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4687A -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4687A
CN114484687A CN202110654333.6A CN202110654333A CN114484687A CN 114484687 A CN114484687 A CN 114484687A CN 202110654333 A CN202110654333 A CN 202110654333A CN 114484687 A CN114484687 A CN 114484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ver
housing
disposed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43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4687B (zh
Inventor
李建荣
李美智
金东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484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4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4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2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ranspor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8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oudspeakers with built-in power amplifiers, e.g. in the same acoustic en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配置在其一侧的吸入口和配置在另一侧的吐出口沿第一方向排列;风扇模块,容纳于容纳空间,配置在吸入口和吐出口之间;风扇盖,容纳于容纳空间,配置在风扇模块和吐出口之间;声音模块,容纳于容纳空间,配置在吸入口和吐出口之间,风扇模块和声音模块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排列;风扇盖包括:第一盖部,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风扇模块和吐出口之间;第二盖部,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声音模块和吐出口之间,声音模块配置在吸入口和第二盖部之间,在第二盖部设置有盖孔,盖孔形成连通声音模块和吐出口之间的通道,声音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盖孔向吐出口侧露出。

Description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其是通过过滤灰尘、细尘、超细尘等物理颗粒,气味颗粒、有害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体来净化空气的装置。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国际化等影响,即使在普通家庭中空气净化器也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备。另外,由于细尘的增加、过敏患者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影响,空气净化器的需求也正在迅速增加。
当空气净化器以超过100m2以上的环境诸如一般家庭为对象时,设备的尺寸可以较大。在这种设备中可以组合使用对应于灰尘等物理颗粒的过滤器、对应于气体等化学物质的过滤器以及对应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过滤器。即,在较大的空间中可以使用能够以组合的方式容纳各种过滤器的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考虑到空间利用率、移动性、能耗方面,在诸如单间、车辆内部等较窄的空间,诸如公共图书馆等非常宽敞的空间或室外使用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的效率低。另外,对于经常移动的用户,与较大尺寸的空气净化器相比,更适合尺寸小且能够使个人携带使用的空气净化器。在这种背景下,正在开发能够使个人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以小巧轻便的形式提供,使得易于携带。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优点在于,用户可以容易地携带,并且可以容易地在期望的场所使用。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是相比于长时间呆在家等一个地方的用户,更适合于经常外出或具有在多个地方之间移动的生活模式的用户的设备。
基于容易携带且能够在各种地方使用的优点,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除了提供简单的空气净化功能以外,还可以提供其他各种功能。
例如,便携式空气净化器除了提供空气净化功能以外,还可以同时提供便携式扬声器的功能。在该情况下,无需分别准备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和便携式扬声器,可以仅使用一个便携式空气净化器来根据需要选择空气净化功能和便携式扬声器功能,或者同时使用两个功能。
在韩国登记实用新型第20-0419797号和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4-0028848号中例示了同时设置有空气净化器和扬声器的装置的示例。
在韩国登记实用新型第20-0419797号中公开了一种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据此,在用于净化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的空气净化器内部设置有扬声器。该扬声器与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外壳一侧的端子插口连接,端子插口设置成可以与MP3P、CDP、PMP类的音频端子连接。
在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中,需要在空气净化器的外壳内部配置用于设置扬声器和端子插口的额外的空间,并且需要在空气净化器的外壳上配置用于设置端子插口的面,以使所述端子插口可以向外部露出。
另外,还需要在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的外壳配置用于使从扬声器输出的声波传递到外部的扬声器格栅。这种扬声器格栅需要与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和用于吐出空气的吐出口分开配置。
因此,如上所述的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的尺寸不仅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与用于设置扬声器和端子插口所需的空间相当的大小,而且还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与为了在外壳设置吸入口、吐出口以及扬声器格栅而需要确保的外壳的面积相当的大小。
由此,难以以适合携带的尺寸提供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另外,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需要通过端子插口与MP3P、CDP、PMP等外部设备以有线的方式连接,因此不适合携带。此外,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不是作为便携式提供的,而是以在将其设置在规定场所的状态下需要与电源连接才能使用的形式公开的。
尤其,在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中,除了外壳以外,空气净化器和扬声器无需共享在它们的动作中所需的任何部件。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扬声器,也可以充分实现空气净化器的功能,即使没有空气净化器,也可以充分实现扬声器的功能。
因此,可以说所述内置扬声器的空气净化器只是简单地使空气净化器和扬声器共用一个外壳,而不是通过将空气净化器和扬声器结合来提供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即使在脱离可以连接电源的地方诸如车辆内部或室内而正在携带时,或者在难以连接电源的地方,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也能够提供空气净化操作或声音。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能够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不仅不会降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性能,而且还不会由于追加了音响功能而改变其外形和尺寸,能够保持紧凑的形式。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吐出口和风扇模块之间的风扇盖和吸入口之间配置声音模块,声音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在风扇盖的盖孔向吐出口侧露出。
具有这种构成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不仅可以通过一个设备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声音输出功能,而且还可以将净化的空气和声音都向朝着用户的前方提供。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电池配置在与配置有过滤器模块和风扇模块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声音模块和主电路板配置在配置有电池的区域而不是配置有过滤器模块和风扇模块的区域。
这种构成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地降低因声音模块而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增加流路阻力的可能性,或者由于空气的流动而使声音不能正常地输出的可能性,或者声音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将声音模块设置成小型,并将其设置在风扇盖和电池之间的空间或风扇盖和主电路板之间的空间。
通过这种构成,可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追加声音输出功能,而无需增大设备的尺寸或者缩小尺寸和性能之间具有较高关联性的部件诸如电池的尺寸。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将声音模块配置在形成有吐出口的正面面板和配置在风扇模块的下部的电池之间。
在这种构成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可以通过将正面面板兼用作扬声器格栅来提供漂亮地保持其正面外观、易于制造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可以包括:壳体,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吸入口和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吐出口沿第一方向排列;风扇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风扇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及声音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可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排列。
所述风扇盖可以包括:第一盖部,所述第一盖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及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可以沿与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
所述声音模块可以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
在所述第二盖部可以设置有盖孔,所述盖孔形成连通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的通道,所述声音模块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盖孔向所述吐出口侧露出。
另外,优选地,所述声音模块包括:扬声器壳体,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在所述扬声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扬声器容纳空间;以及扬声器,容纳于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壳体。
另外,优选地,所述扬声器壳体包括:后方壳体,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以及前方壳体,配置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与所述后方壳体相结合,并且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与所述第二盖部相结合,由彼此结合的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前方壳体包围的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扬声器壳体的内部。
另外,优选地,所述前方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配置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分别与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结合;以及第二壳体部,插入到所述盖孔而与所述第二盖部结合。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上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侧,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比所述第一壳体部进一步朝所述吐出口凸出的平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盖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并且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设置结合构件,以将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盖部结合。
另外,优选地,所述结合构件包括粘合片,所述粘合片的所述第一方向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粘合,所述第一方向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盖部粘合。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前方壳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设置有扬声器安装部,所述扬声器安装部在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限制所述扬声器的位置。
