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0469B -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0469B
CN114500469B CN202210392387.4A CN202210392387A CN114500469B CN 114500469 B CN114500469 B CN 114500469B CN 202210392387 A CN202210392387 A CN 202210392387A CN 114500469 B CN114500469 B CN 114500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electric
equipment
electric equipment
address
re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23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0469A (zh
Inventor
李冬华
魏首勋
刘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ntunsc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ntunsc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ntunsc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ntunsc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23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0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0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0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慧用电设备是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检测单元将用电线路漏电、电流、线温度、电压、功率、谐波、电弧等电气安全数据实时传送至云平台,部分具有前端操作部件的设备,如智能空气开关、智能家居控制器等,还可以接收平台指令对线路进行控制,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电气安全隐患统一管理,从根本上避免了电气火灾的发生。
目前,在制造智慧用电设备时,通常对智慧用电设备预设同一设备地址,而当智慧用电设备通过串行总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时,由于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相同,在接受主站发送的通信请求时,为避免主站无法接收到设备地址相同的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响应,通常采用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从而导致通信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智慧用电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可选地,所述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
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
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
若否,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在所述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还包括:
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
若否,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主站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发送扫描指令至智慧用电设备,以供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可选地,在所述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的步骤之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
若否,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应用于智慧用电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响应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可选地,所述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
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
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的步骤,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
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
若否,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在所述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
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
若否,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应用于主站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扫描指令至智慧用电设备,以供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分配模块,用于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更改模块,用于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可选地,在所述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的步骤之前,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
若否,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的方法,本申请通过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实现了根据回复时长,自动更改出厂智慧用电设备时预设的同一设备地址,使得各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地址各不相同,避免了当采用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时,安装过程繁琐以及安装调试难度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在本申请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智慧用电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可以为火灾探测器,还可以为智能监控器。其中,所述回复时长为智慧用电设备响应主站发送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示例性地,步骤S10包括:通过通信协议,使得智慧用电设备与主站设备进行通信,当检测接收到所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响应所述主站发送的扫描指令的回复时长,其中,所述通信协议可以为Modbus协议,还可以为RS485通信等其他串行通信协议。
其中,在步骤S10中,所述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
步骤S12,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设备ID为区分设备的身份信息,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一一对应。
示例性地,步骤S11至步骤S12包括: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设备ID的长度;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的长度,对所述设备ID计算得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其中,在步骤S11中,所述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步骤A10,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
步骤A20,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为主站设备可同时通信的智慧用电设备总数量的临界值,所述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由主站设备的通信能力决定,可以为20个,还可以为50个。
示例性地,步骤A10至步骤A20包括: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的长度;获取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和主站设备可通信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依据所述回复时长算法,所述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和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A10至步骤A20包括:当智慧用电设备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根据所述扫描指令中的扫描码与设备ID,计算得到本次回复延迟时间T,延迟时间T后响应主机的寻址指令。
作为一种示例,步骤A10至步骤A20包括: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的长度,将所述设备ID按所述设备ID的长度分为设备ID组;获取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和主站设备可通信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依据所述回复时长算法,在各设备ID组中选取预设数量的设备ID组的和,并与所述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求模,得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校验和;通过计算所述校验和与所述主站设备和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间的乘积,得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例如,当设备ID长度为6字节时,将所述设备ID分为6个设备ID组,将所述设备ID组随机搭配求和,计算设备ID组之和与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的模,得到校验和,计算校验和与所述主站设备和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间的乘积,得到回复时长,例如,可以在2个循环以内实现30个设备的寻址与地址设定。
假设从站设备ID长度为6个字节,总线最大支持从站设备数量为n。
D1 = (ID1 + ID2 + ID3 + ID4 + ID5 + ID6) % n;
D2 = (ID2 + ID3 + ID4 + ID5 + ID6) % n;
D3 = (ID1+ ID3 + ID4 + ID5 + ID6) % n;
D4 = (ID1 + ID2 + ID4 + ID5 + ID6) % n;
D5 = (ID1 + ID2 + ID3 + ID5 + ID6) % n;
D6 = (ID1 + ID2 + ID3 + ID4 + ID6) % n;
D7 = (ID1 + ID2 + ID3 + ID4 + ID5) % n;
S1 = (D1 + D2 + D3 + D4 + D5 + D6) % n;
S2 = (D2 + D3 + D4 + D5 + D6) % n;
S3 = (D1 + D3 + D4 + D5 + D6) % n;
