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6261A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6261A
CN114496261A CN202210328073.8A CN202210328073A CN114496261A CN 114496261 A CN114496261 A CN 114496261A CN 202210328073 A CN202210328073 A CN 202210328073A CN 114496261 A CN114496261 A CN 114496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image information
swab
antige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80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6261B (zh
Inventor
胡飞
李守信
邱笑违
王浩
李季
刘延娟
陈妍宇
杨永森
魏战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epu Diagno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pu Diagno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pu Diagno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pu Diagno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80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6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6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6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6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6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12Biomedical image insp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基于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实施本发明,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实现了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过程的追溯,能够有效判定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避免检测结果伪造。

Description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灵敏度高、阴阳符合率高、特异性强,但依赖于专业的实验室环境和专业人员,需要PCR检测设备,投入人力大、报告周期长,一般3~4小时,且核酸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摘除口罩、出示证件、高密度人员聚集等情况,这就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而抗原及抗体检测,不依赖于设备、可实现自测,报告周期极短,一般15分钟以内出结果。相对而言,若每个公民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智能检测手段进行抗原自测以够快速有效地跟踪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就能够大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体力劳动。
然而,尽管抗原自测具体避免人群集中、只需要极少的医疗资源分配等优势,但其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难以控制,医务人员则难以凭借抗原检测结果对个体情况进行判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抗原自测的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难以控制,导致医务人员则难以凭借抗原检测结果对个体情况进行判断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所述加样器具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基于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和第二标识码信息锁定被试者与其身份信息的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被试者与检测结果的唯一对应关系,由此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便于根据被试者的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同时,通过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能够追溯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过程,以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判定,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伪造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包括:获取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初始颜色、拭子头初始轮廓、拭子头采样颜色以及拭子头采样轮廓;判断所述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所述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所述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当所述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所述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所述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为合格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对比采样前的拭子头与采样后的拭子头,以确定被试者是否采样成功,便于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避免采样不准确而导致检测结果无效。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脱离监控范围;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脱离监控范围时,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在采样过程中保证拭子头不脱离监控范围,以保证采样拭子的唯一性,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伪造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加样测试;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加样测试,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监控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样后的加样测试时间,避免采样完成时间过久未测试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包括:检测所述加样器具中是否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当所述加样器具中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时,判断所述抗原采样拭子是否完整;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完整时,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判定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合格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识别加样图像信息以确定被试者加样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因加样误操作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抗原采样拭子是否完整,包括:获取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判断所述拭子头颜色与所述拭子柄颜色是否存在颜色突变;当所述拭子头颜色与所述拭子柄颜色存在颜色突变时,判定所述拭子头存在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颜色与拭子颜色是否突变以确定拭子头的完整性,避免被试者的加样误操作导致采样拭子损坏而影响检测结果,进一步有效地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加样器具中是否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包括:获取所述加样器具中的颜色;判断所述颜色是否变为预设颜色;当所述颜色变为预设颜色时,判定所述加样器具中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加样器具中的颜色状态以确定被试者是否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避免被试者未正确操作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包括: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指令,基于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结果启动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操作;响应于对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得到所述图像采集指令对应的被试者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被试者的操作即可进行身份信息确认,使得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过程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相较于核酸检测而言,其无需医务人员介入,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压力。