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3313B -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43313B CN114543313B CN202210163497.3A CN202210163497A CN114543313B CN 114543313 B CN114543313 B CN 114543313B CN 202210163497 A CN202210163497 A CN 202210163497A CN 114543313 B CN114543313 B CN 1145433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sleep
- temperature
- air conditioner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8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3860 sleep qu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06010062519 Poor quality sleep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424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461 rapid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387 respiratory rat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053 non-rapid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617 sleep d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78 sleeping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5240 Disease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3557 Palpita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1 e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4 eyel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91 respiratory frequ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00 swe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42 wellbe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目标空调用于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由于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睡眠生理数据,所以,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能够精确地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同时,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这样能够按照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地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满足用户的睡眠状态所需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用户的睡眠质量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在用户睡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以此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在相关技术中,在检测到用户踢被或者出汗之后,可以调节空调的运行模式,以此来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
然而,在检测到用户踢被或者出汗时,表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太高,已经影响到用户的睡眠质量。而且,上述方法无法在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太低时,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从而无法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可以解决相关技术无法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
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
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空调用于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以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
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空调用于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
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
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空调用于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接收器和处理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温度控制指令,所述温度控制指令是所述服务器按照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生成的,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是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得到,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控制指令,调节自身的设定温度,以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接收器和显示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所述睡眠详情包括睡眠质量详情和睡眠空调温度详情,所述睡眠质量详情和所述睡眠空调温度详情均是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统计得到,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所述显示器用于展示所述睡眠质量详情和所述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睡眠生理数据,所以,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能够精确地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同时,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这样能够按照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地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满足用户的睡眠状态所需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背景和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背景进行解释。
国际睡眠医学将用户已入睡的睡眠状态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状态和非快速眼动状态,其中,非快速眼动状态又包括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在用户睡眠的过程中,不同的睡眠状态交替出现,睡眠状态每交替一次为一个睡眠周期。通常情况下,用户的睡眠一般包括4-6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长约90-100分钟。典型的睡眠周期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浅睡状态→快速眼动状态→已入睡的觉醒状态。然而,在用户实际的睡眠过程中,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睡眠状态,且各个睡眠状态之间的转换也不一定完全规律。也就是说,用户的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这些睡眠状态之间的转换不一定完全规律。而且,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下,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也不同。
对于觉醒状态来说,不管用户是否已入睡,觉醒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基本相同,也即是,未入睡的觉醒状态以及已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基本相同。但是,对于浅睡状态、深睡状态以及快速眼动状态来说,睡眠生理数据会有所不同。
相对于觉醒状态来说,浅睡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会有所降低。也就是说,在浅睡状态下,用户的脑电波频率有所降低、心率有所降低、呼吸频率也有所降低,用户很容易被唤醒。如果浅睡状态的时长在睡眠总时长中的占比过高,就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用户容易出现睡不醒、不能解乏的感觉。
相对于浅睡状态来说,深睡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会有明显降低。也就是说,在深睡状态下,用户的脑电波频率明显降低、呼吸频率也明显降低。此时,用户的睡眠程度最深,用户很难被唤醒,如果用户在深睡状态被唤醒,可能出现头晕、心悸、心情烦躁等症状。而且,在深睡状态下,用户的身体和大脑都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有利于用户体力和脑力的恢复。深睡状态对稳定情绪、恢复精力、平衡心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的情况下,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快速眼动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通常会介于浅睡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和深睡状态对应的睡眠生理数据之间。也就是说,在快速眼动状态下,用户的眼球在眼皮下快速地来回移动,用户被唤醒的难易程度介于浅睡状态和深睡状态之间。保持正常的快速眼动状态时长对用户的精神健康很重要,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创造力,以及舒缓压力。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智能家居设备101、服务器102和目标空调103,智能家居设备101以及目标空调103可以与服务器102进行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为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智能家居设备101用于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向服务器102发送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服务器102用于接收智能家居设备101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然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进而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103的设定温度。目标空调103用于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可选地,该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104。用户终端104与服务器102进行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为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服务器102还用于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并向用户终端104发送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该睡眠详情包括睡眠质量详情和睡眠空调温度详情。用户终端104用于接收服务器102发送的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并展示该睡眠质量详情和该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其中,智能家居设备101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枕、智能床垫、智能穿戴设备等。
