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3514A -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3514A
CN114493514A CN202210049243.9A CN202210049243A CN114493514A CN 114493514 A CN114493514 A CN 114493514A CN 202210049243 A CN202210049243 A CN 202210049243A CN 114493514 A CN114493514 A CN 114493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post
recruitment requirement
recrui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9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景文
韩峰
邹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92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3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3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3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从而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通过将各项数据输入数据库并进行智能审核、判断,有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项网络层次的划分,使数据得到有效归类,减少大量人力的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需借助大量的人力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流程,并且在数据检索过程中,存在数据重复、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数据的反馈,难以快速准确的获取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力以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人力以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用于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汇总模块,用于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接收分配模块、用于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从而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通过将各项数据输入数据库并进行智能审核、判断,有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项网络层次的划分,使数据得到有效归类,减少大量人力的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筛选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而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统一管理起来。
现有技术对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中,整体并不完善,导致人力资源数据存储时,并不能根据需要快速的查找所需数据,无法根据拣选数据选择优先级,易出现数据重复现象;同时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需借助大量的人力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项流程,需人工进行审核、判断,且无法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项网络层次的划分,数据不能得到完善的归类,造成数据存储混乱,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传统数据处理缺乏数据的反馈,难以快速准确的获取人力资源。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01、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其中,目标企业可以为任一企业,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需要选择设置。
具体地,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的方式可以通过人工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采集及调研问卷收集等方式,本公开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人力资源数据包括:目标企业的员工年龄、性别、地区、学历、所属部门和职别、以及录用率和人员流失率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人工数据采集,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包括目标企业的员工年龄、性别、地区、学历、所属部门和职别以及录用率和人员流失率并进行数据监控。
步骤102、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具体地,信息传输通道指的是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WIFI)或蓝牙或有线传输方式进行,通信方式可采用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其中,人力需求信息可根据公司的各个项目对应所需的人才进行确定,具体的人力需求信息指的是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等,本公开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建立人力资源部门与网络应聘端及中介应聘端之间信息传输通道,将获取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WIFI进行传输,构建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中心轴的人力资源管理终端,其中,每个部门终端对各自部门的人力需求信息进行监控,监控的信息定期向部门终端反馈,然后向人力资源终端输出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来确定招聘的岗位及数量并通过人力信息发布端发布。
需要说明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终端连接人力信息发布端,并实时向人力资源终端反馈部门人员情况;人力信息发布端为人力资源管理终端中的一个子系统,针对缺乏的人力需求信息进行发布。
步骤103、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人力资源终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接收每个部门人力需求信息,在进行招聘时,人力资源管理终端读取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其中,招聘要求汇总信息主要包括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
步骤104、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其中,预设类别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如可通过分类整合模块,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如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建立数据管理单元来实现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的分类,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录入模块将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单元,然后通过录入模块将上述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单元,并传递至分类整合模块,分类整合模块可根据招聘要求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如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及薪资进行分为A、B、...N类,并将分类后的招聘要求汇总信息传递至数据分析模块,并且通过剔除模块剔除数据,具体地,根据招聘要求信息确定是否满足公司招聘要求,若满足要求,则重新录入至人力资源终端,若否,则直接剔除。
步骤105、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建立数据筛选单元,根据人力资源终端接收的各部门终端反馈信息,进行多极化分选处理,将接收的应聘人员信息进行优先级分类拣选,进行岗位分配,判断应聘人员是否满足招聘要求,再根据招聘要求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对于满足招聘要求的优先对适合指定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分配,根据满足岗位要求的人员进行分配,通过剔除筛选即可,形成人员清单。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招聘岗位及要求是根据公司制度进行协定的,本公开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匹配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在分配岗位完成后,根据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岗位的优先分配,若单个岗位数量大于招聘岗位的数量,则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案,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采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在检索过程中数据混乱的问题,同时在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根据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确定招聘要求信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并且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保证了岗位招聘的需求。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301、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步骤302、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步骤303、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303步骤101-103相同,具体参照步骤101-103的描述。
