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1139A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1139A
CN114551139A CN202011337661.5A CN202011337661A CN114551139A CN 114551139 A CN114551139 A CN 114551139A CN 202011337661 A CN202011337661 A CN 202011337661A CN 114551139 A CN114551139 A CN 114551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mbedded
key
bending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76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广
徐荣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76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1139A/zh
Priority to TW109146266A priority patent/TWI744151B/zh
Priority to US17/165,595 priority patent/US11342139B1/en
Publication of CN114551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1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3/00Venting
    • H01H2213/002Venting with external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54Mounting of key housings on sam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3/00Key modules
    • H01H2233/07Cap or button on actuator part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按键包括一键帽、一底板、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以及一强化连杆。第一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第一框架向下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第二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用以让键帽相对于底板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上。

Description

按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强化连杆与平衡连杆的倍数按键。
背景技术
在键盘的按键中,除了一般按键之外,也会有一些特殊见的设置,例如倍数按键,此种按键由于长度较宽度还要来得长,因此当被使用者按压时,容易产生倾斜甚至于卡住的情况。为了解决此一问题,先前的做法是在按键的底板或是按键的键帽内侧安装一金属连杆来予以平衡并加强其结构,但是,金属连杆除了会占据额外的空间之外,也容易与底板或键帽的产生碰撞而发出噪音。
但金属连杆若是与升降机构例如剪刀式框架连接在一起,却有可能会影响剪刀式框架的强度或是架设于框架上方而增加按键的厚度,因此,目前现有的设计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能够将强化连杆与平衡连杆连接在剪刀式的框架上,但却又不会影响到框架的强度,而且也不会额外增加按键的厚度。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设计,还适用于自动化的组装,降低人力的需求。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包括一键帽、一底板、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以及一强化连杆。第一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第二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二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用以让键帽相对于底板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而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上。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埋入式凹槽,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埋入式凹槽,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第二埋入式凹槽中。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扣,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扣,第一横向卡扣以及第二横向卡扣用以将强化连杆固定于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纵向卡扣,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纵向卡扣,一第一纵向卡扣以及第二纵向卡扣用以将强化连杆固定于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强化连杆具有一断点部,第一纵向卡扣内设置有一直立的档墙,断点部置入档墙的两端。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按键还包括一平衡连杆,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本体部以及第二弯折部之间,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第二弯折部则从第一弯折部上远离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其中,第一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第二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本体部收容在该第一横向卡槽与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第一横向卡扣以及第二横向卡扣内,由此将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连接在一起。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包括一键帽、一底板、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以及一平衡连杆。第一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第二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二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用以让键帽相对于底板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本体部以及第二弯折部之间,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第二弯折部则从第一弯折部上远离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第一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第二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本体部收容在第一横向卡槽与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第一横向卡扣以及第二横向卡扣内,由此将第一框架以及第二框架连接在一起。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强化连杆,该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而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延伸部以及该第二延伸部上。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埋入式凹槽,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埋入式凹槽,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中。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三横向卡扣,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四横向卡扣,第三横向卡扣以及第四横向卡扣用以将强化连杆固定于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纵向卡扣,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纵向卡扣,一第一纵向卡扣以及第二纵向卡扣用以将强化连杆固定于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强化连杆具有一断点部,第一纵向卡扣内设置有一直立的档墙,断点部置入档墙的两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包括一键帽、一底板、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强化连杆以及一平衡连杆。第一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一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第二框架设置在键帽与底板之间,第二框架向上与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组装在一起。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第一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第二外剪刀框架在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上。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位于本体部以及第二弯折部之间,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第二弯折部则从第一弯折部上远离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本体部收容在第一横向卡槽与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第一横向卡扣以及第二横向卡扣内。平衡连杆的本体部与强化连杆连接固定在一起。
