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1838A -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1838A
CN114541838A CN202210148445.9A CN202210148445A CN114541838A CN 114541838 A CN114541838 A CN 114541838A CN 202210148445 A CN202210148445 A CN 202210148445A CN 114541838 A CN114541838 A CN 114541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gis
chamber
proof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84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满
张鹏飞
董四清
邱宁
张鹏
徐凯
邓佳佳
田燕山
申健
刘超峰
王俊峰
宗海迥
师俊杰
汪通
范继中
王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Henan Pingga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1484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18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1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1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 E04H5/04Transformer houses; Substations or switchgear hou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36Structures movable as a whole, e.g. mobile home structures
    • E04B1/34352Base structures or support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388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maintenance of boards or switch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无需多次使用吊车来移动防尘室。该防尘室包括防尘室主体以及多个滚轮。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多个滚轮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包括: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将所述防尘室放置于所述轨道上,并将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所述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该方法用于GIS的安装及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是变电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应用于新建变电站和扩建变电站中。GIS包括多个GIS单元,每个GIS单元包括金属接地的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电器部件,多个GIS单元对接在一起,便组成了完整的GIS。
在进行GIS单元的对接过程中,需要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如果外界环境中的灰尘和异物进入GIS单元内形成导电微粒,可能会造成GIS整体的击穿电压降低,从而导致GIS失去绝缘性能,最终出现放电的风险。因此,GIS单元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一般是在防尘室内进行。
但是,现有的防尘室在进行GIS单元的对接时,一般是通过汽车吊装的方式将防尘室从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移动至下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这样,在GIS安装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多次使用吊车来移动防尘室,导致GIS安装的总体时间过长,使得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无需多次使用吊车来移动防尘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防尘室包括防尘室主体以及多个滚轮。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多个滚轮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包括: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并将滚轮滚动连接于轨道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于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防尘室包括防尘室主体。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为GIS单元之间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对接环境,使得外部的灰尘不容易进入GIS单元的外壳内。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还包括多个滚轮,滚轮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这样,防尘室能够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因此,使用该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包括: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准面上,为防尘室提供移动条件,然后,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并使滚轮于轨道滚动连接,使防尘室能够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在滚轮的作用下,防尘室能够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防尘室处于不同的对接位置,以便GIS单元能够在防尘室主体内进行对接。接着,便可以进行GIS的安装,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的两个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在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并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在将防尘室从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移动至另一个GIS的对接位置时,只需要使防尘室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无需多次使用汽车吊装防尘室,移动过程快捷、简单,进而减少了GIS安装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多个侧板。底板、顶板以及多个侧板围成安装空间。多个滚轮安装于底板上,沿轨道的延伸方向,防尘室主体的两个侧板分别设有开口。防尘室还包括两个密封帘,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两个侧板的开口处。