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9410A -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9410A
CN114489410A CN202110866214.7A CN202110866214A CN114489410A CN 114489410 A CN114489410 A CN 114489410A CN 202110866214 A CN202110866214 A CN 202110866214A CN 114489410 A CN114489410 A CN 114489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ambient light
fingerprint
intensity level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62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9410B (zh
Inventor
崔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62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9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9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410A/zh
Priority to EP22847988.7A priority patent/EP4184300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4459 priority patent/WO2023005376A1/zh
Priority to US18/043,11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2616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9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2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cursor appearance or behaviour, e.g. being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displayed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检测到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后,获取该按压操作对应的按压面积。若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进一步结合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确定是否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若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表明此时显示光斑可能产生光斑漏光现象,对人眼造成伤害,因此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即不启动光斑显示流程。该方案通过按压面积和环境光强度判定本次按压操作可能产生光斑漏光造成对人眼伤害时,直接拦截指纹事件,即不显示光斑,从而避免光线较暗环境下,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指纹识别模组感应、分析指纹的谷和脊的信号识别指纹信息。基于 指纹成像原理不同,指纹识别技术目前主要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指纹识别和超声波 指纹识别三类。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具有穿透能力强、支持全面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电子设备中。
屏下指纹识别是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实现,其原理是利用光电反射技术,手指按压屏 幕时,屏幕会在指纹检测区域形成特定亮度的光斑,例如,亮度高达800~1000nit,光斑的光 线穿过玻璃盖板到达手指后经手指反射产生反射光线,由于手指的不同纹路导致反射光线不 同,反射光线穿过屏幕返回至屏幕下的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获取指纹图像实现指纹识别。
但是,在外界环境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由于手指误触而显示光斑时,光斑的亮度会对 人眼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光线 较暗的环境下高亮度的光斑对人眼造成伤害的问题,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斑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检测指纹 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并确定该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若确定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 小于第二阈值后,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如果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 强度等级后,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该方案通过按压面积和环境光强度判定本次按压操作可 能产生光斑漏光造成对人眼伤害时,直接拦截指纹事件,即不显示光斑,从而避免光线较暗 环境下,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
根据第一方面,光斑显示方法还包括: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二光强度 等级后,响应第一类指纹事件,第二光强度等级高于第一光强度等级。该方案中,若确定环 境光强度等级为第二光强度等级,表明当前环境的光强度较亮,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 较小甚至可忽略,此时响应该第一类指纹事件,即启动显示光斑的处理流程,以确保指纹事 件的响应灵敏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该光斑显示方法还包括:确定按压 面积大于第二阈值后,生成第二类指纹事件,并响应第二类指纹事件。该方案在确定本次按 压操作的按压面积大于第二阈值,表明本次按压操作不会产生光斑漏光现象或光斑漏光对人 眼造成的伤害可忽略,生成第二类指纹事件,并响应该第二类指纹事件,正常启动光斑显示 流程,保证按压操作的响应灵敏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该光斑显示方法还包括:确定按压 面积小于第一阈值后,不生成指纹事件。这样,能够避免手指误操作造成的干扰,提高了响 应手指按压操作的准确率。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 级的过程,包括:若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确定环境光强度为第一光 强度等级;若环境光强度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确定环境光强度为第二光强度等级;若 环境光强度从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的数值增大至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确定环境光强度 从第一光强度等级变为第二光强度等级;若环境光强度从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的数值减 小至小于等于第一光强度阈值,确定环境光强度从第二光强度等级变为第一光强度等级。这 样,能够避免光强度在该阈值上下变化导致光强度等级频繁变化,进而频繁触发处理器执行 光强度信息的处理流程的现象,因此节省了系统资源,同时,处于休眠的处理器耗电量更低, 因此降低了整个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该光斑显示方法还包括:检测到环 境光强度由第一光强度等级变换为第二光强度等级后,向环境光数据的接收端传递环境光强 度信息;检测到环境光强度由第二光强度等级变换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向环境光数据的接 收端传递环境光强度信息。这样,能够避免频繁唤醒处理器,因此节省了系统资源,而且, 处于休眠的处理器耗电量更低,因此降低了整个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和处理 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Android系统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方法还包括: 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并传递至环境光传感器驱动;环境光传感器 驱动将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Android系统还包括触摸驱动;确定 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包括:触摸驱 动获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若确定环境光强度信息为第一光强度等级,触摸驱动拦 截第一类指纹事件。在处理器能够存储环境光强度信息的应用场景中,触摸驱动能够直接从 处理器中读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如果环境光强度是第一光强度等级则拦截第一类指纹 事件,无需将指纹事件逐层上报至应用程序层进行拦截,节省了系统资源。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触摸驱动获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 度信息,包括:触摸驱动读取处理器内存储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包括环境光传感器,电子 设备的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Android系统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驱动、传感器抽象层和传感 器管理器,该光斑显示方法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并经环 境光传感器驱动、传感器抽象层传递至传感器管理器。