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应于对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之前,包括:显示图像采集引导信息,所述图像采集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按照预设位置和预设动作进行图像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引导被试者进行图像采集,以保证其能够准确采集到满足需求的图像,避免图像信息采集失败而导致重复采集,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的智能化,提高了图像采集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包括:对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所述被试者是否通过身份识别;当所述被试者通过身份识别时,显示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提示;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操作,基于所述扫描操作启动采样进程,并显示采样引导信息,所述采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的采样操作;响应于对所述采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由于正确的采样操作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关键点之一,由于被试者并不一定是具备医学检测知识的人员,通过采样引导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正确的样本采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采样失败,提高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的智能化。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包括:显示加样引导信息,所述加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的加样操作;响应于对所述加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被试者的加样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由于正确的加样操作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加样引导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正确的加样操作,最大程度上保证加样操作的准确性,避免被试者不具备医学检测知识而出现误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响应于对检测过程的监控操作,基于所述监控操作获取当前采样样本对应的检测信息;识别所述检测信息,确定对应于所述当前采样样本的检测结果;响应于对所述检测结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监控样本检错过程以识别检测信息确认样本检测结果,由此能够保证检测过程的真实性。
结合第一方面第九实施方式至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抗原检测结果与抗原检测过程中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所述第三方健康平台用于记录和更新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将抗原检测结果以及抗原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便于被试者在第三方健康平台上查询到自身健康状态,方便了被试者的日常工作出行或生活出行等行为活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当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生成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被试者对所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当通过识别抗原检测结果确定出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向被试者发送提示信息,以便被试者对该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并提示被试者等待相关医务人员的通知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被试者是否授权获取行程信息;当所述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基于所述检测结果生成建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当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通过检测被试者的行程信息以确定其是否与抗原暴露空间存在交集,继而根据检测结果以及行程信息生成相应的建议信息,以使被试者根据该建议信息确定其所要采取的健康防护措施。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包括:采样模块,用于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加样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所述加样器具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结果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追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得到追溯结果。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原检测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相应有益效果,请参见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中相应内容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被试者图像信息的采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样图像信息的采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样图像信息的采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的采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阳性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阴性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效检测结果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原采样拭子二维码的扫描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加样操作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挤压加样操作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样本和处理液用量的添加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原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被试者通过智能化电子设备即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自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其中,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
被试者图像信息与采样图像信息均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设置的摄像头获取。具体地,为了确认被试者的身份,可以要求被试者与能够证明其身份信息的物体(例如身份证、医保卡)进行合照,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操作,通过电子设备中所设置的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任一渠道启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以拍摄得到被试者图像信息。
抗原采样拭子为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的采样拭子,例如鼻拭子或咽拭子。在得到合格的被试者图像信息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拍摄采样图像信息,在拍摄采样图像信息时,电子设备需同时拍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以保证采样信息能够与被试者进行绑定,同时便于对采样操作进行识别,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来追溯采样过程,以确认采样操作是否满足采样规范。其中,第一标识码信息设置在采样拭子柄上,该第一标识码信息可以为一维码,可以为二维码,可以为NFC标识码,还可以为RFID射频识别标识码,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标识码,此处对第一标识码信息不作限定,只要保证该第一标识码信息能够表征采样拭子的唯一性即可。
S12,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正确的采样图像信息是保证抗原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点,在得到采样图像信息时,电子设备对采样图像信息进行检测,以确定被试者的采样操作是否正确,即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执行步骤S13,否则判定采样失败,提示被试者再次进行采样图像信息的拍摄。
S13,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其中,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以及第一标识码信息。
加样器具为用于样本处理的装置,该加样器具可以为加样槽,可以为加样孔,当然还可以为其他装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表示采样成功,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进行加样操作。在被试者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时,对该加样过程进行加样图像信息的拍摄,并在拍摄加样图像信息时暴露第一标识码信息,以便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来追溯相对应的加样过程,保证加样操作的有效性。
S14,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正确的加样图像信息是保证抗原检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点,在得到加样图像信息时,电子设备对加样图像信息进行检测,以确定被试者的加样操作是否正确,即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执行步骤S15,否则判定加样失败,提示被试者再次进行加样图像信息的拍摄。
S15,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其中,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
第二标识码信息设置在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卡上或检测卡的包装盒上,该第二标识码信息可以为一维码,可以为二维码,可以为NFC标识码,还可以为RFID射频识别标识码,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标识码,此处对第二标识码信息不作限定,只要保证该第二标识码信息能够表征检测卡的唯一性即可。第一标识码信息与第二标识码信息相互绑定,即两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表示加样操作成功,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进行抗原检测操作。在被试者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进行抗原检测时,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该检测过程进行检测过程的图像采集,以得到抗原检测结果。具体地,在采集抗原检测图像信息时,同时暴露第一标识码信息、第二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以便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和第二标识码信息来追溯检测过程,保证检测操作的有效性。
