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07C -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07C
CN1145007C CNB981055222A CN98105522A CN1145007C CN 1145007 C CN1145007 C CN 1145007C CN B981055222 A CNB981055222 A CN B981055222A CN 98105522 A CN98105522 A CN 98105522A CN 1145007 C CN1145007 C CN 11450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gas
radiator unit
flow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05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448A (zh
Inventor
v
迈克尔V·卡扎基斯
M
斯科特M·特拉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Original Assignee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filed Critical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Publication of CN1196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5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refrigeration (cond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6Header boxes; End plates with static flow control means, e.g. with means for uniformly distributing heat exchange media into condui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冷却器装置凝结从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中释放出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包括一具有与压缩机相连以接受待处理气体的第一入口、一第二入口和一出口的用于凝结悬浮的蒸气的散热器、一旁路管和一旁路阀门。旁路阀门感应第一入口与出口间的压力差以控制待处理气体的流动,以便当压力差达到或超过预定值时,阀门打开,使待处理气体流过旁路管并流入第二入口,以便融化积聚在散热器单元内的引起压力差的结冰的水分。

Description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用于凝结悬浮在从一空气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空气中的蒸气的装置。尤其,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冷却器装置,该后冷却器装置具有这样一个优点,即从空气干燥系统中释放出来相对温热的待处理空气,以便融化在该装置内某些部分积聚并结冰的、并由此引起流过该后冷却器装置的气流限制的凝结的水分。
背景技术
空气干燥系统是众所周知的,它适用于包括铁路产业在内的多种技术领域。设计空气干燥系统是为了将净化并干燥了的压缩空气提供给气动系统。这种气动系统的一个例子便是火车的空气制动系统。
火车的空气干燥系统一般包括一压缩机、一空气干燥器单元和一后冷却器装置,该后冷却装置一般位于压缩机的出口与空气干燥器单元的入口之间。通常,一引擎或者一电动机直接或通过一皮带(belt)和滑轮机械装置来驱动压缩机,该压缩机实质上是一个空气泵,该空气泵提供压缩空气以操纵空气制动系统及其它诸如接触器、转换器、换向器、振铃器等火车上的空气驱动设备。然而,从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压缩空气一般包含或夹带着呈蒸气状态的不能接受的过量水分。这些待处理空气在被引入到空气干燥器单元之前,从理论上讲要除去其中所有的水分。援引在此作参考的申请号为08/597,076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揭示了一种空气干燥器单元。
当空气干燥器单元相当有效地去除来自于流过其中的压缩空气气流的凝结的水分以及其它空中微粒时,该空气干燥器单元不能特别有效地去除悬浮在压缩空气中的蒸气状水分。因此,一般在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单元之间插入一后冷却器装置,以便凝结悬浮在气流中的蒸气。援引在此作参考的专利号为5,106,270的美国专利中揭示了一种后冷却器装置。
后冷却器装置一般包括一散热器单元,还可包括一旁路管以及一旁路阀门。该散热器单元包括一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的入口,和一与空气干燥系统的空气干燥器单元的入口相连的出口。从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空气流入到入口内,并流过散热器单元。散热器单元在入口与出口之间具有足够的散热面,以便将压缩空气自其从压缩机内释放出来时的温度冷却至通常为环境空气温度的大约5华氏度之内。来自于风扇或者其它机械装置的气流流到了散热器单元的散热面上,从而冷却了散热器单元和流过散热器单元的待处理的压缩空气。这就使必然夹带在压缩空气中的蒸气状水分凝结。于是,在来自于散热器单元出口的压缩空气中所夹带的蒸气少于先前悬浮在其中的蒸气。在下文称作为后冷却的空气的干燥器的压缩气流也被迫夹带着凝结的水分流入至空气干燥器单元。然后,空气干燥器单元从流过其中的后冷却气流中去除了凝结的水分以及其它空中微粒。
当在温度比水的冰点足够高的环境中运行时,上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工作得相当完美。然而,当在接近或低于冰点的温度下运行时,凝结的水分往往会在散热器单元的通道内结冰,从而限制了空气通过散热器单元的流动。解决这个结冰问题的一种途径是停止空气流过散热器单元,直到将结冰的凝结物融化。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要长时间地中断诸如火车的空气制动系统之类的重大系统中的压缩空气的流动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因此,空气干燥技术领域中的专业人员已采用了上述旁路管以及旁路阀门,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的旁路管和旁路阀门常常用来给散热器单元设置旁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的系统内的旁路管的一端连接在压缩机的出口和散热器单元的入口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散热器单元出口和空气干燥器单元的入口之间。旁路阀门连接至旁路管的一端上,此端位于旁路管控制待处理空气是从压缩机流入至散热器单元,还是流入至空气干燥器单元的点上。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在寒冷的环境中运行,当凝结的水分开始在后冷却器装置中结冰,并限制了散热器单元的通路时,穿过散热器单元的压降增加了。旁路阀门感应散热器单元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压力的变化。当压力差低于某一阈值时,旁路阀门维持闭合的状态。这样便使待处理空气流过散热器单元。然后,来自于散热器单元出口的后冷却的空气流入至空气干燥器单元,从而夹带着凝结的水分从空气干燥系统中排出。当压力差上升直至大于该阈值时,则旁路阀门打开。打开的旁路阀门完全地改变了待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其通过旁路管直接流入至空气干燥器单元。于是,旁路管通过旁路阀门完全绕过散热器单元,直到该压力差减小至可接受的程度(即,直到散热器单元解冻)。