另外,优选地,所述扬声器安装部包括从所述前方壳体向所述后方壳体侧凸出的凸出肋,所述扬声器插入到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而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壳体。
另外,优选地,所述扬声器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凸出肋向所述后方壳体侧凸出的限制凸起,所述限制凸起围绕插入到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的所述扬声器的周边,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由所述凸出肋的端部和所述限制凸起包围的空间内,并且所述扬声器的位置被限制。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凸出肋形成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前方壳体的中空,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凸出肋的中空向所述吐出口侧露出。
另外,所述扬声器安装部还包括前方肋,所述前方肋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所述凸出肋的中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前方壳体,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前方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而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壳体。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声音模块之间与所述声音模块结合。
另外,优选地,所述风扇盖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盖部朝所述吸入口凸出的基板紧固凸台,所述基板紧固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声音模块与所述基板结合。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声音模块设置有凸台躲避部,所述凸台躲避部由与所述基板紧固凸台和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叠的所述声音模块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
另外,优选地,所述声音模块固定在彼此结合的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基板之间,在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构件。
另外,优选地,所述缓冲构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配置成分别与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基板紧贴。
另外,优选地,所述风扇盖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盖部向所述吸入口侧凸出的风扇盖肋,所述风扇盖肋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横穿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之间。
另外,优选地,所述风扇盖肋形成为从所述第二盖部的外侧边缘向所述第一方向一侧凸出,并且形成为沿所述第二盖部的外侧边缘延伸,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基板配置在由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风扇盖肋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优选地,所述风扇盖肋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由于可以通过一个设备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声音输出功能,因此具有能够在提高想要通过一个设备来使用各种功能的用户的满意度的同时提供高水平的空气净化能力和高水平的音质的声音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在设备中提供了可充电的电池,因此具有即使在携带中或在难以连接电源的地方也能够提供空气净化操作功能或音响功能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诸如送风风扇、过滤器模块、电池等与空气净化功能相关的电子部件和与音响功能相关的部件诸如声音模块集中地配置在壳体内,而且还配置成不影响彼此的功能的结构,因此可以保持紧凑的形式,并且可以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还可以同时提供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和音响性能。
另外,本发明将声音模块设置成小型,并将其设置在风扇盖和主电路板之间的较窄的空间,由此可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追加声音输出功能,而无需增大设备的尺寸或缩小尺寸和性能之间具有较高关联性的部件诸如电池的尺寸。
另外,本发明将声音模块配置在不用作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的流路的空间,将正面面板兼用作扬声器格栅,由此可以在漂亮地保持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正面外观的同时,具有可以容易且低廉地制造输出声音所需的结构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壳体传输电磁波的风险低,轻,外观漂亮,并且便携性优异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通过风扇盖肋有效地保护易受冲击的部件诸如主电路板免受外部冲击,因此,能够降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因外部冲击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正面侧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状态的背面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1的“Ⅴ-Ⅴ”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分离并示出的正面立体图。
图7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分离并示出的背面立体图。
图8是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5的“Ⅷ”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所示的风扇壳体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图9所示的风扇分离并示出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2的“XⅢ-XⅢ”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是将风扇盖和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将风扇模块与风扇基座和过滤器壳体分离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风扇基座的背面的背面立体图。
图17是示出风扇基座和过滤器壳体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流动状态的图。
图19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去除正面面板的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20是将图19所示的声音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截面的平面截面图。
图23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截面的侧面截面图。
图24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的正面盖、风扇盖、声音模块以及主电路板分离并示出的正面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的正面盖、风扇盖、声音模块以及主电路板分离并示出的背面分解立体图。
图26是将图25所示的第二盖部分离并示出的后视图。
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盖部和声音模块的结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所示的第二盖部和主电路板的结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29是示出图28所示的主电路板和线束的连接状态的后视图。
图30是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5的“XXX”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其是移除了电池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510:正面面板
520:壳体
530:风扇盖
531:第一盖部
532:上部空气吐出部
533:下部空气吐出部
534a:第一紧固凸起
534b:第四紧固凸起
535:第二盖部
535a:盖孔
536:第五紧固凸起
537:第六紧固凸起
538:基板紧固凸台
539:风扇盖肋
539a:电线通道部
5391、5392:第一肋部
5393:第二肋部
5394:第三肋部
5395:卡止凸起
540:第一风扇模块
545:第二风扇模块
550:过滤器模块
551:过滤器壳体
551a:贯通孔
552:壳体本体部
552a:上部面
553:第二紧固凸起
555:凸出支撑部
557:第一风扇盖结合部
558:第二风扇盖结合部
559:过滤器
560:电池
570:背面面板
580:背面盖
590:副电路板
595:主电路板
600:传感器模块
700:声音模块
710:扬声器壳体
710a:凸台躲避部
720:后方壳体
721:插入槽
730:前方壳体
731:第一壳体部
735:第二壳体部
736:凸出肋
737:限制凸起
738:前方肋
740:结合构件
745:缓冲构件
750:扬声器
760: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参照附图在后述中进行详细说明,由此,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如果判断为对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则将省略详细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作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
尽管为了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使用了第一、第二等术语,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区分而使用,除非另有特别记载,否则第一构成要素也可以是第二构成要素。
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可以以不同的各种形式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全并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公开本发明的范畴而提供。因此,本发明不受以下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应理解为,不仅可以彼此置换或附加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构成和另一个实施例的构成,而且本发明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内作出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替代物。
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使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便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限于附图,本发明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做出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代替物。在附图中,考虑到便于理解等,可以以夸张地放大或缩小的方式表示构成要素的尺寸或厚度,而不应据此限制地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或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此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说明书中,“包括”、“由…构成”等术语旨在指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即,应理解为,说明书中的“包括”、“由…构成”等术语没有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包括第一、第二等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然而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区分而使用。
当提及某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连结”或“连接”时,应理解为该构成要素可以与另一个构成要素直接连结或连接,或者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相反,当提及某个构成要素与另一个构成要素“直接连结”或“直接连接”时,应理解为在它们之间不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当提及某个构成要素在另一个构成要素的“上部”或“下部”时,应理解为该构成要素直接配置在另一个构成要素的上方,或者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含义一致,除非在本发明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以理想或过度形式的含义来解释。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到“A和/或B”时,除非另有特别记载,否则表示A、B或者A和B,当提到“C至D”时,除非另有特别记载,否则表示C以上且D以下。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外观]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正面侧的正面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背面侧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状态的背面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图1的“Ⅴ-Ⅴ”线剖开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是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情况。