密封帘至少设有一个安置口。安置口用于使GIS单元的对接面伸入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其中,两个密封帘的安置口对称设置。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在防尘室主体内包括:将其中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防尘室主体一侧的安置口伸入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将另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防尘室主体另一侧的安置口伸入防尘室主体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还包括位于防尘室主体内部的新风空调。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包括:打开新风空调;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还包括位于防尘室主体内部的粉尘检测仪,在打开新风空调后,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还包括:打开粉尘检测仪;当粉尘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包括:将密封帘侧板的开口处拆卸下来;将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将密封帘安装于侧板的开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包括主动滚轮,防尘室还包括驱动电机,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滚轮连接,以驱动主动滚轮转动。将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包括:控制驱动电机运行,使驱动电机驱动主动滚轮沿轨道的延伸方向滚动,以使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层叠设置,且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可拆卸连接;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包括:将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层叠设置,组成防尘室主体;利用汽车吊装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础面为地面,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之前,方法还包括:对地面进行硬化平整处理;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包括:将两条轨道铺设于硬化平整处理后的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道包括多个轨道段以及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轨道段的一端固定连接;将轨道铺设于基础面包括:将多个轨道段放置于基础面上;使用多个连接件将多个轨道段依次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放置于轨道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GIS单元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的滚轮与主轨道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轨道安装于安置板上时的三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安置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主体安装有密封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滚轮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的连接框图;
图11为信号接收器与控制器的连接框图;
图12为图7中所示风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九。
附图标记:
100-防尘室;1-防尘室主体;11-安装空间;12-顶板;13-底板;14-侧板;15-开口;16-顶层防尘室框架;17-底层防尘室框架;2-滚轮;21-轮毂;22-轮缘;23-主动滚轮;24-从动滚轮;3-密封帘;31-密封帘主体;32-袖口;321-安置口;4-安装板;41-安装槽;42-安装孔;43-连接轴;5-驱动电机;6-控制器;7-信号接收器;8-缆绳;9-风淋室;91-前门;92-后门;200-轨道;10-安置板;20-主轨道;30-连接法兰;301-固定孔;300-GIS单元;400-外部起重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GIS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以及运行可靠性较高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新建变电站和扩建变电站中。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发展,GIS也逐渐应用于特高压领域。
GIS一般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针、母线、连接件以及出线终端等。上述每个部件各自放置在一个金属接地的外壳内。外壳里填充有绝缘介质,起到绝缘的作用。其中,绝缘介质一般为六氟化硫气体。上述每个部件以及其所在的外壳可以称为一个GIS单元,多个GIS单元进行对接之后便成为一个完整的GIS。
多个GIS单元之间的对接一般是在变电站的现场完成,即多个GIS单元搬运至变电站后,完成GIS单元之间的安装对接。为了完成GIS单元之间的对接,GIS单元的外壳留有对接面,用于与其他的GIS单元进行对接。对接面处设有对接口,对接口在对接前为密封状态。在对接时打开对接口,将两个GIS单元内部的部件(例如,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连接之后,再将对接口进行密封处理,所有GIS单元对接完成后,GIS的安装也就完成了。
由上述可知,在对接过程时,需要将GIS单元的对接口打开。此时,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可能会通过对接口进入到外壳内部,从而可能导致GIS单元失去绝缘性能,出现放电风险。因此,GIS单元的对接一般在防尘室内进行,防尘室的内部为GIS单元提供了一个清洁的对接环境,外部的灰尘不易进入到GIS单元的外壳内。
但是,相关技术中,防尘室在GIS单元的对接位置之间的移动是通过汽车吊装来实现的。即在完成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之后,利用汽车吊装防尘室,将防尘室移动至下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依照上述移动方式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
