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595B -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7595B
CN114497595B CN202011145172.XA CN202011145172A CN114497595B CN 114497595 B CN114497595 B CN 114497595B CN 202011145172 A CN202011145172 A CN 202011145172A CN 114497595 B CN114497595 B CN 114497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inum
nitrogen
carbon
carbon material
bo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51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7595A (zh
Inventor
顾贤睿
赵红
荣峻峰
王厚朋
彭茜
张家康
谢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20111451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以该碳材料为载体的铂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质量比活性、ECSA及其稳定性。

Description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化学领域,碳材料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常用的催化剂。碳元素的成键方式丰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碳材料改性,以期获得更佳的性能。
氧还原反应(ORR)是电化学领域的关键反应,例如在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氧还原反应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掺杂原子的碳材料可直接用作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在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时,已有文献报道在碳材料中掺入氮、磷、硼、硫、氟、氯、溴、碘等元素,其中氮与碳原子半径接近,容易进入碳晶格中,因此是最常用的掺杂元素。氮元素能以多种结构形式掺杂碳材料,比如吡啶氮、石墨氮、吡咯氮、氧化氮等,掺杂的形式不同,碳材料的性质也不同。尽管将掺杂碳材料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文献报道较多,并且一些研究结果展现了较好的活性,但与铂碳催化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距离商业化应用还较远。一方面本领域对杂原子与碳材料的结合方式及其催化机理认识还不充分;另一方面每种杂原子与碳材料有多种结合方式,掺杂多种杂原子时,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如何控制杂原子与碳材料的结合方式是掺杂原子的难点。另外,此类催化剂通常不适用酸性环境,特别是重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氧还原催化剂是铂碳催化剂,目前使用的商业铂碳催化剂中铂金属的分散度还不理想且易团聚失活,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阴极的铂溶解和团聚导致铂表面积随时间下降明显,影响燃料电池寿命。本领域迫切希望大幅度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期促进其大规模商业应用。影响铂碳催化剂活性、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且复杂,一些文献认为,铂碳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与铂的粒径、形貌、结构,以及载体的种类、性质和铂载量有关。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铂的粒径、形貌、结构以及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来改进铂碳催化剂的性能;也有文献报道在碳表面连上修饰基团,通过对碳载体改性来提高铂碳催化剂的性能。
实际应用的氢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的铂载量至少在20wt%以上,其比化工铂碳催化剂(铂载量低于5wt%)的制造难度大很多。提高载铂量有利于制造更薄、性能更好的膜电极,但大幅度提高载铂量更容易造成铂金属颗粒间的堆积,导致活性位点利用率急剧下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铂金属颗粒的催化活性位点并增加可接触的三相催化反应界面,从而提高铂利用率以及燃料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的综合性能,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碳载体缺陷位多有利于提高载铂量,但同时加剧碳腐蚀,降低铂碳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石墨化程度能有效缓解碳腐蚀,但石墨化程度高也使碳载体表面呈化学惰性,很难将铂均匀分散在碳载体上,在载铂量高时尤为困难。
化学还原法是常用的铂碳催化剂的制造方法,优点是工艺简单,缺点是铂的利用率低,催化活性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碳载体孔结构不规则导致铂纳米颗粒分散不均匀。
前述背景技术部分所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理解,它可以包括不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质独特的碳材料。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铂碳催化剂。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在前述目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更高载铂量的铂碳催化剂。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改进制造铂碳催化剂的水相还原法。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2.按照1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一个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3.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其XPS分析的B1s谱峰中,在191.6±0.5eV和192.7±0.5eV处各有一个特征峰,且在185ev~200ev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4.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电阻率<10Ω·m,优选<5Ω·m,更优选<3Ω·m。
5.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的XPS分析中,氮质量分数为0.01%~4%,硼质量分数为0.01%~4%;优选氮质量分数为0.1%~3%,优选硼质量分数为0.05%~2%。
6.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2000m2/g,优选为200m2/g~2000m2/g;孔体积为0.02mL/g~6.0mL/g,优选为0.2mL/g~3.0mL/g。