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常常存在着这样几个缺点。或许最明显的缺点在于解冻散热器单元所花的时间的长度。用于使散热器单元解冻的时间已被证实是相当地无法令人接受的,尤其是在较寒冷的环境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在散热器单元解冻的同时,引入到空气干燥系统内的待处理空气的数量。在不通过凝结来自于流入的待处理的气流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的辅助的情况下,空气干燥系统无法从流入的气流中去除所有的或者接近于所有的水分。这些过量的水分会损坏火车上的空气制动系统以及其它的空气驱动装置,尤其会长时间地对它们的运行起到不利的影响。
空气干燥技术领域中的专业人员应该明白,当空气流过散热器的通道受到过度地限制时,则极有必要使散热器单元解冻。然而,与空气干燥系统相连的气动系统不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失去稳定提供的净化并干燥了的压缩空气。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在一段令人无法接受的较长时间使气动系统失去净化并干燥了的空气。于是,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的性能已被证实在上述情况下,在铁路运输业中是相当地令人不满意的。
因此,最好设计一种后冷却器装置,这种后冷却器装置可以减小散热器单元解冻所需的时间。一种以这种后冷却器装置为特征的空气干燥系统将不再花费很多的时间来使散热器单元解冻。因此,配备这样一种后冷却器装置的空气干燥系统将提供给经常与后冷却的空气相连的气动系统。同样重要的是,配备这样一种后冷却器装置的空气干燥系统将不会引入夹带很多水分的空气,这是由于它不需要频繁地使自己解冻的缘故。一种配备本后冷却器发明的空气干燥系统较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的空气干燥系统而言,将更有效地使空气干燥。连接至改进的空气干燥系统的气动系统将遇到较少的水分,并且会较少遭受到反复暴露于水分的不利的影响。
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将使可提供给各种气动系统的本发明的后冷却器装置一目了然。提供有后冷却器装置的典型类型的气动系统包括客运及货运火车、地铁以及各种其它类型的涉及运输的铁路系统的空气制动系统。还包括各种卡车类运输工具的空气制动系统。提供有后冷却器装置的其它类型的气动系统也可涉及运输业以外的领域。取决于使用本发明的特殊的应用场合,作些明显的修改可能是必须的。
要注意的是,提供上述背景信息是为了协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另外,在这里所使用的任何术语不限定于任何特定的狭义说明,除非是在这个文献中特别规定的其它方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冷却器装置,这种后冷却器装置具有这样一个优点,即从空气干燥系统中释放出来相对温热的待处理空气,以便融化在该装置内积聚并结冰的、引起流过该后冷却器装置的气流限制的凝结的水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散热器单元和旁路机构为特征的后冷却器装置,该散热器单元凝结来自于待处理的气流的蒸气,旁路机构则改变待处理的气流的方向以便解冻散热器单元的特殊部分,在该特殊部分中具有积聚并结冰的、引起流过该散热器单元的气流限制的凝结的水分。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冷却器装置,该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以第二入口为特征的散热器单元,该第二入口定位在散热器单元中存在着极易积聚并结冰的凝结的水分的那一部分附近,当凝结的水分积聚并结冰并由此引起流过该散热器单元的气流限制时、可以使相对温热的待处理空气转换方向流入该第二入口,以便使该部分解冻。
除了上面列出的目的与优点,在阅读了这个文献的详细描述部分之后,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的目的与优点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而言,将变得更加清楚。当详细描述与附图与附加权项一道被思考时,其它的目的与优点便一目了然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用于凝结悬浮在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并将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输送到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的散热器单元,散热器单元的特点为:一与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从压缩机处接受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该后冷却器装置的特点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和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第一入口和大致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压力差控制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待处理气体流入第一入口,并流过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下一部件,同时将其中所夹带的凝结的水分从气体干燥系统中排出,以及(ii)当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预定值时,旁路阀门打开,从而改变了待处理气体的流动方向,使其流过旁路管,并流入第二入口,以便在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单元,它的特点为:一与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第一入口从压缩机处接受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散热器单元用于凝结悬浮在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并将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通过出口输送到的下一部件;该后冷却器装置的特点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和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第一入口和大致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压力差控制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待处理气体流入第一入口,并流过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下一部件,以及(ii)当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预定值时,旁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