服务器102可以是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物理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
用户终端104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手机、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可穿戴设备、掌上电脑PPC(Pocket PC)、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智能家居设备101、服务器102和用户终端104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智能家居设备、服务器或用户终端如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服务器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该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睡眠生理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数据:心率、呼吸频率、体动数据、脑电波频率、血压数据。其中,体动数据用于指示用户是否翻身。
基于上文描述,智能家居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而且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是智能枕、智能床垫、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为了便于描述,接下来以智能枕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智能枕可以实时地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发送给服务器,目标智能枕是指用户本次睡眠所使用的枕头。服务器接收目标智能枕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以获取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
在目标智能枕检测到用户在枕的情况下,通过内置的六轴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地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其中,目标智能枕通过六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为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智能枕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智能枕可以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值,以此来检测用户是否在枕。如果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则表明用户在枕,如果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不大于压力阈值,则表明压力传感器当前时间采集的压力值可能是由于用户误触造成的,此时,用户并不在枕。
其中,压力阈值是事先设置的。而且,压力阈值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目标智能枕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之前,需要打开目标智能枕。其中,打开目标智能枕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例如,用户手动打开目标智能枕。即,目标智能枕上设置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打开档位和关闭档位。当用户需要打开目标智能枕时,将目标智能枕上的控制开关拨动至打开档位。这样,通过用户手动打开目标智能枕比较方便、快捷,而且对于用户来说,也降低了使用门槛。
又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打开目标智能枕。即,当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的目标智能枕打开操作时,向服务器发送智能枕打开请求,该智能枕打开请求携带目标智能枕的设备标识。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智能枕打开请求之后,基于目标智能枕的设备标识,向目标智能枕发送打开指令,以此来打开目标智能枕。这样,通过用户终端可以远程打开目标智能枕,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目标智能枕的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目标智能枕,该设备标识可以是目标智能枕的编号、生产厂家、品牌以及型号等等,或者通过这些信息进行组合得到。
步骤202:服务器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通过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即,服务器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作为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以得到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然后,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基于上文描述,睡眠生理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数据:心率、呼吸频率、体动数据、脑电波频率、血压数据。服务器可以将用户全部的睡眠生理数据作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以得到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或者,服务器还可以从用户全部的睡眠生理数据中选择部分的睡眠生理数据,将部分的睡眠生理数据作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以得到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以及快速眼动状态,而觉醒状态又分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或已入睡的觉醒状态,但是隐马尔科夫模型无法区分未入睡的觉醒状态以及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所以,如果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则服务器需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还是已入睡的觉醒状态。而对于浅睡状态、深睡状态以及快速眼动状态,不存在其他的情况,所以,可以直接将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确定为用户的睡眠状态。即,如果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则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如果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则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如果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快速眼动状态,则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快速眼动状态。
在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的情况下,服务器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该空调调温数据包括用户本次睡眠的入睡时间、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该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等等。如果数据库中没有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则表明用户本次睡眠刚刚开始。此时,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如果数据库中存储有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则表明用户本次睡眠已经结束。此时,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的觉醒状态。
也即是,在服务器实时地获取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而按照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之后,服务器都会将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该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存储于数据库中。这样,在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的情况下,服务器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还是已入睡的觉醒状态,从而对觉醒状态进行区分,进而针对不同的睡眠状态,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满足用户的睡眠状态所需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隐马尔科夫模型是事先训练得到的,用于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按照下述步骤(1)-(2)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
(1)服务器获取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一一对应的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和快速眼动状态。
(2)服务器将该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作为待训练的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将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作为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出,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
其中,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一一对应的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可以来自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即,服务器获取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的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样本睡眠状态对应的样本睡眠生理数据,进而通过获取的样本睡眠状态和样本睡眠生理数据,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这样,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用户。