7.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为氮硼掺杂石墨烯、氮硼掺杂碳纳米管或氮硼掺杂导电炭黑。
8.按照7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40B2。
9.一种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接触,在惰性气体中于350℃~900℃处理(优选恒温处理)0.5h~10h,即得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10.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氮源的质量以其所含氮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氮源的质量比为500:1~5:1;优选为200:1~10:1。
11.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硼源的质量以其所含硼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硼源的质量比为10000:1~10:1;优选为2000:1~20:1。
12.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为氨水/或尿素。
13.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硼源为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14.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h~5h,优选为2h~4h。
15.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炭黑。
16.按照15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17.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XPS分析中,氧质量分数大于4%,优选为4%~15%。
18.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电阻率<10Ω·m,优选<5Ω·m,更优选<2Ω·m。
19.按照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2000m2/g,优选为200m2/g~2000m2/g;孔体积为0.02mL/g~6mL/g,优选为0.2mL/g~3mL/g。
20.前述任一方法制得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21.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22.一种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括碳载体和负载于其上的铂金属;所述碳载体为氮硼掺杂碳材料。
23.按照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碳载体和负载于其上的铂金属;所述碳载体为1~8和20中任一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24.按照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25.按照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在其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26.按照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碳催化剂的电阻率<10Ω·m,优选<2Ω·m。
27.按照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为氮硼掺杂石墨烯、氮硼掺杂碳纳米管或氮硼掺杂导电炭黑。
28.按照27所述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29.一种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造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步骤: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接触,在惰性气体中于350℃~900℃处理0.5h~10h,即得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2)以(1)中所得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为载体负载铂的步骤。
30.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氮源的质量以其所含氮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氮源的质量比为500:1~10:1;优选为200:1~10:1。
31.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氮源为氨水/或尿素。
32.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硼源的质量以其所含硼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硼源的质量比为10000:1~10:1;优选为2000:1~20:1。
33.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的硼源为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34.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温度为400℃~850℃。
35.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h~5h,优选为2h~4h。
36.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导电炭黑。
37.按照36所述的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40B2。
38.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碳材料的XPS分析中,氧质量分数大于4%,优选为4%~15%。
39.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碳材料的电阻率<10Ω·m,优选<5Ω·m,更优选<2Ω·m。
40.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中,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2000m2/g,优选为200m2/g~2000m2/g;孔体积为0.02mL/g~6mL/g,优选为0.2mL/g~3mL/g。
41.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铂的步骤包括:
(a)将(1)中得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与铂前驱体分散在水相中,调节pH为8~12(优选调节pH值为10±0.5);
(b)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
(c)分离出固体,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铂碳催化剂。
42.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中,所述铂前驱体为氯铂酸、氯铂酸钾或氯铂酸钠;所述铂前驱体的浓度为0.5mol/L~5mol/L。