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大致形成为六面体形状。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包括壳体520、正面面板510以及背面面板570。
壳体520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外观框架。在这种壳体520中容纳有复数个部件。
壳体520可以形成为其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敞开。即,壳体520的前方和后方可以敞开。在这种壳体520的第一方向一侧可以配置吸入面,在壳体520的第一方向另一侧可以配置吐出面。
例如,在壳体520的后方可以配置有吸入面,在如上所述的配置有吸入面的壳体520的后方可以配置有背面面板570。另外,在壳体520的前方可以配置有吐出面,在如上所述的配置有吐出面的壳体520的前方可以配置有正面面板510。
在此,吸入面是指在壳体520的后方相当于壳体520的内部和壳体520的外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虚拟面。另外,吐出面是指在壳体520的前方相当于壳体520的内部和壳体520的外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虚拟面。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520的后方和前方都敞开,因此,实际上也可以将吸入面和吐出面称为形成在壳体520的后方和前方的开放孔(Opening)。在本实施例中,以吸入面和吐出面平行地配置为示例。
正面面板510与壳体520的前方结合。这种正面面板510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外观。
背面面板570与壳体520的后方结合。这种背面面板570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背面外观。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形成为整体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长长度的直立的六面体形状。由此,用户可以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直立使用或平放使用。另外,即使在发生晃动的地方如车辆内部以平放的状态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也可以稳定地保持其位置而不会滚动。
定义方向。当将正面面板510相对于壳体520所在的方向称为前方、将背面面板570相对于壳体520所在的方向称为后方时,“第一方向”是指前后方向。另外,第一方向可以被称为与轴向相同的含义。轴向可以被定义为与设置在后述的风扇模块540、545的轴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此外,“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指左右方向。此外,“第三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指上下方向。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包括正面面板510、壳体520、风扇盖530、风扇模块540、545、过滤器模块550、电池560、背面面板570以及背面盖580。
正面面板51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最前方,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外观。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正面面板510被吐出到外部。为此,在正面面板510设置有复数个吐出口510a。
壳体520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外观框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顶面、侧面、底面外观由壳体520形成。在壳体52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在这种容纳空间容纳有风扇盖530、风扇模块540、545、电池560以及过滤器模块550等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各种部件。壳体520优选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能够保护如上所述的所容纳的部件免受外部冲击。
风扇盖530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即,风扇盖530在壳体520的内部配置在正面面板51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
这种风扇盖530将风扇模块540、545固定在壳体520的内部。另外,风扇盖530还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由风扇模块540、545吹出的空气朝前方直线前进而不扩散到周围。此外,风扇盖530还可以涉及过滤器模块550和电池560的固定。
风扇模块540、545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配置在吐出面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更具体而言,风扇模块540、545可以配置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即,风扇模块540、545配置在风扇盖530的后方及过滤器模块550的前方。这种风扇模块540、545用于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后方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吐出到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以风扇模块540、545构成为分别包括斜流风扇为示例。这种风扇模块540、545可以沿轴向吸入通过了过滤器模块550的空气并沿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吐出空气。
过滤器模块550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和背面面板570之间。即,过滤器模块550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后方及背面面板570的前方。
这种过滤器模块550用于净化通过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后方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模块550时被净化的空气经由风扇模块540、545、风扇盖530、正面面板510而被吐出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前方。
过滤器模块550可以构成为包括过滤器壳体551和过滤器559。
过滤器壳体551形成过滤器模块550的外观框架。在本实施例中,以过滤器壳体551形成为背面敞开的六面体形状为示例。在这种过滤器壳体55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过滤器559的插入空间。此外,过滤器壳体551的后方敞开,由此形成用于使过滤器559插入到过滤器壳体551的内部的插入空间的通道。
在过滤器壳体551的内部的插入空间安装过滤器559。在过滤器壳体551的内侧面还可以设置有安置槽或安置凸起,以使过滤器559能够牢固地安装在过滤器壳体551的内部。
另外,在过滤器壳体551设置有贯通孔551a,所述贯通孔551a形成所述插入空间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的通道。贯通孔551a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这种贯通孔551a形成用于使通过了过滤器559的空气向风扇模块540、545侧流动的通道。
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设置有复数个贯通孔551a,每个贯通孔551a以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形成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设置复数个贯通孔551a且每个贯通孔551a形成为六边形为示例。另外,复数个贯通孔551a可以排列为蜂窝形状,由此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可以形成蜂窝结构。
如上所述,通过在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形成蜂窝结构,除了可以实现确保用于空气流动的通道的目的之外,还可以一起实现诸如确保过滤器壳体551的刚性和减轻重量的目标。
电池560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的下部。这种电池560可以供应用于驱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电源。为此,电池560可以与风扇模块540、545、过滤器模块550以及后述的副电路板590和主电路板595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电连接。
背面面板570与背面盖580一起配置在壳体520的最后方,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背面外观。这种背面面板570配置在过滤器模块550的后方。外部的空气通过背面面板570被吸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为此,在背面面板570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吸入口570a。
背面面板570与过滤器壳体551相结合,以覆盖壳体520的敞开的背面部。在这种背面面板570还可以设置有背面面板锁定部575。背面面板锁定部575是为了将背面面板570牢固地安装到壳体520的后方而设置的。
背面面板锁定部575形成为从背面面板570的上端部凸出的形式。这种背面面板锁定部575可以与设置在过滤器壳体551的上部的凸出支撑部555结合而被过滤器壳体551限制。
作为一例,背面面板锁定部575可以形成为钩状。这种背面面板锁定部575可以通过钩挂方式紧固于过滤器壳体551的凸出支撑部555。
此外,背面盖580与背面面板570一起配置在壳体520的最后方,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背面外观。这种背面盖580配置在电池560的后方。根据本实施例,过滤器模块550的背后区域由背面面板570覆盖。此外,电池560的背后区域由背面盖580覆盖。
在背面盖580可以设置有第二吸入口580a。第二吸入口580a可以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在背面盖580。这种第二吸入口580a形成将壳体520的后方与电池560和传感器模块600之间连接的通道。外部空气可以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吸入口580a流入到第二区域B的内部的电池560和传感器模块600侧。
此外,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设置有声音模块700。与其他构成相同,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这种声音模块700可以在通过电池560供应的电源的作用下运转,并且可以提供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并将其输出的功能。将在后述中对声音模块700进行详细说明。
[壳体的结构]
图6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分离并示出的正面立体图,图7是将图1所示的壳体分离并示出的背面立体图。
参照图3、图6以及图7,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包括壳体520,所述壳体520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外观框架。在壳体52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敞开。
定义方向。当将正面面板510相对于壳体520所在的方向称为前方、将背面面板570相对于壳体520所在的方向称为后方时,“第一方向”是指前后方向。另外,“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指左右方向。此外,“第三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指上下方向。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520形成为正面和背面敞开的六面体形状,在壳体520的内部形成有前方和后方敞开的容纳空间。这种壳体52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以壳体520由轻且强度高的铝材料形成为示例。
壳体520的背面敞开以吸入外部的空气。此外,壳体520的正面敞开,以将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被净化的空气吐出。可以通过壳体520的敞开的正面和背面将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各种部件设置到壳体520的容纳空间。
通过壳体520的敞开的背面,将过滤器模块550安装到壳体520的内部或者将过滤器模块550从壳体520的内部拆卸。在壳体520的敞开的背面结合有背面面板570。结合于壳体520的背面面板570覆盖壳体520的敞开的背面。
所述壳体520形成为正面和背面敞开的六面体形状,并且可以构成为包括第一面部521、第二面部523、第一连接面部525、第三面部527以及第二连接面部529。
第一面部521形成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垂直的面。即,第一面部521形成壳体520的侧面。这种第一面部521形成为纵向上的平面,其形成遮挡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的侧部的壁面。
在壳体520设置有一对第一面部521,一对第一面部521配置成面向彼此并隔开规定间隔。此时,一对第一面部521在第二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平行配置。
第二面部523形成与第三方向垂直的面,并且配置在一对第一面部521的第三方向上的一侧。即,第二面部523配置在第一面部521的上部,形成与一对第一面部521的隔开方向平行的平面,即横向上的平面。这种第二面部523形成壳体520的上部面。
第一连接面部525配置在第一面部521和第二面部523之间。第一连接面部525分别配置在第二面部523的一侧端部和配置在该一侧端部的下部的第一面部521之间,以及第二面部523的另一侧端部和配置在该另一侧端部的下部的第一面部521之间。
每个第一连接面部525分别以呈弧形的方式连接第一面部521和第二面部523。这种第一连接面部525通过以呈弧形的方式形成连接有第一面部521和第二面部523的壳体520的上部棱角,来起到改善产品的安全性和美观的作用。
第三面部527配置在第二面部523和第一面部521的下部,形成与第二面部523平行的平面。这种第三面部527形成壳体520的底面。另外,第三面部527也是支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部分,使得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能够保持直立的形态。
第二连接面部529配置在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之间。第二连接面部529分别配置在第三面部527的一侧端部和配置在该一侧端部的上部的第一面部521之间,以及第三面部527的另一侧端部和配置在该另一侧端部的上部的第一面部521之间。