当然,针对多个不同年龄段中的每个年龄段,服务器也可以分别获取每个年龄段的用户的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样本睡眠状态对应的样本睡眠生理数据,进而按照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的样本睡眠状态和样本睡眠生理数据,分别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训练得到与每个年龄段分别对应的隐马尔科夫模型。这样,不同的年龄段会对应不同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需要获取用户的年龄所处的年龄段。然后,从多个隐马尔科夫模型中,选择出与用户的年龄所处的年龄段对应的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而通过选择出的隐马尔科夫模型,按照上述步骤可以精确地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示例地,隐马尔科夫模型可以包括初始状态概率向量P、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以及观测概率矩阵B。初始状态概率向量P表示用户在t时刻的睡眠状态为状态Pi的概率,状态Pi可以为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所以,初始状态概率向量P=[P1,P2,P3,P4]。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表示用户在t时刻的睡眠状态为状态Pi的条件下,在t+1时刻转移到状态Pj的概率,所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观测概率矩阵B表示用户在t+1时刻的睡眠状态为状态Pj的概率。观测概率矩阵B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表示。
B=P×αA (1)
其中,在上述公式(1)中,B代表观测概率矩阵,P代表初始状态概率向量,A代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α代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应的参数。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训练之后,就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对应的参数。
服务器通过隐马尔科夫模型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模型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算法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3:服务器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
服务器存储有睡眠状态与温度控制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服务器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基于该睡眠状态,从存储的睡眠状态与温度控制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
温度控制策略包括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及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二参考温度。
示例地,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时,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以此来缩短用户的入睡时长。睡眠状态为浅睡状态时,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此来促进用户进入深睡状态。睡眠状态为深睡状态时,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二参考温度,以此来增加深睡状态的时长。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时,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
其中,用户的入睡时长是指未入睡的觉醒状态的开始时间点与相邻的任一睡眠状态的开始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也可以理解为,从用户躺下到睡着所用的时长。第一参考温度和第二参考温度是事先设置的。而且,第一参考温度和第二参考温度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第一参考温度和第二参考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参考温度为1°,第二参考温度为0.5°。此时,温度控制策略包括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1°、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及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0.5°。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温度控制策略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示例地,该温度控制策略包括空调设定温度。即,服务器存储有睡眠状态与空调设定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服务器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基于该睡眠状态,从存储的睡眠状态与空调设定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空调设定温度。
步骤204:服务器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目标空调用于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基于上文描述,温度控制策略包括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及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一参考温度。所以,服务器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之前,还需要获取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然后,基于该空调基础温度,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
服务器获取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的实现过程包括:在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进行反馈的情况下,基于用户的反馈信息和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在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未反馈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以得到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基于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用户的反馈信息包括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偏低,或者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偏高。如果用户反馈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偏低,则在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三参考温度,以得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如果用户反馈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偏高,则在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四参考温度,以得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其中,第三参考温度和第四参考温度是事先设置的。而且,第三参考温度和第四参考温度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第三参考温度和第四参考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第三参考温度为1°,第四参考温度为0.5°。
基于上文描述,在服务器实时地获取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而按照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之后,服务器都会将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存储于数据库中。所以,在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未反馈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获取用户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以得到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对应的日期与用户本次睡眠的日期之间的时长不大于时长阈值。即,服务器从存储的多个空调基础温度中,选择与本次睡眠的日期相邻的多个睡眠日期对应的空调基础温度,以得到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这样,可以避免服务器获取的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与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相关性不大,进而导致服务器确定出的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不精确。
服务器基于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例如,服务器直接将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取平均,以得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无需进行其他的运算,这样可以简化运算过程并提高运算效率。
又例如,服务器确定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对应的天气情况,以及用户本次睡眠的天气情况。然后,将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中天气情况与本次睡眠的天气情况相同的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取平均,以得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从而更精确地确定出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其中,天气情况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晴天、阴天、刮风、下雨、下雪。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为首次使用空调控制系统的新用户。即,服务器中并未存储有用户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此时,用户需要手动设置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也即是,当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的设置操作时,用户终端显示第一用户界面,第一用户界面中包括空调基础温度对应的输入框。用户可以在输入框中输入空调基础温度。在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的确认操作时,将用户输入的空调基础温度确定为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用户的设置操作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来触发,还可以通过对设置按钮的点击操作来触发。比如,用户通过语音输入“设置空调基础温度”来触发设置操作。用户的确认操作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来触发,还可以通过对第一用户界面中的提交按钮的点击操作来触发。