在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上设置有一第三横向卡扣,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上设置有一第四横向卡扣。强化连杆的矩形本体的两端收容在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并且因为第三横向卡扣以及第四横向卡扣的卡合而固定于第一容置槽以及第二容置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按键能够将强化连杆与平衡连杆连接在剪刀式的框架上,但却又不会影响到框架的强度,而且也不会额外增加按键的厚度。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按键设计,还适用于自动化的组装,降低人力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一按键的立体图。
图1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按键的爆炸图。
图2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已组装至薄膜开关以及底板上,但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尚未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立体图。
图2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已组装至薄膜开关以及底板上,且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已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上的立体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尚未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3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已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立体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从另一视角显示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尚未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4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中,从另一视角显示强化连杆以及平衡连杆已组装至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立体图。
图5A与图5B为本发明所提供另一种强化连杆、平衡连杆、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时的爆炸图与立体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按键
11:键帽
111:卡勾
112:卡槽
12、12’:强化连杆
121、121’:矩形本体部
122、122’:断点部
123、123’:中空部
13、13’:平衡连杆
131、131’:本体部
132、132’:第一弯折部
133、133’:第二弯折部
14、14’:第一框架
14A:固定端
14B:滑动端
141、141’:第一内剪刀框架
1411:枢转轴
1412:滑动轴
142、142’:第一外剪刀框架
1421:枢转轴
1422:滑动轴
1423、1423’:延伸部
1424:埋入式凹槽
1425、1425’:横向卡扣
1426:纵向卡扣
1427、1427’:横向卡槽
1428、1428’:横向卡扣
15、15’:第二框架
15A:固定端
15B:滑动端
151、151’:第二内剪刀框架
1511:枢转轴
1512:滑动轴
152、152’:第二外剪刀框架
1521:枢转轴
1522:滑动轴
1523、1523’:延伸部
1524:埋入式凹槽
1525、1525’:横向卡扣
1526:纵向卡扣
1527、1527’:横向卡槽
1528、1528’:横向卡扣
16:弹性体
17:薄膜开关
18:底板
181:卡勾
182:卡勾
1424’:容置槽
1524’: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省略不必要或以通常技术即可完成的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请参考图1A与图1B,图1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按键的立体图,图1B为该按键的爆炸图。按键1包括一键帽11、一强化连杆12、一平衡连杆13、一第一框架14、一第二框架15、一弹性体16、一薄膜开关17、以及一底板18。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设计,应用在倍数按键此种键帽长度大于宽度的特殊按键,因此在水平方向(平行X轴方向)上设置了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这两个剪刀型的框架,同时也将弹性体16设置在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之间(图2B所示位于强化连杆12的中空部123)。其中,第一框架14与弹性体16以及第二框架15与弹性体16,彼此沿一的水平方向(例如沿X轴方向)上配置,而不是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此外,弹性体16安装于按键1的中央,位于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之间,因此当键帽11被下压时,即使不是按压在正中央,也都能顺利地通过弹性体16的形变而触发下方的薄膜开关17。
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设置在键帽11与底板18之间,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向上与键帽11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底板18组装在一起。第一框架14包括有第一内剪刀框架141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两者可相对转动而形成如剪刀的动作。举例来说,第一内剪刀框架141的外侧中央可形成有枢转轴(图中未示),而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内侧中央则可形成有对应的轴孔,而当枢转轴插入轴孔而组配完成后,第一内剪刀框架141与第二外剪刀框架142便可产生相对地转动。当然,上述的转动设计也可对调,在第一内剪刀框架141上形成轴孔,而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形成枢转轴,或者是其他种可产生相对转动的设计例如凹凸卡合等,都可应用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内剪刀框架141与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本实施例并不予以限制。而第二框架15所包含的第二内剪刀框架151以及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也可产生相对地转动,其动作方式可与第一框架14的第一内剪刀框架141以及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相同,或是采用其他可产生相对转动的设计,本实施例也不予以限制。