这样,在处理器不支持存储环境光强 度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将环境光数据逐层上报至位于应用程序框架层的传感器管理器中,以 便目标应用服务如指纹服务、息屏显示应用,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读取环境光数据。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Android系统还包括指纹服务;确定 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包括:指纹服 务接收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若确定环境 光强度信息为第一光强度等级,指纹服务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在处理器不支持存储环境光 强度的应用场景中,指纹服务可以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读取环境光数据,若环境光强度为第一 光强度等级,则指纹服务直接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避免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Android系统还包括指纹服务和息屏 显示应用;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 包括:指纹服务接收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若确定环境光强度信息为第一光强度等级,指纹服务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指纹服务向息屏 显示应用传递第一类指纹事件;息屏显示应用接收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获 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若确定环境光强度信息为第一光强度等级,息屏显示应用拦 截第一类指纹事件。
根据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电子设备的 环境光强度信息,包括:调用传感器管理器的接口,读取环境光强度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 器和触摸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代码,使得该电 子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光斑显示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 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光斑显 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 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光斑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斑显示过程示例图;
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光斑显示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斑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图4所示光斑显示方法的指纹事件及环境光数据的传递通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滞回区间与光强度等级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斑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图7所示光斑显示方法的指纹事件及环境光数据的传递通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斑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 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 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 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斑显示过程示例图,本示例以手机为例说明屏下指纹 识别过程。
如图1所示,显示屏1的显示区域包括指纹检测区域2,当手指按压该指纹检测区域2 时,显示屏1会在与指纹检测区域2显示一个具有足够亮度的光斑3(如图1中的(b)所示)。
如图1中的(b)所示,如果手指未完全覆盖住光斑3,未被手指覆盖的光斑区域(即图 1中(b)所示的斜线部分)发出的光线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暗环境下光斑对人眼造成伤害的解决方案是,当检测到当前环境为光 线较暗的环境时,直接降低光斑的亮度。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该解决方案仍 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光斑亮度不能无限降低,如果在光线特别暗的环境中,例如,夜晚未开灯的房间 内,降低亮度后的光斑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二是,为了获得清晰的指纹图像,该解决方案 在降低光斑亮度的同时,延长了光斑显示时长,即延长了人眼处于这种刺眼环境的时长,同 样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发明人突破了这种为解决光斑太亮降低光斑亮度的惯性思维方式,提出了本申请提供的 光斑显示方法,该方法在检测到指纹事件后,获取手指按压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面积,若按 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进一步检测环境光的强度, 若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确定当前环境的光线较暗且当前按压操作可能是存在光斑漏光 现象,此时直接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即不触发显示光斑的流程,因此该方案解决了暗环 境下光斑区域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的问题。
应用上述光斑显示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如图1所示)、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 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等设备,本申请 对应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持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0,显示屏130,触摸传感器 140,指纹传感器150和环境光传感器16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 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 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 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 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 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 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 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 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processor interface, 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 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 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指纹传感器150,触摸传感器140等。例如: 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40,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40通过I2C 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的触摸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30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显示屏 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30通过 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 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30,触摸传感器140, 指纹传感器15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其中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 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 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内部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可以包括操作 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所述可执行 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的指令,从而使电子设备执 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 存储器120中的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