基于上文描述,由于温度控制策略包括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及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一参考温度,或者,温度控制策略包括空调设定温度。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服务器确定目标空调的目标设定温度的方式不同。例如,如果温度控制策略包括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以及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增加第一参考温度,则服务器基于该空调基础温度,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确定目标空调的目标设定温度。如果温度控制策略包括空调设定温度,则服务器将对应的空调设定温度确定为目标空调的目标设定温度。然后,服务器将目标设定温度发送给目标空调,以此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即,服务器将目标空调的目标设定温度发送给目标空调,目标空调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目标设定温度之后,基于目标空调的当前设定温度,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也即是,如果目标设定温度与当前设定温度相同,则目标空调保持当前设定温度不变,从而无需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如果目标设定温度低于当前设定温度,则目标空调将当前设定温度降低至目标设定温度,从而降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如果目标设定温度高于当前设定温度,则目标空调将当前设定温度升高至目标设定温度,从而升高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目标空调的当前设定温度可能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不相同。例如,目标空调的制冷出现故障,会导致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高于当前设定温度。或者,目标空调的制热出现故障,会导致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低于当前设定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调节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并不能使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相同。所以,目标空调可以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如果目标设定温度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相同,则目标空调保持当前设定温度不变,从而无需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如果目标设定温度低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则目标空调降低当前设定温度,从而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降低至目标设定温度。如果目标设定温度高于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则目标空调升高当前设定温度,从而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升高至目标设定温度。
服务器按照上述方式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为一种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示例地,服务器基于该空调基础温度,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确定出目标空调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之后,将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与上次的目标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如果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与上次的目标设定温度相同,则服务器无需将目标空调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发送给目标空调。如果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与上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不相同,则服务器将目标空调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发送给目标空调。目标空调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本次的目标设定温度之后,基于目标空调的当前设定温度,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之前,用户需要通过用户终端绑定目标智能枕和目标空调。这样,目标智能枕可以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而获取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以此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也即是,当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的绑定操作时,用户终端显示第二用户界面,第二用户界面中包括多个智能枕的设备标识以及多个空调的设备标识。用户可以从该多个智能枕的设备标识中选择目标智能枕,以及从该多个空调的设备标识中选择目标空调。在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的选择操作时,将用户选择的目标智能枕和目标空调进行绑定。
空调的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空调,该设备标识可以是空调的编号、生产厂家、品牌以及型号等等,或者通过这些信息进行组合得到。
基于上文描述,目标智能枕可以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智能枕采集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时,还可以记录该睡眠生理数据对应的时间点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基于目标智能枕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之后,还可以将该睡眠状态以及该时间点对应存储。这样,服务器会存储不同时间点的睡眠状态,进而能够基于不同时间点的睡眠状态以及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该睡眠详情包括睡眠质量详情和睡眠空调温度详情。然后,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该睡眠详情,以指示用户终端展示该睡眠质量详情和该睡眠空调温度详情。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睡眠详情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详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睡眠质量详情包括本次睡眠质量曲线、本次睡眠质量得分、上次睡眠质量得分、本次睡眠质量提升率、入睡时间等。在实际应用中,该睡眠质量详情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信息,比如入睡过晚以及翻身次数过多等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按照相关的算法确定用户本次睡眠质量得分。然后,确定本次睡眠质量得分与上次睡眠质量得分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与上次睡眠质量得分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用户本次睡眠质量提升率。服务器将用户的睡眠状态中与未入睡的觉醒状态相邻的任一睡眠状态的开始时间点确定为用户的入睡时间。
其中,服务器中存储有入睡时间阈值以及翻身次数阈值,在用户本次的入睡时间大于入睡时间阈值,以及用户本次睡眠的翻身次数大于翻身次数阈值的情况下,该睡眠质量详情还包括入睡过晚以及翻身次数过多等提示信息。
用户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睡眠质量详情之后,可以在第三用户界面中显示该睡眠质量详情。示例地,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在图3中,第三用户界面中显示睡眠质量详情,该睡眠质量详情包括9月13日用户的睡眠质量曲线、本次睡眠质量得分86、上次睡眠质量得分74以及本次睡眠质量提升率17%。该第三用户界面中显示的睡眠质量详情还包括入睡过晚以及翻身次数过多等提示信息。
睡眠空调温度详情包括各个睡眠状态的时长、睡眠总时长以及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
服务器将某一睡眠状态的开始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将与该睡眠状态相邻的下一睡眠状态的开始时间点作为第二时间点,将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时长确定为该睡眠状态的时长。由于在用户实际的睡眠过程中,同一睡眠状态可能会出现多次,所以,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确定出某一睡眠状态的多个时长,将该多个时长累加,以得到该睡眠状态的总时长。然后,将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时间点作为第三时间点,将已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时间点作为第四时间点,将第三时间点与第四时间点之间的时长确定为用户的睡眠总时长。
用户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睡眠空调温度详情之后,可以在第四用户界面中显示该睡眠质量详情。而且在显示睡眠总时长以及各个睡眠状态的时长时,还可以显示对应的参考值,以便于用户基于对应的参考值进行睡眠方面的健康管理。示例地,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在图4中,第四用户界面中显示睡眠空调温度详情,该睡眠空调温度详情包括睡眠空调温度曲线、睡眠总时长以及对应的参考值、浅睡状态的总时长以及对应的参考值、深睡状态的总时长以及对应的参考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动物等其他的目标对象,服务器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目标对象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目标对象的睡眠状态。然后,获取目标对象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进而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以此来调节目标对象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睡眠生理数据,所以,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能够精确地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同时,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这样能够按照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地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满足用户的睡眠状态所需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而且,服务器实时地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而按照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自动地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即,通过目标智能枕、目标空调以及服务器之间的联动,自动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用户无感整个调温过程,减少用户夜晚醒来的次数,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舒适度。此外,服务器还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使得睡眠信息可视化,从而帮助用户进行睡眠方面的健康管理。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控制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用户终端的部分或者全部。请参考图5,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二获取模块503和控制模块504。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确定模块502,用于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获取模块503,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控制模块504,用于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目标空调用于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详细实现过程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