第一框架14具有一固定端14A与一滑动端14B。第一内剪刀框架141具有一枢转轴1411以及一滑动轴1412,第一外剪刀框架142具有一枢转轴1421以及一滑动轴1422,其中枢转轴1411、1421位于第一框架14的固定端14A,而滑动轴1412、1422则位于第一框架14的滑动端14B。第二框架15同样具有一固定端15A与一滑动端15B。第二内剪刀框架151具有一枢转轴1511以及一滑动轴1512,第二外剪刀框架152具有一枢转轴1521以及一滑动轴1522,其中枢转轴1511、1521位于第二框架15的固定端15A,而滑动轴1512、1522则位于第二框架15的滑动端15B。此外,键帽11具有卡勾111以及滑槽112,而底板18上则具有卡勾181、182。当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组装至键帽11跟底板18上时,第一内剪刀框架141的枢转轴1411以及第二内剪刀框架151的枢转轴1511枢设在键帽11的卡勾111内、第一内剪刀框架141的滑动轴1412以及第二内剪刀框架151的滑动轴1512设置在底板18的卡勾182内、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枢转轴1421以及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枢转轴1521设置在底板18的卡勾181内、而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滑动轴1422以及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滑动轴1522设置在键帽11的卡槽112内。而通过上述第一框架14以及第二框架15的帮助,键帽11就可相对于底板18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1中,键帽11与底板18之间,设置有弹性体16以及薄膜开关17,当键帽11被向下按压时,便会压迫到弹性体16使其产生形变,进而触发薄膜开关17而使其输出一按压信号。而当键帽11不再被按压时,弹性体16则可会克服形变而回复到原有形状,同时也向上抵顶键帽11使其回复到未被按压前的位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特别设置有强化连杆12以及平衡连杆13来连接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此举除了能够提高上述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此种剪刀式机构的强度和平衡性之外,同时也提升键帽1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同时参考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第一框架14的第一外剪刀框架142,在面对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该侧,设置有一延伸部1423。延伸部1423具有一埋入式凹槽1424,并且在埋入式凹槽1424上依需要而配置有横向卡扣1425(沿X轴方向布设)以及纵向卡扣1426(沿Y轴方向布设)。相对地,第二框架15的第二外剪刀框架152,则在面对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该侧,也设置一延伸部1523。延伸部1523具有一埋入式凹槽1524,并且在埋入式凹槽1524上依需要而配置有横向卡扣1525(沿X轴方向布设)以及纵向卡扣1526(沿Y轴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所提供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所形成的延伸部1423以及在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上所形成的延伸部1523,由于是沿水平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向外延伸而成,因此不会影响到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与第二外剪刀框架152原有的强度,而且也不会增加第一框架14、第二框架15以及按键1的厚度(平行于Z轴方向)。
强化连杆12的主体则为一口字型的矩形本体121,具有一中空部123,此强化连杆12可以连续无断点的结构,或是具有一断点,例如图中所示的断点部122,两种设计所提供的强度都足以应用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上。
当强化连杆12如图2B、图3B以及图4B所示组装至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上时,矩形本体121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延伸部1423的埋入式凹槽1424中与延伸部1523的埋入式凹槽1524之中,同时也因为卡扣1425、1426、1525以及1526的卡合而稳固地固定于埋入式凹槽1424与1524之中,由此将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连接在一起。而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埋入式凹槽1424、1524以及卡扣1425、1426、1525以及1526的设计,可直接将强化连杆12从上往下(平行于Z轴方向)而压入第一框架14跟第二框架15内,此种只需直线运动的组装方式不但直觉且容易,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自动化的组装。
此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化连杆12,具有一个口字型的矩形本体121,具有抗扭矩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力量从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传动到第二外剪刀框架152,或是反过来从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传动到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因此两者之间的强度,当然也能提升键帽1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卡扣1426与埋入式凹槽1424中,也可针对断点部的设计而设置一直立的档墙1429,当强化连杆12组装至第一框架14上时,断点部122即可置入该档墙1429的两端,让档墙1429将该断点部122予以填补,此举除了能够让断点部1429不轻易被发现而维持矩形本体121外观的完整性外,同时也让强化连杆12更接近一个封闭的环,增加强化连杆12的强度与矩形本体121的整体连接性。
此外,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延伸部1423所形成的埋入式凹槽1424以及在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延伸部1523所形成的埋入式凹槽1524,由于是属于埋入式的设计,从平面向下凹设而成,因此当强化连杆12安装在埋入式凹槽1424、1524内时,强化连杆12就不会凸出于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与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上而影响外观,不会增加第一框架14、第二框架15以及按键1的厚度,而且也避免了让强化连杆12接触到键帽1的机会,降低了可能产生的碰撞噪音。
除了强化连杆12之外,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1中也设置有平衡连杆13来连接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由此提高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的强度和平衡性,同时也提升键帽1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同时参考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以及图4A-图4B。第一框架14的第一外剪刀框架142,在固定端14A的外侧设置有横向卡槽1427(沿X轴方向布设),同时也在远离第二外剪刀框架15的该侧设置有埋入式的横向卡扣1428(沿X轴方向布设)。相对地,第二框架15的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也在固定端15A的外侧设置有横向卡槽1527(沿X轴方向布设),同时也在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14的该侧设置有埋入式的横向卡扣1528(沿X轴方向布设)。
平衡连杆13则包括有本体部131、两个第一弯折部132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133,其中第一弯折部132位于本体部131以及第二弯折部133之间,两个第一弯折部132则分别从本体部131的两端向内弯折一角度例如90度而成,而第二弯折部133则从第一弯折部132上远离本体部131的该端,再次向内弯折一角度例如90度而成。
当平衡连杆13如图2B、图3B以及图4B所示组装至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上时,本体部131收容在横向卡槽1427,1527内,两个第一弯折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远离第二外剪刀框架15的该侧以及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上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14的该侧,而两个第二弯折部133则分别卡合在埋入式的横向卡扣1428、1528内,由此将第一框架14以及第二框架15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特别加强了固定端14A、15A的结构与稳定性,利用了平衡连杆13将力量通过扭矩而从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传动到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外侧(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该侧),或是从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传动到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外侧(远离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该侧)。而本实施例将平衡连杆13设置在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的固定端14A、15A的外侧而非滑动端14B、15B的外侧或顶侧,是因为金属制成具有一定重量的平衡连杆13在键帽1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大幅摆动的机会,所以更能够提升键帽1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也能降低平衡连杆13碰触到底板18时所产生的噪音。此外,由于平衡连杆13的第二弯折部133是置入在埋入式的横向卡扣1428、1528内,因此当平衡连杆13组装至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与第二外剪刀框架152时,就不会向上突出而增加按键1的厚度,也不会碰触到键帽11而发出噪音。