43.按照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还原剂为柠檬酸、抗坏血酸、甲醛、甲酸、乙二醇、柠檬酸钠、水合肼、硼氢化钠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还原剂与铂的摩尔比为2~100;还原温度为60℃~90℃;还原时间为4h~15h。
44.一种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由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45.一种氢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的阳极和/或阴极中,使用了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
杂原子与碳材料有多种结合方式,掺杂方法和原料不同以及掺杂过程的操作步骤和条件不同,都会影响杂原子与碳材料的结合方式,导致杂原子及碳材料的性质差异,使二者的功能发生变化。在本领域,如何控制杂原子与碳材料的结合方式是掺杂原子时的难点。控制杂原子与碳材料的结合方式就可能制造出性质独特的碳材料,从而使其适合于特定的用途。本发明的研究发现,用氮源和硼源浸渍碳材料后,在较低温度下焙烧,能得到一种独特的碳材料,在该碳材料XPS分析中,N1s图谱中只有吡咯氮的特征峰。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适合作为氢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的载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浸渍氮源和硼源后,在较低温度下焙烧的方式,制造了一种氮掺杂形式更均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与现有掺杂氮的碳材料相比,该碳材料的N1s图谱中只有吡咯氮的特征峰。
二、本发明所制造的碳材料适合用作铂碳催化剂的载体,特别适合制造高铂载量铂碳催化剂。
三、实际应用的氢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的载铂量一般在20wt%以上,制造性能优异的高载铂量催化剂难度很大。化学还原法工艺简单,但是铂的利用率低,催化活性较低。然而,以本发明制造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为载体,采用水相的化学还原法,可容易地制造出质量比活性和稳定性俱佳的高载铂量催化剂。
四、本发明所制造的铂碳催化剂在用做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时,具有优异的质量比活性、ECSA及其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图5为实施例3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6为实施例3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图7为实施例4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8为实施例4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图9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5000圈前后的极化(LSV)曲线。
图10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5000圈前后的CV曲线。
图11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的氮的XPS谱图。
图12为实施例7的铂碳催化剂的氮的XPS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述本发明,但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原理性解释的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本发明中,除了明确说明的内容之外,未提到的任何事宜或事项均直接适用本领域已知的那些而无需进行任何改变。而且,本文描述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可以与本文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其他实施方式自由结合,由此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技术思想均视为本发明原始公开或记载的一部分,而不应被视为是本文未曾披露或预期过的新内容,除非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该结合明显不合理。
本发明所公开的所有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这些组合应被理解为本发明所公开或记载的内容,除非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该组合明显不合理,均应被视为被本发明所具体公开和记载。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数值点,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的数值点,还包括说明书中各数值范围的端点,这些数值点所任意组合的范围都应被视为本发明已公开或记载的范围。
本发明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给出定义的以其定义为准,未给出定义的则按本领域的通常含义理解。
本发明中的“掺杂元素”是指氮、磷、硼、硫、氟、氯、溴和碘。
本发明中,除了根据上下文或自身限定可以唯一确定为“含掺杂元素的碳材料”,其他提及的“碳材料”均指不含掺杂元素的碳材料。碳材料的下位概念也如此。
本发明中,“炭黑”与“碳黑”为可相互替换的技术术语。
本发明中的“惰性气体”是指,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对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性能不造成任何可察觉影响的气体。碳材料的下位概念也如此。
本发明中,除了根据上下文或自身限定可以明确的之外,其他提及的“孔体积”均指P/P0最大时的单点吸附总孔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硼掺杂碳材料,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不含除氮和硼外的其他掺杂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不含金属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一个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一些实施例中,在其XPS分析的B1s谱峰中,在191.6±0.5eV和192.7±0.5eV处各有一个特征峰,且在185ev~200ev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电阻率<10.0Ω·m,优选<5.0Ω·m,更优选<3.0Ω·m。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XPS分析中,氮质量分数为0.01%~4%,硼质量分数为0.01%~4%;优选氮质量分数为0.1%~3%,优选硼质量分数为0.05%~2%。一些实施例中,氮质量分数为0.1%~2.5%,硼质量分数为0.05%~1%。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对其氧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地,其XPS分析的氧质量分数2%~15%。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比如其比表面积可以为10m2/g~2000m2/g,孔体积可以为0.02mL/g~6.0mL/g。一种实施方式中,其比表面积为200m2/g~2000m2/g,孔体积为0.2mL/g~3.0mL/g。