待处理气体流过旁路管,以便在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了散热器单元的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单元,它的特点为:一与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第一入口从压缩机处接受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散热器单元用于凝结悬浮在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并使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通过出口输送到的下一部件;该后冷却器装置的特点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和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压力差控制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待处理气体流入第一入口,并流过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下一部件,以及(ii)当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预定值时,旁路阀门打开,从而使待处理气体的一部分改变流动方向,使其流过旁路管,并流入第二入口,以便在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后冷却器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提醒读者,为了清楚和理解起见,在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部件在提供在此文献中的附图中的标号是相同的。
现在请参阅这单一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后冷却器装置的最新较佳实施例的基本详图。总的用标号1表示的后冷却器装置去除来自于从空气干燥系统的压缩机中释放出来待处理的气流中的蒸气。后冷却器装置1通过如下文所述的方式冷却空气,以便去除这些来自于待处理的压缩空气中的蒸气。
后冷却器装置1包括一散热器单元2、一旁路管3和一旁路阀门4。散热器单元2以一第一入口21、一第二入口22、一出口23和一散热面24为特征。第一入口21与压缩机(图中未示出)相连,从该压缩机处接受待处理的压缩空气。第二入口22最好定位在散热器单元2中的水分一旦凝结就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附近。出口23与空气干燥系统中的下一部件(图中未示出)的入口相连。下一部件一般为上述空气干燥系统中的空气干燥器单元(图中未示出)。下一部件也可为一主储气器的入口。散热面24座落在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和出口23之间。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散热面24包括内部通道,气流通过该内部通道流动,而且该内部通道使由空气所夹带的相对较多的热量辐射至大气。
散热器单元2可采用任何已知的构造形式。例如,散热器单元2可具有一铝散热片中心部分(core)25,该铝散热片中心部分的两端分别与引入端26和引出端27相连。引入端26与第一入口21相连,引出端27与出口23相连。如上所述的第二入口22最好定位在在散热器单元2中的凝结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附近。这部分可以是引出端27的一部分。铝散热片中心部分25的内部通道可以是互相平行的管状通道。每一管状通道可由短管(tubelet)组成,这些短管形成具有预定高度的交错排列(staggered)的通道。在上述的专利号为5,106,270的美国专利中揭示了其它的关于散热器单元构造的例子。
旁路管3的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出口与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之间,另一端连接至散热器单元2的第二入口22。旁路管3最好采用可弯曲的软管形式。但是,它也可采用不可弯曲的导管形式。旁路阀门可从各种商业上所采用的阀门中进行选择,这些阀门的构造及操作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旁路阀门4连接在旁路管3和压缩机的出口与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相连的连接点之间。将旁路阀门4定位在这个位置上,则旁路阀门4可以感应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和其出口23之间的压力差,当然散热器单元2采用其第二入口22定位在散热器单元2的出口23附近的形式下。根据压力差的大小,旁路阀门4决定将相对温热的待处理空气从压缩机流入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还是流入其第二入口22。于是,旁路阀门4便控制了待处理空气从压缩机至散热器单元2的所述两个入口的流动。当然,旁路阀门4与旁路管3、压缩机以及散热器单元2的第一入口21相连的精确点可根据人们所希望的构成这些连接的方式来改变。
关于后冷却器装置1的操作,待处理的气流从压缩机的出口流入至旁路阀门4。当旁路阀门4感应到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旁路阀门4关闭,从而使待处理空气流入至第一入口21,并由此流过散热器单元2。于是,空气流过散热器单元2的内部通道,在其中,散热面24使由流动的空气所夹带的热量辐射至大气。来自于风扇或者其它机械装置的气流可直接流到散热面24上,以便冷却散热面24和流过散热器单元2的压缩空气。在这种方式中,散热器单元2将空气从压缩机中释放出来时的温度冷却至一般的大气温度。这就使必然夹带在压缩空气中的蒸气状水分凝结。于是,在来自于散热器单元2出口的压缩空气中所夹带的蒸气少于先前悬浮在其中的蒸气。这种后冷却的气流也被迫夹带着凝结的水分流入至空气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诸如主储气器或者空气干燥器单元之类的下一部件可具有一排出口,以便通过该排出口从流过其中的后冷却气流中去除凝结的水分以及其它微粒。只要上述的压力差维持在小于预定值的水平上,则后冷却器装置1以这种方式运行。
当后冷却器装置1运行在较寒冷的环境中时,凝结的水分会开始在其中结冰,由此阻塞了散热器单元2的内部通道。在散热器单元2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是定位第二入口22的最佳的部位。当位于散热器单元2的这部分中的内部通道由于结冰的凝结物而变得更加阻塞时,旁路阀门4感应到上述压力差的大小相应地增加。当这个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预定值时,旁路阀门4打开了。旁路阀门4一旦打开,于是它改变了一些待处理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其流过旁路管3,并流入至散热器单元2的第二入口22。进入到第二入口22内的相对温热的压缩空气迅速融化了积聚在散热器单元2的这部分中的结冰的凝结物。用于融化位于散热器单元2的这些通道内的结冰的凝结物所需的时间较在现有技术的后冷却器装置中融化这些凝结物所需的时间而言要迅速。旁路管3就这样通过旁路阀门4部分地绕过散热器单元2,而此期间阻塞物融化并且压力差减小至低于预定值水平。
于是,一种配备后冷却器装置1的空气干燥系统与具有现有技术中的后冷却器装置相比将更有效地使空气干燥。与后冷却器装置1相连的气动系统将遇到更少的水分,并且会较少遭受到反复暴露于水分的不利的影响。