内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计算机可 执行程序代码。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 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3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 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30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30包括显示面板。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30上可以显示一系列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 这些GUI都是该电子设备的主屏幕。一般来说,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30的尺寸是固定的,只 能在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30中显示有限的控件。控件是一种GUI元素,它是一种软件组件, 包含在应用程序中,控制着该应用程序处理的所有数据以及关于这些数据的交互操作,用户 可以通过直接操作(direct manipulation)来与控件交互,从而对应用程序的有关信息进行读 取或者编辑。一般而言,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 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30可以提示用户指纹采集区域的指纹识别提示图标, 如图1中(a)所示的指纹检测区域2处显示的指纹图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利用显示屏130作为指纹检测的光源,因此,显示屏130的显 示面板采用自发光显示面板,自发光显示面板可以控制每一个显示像素(又称为显示单元) 分别进行独立发光。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自发光显示屏中的显示像素发出具有一定亮度的光线,从而 使其在指纹检测区域显示具有一定亮度的光斑,该光斑发射的光线作为指纹检测的光源。
例如,自发光显示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 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 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3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触摸传感器140,也称“触摸传感器面板”、“触控器件”、“触控面板芯片”,触摸传感器 140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30,由触摸传感器140与显示屏130组成触摸屏,也称为“触控屏”。 触摸传感器140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140可以将检测到的触 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3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 的视觉输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40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130所处 的位置不同。
指纹传感器150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 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光斑发射的光线作为指纹检测的光线照射 到显示屏上方的手指上,并经过手指反射、散射后得到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该指 纹检测光透过显示屏130传输到屏下的指纹传感器150。指纹传感器150接收该指纹检测光 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形成指纹图像信号。
指纹传感器150可以采用光学指纹传感器,该光学指纹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 下方,接收携带有指纹信息的指纹检测光,指纹检测光传输至光学指纹传感器中的光学感应 阵列进行光学指纹成像,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即指纹图像信号。
环境光传感器160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 节显示屏130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60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60 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配合,检测电子设备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环境光传感器160用于感知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环境光亮度, 电子设备根据该环境光亮度,结合触摸传感器检测到的触摸操作的按压面积,决策是否响应 该触摸操作。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华为公司所开发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微软公司 所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 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指纹识别场景下的软件结构框图。
电子设备的软件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 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以Android系统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 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APP),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硬件抽象 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以及内核层(Kernel)。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与指 纹识别相关的应用,如指纹识别,例如,通过指纹识别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 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息屏显示(always on display,AOD)应用,主要用于在电子设备处 于息屏状态下显示时间、通知内容,用户不需要点亮屏幕即可看到时间、通知等信息,节省 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指纹服务,又称为指纹FWK (fingerprint Framework),指纹服务可以为应用程序层的指纹识别应用提供指纹识别功能相关 的API,并为指纹识别应用提供指纹服务,以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
硬件抽象层(HAL),或称为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 理;其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 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 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指纹抽象层(fingerprint HAL)、图形引擎(surface flinger)、图形硬件合成器(hardware composer)。
其中,指纹抽象层用于将指纹事件上报至应用程序框架层的指纹服务。
图形引擎是绘制图形的引擎,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形引擎用于在逻辑显示层绘 制用于显示光斑的图层。
图形硬件合成器是图层合成专用芯片的驱动抽象层,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形硬 件合成器用于连接图形引擎和显示驱动,即图形硬件合成器是图形引擎与显示驱动之间的通 信桥梁,以使图形引擎绘制的图层传输至显示驱动进行显示。
内核层包括系统层安全机制、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网络堆栈及一系列驱动 模块,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提供与硬件的交互。
内核层的驱动模块用于获取硬件层(Hardware)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上报的数据,进行 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报给硬件抽象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块至少包含显示驱动,传感器驱动,其中,传感器驱动包括 触摸传感器驱动,又称为触摸驱动(touch panel driver)、指纹传感器驱动,又称为指纹驱动 (fingerprint driver)、环境光传感器驱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件层中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显示屏等硬件模块,其中,触摸传 感器和显示屏组成触摸屏。又如,硬件层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
下面将结合图3,示例性说明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在光斑显示过程的软件及硬件工作流 程:
触摸传感器检测手指按压指纹检测区域的触摸操作后,产生指纹事件,并经如下通路逐 层上报该指纹事件:触摸传感器→触摸驱动→指纹驱动→指纹抽象层→指纹服务。
指纹服务会处理光斑显示逻辑,绘制用于显示光斑的图层,即光斑图层和蒙版图层,显 示驱动基于显示光斑所需的数据,即,光斑图层数据、蒙版图层数据和指纹场景标记信息, 控制显示屏点亮并显示光斑图层和蒙版图层,即在显示屏上显示光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同样 适用于基于鸿蒙(Harmony),iOS或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斑显示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处理器能够暂 存环境光传感器传递的环境光强度的应用场景中,该应用场景中,触摸驱动基于按压操作的 按压面积,进一步结合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决策是否响应该按压操作。
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触摸传感器检测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获得该按压操作对应的按压面积。
触摸屏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显示屏,手指按压触摸屏的指纹检测区域后,触摸传感器能够 检测到手指按压操作,进一步计算手指与指纹检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即该按压操作的按压面 积。