步骤304、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文本集合,其中,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可循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
其中,子字符集合包括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和薪资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具体地,通过分词处理模块提取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将招聘要求汇总信息保存为文本集合,并采用递归方式可循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从而判断每个招聘要求信息是否有重复,降低系统负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递归方式循环判断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S1,获取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的状态,并且分别设为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
S2,若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出现故障,无法匹配,判断当前子节点是否抑制上报告警,如果抑制上报则退出,否则遍历其根节点,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根节点数据由数据监控信息发布;
S3,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正常,当前子节点为根源故障数据,上报告警,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故障,继续遍历其根节点,扫描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若在根节点数据中并未出现故障节点,则返回至S3步骤并且对S1中数据获取端进行节点信息扫描,如此往复;
S4,如此递归,直到找到故障根源节点数据,将根源节点数据设为故障状态,并上报该根源节点故障告警;
S5、遍历其子节点,抑制子节点关联故障告警上报,启动下一次的后台扫描检测工序,扫描检测故障节点,并且进行故障状态恢复。
步骤305、基于不同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岗位信息及人员分布形成不同项目查询端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最终应聘人员所匹配的岗位信息及应聘人员信息录入至数据库中,将添加后的应聘人员信息进行整合归类,使不同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岗位信息即应聘人员信息分化区间,将储存的应聘人员信息进行拣选及相似化归类选择优先级,比如需要对图2中A项目或B项目进行查询时,只需打开A或B其中一个查询端口即可,查询其中项目中的岗位信息,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应聘人员数据重复及相同数据重合产生的数据误差,减轻系统负担的同时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步骤306、将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对应的每个部门终端,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每个招聘要求信息。
为了确保每个招聘要求信息的准确性,还可以将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对应的每个部门终端,每个部门终端再根据本部门所需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调整,如行政部门,招聘要求为:年龄25-30岁,学历本科及以上,性别不限,工作经验一年以上,将该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行政部门终端,而行政部门需要的人员不需要具备工作经验,此时行政部门终端会发送反馈信息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相应调整。
步骤307、接收到撤回应聘人员信息时,获取候选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匹配。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接收到应聘人员撤回应聘信息时,在上述步骤105得到的人员清单中可剔除撤回应聘信息的人员,并由匹配模块将候选应聘人员信息替补至缺失岗位重新进行排序,进行人员替补,以网络传输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传递至人力资源终端。
步骤308、接收到数据修改指令时,识别数据修改指令对应的修改操作,和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根据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进行修改。
具体地,人力资源终端接收到数据修改指令时,识别数据修改指令的修改操作,使人力资源终端可进行数据的添加及修改,并实时向部门终端实时反馈,使部门终端及时有效对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更正。
需要说明的是,修改指令与修改数据可进行数字信号的替换,命令替换是可先执行命令,将输出结果进行保存,在输出指令或对应的数据结果时相互替换,
步骤309、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在分配岗位完成后,根据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岗位的优先分配,若单个岗位数量大于招聘岗位的数量,则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匹配模块将所接收到的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进行分配,预选岗位完成后可通过分类拣选模块进行优先匹配,根据应聘人员信息优势及劣势优先进行岗位的分配,如单个岗位数量为30人,而招聘岗位的数量为25人时,可以将单个岗位多出的5人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文本集合,其中,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循环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基于不同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岗位信息及人员分布形成不同项目查询端口,将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每个部门终端,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每个招聘要求信息,接收到撤回应聘人员信息时,获取候选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匹配,接收到数据修改指令时,识别数据修改指令对应的修改操作,和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根据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进行修改,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在分配岗位完成后,根据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岗位的优先分配,若单个岗位数量大于招聘岗位的数量,则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采用本技术方案,使人力资源终端可进行数据的添加与修改,并实时向部门终端反馈,使部门终端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招聘信息进行更正,同时,基于不同的项目包含发岗位信息即人员分布形成不同发查询端口,有效避免了数据的重复,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401、数据获取:首先进行数据采集,可通过人工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采集及调研问卷收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步骤402、数据监控:建立每个部门终端与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建立人力资源部门与网络应聘端和中介应聘端之间信息传输通道,构建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中心轴的人力资源管理终端,每个部门终端对各自部门的人力需求信息进行监控,监控的信息定期向对应的每个部门终端反馈,每个部门终端向人力资源端输出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来确定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并通过人力信息发布端发布并且实时向人力资源终端中反馈每个部门人员情况。