由于每次移动防尘室都需要使用吊车,防尘室移动时需要先将防尘室与吊车连接好,然后进行吊装移动,而且移动过程中又要小心,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防尘室磕碰到已安装的设备,移动过程较慢。因此,每一次利用吊车移动防尘室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而使得整个GIS的安装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工作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尘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100放置于轨道200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防尘系统包括防尘室100以及两条轨道200,该防尘室100放置于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条轨道200。防尘室100可以包括防尘室主体1,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11。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防尘室100还包括多个滚轮2。多个滚轮2安装于防尘室主体1(图1)的底部,与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多个滚轮2分布于两条轨道200上,且滚轮2与轨道200滚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轨道200的延伸方向(图1所示X方向)即为各个GIS单元依次安装于变电站的安装方向。这样,防尘室100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运动,便可以依次的对接各个GIS单元,完成GIS整体的安装。
由此,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100,放置在间隔平行设置的两条轨道200上,防尘室100包括防尘室主体1。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11,为GIS单元之间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对接环境,使得外部的灰尘不容易进入GIS单元的外壳内。同时,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100还包括多个滚轮2,滚轮2安装于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与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由此,滚轮2能够进行转动。此外,多个滚轮2分布于两条轨道200上,且滚轮2与轨道200滚动连接,使得滚轮2能够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图1所示X方向)滚动,进而使得防尘室100能够沿着轨道200移动。这样,在安装GIS的过程中,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100,使防尘室100处于GIS单元的对接位置,此时,便可以在防尘室主体1内进行GIS单元的对接。在完成该对接位置的对接之后,再次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100便可以使其到达下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并在防尘室主体1内完成该位置的对接,依次进行上述步骤,便可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由上述过程可知,在将防尘室100从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移动至另一个GIS的对接位置时,只需要使防尘室100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无需多次使用汽车吊装来移动防尘室100,移动过程快捷、简单,进而减少了GIS安装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轨道200可放置于变电站的地面上。在将轨道200放置于地面上之前,可以先对地面进行硬化平整处理,使得防尘室100在轨道200上运行时保持平稳,不会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对地面进行过硬化之后,轨道200可以直接将放置于硬化后的地面上,轨道200的下方无需进行预制处理,也不需要使用地脚螺栓对轨道200进行固定。
当防尘室100移动至GIS单元的对接位置时,GIS单元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对接。如图3所示,图3为GIS单元300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左侧为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300,右侧为另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300。在对接时,先通过外部起重设备400将待对接的GIS单元300的对接面伸入到防尘室主体1内部,然后便可以与已对接的GIS单元300进行对接。这样,便可以完成单个GIS单元300的对接。接着,如图1所示,由于防尘室100放置于轨道200上,这样,便可以在轨道200上将防尘室100移动至下一个对接位置,并再次进行上述对接过程,完成该位置GIS单元的对接。
为了使滚轮2能够稳定的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滚动,而不会发生从轨道200上脱离的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的滚轮2与主轨道20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轨道200可以包括安置板10和安装于安置板10上的主轨道20。滚轮2可以包括轮毂21和位于轮毂21两侧的轮缘22。主轨道20卡接于轮毂21两侧的轮缘22之间。这样,可以使得滚轮2能够更好的位于主轨道20上,不易从主轨道20中脱离,从而保证防尘室能够稳定的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运动。
其中,如图4所示,主轨道2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其可以与安置板10一体制作成型,或者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图5为主轨道20安装于安置板10上时的三视图。安置板10可以是宽度W1为400mm、高度H1为20mm、长度L1为6m的长板,如图5中的俯视图所示,主轨道20的长度可以与安置板10的长度L1相同,也可以略小于安置板10的长度。主轨道20的高度H2和宽度W2可以均为45mm。上述尺寸的安置板10以及主轨道20,长度适中,方便进行生产制造。
此外,如上述所示,为了方便制造和生产,安置板10和主轨道20的长度适中,单个安置板10以及主轨道20的长度可能无法满足防尘室的移动需求。因此,安置板10以及主轨道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安置板10的端部固定连接,每个安置板10和主轨道20组成一个轨道段。通过多个安置板10固定连接,以满足GIS安装过程中防尘室100的运动行程。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安置板1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轨道200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可以包括连接法兰30以及螺栓(图5中未示出),连接法兰30安装于两个安置板10相互靠近的一端,且位于安置板10远离主轨道20(图4)一侧。安置板10与连接法兰30相对的位置均设有固定孔301,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301,以完成两个安置板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防尘室主体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2和底板13,以及位于顶板12和底板13之间的多个侧板14。顶板12、底板13以及多个侧板14围成安装空间11。其中,滚轮2(图2所示)安装于底板13上。
由上述可知,在整个GIS的安装过程中,防尘室100需要沿轨道200的延伸方向(图1所示X方向)运动。为了使得防尘室100在移动过程中,不影响已对接好的GIS单元,沿轨道200的延伸方向,防尘室主体1的两个侧板14分别设有开口15。同时为了保证防尘室100能够为GIS单元的对接提供一个良好的对接环境。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主体1安装有密封帘3时的结构示意图。防尘室100还包括两个密封帘3,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两个侧板14的开口15(图1所示)处,密封帘3设有至少一个安置口321,安置口321用于使GIS单元的对接面伸入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其中,两个密封帘3的安置口321对称设置。