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所述氮硼掺杂碳材料为氮硼掺杂石墨烯、氮硼掺杂碳纳米管或氮硼掺杂导电炭黑。所述导电炭黑可以是普通导电炭黑(ConductiveBlacks)、超导电炭黑(Super Conductive Blacks)或特导电炭黑(Extra ConductiveBlacks),比如所述导电炭黑可以为Ketjen black(科琴黑)系列超导碳黑、Cabot系列导电碳黑和赢创德固赛公司生产的系列导电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Ketjen black EC-300J、Ketjen blackEC-600JD、Ketjen black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对导电炭黑的制法、来源没有限制。所述导电炭黑可以为乙炔黑、炉法炭黑等。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所述的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既可以是经过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也可以是未经过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或石墨烯。
根据本发明的氮硼掺杂碳材料,所述氮和硼以化学键的方式与碳材料结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接触,在惰性气体中于350℃~900℃处理(优选恒温处理)0.5h~10h,即得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混合的方式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接触。本发明对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的混合次序和方式没有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和/或已有知识进行选择合适的次序和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混合方式: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溶液(优选水溶液)混合,浸渍后干燥。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材料可为导电炭黑、碳纳米管或石墨烯。所述的导电炭黑可以为Ketjen black(科琴黑)系列超导碳黑、Cabot系列导电碳黑和赢创德固赛公司生产的系列导电碳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材料的ID/IG值一般为0.8~5,优选为1~4。在拉曼光谱中,位于1320cm-1附近的峰为D峰,位于1580cm-1附近的峰为G峰,ID代表D峰的强度,IG代表G峰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氮源为氨水/或尿素。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氮源的质量以其所含氮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氮源的质量比为500:1~5:1;优选为200:1~10:1。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硼源为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硼源的质量以其所含硼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硼源的质量比为10000:1~10:1;优选为2000:1~20:1。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需升温,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20℃/min,优选为3℃/min~15℃/min,更优选为8℃/min~10℃/min。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温度优选为400℃~850℃。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处理的时间优选为1h~5h,更优选为2h~4h。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材料(原料)的电阻率<10Ω·m,优选<5Ω·m,更优选<2Ω·m。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材料(原料)的XPS分析中,氧质量分数一般大于4%,优选为4%~15%。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碳材料(原料)的比表面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一般地,比表面积为10m2/g~2000m2/g;孔体积为0.02mL/g~6mL/g。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实施方式中,将浸渍硼源和氮源后的碳材料,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中,以8℃/min~10℃/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350℃~900℃(优选为400℃~850℃),然后恒温处理0.5h~10h,即得氮硼共掺杂碳材料。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根据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制造氮硼掺杂碳材料过程中不使用含金属的催化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任一方法所制得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一种铂碳催化剂,包括碳载体和负载于其上的铂金属,所述碳载体为氮硼掺杂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所述的碳载体为前述任一的氮硼掺杂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其不含除氮和硼外的其他掺杂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其不含除铂外的其他金属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所述氮和硼以化学键的方式与碳材料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其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其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TG-MS(热重-质谱)测试中检测到硼信号(B2O3和B)。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铂的质量分数为0.1%~80%,优选为20%~70%,更优选为40%~70%。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其电阻率<10.0Ω·m,优选<2.0Ω·m。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所述铂碳催化剂的比表面为80m2/g~1500m2/g,优选为100m2/g~200m2/g。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所述碳材料可为导电炭黑、石墨烯或碳纳米管。