每个第二连接面部529分别以呈弧形的方式连接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这种第二连接面部529通过以呈弧形的方式形成连接有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的壳体520的下部棱角,来起到改善产品的安全性和美观的作用。
此外,在所述壳体520的上部,即壳体520的第二面部523可以提供有电源按钮592。电源按钮592被设置为用于开/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电源的操作按钮。
另外,在壳体520的上部还可以一起提供有风量调节按钮593。风量调节按钮593被设置为用于增加或减小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风量的操作按钮。这种风量调节按钮593可以配置成与电源按钮592相邻,使得用户能够易于识别和操作。
此外,在壳体520可以设置有用于将带子501结合到壳体520的带子安装部505。提供带子501,使得用户可以用手抓握所述带子501。用户可以通过抓握带子501来提起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而不是用手直接抓握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即,可以通过带子501来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携带便利性。
所述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分为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当在上下方向上区分容纳空间时,上部的区域为第一区域A,其下部的区域为第二区域B。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不是物理上划分的区域,而仅仅是概念上划分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例,在容纳于容纳空间的构成中,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配置在第一区域A,电池560配置在第二区域B。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部件配置结构]
参照图1至图5,形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框架的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分为上部的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
在第一区域A配置有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相关的构成。即,在第一区域A配置有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由此在第一区域A形成空气的流动。因此,在背面面板570设置有复数个第一吸入口570a作为用于吸入空气的通道。在风扇盖530和正面面板510设置有空气吐出部532、533和吐出口510a作为用于吐出在第一区域A被净化的空气的通道。此外,在第一区域A形成有连接第一吸入口570a、空气吐出部532、533以及吐出口510a之间的流路。
即,在第一区域A设置有第一吸入口570a、过滤器模块550、风扇模块540、545、空气吐出部532、533以及吐出口510a,并且,使被吸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所需的流路形成在第一区域A。
在第二区域B配置有不直接与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的流动相关的构成。即,在第二区域B配置有主电路板595、电池560以及传感器模块600。背面盖580覆盖配置有这些构成的空间的敞开的后方。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520形成为六面体形状,其上下方向长度大于侧方向长度。此外,配置在上部的第一区域A形成为具有比配置在下部的第二区域B更长的上下方向长度。即,当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在纵向上直立时,上部的第一区域A比下部的第二区域B在壳体520内占据更大区域。
在第二区域B的最前方配置有风扇盖530的第二盖部535。电池560配置在第二区域B,并且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后方。在电池560的上部配置有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在电池560的后方配置有背面盖580。此外,在电池560和背面盖580之间可以配置有传感器模块600。
即,电池560被容纳在一个空间,该空间的上部边界面由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限定,侧部和下部边界面由壳体520的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限定,后方边界面由背面盖580限定。
根据本实施例,电池560被设置为比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更重的重物。优选地,电池560可以设置为具有比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的重量之和更重的重量。
通常,电池560的每单位体积的重量比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的每单位体积的重量重得多,因此,即使不人为地增加电池560的重量或尺寸,也不难将电池560设置为比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更重的重物。
即,即使将具有正常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所需的容量的电池560应用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也可以自然地将电池560设置为比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更重的重物。
如果将如上所述的作为重物的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则可以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如果将作为重物的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则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重心配置成从上下方向中心偏向下部侧。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重心偏向配置有电池560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侧。
如上所述,如果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重心偏向配置有电池560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侧,则在纵向上直立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时,降低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倾倒的危险性。
即,当在纵向上直立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重心因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的电池560而位于下部侧,因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不容易倒。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形成具有比第二面部523更宽的面积的平面。即,第三面部527形成侧方向长度长于第二面部523的平面。即,假设第三面部527的侧方向长度为d1且第二面部523的侧方向长度为d2时,满足d1>d2的关系。此外,连接第三面部527和第一面部521之间的第二连接面部529形成R值小于第一连接面部525的曲面。
在纵向上直立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时,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是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即,第三面部527是支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部分,使得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能够保持直立的形态。
由于这种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形成具有比第二面部523更宽的面积的平面,因而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可以更加稳定地支撑在纵向上直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
即,通过组合将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以使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重心位于下部侧的结构、以及支撑在纵向上直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形成具有比第二面部523更宽的面积的平面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发生倾倒,并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在纵向上直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形态。
第二,如果将作为重物的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则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其他部件,例如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需要配置在电池560的上部。即,需要将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相关的构成配置在比电池560更高的位置。
为了确保顺利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所需的电池560的充电容量,要求电池560的尺寸达到预定尺寸以上。因此,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也需要用于设置电池560的预定尺寸以上的设置空间。此外,由于在设置有电池560的空间形成用于空气的流动的流路是不合理的,因此只能将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相关的构成配置在避开电池560的位置,即比电池560更高的位置。
通过这种配置结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的用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的流路形成在位于比电池560更高的位置的第一区域A。因此,向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空气的吸入和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的吐出也在比设置有电池560的位置更高的位置进行。
如上所述,如果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上部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则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将更容易到达用户的面部。
为了在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放在低于用户的面部的位置的地面使用时,增加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面部的量,在纵向上直立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比在横向上平放使用更有利。
为此,当在纵向上直立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时,如果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上部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则将进一步增加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面部的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因此,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用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的流路形成在比设置有电池560的位置更高的位置。由此,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也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上部进行,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面部的量。
即,通过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的结构,提高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在纵向上直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倾倒危险性,与此同时,还实现了能够有效地增加由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净化的空气到达用户的面部的量的流路构成。
第三,作为重物的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而与空气的吸入、净化、吐出相关的构成配置在比电池560更高的位置的结构,还可以有助于扩展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设置范围。
作为一例,在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插入到车辆内的杯架h中的状态下使用时,进行空气的吸入的区域和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的区域被配置在比杯架更高的位置,由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被稳定地放置在车辆内,而且能够保持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为此,优选将配置有电池560的第二区域B的上下方向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杯架的深度。
作为另一例,如果使用夹式的置物架等固定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区域,则其也能在不遮挡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进行空气的吸入的区域和进行净化空气的吐出的区域的同时,稳定地固定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