由于在开口15处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帘3,且密封帘3设有安置口321。这样,GIS单元的对接面可以通过安置口321伸入到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进行对接。密封帘3可拆卸安装于开口15处,使得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保持相对密封的状态,外界的灰尘不易进入到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环境较为清洁。这样,GIS单元在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对接时,位于清洁的环境中,灰尘不易进入到GIS单元的外壳内。两个密封帘3的安置口321对称设置,以保证待对接的两个GIS单元的相对设置,保证对接的顺利进行。
在完成一个GIS单元的对接后,防尘室100需要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运动。此时,可以先将密封帘3从开口15拆卸下来,由于防尘室主体1沿轨道延伸方向X的两个侧板14分别设置开口15,可以避让已对接完成的GIS单元,使防尘室100能够顺利地移动至下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处。
其中,如图7所示,密封帘3可以包括密封帘主体31和安装于密封帘主体上的袖口32。袖口32朝远离密封帘主体31的方向延伸,安置口321设置于袖口32远离密封帘主体31的一端,由此,安置口321距离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有一定的距离,可以降低灰尘通过安置口321进入防尘室主体1内部的概率。其中,密封帘主体31以及袖口32均可以为软帘。这样,由于密封帘3为软帘,一方面可以使得密封帘3的安装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在袖口32靠近安置口321附近捆绑绳索来对安置口321进行密封,密封也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尘室100还可以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与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连接。如图8所示,图8为滚轮2与安装板4转动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安装板4远离防尘室主体(图7所示)一侧设有安装槽41,滚轮2安装于安装槽41内,与安装板4转动连接。这样,无需在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设计滚轮2的安装支架,只需要将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与安装板4连接,并将滚轮2安装于安装槽41内,与安装板4转动连接即可,简化了防尘室主体1的结构。其中,防尘室主体1与安装板4可通过螺栓连接。示例性的,滚轮2与安装板4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实现。如图8所示,安装槽4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安装孔42,连接轴43依次穿过安装孔42以及滚轮2,以实现滚轮2与安装板4的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在图4中示出,在实际应用时,滚轮2上设有使安装轴43穿过的贯穿孔,且安装轴43与滚轮2固定连接,滚轮2和安装轴43同时转动。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防尘室100的移动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滚轮2包括主动滚轮23,防尘室100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动滚轮23连接,以驱动主动滚轮23沿轨道200的延伸方向滚动。通过设置驱动电机5,并将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动滚轮23连接,实现防尘室100的电动行走,提高防尘室100的移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滚轮2还包括从动滚轮24。主动滚轮23(图2)和从动滚轮24分别位于安装板4的两端。在安装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主动滚轮23和从动滚轮24,使得滚轮2的受力更加平均。同时,主动滚轮23与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从动滚轮24便可以在主动滚轮23的带动下进行滚动。由于仅有主动滚轮23连接驱动电机5,可以减少驱动电机的数量,减少成本。
在GIS单元的对接过程中,需要对GIS的位置进行调整。因此,为了方便对GIS单元的位置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还包括吊装系统(未在图中示出),吊装系统安装于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内部,用于吊装GIS单元。通过设置在防尘室主体内部的吊装系统来调整GIS单元的位置,使得GIS单元的位置调整更加方便,GIS单元能够较顺利的对接。其中,示例性的,吊装系统可以包括能够满足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的行车,从而满足GIS单元对接时的位置调整。
在GIS单元的对接过程中,还需要调整防尘室的位置,尽量使对接的位置处于防尘室主体内的中间位置附近,使得GIS单元的对接方便,为了保证防尘室的精准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的驱动电机可以为无级变速驱动电机。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电机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实现防尘室的精确定位。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防尘室的移动速度可以为2m~20m/min,防尘室的移动速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较为准确的对防尘室的位置进行定位,其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小于5mm。示例性的,防尘室的移动速度可以为2m/min、10/min或者29m/min。
为了实现对驱动电机5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控制器6与驱动电机5的连接框图。防尘室可以包括控制器6。控制器6与驱动电机5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通过控制器6实时的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可以更好的调整防尘室的位置,保证其处于最适合GIS单元对接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控制器6与驱动电机5之间可通过有线方式实现电连接。
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来控制驱动电机5。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信号接收器7与控制器6的连接框图。防尘室也可以包括信号接收器7,信号接收器7与控制器6电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控制器6,以使控制器6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动速度以及转动方向。这样,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控制信号,利用远程遥控的方式来控制驱动电机5。