S16,基于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电子设备在得到合格的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即可根据上述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检测结果判断、追溯以及防伪,以确定抗原检测结果是有效的。
当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时,优选立即上报,核酸复测;当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优选居家观察,并连续进行5天抗原检测,若持续阴性、症状消失,则无需干预处理。
可选地,在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智能传输系统将所有图像信息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检测结果的判读。后台根据其接收到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生成相对应的检测报告,并将该检测报告发送至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检测报告时,可以生成提示信息,以使被试者进行检测报告读取,由此实现了抗原检测过程的高效智能联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和第二标识码信息锁定被试者与其身份信息的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被试者与检测结果的唯一对应关系,由此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便于根据被试者的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同时,通过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能够追溯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过程,以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判定,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伪造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被试者通过智能化电子设备即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自测。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其中,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2,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具体地,上述步骤S22可以包括:
S221,获取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初始颜色、拭子头初始轮廓、拭子头采样颜色以及拭子头采样轮廓。
拭子头初始颜色为采样前的拭子头颜色,拭子头初始轮廓为采样前的拭子头轮廓,拭子头采样颜色为采样后的拭子头颜色,拭子头采样轮廓为采样后的拭子头轮廓。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对采样前的拭子头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确定拭子头初始颜色和拭子头初始轮廓;在被试者完成采样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对当前的拭子头颜色和拭子头轮廓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确定拭子头采样颜色和拭子头采样轮廓。
S222,判断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第一预设值为采样成功的颜色变化最小值,第二预设值为采样成功的轮廓变化最小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电子设备计算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值,并检测该差异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同时,计算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值,并检测该差异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为了防止采样伪造,还需要检测当前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当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预设值,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预设值,且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执行步骤S223,否则判定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即采样失败。
S223,判定采样图像信息为合格的。
当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预设值,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预设值,且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表示采样过程满足采样操作,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判定采样图像信息为合格的。
以鼻拭子为例,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摄像头读取未采样时的拭子头颜色为A1;利用背景虚化技术确定拭子头轮廓为a1;使用扫码技术或NFC技术或射频技术对采样拭子柄上的第一标识码信息(一维码或二维码或NFC标识或RFID射频识别标识)进行编码识别获得编码信息C1,通过A1、a1、C1信息锁定样本初始状态;然后,通过摄像头读取左鼻腔采样后的拭子头颜色为A2;利用背景虚化技术确定拭子头轮廓为a2;当A2-A1>第一预设值β、a1-a2>第二预设值δ、C1不变时,判定左鼻腔采样成功;再次,通过摄像头读取右鼻腔采样后的拭子头颜色为A3;利用背景虚化技术确定拭子头轮廓为a3;当A3-A2>第一预设值β、a3-a2>第二预设值δ、C1不变时,判断右鼻腔采样成功;对左鼻腔和右鼻腔的采样结果进行复核,若采样均成功,则提示采样成功,即获取到合格的鼻拭子采样图像信息。
以咽拭子为例,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摄像头读取未采样时的拭子头颜色为B1;利用背景虚化技术确定拭子头轮廓为b1;使用扫码技术或NFC技术或射频技术对采样拭子柄上的第一标识码信息(一维码或二维码或NFC标识或RFID射频识别标识)进行编码识别获得编码信息C1,通过B1、b1、C1信息锁定样本初始状态;然后,通过摄像头读取左鼻腔采样后的拭子头颜色为B2;利用背景虚化技术确定拭子头轮廓为b2;当B2-B1>第一预设值β、b1-b2>第二预设值δ、C1不变时,判定咽拭子采样成功;对咽拭子的采样结果进行复核,若复核成功,则提示采样成功,即获取到合格的咽拭子采样图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颜色值(上述A1、A2、A3、B1以及B2均表示颜色值)来表征颜色状态,具体地,颜色值可以由十六进制符号来定义,这个符号由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值组成(RGB)。每种颜色的最小值是0(十六进制:#00),最大值是255(十六进制:#FF),例如,白色的颜色值为FFFFFF,红色的颜色值为F000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颜色值来确定颜色状态,此处不作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步骤还可以包括:
(1)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脱离监控范围。
为避免被试者的采样伪造,在采样过程中,被试者需将抗原采样拭子处于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相应地,电子设备则可以实时监控抗原采样拭子,并实时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脱离监控范围,当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脱离监控范围时,执行步骤(2),否则表示采样图像信息合格。
(2)判定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当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脱离监控范围时,表示被试者的采样过程存在仿造的可能,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判定采样图像信息不合格。
在采样过程中保证拭子头不脱离监控范围,以保证采样拭子的唯一性,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伪造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步骤还可以包括:
(1)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加样测试。
在被试者通过抗原采样拭子完成样本采集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该样本的失效时间,即被试者需要在预设时间内进行加样操作。预设时间可以为10s~3min,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合适时间,具体根据样本类型确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被试者是否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进行加样测试,当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加样测试,执行步骤(2),否则,可以判定采样图像信息合格。
(2)判定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当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加样测试,表示在进行加样测试时,采集到的样本已经失效,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判定采样图像信息不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若电子设备监控到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被折断或损毁,亦可判定采样失败,即获取到采样图像信息亦是不合格的。
通过监控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样后的加样测试时间,避免采样完成时间过久未测试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S23,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其中,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以及第一标识码信息。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4,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具体地,上述步骤S24可以包括:
S241,检测加样器具中是否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