所导电炭黑可以为Ketjen black(科琴黑)系列超导碳黑、Cabot系列导电碳黑和赢创德固赛公司生产的系列导电碳黑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Ketjen black EC-300J、Ketjen blackEC-600JD、Ketjen black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包括:(1)制造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步骤:将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接触,在惰性气体中于350℃~900℃处理(优选恒温处理)0.5h~10h,即得所述的氮硼掺杂碳材料;(2)以(1)中所得的氮硼掺杂碳材料为载体负载铂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碳材料与硼源和氮源的接触方式”与前文中的对应部分相同,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氮源的质量以其所含氮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氮源的质量比为500:1~5:1;优选为200:1~10:1。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硼源的质量以其所含硼的质量计,所述碳材料与硼源的质量比为10000:1~10:1;优选为2000:1~20:1。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氮源为氨水/或尿素。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硼源为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如需升温,升温速率可以为1℃/min~20℃/min,优选为3℃/min~15℃/min,更优选为8℃/min~10℃/min。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温度优选为400℃~850℃。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处理的时间为1h~5h,优选为2h~4h。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碳材料为石墨烯、导电炭黑或碳纳米管。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 40B2。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制得的氮硼掺杂碳材料可以容易的分散于水相。而对于某些碳材料,比如科琴黑,很难直接分散于水相。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碳材料的XPS分析中,氧质量分数大于4%,优选为4%~15%。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碳材料的电阻率<10Ω·m,优选<5Ω·m,更优选<2Ω·m。
根据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1)中,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m2/g~2000m2/g,优选为200m2/g~2000m2/g;孔体积为0.02mL/g~6mL/g,优选为0.2mL/g~3mL/g。
一种铂碳催化剂,由前述任一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一种氢燃料电池,该氢燃料电池的阳极和/或阴极中,使用了前述任一的铂碳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用于氧还原反应时,5000圈后ECSA下降率<10%。
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用于氧还原反应时,一些例子中,ECSA>54m2g-1-Pt,比如在54m2g-1-Pt~78m2g-1-Pt。
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用于氧还原反应时,一些例子中,质量比活性>0.155A mg-1-Pt,比如0.155A mg-1-Pt~0.286A mg-1-Pt。
本发明的铂碳催化剂在用于氧还原反应时,一些例子中,半波电位>0.88V,比如0.88V~0.92V。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试剂、仪器与测试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采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可得。
本发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检测材料表面的元素。所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为VG Scientifc公司生产配备有Avantage V5.926软件的ESCALab220i-XL型射线电子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条件为:激发源为单色化A1KαX射线,功率为330W,分析测试时基础真空为3×10-9mbar。另外,电子结合能用单质碳的C1s峰(284.3eV)校正,后期分峰处理软件为XPSPEAK。谱图中硼的特征峰为分峰后的特征峰。
元素分析的仪器和方法、条件:元素分析仪(Vario EL Cube),反应温度1150℃,称取样品5mg,还原温度850℃,载气氦气流速200mL/min,氧气流速30mL/min,通氧时间70s。
测试铂碳催化剂中铂质量分数的仪器、方法、条件:取30mg制备好的Pt/C催化剂,加入30mL王水,120℃冷凝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取上清液稀释后,用ICP-AES测试其中Pt含量。
本发明所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的型号为JEM-2100(HRTEM)(日本电子株式会社),高分辨透射电镜测试条件为:加速电压为200kV。样品中纳米颗粒的粒径通过电镜图片测量得到。
BET测试方法:本发明中,样品的孔结构性质由Quantachrome AS-6B型分析仪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由Brunauer-Emmett-Taller(BET)方法得到,孔分布曲线根据Barrett-Joyner-Halenda(BJH)方法对脱附曲线进行计算得到。
本发明的拉曼检测采用的是日本HORIBA公司生产的LabRAM HR UV-NIR型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激光波长为532nm。
电化学性能测试,仪器型号Solartron analytical EnergyLab和PrincetonApplied Research(Model 636A),方法及测试条件:催化剂的极化曲线LSV在1600rpm的转速下,O2饱和的0.1M HClO4中测试,CV曲线在Ar气氛下0.1M HClO4中测试,以此计算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稳定性测试时在O2饱和的0.1M HClO4中,0.6V~0.95V范围内扫描5000个循环后,按上述方法测试LSV和ECSA。以上测试时将催化剂配成均匀分散的浆液,涂于直径5mm的玻碳电极上,电极上催化剂的铂含量为3μg~4μg。
电阻率测试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仪器型号KDY-1,方法及测试条件:施加压力3.9±0.03MPa,电流为500±0.1mA。
TG-MS测试方法:采用德国耐驰STA449F5-QMS403D型热重-质谱联用仪进行测试,离子源为EI源,四级杆质谱采用MID模式,传输管线为3米长毛细管,温度260℃;温度区间55℃~1000℃,升温速率10℃/min。