即,将不直接与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的流动相关的构成诸如电池560配置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通过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下部来实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放置和固定,从而能够在提供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的同时实现稳定的固定。
[风扇模块和过滤器模块的配置结构]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包括风扇模块540、545,所述风扇模块540、545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后方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吐出到前方。
风扇模块540、545可以配置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即,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可以配置有风扇盖530,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后方可以配置有过滤器模块550。
这种风扇模块540、545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一区域A。因此,风扇模块540、545可以配置在与风扇盖530的第一盖部531和第二盖部535中的第一盖部531的背面相对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设置有两个风扇模块540、545为示例。据此,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设置有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
第一风扇模块540可以配置在吐出面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更具体而言,可以配置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此时,第一风扇模块540可以配置成与吸入面和吐出面平行。此外,第二风扇模块545可以配置在与配置有第一风扇模块540相同的面上。即,第二风扇模块545可以配置成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与吸入面和吐出面平行。
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被配置成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不彼此重叠。为此,可以沿第三方向,即上下方向配置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也就是说,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可以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
此外,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可以配置成与形成在风扇盖530的空气吐出部532、533相对。由此,通过背面面板570吸入到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的空气可以分别穿过上部空气吐出部532和下部空气吐出部533,然后通过正面面板510吐出到前方。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形成为相同尺寸和形状为示例。然而,与此不同,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尺寸和形状。
过滤器模块550可以配置在吸入面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这种过滤器模块550可以包括过滤器559,并且可以使用过滤器559对通过吸入面流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这种过滤器559可以形成过滤器面,该过滤器面形成与风扇的空气吸入和吐出方向正交的平面。即,过滤器559可以形成与吸入面和吐出面平行的过滤器面。吸入面、过滤器559的过滤器面以及吐出面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另外,过滤器559可以形成与风扇模块540、545平行的过滤器面。吸入面、过滤器面、风扇模块540、545以及吐出面可以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此外,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与过滤器面所占的区域相对应。另外,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所占的面积可以与过滤器面的面积相对应。例如,当从前方观察时,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可以配置成与过滤器面重叠。
此外,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的空气吸入方向可以是与吸入面和吐出面的配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即,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的空气吸入可以分别沿第一方向或轴向进行。
如上所述的包括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的风扇模块540、545所占的面积可以与吸入面和过滤器面的面积相对应。另外,所述风扇模块540、545所占的面积可以与吐出面的面积相对应。假设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吐出面的面积彼此对应时,风扇模块540、545所占的面积可以与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吐出面的面积相对应。
由此,使用风扇模块540、545的空气的吸入和吐出可以通过整个吸入面和整个吐出面来进行。
例如,使用风扇模块540、545的空气的吸入可以通过确保了相当于与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吸入面来进行。另外,可以通过确保了相当于与吸入面和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过滤器面来对由吸入面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此外,使用风扇模块540、545的空气的吐出可以通过确保了相当于与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吐出面来进行。
即,可以通过吸入面和吐出面来确保具有由风扇模块540、545吸入和吐出空气所需的最佳面积的通道。另外,可以通过过滤器559确保具有对通过吸入面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所需的最佳面积的过滤器面。由此,可以使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动作进行的空气流动非常有效地进行。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将吸入面、过滤器面、风扇模块540、545以及吐出面配置成平行。此外,可以沿第一方向配置吸入面、过滤器面、风扇模块540、545以及吐出面,并且空气的流动也可以沿与此相同的方向进行。即,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动作进行的空气的流动可以沿与吸入面、过滤器面、风扇模块540、545以及吐出面的配置方向相同的直线方向进行。
如上所述,如果空气的流动沿直线方向进行,则对空气流动的阻力相应减小,从而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由此,可以通过风扇模块540、545吸入足够量的空气并吐出与其对应的足够量的空气,因此能够相应地提高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空气净化性能。
[风扇模块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包括复数个风扇模块540、545。在本实施例中,以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包括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且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的结构相同为示例。因此,在此将仅对第一风扇模块54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图8是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5的“Ⅷ”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图10是将图9所示的风扇壳体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另外,图11是将图9所示的风扇分离并示出的正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风扇的侧视图,图13是沿图12的“XⅢ-XⅢ”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中省略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一部分构成。
参照图3、图5、图8以及图9,第一风扇模块540可以包括轴5410、马达5420、风扇壳体5430以及风扇5450。
轴5410可以沿第一方向,即沿轴向延伸。这种轴5410的轴向一侧可以与风扇5450相连接。此外,轴5410的轴向另一侧可以与风扇壳体5430相连接。对此将在后述中进行详细说明。
马达5420与风扇5450连接,以向风扇5450赋予旋转力。例如,马达5420可以以能够调节频率的BLDC马达形式设置。这种马达5420可以包括定子5421和动子5423。
定子5421可以配置在马达5420的径向中心侧,动子5423可以配置在定子5421的径向外侧。即,本实施例的马达5420可以设置为外转型马达形式。
定子5421可以固定于风扇壳体5430、5440。此外,动子5423可以固定于风扇5450。这种动子5423可以在定子5421的外侧以轴5410为中心进行旋转,风扇5450可以随着这种动子5423的旋转而与动子5423一起旋转。
风扇壳体5430、5440可以支撑定子5421和轴。如图8至图10所示,这种风扇壳体5430、544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5430和第二支撑部5440。
第一支撑部5430可以配置在风扇壳体5430、5440的径向中心侧。这种第一支撑部5430可以包括支撑板5431和凸台5433。
支撑板5431可以形成为圆盘形状。这种支撑板5431可以形成与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吐出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面平行的平面。此外,凸台5433可以从支撑板5431朝风扇5450沿轴向凸出。在本实施例中,以凸台5433配置在支撑板5431的径向中央为示例。
定子542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5430。这种定子5421可以在径向外侧围绕凸台5433,并与凸台5433相结合。即,可以以凸台5433沿轴向插入到定子5421的内部的形式来实现定子5421和凸台5433之间的结合。支撑板5431可以在侧方向一侧支撑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与定子5421结合的凸台5433。
另外,与凸台5433结合的定子5421的轴向一侧可以面向支撑板5431。通过将这种定子5421的轴向一侧与支撑板5431接触,可以实现定子5421和支撑板5431之间的结合。当然,定子5421也可以以与支撑板5431隔开的形式设置于第一支撑部5430。
此外,在凸台5433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中空。轴5410可以通过中空插入到凸台5433的内部。这种轴5410可以在轴向上贯通凸台5433,从而从凸台5433凸出,并且可以在凸台5433的外部与后述的风扇5450的毂5451连接。
在形成有中空的凸台5433的内部可以插入轴承5435。轴5410可以在凸台5433的内部与轴承5435相结合。由此,轴5410可以由轴承54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以一对轴承5435配置成在轴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为示例。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配置的轴承5435,轴5410可以以更稳定的形式可旋转地设置在凸台5433的内部。
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部5430,并且可以用于将第一风扇模块540与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合。
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配置在第一支撑部5430的径向外侧。这种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在径向外侧围绕第一支撑部5430,并且支撑第一支撑部5430。
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大致形成为四边形。例如,可以将第二支撑部5440的第二方向长度确定为等于过滤器模块550的第二方向长度。另外,可以将第二支撑部5440的第三方向长度确定为等于过滤器模块550的第三方向长度的一半。即,如果沿第三方向配置一对第二支撑部5440,则从前方观察时,一对第二支撑部5440和过滤器模块550的外观形状可以基本一致。
另外,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中空。第二支撑部5440的中空可以形成为沿轴向贯通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部的形式。这种中空的半径可以设置为大于支撑板5431。即,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尺寸大于支撑板5431的尺寸的中空,支撑板5431可以配置在这种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部。
由此,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配置成在离心方向上与第一支撑部5430,更具体地,与支撑板5431隔开规定间隔。
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隔开的支撑板5431和第二支撑部5440之间可以形成有风扇吐出口5430a。风扇吐出口5430a可以形成用于使流入到第一风扇模块540的空气通过第一风扇模块540而流出第一风扇模块540所需的通道。
此外,风扇壳体5430、5440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部5445。第三支撑部5445可以从支撑板5431沿离心方向延伸而与第二支撑部5440相连接。这种第三支撑部5445可以连接支撑板5431和第二支撑部5440之间,使支撑板5431被第二支撑部5440支撑。
根据本实施例,在支撑板5431和第二支撑部5440之间可以配置有复数个第三支撑部5445。另外,每个第三支撑部5445可以形成为其宽度比径向长度小很多的形状。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每个第三支撑部5445可以配置成分别沿支撑板5431的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距。