关于散热器单元的第二入口22的最佳定位,图1所示为将第二入口正好定位在散热器单元2的出口23的上游。散热器单元2的这部分一般承受散热器单元2所受到的最低的温度。这是由于流过这部分的空气已经流过了整个散热器单元2,因而其所含的大量的热量已经辐射至大气了。在这个例子中,最接近压缩机的散热器单元2的一端较其相对端而言是很温热的,这是由于流过此端的空气还没有将它的热量辐射至大气的缘故。由于这个原因,散热器单元2的一端上的相对温热的待处理空气改变其方向,以便使定位在靠近其相对端上的散热器单元2的部分解冻。
根据一个或多个因素可以改变散热器单元2的第二入口的最佳定位,关于这一点,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的专业人员而言是很明显的。例如,设计特殊的散热器单元会影响极易受到最低温度的散热器单元的部分。散热器单元所采用的方式或者其组成在空气干燥系统中的途径也会限定第二入口其它的定位。虽然,图1所示的第二入口22接近于散热器单元2的出口23,要明白的是,它也可定位在位于散热器单元2上的其它更佳的位置上。
当已根据专利报告详细阐述了实现本发明的最新较佳实施例的同时,那些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实施本发明的可替换的方法而不脱离附加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那些一般技术人员还可认识到,以上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而不会将任何一项下面的权利要求限制在任何特别窄的说明。
另外,为了促进科学以及实用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专利证书对于专利报告所规定的时间内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所有的题目为自己确定了专有权。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所述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用于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并将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输送到所述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的散热器单元,所述散热器单元的特点为:一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从所述压缩机处接受所述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所述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所述后冷却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所述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所述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所述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入口和大致所述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所述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入所述第一入口,并流过所述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所述下一部件,同时将其中所夹带的所述凝结的水分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中排出,以及(ii)当所述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打开,从而改变了所述待处理气体的流动方向,使其流过所述旁路管,并流入所述第二入口,以便在所述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所述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积聚在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所述凝结的水分由于所述气体的流动被迫使至下一部件并在该处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中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是一可弯曲的软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阀门用机械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一入口和大致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压力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
(a)一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的引入端,所述引入端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入口的所述待处理气体;
(b)一与所述出口相连的引出端,所述引出端用于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流至所述出口,所述引出端也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并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二入口的待处理气体,所述第二入口一般定位在所述出口的上游;以及
(c)一连接至所述引入端和所述引出端之间的散热片中心部分,通过所述散热片中心部分来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
6.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所述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单元,它的特点为:一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从所述压缩机处接受所述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所述散热器单元用于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并将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通过所述出口输送到所述的下一部件;所述后冷却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所述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所述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所述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入口和大致所述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所述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入所述第一入口,并流过所述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所述下一部件,以及(ii)当所述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打开,从而使所述待处理气体流过所述旁路管,以便在所述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了所述散热器单元的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是一可弯曲的软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阀门用机械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一入口和大致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压力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的所述第二入口定位在接近于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