VXC72(Vulcan XC72,美国卡博特公司生产)购自苏州翼隆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前述的仪器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258m2/g,孔体积0.388mL/g,XPS分析的氧质量分数8.72%,ID/IG为1.02,电阻率为1.22Ω·m。
Ketjenblack ECP600JD(科琴黑,日本Lion公司生产)购自苏州翼隆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前述的仪器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1362m2/g,孔体积2.29mL/g,XPS分析的氧质量分数6.9%,ID/IG为1.25,电阻率为1.31Ω·m。
Black Pearls 2000(美国卡博特公司生产)购自苏州翼隆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前述的仪器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1479m2/g,XPS分析的氧质量分数9.13%,ID/IG为1.14,电阻率为1.19Ω·m。
商业铂碳催化剂(牌号HISPEC4000,Johnson Matthey公司生产)购自Alfa Aesar。测试结果表明:铂的质量分数为40.2%。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将1g Vulcan XC72在15mL尿素浓度为0.1wt%、硼酸钠浓度为1.0wt%的水溶液中浸渍20h;在100℃下于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管式炉内,以10℃/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850℃,恒温处理2h;自然降温后得到氮硼掺杂碳材料,编号为碳载体A。
样品表征及测试
XPS分析的氮质量分数为0.3%;XPS分析的硼质量分数为0.5%;比表面积为236m2/g;电阻率1.26Ω·m。
图1为实施例1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将1g Vulcan XC72在20mL氨浓度为1.0wt%、硼酸浓度为0.1wt%的水溶液中浸渍24h;在100℃下于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管式炉内,以10℃/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500℃,恒温处理2h;自然降温后得到氮硼掺杂碳材料,编号为碳载体B。
样品表征及测试
XPS分析的氮质量分数为1.9%;XPS分析的硼质量分数为0.05%;比表面积为242m2/g;电阻率1.26Ω·m。
图3为实施例2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向1g Ketjenblack ECP600JD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然后加入25mL尿素浓度为1.5wt%、硼酸浓度为1.1wt%的水溶液浸渍24h;在100℃下于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管式炉内,以8℃/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600℃,恒温处理3h;自然降温后得到氮硼掺杂碳材料,编号为碳载体C。
样品表征及测试
XPS分析的氮质量分数为1.1%;XPS分析的硼质量分数为0.6%;比表面积为1327m2/g;电阻率1.28Ω·m。
图5为实施例3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6为实施例3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氮硼掺杂碳材料的制备。
将1g Black Pearls 2000在35mL氨浓度为1.0wt%、硼酸钠浓度为0.4wt%的水溶液浸渍24h;在100℃下于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管式炉内,以10℃/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400℃,恒温处理3h;自然降温后得到氮硼掺杂碳材料,编号为碳载体D。
样品表征及测试
XPS分析的氮质量分数为2.1%;XPS分析的硼质量分数为0.1%;比表面积为1460m2/g;电阻率1.23Ω·m。
图7为实施例4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氮的XPS谱图。
图8为实施例4的氮硼掺杂碳材料的硼的XPS谱图。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
按每克碳载体使用250mL水的比例,将碳载体A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按每克碳载体加入3.4mmol氯铂酸,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加入1mol/L碳酸钠水溶液使体系的pH值为10;将上述悬浮液加热至80℃,搅拌下加入甲酸进行还原反应,甲酸与氯铂酸的摩尔比为50:1,继续维持反应10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的pH值为中性,过滤,然后在100℃烘干,得到铂碳催化剂。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40.1%。
铂碳催化剂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铂碳催化剂的TG-MS(热重-质谱)测试中检测到硼信号(B2O3和B)。
图9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5000圈前后的极化(LSV)曲线。
图10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5000圈前后的CV曲线。
图11为实施例5的铂碳催化剂的氮的XPS谱图。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铂碳催化剂,区别仅在于:使用实施例2制备的碳载体B,每克碳载体加入1.3mmol氯铂酸。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20.0%。
铂碳催化剂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铂碳催化剂的TG-MS(热重-质谱)测试中检测到硼信号(B2O3和B)。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
按每克碳载体使用250mL水的比例,将碳载体C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按每克碳载体加入12mmol氯铂酸,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加入1mol/L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为10;将上述悬浮液加热至80℃,搅拌下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剂与铂前驱体的摩尔比为5:1,维持反应12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至溶液pH为中性,100℃烘干后得到碳载铂催化剂。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69.8%。
铂碳催化剂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铂碳催化剂的TG-MS(热重-质谱)测试中检测到硼信号(B2O3和B)。
图12为实施例7的铂碳催化剂的氮的XPS谱图。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铂碳催化剂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7的方法制备铂碳催化剂,区别仅在于:使用实施例4制备的碳载体D,每克碳载体加入3.4mmol氯铂酸。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40.2%。