由此,可以在支撑板5431和第二支撑部5440之间形成风扇吐出口5430a,并且可以在复数个第三支撑部5445之间分别形成风扇吐出口5430a。
此外,第三支撑部5445可以提供用于使与设置在支撑板5431的定子5421连接的电线通过的通道。与定子5421连接的电线可以通过配置有第三支撑部5445的区域被引出到第二支撑部5440侧。据此,电线可以以被第三支撑部5445遮挡的状态通过风扇吐出口5430a区域,从而连接定子5421和主电路板595(参照图3)。即,当从前方观察时,从定子5421引出并通过风扇吐出口5430a区域的电线被第三支撑部5445遮挡而看不到。
此外,在第二支撑部5440可以设置有侧面肋5443。侧面肋5443可以配置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任意一侧。这种侧面肋5443可以从第二支撑部5440的第二方向侧部凸出。
侧面肋5443的第二方向长度可以设置为等于第二支撑部5440的第二方向长度的长度。此外,侧面肋5443的第一方向长度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一支撑部5430的第一方向长度的长度。即,侧面肋5443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支撑部5430的厚度更薄的厚度。例如,侧面肋5443可以形成为具有第一支撑部5430的厚度的1/4以下的厚度。
所述侧面肋5443可以从第二支撑部5440凸出,并且配置成偏向第二支撑部5440的前方或后方。在本实施例中,以侧面肋5443配置成偏向第二支撑部5440的后方为示例。
在将风扇模块540、545插入到壳体520的内部时,侧面肋5443可以与壳体520的两侧面,即第一面部521的内侧面接触。由此,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侧面和第一面部521之间可以形成规定的空间。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空间可以用作使电线通过的空间。例如,可以使与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的上部的副电路板590连接的电线通过所述空间,以与马达5420的定子5421连接。
此外,参照图8以及图11至图13,风扇5450可以包括毂5451和风扇叶片5455。
毂5451可以配置在风扇5450的径向中心,与动子5423和轴一起旋转。这种毂5451可以包括第一风扇模块540、545和裙部5453。
第一风扇模块540、545可以形成为与支撑板5431平行的圆盘形状。这种第一风扇模块540、545可以配置成隔着凸台5433与支撑板5431平行。
所述第一风扇模块540、545可以设置有轴结合部5452a。轴结合部5452a可以配置在第一风扇模块540、545的径向中央。这种轴结合部5452a可以形成为在第一风扇模块540、545沿轴向朝凸台5433凸出。
轴结合部5452a可以与轴5410的轴向端部相结合。例如,可以通过在轴结合部5452a插入轴5410的形式来实现轴结合部5452a和轴5410之间的结合。轴5410可以固定到轴结合部5452a,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轴结合部5452a。
裙部5453可以从毂板部5452的边缘朝支撑板5431凸出。裙部5453可以形成随着在轴向上远离毂板部5452向离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例如,毂板部5452与裙部5453连接的形状可以是内部形成有中空且一侧敞开的截锥体(Truncated cone)形状。这种裙部5453可以配置在定子5421的径向外侧。即,定子5421可以配置在由裙部5453和毂板部5452包围的空间内。
风扇叶片5455可以从毂5451向离心方向凸出。在风扇545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风扇叶片5455,复数个风扇叶片5455可以配置成沿毂5451的外围方向隔开规定间隔。
具体而言,风扇叶片5455可以从裙部5453向离心方向凸出。据此,风扇叶片5455的径向内侧可以与裙部5453连接,而风扇叶片5455的径向外侧可以与后述的护罩5457连接。即,裙部5453是毂5451中的直接与风扇叶片5455连接的部分,其也是直接与通过第一风扇模块540的空气接触的部分。这种裙部5453还可以与通过第一风扇模块54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密切相关。
此外,风扇5450还可以包括护罩5457。护罩5457可以以在径向上与毂5451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在毂5451的径向外侧。护罩5457可以与毂5451隔开与风扇叶片5455的径向长度相对应的间隔。此外,每个风扇叶片5455可以连接毂5451和护罩5457,更具体而言,可以连接裙部5453和护罩5457。
护罩5457可以形成随着在轴向上远离风扇壳体5430、5440,即越向后方越朝向心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例如,护罩5457可以形成与裙部5453大致平行的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以将裙部5453和护罩5457配置为越向前方裙部5453和护罩5457的间隔逐渐变大的形式为示例。
连接如上所述的护罩5457和裙部5453之间的各个风扇叶片5455可以包括前缘5455a、后缘5455b、护罩线5455c以及毂线5455d。
前缘5455a可以配置在旋转方向前端,并且可以笔直地形成。在此,旋转方向被定义为进行风扇5450的旋转的方向。前缘5455a可以配置在基于风扇5450的旋转方向的前端,并且可以形成为沿径向延伸的直线形式。
后缘5455b可以配置在旋转方向后端,并且可以笔直地形成。这种后缘5455b可以形成为沿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形式。
护罩线5455c可以连接前缘5455a的一端和后缘5455b的一端。这种护罩线5455c可以从护罩5457的内周面延伸。
毂线5455d可以连接前缘5455a的另一端和后缘5455b的另一端。这种毂线5455d可以从毂5451的外周面延伸。
另外,前缘5455a的一端和后缘5455b的一端可以与护罩5457的内周面连接。此外,前缘5455a的另一端和后缘5455b的另一端可以与裙部5453的外周面连接。
前缘5455a的一端可以配置在比后缘5455b的一端更靠近毂板部5452的径向中心的位置。此外,前缘5455a的另一端可以配置在比后缘5455b的另一端更靠近毂板部5452的径向中心的位置。这是因为,前缘5455a的一端和另一端比后缘5455b的一端和另一端配置在旋转方向前方,裙部5453形成为随着向旋转方向前方其半径逐渐变窄的形式。
此外,毂5451可以包括内侧凸出部5454。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从毂板部5452朝支撑板5431凸出。在本实施例中,以内侧凸出部5454和裙部5453从毂板部5452上的相同位置例如毂板部5452的边缘凸出为示例。
所述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形成为沿轴向从毂板部5452延伸的形式。例如,毂板部5452和裙部5453连接的形状可以是在内部形成中空且一侧敞开的圆筒形状。
这种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配置在裙部5453和定子5421之间。即,定子5421可以配置在由内侧凸出部5454和毂板部5452包围的空间内。
动子5423可以配置在内侧凸出部5454和定子5421之间。这种动子5423可以固定在内侧凸出部5454的内周面。即,定子5421可以固定在风扇壳体5430、5440,动子5423可以固定在风扇5450。由此,当动子5423旋转时,风扇5450可以与动子5423一起旋转。
根据本实施例,风扇叶片5455与毂5451中的裙部5453连接。为了将流入到风扇模块540、545的空气的流动向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引导,裙部5453形成向轴向和径向之间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如上所述,由于裙部5453形成为倾斜的形式,因此难以将动子5423固定到裙部5453的内周面。例如,为了将动子5423固定到裙部5453的内周面,动子5423的整体形状大致需要是形成有中空的截锥体形状。这是因为动子5423的外周面形状需要与裙部5453的内周面形状相对应。然而,这种动子5423的形状不适合于马达5420的稳定驱动。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在裙部5453和定子5421之间设置有内侧凸出部5454。当动子5423的整体形状以形成有中空的圆柱形状形成时,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提供使这种动子5423能够稳定地固定到毂5451的内部的固定面。
另外,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在毂5451的内部形成用于增加毂5451的刚性的结构。这种内侧凸出部5454可以在抑制风扇5450的整体重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有助于有效地提高风扇5450整体的刚性。
[风扇模块和风扇盖之间的结合结构]
图14是将风扇壳体和风扇模块分离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4,风扇盖530可以包括第一盖部531和第二盖部535。
第一盖部531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在第一盖部531可以设置有空气吐出部532、533。空气吐出部532、533可以由第一盖部531的一部分被贯通或切开而形成。这种空气吐出部532、533可以在风扇盖530上形成连接壳体520的前方,即吐出面和风扇模块540、545的风扇5450之间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设置有两个风扇模块540、545为示例。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上下配置有第一风扇模块540和第二风扇模块545。
由此,在风扇盖530也可以设置有两个空气吐出部532、533。即,在第一盖部531可以上下配置有上部空气吐出部532和下部空气吐出部533。
经由第一风扇模块540的空气可以通过上部空气吐出部532吐出到前方,经由第二风扇模块545的空气可以通过下部空气吐出部533吐出到前方。
作为另一例,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风扇模块,由此,在风扇盖也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空气吐出部。
另外,在第一盖部531可以设置有第一紧固凸起534a。第一紧固凸起534a可以形成为从第一盖部531的背面向后方凸出。与此对应地,在风扇壳体5430、5440可以设置有紧固孔5441。紧固孔5441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第二支撑部5440。
作为一例,紧固孔5441可以分别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每个棱角部分配置有一个,共配置有四个。此外,第一紧固凸起534a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与其相对应的位置。
每个第一紧固凸起534a可以分别插入到紧固孔5441,从而与第二支撑部5440过盈配合。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实现的第一紧固凸起534a和第二支撑部5440之间的结合,可以在复数个点处实现风扇盖53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的结合。
如上所述,如果实现了风扇盖53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的结合,则可以将风扇模块540、545固定到风扇盖530的后方。此时,风扇模块540、545可以固定在形成于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的风扇吐出口5430a和形成于风扇盖530的空气吐出部532、533在第一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由此,可以形成从风扇模块540、545吐出的空气通过风扇盖530所需的直线方向上的通道。
[过滤器壳体、风扇基座以及风扇盖之间的结合的结构]
图15是将风扇模块、风扇基座以及过滤器壳体分离并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示出风扇基座的背面的背面立体图,图17是示出风扇基座和过滤器壳体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8以及图14至图17,本发明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还可以包括风扇基座5460。
风扇基座5460可以配置在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风扇基座5460可以形成为与过滤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例如,风扇基座5460可以形成为从前方观察过滤器559的形状,例如长方形。这种风扇基座5460可以包括基座板5461和喇叭口5463。
在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三方向即上下方向上配置的两个风扇基座5460配置在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为示例。据此,配置在上部的一个风扇基座5460可以配置在第一风扇模块54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配置在下部的另一个风扇基座5460可以配置在第二风扇模块545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
如上所述,如果根据风扇模块的数量以分开的形式设置风扇基座5460,则容易应对风扇模块的数量变化。即,在设置有一个风扇模块的情况下,只要应用一个风扇基座5460即可,而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风扇模块的情况下,只要在上下方向上层叠与其数量相对应的数量的风扇基座5460即可。由此,无需根据风扇模块的数量准备各种类型的风扇基座5460,因此能够提供便于部件管理的效果。
尽管如此,也可以以一个风扇基座5460包括复数个风扇吸入口5462的形式来提供风扇基座5460。
基座板5461可以配置在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与过滤器模块550和风扇模块540、545相比,这种基座板5461的第一方向长度被设置为非常短。例如,基座板5461可以设置为长方形的板形式。
在基座板5461可以形成有风扇吸入口5462。风扇吸入口5462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贯通基座板5461。这种风扇吸入口5462可以配置在大致在第一方向上与风扇盖530的空气吐出部532、533(参照图14)和风扇模块540、545的风扇吐出口5430a重叠的位置。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风扇吸入口5462可以在风扇基座5460形成连接过滤器559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的通道。
喇叭口5463可以凸出地形成在基座板5461。这种喇叭口5463可以从基座板5461朝风扇模块540、545在轴向上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以风扇吸入口5462形成为护罩5457的形状即圆形为示例。另外,风扇吸入口5462的半径可以被设置为与护罩5457中的与风扇吸入口5462相邻的部分的半径相似。
喇叭口5463可以形成为围绕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风扇吸入口5462的外周面的形式。换言之,也可以说风扇吸入口5462形成为贯通喇叭口5463的径向内侧。
