有双折射值
TgB[℃] 142℃ 142℃ 142℃ 142℃ 142℃ 130℃
厚度[μm] 12 13 14 15 14.5 64
第一拉伸工序
拉伸温度[℃] 140 140 140 140 128 120
拉伸倍率[倍] 1.10 1.15 1.20 1.25 1.15 1.65
拉伸角度[°] 135 135 135 135 135 45
第二拉伸工序
拉伸温度[℃] 128 128 128 128 128 -
拉伸倍率[倍] 1.5 1.5 1.5 1.5 1.5 -
拉伸角度[°] 45 45 45 45 45 -
[表2]
[表2、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341
[分析]
在实施例1~4中,在第一拉伸工序中,在充分高于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的温度进行拉伸。因此,树脂层(A)中所包含的聚合物分子的取向在第一拉伸工序中小幅地进行,在第二拉伸工序中大幅地进行。因此,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A)具有高的单轴性,且具有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平行的慢轴。
另一方面,在包含具有比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热塑性树脂B的树脂层(B)中,其所包含的聚合物分子的取向在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两者中,都大幅地进行。因此,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B)具有高的双轴性。另外,在实施例1~4中,由于第二拉伸工序以比第一拉伸工序大的拉伸倍率进行拉伸,因此相位差膜具有的树脂层(B)在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慢轴。
而且如表2所示,这些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相位差膜整体满足式(1)~式(3)。因此,具有该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能够在具有该圆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个方向抑制由外界光反射引起的着色。
附图标记说明
10:反射面
11:反射面的法线方向
12:基准方向
20:观察方向
Figure BDA0003603405600000351
方位角
ρ:极角

Claims (8)

1.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所述相位差膜满足下述式(1)、下述式(2)以及下述式(3),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一工序,准备具有树脂层(A)和树脂层(B)的多层膜,所述树脂层(A)由具有正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A形成,所述树脂层(B)由具有负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B形成;以及
第二工序,将所述多层膜拉伸2次以上得到具有所述树脂层(A)和所述树脂层(B)的所述相位差膜,所述树脂层(A)具有慢轴,所述树脂层(B)具有与所述树脂层(A)的慢轴大致垂直的慢轴,
所述第二工序包括:
第一拉伸工序,在拉伸温度Ts1拉伸所述多层膜;以及
第二拉伸工序,在与所述拉伸温度Ts1不同的拉伸温度Ts2拉伸所述多层膜,
所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与所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差的绝对值|TgA-TgB|为5℃以上;
100nm≤ReT(550)≤180nm (1)
ReT(450)<ReT(550)<ReT(650) (2)
0.0<NZT<1.0 (3)
其中,ReT(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ReT(650)表示在波长650nm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
NZT表示相位差膜的NZ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拉伸温度Ts1与所述拉伸温度Ts2的差的绝对值|Ts1-Ts2|为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大致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差膜满足下述式(4),
{ReQ(450)/ReQ(550)}-{ReH(450)/ReH(550)}>0.08 (4)
其中,ReH(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H(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所述高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450)表示在波长450nm的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ReQ(550)表示在波长550nm的所述低相位差层的面内相位差,
所述高相位差层表示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A)和所述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大的层,
所述低相位差层表示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A)和所述树脂层(B)中在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小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波长为550nm时,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A)与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B)相比,具有大的面内相位差,
所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比所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波长为550nm时,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B)与所述相位差膜具有的所述树脂层(A)相比,具有大的面内相位差,
所述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比所述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低。
7.一种相位差膜,其是通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8.一种圆偏振片,其具有线性起偏器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位差膜。
CN202080073287.4A 2019-10-29 2020-10-02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Pending CN1145553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6114 2019-10-29
JP2019-196114 2019-10-29
PCT/JP2020/037541 WO2021085031A1 (ja) 2019-10-29 2020-10-02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5335A true CN114555335A (zh) 2022-05-27

Family

ID=7571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3287.4A Pending CN114555335A (zh) 2019-10-29 2020-10-02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085031A1 (zh)
KR (1) KR20220093109A (zh)
CN (1) CN114555335A (zh)
TW (1) TW202124547A (zh)
WO (1) WO202108503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912A (ja) * 2001-07-11 2003-03-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
JP2009244609A (ja) * 2008-03-31 2009-10-22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9251011A (ja) * 2008-04-01 2009-10-29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9265302A (ja) * 2008-04-24 2009-11-12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10326A (zh) * 2010-09-07 2013-07-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板的制造方法、相位差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50378079A1 (en) * 2013-02-04 2015-12-31 Zeon Corporation Multilayer retardation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5765424A (zh) * 2013-11-15 2016-07-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8636B2 (ja) 1999-12-16 2010-04-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JP5375043B2 (ja) * 2007-11-30 2013-12-25 Jsr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104374B2 (ja) 2008-02-14 2012-1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JP5104373B2 (ja) 2008-02-14 2012-1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JP5104439B2 (ja) 2008-03-18 2012-1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
JP4525865B2 (ja) * 2008-09-29 2010-08-1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41273B2 (ja) 2011-12-26 2014-07-0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KR102346876B1 (ko) * 2016-10-31 2022-01-04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대역 파장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원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62231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상 필름, 반사방지 필름 및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912A (ja) * 2001-07-11 2003-03-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
JP2009244609A (ja) * 2008-03-31 2009-10-22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9251011A (ja) * 2008-04-01 2009-10-29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09265302A (ja) * 2008-04-24 2009-11-12 Jsr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10326A (zh) * 2010-09-07 2013-07-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板的制造方法、相位差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50378079A1 (en) * 2013-02-04 2015-12-31 Zeon Corporation Multilayer retardation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5765424A (zh) * 2013-11-15 2016-07-1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85031A1 (zh) 2021-05-06
KR20220093109A (ko) 2022-07-05
WO2021085031A1 (ja) 2021-05-06
TW202124547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2983B2 (en) Retardation pl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late for circularly polarizing light, ½ wave plate and reflection-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tilizing the retardation plate
JP7044468B2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1868582B (zh)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105970B (zh) 宽带波长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9844583B (zh) 宽频带波长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WO2020137409A1 (ja)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047517A1 (ja) 円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広帯域λ/4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02165341B (zh) 光学膜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709637B2 (ja)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パネル
WO2015072486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1448496B (zh) 圆偏振片、长条状的宽频带λ/4波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797319B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CN108603971A (zh) 拉伸膜及其制造方法、圆偏振片以及显示装置
KR101724791B1 (ko) 역파장분산 특성을 갖는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00100067A (ko) 위상차 필름, 광학 보상층 부착 편광판,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패널 부착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7135239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14555335A (zh) 相位差模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圆偏振片
WO2023162545A1 (ja)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4004601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24004605A1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000674A (ja) 長尺の円偏光板、長尺の広帯域λ/4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