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2821B -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2821B CN106032821B CN201510124412.0A CN201510124412A CN106032821B CN 106032821 B CN106032821 B CN 106032821B CN 201510124412 A CN201510124412 A CN 201510124412A CN 106032821 B CN106032821 B CN 1060328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protrusion
- locating piece
- displacer
- guidanc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是在电子产品的基座与上盖之间二侧分别设置有转轴装置,转轴装置具有轴筒、转轴组、位移滑块以及连杆组,转轴组具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枢接于轴筒内,且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一侧分别设置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与限位槽,而位移滑块设置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且位移滑块二端凸设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并使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分别位于推动槽与限位槽内,利用连杆组限制第一转轴枢转角度以及轴筒绕行第二转轴转动角度二者的误差范围,确保电子产品二侧转轴装置中,二第一转轴的枢转角度误差,以及二轴筒绕行第二转轴的转动角度误差,保持于一定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尤指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基座与上盖之间所设置的转轴装置,进而顺利的带动电子产品的上盖依转轴装置于基座上翻掀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掀盖式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由基座以及上盖所组成,且部分掀盖式电子产品的上盖可翻掀至基座底面,让掀盖式电子产品可做为平板电脑使用,或是两片触控式屏幕组合而成的折叠式平板电脑,可平行展开使用。一般而言,此种可做为平板电脑使用的掀盖式电子产品,利用双轴的转轴装置来达成其翻掀动作,此种转轴装置利用轴筒枢接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而电子产品的上盖与基座分别接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让上盖可翻掀至基座底面,或使上盖由基座底面盖合于基座表面。
目前,转轴装置的第一转轴与轴筒转动之间的转动方式可分为螺杆式以及连杆式二种,螺杆式的转轴装置,主要是利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上设置螺纹状的导槽,并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的滑块,让滑块二端的凸块分别位于导槽内;而连杆式的转轴装置,主要是利用连杆枢接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侧方;然而,不论是螺杆式转轴装置或是连杆式转轴装置,目前设计者都忽略一些相当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转轴装置是设置于电子产品的上盖与基座之间二侧,二转轴装置并无相互连动的机构,以及上盖刚性不足,让使用者于翻掀上盖时,产生二转轴装置受力不平均;就螺杆式转轴装置而言,二转轴装置会因受力不平均而造成转动角度不同,导致上盖二侧与基座之间的角度误差过大,让使用者可明显的看出,且由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滑块为同时作动,因此,一旦二转轴装置转动角度不同,会发生翻掀无法顺畅,并造成转轴装置磨耗过大,降低使用寿命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所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具有轴筒、转轴组以及位移滑块,转轴组具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一轴部与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且第一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一导引部由轴筒一侧露出,而第二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二轴部与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限位槽,限位槽二侧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二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二导引部由轴筒相同于第一导引部的侧方露出,而位移滑块位于转轴组的第一导引部与第二导引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位移滑块具有本体,本体上下二端表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位于转轴组的推动槽内,第二凸部位于转轴组的限位槽内,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凸部的宽度,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一侧壁时,第二凸部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产生位移空间,且在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第一转轴会枢转让推动槽推动第一凸部,使位移滑块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位移,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二侧壁时,第二凸部会与第一侧壁产生限位空间,且在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因第一转轴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转轴带动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使第二凸部朝向第一侧壁靠近。
所述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其中:该转轴组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定位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轴筒的二侧,第三定位件设置于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一定位件的另一侧,定位杆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定位件与第三定位件的二端之间,而位移滑块的本体设置有贯穿本体二侧表面的导孔,定位杆位于导孔内。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具有轴筒、转轴组、位移滑块以及连杆组,其中:
该转轴组具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一轴部与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且第一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一导引部由轴筒一侧露出,而第二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二轴部与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限位槽,限位槽二侧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二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二导引部由轴筒相同于第一导引部的侧方露出;其特征在于:
该位移滑块位于转轴组的第一导引部与第二导引部之间,位移滑块具有本体,本体上下二端表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位于转轴组的推动槽内,第二凸部位于转轴组的限位槽内,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凸部的宽度;
该连杆组具有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限位件,第一转动件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于转轴组的第一轴部末端,且第一转动件表面在第一连接孔一侧凸设有第一限位柱,而第二转动件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于转轴组的第二轴部末端,且第二转动件表面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凸设有第二限位柱,而限位件表面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内,而第一限位孔靠近第二限位孔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抵持端,远离第二限位孔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抵持端,且第一抵持端与第二抵持端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柱的外径;
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一侧壁时,第二凸部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产生位移空间时,连杆组的第一限位柱会抵持于第二抵持端,使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第一转轴会枢转让第一导引部推动第一凸部,使位移滑块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位移,且第一转轴会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使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间距离缩小,让第一限位柱朝向第一抵持端位移,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二侧壁时,第二凸部会与第一侧壁产生限位空间,连杆组的第一限位柱会抵持于第一抵持端,使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因第一转轴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转轴带动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使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让第二凸部朝向第一侧壁靠近,且第一转轴会带动第一转动件绕行第二转轴,使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间距离加大,让第一限位柱朝向第二抵持端位移。
所述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其中:该转轴组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定位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轴筒的二侧,第三定位件设置于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一定位件的另一侧,定位杆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定位件与第三定位件的二端之间,而位移滑块的本体设置有贯穿本体二侧表面的导孔,定位杆位于导孔内。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螺旋导引方式让转轴装置的第一转轴枢转以及轴筒绕行第二转轴转动交互作用,限制第一转轴的枢转角度以及轴筒绕行第二转轴的转动角度,以使转轴装置可顺畅的运作,进而不会产生磨耗过大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等情形发生,并可确保电子产品二侧的转轴装置中,二第一转轴的枢转角度误差,以及二轴筒绕行第二转轴的转动角度误差,保持于一定范围,而不会产生电子产品上盖二侧与基座之间的角度误差过大,并使电子产品上盖与基座展开使用时,上盖与基座表面可成平行状,上盖翻掀至基座底面时,上盖与基座侧边保持平整,不会有凸出的情形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利用连杆组进一步限制第一转轴的枢转角度以及轴筒绕行第二转轴的转动角度,更加提高转轴装置的寿命,以及更可确保电子产品上盖二侧与基座之间的角度不会产生误差过大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上视图;
图2是本发明转轴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转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位移滑块的立体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转轴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转轴组与位移滑块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8是本发明转轴组与位移滑块的作动示意图(二);