除了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强化连杆12、平衡连杆13、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的设计外,本发明也提供另一种的强化连杆12’、平衡连杆13’、第一框架14’以及第二框架15’的设计,其同样也能上述的按键1中而提高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的强度和平衡性,同时也提升键帽11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5A与图5B,强化连杆12’的主体仍为一口字型的矩形本体121’,具有一中空部123’,此强化连杆12’可以是连续无断点的结构,或是具有一断点部122’。而平衡连杆13’则同样具有一本体部131’、两个第一弯折部132’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133’,其中第一弯折部132’位于本体部131’以及第二弯折部133’之间,两个第一弯折部132’则分别从本体部131’的两端向内弯折一角度例如90度而成,而第二弯折部133’则从第一弯折部132’上远离本体部131’的该端,再次向内弯折一角度例如90度而成。此外,强化连杆12’以及平衡连杆13’两者是连接固定在一起,固定的手段可以选自焊接或是其他的接合手段,甚至于也可是一件式的结构,并不予以限制。
相对的,第一框架14’的第一外剪刀框架142’,在面对第二外剪刀框架152’的该侧,设置有一延伸部1423’。延伸部1423’具有一容置槽1424’,并且在容置槽1424’上设置有横向卡扣1425’(沿X轴方向布设)。此外,第二框架15’的第二外剪刀框架152’,则在面对第一外剪刀框架142’的该侧,也设置一延伸部1523’。延伸部1523’具有一容置槽1524’,并且在容置槽1524’上设置有横向卡扣1525’(沿X轴方向布设)。当强化连杆12’如图5B所示组装至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上时,矩形本体121’的两端收容在容置槽1424’与1524’内,同时也因为横向卡扣1425’、1525’的卡合而固定于容置槽1424’与1524’内,由此将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连接在一起。
再者,第一框架14’的第一外剪刀框架142’,在固定端14A的外侧设置有横向卡槽1427’(沿X轴方向布设),同时也在远离第二外剪刀框架15’的该侧设置有横向卡扣1428’(沿X轴方向布设)。相对地,第二框架15’的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也在固定端15A的外侧设置有横向卡槽1527’(沿X轴方向布设),同时也在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14’的该侧设置有横向卡扣1528’(沿X轴方向布设)。
当平衡连杆13’如图5B所示组装至第一框架14’与第二框架15’上时,本体部131’收容在卡槽1427’,1527’内,两个第一弯折部132’分别设置在第一外剪刀框架142’上远离第二外剪刀框架15’的该侧以及第二外剪刀框架152’上远离第一外剪刀框架14’的该侧,而两个第二弯折部133’则卡合在横向卡扣1428’、1528’内,由此也将第一框架14’以及第二框架15’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发明概念中。

Claims (14)

1.一种按键,包括:
一键帽;
一底板;
一第一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一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
一第二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二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用以让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以及
一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
其中,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而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延伸部以及该第二延伸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埋入式凹槽,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埋入式凹槽,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扣,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扣,该第一横向卡扣以及该第二横向卡扣用以将该强化连杆固定于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纵向卡扣,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纵向卡扣,该一第一纵向卡扣以及该第二纵向卡扣用以将该强化连杆固定于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该强化连杆具有一断点部,该第一纵向卡扣内设置有一直立的档墙,该断点部置入该档墙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该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该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该按键还包括一平衡连杆,该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位于该本体部以及该第二弯折部之间,该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该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该第二弯折部则从该第一弯折部上远离该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其中,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该本体部收容在该第一横向卡槽与该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该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该第一横向卡扣以及该第二横向卡扣内,由此将该第一框架以及该第二框架连接在一起。
7.一种按键,包括:
一键帽;
一底板;
一第一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一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该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
一第二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二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该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用以让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而沿一定路径进行上下反复的升降移动;以及
一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位于该本体部以及该第二弯折部之间,该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该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该第二弯折部则从该第一弯折部上远离该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
其中,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该本体部收容在该第一横向卡槽与该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该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该第一横向卡扣以及该第二横向卡扣内,由此将该第一框架以及该第二框架连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还包括一强化连杆,该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而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延伸部以及该第二延伸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埋入式凹槽,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埋入式凹槽,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三横向卡扣,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四横向卡扣,该第三横向卡扣以及该第四横向卡扣用以将该强化连杆固定于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一纵向卡扣,该第二埋入式凹槽上配置有至少一第二纵向卡扣,该一第一纵向卡扣以及该第二纵向卡扣用以将该强化连杆固定于该第一埋入式凹槽以及该第二埋入式凹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该强化连杆具有一断点部,该第一纵向卡扣内设置有一直立的档墙,该断点部置入该档墙的两端。