喇叭口5463可以形成为从风扇吸入口5462朝风扇模块540、545在第一方向上凸出。此时,喇叭口546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护罩5457的径向内侧。这种喇叭口5463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入口引导吸入流动,从而有助于改善风扇模块540、545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
所述风扇基座5460可以与过滤器模块550相结合。为此,在风扇基座5460和过滤器模块55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紧固凸台5433,在风扇基座5460和过滤器模块55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第二紧固凸起553。在本实施例中,以在风扇基座5460设置有紧固凸台5433并在过滤器模块550设置有第二紧固凸起553为示例。
紧固凸台5433可以从基座板5461朝过滤器模块55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在这种紧固凸台5433可以形成有中空。此外,第二紧固凸起553可以形成为从过滤器模块550,更具体地从过滤器壳体551的正面朝风扇基座546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这种第二紧固凸起553可以以插入到紧固凸台5433的中空的形式与紧固凸台5433过盈配合。
作为一例,紧固凸台5433可以分别在第一支撑部5430的每个棱角部分配置有一个,共配置有四个。此外,第二紧固凸起553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与其相对应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紧固凸起553和紧固凸台5433之间形成的结合,可以在复数个点处实现风扇基座546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如上所述,如果实现了风扇基座546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则风扇基座5460可以固定到过滤器模块550的前方。
此外,风扇基座5460可以与风扇模块540、545相结合。为此,在风扇基座5460和风扇模块540、545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第三紧固凸起5467,在风扇基座5460和风扇模块540、545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有凸出凸台5442。在本实施例中,以在风扇基座5460设置有第三紧固凸起5467并在风扇模块540、545设置有凸出凸台5442为示例。
凸出凸台5442可以形成为从第二支撑部5440朝风扇基座546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在这种凸出凸台5442可以形成有中空。此外,第三紧固凸起5467可以形成为从基座板5461的正面向前方凸出。这种第三紧固凸起5467可以以插入到凸出凸台5442的中空的形式与紧固凸台5433过盈配合。
如果凸出凸台5442与第三紧固凸起5467相结合,则风扇基座5460和风扇模块540、545可以以在第二支撑部5440和基座板5461之间隔开设定间隔的方式结合。此时,设定间隔被设定为风扇5450的向第二支撑部5440的径向外侧凸出的部分的轴向长度以上,例如护罩5457的第一方向长度以上。
并且,凸出凸台5442可以分别在第二支撑部5440的每个棱角部分配置有一个,共配置有四个。此外,第三紧固凸起5467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与其相对应的位置。
每个凸出凸台5442和第三紧固凸起5467之间的结合部位之间可以在径向上敞开。此外,风扇5450的一部分,更具体地,护罩5457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敞开的部分凸出到第二支撑部5440的径向外侧。
如上所述的风扇基座5460可以同时提供用于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的结合媒介功能,以及通过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入口处引导吸入流动来提高风扇模块540、545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的功能。
过滤器壳体551可以包括壳体本体部552。
壳体本体部552可以形成过滤器壳体551的外观框架,并且可以形成为背面敞开的六面体形状。在这种壳体本体部552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过滤器559的插入空间。此外,壳体本体部552的后方敞开,由此形成用于使过滤器559插入到壳体本体部552的内部的插入空间的通道。
过滤器壳体551,更具体地,壳体本体部552的上部面552a可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平面,即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向的平面。
此外,过滤器壳体551还可以包括凸出支撑部555。凸出支撑部555可以从壳体本体部552凸出,形成与背面面板570的结合面。这种凸出支撑部555可以包括一个平面,该平面从壳体本体部552沿第三方向延伸,并且从上部面552a向第三方向一侧,即上部方向凸出。此时,凸出支撑部555可以形成为包括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纵向的平面。
在风扇盖530的上部盖部531还可以设置有第四紧固凸起534b。第四紧固凸起534b形成为从上部盖部531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第四紧固凸起534b可以与过滤器模块550过盈配合。这种第四紧固凸起534b需要与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的后方的过滤器模块550结合,因此可以凸出比第一紧固凸起534a更长的长度。
过滤器壳体551可以包括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可以配置在上部盖部531。这种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可以在壳体本体部552的上部与风扇盖530的第四紧固凸起534b相结合。
在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可以过盈配合有第四紧固凸起534b。如上所述,在实现了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与第四紧固凸起534b之间的过盈配合的状态下,如果使用规定的紧固构件来分别紧固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和第四紧固凸起534b,则可以实现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紧固。
如上所述,在通过紧固构件来紧固第一风扇盖结合部557和第四紧固凸起534b的过程中,风扇盖530和过滤器壳体551受到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的力。即,风扇盖530受到使风扇盖530向后方移动的力,而过滤器壳体551受到使过滤器壳体551向前方移动的力。
由此,风扇盖530和过滤器壳体551起到从前方和后方压迫配置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风扇组件540、545(参照图4)的作用。从而风扇模块540、545可以牢固地固定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而无需额外的紧固操作。
即,通过用于风扇盖530和过滤器壳体551的紧固的紧固构件可以同时实现风扇盖530、风扇模块540、545以及过滤器壳体551的紧固。由此,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实现风扇盖530、风扇模块540、545以及过滤器模块550的组装。
此外,过滤器壳体551还可以包括第二风扇盖结合部558。第二风扇盖结合部558可以配置在第二盖部535。这种第二风扇盖结合部558可以在壳体本体部552的下部与风扇盖530的第五紧固凸起536相结合。
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结合的第二风扇盖结合部558和第五紧固凸起536之间可以夹设有设置在电池560的上部的结合凸起560a。第二风扇盖结合部558和第五紧固凸起536可以在它们之间夹着电池560的结合凸起560a(参照图2)彼此结合。由此,可以通过使用一个紧固构件的一次紧固操作来同时进行风扇盖530、过滤器模块550以及电池560之间的结合。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流动状态]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流动状态的图。
图18中省略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一部分构成。
下面,参照图5和图18对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空气流动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5和图18,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运转,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后方的空气流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此时,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后方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背面盖580的第一吸入口570a来穿过吸入面。
穿过吸入面而流入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过滤器559,在该过程中,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细尘/超细尘等物理颗粒、气味颗粒/有害气体等化学物质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等可以被滤除。
此时,向过滤器559的空气的吸入可以通过确保了与过滤器面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吸入面来进行。此外,通过吸入面吸入的空气的过滤可以通过确保了与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过滤器面来进行。
即,可以通过具有与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足够大小的吸入面和过滤器面来有效地进行空气的吸入和过滤。另外,由于将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风扇模块540、545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使流动损失最小化,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空气的吸入和过滤。
通过了过滤器559的空气,即被净化的空气可以穿过风扇吸入口5462而流入到风扇模块540、545的内部。穿过风扇吸入口5462的空气的流动可以被喇叭口5463引导,由此能够有效地引导向风扇模块540、545的顺畅的空气流入。
流入到风扇模块540、545的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风扇吐出口5430a吐出到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并且可以沿斜流方向吐出。在此,斜流方向可以被定义为前方侧对角线方向。
如上所述,被吐出到风扇模块540、545的前方的空气,即被净化的空气可以经由风扇盖530而被吐出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前方。此时,被净化的空气可以穿过形成在正面面板510的吐出口510a而通过吐出面。
此时,如上所述的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可以通过确保可与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的吐出面来进行。即,可以通过具有与吸入面、过滤器面以及风扇模块540、545的面积相对应的足够大小的吐出面来有效地进行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另外,由于将吸入面、过滤器面、风扇模块540、545以及吐出面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使流动损失最小化,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空气的吸入、过滤以及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
[应用了斜流风扇形式的风扇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以包括斜流风扇形式的风扇5450的形式提供。这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由于以包括斜流风扇形式的风扇5450的形式来提供风扇模块540、545,因此与以包括轴流风扇形式的风扇的形式提供风扇模块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空气净化性能。
轴流风扇是沿一条直线方向进行空气的吸入和吐出的风扇。这种轴流风扇可以构成为具有较薄的厚度,因此有利于应用到小型化的空气净化器。
然而,轴流风扇具有在固定压条件下其性能大大降低的特性。例如,在为了提高过滤性能而增加过滤器559的密度或增加过滤器559的厚度的情况下,轴流风扇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可能被大大降低。因此将难以将轴流风扇应用到应用了高性能过滤器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相比较而言,斜流风扇是具有轴流风扇和离心风扇的中间特性的风扇,与相同尺寸的轴流风扇相比,其在固定压条件下的性能更优异。然而,由于这种斜流风扇的特性,存在与相同尺寸的轴流风扇相比轴向长度不可避免地更长的缺点。
然而,由于轴流风扇的特性,其不利于吐出高压高速的风,因此需要在应用了轴流风扇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追加诸如导叶等结构。例如,导叶可以形成在风扇盖530的空气吐出部532、533,这将成为增加风扇盖530的第一方向长度,即厚度的因素。
如果因导叶增加了风扇盖530的厚度,由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的有限的空间,只能减小轴流风扇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这将再次成为降低轴流风扇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斜流风扇的特性,与轴流风扇相比,其有利于吐出高压高速的风。即,与轴流风扇相比,斜流风扇具有在没有诸如导叶等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空气吐出到更远。
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从风扇盖530去除了诸如导叶等结构。因此,不仅减小了风扇盖530的厚度,而且还可以将风扇模块540、545设置成具有能够插入到空气吐出部532、533的内部的大小。例如,风扇模块540、545的第一方向长度可以被设置为能够使风扇模块540、545的正面与风扇盖530的正面形成同一面的长度。即,风扇模块540、545的第一方向长度可以扩展由导叶所占的长度。
如上所述,随着风扇模块540、545的尺寸增加,风扇模块540、545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也相应地得到改善,由此,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空气净化性能。