在一示例中,该按压面积可以是手指与指纹检测区域的接触面积与整个指纹检测区域的 百分比,即接触面积与指纹检测区域的比值,例如,接触面积占整个指纹检测区域的50%, 即按压面积为50%。
在另一示例中,该按压面积可以是手指与指纹检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即,按压面积是与 指纹检测区域的实际接触面积。
S120,触摸传感器判断该按压面积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即按压面积大于第 一阈值,则执行S130;如果否,即按压面积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S190。
第一阈值用于区分按压操作是否是误操作,如果按压面积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阈值,则确 定该按压操作不是误操作;如果按压面积小于该第一阈值,则确定该按压操作是误操作。
例如,误操作的按压面积通常小于40%,则第一阈值可以设定为40%。当然,第一阈值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为其他数值,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S130,触摸传感器判断按压面积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即按压面积大于第一阈值 小于第二阈值,则执行S140;如果否,即按压面积大于第二阈值,则执行S1100。
其中,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用于判定本次按压操作是否会产生光斑漏光现 象。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第二阈值,表明本次按压操作不会产生光斑漏光现象,或者,光斑漏 光非常少可以忽略。如果按压面积小于第二阈值,表明本次按压操作可能会产生光斑漏光现 象。
例如,通常当按压面积大于80%时,光斑漏光对人眼的伤害较小甚至可以忽略,所以第 二阈值可以设定为80%,当然,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为其他数值,此处不再 一一详述。
S140,触摸传感器向触摸驱动上报第一类指纹事件。
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并向触摸驱动上报 该事件。
例如,本次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为60%,该值大于等于第一阈值40%且小于第二阈值 80%,确定该按压操作不是误操作且正常响应该按压操作可能导致光斑漏光现象,此种情况 下,触摸传感器产生第一类指纹事件,并向触摸驱动上报该第一类指纹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指纹事件信息中设置表征指纹事件类型的标识位,例 如,该标识位为二进制数“1”时,表示该指纹事件为第一类指纹事件。
接收到该指纹事件的一方,解析表征指纹事件类型的标识位识别该指纹事件的类型。例 如,触摸驱动接收到该指纹事件后,解析表征指纹事件类型的标识位为“1”,确定该指纹事 件为第一类指纹事件。
S150,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接收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并写入处理器的内 部寄存器中。
参见图5,环境光强度信息的传递通路是: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驱动→处理器 的内寄存器→触摸驱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相应的接口将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的内部寄存器中。在一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口可以是操作系统中的功能接口,例如,位于Android系统内核 层的接口。环境光传感器驱动位于Android系统的内核层,因此可以通过调用该接口将环境 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内的寄存器。
此外,图4中S150的执行顺序仅是一个示例,S150可以与图4中的其他步骤并行执行, 对于S150的执行顺序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处理器(如,应用处理器)休眠的情况下,若将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内的寄存 器,会唤醒应用处理器执行该动作,为了避免频繁唤醒处理器,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 设定环境光强度等级,当环境光传感器驱动确定环境光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时,才唤醒应用处 理器将该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内的寄存器。这样,能够避免频繁唤醒处理器,节省处 理器资源,同时也降低了整个电子设备的耗电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定两个光强度等级,如第一光强度等级和第二光强度 等级,环境光传感器上报环境光强度的过程如下:
若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检测到环境光强度由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变换为第二光强度等级, 则将该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处理器的寄存器内。
若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检测到环境光强度由第二光强度等级变换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则将 该环境光强度信息存储至处理器的寄存器内。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境光传感器向环境光传感器驱动上报环境光强度信息,环境光 传感器驱动根据预设的环境光阈值确定光强度等级,例如,设定一阈值,如果环境光强度小 于该阈值则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如果大于或等于该阈值则为第二光强度等级。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根据单个阈值确定的光强度等级频繁变换,进而频繁 唤醒处理器写环境光强度信息,可以利用如图6所示的滞回区间确定光强度等级,假设环境 光强度值的滞回区间为[xLux,yLux],其中,x和y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 x=10,y=20,Lux为光强度单位,勒克斯。
如图6所示,当环境光强度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10Lux时,确定环境光处于第一光强度 等级L1。
当环境光强度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20Lux时,确定环境光处于第二光强度等级L2。
当环境光强度从小于10Lux的数值增大至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20Lux时,确定环境 光从第一光强度等级L1变换为第二光强度等级L2。
当环境光强度从大于或等于20Lux的数值逐渐减小至小于等于10Lux时,确定环境光的 光强度等级从L2变为L1。
采用上述的滞回区间确定光强度等级,能够避免仅采用某一阈值确定光强度等级时,光 强度在该阈值上下变化导致光强度等级频繁变化,进而频繁触发存储光强度信息的流程的现 象。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境光传感器驱动直接上报光强度等级,这样,寄存器只需存储 光强度等级,而光强度等级的数据量小于光强度数值的数据量,因此节省了处理器存储光强 度信息占用的存储空间。例如,将代表光强度信息的参数置为“1”,表示光强度等级为L2, 该参数置为“0”表示光强度等级为L1。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环境光传感器驱动还可以直接上报环境光的光强度数 值,进一步由触摸驱动根据该光强度确定环境光的光强度等级。对于环境光传感器上报的数 据类型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S160,触摸驱动接收第一类指纹事件后,获取环境光强度信息。
触摸驱动接收到指纹事件后,若解析该指纹事件信息中的标识位为“1”,则确定该指纹 事件为第一类指纹事件。
触摸驱动内预先存储有第一类指纹事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如称为第一事件处理方法,当 触摸驱动接收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执行该第一事件处理方法,即读取寄存器内的环境光强 度信息。例如,触摸驱动可以调用Android系统中内核层的接口读取寄存器内的环境光强度 信息。
S170,触摸驱动判断环境光是第一光强度等级还是第二光强度等级;如果环境光处于第 一光强度等级,则执行S180;如果环境光处于第二光强度等级,则执行S190。
第一光强度等级低于第二光强度等级,其中,若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表明环境光亮 度较低,若环境光为第二光强度等级表明环境光亮度较高。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处理器的寄存器中存储的是光强度等级。此种场景下,触摸驱动只 需识别读取的光强度等级,例如,若读取的数据为“1”则确定环境光为第二光强度等级,若 读取的数据为“0”则确定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处理器的寄存器中存储的是光强度数值,此种场景下,触摸驱动 可以根据图6所示的滞回区间确定该光强度数值对应的等级。
触摸驱动读取环境光强度信息后,进一步基于环境光的强度等级决策是否拦截该第一类 指纹事件。
S180,触摸驱动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
如果环境光强度为第一光强度等级,确定电子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较暗,如果此时 显示光斑,会出现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的现象,因此,触摸驱动不向指纹驱动上报该第 一类指纹事件,即不会触发显示光斑的流程,也即不会点亮光斑,进而避免了光斑漏光刺眼 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直接由触摸驱动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因此,该 方案不仅适用于采用图3所示的指纹事件传输通路的光斑显示方法中;也适用于采用触摸传 感器→触摸驱动→指纹驱动→显示驱动→显示屏这一传输通路的光斑显示方案。
S190,触摸驱动向指纹驱动上报该第一类指纹事件。