图9是本发明电子产品的转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转轴组与连杆组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发明转轴组与连杆组的作动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0-转轴装置;1-轴筒;11-基部;12-第一抵压部;13-第一转轴空间;14-第一缺口;15-第二抵压部;16-第二转轴空间;17-第二缺口;2-转轴组;21-第一转轴;211-第一轴部;212-第一导引部;213-推动槽;22-第二转轴;221-第二轴部;222-第二导引部;223-限位槽;224-第一侧壁;225-第二侧壁;226-位移空间;227-限位空间;23-第一定位件;231、241、251-第一定位孔;232、242、252-第二定位孔;24-第二定位件;25-第三定位件;26-定位杆;3-位移滑块;31-本体;311-导孔;32-第一限位槽;33-第二限位槽;34-第一凸部;35-第二凸部;4-连杆组;41-第一转动件;411-第一连接孔;412-第一限位柱;42-第二转动件;421-第二连接孔;422-第二限位柱;43-限位件;431-第一限位孔;4311-第一抵持端;4312-第二抵持端;432-第二限位孔;9-电子产品;91-基座;92-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是在电子产品9的基座91与上盖92之间二侧分别设置有转轴装置(10、10’),转轴装置10具有轴筒1、转轴组2、位移滑块3以及连杆组4,其中:
该轴筒1具有基部11,基部11上方端一侧朝向另一侧弯折延伸有第一抵压部12,第一抵压部12与基部11之间形成有第一转轴空间13,基部11下方端一侧朝向另一侧弯折延伸有第二抵压部15,使第二抵压部15与基部11之间形成有第二转轴空间16;再者,第一抵压部12末端与基部11之间形成有第一缺口14,第二抵压部15末端与基部11之间形成有第二缺口17,而第一缺口14与第二缺口17位于基部11的不同侧方。
该转轴组2具有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一定位件23、第二定位件24、第三定位件25以及定位杆26,第一转轴21二侧形成有第一轴部211与第一导引部212,第一导引部212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213,且第一轴部211枢接于轴筒1的第一转轴空间13内,第一导引部212由轴筒1一侧露出,而第二转轴22二侧形成有第二轴部221与第二导引部222,第二导引部222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限位槽223,限位槽223二侧形成有第一侧壁224与第二侧壁225,推动槽213与限位槽223是相对设置,且第二轴部221枢接于轴筒1的第二转轴空间16内,第二导引部222由轴筒1相同于第一导引部212的侧方露出;再者,第一定位件23与第二定位件24设置于轴筒1的二侧,且第一定位件23与第二定位件24的表面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31、241)与第二定位孔(232、242),且第一定位孔(231、241)与第二定位孔(232、242)分别正对于轴筒1的第一转轴空间13与第二转轴空间16,并使第一转轴21的第一轴部211二侧位于第一定位孔(231、241)内,而第二转轴22的第二轴部221二侧位于第二定位孔(232、242);该第三定位件25设置于第二定位件24远离第一定位件23的另一侧,第三定位件25表面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51与第二定位孔252,并使第一转轴21的第一导引部212末端与第二转轴22的第二导引部222末端分别位于第三定位件25的第一定位孔251与第二定位孔252内;又,第三定位件25设置于第二定位件24远离第一定位件23的另一侧,定位杆26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定位件24与第三定位件25的二端之间。
该位移滑块3设置于转轴组2的第二导引部222与第一导引部212之间,位移滑块3具有本体31,本体31设置有贯穿本体31二侧表面的导孔311,转轴组2的定位杆26位于导孔311内,而本体31上下二端表面分别凹设有第一限位槽32与第二限位槽33,第一限位槽32内凸设有第一凸部34,第一凸部34位于转轴组2的推动槽213内,第二限位槽33内凸设有第二凸部35,第二凸部35位于转轴组2的限位槽223内。
该连杆组4具有第一转动件41、第二转动件42以及限位件43,第一转动件41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1,第一连接孔411固定连接于转轴组2的第一轴部211末端,且第一转动件41表面于第一连接孔411一侧凸设有第一限位柱412,而第二转动件42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1,第二连接孔421固定连接于转轴组2的第二轴部221末端,且第二转动件42表面于第二连接孔421一侧凸设有第二限位柱422,而限位件43表面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孔431与第二限位孔432,第一限位柱412与第二限位柱422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孔431与第二限位孔432内,而第一限位孔431靠近第二限位孔432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抵持端4311,远离第二限位孔432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抵持端4312,且第一抵持端4311与第二抵持端4312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柱412的外径。
请参阅图1与图6至图9,当使用者翻掀上盖92远离基座91时,会施予第一转轴21枢转力,以及推动轴筒1依第二转轴22绕行的偏转力,如图7,当第二凸部35抵持于第二侧壁225时,第二凸部35会与第一侧壁224产生限位空间227,外力施予第一转轴21的枢转力,会因第二凸部35抵持于第二侧壁225,让第一转轴21的推动槽213无法推动第一凸部34,而使第一转轴21带动位移滑块3与轴筒1绕行第二转轴22,使第二凸部35依据限位槽223移动,进而朝向第一侧壁224靠近,并抵靠于于第一侧壁224,使第二凸部35与第二侧壁225之间间隔产生位移空间226,此时,由于第二凸部35受到第一侧壁224的止挡,让第一转轴21无法继续带动位移滑块3与轴筒1绕行第二转轴22,因此,外力施予第一转轴21的枢转力即会使第一转轴21枢转,让第一转轴21的推动槽213推动第一凸部34,使位移滑块3朝向第二侧壁225的方向位移,并抵靠于第二侧壁225,使第二凸部35会与第一侧壁224产生限位空间227,重复上述动作,即会使第一转轴21枢转以及轴筒1与位移滑块3绕行第二转轴22转动交互作用,进而可限制第一转轴21的枢转角度以及轴筒1与位移滑块3绕行第二转轴22的转动角度,进而确保电子产品9二侧的转轴装置10中,二第一转轴21的枢转角度误差,以及二轴筒1绕行第二转轴22的转动角度误差,保持于一定范围,而不会产生上盖92二侧与基座91之间的角度误差过大,并可使转轴装置10顺利转动,不会因误差过大而增加磨耗。再者,如图9所示,由于第一转轴21以固定角度枢转后,轴筒1与位移滑块3再绕行第二转轴22一定角度,凭借二者交互作动,让上盖92翻掀至与基座91平行时,轴筒1也会与上盖92及基座91表面成平行状,让使用者可将电子产品9平放于桌面使用,而不会有上盖92或基座91无法平贴于桌面的情形发生,且在上盖92翻掀至与基座91底面时,轴筒1与上盖92及基座91会成垂直状,使上盖92与基座91边缘呈平整状,而不会有较为凸出的侧边。