第一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
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通过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控制模块504具体用于:
基于空调基础温度,按照该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
可选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进行反馈的情况下,基于用户的反馈信息和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在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未反馈的情况下,获取用户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以得到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基于该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一一对应的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和快速眼动状态;
输入模块,用于将该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作为待训练的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将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作为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出,对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
可选地,睡眠生理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数据:心率、呼吸频率、体动数据、脑电波频率、血压数据;
第一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
接收目标智能枕发送的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目标智能枕是指用户本次睡眠所使用的枕头。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该睡眠详情包括睡眠质量详情和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以指示用户终端展示该睡眠质量详情和该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睡眠生理数据,所以,基于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能够精确地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同时,不同的睡眠状态对应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这样能够按照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地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使得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满足用户的睡眠状态所需的温度,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而且,服务器实时地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并基于睡眠生理数据,确定出用户的睡眠状态,进而按照该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自动地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即,通过目标智能枕、目标空调以及服务器之间的联动,自动调节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用户无感整个调温过程,减少用户夜晚醒来的次数,从而提高用户的睡眠舒适度。此外,服务器还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使得睡眠信息可视化,从而帮助用户进行睡眠方面的健康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在进行空调控制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与空调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600的结构框图。该用户终端600可以是便携式移动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用户终端6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用户终端、膝上型用户终端、台式用户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用户终端600包括有: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6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6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6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6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6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6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6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604、触摸显示屏605、摄像头606、音频电路607、定位组件608和电源6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6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外围设备接口6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6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6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6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6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6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6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6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6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6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6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6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6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为一个,设置用户终端6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6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6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6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6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6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用户终端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用户终端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6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6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6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6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601或射频电路6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6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608用于定位用户终端6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6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或俄罗斯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609用于为用户终端6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6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6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是有线充电电池或无线充电电池。有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有线线路充电的电池,无线充电电池是通过无线线圈充电的电池。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6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6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611、陀螺仪传感器612、压力传感器613、指纹传感器614、光学传感器615以及接近传感器616。