如果环境光强度为第二光强度等级,确定电子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较强,此种情况 下认为光斑漏光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因此,触摸驱动继续向指纹驱动上报该第一类指纹事 件,即正常启动显示光斑的处理流程。
S1100,触摸传感器向触摸驱动上报第二类指纹事件,触摸驱动响应该第二类指纹事件。
如果本次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本次按压操作不会导致光斑漏光现象 (或者,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的伤害非常下可以忽略),此种情况下,触摸传感器产生第二类 指纹事件,并向触摸驱动上报该第二类指纹事件,触摸驱动正常响应该第二类指纹事件,即 正常启动显示光斑的处理流程。
其中,触摸传感器指纹事件,并将指纹事件信息中表征指纹事件类型的信息,如标识位。
例如,设定指纹事件信息表示指纹事件类型的标识位为“0”表示该指纹事件为第二类指 纹事件。触摸驱动接收到该指纹事件后,解析出表征指纹事件类型的标识位为“0”,确定该 指纹事件为第二类指纹事件,进而正常响应该指纹事件。
S1110,触摸传感器不产生指纹事件。
如果本次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小于第一阈值,确定本次按压操作是误操作,忽略本次按 压操作,触摸传感器不会产生指纹事件,即不向触摸驱动上报任何指纹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应用于处理器内的寄存器能够存储环境光强度信息的场 景,触摸传感器根据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不同,产生不同类型的指纹事件,即当按压面积大 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产生第一类指纹事件并上报至触摸驱动;触摸驱动从处 理器的寄存器中读取环境光强度;如果环境光是第一光强度等级,则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 即不启动光斑显示流程,避免光线较暗环境下,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如果环境光是第 二光强度等级,则继续向指纹驱动上报该指纹事件,即正常处理光斑显示流程;如果按压面 积大于第二阈值,触摸传感器产生第二类指纹事件并上报至触摸驱动,触摸驱动向指纹驱动 上报该第二类指纹事件,即正常执行光斑显示流程,从而确保指纹事件的响应灵敏度。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处理器不支持环境光传感器驱动将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寄存器, 仍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此种应用场景下,触摸驱动无法从寄存器读取电子设备的 环境光强度信息,因此,触摸驱动无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光强度信息执行不同的指纹事件处理 逻辑。在该应用场景下,环境光强度信息能够逐层上报至应用程序框架层的传感器管理器, 而且,目标应用服务(如指纹服务、息屏显示应用)可以从该传感器管理器中读取环境光强 度信息,因此,该应用场景下,由目标应用执行根据不同的环境光强度信息执行不同的指纹 事件处理逻辑。
如图7所示,该应用场景下的光斑显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0,触摸传感器检测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后,获得该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
S220,触摸传感器判断该按压面积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阈值;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 阈值,则执行S230;如果按压面积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S2110。
S230,触摸传感器判断按压面积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按压面积小于第二阈值,则执 行S240;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则执行S2100。
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触摸传感器根据第二阈值确定本次按压操作是否导致光斑漏光 现象,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确定可能导致光斑漏光现象。如果按压面 积大于等于第二阈值,确定不会导致光斑漏光现象。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含义及数值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及 第二阈值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例如,第一阈值是指纹检测区域总面积的40%,第二阈值为 80%。
S240,触摸传感器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并逐层上报至目标应用服务。
如果按压面积(如60%)大于第一阈值(如40%)且小于第二阈值(如80%),确定本次按压操作可能导致光斑漏光现象,则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并上报至上层的目标应用服务。
在一种应用场景下,电子设备具备息屏显示功能,该场景下,目标应用服务包括指纹服 务和息屏显示应用,触摸传感器按照图3所示的事件传递通路向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应用上 报第一类指纹事件,该通路为:触摸传感器→触摸驱动→指纹驱动→指纹抽象层→指纹服务 和息屏显示APP。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电子设备不具备息屏显示功能,该场景下,目标应用服务仅为指 纹服务,触摸传感器按照图3所示的事件传递通路向指纹服务上报该第一类指纹事件,该通 路为:触摸传感器→触摸驱动→指纹驱动→指纹抽象层→指纹服务。
S250,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变化后,向环境光传感器驱动上报环境光强度信息,环 境光传感器驱动向传感器管理器传递该环境光强度信息。
参见图8,环境光强度信息(即,环境光数据)的传递通路是: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 传感器驱动→传感器抽象层(传感器HAL)→传感器管理器(SensorManager)→指纹服务或 息屏显示APP。
传感器管理器设置在应用程序框架层,是电子设备内所有传感器的管理器,传感器输出 的数据均存放在传感器管理器中。指纹服务或息屏显示应用需要使用环境光传感器输出的数 据时,可以调用传感器管理器的接口读取环境光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检测到环境光传感器上报的环境光数据 的光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时,才会唤醒处理器向上层传递环境光强度信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设定两个光强度等级,如第一光强度等级和第二光强度等级, 若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环境光由第一光强度等级变为第二光强度等级(或,由第二光强度等 级变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唤醒处理器向上层传递环境光强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滞回区间确定环境光的光强度等级是否发 生变化,从而避免仅采用某一阈值确定光强度等级时,光强度在该阈值上下变化导致光强度 等级频繁变化,进而频繁触发传递光强度信息的流程。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环境光传感器驱动可以根据设定的光强度阈值确定当前光强度数 值所对应的光强度等级,向上层传递该光强度等级。例如,二进制数值“1”表示光强度等级 L2,“0”表示光强度等级L1。或者,也可以直接将环境光传感器采集到的光强度数值逐层向 上传递。
此外,图7中S250的执行顺序仅是一个示例,S250所示过程可以与图7中其他步骤并 行执行,对于S250的执行顺序本申请不做限定。
S260,目标应用服务获取环境光强度信息。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内安装有息屏显示应用(该息屏显示应用可以是操作系统 自带的应用,也可以是第三方应用),则目标应用服务为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应用,此种情况 下,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应用都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读取环境光强度信息。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内未安装息屏显示应用,则目标应用服务为指纹服务, 此种情况下,由指纹服务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读取环境光强度信息。
其中,指纹服务中预先存储有第一类指纹事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当指纹服务接收到第一 类指纹事件后,执行该事件处理方法,调用传感器管理器的接口获取环境光强度信息,进一 步结合环境光确定是否拦截该指纹事件。
同理,息屏显示应用中预先存储有第一类指纹事件的事件处理方法,当息屏显示应用接 收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执行该事件处理方法,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环境光强度信息,并 结合环境光确定是否拦截该指纹事件。
在一种情况中,如环境光传感器失效,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应用无法获得环境光强度信 息,此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指纹事件的响应灵敏度,认为环境光强度处于第二光强度等级, 正常响应该第一类指纹事件,即执行光斑绘制流程。
S270,目标应用服务判断环境光是第一光强度等级还是第二光强度等级;如果环境光处 于第一光强度等级,则执行S280;如果环境光处于第二光强度等级,则执行S290。
在环境光传感器驱动直接上报光强度等级的场景下,指纹服务或息屏显示应用识别从传 感器管理器中获得的光强度等级信息,例如,若获得光强度等级信息为“1”确定环境光为第 二光强度等级,若获得的光强度等级信息为“0”确定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
在环境光传感器驱动直接上报环境光强度数值的场景下,指纹服务或息屏显示应用从传 感器管理器中获得光强度数值后,需要根据光强度阈值进一步判断光强度等级,例如采用图 6所示的滞回区间判定光强度等级。
