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9355B - 鼠标结构 - Google Patents

鼠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9355B
CN114489355B CN202011270322.XA CN202011270322A CN114489355B CN 114489355 B CN114489355 B CN 114489355B CN 202011270322 A CN202011270322 A CN 202011270322A CN 114489355 B CN114489355 B CN 114489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sub
plate body
mous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03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9355A (zh
Inventor
陈道贯
翁慧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03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9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9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鼠标结构包含底板、第一板、第二板、滚轮与转轴。第一板的第一表面绕轴线围绕而呈半圆形,第二表面连接第一表面,第一与第二表面定义第一开口。第二板的第三表面之间定义第二开口。转轴穿越第一与第二开口,转轴包含第一、第二与第三子转轴以及第一与第二变段,第一变段连接于第一与第二子转轴之间,第二变段连接于第一与第三子转轴之间,第一子转轴穿越滚轮并位于第一与第二板之间。第一表面与轴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第二板渐缩,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随着远离第一板渐缩,第一变段的轮廓吻合第一表面,第二变段的轮廓吻合第三表面。

Description

鼠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鼠标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在一般的日常应用上,在商业上、在学业上、甚至在娱乐上,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众所周知,鼠标为计算机应用上一个常用的操作工具。一般而言,鼠标的滚轮,靠两旁的支架作支撑,然而,由于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为了脱模之便,两旁的支架往往彼此倾斜而呈V形,导致支架之间具有过多的空间让滚轮偏移。这除了影响外观外,也影响到滚轮的触感。因此,业界一直致力于改善这个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鼠标结构,其能限制滚轮侧移的幅度,以利提升鼠标的使用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鼠标结构包含底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滚轮以及转轴。第一板体实质上垂直设置于底板,第一板体包含第一下限位表面以及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第一下限位表面绕轴线围绕而呈半圆形,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连接第一下限位表面的相对两个末端且沿底板的法线方向延伸,第一下限位表面以及第一上限位表面共同定义第一开口。第二板体实质上垂直设置于底板并平行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包含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第二上限位表面彼此相对且沿法线方向延伸,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定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远离底板。转轴沿轴线穿越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转轴包含第一子转轴、第二子转轴、第三子转轴、第一渐变段以及第二渐变段,第一渐变段连接于第一子转轴与第二子转轴之间,第二渐变段连接于第一子转轴与第三子转轴之间,第一子转轴穿越滚轮并位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之间,第一子转轴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子转轴的第二直径,第一子转轴的第一直径大于第三子转轴的第三直径。第一下限位表面与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随着远离第二板体渐缩,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随着远离第一板体渐缩,第一渐变段的轮廓吻合第一下限位表面,第二渐变段的轮廓吻合第二上限位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上限位表面之间的第三距离,随着远离第二板体渐缩,第一渐变段的轮廓吻合第一上限位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平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弧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为平面而倾斜于轴线。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为弧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平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弧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板体包含第二下限位表面,第二下限位表面连接于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第二下限位表面与第二上限位表面共同定义第二开口,第二下限位表面与底板之间具有第四距离,第一下限位表面与底板之间具有第五距离,第四距离小于第五距离。鼠标结构进一步包含信号按钮,此信号按钮设置于底板,并弹性承托第三子转轴,信号按钮配置以按第三子转轴对信号按钮的按压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号。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鼠标结构进一步包含编码器。此编码器设置于底板,并机械连接第一子转轴,编码器配置以按第一子转轴的转动向处理器提供第二信号。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维持第一板体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与第一渐变段之间的狭小间隙,以及维持第二板体的第二上限位表面与第二渐变段之间的狭小间隙,在使用者使用鼠标结构时,滚轮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能得以有效限制,也即滚轮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一板体而远离第二板体,也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二板体而远离第一板体,因而有利于提升鼠标结构的使用品质。
(2)由于滚轮相对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位置,通过第一板体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与第一渐变段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以及通过第二板体的第二上限位表面与第二渐变段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所达到,因此,即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因便于脱模的设计而造成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远离底板的一端彼此远离,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仍可有效限制滚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鼠标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图,其中转轴被省略。
图4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图,其中转轴被省略。
图5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的剖面图。
图6为图5的鼠标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的剖面图。
图8为图7的鼠标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说明书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说明书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说明书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的,而在所有说明书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若实施上为可能,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交互应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含义,其含义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领域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100的剖面图。图3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图,其中转轴150被省略。为使说明书附图清楚易懂,在图3中,转轴150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鼠标结构100包含底板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滚轮140以及转轴150。第一板体120实质上垂直设置于底板110,第一板体120包含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以及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122,第一下限位表面121绕轴线X围绕而呈半圆形,第一上限位表面122分别连接第一下限位表面121的相对两个末端且沿底板110的法线方向DN延伸,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以及第一上限位表面122共同定义第一开口O1。另外,第二板体130实质上垂直设置于底板110并平行于第一板体120。
请参照图4。图4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图,其中转轴150被省略。为使说明书附图清楚易懂,在图4中,转轴150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及图4图所示,第二板体130包含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131,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彼此相对且沿法线方向DN延伸,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之间定义第二开口O2,第二开口O2远离底板110。
再者,如图1至图2所示,转轴150沿轴线X穿越第一开口O1以及第二开口O2,转轴150包含第一子转轴151、第二子转轴152、第三子转轴153、第一渐变段154以及第二渐变段155,第一渐变段154连接于第一子转轴151与第二子转轴152之间,第二渐变段155连接于第一子转轴151与第三子转轴153之间,第一子转轴151穿越而连接滚轮140并位于第一板体120以及第二板体13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转轴151的第一直径D1大于第二子转轴152的第二直径D2,而第一子转轴151的第一直径D1则大于第三子转轴153的第三直径D3。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轴线X之间的第一距离L1,随着远离第二板体130渐缩。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吻合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为平面而倾斜于轴线X。也就是说,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于第一板体120形成倒角。再者,如上所述,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吻合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因此,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也为平面。由于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皆为平面,因此,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一板体120的相对位置。