请参阅图1与图6至图11所示,第一转轴21枢转时,会带动第一转动件41枢转,让第一限位柱412与第二限位柱422的间距离渐大,第一转轴21绕行第二转轴22时让第一限位柱412与第二限位柱422的间距离渐小,而于第二凸部35抵持于第二侧壁225时,第二凸部35会与第一侧壁224产生限位空间227,连杆组4的第一限位柱412会抵持于第一抵持端4311,外力施予第一转轴21的枢转力,会因第二凸部35抵持于第二侧壁225,让第一转轴21的推动槽213无法推动第一凸部34,以及第一限位柱412受到第一抵持端4311的止挡,而无法靠近第二限位柱422,使第一转轴21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转轴21带动轴筒1与位移滑块3绕行第二转轴22,让第二凸部35朝向第一侧壁224靠近,且第一转轴21会带动第一转动件41绕行第二转轴22,使第一限位柱412与第二限位柱422的间距离加大,让第一限位柱412朝向第二抵持端4312位移,并抵持于第二抵持端4312,而于第二凸部35受到第一侧壁224的止挡时,第一限位柱412也会同时的抵持于第二抵持端4312,让第一转轴21无法继续带动位移滑块3与轴筒1绕行第二转轴22,因此,外力施予第一转轴21的枢转力即会使第一转轴21枢转,让第一转轴21的推动槽213推动第一凸部34,使位移滑块3朝向第二侧壁225的方向位移,并抵靠于第二侧壁225,使第二凸部35会与第一侧壁224产生限位空间227,以及第一转轴21带动第一转动件41枢转,使第一限位柱412与第二限位柱422的间距离渐大,让第一限位柱412抵持于第一抵持端4311,重复上述动作,即会使第一转轴21枢转以及轴筒1与位移滑块3绕行第二转轴22转动交互作用,凭借连杆组4的设置,即使推动槽213或限位槽223因磨耗产生误差时,连杆组4也可准确的限制第一转轴21的枢转角度以及轴筒1与位移滑块3绕行第二转轴22的转动角度,进而确保电子产品9二侧的转轴装置10中,二第一转轴21的枢转角度误差,以及二轴筒1绕行第二转轴22的转动角度误差,保持于一定范围,而不会产生上盖92二侧与基座91之间的角度误差过大。
Claims (4)
1.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具有轴筒、转轴组以及位移滑块,转轴组具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一轴部与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且第一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一导引部由轴筒一侧露出,而第二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二轴部与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限位槽,限位槽二侧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二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二导引部由轴筒相同于第一导引部的侧方露出,而位移滑块位于转轴组的第一导引部与第二导引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位移滑块具有本体,本体上下二端表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位于转轴组的推动槽内,第二凸部位于转轴组的限位槽内,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凸部的宽度,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一侧壁时,第二凸部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产生位移空间,且在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第一转轴会枢转让推动槽推动第一凸部,使位移滑块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位移,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二侧壁时,第二凸部会与第一侧壁产生限位空间,且在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因第一转轴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转轴带动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使第二凸部朝向第一侧壁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组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定位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轴筒的二侧,第三定位件设置于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一定位件的另一侧,定位杆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定位件与第三定位件的二端之间,而位移滑块的本体设置有贯穿本体二侧表面的导孔,定位杆位于导孔内。
3.一种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具有轴筒、转轴组、位移滑块以及连杆组,其中:
该转轴组具有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一轴部与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推动槽,且第一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一导引部由轴筒一侧露出,而第二转轴二侧形成有第二轴部与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表面凹设有螺旋形状的限位槽,限位槽二侧形成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二轴部枢接于轴筒,第二导引部由轴筒相同于第一导引部的侧方露出;其特征在于:
该位移滑块位于转轴组的第一导引部与第二导引部之间,位移滑块具有本体,本体上下二端表面分别凸设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位于转轴组的推动槽内,第二凸部位于转轴组的限位槽内,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宽度大于第二凸部的宽度;
该连杆组具有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限位件,第一转动件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于转轴组的第一轴部末端,且第一转动件表面在第一连接孔一侧凸设有第一限位柱,而第二转动件表面中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于转轴组的第二轴部末端,且第二转动件表面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凸设有第二限位柱,而限位件表面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位于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内,而第一限位孔靠近第二限位孔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抵持端,远离第二限位孔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抵持端,且第一抵持端与第二抵持端的距离大于第一限位柱的外径;