防尘室100一般通过公路运输至变电站附近,而防尘室100的高度一般较高。为了满足公路运输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尘室主体1包括层叠设置的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且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可拆卸连接。这样,在运输时,可以将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拆开,满足公路运输的高度,在到达变电站之后,再将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安装起来。示例性的,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可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顶板12、底板13以及侧板14安装于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上。示例性的,顶板12、底板13以及侧板14可以为1mm厚压型钢板,压型钢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同时,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可以内衬保护材料。该保护材料可以选择具有保温、不易燃以及防水等特性的材料,以提高防尘室的性能。
防尘室主体1的外形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示例性的,参阅图1,防尘室主体1的长(图1所示Y方向)可以为9.5m、宽(图1所示X方向)可以为3m、高(图1所示Z方向)可以为5.5m。
此外,为了将防尘室100放置于间隔平行设置的轨道2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2上设有吊装孔(未在图中示出)。在将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固定之后,并将顶板12、底板13以及侧板14安装于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上之后,利用顶板12上的吊装孔将组装好的防尘室100吊装于轨道200上。接着,便可以利用轨道200来移动防尘室100。最后,在完成GIS的整体安装之后,还可以利用上述吊装孔将防尘室100从轨道200中撤出。
同时,为了使得防尘室100起到抗风的效果,在顶板12的角落位置还可以设有缆绳固定结构(图中为未示出)。如图7所示,在进行GIS单元的对接时,缆绳8的一端连接于缆绳固定结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这样,防尘室100能够较好的固定在GIS的对接位置,不会因外部风力的影响而运动,保证GIS单元对接时的稳定性。
其中,缆绳固定结构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在顶板12的四个角落设置缆绳固定结构,每个角落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缆绳固定结构。缆绳可以使用直径为15.5mm的钢丝绳作为缆绳。缆绳固定后,缆绳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可以不大于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防尘室100还包括风淋室9,风淋室9位于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7所示风淋室9的结构示意图。风淋室9设有前门91和后门92,工作人员通过前门91从防尘室100(图7)外进入风淋室9内。风淋结束后,通过后门92进入清洁的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其中,沿防尘室100的长度方向(图7所示Y方向),风淋室9设置在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为了实现风淋室9的风淋效果,风淋室9还包括风机,风淋室9的侧壁上设有喷嘴,风机的出风口与喷嘴连通。风机吹出的风通过喷嘴吹至工作人员身上,带走工作人员身上的灰尘。风淋室9内的风淋区域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示例性的,风淋区域的长、宽、高可以分别为930mm、790mm、1910mm。
其中,风淋室9的风淋方式可以为单人双吹的方式,即在风淋室9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喷嘴。这样,喷嘴位于人体的两侧,将风机的风吹至人体。其中,可以设定喷嘴处的风速可以大于27m/s。
此外,为了保证风淋室9的风淋效果。风淋室还包括感应器,前门91和后门92均设有电子锁,且两个电子锁互锁,即有一个电子锁打开时,另一个电子锁必须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以防止两个门同时打开时,外界灰尘通过风淋室进入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
为了保证风淋的效果,风淋室还可以包括电子锁控制器,用于控制前门91的电子锁以及后门92的电子锁的打开和关闭。通过电子锁控制器,可以设定在工作人员进入风淋室9内,并关闭前门91一段时间后,控制前门91的电子锁和后门92的电子锁自动上锁。在风淋进行一段时间后,控制后门92的电子锁打开。此时,工作人员可打开后门92。这样,可以保证风淋效果,防止工作人员的风淋时间不足就进入清洁的防尘室主体1内部。
由于防尘室主体1内部设有风淋室9,防尘室主体1内的吊装系统和开口可设置在距离风淋室9一定距离的位置,以免风淋室9影响GIS单元的对接。其中,开口15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示例性的,以图1所示防尘室100为例,其防尘室主体1的长为9.5m(图1所示Y方向),宽为3m(图1所示X方向)×高为5.5m(图1所示Z方向)(长×宽×高),开口15的长可以为7.4m(图1所示Y方向),宽可以为4.7m(图1所示Z方向)。其中,开口15可以靠防尘室主体1的底部设置,方便GIS单元穿过。
此外,防尘室100还可以包括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未在图中示出)位于防尘室主体1内,用于对防尘室主体1内的空气环境进行调节,为GIS单元的对接提供良好的环境。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新风空调和粉尘检测仪。其中,粉尘检测仪与新风空调电连接,这样,新风空调可以根据粉尘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对GIS防尘室主体1内的环境进行调节。
为了满足工作人员在GIS对接室的夜间作业,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室100还包括灯光照明装置(未在图中示出),灯光照明装置安装防尘室主体1内,用于提供光源。其中,灯光照明装置可以包括常用的照明灯,安装于防尘室主体1内部的各个位置,保证防尘室主体1内部的光线充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对防尘室主体1内的环境控制系统以及灯光照明装置进行供电,防尘室100还包括供电系统,其中,供电系统所需的输入电源可以为380V的交流电。防尘室100内的各种设备的电源采取集中布置的原则,集中设置在防尘室主体1内的某个位置。防尘室100设有插座,外部电源通过插座与防尘室100的供电系统连接。其中,插座可以选择航空插座。
此外,由于GIS应用于变电站中,为了保证GIS单元对接时的安全,防尘室100还设有接地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作业风险。示例性的,接地端可以采取“一点接入,集中布置”的方式。即在防尘室主体1的外部设有总接地端,与变电站的接地网连接。在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采取“集中布置”的原则,按照防尘室主体1内各种设备的功能进行分配。此外,为了保证接地端的数量,防尘室设有预备用接地端子,当防尘室主体1内新增设备时,供新增设备使用。