对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的第三距离L3,随着远离第二板体130渐缩,使得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能够连接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也吻合第一上限位表面122,因此,在组装时,转轴150的第一渐变段154能够通过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而朝向第一下限位表面121移动。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也分别为平面。
相对地,如图2及图4所示,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之间的第二距离L2,随着远离第一板体120渐缩。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转轴150的第二渐变段155适于容置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分别为平面。也就是说,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于第二板体130形成倒角。再者,如上所述,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也为平面。由于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皆为平面,因此,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二板体130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通过维持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之间的狭小间隙,以及维持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之间的狭小间隙,在使用者使用鼠标结构100时,滚轮140与第一板体120以及第二板体130的相对位置能得以有效限制,亦即滚轮140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一板体120而远离第二板体130,也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二板体130而远离第一板体120,因而有利于提升鼠标结构100的使用品质。
在实务的应用中,鼠标结构100的底板110、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例如可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制成。如图1及图2所示,滚轮140位于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之间。如上所述,滚轮140相对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的位置,通过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以及通过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所达到,因此,即使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因便于脱模的设计而造成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远离底板110的一端彼此远离,第一板体120与第二板体130仍可有效限制滚轮140的位置。
再者,如图1及图4所示,第二板体130包含第二下限位表面132,第二下限位表面132连接于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之间,第二下限位表面132与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共同定义第二开口O2。第二下限位表面132与底板110之间具有第四距离L4。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底板110之间则具有第五距离L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距离L4小于第五距离L5。在实务的应用中,鼠标结构100进一步包含信号按钮160,信号按钮160设置于底板110,并弹性承托第三子转轴153,信号按钮160配置以按第三子转轴153对信号按钮160的按压向处理器(未示出)提供第一信号。
如上所述,由于第四距离L4小于第五距离L5,因此,在鼠标结构100操作时,使用者可对滚轮140施压,使得穿越滚轮140的转轴150倾斜,而转轴150的第二渐变段155则朝向第二下限位表面132移动,使得转轴150的第三子转轴153可压向信号按钮160,并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号。
进一步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鼠标结构100进一步包含编码器170。编码器170设置于底板110,并机械连接第一子转轴151,编码器170配置以按第一子转轴151的转动向处理器提供第二信号。随着使用者转动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转轴150也相对编码器170转动,并向处理器提供第二信号。
请参照图5。图5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100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为凸弧面。也就是说,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于第一板体120形成圆角。再者,如上所述,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吻合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因此,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为凹弧面。由于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分别为凸弧面及凹弧面,因此,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一板体120的相对位置。
请参照图6。图6为图5的鼠标结构100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的第三距离L3,随着远离第二板体130渐缩,使得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能够连接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也吻合第一上限位表面122,因此,在组装时,转轴150的第一渐变段154能够通过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而朝向第一下限位表面121移动。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也分别为凸弧面。
相对地,如图6所示,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之间的第二距离L2,随着远离第一板体120渐缩。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转轴150的第二渐变段155适于容置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分别为凸弧面。也就是说,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于第二板体130形成圆角。再者,如上所述,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为凹弧面。由于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分别为凸弧面及凹弧面,因此,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二板体130的相对位置。
请参照图7。图7为依照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鼠标结构100的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为凹弧面。再者,如上所述,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吻合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因此,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为凸弧面。由于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分别为凹弧面及凸弧面,因此,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与第一渐变段154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一板体120的相对位置。
请参照图8。图8为图7的鼠标结构100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的第三距离L3,随着远离第二板体130渐缩,使得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下限位表面121能够连接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渐变段154的轮廓也吻合第一上限位表面122,因此,在组装时,转轴150的第一渐变段154能够通过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而朝向第一下限位表面121移动。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体120的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也分别为凹弧面。
相对地,如图8所示,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之间的第二距离L2,随着远离第一板体120渐缩。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转轴150的第二渐变段155适于容置于第一上限位表面122之间。
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体130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分别为凹弧面。再者,如上所述,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吻合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因此,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为凸弧面。由于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的轮廓分别为凹弧面及凸弧面,因此,第二板体130的第二上限位表面131与第二渐变段155之间可易于维持狭小的间隙,因而有利于限制连接转轴150的滚轮140与第二板体130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维持第一板体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与第一渐变段之间的狭小间隙,以及维持第二板体的第二上限位表面与第二渐变段之间的狭小间隙,在使用者使用鼠标结构时,滚轮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的相对位置能得以有效限制,也即滚轮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一板体而远离第二板体,也不会大幅度地移向第二板体而远离第一板体,因而有利于提升鼠标结构的使用品质。
(2)由于滚轮相对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位置,通过第一板体的第一下限位表面与第一渐变段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以及通过第二板体的第二上限位表面与第二渐变段之间维持狭小的间隙所达到,因此,即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因便于脱模的设计而造成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远离底板的一端彼此远离,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仍可有效限制滚轮的位置。

