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9363B -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9363B
CN114509363B CN202210103468.8A CN202210103468A CN114509363B CN 114509363 B CN114509363 B CN 114509363B CN 202210103468 A CN202210103468 A CN 202210103468A CN 114509363 B CN114509363 B CN 114509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needle
test
needle
hous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34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9363A (zh
Inventor
龚秋明
张然
殷丽君
陈东坡
张同钢
刘永强
邱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rui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urui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urui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u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34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9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9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9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9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9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56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to wear or abra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6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 G01N3/068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with optical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3Stea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 G01N2203/0423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using screw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41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using optical, X-ray, ultraviolet, infrared or similar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82Spatial dimension, e.g. length, area, ang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该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包括夹持单元、视觉采集单元和驱动单元,夹持单元用于夹持试验针沿第一方向设置,试验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针尖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夹持单元转动,以使夹持单元带动试验针转动;视觉采集单元与夹持单元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视觉采集单元用于拍摄外露于夹持单元的针尖部,并识别得到针尖部的磨损参数。本申请提出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测量速度快、精确度高。

Description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岩石磨蚀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硬岩隧道工程建设中,破岩工具的损耗是施工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试验针放置在待测岩石试样上移动,通过测量试验针针尖的磨损参数测定岩石磨蚀性。磨损后的试验针,可采用侧视或者俯视方法在显微镜下测量试验针针尖部位的磨损参数。各磨损参数通过人工进行读数,读数精度低、测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能够提高检测试验针磨损参数的测量效率和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包括夹持单元、视觉采集单元和驱动单元,夹持单元用于夹持试验针沿第一方向设置,试验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针尖部;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夹持单元转动,以使夹持单元带动试验针转动;视觉采集单元与夹持单元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视觉采集单元用于拍摄外露于夹持单元的针尖部,并识别得到针尖部的磨损参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尖部包括相连接的连接端和检测端,连接端连接主体部和检测端;夹持单元包括检测口,检测口的边沿用于与连接端抵接,检测口还用于露出检测端,视觉采集单元用于拍摄检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套筒和与夹持套筒一端连接的定位套头,夹持套筒包括沿第一方向开设的收容腔,夹持套筒用于夹持试验针并收容试验针于收容腔内,检测口设置于定位套头远离夹持套筒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夹持套筒到定位套头方向,检测口的尺寸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套筒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合围形成收容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腔沿垂直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子壳形成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子壳形成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第二子壳形成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配置为试验针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单元还包括开设于第一子壳的定位孔、以及与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栓,定位孔与收容腔连通,定位栓用于穿过定位孔与试验针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栓包括壳体和弹性抵接件,壳体