在电子设备获取到合格的采样图像信息后,其可以提示被试者进行加样操作,并显示相应的加样引导信息。被试者根据加样引导信息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对该过程进行图像采集,通过识别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判断被试者是否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当检测到加样器具中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时,执行步骤S242,否则判定加样失败,即加样图像信息不合格。
具体地,上述步骤S241可以包括:
(1)获取加样器具中的颜色。
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对加样前的加样器具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确定加样前的加样器具中的颜色,即加样器具的初始颜色。在监控到被试者将样本放置到加样器具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对当前的加样器具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图像识别算法确定当前加样器具中的颜色。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被试者将样本放置到加样器具后,被试者可以通过点击电子设备显示界面中的“加样完成”标签,以触发电子设备进行图像采集操作,进而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拍摄当前的加样器具,以获取放置抗原采样拭子头的加样器具中的颜色。
(2)判断颜色是否变为预设颜色。
预设颜色为放置抗原采样拭子头的加样器具中的颜色。电子设备将加样器具的初始颜色与预设颜色进行比较,判读加样器具中的颜色是否变为预设颜色。当颜色变为预设颜色时,执行步骤(3),否则,判定加样器具中不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继而可以判定加样失败,即未获取到合格的加样图像信息。
(3)判定加样器具中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
当颜色变为预设颜色时,表示被试者已经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正确放置在加样器具中,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判定加样器具中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以鼻拭子为例,若加样前的加样器具中颜色为A,在将鼻拭子的采样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中后,检测加样器具中的颜色是否变为A3±α,其中,α的值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检测需要确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检测加样器具中的颜色状态以确定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是否放置在加样器具中,避免被试者未正确操作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S242,判断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是否完整。
当加样器具中存在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时,进一步检测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是否完整,当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完整时,执行步骤S243,否则,表示加样失败,即并未获取到合格的加样图像信息。
具体地,上述步骤S242可以包括:
(1)获取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
电子设备对放置在加样器具中的当前拭子头颜色及其对应的拭子柄颜色进行图像识别并记录。
(2)判断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是否存在颜色突变。
基于颜色均一性判断当前拭子头颜色及其对应的拭子柄颜色是否发生突变,当发生颜色突变时,执行步骤(3),否则,可以判定拭子头及其对应的拭子柄是完整的。
(3)判定抗原采样拭子存在损坏。
若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存在颜色突变时,表示抗原采样拭子存在折损,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发出抗原采样拭子损坏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对拭子头和拭子柄的完整性进行验证,通过判断拭子头和拭子柄的颜色是否均一,当出现颜色突变值Ω时,即可判定抗原采样拭子损毁,加样失败。
通过检测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是否颜色均一以确定拭子头的完整性,避免被试者的加样误操作导致拭子头损坏而影响检测结果,进一步有效地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S243,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当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完整时,进一步检测拭子柄上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当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执行步骤S244,否则表示加样时的第一标识码与采样的第一标识码并不相同,此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抗原采样拭子在加样过程中出现了更换,并判定加样失败,即未获取到合格的加样图像信息。
S244,判定加样图像信息是合格的。
当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表示加样操作成功,即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加样图像信息是合格的。
S25,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其中,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6,基于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通过对比采样前的拭子头与采样后的拭子头,以确定被试者是否采样成功,便于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避免采样不准确而导致检测结果无效。通过识别加样图像信息以确定被试者加样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因加样误操作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被试者通过智能化电子设备即可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自测。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其中,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
具体地,上述步骤S31可以包括:
S311,响应于对第二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指令,基于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结果启动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操作。
被试者使用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扫描功能(例如“扫一扫”)对第二标识码信息进行扫描,相应地,电子设备则可以响应被试者通过软件、小程序、网页端发起的扫描指令,对第二标识码信息进行解析,启动检测程序中的图像采集操作,即启动电子设备的摄像功能。
S312,响应于对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得到图像采集指令对应的被试者图像信息。
在图像采集操作启动时,被试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被试者的图像采集。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得到被试者图像信息,其中,该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存在被试者与被试者的身份信息。
可选地,在启动被试者的图像采集之后,还包括:显示图像采集引导信息,其中,该图像采集引导信息用于引导被试者按照预设位置和预设动作进行图像采集。
在启动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显示界面显示图像采集引导信息,以指导被试者按照预设位置和预设动作采集其自身面部信息与表征其身份信息的物体的合照。例如,左手执身份证,并将头部放置在显示界面的头部虚线框内,进行被试者与身份证的合照。
通过引导被试者进行图像采集,以保证其能够准确采集到满足需求的图像,避免图像信息采集失败而导致重复采集,由此能够提高图像采集效率。
S313,对被试者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被试者是否通过身份识别。
电子设备对被试者图像信息中的被试者进行面部识别,并对能够表征身份信息的物体进行识别,以从该物体识别到其记载的身份相关信息,将面部识别结果与身份相关信息进行核对,以确定被试者的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即实现被试者的身份识别。当被试者通过身份识别时,执行步骤S314,否则,表示被试者的身份信息有误,电子设备可以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被试者确认身份信息。
S314,显示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提示。
当被试者通过身份识别时,电子设备可以存储该被试者图像信息,并通过显示界面提示被试者可以进行采样操作。当用户确认开始执行采样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在其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提示,以将抗原采样拭子的第一标识码信息与被试者进行绑定。
S315,响应于对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操作,基于扫描操作启动采样进程,并显示采样引导信息,其中,该采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被试者的采样操作。
被试者根据扫描提示将抗原采样拭子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放置在电子设备的扫描框中,相应地,电子设备则可以响应被试者对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操作,进入采样进程,并在其显示界面显示采样引导信息。被试者则可以通过该采样引导信息进行样本采集。
S316,响应于对采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
当被试者完成样本采集后,可以向电子设备发出采样操作的图像采集,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对采样操作的图像采集,通过摄像头采集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
以鼻拭子为例,被试者可以根据采样引导信息,将用于表征鼻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暴露在电子设备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将拭子头没入左鼻腔中,旋转5圈,取出后靠近摄像头确认已采集样本后,没入右鼻腔,旋转5圈,取出后靠近摄像头确认已采集样本。