Claims (10)

1.一种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结构包含:
底板;
第一板体,实质上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板体包含第一下限位表面以及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绕轴线围绕而呈半圆形,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的相对两个末端且沿所述底板的法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以及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共同定义第一开口;
第二板体,实质上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包含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彼此相对且沿所述法线方向延伸,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定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底板;
滚轮;以及
转轴,沿所述轴线穿越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转轴包含第一子转轴、第二子转轴、第三子转轴、第一渐变段以及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一渐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转轴与所述第二子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渐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转轴与所述第三子转轴之间,所述第一子转轴穿越所述滚轮并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一子转轴的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子转轴的第二直径,所述第一子转轴的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子转轴的第三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与所述轴线之间的第一距离随着远离所述第二板体渐缩,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随着远离所述第一板体渐缩,所述第一渐变段的轮廓吻合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所述第二渐变段的轮廓吻合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之间的第三距离,随着远离所述第二板体渐缩,所述第一渐变段的轮廓吻合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平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为平面而倾斜于所述轴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为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平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分别为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含第二下限位表面,所述第二下限位表面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下限位表面与所述两个第二上限位表面共同定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下限位表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四距离,所述第一下限位表面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第五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第五距离,所述鼠标结构进一步包含:
信号按钮,设置于所述底板,并弹性承托所述第三子转轴,所述信号按钮配置以按所述第三子转轴对所述信号按钮的按压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编码器,设置于所述底板,并机械连接所述第一子转轴,所述编码器配置以按所述第一子转轴的转动向处理器提供第二信号。
CN202011270322.XA 2020-11-13 2020-11-13 鼠标结构 Active CN114489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322.XA CN114489355B (zh) 2020-11-13 2020-11-13 鼠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322.XA CN114489355B (zh) 2020-11-13 2020-11-13 鼠标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355A CN114489355A (zh) 2022-05-13
CN114489355B true CN114489355B (zh) 2024-02-20

Family

ID=8149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0322.XA Active CN114489355B (zh) 2020-11-13 2020-11-13 鼠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93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997A (en) * 1999-02-19 1999-09-14 Hu; Ken-Pei Encoder wheel arrangement
CN200965674Y (zh) * 2006-09-26 2007-10-24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CN105371875A (zh) * 2015-11-23 2016-03-02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用于鼠标滚轮装置的编码器
CN108334212A (zh) * 2018-01-30 2018-07-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计算机鼠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0564B2 (en) * 2001-04-30 2004-03-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put device including a wheel assembly for scrolling an imag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997A (en) * 1999-02-19 1999-09-14 Hu; Ken-Pei Encoder wheel arrangement
CN200965674Y (zh) * 2006-09-26 2007-10-24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CN105371875A (zh) * 2015-11-23 2016-03-02 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用于鼠标滚轮装置的编码器
CN108334212A (zh) * 2018-01-30 2018-07-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计算机鼠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355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19696A1 (en) Pushbutton mechanism for keyboards
CN102146993B (zh) 馈送螺纹机构
CN114489355B (zh) 鼠标结构
JPS6244130B2 (zh)
US7866864B2 (en) Motor and guiding structure thereof
US9946359B2 (en) Thin keyboard structure and its keycap
TW202038269A (zh) 鍵盤裝置
CN205645633U (zh) 一种键盘按键开关
TWI792092B (zh) 滑鼠結構
US10446341B2 (en) Keypad
CN109243893B (zh) 按键结构
CN203812773U (zh) 按键组件和具有它的电子设备
CN201294180Y (zh) 按键结构
TWI681429B (zh) 開關
CN105615697A (zh) 一种食物处理机的传动结构
CN215988534U (zh) 一种键盘上盖
US7709762B2 (en) Keyboard
TWI712063B (zh) 鍵帽結構及其按鍵
CN217589411U (zh) 一种天线孔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9314007A (zh) 一种采用超薄超小金属剪刀脚的键开关装置
CN106032821B (zh)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CN212094166U (zh) 一种精密压簧机
CN110444423B (zh) 键帽结构及按键
TWI699809B (zh) 鍵帽結構及其按鍵
US11183345B2 (en) Keyswitch with supporting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