基于上述防尘室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防尘室100安装GIS的方法,如图13所示,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一包括:S100~S300。
S100: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
S200: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并将滚轮滚动连接于轨道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可以将防尘室100以吊车吊装的方式放置于轨道200上,并使得滚轮2(如图2所示)与轨道200滚动连接。由此,防尘室100便可以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S300: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于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相邻两个GIS的单元的对接;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
如图1所示,由于防尘室100位于轨道200上,并且能够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运动。这样,便可以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100至对接位置。在防尘室100到达对接位置后,如图3所示,便可以通过外部起重设备400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300的对接面设置在防尘室主体1内,在防尘室主体1内完成相邻两个GIS单元之间的对接。
在完成了上述相邻两个GIS单元之间的对接之后,参阅图1,便可以再次沿着轨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100至下一个对接位置,并利用图3所示的外部起重设备400将需要在此对接位置进行对接的相邻的GIS单元设置在防尘室主体1内进行对接。依照此过程,多次移动防尘室100(图1所示),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防尘室包括防尘室主体。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形成GIS单元的安装空间,为GIS单元之间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对接环境,使得外部的灰尘不容易进入GIS单元的外壳内。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尘室还包括多个滚轮,滚轮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这样,防尘室能够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因此,使用该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包括: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准面上,为防尘室提供移动条件,然后,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并使滚轮于轨道滚动连接,使防尘室能够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这样,在滚轮的作用下,防尘室能够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使得防尘室处于不同的对接位置,以便GIS单元能够在防尘室主体内进行对接。接着,便可以进行GIS的安装,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的两个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在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并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在将防尘室从一个GIS单元的对接位置移动至另一个GIS的对接位置时,只需要使防尘室沿着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即可,无需多次使用汽车吊装防尘室,移动过程快捷、简单,进而减少了GIS安装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在防尘室主体内包括步骤包括S310~S320:
S310:将其中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防尘室主体一侧的安置口伸入防尘室主体的内部。
S320:将另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防尘室主体另一侧的安置口伸入防尘室主体的内部。
具体的,如图7所示,沿轨道200的延伸方向,防尘室主体1两侧的侧板14上分别安装有密封帘3,密封帘上设有安置口321。由此,便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外部起重设备将其中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通过一侧的安置口321伸入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而另一个GIS单元则从另外一侧的安置口321伸入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其中一个待对接GIS单元远离防尘室主体1的一侧已经与另外的GIS单元进行了对接,并进行了固定。如图3所示,右侧的GIS单元300远离防尘室主体1的一侧已经与另一个GIS单元(图3中未示出)对接。
为了保证防尘室在轨道上进行移动时,不影响已对接的GIS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三。沿轨道的方向移动防尘室主体至对接位置的步骤包括S330~S350:
S330:将密封帘从侧板的开口处拆卸下来;
S340:将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
S350:将密封帘安装于侧板的开口处。
如图7所示,防尘室主体的侧板上可拆卸安装有密封帘3。在沿轨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防尘室100时,如上述所说,GIS单元通过密封帘3的安置口321伸入到防尘室主体1的内部。这样,在移动防尘室100前,需先将密封帘3拆卸下来,才能够顺利的移动。在移动防尘室100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由于侧板14上设有开口15,GIS单元能够从开口穿过,不会妨碍防尘室100的移动,顺利的移动至下一个对接位置。在到达对接位置后,为了使防尘室主体1能够为GIS单元的对接提供良好的环境,需要将密封帘3(图7所示)安装再安装于侧板14的开口15处。
在防尘室主体内部设有新风空调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四。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步骤包括S321~S322:
S321:打开新风空调。
新风空调打开后,外部的空气通过新风空调的进气口进入,并在新风空调内进行过滤,变为清洁的空气进入防尘室主体内部。同时,防尘室主体内部的空气通过新风空调排除室外,带走室内的灰尘,进而达到洁净内部环境的效果。
S322: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如上述所说,在进行对接前,先通过新风空调来清洁防尘室主体内的环境,这样,可以保证防尘室主体内部的清洁,GIS单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对接时,可以避免灰尘在GIS单元对接时进行GIS单元内部。
在防尘室主体内部设有粉尘检测仪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五。在打开新风空调之后,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还包括步骤S323~S324。