(a)一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的引入端,所述引入端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入口的所述待处理气体;
(b)一与所述出口相连的引出端,所述引出端用于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流至所述出口,所述引出端也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并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二入口的待处理气体,所述第二入口一般定位在所述出口的上游;以及
(c)一连接至所述引入端和所述引出端之间的散热片中心部分,通过所述散热片中心部分来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
11.一种用于凝结从一气体干燥系统的压缩机内释放出来的待处理气体中的蒸气的后冷却器装置,所述后冷却器装置包括:一散热器单元,它的特点为:一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从所述压缩机处接受所述待处理气体,以及一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的下一部件相连的出口,所述散热器单元用于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并使由此产生的后冷却的气体通过所述出口输送到所述的下一部件;所述后冷却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一定位在接近于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的第二入口;
所述待处理气体可以流过的一旁路管,所述旁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入口之间,而另一端则连接至所述第二入口;以及
一用于感应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并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差控制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动的旁路阀门,以便(i)当所述压力差小于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关闭,从而使所述待处理气体流入所述第一入口,并流过所述散热器单元,并从该处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输送至所述下一部件,以及(ii)当所述压力差达到或者超过所述预定值时,所述旁路阀门打开,从而使所述待处理气体的一部分改变流动方向,使其流过所述旁路管,并流入所述第二入口,以便在所述散热器单元中融化积聚在那儿的、限制了流过那儿的气体的流动并产生所述压力差的结冰的凝结着的水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的所述第二入口定位在接近于所述散热器单元中的凝结的水分极易积聚并结冰的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单元包括:
(a)一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的引入端,所述引入端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入口的所述待处理气体;
(b)一与所述出口相连的引出端,所述引出端用于使所述后冷却的气体流至所述出口,所述引出端也与所述第二入口相连,并用于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二入口的待处理气体,所述第二入口一般定位在所述出口的上游;以及
(c)一连接至所述引入端和所述引出端之间的散热片中心部分,通过所述散热片中心部分来凝结悬浮在所述待处理气体中的所述蒸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管是一可弯曲的软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阀门用机械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一入口和大致所述出口之间的所述压力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的所述下一部件是一气体干燥器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后冷却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干燥系统的所述下一部件是一主储气器。
CNB981055222A 1997-04-15 1998-03-09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0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842685 1997-04-15
US08/842,685 US5927399A (en) 1997-04-15 1997-04-15 Aftercooler with integral bypass line
US08/842,685 1997-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6448A CN1196448A (zh) 1998-10-21
CN1145007C true CN1145007C (zh) 2004-04-07

Family

ID=2528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552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007C (zh) 1997-04-15 1998-03-09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27399A (zh)
EP (1) EP0872270B1 (zh)
JP (1) JP2895049B2 (zh)
CN (1) CN1145007C (zh)
CA (1) CA2216506C (zh)
DE (1) DE69816360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3725B1 (en) * 1997-07-21 2001-09-04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Aftercooler bypass means for a locomotive compressed air system
US6167956B1 (en) * 1999-08-24 2001-01-02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Aftercooler having bypass passage integrally formed therewith