铂碳催化剂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铂碳催化剂的TG-MS(热重-质谱)测试中检测到硼信号(B2O3和B)。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每克碳载体使用250mL水的比例,将Vulcan XC72分散于去离子水中,按每克碳载体加入3.4mmol氯铂酸,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加入1mol/L碳酸钠水溶液使体系的pH值为10;将上述悬浮液加热至80℃,搅拌下加入甲酸进行还原反应,甲酸与氯铂酸的摩尔比为50:1,继续维持反应10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的pH值为中性,过滤,然后在100℃烘干,得到铂碳催化剂。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40.1%。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按每克碳载体使用200mL水和50mL乙醇的比例,将Ketjenblack ECP600JD分散,按每克碳载体加入12mmol氯铂酸,超声分散形成悬浮液,加入1mol/L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为10;将上述悬浮液加热至80℃,搅拌下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剂与铂前驱体的摩尔比为5:1,维持反应12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至溶液pH为中性,100℃烘干后得到碳载铂催化剂。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69.7%。
铂碳催化剂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3
铂碳催化剂为购买的商业催化剂,牌号HISPEC4000。
样品表征及测试
铂碳催化剂的铂质量分数为40.2%。
铂碳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的阳极或阴极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碳载体和负载于其上的铂金属;所述碳载体为氮硼掺杂导电炭黑,所述碳载体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浸渍硼源和氮源后的导电炭黑,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中,以8℃/min~10℃/min的速率将管式炉升温至400℃~850℃,然后恒温处理0.5h~10h;所述氮源为氨水,氮源的质量以其所含氮的质量计,所述导电炭黑与氮源的质量比为500:1~5:1;所述的硼源为硼酸和硼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硼源的质量以其所含硼的质量计,所述导电炭黑与硼源的质量比为10000:1~10:1;所述碳载体的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所述碳载体的XPS分析的B1s谱峰中,在191.6±0.5eV和192.7±0.5eV处各有一个特征峰,且在185ev~200ev没有其他的特征峰;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铂的质量分数为20%~7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载体的XPS分析中,氮质量分数为0.01%~4%,硼质量分数为0.01%~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EC-300J、EC-600JD、ECP-600JD、VXC72、Black pearls 2000、PRINTEX XE2-B、PRINTEX L6或HIBLAXK40B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碳催化剂的XPS分析的N1s谱峰中,除399ev~400.5ev之间有特征峰外,在390ev~410ev之间没有其他的特征峰。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铂碳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碳催化剂的XPS分析中,在185ev~200ev之间没有B1s的特征峰。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制造碳载体的步骤;(2)以(1)中所得的碳载体负载铂的步骤。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铂的步骤包括:
(a)将(1)中得到的碳载体与铂前驱体分散在水相中,调节pH为8~12;
(b)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
(c)分离出固体,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铂碳催化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中,所述铂前驱体为氯铂酸、氯铂酸钾或氯铂酸钠;所述铂前驱体的浓度为0.5mol/L~5mol/L。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还原剂为柠檬酸、抗坏血酸、甲醛、甲酸、乙二醇、柠檬酸钠、水合肼、硼氢化钠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还原剂与铂的摩尔比为2~100;还原温度为60℃~90℃;还原时间为4h~15h。
10.一种氢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的阳极和/或阴极中,使用了权利要求1~5中任一的铂碳催化剂。
CN202011145172.XA 2020-10-23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49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5172.XA CN114497595B (zh) 2020-10-23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5172.XA CN114497595B (zh) 2020-10-23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595A CN114497595A (zh) 2022-05-13
CN114497595B true CN114497595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1846A (ja) * 2005-05-26 2006-12-07 Asahi Kasei Corp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
KR20070032343A (ko) * 2004-06-22 2007-03-21 발라드 파워 시스템즈 인크. 전기화학적 연료 전지용 촉매 지지체
JP2009125693A (ja) * 2007-11-26 2009-06-11 Japan Carlit Co Ltd:The 触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43469A (zh) * 2014-01-06 2014-09-1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掺氮炭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70279A (zh) * 2014-10-15 2015-0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932310A (zh) * 2016-05-15 2016-09-07 郑叶芳 硼氮掺杂石墨烯载钯催化剂