步骤403、数据整理:人力资源终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接收各部门人力资源信息,招聘部门人员时,人力资源管理终端读取应聘人员信息并进行信息汇总,由于通过实时反馈的方式,可及时确定每个部门终端待发布的每个招聘要求信息。
步骤404、数据搜索:通过分词处理模块提取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将招聘要求汇总信息保存为文本集合,其中,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可循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
步骤405、数据剔除:建立数据管理单元,将人力资源终端收集的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单元,根据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通过录入模块将上述各项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单元,并且将招聘要求汇总信息传递至分类整合模块,分类整合模块可根据人员条件要求分为A、B、...、N类,整理后的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将传递至录入数据分析模块,并且通过剔除模块剔除数据。
步骤406、数据筛选:建立数据筛选单元,根据人力资源终端所接收的每个部门终端反馈信息,进行多级化分选处理,将接收的招聘人员信息进行优先级分类拣选,进行岗位分配。
步骤407、人员变更模块:若应聘人员撤回应聘人员信息时,则由匹配模块将候选应聘人员信息替补至缺失岗位,以网络传输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传递至人力资源终端。
步骤408、信息查询:将最终应聘人员所匹配的岗位信息及人员个人信息录入至数据库中,将添加后的应聘人员数据进行整合归类,使各个不同岗位信息及人员个人信息分化区间,将储存的数据信息进行拣选,并且进行相似化归类,根据拣选数据选择优先级,有效的避免了应聘人员数据重复情况及相同数据重合产生的数据误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进行数据采集,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通过每个部门终端对各自部门的人力需求信息进行监控,将监控的信息定期向对应的每个部门终端反馈,每个部门终端向人力资源端输出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来确定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并通过人力信息发布端发布并且实时向人力资源终端中反馈部门人员情况人力资源终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接收各部门人力资源信息,招聘部门人员时,人力资源管理终端读取应聘人员信息并进行信息汇总,由于通过实时反馈的方式,可及时确定每个部门终端待发布的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分词处理模块提取人力资源数据,将人力资源数据保存为文本集合,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可循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建立数据管理单元,将人力资源终端收集的人力资源数据录入数据管理单元,根据招聘岗位、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通过录入模块将上述各项信息录入数据管理单元,并且将人力资源数据信息传递至分类整合模块,分类整合模块可根据人员条件要求分为A、B、...、N类,整理后的招聘要求汇总信息将传递至录入数据分析模块,并且通过剔除模块剔除数据,并且根据人力资源终端所接收的每个部门终端反馈信息,进行多级化分选处理,将接收的招聘人员各项数据信息进行优先级分类拣选,进行岗位分配,若应聘人员撤回应聘人员信息时,则由匹配模块将候选应聘人员信息替补至缺失岗位,以网络传输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传递至人力资源终端,将最终应聘人员所匹配的岗位信息及人员个人信息录入至数据库中,将添加后的应聘人员数据进行整合归类,使各个不同岗位信息及人员个人信息分化区间,将储存的数据信息进行拣选,并且进行相似化归类,根据拣选数据选择优先级,有效的避免了应聘人员数据重复情况及相同数据重合产生的数据误差,相较于传统方式,本公开在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中,无需借助大量的人力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各项流程,将各项数据输入数据库并且进行智能审核、判断,有效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项网络层次的划分,使数据得到有效归类,减轻工作负担的同时满足市场经济需求。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筛选单元结构示意图,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将人力资源终端接收到的各部门终端反馈信息进行录入,再通过匹配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然后通过分类拣选模块进行优先匹配,其中,若应聘人员撤回应聘信息时,可通过人员变更模块将预选中人员替补至缺失岗位,以网络传输的方式通过信息反馈模块将应聘人员信息传递至人力资源终端。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01、第一接收模块602、汇总模块603、第二获取模块604、接收分配模块605,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602、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人力需求信息和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汇总模块603,用于对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604、用于根据预设类别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接收分配模块605、用于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多个类别对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可选地,所述接收分配模块605具体用于:
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
在分配岗位完成后,根据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岗位的优先分配,若单个岗位数量大于招聘岗位的数量,则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文本集合;其中,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可循环判断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
其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子字符集合包括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和薪资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S1,获取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的状态,并且分别设为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
S2,若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出现故障,无法匹配,判断当前子节点是否抑制上报告警,如果抑制上报则退出,否则遍历其根节点,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根节点数据由数据监控信息发布;
S3,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正常,当前子节点为根源故障数据,上报告警,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故障,继续遍历其根节点,扫描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若在根节点数据中并未出现故障节点,则返回至S3步骤并且对S1中数据获取端进行节点信息扫描,如此往复;
S4,如此递归,直到找到故障根源节点数据,将根源节点数据设为故障状态,并上报该根源节点故障告警;
S5、遍历其子节点,抑制子节点关联故障告警上报,启动下一次的后台扫描检测工序,扫描检测故障节点,并且进行故障状态恢复。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基于不同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岗位信息及人员分布形成不同项目查询端口。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对应的每个部门终端,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反馈信息调整每个招聘要求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到撤回应聘人员信息时,获取候选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匹配。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接收到数据修改指令时,识别数据修改指令对应的修改操作,和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根据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进行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终端,包括:
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所述人力需求信息和所述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对所述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根据预设类别对所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所述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所述多个类别对所述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后,还包括:
对所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文本集合;其中,所述文本集合包括子字符集合,采用递归方式循环判断所述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字符集合包括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和薪资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递归方式循环判断所述子字符集合是否在数据库储存信息中,包括:
S1,获取招聘岗位、招聘人员数量、招聘人员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以及薪资信息的状态,并且分别设为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
S2,若w1、w2、w3、w4、w5、W6和w7子节点出现故障,无法匹配,判断当前子节点是否抑制上报告警,如果抑制上报则退出,否则遍历其根节点,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根节点数据由数据监控信息发布;
S3,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正常,当前子节点为根源故障数据,上报告警,若根节点数据状态故障,继续遍历其根节点,扫描检查其根节点数据状态,若在根节点数据中并未出现故障节点,则返回至S3步骤并且对S1中数据获取端进行节点信息扫描,如此往复;
S4,如此递归,直到找到故障根源节点数据,将根源节点数据设为故障状态,并上报该根源节点故障告警;
S5、遍历其子节点,抑制子节点关联故障告警上报,启动下一次的后台扫描检测工序,扫描检测故障节点,并且进行故障状态恢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不同项目中包含的所有岗位信息及人员分布形成不同项目查询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每个招聘要求信息通过所述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给对应的所述每个部门终端;
接收所述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每个招聘要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撤回所述应聘人员信息时,获取候选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数据修改指令时,识别所述数据修改指令对应的修改操作,和所述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根据所述修改操作对应的数据进行修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类别对所述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包括:
将应聘人员信息与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后,将应聘人员分配至岗位1、岗位2、...、岗位N;其中,N为正整数;
在分配岗位完成后,根据应聘人员个人信息进行岗位的优先分配,若单个岗位数量大于招聘岗位的数量,则进行下一级的岗位分配,直至满足各个岗位招聘的人数要求。
10.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企业的当前人力资源数据;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预先建立的信息传输通道接收每个部门终端发送的人力需求信息,基于所述人力需求信息和所述当前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每个招聘要求信息并发布;
汇总模块,用于对所述每个招聘要求信息进行汇总,得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类别对所述招聘要求汇总信息进行分类,获取多个类别;
接收分配模块、用于接收应聘人员信息,在所述应聘人员信息满足所述招聘要求信息后,基于所述多个类别对所述应聘人员信息进行岗位分配。
CN202210049243.9A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493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243.9A CN114493514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243.9A CN114493514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3514A true CN114493514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9243.9A Pending CN114493514A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35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7829A (zh) * 2022-06-09 2022-09-02 北京联众鼎盛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招聘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5392771A (zh) * 2022-09-16 2022-11-25 亿家商业科创产业管理(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内企业效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7829A (zh) * 2022-06-09 2022-09-02 北京联众鼎盛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招聘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5392771A (zh) * 2022-09-16 2022-11-25 亿家商业科创产业管理(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内企业效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3514A (zh) 一种应用于人力资源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09835B (zh) 一种电网人力配置应用系统及方法
CN112765235A (zh) 基于特征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的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系统及云管理服务器
CN106372108B (zh) 一种应用于核电设计的经验反馈数据的智能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5982434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素材信息分类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480188B (zh) 一种审计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08154276A (zh) 基于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考勤分析方法
CN114298604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动态监测分析的孵化器入住企业智能综合评价管理系统
CN11737193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实验室管理系统
CN107730081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00517225C (zh) 自动挖掘软件过程任务仓库中的高性能任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15858598A (zh) 基于企业大数据的目标信息筛选匹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165868A (zh) 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的风险监控模型
CN114897345A (zh) 一种基于员工数据自动生成指标分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9156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2272296B1 (ko) 2차 전지의 성능 평가 지원 장치, 성능 평가 데이터 저장 및 분석 시스템 및 그의 이용 방법
CN112800219A (zh) 客服日志反馈回流数据库的方法及系统
CN114331338A (zh) 一种数字化人力资源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066055A (zh) 一种在物流运输中车辆晚靠台预测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2465335A (zh) 一种基于车间实时数据的货物交货系统
CN11782943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数据质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537760A (zh) 一种故障处理预案智能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10175177A (zh)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1581200B (zh) 一种基于mes的生产管理系统
CN116402463B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