S323:打开粉尘检测仪。
S324:当粉尘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通过粉尘检测仪检测防尘室主体内的粉尘含量,从而保证在GIS单元对接时,防尘室主体内空气的清洁程度,进而保证GIS单元对接时,不会有外部灰尘进入GIS单元的内部。其中,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由上述可知,防尘室可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于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输出端与主动滚轮连接,以驱动主动滚轮转动。由此,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六;将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包括S341。
S341:控制驱动电机运行,使驱动电机驱动主动滚轮沿轨道的延伸方向滚动,以使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
如图2所示,通过驱动电机5驱动主动23滚轮滚动,可能进一步提升防尘室的移动效率。具体的,如图10所示,可通过手动操作控制器6直接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速度和方向。也可以如图11所示,防尘室可以包括信号接收器7。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发出控制信号,由信号接收器7将控制信号传递至控制器6,并通过控制器6控制驱动电机5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由上述可知,如图1所示,防尘室主体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顶层防尘室框架16和底层防尘室框架17可拆卸连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七。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包括S201~S202。
S201:将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层叠设置,形成防尘室主体;
S202:利用汽车吊装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
由于防尘室主体包括可拆卸的底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可以先将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进行拼装,然后利用汽车吊装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这样,可以在较为宽敞的地方进行防尘室主体的拼装,更方便拼装,然后利用汽车吊装直接将拼装好的防尘室吊装到轨道上,只需要吊装一次即可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
在GIS安装完毕后运输防尘室前,先将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拆除,以满足公路运输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础面可以为地面,具体的,可以是变电站的地面。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八,在将两条轨道铺设于基础面上之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90。
S90:对地面进行硬化平整处理。
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可以包括步骤S110。
S110:将轨道铺设于硬化平整处理后的地面。
这样,由于先对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轨道可以放置于较为平整且较硬的地面上,防尘室在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上下晃动的情况,能够较为平稳的移动。
由于轨道可以由多个轨道段组成,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流程示意图九。将轨道铺设于基础面上包括S111~S112。
S111:将多个轨道段放置于基础面上。
S112:使用多个连接件将多个轨道段依次固定连接。
这样,通过多个轨道段依次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减小单个轨道段的长度,使得轨道段的制作更加方便,同时也方便轨道段的搬运,使得搬运更加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包括防尘室主体以及多个滚轮;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形成气体绝缘封闭组合电器GIS单元的安装空间;多个所述滚轮安装于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底部,与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包括:
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
将所述防尘室放置于所述轨道上,并将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轨道上;
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内,并完成所述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循环执行该步骤,直至完成所有GIS单元的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多个侧板;所述底板、顶板以及多个所述侧板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多个滚轮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防尘室主体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有开口;
所述防尘室还包括两个密封帘,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开口处;所述密封帘设有至少一个安置口,所述安置口用于使GIS单元的对接面伸入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内部;其中,两个所述密封帘的安置口对称设置;
所述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设置于防尘室主体内包括:
将其中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所述防尘室主体一侧的安置口伸入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内部;
将另一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通过位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另一侧的安置口伸入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还包括位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内部的新风空调;所述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包括:
打开所述新风空调;
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还包括位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内部的粉尘检测仪;
在打开所述新风空调后,所述完成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之间的对接还包括:
打开粉尘检测仪;
当所述粉尘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小于预设阈值时,将相邻两个待对接的GIS单元的对接面进行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防尘室至对接位置包括:
将所述密封帘从所述侧板的开口处拆卸下来;
将所述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
将所述密封帘安装于所述侧板的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主动滚轮,所述防尘室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防尘室主体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滚轮连接,以驱动所述主动滚轮转动;所述将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行,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滚轮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滚动,以使所述防尘室移动至对接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室主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所述顶层防尘室框架和底层防尘室框架层叠设置,且所述顶层防尘室框架和所述底层防尘室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将防尘室放置于轨道上包括:
将所述顶层防尘室框架与所述底层防尘室框架层叠设置,组成所述防尘室主体;
利用汽车吊装将所述防尘室放置于所述轨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为地面;所述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地面进行硬化平整处理;
所述将两条轨道间隔平行铺设于基础面上包括:将所述两条轨道铺设于硬化平整处理后的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多个轨道段以及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轨道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将轨道铺设于基础面包括:
将多个所述轨道段放置于所述基础面上;
使用多个所述连接件将多个所述轨道段依次固定连接。
CN202210148445.9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Pending CN114541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8445.9A CN1145418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8445.9A CN1145418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1838A true CN114541838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7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8445.9A Pending CN114541838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183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215U (ja) * 1991-10-02 1993-04-23 株式会社明電舎 ガス絶縁機器の現地組立用簡易防塵室
CN201601415U (zh) * 2010-01-26 2010-10-06 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多接口移动式gis设备防尘防潮装置
CN106522592A (zh) * 2016-11-03 2017-03-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组装gis的移动式铠甲挂装防尘棚
CN213878761U (zh) * 2020-11-27 2021-08-03 合肥峰创不锈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gis安装用可移动式防尘棚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215U (ja) * 1991-10-02 1993-04-23 株式会社明電舎 ガス絶縁機器の現地組立用簡易防塵室
CN201601415U (zh) * 2010-01-26 2010-10-06 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多接口移动式gis设备防尘防潮装置
CN106522592A (zh) * 2016-11-03 2017-03-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组装gis的移动式铠甲挂装防尘棚
CN213878761U (zh) * 2020-11-27 2021-08-03 合肥峰创不锈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gis安装用可移动式防尘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45809A1 (en) Re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 and facility comprising such a station
US20070144079A1 (en) Buildings
US20090213531A1 (en) Transformer substation
CN103579930A (zh) 预制舱式变电站
CN212604639U (zh) 换电站
CN211515339U (zh) 电力绝缘子智能干冰清洗机器人
CN107946995B (zh) 一种用于gis安装及维护的防尘室
CN111648584A (zh) 一种基于爬架的巡检机器人
CN216921530U (zh) 一种防尘室及防尘系统
CN114541838A (zh) 一种使用防尘室安装gis的方法
CN110676734A (zh) 一种变电站gis现场施工防护系统
CN113009487A (zh) 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装置
JPH08140225A (ja) 変電所
RU194736U1 (ru) Средневольт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частоты
CN109296230B (zh) 一种拼装式变电站整机结构
CN207559395U (zh) 一种用于gis安装及维护的防尘室
RU132629U1 (ru) Комплект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руж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мобильного исполнения
CN208385838U (zh) 模块化装配式防尘件
CN108183425A (zh) 一种用于gil的环境控制装备
CN203553688U (zh) 紧凑型变电站
NL2004885C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a data centre.
CN113665418A (zh) 上置式换电站的装配方法
CN112443174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模块的改良方法
RU38792U1 (ru) Блок-бокс электроснабжения линейных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CN212689539U (zh) 一种基于爬架的巡检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