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一侧壁时,第二凸部与第二侧壁之间间隔产生位移空间时,连杆组的第一限位柱会抵持于第二抵持端,使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第一转轴会枢转让第一导引部推动第一凸部,使位移滑块朝向第二侧壁的方向位移,且第一转轴会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使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间距离缩小,让第一限位柱朝向第一抵持端位移,当第二凸部抵持于第二侧壁时,第二凸部会与第一侧壁产生限位空间,连杆组的第一限位柱会抵持于第一抵持端,使外力施予第一转轴枢转力时,因第一转轴无法转动,进而使第一转轴带动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使位移滑块绕行第二转轴,让第二凸部朝向第一侧壁靠近,且第一转轴会带动第一转动件绕行第二转轴,使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间距离加大,让第一限位柱朝向第二抵持端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组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以及定位杆,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轴筒的二侧,第三定位件设置于第二定位件远离第一定位件的另一侧,定位杆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定位件与第三定位件的二端之间,而位移滑块的本体设置有贯穿本体二侧表面的导孔,定位杆位于导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412.0A CN106032821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4412.0A CN106032821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2821A CN106032821A (zh) | 2016-10-19 |
CN106032821B true CN106032821B (zh) | 2018-09-25 |
Family
ID=57148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4412.0A Active CN106032821B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328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57257B (zh) * | 2020-03-03 | 2022-05-10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88630A2 (de) * | 2002-08-05 | 2004-02-11 | Arturo Salice S.p.A. | Scharnier |
CN201096140Y (zh) * | 2007-08-31 | 2008-08-06 |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转动式枢纽器 |
CN203335623U (zh) * | 2013-06-19 | 2013-12-11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行星式双轴转轴改良结构 |
CN203655884U (zh) * | 2013-12-17 | 2014-06-18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40189B2 (ja) * | 2005-09-01 | 2010-03-24 |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 2軸型ヒンジ装置 |
-
2015
- 2015-03-20 CN CN201510124412.0A patent/CN1060328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88630A2 (de) * | 2002-08-05 | 2004-02-11 | Arturo Salice S.p.A. | Scharnier |
CN201096140Y (zh) * | 2007-08-31 | 2008-08-06 |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转动式枢纽器 |
CN203335623U (zh) * | 2013-06-19 | 2013-12-11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行星式双轴转轴改良结构 |
CN203655884U (zh) * | 2013-12-17 | 2014-06-18 | 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2821A (zh) | 2016-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9589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1201090B1 (ko) | 인간 공학적 키보드 장치 | |
JP5517090B2 (ja) |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 |
CN104836865A (zh)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619459A (zh) | 具有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 |
CN110018713A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支撑装置 | |
TWI624751B (zh) |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 | |
CN106032821B (zh) | 掀盖式电子产品的双转轴结构 | |
US20200240580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428454A (zh) | 攜帶式電子裝置 | |
CN103576764A (zh) | 滑盖式电子装置及其线性移动机构 | |
CN106295440B (zh) | 扫描装置及转动组件 | |
CN103325603B (zh) | 一种键盘按键 | |
CN109658827A (zh) | 电子设备 | |
TWI521556B (zh) | 按鍵模組及其鍵盤 | |
CN110244820B (zh) | 电子装置及扩充电子系统 | |
CN202711143U (zh) | 驱动显示模块运动的驱动机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 |
TWM504981U (zh) | 電子裝置 | |
JP2016200234A (ja) | フリップ式電子製品の2回転軸構造 | |
WO2021008409A1 (zh) | 电子设备 | |
CN103717027A (zh) | 自动弹出卡座的电子装置 | |
CN201041892Y (zh) | 连接装置 | |
CN108275484A (zh) | 旋转进给式的进卡机构 | |
CN102053663A (zh) |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键盘 | |
CN111984062A (zh) | 具滑转机制的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