US6394764B1 (en) 2000-03-30 2002-05-28 Dresser-Rand Company Gas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gas seal control
US8156997B1 (en) * 2005-01-15 2012-04-17 TMS Company LLC Heated and cooled compressed air device and method
US8256496B2 (en) * 2007-12-06 2012-09-04 Deere & Company Air diverter for vehicle cooling system
US8128379B2 (en) * 2008-11-19 2012-03-06 Wabtec Holding Corp.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2CD type air compressor
CN101822934B (zh) * 2010-02-01 2012-05-23 北京亚都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风路结构以及具有该风路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3016674B (zh) * 2011-09-26 2015-12-09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侧置式一体化温度控制阀与侧流管组合的热交换器
FR2996819B1 (fr) * 2012-10-16 2015-05-01 Willy Delbarba Compresseur ferroviaire a pistons sec ferme avec un caisson de protection et d'insonorisation
DE102013007186A1 (de) * 2013-04-25 2014-10-30 Man Truck & Bus Ag Leit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6460819B (zh) * 2014-06-17 2018-08-21 纽约气闸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式水分离器的压缩机后冷却器旁路
US9283944B2 (en) 2014-06-17 2016-03-15 New York Air Brake, LLC Compressor aftercooler bypass with integral water separator
CN104105384A (zh) * 2014-07-21 2014-10-15 福建中电合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除湿器除湿模块
US9765660B2 (en) * 2015-05-29 2017-09-1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ternal bypass to improve decongealing of surface type air to oil coolers
WO2017016569A1 (fr) * 2015-07-24 2017-02-02 Delbarba Willy Compresseur ferroviaire a pistons sec ferme avec un caisson de protection et d'insonoris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84571A (en) * 1957-03-12 Evaporative air cycle cooler
US1594976A (en) * 1925-10-14 1926-08-03 Ingersoll Rand Co Cooler for air compressors
US1805101A (en) * 1927-03-25 1931-05-12 Modine Mfg Co Heat exchange device
US2304151A (en) * 1939-03-13 1942-12-08 Robert B P Crawfor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392213A (en) * 1942-06-03 1946-01-01 United Aircraft Prod By-pass control valve
US2693247A (en) * 1951-09-29 1954-11-02 Niagara Blower Co Method of cooling and dehumidifying compressed gases
US2783616A (en) * 1954-11-08 1957-03-05 Adiel Y Dodge Air coolers and dehumidifiers
GB1255956A (en) * 1968-02-02 1971-12-08 Covrad Ltd Formerly Known As C 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ir passing from an air compressor 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3968836A (en) * 1974-08-05 1976-07-13 Hudson Products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US4000725A (en) * 1975-03-24 1977-01-04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Aftercooler coolant flow contro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0006412A1 (fr) * 1978-07-03 1980-01-09 Hamon-Sobelco S.A. Réfrigérant atmosphérique à échangeur sec
US4237696A (en) * 1978-10-24 1980-12-09 Coblentz Robert C Compressed air system
US4317439A (en) * 1979-08-24 1982-03-02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Cooling system
IT8453921V0 (it) * 1984-10-15 1984-10-15 Gaggia Brevetti Gelatiera particolarmente per uso domestico
JPS61145887U (zh) * 1985-03-04 1986-09-09
JPS6248923A (ja) * 1985-08-28 1987-03-03 Hino Motors Ltd タ−ボ過給エンジン
JPS63198724A (ja) * 1987-02-13 1988-08-17 Fuji Heavy Ind Ltd 過給機付内燃機関の過給圧制御装置
US4838343A (en) * 1988-01-11 1989-06-13 Bogue Kenneth D Portable apparatus for cooling compressed air
IT1215688B (it) * 1988-01-12 1990-02-22 F B M Hudson Italiana S P A Procedimento e impianto per protezione contro il congelamento di grandi condensatori di vapord'acqua raffredati con aria.