S280,目标应用服务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
如果环境光为第一光强度等级,表明环境光较暗,如果此时显示光斑可能会出现光斑漏 光刺眼的现象,此种情况下目标应用服务拦截该第一类指纹事件。
其中,指纹服务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即不执行第一类指纹事件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 也即不执行绘制光斑的处理流程。
息屏显示应用拦截第一类指纹事件是指不会退出息屏显示模式。
S290,目标应用服务响应接收到的第一类指纹事件。
目标应用服务接收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若环境光处于第二光强度等级,表明电子设备 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较强,此种情况下显示光斑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此种情况下,目标应 用服务正常响应接收到的该第一类指纹事件。例如,指纹服务正常触发显示光斑的流程;息 屏显示服务触发屏幕退出息屏显示模式,以便正常显示光斑。
S2100,触摸传感器生成第二类指纹事件并逐层上报至目标应用服务。
如果触摸传感器确定本次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如90%)大于第二阈值(如80%),则 确定本次按压操作不会导致光斑漏光刺眼的现象,此种情况下,触摸传感器生成第二类指纹 事件,并经过图8所示的传递指纹事件的通路传递至目标应用服务,如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 应用,或者,指纹服务。
指纹服务或息屏显示应用正常响应第二类指纹事件。
其中,指纹服务或息屏显示应用中均预先存储有与第二类指纹事件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 指纹服务接收到第二类指纹事件后,执行该事件处理方法,即执行绘制光斑的处理流程;息 屏显示应用接收到第二类指纹事件后,执行该事件处理方法,退出息屏显示模式,以便在显 示屏上显示光斑。
S2110,触摸传感器不产生指纹事件。
如果触摸传感器检测到本次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如30%)小于第一阈值(如40%), 确定本次按压操作是误操作,不产生指纹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应用于处理器内的寄存器不支持写入环境光强度信息的 场景,触摸传感器检测到按压操作后,根据按压面积不同产生不同类型的指纹事件,当按压 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产生第一类指纹事件并逐层上报至目标应用服务, 如指纹服务、息屏显示应用。目标应用服务接收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传感器管理器中读 取环境光强度,确定是否拦截该指纹事件;若环境光是第一光强度等级,则拦截该指纹事件, 即不启动光斑显示流程,从而避免光线较暗环境下,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该方案由应 用程序框架层的传感器管理器存储环境光强度信息,不受处理器硬件限制,因此该方案的应 用范围更广。
此外,若环境光是第二光强度等级,则正常响应该指纹事件,即正常显示光斑。以及, 如果按压面积大于第二阈值,触摸传感器产生第二类指纹事件并逐层上报至目标应用服务, 目标应用服务正常响应该指纹事件,即正常显示光斑,从而保证指纹事件的响应灵敏度。
本申请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检测到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后,获取该按压 操作的按压面积;当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 进一步获取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若环境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则拦截该第 一类指纹事件,避免光线较暗环境下,光斑漏光对人眼造成伤害。上述的光斑显示方法实施 例均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应该造成对本申请的光斑显示方法的限制。本申请 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同样适用于基于Harmony OS、iOS或Windows等其他操作系统的电子设 备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需求,如,不同操作系统的系统框架及 不同的光斑显示逻辑,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对相应操作系统中的光斑显示逻辑进 行适应性修改,或者,根据其他操作系统中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对本申请的光斑显示方法的 流程做适应性修改,以达到与本申请的光斑显示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例如,在其他操作系 统中,可以利用与触摸驱动具有相同功能的模块执行触摸驱动的流程,利用与指纹服务具有 相同功能的模块执行指纹服务的流程,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 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 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 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 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光斑 显示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光斑显示装置能执行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中任一方法 实施例的步骤。所述光斑显示装置为电子设备或支持电子设备实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的通 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
如图9所示,该光斑显示装置可以包括:
按压操作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
按压面积确定模块220,用于确定按压操作对应的按压面积。
第一指纹事件生成模块230,用于当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生 成第一类指纹事件。
事件拦截模块240,用于确定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 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 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斑显示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斑显示方法,因此可 以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的光斑显示方法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指令,当上 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 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光斑显示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 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 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 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 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 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 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 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 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 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 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 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 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 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 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 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 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 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 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 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光斑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指纹检测区域的按压操作;
确定所述按压操作的按压面积;
确定所述按压面积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后,生成第一类指纹事件;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二光强度等级后,响应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所述第二光强度等级高于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按压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后,生成第二类指纹事件,并响应所述第二类指纹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按压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后,不生成指纹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的过程,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