13.一种按键,包括:
一键帽;
一底板;
一第一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一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一外剪刀框架,该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滑动端;
一第二框架,设置在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第二框架向上与该键帽组装在一起,向下则与该底板组装在一起,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内剪刀框架以及一第二外剪刀框架,该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滑动端,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二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面对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二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一横向卡扣,该第二外剪刀框架在该固定端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第二横向卡槽,同时也在远离该第一外剪刀框架的该侧设置有一埋入式的第二横向卡扣;
一强化连杆,具有一矩形本体,该矩形本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在该第一延伸部以及该第二延伸部上;以及
一平衡连杆,具有一本体部、两个第一弯折部以及两个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位于该本体部以及该第二弯折部之间,该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从该本体部的两端弯折而成,该第二弯折部则从该第一弯折部上远离该本体部的该端,再次弯折而成,该本体部收容在该第一横向卡槽与该第二横向卡槽内,两个该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合在该第一横向卡扣以及该第二横向卡扣内,该平衡连杆的该本体部与该强化连杆连接固定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上设置有一第三横向卡扣,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上设置有一第四横向卡扣,该强化连杆的该矩形本体的两端收容在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内,并且因为该第三横向卡扣以及该第四横向卡扣的卡合而固定于该第一容置槽以及该第二容置槽内。
CN202011337661.5A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 Pending CN114551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7661.5A CN114551139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
TW109146266A TWI744151B (zh) 2020-11-25 2020-12-25 按鍵
US17/165,595 US11342139B1 (en) 2020-11-25 2021-02-02 Key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7661.5A CN114551139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1139A true CN114551139A (zh) 2022-05-27

Family

ID=8078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7661.5A Pending CN114551139A (zh) 2020-11-25 2020-11-25 按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139B1 (zh)
CN (1) CN114551139A (zh)
TW (1) TWI744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9730B2 (en) 2021-09-15 2024-01-09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cap support mechanism and keyswitch structure
TWI814554B (zh) * 2022-01-27 2023-09-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倍數鍵按鍵結構
TWI788221B (zh) * 2022-02-09 2022-12-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的長鍵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8925U (zh) * 2011-09-26 2012-05-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6601510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键盘长按键的平衡结构
CN106783319A (zh) * 2016-12-07 2017-05-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820611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1969A (zh) * 2013-02-01 2014-08-0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帽结构
TWI604489B (zh) * 2017-01-06 2017-1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TWI615869B (zh) * 2017-06-09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TWI653547B (zh) * 2018-03-16 2019-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8925U (zh) * 2011-09-26 2012-05-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6783319A (zh) * 2016-12-07 2017-05-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8206114A (zh) * 2016-12-16 2018-06-2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06601510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键盘长按键的平衡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42139B1 (en) 2022-05-24
US20220165517A1 (en) 2022-05-26
TWI744151B (zh) 2021-10-21
TW202221743A (zh)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1139A (zh) 按键
JP2937970B2 (ja) 多幅キー用のキースイッチ組立体
JP5280936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US6706985B2 (en) Key switch
US5813520A (en) Housing and actuator button assembly
US7041923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JP2961098B2 (ja) 押釦スイッチの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CN213936008U (zh) 按键结构
EP0832786A2 (en) Construction of a composite switch
TWI707374B (zh) 具有減噪效果的按鍵
JPH11363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H0935574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1167672A (ja) 複合キー装置
JP2002237229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の組立方法
CN115881460A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214378148U (zh) 按键结构
CN215008003U (zh) 按键结构
JP5743839B2 (ja) 押しボタン構造
US20220406540A1 (en) Key structure
CN115083819A (zh) 按键及其剪刀式连接元件
JPH11144U (ja) キ―スイッチ
JPH0646032Y2 (ja) マイクロスイツチ
CN114388289A (zh) 按键结构
CN115410849A (zh) 按键
JP3352674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