S32,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3,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其中,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以及第一标识码信息。
具体地,上述步骤S33可以包括:
S331,显示加样引导信息,其中,该加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被试者的加样操作。
当获取到合格的采样图像信息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可以执行加样操作,并在显示界面中显示相应的加样引导信息。被试者则可以通过该加样引导信息将采集到样本放置在加样器具中进行抗原检测。
S332,响应于对加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被试者的加样图像信息。
当被试者在进行加样操作时,被试者可以向电子设备发出加样操作的图像采集,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对加样操作的图像采集,通过摄像头采集被试者在加样过程中的加样图像信息。
具体地,被试者可以根据加样引导信息,向加样器具中加入相应量的处理液,并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头对检测过程中检测卡视窗中液体移行、质控线识别以及测试时间进行监控,以在测试完成后获取检测结果。
S34,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5,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其中,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
具体地,上述步骤S35可以包括:
S351,响应于对检测过程的监控操作,基于监控操作获取当前采样样本对应的检测信息。
当被试者进行抗原检测时,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可以执行抗原检测操作,并提示被试者开启检测过程的监控进程。被试者通过电子设备的摄像头对该检测过程进行监控,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对检测过程的监控操作,并通过摄像头采集对应于当前采集样本的检测信息。
S352,识别检测信息,确定对应于当前采样样本的检测结果。
电子设备对检测信息进行识别,确定检测卡视窗中的质控线与测试线,通过质控线与测试线的显现以确定出当前采样样本所对应的检测结果。
S353,响应于对检测结果的图像采集,得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
在到达测试时间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测试完成,被试者则可以根据该提示信息进行检测结果的图像采集。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被试者对对检测结果的图像采集,以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
此处对具体的检测过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提示被试者分别在加样后20s、1min、3min、5 min、8 min、11 min、15 min进行NC膜背景颜色测试,以确定含有采集样本的处理液已完成检测过程,正确的层析过程在不同时间的背景光吸收应为:
Figure 461727DEST_PATH_IMAGE001
通常,检测卡的质控线应在2min~3min内被检测出,质控线在15min内检测到光吸收值不低于630;电子设备对检测卡视窗中的测试线和质控线进行识别;控制测试时间为15分钟,当达到测试时间后,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获取检测结果,以确定新冠病毒抗原的阴/阳性。
S36,基于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7,将抗原检测结果与抗原检测过程中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其中,第三方健康平台用于记录和更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第三方健康平台用于为被试者的日常出行提供所需的健康状态证明,例如北京健康宝、河北健康码等,在该第三方健康平台中存储记录有被试者的抗原检测结果。电子设备可以将抗原检测结果以及抗原检测过程中的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以使第三方健康平台能够根据该抗原检测结果更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由于正确的采样操作以及加样操作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的关键点,通过采样引导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正确的样本采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采样失败,同时通过加样引导信息引导被试者进行正确的加样操作,最大程度上保证加样操作的准确性,避免被试者不具备医学检测知识而出现误操作。通过监控样本检错过程以识别检测信息确认样本检测结果,由此能够保证检测过程的真实性。通过被试者的操作即可进行身份信息确认,使得检测过程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相较于核酸检测而言,其无需医务人员介入,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压力。通过将抗原检测结果以及抗原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便于被试者在第三方健康平台上查询到自身健康状态,方便了被试者的日常工作出行或生活出行等行为活动。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1)基于检测结果确定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健康状态用于表征被试者是否感染新冠,具体地,电子设备通过识别检测结果中的质控线以及测试线,即可确定被试者的健康状态是否存在异常,即检测结果是阳性或是阴性。当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执行步骤(2),否则表示被试者当前并无感染症状。
(2)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被试者对检测结果进行确认。
当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电子设备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即被试者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示被试者已感染新冠病毒,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提示被试者对该检测结果进行确认。
当通过识别抗原检测结果确定出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向被试者发送提示信息,以便被试者对该检测结果进行确认,并提示被试者等待相关医务人员的通知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1)检测被试者是否授权获取行程信息。
行程信息为被试者日常出行所经过的地区或区域,通过该行程信息可以确定被试者是否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在启动抗原检测时,电子设备可以生成被试者行程信息的授权提示信息,被试者可以根据其自身需求确定其是否要授权该抗原检测程序获取行程信息。当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在获取到抗原检测结果之后,执行步骤(2),否则仅显示抗原检测结果。
(2)基于检测结果生成建议信息。
建议信息用于指导被试者所能采取的防护措施,当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电子设备则可以根据行程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生成相关的建议信息。具体地,若检查结果为阴性,综合风险区域信息确定被试者的行程是否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当被试者的行程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未产生交集时,建议被试者可正常出行、上班、生活行动等,并建议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活动措施;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若被试者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则建议被试者居家隔离,并等待核酸检测;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建议被试者立即居家隔离,等待防疫控制中心的下一步通知,并保存检测卡及相关配件;若检测结果为无效结果,则建议明确的失效原因,并提示被试者重新测试。
当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通过检测被试者的行程信息以确定其是否与抗原暴露空间存在交集,继而根据检测结果以及行程信息生成相应的建议信息,以使被试者根据该建议信息确定其所要采取的健康防护措施。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述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此处以三个具体示例对上述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示例一:
步骤1,被测试者使用手机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任一渠道扫一扫功能,扫描检测卡上的二维码,启动检测程序。
步骤2,采集被试者与身份证照片。被试者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任一渠道启动手机摄像头,拍摄被试者与身份证合照,即为被试者图像信息,如图4所示。
步骤3,获取采样图像信息。在获得被试者图像信息后,手机提示被试者拍摄采样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中需包含抗原采样拭子头在鼻腔内部、拭子柄的二维码,如图5所示。
步骤4,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在获得合格的采样图像信息后,手机提示用户进行加样检测,即将抗原采样拭子插入加样槽,并提示被试者拍摄加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中需包含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处于加样槽内部、拭子柄的二维码,如图6所示。
步骤5,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在获得合格的加样图像信息后,手机提示被试者合上检测卡,启动抗原检测。在检测过程完成后,即15分钟后,电子设备提示被试者拍摄检测结果图像信息。检测图像信息中需包含检测卡的检测结果、检测卡的二维码、拭子柄的二维码在同一照片视窗内,如图7所示。
电子设备将其获得的被测试者与身份证合照(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图像信息打包上传至抗原检测后台服务器进行检测结果的判定、追溯以及防伪。
当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时,优选立即上报,核酸复测;当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结果为阴性时,优选居家观察,连续5天抗原检测,持续阴性、症状消失,无需干预处理。
示例二:
步骤1,被测试者使用手机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扫一扫功能,扫描检测卡上的二维码,启动检测程序。
步骤2,识别被测试者与身份证照片。具体识别过程如下:
(1)面部识别,由面部识别接口对被试者进行面部信息采集。