加速度传感器611可以检测以用户终端6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6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6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6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6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612可以检测用户终端6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6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611协同采集用户对用户终端600的3D动作。处理器6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6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613可以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6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613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用户终端6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601根据压力传感器6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6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6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6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6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6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601根据指纹传感器6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6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6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614可以被设置用户终端6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用户终端6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6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6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6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6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6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6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用户终端6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616用于采集用户与用户终端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616检测到用户与用户终端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601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616检测到用户与用户终端6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601控制触摸显示屏6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终端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服务器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2和只读存储器(ROM)703的系统存储器7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704和中央处理单元701的系统总线705。服务器700还包括帮助计算机内的各个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706,和用于存储操作系统713、应用程序714和其他程序模块715的大容量存储设备707。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包括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708和用于用户输入信息的诸如鼠标、键盘之类的输入设备709。其中显示器708和输入设备709都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基本输入/输出系统70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710以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键盘、鼠标、或电子触控笔等多个其他设备的输入。类似地,输入输出控制器710还提供输出到显示屏、打印机或其他类型的输出设备。
大容量存储设备707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7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701。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服务器7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EP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7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7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服务器7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服务器700可以通过连接在系统总线7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711连接到网络7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7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上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被配置由CPU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换句话说,可以是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应当理解的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也即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以及信号,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温度控制策略、空调基础温度、用户的反馈信息、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该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一一对应的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都是在充分授权的情况下获取的。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服务器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通过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
在所述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时,判断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所述空调调温数据包括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所述服务器用于在获取了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后,将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
若所述数据库中没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
若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的觉醒状态;
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所述已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
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空调用于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所述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包括:
基于所述空调基础温度,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所述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包括:
在所述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进行反馈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用户的反馈信息和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确定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在所述用户对上一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未反馈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用户历史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以得到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历史空调基础温度,确定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基础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以及与所述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一一对应的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所述多个样本睡眠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和快速眼动状态;
将所述多个样本睡眠生理数据作为待训练的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入,将所述多个样本睡眠状态作为所述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输出,对所述初始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训练,以得到所述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生理数据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数据:心率、呼吸频率、体动数据、脑电波频率、血压数据;
所述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包括:
接收目标智能枕发送的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目标智能枕是指所述用户本次睡眠所使用的枕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所述睡眠详情包括睡眠质量详情和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向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睡眠详情,以指示所述用户终端展示所述睡眠质量详情和所述睡眠空调温度详情。
7.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取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所述睡眠生理数据用于描述所述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生理特征;
基于所述用户的睡眠生理数据,通过已训练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已入睡的觉醒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或者快速眼动状态;
在所述隐马尔科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为觉醒状态时,判断所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是否存储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所述空调调温数据包括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所述服务器在获取了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后,将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各个睡眠状态以及所述各个睡眠状态对应的空调温度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
若所述数据库中没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的觉醒状态;