若所述环境光强度大于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为第二光强度等级;
若所述环境光强度从小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的数值增大至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从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变为所述第二光强度等级;
若所述环境光强度从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的数值减小至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从所述第二光强度等级变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环境光强度由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变换为所述第二光强度等级后,向环境光数据的接收端传递环境光强度信息;
检测到所述环境光强度由所述第二光强度等级变换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后,向环境光数据的接收端传递环境光强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所述Android系统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并传递至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驱动;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驱动将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写入所述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droid系统还包括触摸驱动;
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包括:
所述触摸驱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若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所述触摸驱动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驱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包括:
所述触摸驱动读取所述处理器内存储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为Android系统,所述Android系统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驱动、传感器抽象层和传感器管理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并经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驱动、所述传感器抽象层传递至所述传感器管理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droid系统还包括指纹服务;
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包括:
所述指纹服务接收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所述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若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所述指纹服务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ndroid系统还包括指纹服务和息屏显示应用;
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强度等级为第一光强度等级后,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包括:
所述指纹服务接收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所述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若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所述指纹服务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所述指纹服务向所述息屏显示应用传递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所述息屏显示应用接收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后,从所述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
若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光强度等级,所述息屏显示应用拦截所述第一类指纹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传感器管理器中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环境光强度信息,包括:
调用所述传感器管理器的接口,读取所述环境光强度信息。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触摸屏;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光斑显示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光斑显示方法。
CN202110866214.7A 2021-07-29 2021-07-29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89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214.7A CN114489410B (zh) 2021-07-29 2021-07-29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2847988.7A EP4184300A4 (en) 2021-07-29 2022-05-23 LIGHT POINT DISPLAY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CT/CN2022/094459 WO2023005376A1 (zh) 2021-07-29 2022-05-23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8/043,119 US20230326162A1 (en) 2021-07-29 2022-05-23 Flare Display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6214.7A CN114489410B (zh) 2021-07-29 2021-07-29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410A true CN114489410A (zh) 2022-05-13
CN114489410B CN114489410B (zh) 2023-11-17

Family

ID=8149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6214.7A Active CN114489410B (zh) 2021-07-29 2021-07-29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6162A1 (zh)
EP (1) EP4184300A4 (zh)
CN (1) CN114489410B (zh)
WO (1) WO20230053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376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356A (zh) * 2010-09-27 2011-04-06 浙江大学 Android操作系统对手机口袋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4679552A (zh) * 2013-11-26 2015-06-03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选择性地禁用传感器和相关联的功能
CN105227776A (zh) * 2015-10-20 2016-01-06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060281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值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32547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73849A (zh) * 2017-01-06 2017-06-2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检测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7786743A (zh) * 2017-10-27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防止终端误触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21864A (zh) * 2017-10-20 2018-09-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控制方法、成像装置和无人机
CN110088769A (zh) * 2019-03-20 2019-08-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1183431A (zh) * 2017-11-29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82404A (zh) * 2018-12-27 2020-07-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00128A (zh) * 2020-10-27 2021-01-0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指纹采集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507917A (zh) * 2020-12-16 2021-03-16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8062A (zh) * 2020-11-19 2021-03-1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汽车车窗颜色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397814A1 (en) * 2018-12-31 2021-12-23 Lg Display Co., Ltd. Optical-Typ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isplay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1894A1 (en) * 2011-11-28 2013-06-06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touch-scree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a planar transparent sheet