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安装腔,弹性抵接件收容于安装腔内,弹性抵接件的一端与壳体抵接,另一端用于穿过开口与试验针抵接,壳体插入定位孔并与夹持套筒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夹持单元转动,以使夹持单元带动试验针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套设于夹持套筒外侧,从动齿轮带动夹持套筒沿第一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还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上的定位标识,夹持单元和驱动单元收容于外壳内,外壳具有与夹持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插孔,定位标识绕第一插孔设置,定位标识用于与试验针的主体部上的识别标识203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还具有与第一插孔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插孔;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还包括试验针推动件,试验针推动件包括与检测口的尺寸适配的推杆和设于推杆端部的凹槽,试验针推动件用于插入第二插孔,以使凹槽的侧壁用于与露出检测口的针尖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视觉采集单元包括光源和光学模块,光源和光学模块沿第二方向分设于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包括岩石磨擦试验装置和如上述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岩石磨擦试验装置包括试验针夹持单元和岩石驱动单元,试验针夹持单元用于夹持试验针,岩石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待测岩石试样和试验针发生相对运动,以使试验针产生磨损。
本申请提出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中,通过设置夹持单元和视觉采集单元相对设置,使得视觉采集单元可以拍摄到夹持单元中夹持的试验针,视觉采集单元可以对采集图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试验针的磨损参数,从而提高的试验针磨损测量速度;相较于人工测量,视觉采集单元计算得到的试验针磨损参数精确度更高、一致性更好;通过设置驱动单元转动试验针,使得视觉采集单元可以从多个角度拍摄试验针,提高视觉采集单元计算得到的磨损参数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未磨损的试验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经过岩石磨蚀性试验磨损的试验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夹持单元;11、检测口;12、夹持套筒;121、收容腔;122、第一子壳;123、第二子壳;13、定位套头;131、连接部;132、夹持部;133、定位部;14、定位孔;15、定位栓;1511、安装腔;151、壳体;152、弹性抵接件;1521、弹簧;1522、抵接球;2、视觉采集单元;21、光源;22、光学模块;3、驱动单元;31、驱动电机;32、驱动齿轮;33、从动齿轮;4、外壳;41、第一插孔;43、观察窗;5、定位标识;6、试验针推动件;61、推杆;62、凹槽;
20、试验针;201、主体部;202、针尖部;202a、连接端;202b、检测端;203、识别标识;
30、岩石磨擦试验装置;301、试验针夹持单元;302、岩石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试验针放置在待测岩石试样上移动,通过测量试验针针尖的磨损参数测定岩石磨蚀性。请参阅图1,试验针为杆状,试验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201和针尖部202,进行岩石磨蚀性测试之前,需要对试验针进行处理,使得试验针的针尖部202具有圆锥形的针尖。请结合参阅图2,每进行一次岩石磨蚀性测试后,针尖部202远离主体部 201的一端被磨损,使得针尖部202具有一个磨损端面。针尖部202包括相连接的连接端 202a和检测端202b,连接端202a连接主体部201和检测端202b,磨损端面为检测端202b 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现有技术中,可采用侧视或者俯视方法在显微镜下测量试验针磨损端面的磨损参数,人工测量得到的测量值精度低,测量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包括夹持单元1、视觉采集单元2和驱动单元3,夹持单元1用于夹持试验针20沿第一方向X设置;驱动单元3用于驱动夹持单元1转动,以使夹持单元1带动试验针20转动;视觉采集单元2与夹持单元沿第二反向Y相对设置,视觉采集单元2用于拍摄外露于夹持单元1的针尖部202,并识别得到针尖部 202的磨损参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
由于针尖部202磨损后,磨损表面可能会呈现各种不规则形状,造成磨损表面测量困难。可以通过驱动单元3驱动夹持单元1转动,以使得试验针20可以沿第一方向X自转,从而从多个角度拍摄具有磨损表面的针尖部202,再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将各角度得到的磨损参数归一化,得到磨损表面的最终磨损参数。在一实施例中,设置4个拍摄角度,两两对应设置,一个正视磨损表面取景,一个背对磨损表面取景,两个分别从侧视磨损表面取景。磨损参数具体可以是磨损表面的最大直径、平均直径、长轴直径、短轴直径等。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视觉采集单元2与针尖部202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设置。视觉采集单元2包括光源21和光学模块22,光源21和光学模块22沿第二方向Y分设于针尖部202 的相对两侧。光源21提供光量照亮露出夹持单元1的针尖部202,以方便光学模块22拍摄针尖部202。光源21可以为平行光光源,光学模块22可以为具有远心镜头的摄像机,以使得到的图像精确度高。
视觉采集单元2中预存有图像识别程序,执行该图像识别程序,可以去除图像中针尖部202附着的流动金属部分、识别得到图像中针尖部202的边缘拟合线、根据边缘拟合线计算得到磨损表面的尺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试验针20的直径、磨损表面的尺寸等确定光学模块22的视野。可选地,光学模块22拍摄的图像精度选择4.8μm,使得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检测的磨损表面的长度精度±3μm,角度精度±0.0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视觉采集单元2不仅可以采集被磨损的试验针20的磨损情况,还可以采集未磨损的试验针20的尖锥角度,以判断该试验针20是否符合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的要求。
本申请提出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中,通过设置夹持单元1和视觉采集单元2相对设置,使得视觉采集单元2可以拍摄到夹持单元1中夹持的试验针20,视觉采集单元2可以对采集图片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试验针的磨损参数,从而提高试验针磨损测量速度;相较于人工测量,视觉采集单元2计算得到的试验针磨损参数精确度更高、一致性更好;通过设置驱动单元3转动试验针,使得视觉采集单元2可以从多个角度拍摄试验针,提高视觉采集单元2计算得到的磨损参数精度。