(2)身份证识别,对身份证不同角度中防伪水印进行分析,对身份证有效期识有效期进行文字识别,并与手机系统日期进行比对,判断身份证的有效性。同时,对身份证号进行文字识别,并对数字进行复核,记录身份证号。
(3)身份匹配,对被试者的面部识别与身份证相关信息之间建立匹配关系,核对被试者的身份。
(4)对核对成功的被试者,在被试者手机软件或小程序等记录被试者的身份证号信息。在后续检测过程中,手机可以通过其获取到的被测试者与身份证的合照,对被试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
步骤3,采样操作以及采样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采样操作引导:被试者的手机通过显示界面提示采样引导信息,被试者在采样过程中将拭子柄上的二维码暴露在手机摄像头监控范围内。以鼻拭子为例,被试者可以根据采样引导信息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没入左鼻腔中,旋转5圈,取出后靠近摄像头确认已采集样本后,没入右鼻腔,旋转5圈,取出后靠近摄像头确认已采集样本。
拭子柄上有用于表征其唯一性的二维码,被试者使用手机摄像头识别拭子柄上的二维码,如图11所示,当拭子柄上的二维码识别成功后,手机可以提示被试者启动抗原检测。
(2)采样图像信息采集:在样本采集过程中,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二维码信息是否一致;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被折断或损毁;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是否发生参数变化;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是否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的3分钟内是否进行抗原检测。如出现以下情况,手机则提示被试者采样失败:
1)拭子柄的二维码在采样前和采样后不一致;
2)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被折断或损毁;
3)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未发生参数变化;
4)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
5)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未在3分钟内进行测试。
若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二维码信息一致;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未被折断或损毁;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发生相应的参数变化;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未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的3分钟内进行抗原检测,则手机可以获取采样过程的采样图像信息,用于追溯采样过程的真实性。
步骤4,加样操作以及加样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加样过程引导:被试者的手机通过显示界面提示加样引导信息,被试者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入指定的处理位置,如图12所示,拭子头部应接触到管子底部;根据加样引导信息将拭子头在加样槽中进行旋转,如图12所示;被测试者加入相应数量的处理液;覆盖加样胶粘,启动样本的层析过程。
(2)加样图像信息采集:在样本加样过程中,通过手机的摄像头监控加样过程是否存在不准确的干预;加样过程中检测卡是否被不正确的移动;处理液用量是否准确;拭子样本是否按照规定时间放入检测卡的加样槽中;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是否被正常识别。如出现以下情况,手机提示被试者加样失败:
1)加样过程被不准确的干预;
2)加样过程中检测卡被不正确的移动;
3)用于检测的样本和处理液用量不正确,如图14所示,可以向加样槽S中加入3滴,滴加少于3滴或多于3滴都可能出现错误结果;
4)处理后的拭子样本未按照规定时间加入检测卡的加样槽S;
5)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不能被正常识别。
若加样过程中存在不准确的干预,检测卡未被不正确的移动,样本用量和处理液用量准确,拭子样本按照规定时间放入检测卡的加样槽中,且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被正常识别,则手机可以获取加样过程的加样图像信息,用于追溯加样过程的真实性。
步骤5,检测结果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检测过程监控:被试者通过手机摄像头对检测卡视窗中的液体移行、质控线识别以及测试时间进行监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分别在加样后20s、1min、3 min、5 min、8 min、11 min、15 min进行NC膜背景颜色测试;确定含有样本的处理液已完成检测过程;
2)正确的层析过程在不同时间的背景光吸收应为:
Figure 910026DEST_PATH_IMAGE002
3)质控线在2分钟~3分钟被检测出;
4)质控线在15分钟检测光吸收值不低于630;
5)在测试时间达到15分钟时,手机提示被试者读取检测结果。
(2)检测结果识别:手机对检测卡视窗中的测试线T和质控线C进行识别,进而判断新冠病毒抗原的阴/阳性。阳性判断依据如图8所示(显示红色的测试线T和红色的质控线C;显示一条红色的质控线C,测试线T的颜色微弱,例如粉红色),阴性判断依据如图9所示(只显示一条红色的质控线C),无效检测结果的判断依据如图10所示(测试线T和质控线C均未显示;只显示一条红色的测试线T;只显示一条蓝色的质控线C;显示红色的测试线T和蓝色的质控线C)。
(3)检测结果发送:手机将被试者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有效图像信息(若被试者授权获取行程信息,还应加入行程信息)组成发送信息包发送至检测后台服务器,检测后台服务器接收到该信息包后,将确定收到信息包的回执信息发送至被试者的手机,并对被试者的健康平台信息进行更新。
(4)生成建议信息。具体建议如下:
1)检测结果为阴性,手机通过综合风险区域确定被试者未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时,建议被试者可正常出行、上班、生活行动等,并建议被试者进行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活动;
2)检测结果为阴性,手机通过综合风险区域确定被试者与新冠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时,建议被试者进行居家隔离,等待核酸检测;
3)检测结果为阳性,手机可以建议被试者立即居家隔离,并等待防疫控制中心的下一步通知,并保存检测卡及采样拭子等相关配件;
4)检测结果为无效,手机建议被试者明确失效原因后予以重新测试。
示例三:
步骤1,被测试者使用手机软件、小程序、网页端的扫一扫功能,扫描检测卡上的二维码,启动检测程序。
步骤2,识别被测试者与身份证照片。具体识别过程如下:
(1)面部识别,由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面部识别接口对被试者进行面部信息采集。
(2)身份证识别,对身份证不同角度中防伪水印进行分析,对身份证有效期识有效期进行文字识别,并与手机系统日期进行比对,判断身份证的有效性。同时,对身份证号进行文字识别,并对数字进行复核,记录身份证号。
(3)身份匹配,将面部识别信息和身份证相关信息提供至安全部门的身份查询接口,以核对被试者的身份新,建立被试者的面部识别信息与身份证相关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
(4)对核对成功的被试者,在被试者手机软件或小程序等记录被试者的身份证号信息。在后续检测过程中,手机可以通过其获取到的被测试者与身份证的合照,对被试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
步骤3,采样操作以及采样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抗原采样拭子的匹配:拭子柄上标记有其唯一的二维码,被试者通过其手机摄像头识别拭子柄上的二维码,如图11所示,当拭子柄上的二维码识别成功后,手机可以提示被试者启动抗原检测。
(2)采样图像信息采集:在样本采集过程中,检测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二维码信息是否一致;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被折断或损毁;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是否发生参数变化;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是否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的3分钟内是否进行抗原检测。如出现以下情况,手机则提示被试者采样失败:
1)拭子柄的二维码在采样前和采样后不一致;
2)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被折断或损毁;
3)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未发生参数变化;
4)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
5)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未在3分钟内进行测试。
若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二维码信息一致;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未被折断或损毁;采样后,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光泽、颜色、大小发生相应的参数变化;采集过程中,抗原采样拭子未脱离摄像头监控范围;抗原采样拭子采集后的3分钟内进行抗原检测,则手机可以获取采样过程的采样图像信息,用于追溯采样过程的真实性。
步骤4,加样操作以及加样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加样过程引导:被试者的手机通过显示界面提示加样引导信息,被试者将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入指定的处理位置;根据加样引导信息挤压拭子头上的样本后,取出拭子合上加样槽的盖子,如图13所示;被测试者加入相应数量的处理液;覆盖加样胶粘,启动样本的层析过程。
(2)加样图像信息采集:在样本加样过程中,通过手机的摄像头监控加样过程是否存在不准确的干预;加样过程中检测卡是否被不正确的移动;处理液用量是否准确;拭子样本是否按照规定时间放入检测卡的加样槽中;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是否被正常识别。如出现以下情况,手机提示被试者加样失败:
1)加样过程被不准确的干预;
2)加样过程中检测卡被不正确的移动;
3)用于检测的样本用量和处理液用量不正确,如图14所示;
4)处理后的拭子样本未按照规定时间加入检测卡的加样槽;
5)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不能被正常识别。
若加样过程中存在不准确的干预,检测卡未被不正确的移动,样本用量和处理液用量准确,拭子样本按照规定时间放入检测卡的加样槽中,且加样过程中的加样槽、拭子头与拭子柄被正常识别,则手机可以获取加样过程的加样图像信息,用于追溯加样过程的真实性。
步骤5,检测结果图像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如下:
(1)检测过程监控:被试者通过手机摄像头对检测卡视窗中的液体移行、质控线识别以及测试时间进行监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分别在加样后20s、1min、3 min、5 min、8 min、11 min、15 min进行NC膜背景颜色测试;确定含有样本的处理液已完成检测过程;
2)正确的层析过程在不同时间的背景光吸收应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3)质控线在2分钟~3分钟被检测出;
4)质控线在15分钟检测光吸收值不低于630;
5)在测试时间达到15分钟时,手机提示被试者读取检测结果。