S4 = (D1 + D2 + D4 + D5 + D6) % n;
S5 = (D1 + D2 + D3 + D5 + D6) % n;
S6 = (D1 + D2 + D3 + D4 + D6) % n;
S7 = (D1 + D2 + D3 + D4 + D5) % n;
按上述方式计算得到校验和Sn(n=1,...,7),如果串行总线通讯的波特率为19200,那么完成20个字节数据传输时间t约为11ms,那么延迟时间T可以取为3 * t * Sn(n=1,...,7),即可以满足不同Sn 从站设备发送的数据之间有足够的总线空闲时间,主机可以利用总线空闲时间区分不同从站的数据。
步骤S20,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设备地址为在数据通信中由通道连接设备识别的第一个子通道地址。
示例性地,步骤S20包括: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延迟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其中,在步骤S20中,所述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步骤S22,若是,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
步骤S23,若否,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回复时长条件可以为所述回复时长为唯一回复时长。
示例性地,步骤S21至步骤S23包括: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若所述回复时长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若所述回复时长不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通过对回复时长的判断,确定唯一回复时长对应的智慧用电设备,以对智慧用电设备进行地址的分配和更新,克服了直接随机分配地址时,容易出现地址分配重复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智慧用电设备通信地址分配的准确性。
其中,在步骤S22中,在所述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还包括:
步骤B10,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步骤B20,若是,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
步骤B30,若否,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示例性地,步骤B10至步骤B30包括: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若各回复时长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若各回复时长不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实现了根据回复时长,自动更改出厂智慧用电设备时预设的同一设备地址,使得各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地址各不相同,避免了当采用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时,安装过程繁琐以及安装调试难度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上文介绍,后续不再赘述。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主站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C10,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以供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步骤C20,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步骤C30,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示例性地,步骤C10至步骤C30包括:发送携带扫描码的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以供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依据所述扫描码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主站设备上挂接了多个所述智慧用电设备时,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响应回复在所述主站设备上会出现两种可能的情况:
当仅存在一个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计算得到的响应延迟时间为T时,那么该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响应回复能正常被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并识别,此时,所述主站设备接着向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下发一条地址设定指令,所述智慧用电设备接收到地址设定指令并执行后,不再响应所述主站设备的广播寻址指令。
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计算得到的响应延迟时间均为T时,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响应回复会引起总线冲突,所述主站设备将无法识别消息,因而也不能向其下发地址设定指令。
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计算得到的响应延迟时间均为T时,所述主站设备在下发一次扫描指令后,更换扫描码,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均能在某一次寻址指令的到T不与其他设备相同,从而完成设备自动扫描识别和地址分配。
其中,在步骤C10中,在所述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的步骤之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D10,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
步骤D20,若否,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出厂地址为出厂智慧用电设备时预设的设备地址。
示例性地,步骤D10至步骤D20包括: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若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不是预设出厂地址,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若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预设出厂地址,则保持所述当前设备地址不变,在进行地址分配之前,将智慧用电设备的地址预设为出厂地址,避免了分配智慧用电设备的地址时,由于智慧用电设备的地址不是出厂地址导致地址分配失败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以供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实现了通过发送扫描指令以及更换扫描码再发送扫描指令至智慧用电设备,以供获取智慧用电设备的回复时长,以自动更改出厂智慧用电设备时预设的同一设备地址,使得各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地址各不相同,避免了当采用安装调试器件以对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进行更改时,安装过程繁琐以及安装调试难度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应用于智慧用电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响应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可选地,所述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
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
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的步骤,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
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
若否,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可选地,在所述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
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
若否,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本发明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解决了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应用于主站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扫描指令至智慧用电设备,以供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分配模块,用于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更改模块,用于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可选地,在所述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的步骤之前,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
若否,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
本发明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解决了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装置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通常,以下系统可以连接至I/O接口: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中示出了具有各种系统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系统。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系统。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被安装,或者从ROM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解决了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且该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方法公开的特征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在其上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U盘,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系统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又或者发送扫描指令至智慧用电设备,以供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以供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解决了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解决了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处理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智慧用电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所述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