CN106477561A (zh) * 2016-09-22 2017-03-08 广西大学 一种硼氮双元自掺杂三维褶皱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84872A (zh) * 2016-12-06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含纯吡啶氮的氮掺杂碳材料的方法
CN108199055A (zh) * 2018-01-02 2018-06-22 珠海光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硼氮共掺杂的碳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9395A (zh) * 2018-03-22 2018-08-24 福州大学 一种氮硼共掺杂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10812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天津大学 基于甲基纤维素的b,n双掺杂碳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
CN110620226A (zh) * 2019-10-15 2019-12-27 中国计量大学 氮、硼共掺杂的碳纤维负载硒化钼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32343A (ko) * 2004-06-22 2007-03-21 발라드 파워 시스템즈 인크. 전기화학적 연료 전지용 촉매 지지체
JP2006331846A (ja) * 2005-05-26 2006-12-07 Asahi Kasei Corp 燃料電池用電極触媒
JP2009125693A (ja) * 2007-11-26 2009-06-11 Japan Carlit Co Ltd:The 触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43469A (zh) * 2014-01-06 2014-09-1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掺氮炭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70279A (zh) * 2014-10-15 2015-02-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932310A (zh) * 2016-05-15 2016-09-07 郑叶芳 硼氮掺杂石墨烯载钯催化剂
CN106477561A (zh) * 2016-09-22 2017-03-08 广西大学 一种硼氮双元自掺杂三维褶皱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84872A (zh) * 2016-12-06 2017-05-3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含纯吡啶氮的氮掺杂碳材料的方法
CN108199055A (zh) * 2018-01-02 2018-06-22 珠海光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硼氮共掺杂的碳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9395A (zh) * 2018-03-22 2018-08-24 福州大学 一种氮硼共掺杂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10812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天津大学 基于甲基纤维素的b,n双掺杂碳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
CN110620226A (zh) * 2019-10-15 2019-12-27 中国计量大学 氮、硼共掺杂的碳纤维负载硒化钼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uman Zhou等.Pt supported on boron,nitrogen co-doped carbon nanotubes (BNC NTs) for effective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0,第45卷第33634-33640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7593B (zh) 磷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9521B (zh) 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267B (zh) 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268B (zh) 硫磷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428B (zh)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426B (zh)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5B (zh)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602B (zh) 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600B (zh) 氮磷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46B (zh) 硫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9B (zh) 硫氮磷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601B (zh) 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4B (zh) 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6B (zh) 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47B (zh) 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77123B (zh) 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49B (zh) 铂碳催化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45B (zh)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429B (zh)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作为铂碳催化剂的碳载体在氢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CN114105122B (zh) 一种硫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430B (zh)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6266B (zh) 一种硫氮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427B (zh) 一种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5A (zh) 氮硼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98A (zh) 硫氮磷掺杂碳材料、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