(2)检测结果识别:手机对检测卡视窗中的测试线T和质控线C进行识别,进而判断新冠病毒抗原的阴/阳性。阳性判断依据如图8所示(显示红色的测试线T和红色的质控线C;显示一条红色的质控线C,测试线T的颜色微弱,例如粉红色C),阴性判断依据如图9所示(只显示一条红色的质控线C),无效检测结果的判断依据如图10所示(测试线T和质控线C均未显示;只显示一条红色的测试线T;只显示一条蓝色的质控线C;显示红色的测试线T和蓝色的质控线C)。
(3)检测结果发送:手机将被试者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有效图像信息(若被试者授权获取行程信息,还应加入行程信息)组成发送信息包发送至检测后台服务器,检测后台服务器接收到该信息包后,将确定收到信息包的回执信息发送至被试者的手机,并对被试者的健康平台信息进行更新。
(4)生成建议信息。具体建议如下:
1)检测结果为阴性,手机通过综合风险区域确定被试者未与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时,建议被试者可正常出行、上班、生活行动等,并建议被试者进行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活动;
2)检测结果为阴性,手机通过综合风险区域确定被试者与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暴露空间产生交集时,建议被试者进行居家隔离,等待核酸检测;
3)检测结果为阳性,手机可以建议被试者立即居家隔离,并等待防疫控制中心的下一步通知,并保存检测卡及采样拭子等相关配件;
4)检测结果为无效,手机建议被试者明确失效原因后予以重新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抗原检测系统,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如图15所示,包括:
采样模块41,用于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其中,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检测模块42,用于检测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加样采集模块43,用于当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其中,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加样器具以及第一标识码信息。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检测模块44,用于检测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果采集模块45,用于当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其中,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追溯模块46,用于基于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详细说明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原检测系统,通过第一标识码信息和第二标识码信息锁定被试者与其身份信息的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从而实现了被试者与检测结果的唯一对应关系,由此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便于根据被试者的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同时,通过被试者图像信息、采样图像信息、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能够追溯整个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过程,以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判定,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伪造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抗原检测系统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是指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定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上述各模块的更进一步的功能描述与上述对应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图15所示的抗原检测系统。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503,存储器50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502。其中,通信总线5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5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5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5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501可以结合图15所描述的系统,存储器50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处理器501调用存储器5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通信总线50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5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5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5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5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 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50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50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1至图3实施例中所示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
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所述加样器具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
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当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包括:
获取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初始颜色、拭子头初始轮廓、拭子头采样颜色以及拭子头采样轮廓;
判断所述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所述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所述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当所述拭子头采样颜色与所述拭子头初始颜色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预设值,所述拭子头采样轮廓与所述拭子头初始轮廓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预设值,且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为合格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是否脱离监控范围;
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采样过程中脱离监控范围时,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是否进行加样测试;
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在完成采集后的预设时间内未进行加样测试,判定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不合格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包括:
检测所述加样器具中是否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
当所述加样器具中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时,判断所述抗原采样拭子是否完整;
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完整时,检测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是否发生改变;
当所述抗原采样拭子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未发生改变时,判定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合格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抗原采样拭子是否完整,包括:
获取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颜色与拭子柄颜色;
判断所述拭子头颜色与所述拭子柄颜色是否存在颜色突变;
当所述拭子头颜色与所述拭子柄颜色存在颜色突变时,判定所述拭子头存在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加样器具中是否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包括:
获取所述加样器具中的颜色;
判断所述颜色是否变为预设颜色;
当所述颜色变为预设颜色时,判定所述加样器具中存在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指令,基于所述扫描指令对应的扫描结果启动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操作;
响应于对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得到所述图像采集指令对应的被试者图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响应于对所述被试者的图像采集指令之前,包括:
显示图像采集引导信息,所述图像采集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按照预设位置和预设动作进行图像采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包括:
对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进行识别,判断所述被试者是否通过身份识别;
当所述被试者通过身份识别时,显示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提示;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的扫描操作,基于所述扫描操作启动采样进程,并显示采样引导信息,所述采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的采样操作;
响应于对所述采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加样图像信息,包括:
显示加样引导信息,所述加样引导信息用于引导所述被试者的加样操作;
响应于对所述加样操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被试者的加样图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
响应于对检测过程的监控操作,基于所述监控操作获取当前采样样本对应的检测信息;