JP3063119B2 (ja) * 1990-07-05 2000-07-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US5106270A (en) * 1991-01-10 1992-04-2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Air-cooled air compressor
CA2087459C (en) * 1992-01-23 2000-03-21 Jack Lewis Stolz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cooling of intake air using refrigeration of liquefied fuel gas
DE4308354A1 (en) * 1992-03-16 1993-09-23 Mazda Motor Air induction system for vehicle supercharged combustion engine - has by=pass line around intercooler opened and closed at precise pressures between precisely defined upper and lower limits
US5184773A (en) * 1992-06-24 1993-02-09 Siemens Automotive Limited Pressure regulating heater control valve
FR2710953B1 (fr) * 1993-10-05 1995-12-08 Renault Vehicules In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fluide traversant un boîtier de dérivation et système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pour réguler l'air de suralimentation d'un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US5390646A (en) * 1993-12-29 1995-02-21 Consolidated Natural Gas Service Company, Inc. Second stage inter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fluid
US5669338A (en) * 1996-04-15 1997-09-23 Caterpillar Inc. Dual circuit cooling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216506C (en) 2001-05-01
DE69816360T2 (de) 2004-04-15
EP0872270B1 (en) 2003-07-16
CA2216506A1 (en) 1998-10-15
EP0872270A1 (en) 1998-10-21
DE69816360D1 (de) 2003-08-21
CN1196448A (zh) 1998-10-21
JP2895049B2 (ja) 1999-05-24
US5927399A (en) 1999-07-27
JPH115529A (ja) 1999-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007C (zh) 具有一体式旁路管的后冷却器
CN1299000C (zh) 一体地形成有旁路通道的后冷却器
CN113385002B (zh) 压缩机设备和干燥压缩气体的方法
US4928498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ression of gases
US6027311A (en) Orifice controlled bypass system for a high pressure air compressor system
CN1025725C (zh) 空气循环环境控制系统及其空气调节方法
JP5522874B2 (ja) 車両の冷却システム
US5925169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ying a gas which has been compressed by a compressor
US4007021A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drying compressed gases, especially compressed air for brake systems in motor vehicles
US5428963A (en) Compressed air system to deliver dry and clean air
WO2006011297A1 (ja) 空気冷媒式冷却装置
JPH09500575A (ja) ガス状媒体の湿分含量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CN1346961A (zh) 用于封闭管路冷却塔上的环流装置
JPH1182307A (ja) 冷却ガス加熱方法、冷却ガス加熱装置及び後置冷却器迂回方法
GB2401676A (en) Heat exchanger
AU720898B2 (en) Fan powered aftercooler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locomotive compressors having no integral aftercooler
JPH07204446A (ja) 0℃以下における冷却乾燥機の除霜装置
EP0515575A1 (en) Fluid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SU1006348A1 (ru) Станци остановки контейнеров систем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US5765291A (en) Compressed-gas system with a gas drier
RU2663956C2 (ru)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US20070151290A1 (en) Method for maximizing availability of heat exchangers for removal of volatile vapors from a storage vessel
RU2131811C1 (ru) Клима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ом вагона
JP2002234377A (ja) 粉粒体運搬車
JPS58224274A (ja) 冷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