若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用户本次睡眠的空调调温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的觉醒状态;获取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所述未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在空调基础温度上减少第一参考温度,所述已入睡的觉醒状态对应的温度控制策略为保持空调基础温度不变;
按照所述温度控制策略,控制目标空调的设定温度,所述目标空调用于调节所述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的温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63497.3A CN114543313B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63497.3A CN114543313B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43313A CN114543313A (zh) | 2022-05-27 |
CN114543313B true CN114543313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1677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63497.3A Active CN114543313B (zh) | 2022-02-22 | 2022-02-22 |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433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64344A (zh) * | 2022-09-07 | 2022-10-11 |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睡眠状态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930902A (zh) * | 2022-10-26 | 2024-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温度调节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
CN117739471A (zh) * | 2023-12-26 | 2024-03-22 | 武汉奇威特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暖通空调系统高效节能方法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98118A1 (en) * | 2007-05-29 | 2008-12-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to control sleep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
CN102147138A (zh) * | 2010-02-04 | 2011-08-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
CN102247122A (zh) * | 2010-05-20 | 2011-11-23 | 上海易酷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睡眠检测装置及其检测、辅助睡眠的方法 |
CN103982977A (zh) * | 2014-04-22 | 2014-08-13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睡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404160A (zh) * | 2015-10-29 | 2016-03-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睡眠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656679A (zh) * | 2016-01-29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智能家居设备 |
CN105832303A (zh) * | 2016-05-11 | 2016-08-10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及系统 |
CN107205660A (zh) * | 2015-02-03 | 2017-09-26 | 苹果公司 | 家庭睡眠监测系统 |
WO2018125720A1 (en) * | 2016-12-26 | 2018-07-05 | Carrier Corporation | A control for device in a predetermined space area |
CN108870627A (zh) * | 2017-05-08 | 2018-11-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023494A (zh) * | 2019-11-29 | 2020-04-17 | 深圳和而泰家居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睡眠温度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58448A (zh) * | 2020-03-23 | 2020-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12004172A (zh) * | 2020-07-10 | 2020-11-27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251623A (zh) * | 2021-04-30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76832B2 (en) * | 2019-09-10 | 2024-05-07 | Integrated Energy Servic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uring building air quality |
-
2022
- 2022-02-22 CN CN202210163497.3A patent/CN1145433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98118A1 (en) * | 2007-05-29 | 2008-12-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to control sleep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
CN102147138A (zh) * | 2010-02-04 | 2011-08-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
CN102247122A (zh) * | 2010-05-20 | 2011-11-23 | 上海易酷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睡眠检测装置及其检测、辅助睡眠的方法 |
CN103982977A (zh) * | 2014-04-22 | 2014-08-13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睡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205660A (zh) * | 2015-02-03 | 2017-09-26 | 苹果公司 | 家庭睡眠监测系统 |
CN105404160A (zh) * | 2015-10-29 | 2016-03-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睡眠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656679A (zh) * | 2016-01-29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智能家居设备 |
CN105832303A (zh) * | 2016-05-11 | 2016-08-10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睡眠监测方法及系统 |
WO2018125720A1 (en) * | 2016-12-26 | 2018-07-05 | Carrier Corporation | A control for device in a predetermined space area |
CN108870627A (zh) * | 2017-05-08 | 2018-11-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023494A (zh) * | 2019-11-29 | 2020-04-17 | 深圳和而泰家居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睡眠温度调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58448A (zh) * | 2020-03-23 | 2020-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12004172A (zh) * | 2020-07-10 | 2020-11-27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251623A (zh) * | 2021-04-30 | 2021-08-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43313A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43313B (zh) | 空调控制方法、服务器、空调及用户终端 | |
US10206573B2 (en) | Method of obtain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the same | |
CN105894733B (zh) | 驾驶员监控系统 | |
US9606721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KR102276023B1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움직임 기반의 저전력 구현 방법 | |
CN109528183B (zh) | 人体异常状态监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970003A (zh) |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60119239A (ko) | 콘텐츠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 |
CN110266930A (zh) | 图像拍摄的补光方法、移动终端及灯光调节方法 | |
CN110448779B (zh) | 一种调整生物节律的方法及装置 | |
KR102152052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기능 관리 방법 | |
KR20170028247A (ko) | 수면 관리 방법 | |
CN109461117A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341627B (zh) | 控制车内行为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60145284A (ko) |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3613028B (zh) |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9461124A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0765170A (zh) | 一种用户画像的生成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4719422A (zh) | 睡眠环境调节方法及服务器 | |
CN111341317B (zh) | 唤醒音频数据的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2860046B (zh) | 选择运行模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13838550A (zh) | 一种健康数据展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9324514A (zh) | 一种环境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3779503B (zh) | 一种汽车乘员舱空调多温区控制性能的评价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 |
KR20160081084A (ko) | 콘텐츠를 표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