夹持单元1包括检测口11,检测口11的边沿用于与连接端202a抵接,检测口11还用于露出检测端202b,视觉采集单元2用于拍摄外露于检测口11的检测端202b。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还包括外壳4和设置于外壳4上的定位标识5,夹持单元1和驱动单元3收容于外壳4内,外壳4具有与夹持单元1对应设置的第一插孔41,定位标识5绕第一插孔41设置,定位标识5用于与试验针20的主体部201 上的识别标识203对应。
由于试验针20在进行岩石磨蚀性测试时,需要将试验针20沿一定方向在岩石试样上移动,使得试验针20上产生的磨损表面具有一定倾斜方向。为了保证每次插入收容腔121的试验针20的角度一定,使得磨损表面朝向固定方向。可以在主体部201远离针尖部202 的端面设置识别标识203,当识别标识203和定位标识5对应,即表示插入收容腔121的试验针20角度正确。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识别标识203为一条竖线,定位标识5为多条沿第一插孔41直径方向延伸的竖线,识别标识203和定位标识5在同一直线上,此时表明试验针20上产生的磨损表面朝向预设方向。当然识别标识203、定位标识5还可以是其他表现形式。
请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7和图8,针尖部202包括相连接的连接端202a和检测端202b,连接端202a连接主体部201和检测端202b;针尖部202中具有磨损端面的部分为检测端202b,针尖部202中外表面未被磨损的部分为连接端202a。试验针20在完成一次岩石磨蚀性测试之后,还可以对试验针20的针尖部202再次进行打磨,使得针尖部202重新具有圆锥形的针尖,再次用于岩石磨蚀性测试,而试验针20的长度将会随着多次打磨、磨损不断减小。正是由于试验针20的长度会随着参与岩石磨蚀性测试的次数不断减小,使得夹持单元1每次夹持的试验针20长度不一定相同,为了保证每次夹持单元1夹持的试验针 20的针尖部202均能在视觉采集单元2所在取景范围内,所以本申请夹持单元1包括检测口11,检测口11的边沿用于与连接端202a抵接,检测口11还用于露出检测端202b,视觉采集单元2用于拍摄外露于检测口11的检测端202b。
由于连接端202a的外表面未被磨损,所以无论针尖部202是否已经参与岩石磨蚀性测试,其外表面均能保证一致性,检测口11的边沿用于与连接端202a的外表面抵接,从而保证检测端202b可以露出检测口11并出现在视觉采集单元2的取景范围内。通过在夹持单元1中设置检测口11,使得检测口11可以对试验针的针尖部202进行定位,保证检测端 202b外露在检测口11外侧并处于视觉采集单元2的取景范围内;设置的检测口11的边沿可与连接端202a抵接,从而保证试验针的稳定性,提高视觉采集单元2计算得到的磨损参数精度。
夹持单元1包括夹持套筒12和与夹持套筒12一端连接的定位套头13,夹持套筒12包括沿第一方向X开设的收容腔121,夹持套筒12用于夹持试验针20并收容试验针20于收容腔121内,检测口11设置于定位套头13远离夹持套筒12的一端。
可以根据试验针20的长度和直径设置收容腔121的大小,保证设置在收容腔121内的试验针20与夹持套筒12之间不会发生不需要的相对位移。定位套头13和夹持套筒12可以是一体件。在一实施例中,定位套头13和夹持套筒12为单独制备的零件,定位套头13 包括套设在夹持套筒12外侧的连接部131、自连接部131向远离夹持套筒12方向延伸的夹持部132、自夹持部132向靠近夹持套筒1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定位部133,夹持部132用于套设在试验针20的主体部201外侧,对试验针20进行固定,检测口11为定位部133形成的通孔,即试验针20可以依次穿过夹持套筒12、夹持部132和定位部133。
通过设置具有收容腔121的夹持套筒12,保证收容于收容腔121内的试验针20可以沿第一方向X放置,保证视觉采集单元2每次采集的检测端202b图像一致性高;通过设置定位套头13,从而可以对收容于收容腔121内的试验针20进行定位。
沿夹持套筒12到定位套头13方向,检测口11的尺寸逐渐减小。即定位部133中形成检测口11的外表面为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以及连接端202a的外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一致,使得倾斜表面可以与连接端202a抵接,对试验针20进行定位。
请结合参阅图9,夹持套筒12包括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3,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3合围形成收容腔121。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3可以是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壳结构,将夹持套筒12设置为两个独立设置的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3,方便制备夹持套筒12。
第一子壳122和第二子壳123可以为沿夹持套筒12的轴线设置的轴对称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收容腔121沿垂直第一方向X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子壳122形成收容腔121 的曲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子壳123形成收容腔121的曲面的直径,第二子壳123形成收容腔 121的曲面的直径配置为试验针20的直径。
可以将第一子壳122设置为略大于试验针20,使得试验针20插入收容腔121更顺畅,通过将第二子壳123设置为与试验针20的直径匹配,使得试验针20能被第二子壳123精确定位。
请结合参阅图10,夹持单元1还包括开设于第一子壳122的定位孔14、以及与定位孔 14适配的定位栓15,定位孔14与收容腔121连通,定位栓15用于穿过定位孔14与试验针20抵接。
由于第一子壳122中形成收容腔121的曲面直径略大于试验针20,所以可以通过定位栓15对试验针20进行进一步定位,即收容在收容腔121内的试验针20相对两侧被定位栓15和第二子壳123夹持。
定位栓15包括壳体151和弹性抵接件152,壳体151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安装腔1511,弹性抵接件152收容于安装腔1511内,弹性抵接件152的一端与壳体151抵接,另一端用于穿过开口与试验针20抵接,壳体151插入定位孔14并与夹持套筒12螺纹连接。
弹性抵接件152可以为弹簧、橡胶等具有弹性形变力的材料或结构,壳体151旋转以改变壳体151与夹持套筒12的位置关系,随着壳体151接近收容腔121,弹性抵接件152 可以接触收容在收容腔121内的试验针20,直至弹性抵接件152发生形变,弹性抵接件152 抵接在试验针20和壳体151的底壁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抵接件152包括弹簧1521 和抵接球1522,弹簧1521的一端与壳体151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抵接球1522连接,抵接球1522用于与试验针20抵接,由于抵接球1522具有曲面的外表面,使得相抵接的抵接球1522和试验针20中,相互作用的表面积小。
请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11,驱动单元3包括驱动电机31、与驱动电机31连接的驱动齿轮32、与驱动齿轮32啮合的从动齿轮33,从动齿轮33套设于夹持套筒12外侧,从动齿轮33带动夹持套筒12沿第一方向X转动。
驱动电机31和驱动齿轮32沿第二方向Y设置,驱动齿轮32可以以第二方向Y为轴向转动,从动次轮可以以第一方向X为轴向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齿轮32和从动次轮可以均以第一方向X为轴向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啮合方式、转动方向,使得驱动电机31输出动力可以驱动夹持套筒12转动。
请结合参阅图12,外壳4还具有与第一插孔41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二插孔;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还包括试验针推动件6,试验针推动件6包括与检测口11的尺寸适配的推杆61和设于推杆61端部的凹槽62,试验针推动件6用于插入第二插孔,以使凹槽62 的侧壁用于与露出检测口11的针尖部202抵接。