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所述依据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和所述设备ID,确定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的步骤包括:
获取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
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主站设备的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计算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回复时长,对所述主站设备进行响应,以供所述主站设备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回复时长是否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
若否,则说明所述主站设备不能接收到响应信息,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说明所述主站设备能够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还包括:
检测各回复时长是否均满足预设回复时长条件;
若是,则说明地址分配完成;
若否,则说明地址分配未完成,并返回执行步骤:当检测接收到主站设备发送的扫描指令时,获取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
4.一种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应用于主站设备,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发送扫描指令和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至各智慧用电设备,以供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回复时长,其中,所述回复时长由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获取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依据所述扫描码对应的回复时长算法、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设备ID和所述预设智慧用电设备数量阈值确定;
当检测接收到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时,更改并分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设备地址;
更改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码,并返回执行步骤: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直至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地址分配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扫描指令至各智慧用电设备的步骤之前,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包括:
检测各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对应的当前设备地址是否为预设出厂地址;
若否,则将所述当前设备地址更改为所述预设出厂地址。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的步骤。
CN202210392387.4A 2022-04-15 2022-04-15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Active CN114500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2387.4A CN114500469B (zh) 2022-04-15 2022-04-15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2387.4A CN114500469B (zh) 2022-04-15 2022-04-15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469A CN114500469A (zh) 2022-05-13
CN114500469B true CN114500469B (zh) 2022-07-08

Family

ID=8148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2387.4A Active CN114500469B (zh) 2022-04-15 2022-04-15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046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8397A (ja) * 1989-07-15 1991-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火災感知端末器
JP2000183900A (ja) * 1998-12-15 2000-06-30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の設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247269A (ja) * 2000-03-08 2001-09-11 Toshiba Corp 昇降機制御伝送システム
JP2004247866A (ja) * 2003-02-12 2004-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機器検出装置
CN104363605A (zh) * 2014-10-22 2015-02-18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基于二叉树的两阶段ald扫描算法
CN109936640A (zh) * 2017-12-19 2019-06-25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从节点设备的地址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2583677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3299006A (zh) * 2021-05-13 2021-08-24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智能柜、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8397A (ja) * 1989-07-15 1991-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火災感知端末器
JP2000183900A (ja) * 1998-12-15 2000-06-30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の設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1247269A (ja) * 2000-03-08 2001-09-11 Toshiba Corp 昇降機制御伝送システム
JP2004247866A (ja) * 2003-02-12 2004-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機器検出装置
CN104363605A (zh) * 2014-10-22 2015-02-18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基于二叉树的两阶段ald扫描算法
CN109936640A (zh) * 2017-12-19 2019-06-25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从节点设备的地址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2583677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为从设备分配地址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3299006A (zh) * 2021-05-13 2021-08-24 深圳市智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智能柜、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复合火灾探测器;周长庚等;《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1120(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469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597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mart network interface card
CN110762775B (zh) 一种空调器的升级方法及空调器
US20130290947A1 (en) Termimal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firmware of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CN107360633B (zh) 虚拟现实系统的配对连接方法、设备及虚拟现实系统
CN111586714B (zh) 网络端口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用介质
CN115277566B (zh) 数据访问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766487A (zh) 云手机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617511A (zh) 资源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00469B (zh) 智慧用电设备自动识别与地址分配方法
CN109697166B (zh) 一种测试数据准备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74104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4275B (zh) 一种云平台虚拟机文件系统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5933591A (zh) 一种控制器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53720B (zh) 一种fota升级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48497A (zh) 一种磁盘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995914A (zh) 图片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5916A (zh) 文件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24374B (zh) 基于应用性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的注册方法和装置
CN111026571B (zh) 处理器降频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225639B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0219B (zh) 多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1267A (zh) 云应用登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7149563A (zh) 微服务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65719A (zh) 设备交互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76416A1 (en) Camera information and power over ethernet control from video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