识别所述检测信息,确定对应于所述当前采样样本的检测结果;
响应于对所述检测结果的图像采集,得到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抗原检测结果与抗原检测过程中图像信息关联至第三方健康平台,所述第三方健康平台用于记录和更新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
当所述被试者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时,生成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被试者对所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被试者是否授权获取行程信息;
当所述被试者已授权获取行程信息时,基于所述检测结果生成建议信息。
16.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获取被试者图像信息以及所述被试者的采样图像信息,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中包括用于表征被试者身份信息的物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中包括抗原采样拭子的采样动作以及用于表征采样拭子唯一性的第一标识码信息;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加样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加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中包括加样器具、所述抗原采样拭子的拭子头放置在所述加样器具以及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是否合格;
结果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加样图像信息检测合格时,获取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包括用于表征检测卡唯一性的第二标识码信息、所述第一标识码信息以及检测结果;
追溯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被试者图像信息、所述采样图像信息、所述加样图像信息以及所述抗原检测结果图像信息,对抗原检测过程进行追溯,确定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CN202210328073.8A 2022-03-31 2022-03-31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96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073.8A CN114496261B (zh) 2022-03-31 2022-03-31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073.8A CN114496261B (zh) 2022-03-31 2022-03-31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6261A true CN114496261A (zh) 2022-05-13
CN114496261B CN114496261B (zh) 2022-07-12

Family

ID=8148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8073.8A Active CN114496261B (zh) 2022-03-31 2022-03-31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626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3795A (zh) * 2022-08-01 2022-09-02 易凯医疗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抗原检测的存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94341A (zh) * 2022-05-25 2022-09-02 未来链上(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冠抗原自测的全民抗疫系统
WO2023236557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8891A (zh) * 2018-11-15 2019-08-09 许兵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尿便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1403006A (zh) * 2020-06-03 2020-07-10 成都逸视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及装置
CN111798945A (zh) * 2020-06-24 2020-10-20 霓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平台
CN112869780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深圳智慧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隔离区域人员咽拭子自助采样方法
CN113327236A (zh) * 2021-06-04 2021-08-31 天津大学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WO2021249048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北京核信锐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成像的新冠肺炎风险提示装置、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8891A (zh) * 2018-11-15 2019-08-09 许兵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尿便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1403006A (zh) * 2020-06-03 2020-07-10 成都逸视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及装置
WO2021249048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北京核信锐视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成像的新冠肺炎风险提示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11798945A (zh) * 2020-06-24 2020-10-20 霓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及平台
CN112869780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深圳智慧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隔离区域人员咽拭子自助采样方法
CN113327236A (zh) * 2021-06-04 2021-08-31 天津大学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4341A (zh) * 2022-05-25 2022-09-02 未来链上(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冠抗原自测的全民抗疫系统
WO2023236557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CN114993795A (zh) * 2022-08-01 2022-09-02 易凯医疗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抗原检测的存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93795B (zh) * 2022-08-01 2022-11-08 易凯医疗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抗原检测的存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6261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6261B (zh)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5507B (zh)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EP2546782A1 (en) Liveness detection
CN111783663A (zh) 一种用于人证核验设备性能检测的算法测评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557396B (zh) 一种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视频自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013217B (zh) 检测吸食毒品人员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07911395A (zh) 登录验证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0348385B (zh) 活体人脸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2631896B (zh) 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08366B (zh) 一种支付安全监控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196058A (zh) 血糖仪质控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7607205A (zh) 线束颜色顺序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14429826A (zh) 抗原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144773B2 (en)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biometric station metrics with genericized biometric information
CN206441194U (zh) 一种考生身份验证装置
CN111603145A (zh)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1428588A (zh) 人证核验装置及系统
CN114783622A (zh) 基于ai和公共信息平台的防疫自检方法及系统
CN109302413A (zh) 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15906028A (zh)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和自助服务终端
CN113033530B (zh) 证件翻拍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20517B (zh) 智能测试管控系统及其方法
Vavilis et al. Data reliability in home healthcare services
US20210113147A1 (en) Jaundice diagnosis patch, patch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jaundice diagnosis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14022328A (zh) 保安员考试一体机及其考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