由于试验针20的长短不定,当试验针20长度小于收容腔121的长度时,此时可以通过试验针推动件6与主体部201的端面接触,沿第一方向X推动试验针20,直至试验针20 与检测口11的边沿抵接。同样,对试验针20磨损测量完成后,还可以通过试验针推动件6 与针尖部202接触,沿第一方向X推动试验针20,直至试验针20从第一插孔41出来。为了避免试验针推动件6破坏针尖部202的结构,在试验针推动件6设置凹槽62收容检测端 202b,仅通过凹槽62的部分侧壁与针尖部202抵接,推动试验针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4还具有与夹持套头相对设置的观察窗43,通过该观察窗43,可以观察到外壳4内部情况,方便试验针推动件6与试验针20对准。
请参阅图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
岩石磨擦试验装置30,包括试验针夹持单元301和岩石驱动单元302,试验针夹持单元301用于夹持试验针,岩石驱动单元302用于驱动待测岩石试样和试验针发生相对运动,以使试验针产生磨损。
可以先将试验针夹持单元301夹持试验针,并控制岩石驱动单元302驱动待测岩石试样,使得试验针产生磨损;再将磨损的试验针放置于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对试验针的磨损程度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由于采用了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10,因而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依照本申请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申请以及在本申请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单元,用于夹持试验针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试验针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针尖部;
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夹持单元转动,以使所述夹持单元带动所述试验针转动;
视觉采集单元,与所述夹持单元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视觉采集单元用于拍摄外露于所述夹持单元的所述针尖部,并识别得到所述针尖部的磨损参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所述针尖部包括相连接的连接端和检测端,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检测端;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检测口,所述检测口的边沿用于与所述连接端抵接,所述检测口还用于露出所述检测端,所述视觉采集单元用于拍摄外露于所述检测口的所述检测端;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套筒和套设于所述夹持套筒一端的定位套头,所述夹持套筒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的收容腔,所述夹持套筒用于夹持所述试验针并收容所述试验针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检测口设置于所述定位套头远离所述夹持套筒的一端;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夹持套筒的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栓,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定位栓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试验针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夹持套筒到所述定位套头方向,所述检测口的尺寸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套筒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合围形成所述收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子壳形成所述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子壳形成所述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子壳形成所述收容腔的曲面的直径配置为所述试验针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子壳的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栓,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定位栓用于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试验针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栓包括壳体和弹性抵接件,所述壳体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弹性抵接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弹性抵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另一端用于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试验针抵接,所述壳体插入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夹持套筒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夹持套筒外侧,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夹持套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还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定位标识,所述夹持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夹持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插孔,所述定位标识绕所述第一插孔设置,所述定位标识用于与所述试验针的主体部上的识别标识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插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插孔;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还包括试验针推动件,所述试验针推动件包括与所述检测口的尺寸适配的推杆和设于所述推杆端部的凹槽,所述试验针推动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以使所述凹槽的侧壁用于与露出所述检测口的所述针尖部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采集单元包括:
光源;
光学模块,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模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分设于所述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
11.一种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