CN106056081B (zh) * 2016-05-30 2018-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582973B1 (ko) * 2017-02-03 2023-09-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지문 센서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220592B (zh) * 2017-05-03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826516B (zh) * 2017-05-03 2023-04-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验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145886B (zh) * 2017-05-03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728979A (zh) * 2017-09-30 2018-0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55333B (zh) * 2018-05-30 2023-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36397A (zh) * 2019-03-05 2019-07-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TW202117694A (zh) * 2019-09-27 2021-05-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識別方法及程式
CN113641416A (zh) * 2020-04-24 2021-1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式下的护眼模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489410B (zh) * 2021-07-29 2023-1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356A (zh) * 2010-09-27 2011-04-06 浙江大学 Android操作系统对手机口袋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4679552A (zh) * 2013-11-26 2015-06-03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选择性地禁用传感器和相关联的功能
CN106325479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27776A (zh) * 2015-10-20 2016-01-06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智能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060281A (zh) * 2016-07-29 2016-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终端的屏幕背光亮度值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873849A (zh) * 2017-01-06 2017-06-2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检测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8521864A (zh) * 2017-10-20 2018-09-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控制方法、成像装置和无人机
CN107786743A (zh) * 2017-10-27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防止终端误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83431A (zh) * 2017-11-29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82404A (zh) * 2018-12-27 2020-07-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397814A1 (en) * 2018-12-31 2021-12-23 Lg Display Co., Ltd. Optical-Typ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isplay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088769A (zh) * 2019-03-20 2019-08-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200128A (zh) * 2020-10-27 2021-01-0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方法、指纹采集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498062A (zh) * 2020-11-19 2021-03-1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汽车车窗颜色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07917A (zh) * 2020-12-16 2021-03-16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知识产权出版社, pages: 65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5376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84300A4 (en) 2024-02-14
EP4184300A1 (en) 2023-05-24
US20230326162A1 (en) 2023-10-12
WO2023005376A1 (zh) 2023-02-02
CN114489410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894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hole area within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778273B (zh)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31611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hole are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ole area thereof
CN112229507B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21068870A1 (zh) 按键结构、按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469138B (zh) 光斑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4016564A1 (zh) 二维码识别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7092352A (zh) 一种基于距离感应的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4489410B (zh)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97446B (zh) 一种刷新率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5676A (zh) 指纹防误触方法、图形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07968939B (zh) 显示画面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705231B (zh) 屏幕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68775A1 (zh) 终端设备中启动应用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40193900A1 (en) Light Spot Display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8131956A (zh) 光斑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48260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4001490A1 (zh) 窗口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75200B (zh) Aod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700585B (zh) 熄屏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29085B (zh) 环境光的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32753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hole area within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2142793A1 (zh) 界面渲染方法和装置、可穿戴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07319A (zh) 控制熄屏显示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24783A (zh) 动效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92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