岩石磨擦试验装置,包括试验针夹持单元和岩石驱动单元,所述试验针夹持单元用于夹持试验针,所述岩石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待测岩石试样和所述试验针发生相对运动,以使所述试验针产生磨损。
CN202210103468.8A 2022-01-27 2022-01-27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Active CN114509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3468.8A CN114509363B (zh) 2022-01-27 2022-01-27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3468.8A CN114509363B (zh) 2022-01-27 2022-01-27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9363A CN114509363A (zh) 2022-05-17
CN114509363B true CN114509363B (zh) 2024-01-12

Family

ID=8155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3468.8A Active CN114509363B (zh) 2022-01-27 2022-01-27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93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597A (zh) * 2007-01-25 2007-08-0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耐磨试验仪
CN110646310A (zh) * 2019-09-30 2020-01-0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岩石耐磨性能试验机
CN111487118A (zh) * 2019-01-25 2020-08-04 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 针测试仪
CN111982734A (zh) * 2020-09-10 2020-11-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683645A (zh) * 2020-12-07 2021-04-20 山东大学 一种小型探针磨蚀测试平台、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
CN114397215A (zh) * 2022-01-27 2022-04-26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岩石磨蚀性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597A (zh) * 2007-01-25 2007-08-0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耐磨试验仪
CN111487118A (zh) * 2019-01-25 2020-08-04 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 针测试仪
CN110646310A (zh) * 2019-09-30 2020-01-03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岩石耐磨性能试验机
CN111982734A (zh) * 2020-09-10 2020-11-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岩石耐磨性测试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683645A (zh) * 2020-12-07 2021-04-20 山东大学 一种小型探针磨蚀测试平台、测试方法及评价方法
CN114397215A (zh) * 2022-01-27 2022-04-26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岩石磨蚀性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程序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岩石磨蚀性实验;郭璐;陈馈;李凤远;韩伟锋;;隧道建设(第01期);34-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9363A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5259A (en) Adapter tip for remote measuring device
EP0542251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nominally cylindrical guiding structures
US10036629B2 (en) Optical thread profiler
US7016052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ho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H11305068A (ja) フェルール用筒状体及びフェルール
CA2743375A1 (en) Tool wear qua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401157B2 (en) Optical inner surface measurement device
CN114509363B (zh) 试验针磨损测量装置及岩石磨蚀性指数试验系统
CN114397215A (zh) 岩石磨蚀性测试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164640B (zh) 筒内壁磨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JP7165396B2 (ja) コンクリート中性化試験に用いる測定スケール及び中性化深さの測定方法
JPH09178404A (ja) ネジ深さ測定具
CN107407617B (zh) 用于诸如多模式光纤几何测量的光纤测量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6914683B1 (en) Measurement of small, periodic undulations in surfaces
US760937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properties of a surface of revolution
JPH0212007A (ja) 管内面の欠陥深さ測定器
DE102008027831B4 (de) Messung der Linsenmittendicke
CN218584320U (zh) 一种放大镜头的检测装置
RU216203U1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притупленных кромок внутренних отверстий
JPH10197206A (ja) 極小中空孔の内径検査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ゲージホ ルダ
CN211824297U (zh) 一种结构光检测装置
CN213600027U (zh) 光学仪器镜面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648403Y (zh) 陶瓷插芯开口夹角检测装置
JPH08233545A (ja) 穴形状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装置
JP4570227B2 (ja) パンダファイバにおける応力付与部の位置検出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