另外,观察风扇模块540、545的结构,风扇壳体5430、5440没有在径向外侧围绕风扇5450。即,风扇5450形成为在离心方向上比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周面凸出更多的形状。这是由于风扇54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第二支撑部5440和基座板5461之间的间隙凸出而能够实现的结构。
如上所述,由于风扇5450可以形成为在离心方向上比第二支撑部5440的内周面凸出更多的形状,因此可以相应地进一步扩大风扇5450的尺寸。
如上所述,随着风扇模块540、545的尺寸增加,风扇模块540、545的吸入性能和吐出性能相应地得到改善,由此,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空气净化性能。
第二,通过将风扇模块540、545以包括斜流风扇形式的风扇5450的形式提供,可以进一步扩大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空气吐出范围。
斜流风扇可以沿斜流方向吐出空气,由此,通过吐出面吐出的被净化的空气可以沿斜流方向,即前方和离心方向之间的方向延伸。
由于尺寸较小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特性,如果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仅在朝前方的直线方向上进行,则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范围只能被限制在与吐出面相对应的范围内。
即使考虑到尺寸较小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特性,如果被净化的空气的吐出范围被限制在与吐出面相对应的范围内,则将存在很多对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使用的限制。
例如,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在于,为了使吐出口510a面向面部,用户需要一直拿着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或者需要准确地调节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姿势。
相比较而言,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向前方和离心方向之间的方向吐出高压高速的风。由此,被净化的空气不仅可以到达较远的距离,而且还能延伸到更宽的范围,因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空气净化性能。
第三,由于每个风扇模块540、545包括斜流风扇形式的风扇5450,并且以层叠复数个这种风扇模块540、545的形式提供,因此可以将被净化的空气吐出到更远。
如上所述,斜流风扇可以沿斜流方向吐出空气。此时,在每个风扇模块540、545的彼此相邻的部分处,从第一风扇模块540吐出的风和从第二风扇模块545吐出的风之间可能发生碰撞。
例如,在与第二风扇模块545相邻的第一风扇模块540的下侧,可以沿向下倾斜的方向吐出风,在与第一风扇模块540相邻的第二风扇模块545的上侧,可以沿向上倾斜的方向吐出风。
在该情况下,从第一风扇模块540吐出的风的一部分和从第二风扇模块545吐出的风的一部分可以彼此碰撞。其结果,可以减小它们的径向速度矢量,而相应地增加它们在前方方向上的速度矢量。
如上所述,减小径向速度矢量而增加前方方向上的速度矢量是指,从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吐出的空气的速度矢量的方向朝更靠近前方方向的方向改变。
由此,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通过使空气的吐出方向集中到前方并使净化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来提供进一步改善的空气净化性能。
[声音模块的结构]
图19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去除正面面板的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20是将图19所示的声音模块分离并示出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截面的平面剖视图,图23是示出图20所示的声音模块的截面的侧面剖视图。
参照图5和图19,声音模块700可以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容纳空间。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吸入口570a和吐出口510a之间,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可以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排列。例如,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正面面板510和电池560之间,并且可以配置在风扇模块540、545和过滤器模块550的下部。
具体而言,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风扇盖530和基板之间。更具体而言,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第二盖部535和主电路板595之间。以下提及的基板被定义为配置在声音模块700和电池560之间的主电路板595。
参照图19至图23,声音模块700可以包括扬声器壳体710和扬声器750。
扬声器壳体710可以配置在吸入口570a和第二盖部535之间,更具体而言,可以配置在主电路板59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扬声器750的扬声器容纳空间。
扬声器750可以容纳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即扬声器容纳空间,并且可以设置于扬声器壳体710。作为扬声器750,可以应用各种类型的扬声器单元。然而,优选将设置成具有能够容纳于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的较小尺寸的扬声器单元用作扬声器750,该扬声器壳体710设置在以可携带的小型尺寸提供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更优选地,扬声器750可以包括扬声器单元,该扬声器单元可以通过蓝牙通信接收电信号而再现声音。
容纳所述扬声器750的扬声器壳体710可以包括后方壳体720和前方壳体730。
后方壳体720可以配置在吸入口570a和第二盖部535之间,更具体而言,可以配置在主电路板59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这种后方壳体720可以形成为,包括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即与吸入面或吐出面平行的平面的形状。
前方壳体730可以配置在后方壳体720和吐出口510a之间与后方壳体720相结合。后方壳体720和前方壳体730可以彼此结合以提供扬声器壳体710,由彼此结合的所述后方壳体720和前方壳体730围绕的扬声器容纳空间可以形成在扬声器壳体的内部。
前方壳体730可以在后方壳体720和第二盖部535之间与第二盖部535相结合。即,当扬声器壳体710与风扇盖530彼此结合时,前方壳体730成为与风扇盖530结合的部分。这种前方壳体73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部731和第二壳体部735。
第二壳体部735可以形成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并且可以配置在前方壳体730的中央部分。此外,第一壳体部731可以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上配置在第二壳体部735的外侧。
例如,前方壳体730可以形成为,第二壳体部735占据中央区域且第一壳体部731在外侧围绕第二壳体部735的形式。
第一壳体部731可以配置在后方壳体720和第二盖部53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731可以相当于前方壳体730的边缘部分。这种第一壳体部731可以在后方与后方壳体720结合而在前方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结合。
第二壳体部735可以插入到后述的第二盖部535的盖孔535a,并且可以与第二盖部535相结合。这种第二壳体部735可以形成比第一壳体部731进一步朝吐出口510a,即朝前方凸出的平面,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部731相连接。
即,可以以由第一壳体部731形成边缘且由第二壳体部735形成从第一壳体部731向前方凸出的平面的形式,来提供前方壳体730。
在后方壳体720和前方壳体73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可以设置有扬声器安装部。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前方壳体730设置扬声器安装部为示例。
扬声器安装部可以是在扬声器容纳空间限制扬声器750的位置的结构。这种扬声器安装部可以包括凸出肋736。
凸出肋736可以从前方壳体730向后方壳体720侧凸出。例如,凸出肋736可以是从前方壳体730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的结构。这种凸出肋736可以凸出能够与后方壳体720隔开对应于扬声器750的前后方向长度的间隔的长度。
扬声器7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凸出肋736重叠。例如,扬声器750的外侧边缘部分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凸出肋736重叠。这种扬声器750可以插入到凸出肋736和后方壳体720之间而固定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
在凸出肋736可以形成有中空。中空可以形成在凸出肋736的内部,并且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方向,即前后方向上贯通凸出肋736和前方壳体730的孔形式。
由此,扬声器7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凸出肋736的中空向吐出口侧露出。即,扬声器750可以通过中空向扬声器壳体710的前方露出。
另外,扬声器安装部还可以包括限制凸起737。限制凸起737可以从凸出肋736向后方壳体720侧凸出。例如,限制凸起737可以形成为具有小于凸出肋736的厚度且从凸出肋736的外侧面向后方侧凸出的形式。
当扬声器750处于插入到凸出肋736和后方壳体720之间的状态时,限制凸起737可以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外侧围绕插入到凸出肋736和后方壳体720之间的扬声器750的周边。
由此,扬声器7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由凸出肋736的后方侧端部和限制凸起737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可以限制扬声器750的位置。
即,限制凸起737可以用于引导扬声器750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并且还可以用于限制扬声器75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移动。
扬声器750可以以在前后方向上插入到凸出肋736和后方壳体720之间,并且在其外围方向上由限制凸起737围绕的形式固定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
此外,扬声器安装部还可以包括前方肋738。前方肋738可以配置在中空上,并且可以以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中空的方式形成在前方壳体730。例如,前方肋738可以形成为包括在左右方向上横穿中空的肋和在上下方向上横穿中空的肋的“+”形状。这种前方肋738可以配置在扬声器750的前方。
扬声器7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在前方肋738和后方壳体7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扬声器75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配置在前方肋738的后方为示例。扬声器750的这种部分与前方肋738相接,从而可以将扬声器750插入到前方肋738和后方壳体720之间。
即,扬声器750可以以在前后方向上插入到凸出肋736和后方壳体720之间、以及前方肋738和后方壳体720之间,并且在其外围方向上由限制凸起737围绕的形式固定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
由此,扬声器750可以非常稳定地固定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此外,从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在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的扬声器750输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由中空敞开的扬声器壳体710的前方来传播到声音模块700的前方。
如上所述,输出到声音模块700的前方的声音可以穿过风扇盖530和正面面板510而有效地传播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外部。
此外,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设置的扬声器750可以通过电线与配置在声音模块700的后方的主电路板595电连接。设置有扬声器750的扬声器壳体710的内部的扬声器容纳空间可以提供所述电线穿过扬声器壳体710而与扬声器750连接所需的空间。
另外,具有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的扬声器壳体710可以用作用于使从扬声器750输出的声音共鸣的共鸣器。由此,与扬声器750本身具有的输出相比,声音模块700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输出,并且可以提供具有进一步改善的品质的声音。
[声音模块、基板以及风扇盖之间的结合结构]
图24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的正面盖、风扇盖、声音模块以及主电路板分离并示出的正面分解立体图,图25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中的正面盖、风扇盖、声音模块以及主电路板分离并示出的背面分解立体图。另外,图26是将图25所示的第二盖部分离并示出的后视图,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的第二盖部和声音模块的结合状态的后视图。另外,图28是示出图27所示的第二盖部和主电路板的结合状态的后视图,图29是示出图28所示的主电路板和线束的连接状态的后视图,图30是更详细地示出图5的“XXX”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其是移除了电池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9以及图24至图26,在第二盖部535可以设置有盖孔535a。盖孔535a可以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第二盖部535。这种第二盖部535可以形成连通声音模块700和吐出口510a之间的通道。
声音模块7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通过盖孔535a向吐出口510a侧露出。在本实施例中,以扬声器壳体710的第二壳体部735和扬声器750通过盖孔535a向风扇盖530的前方露出为示例。
优选地,盖孔535a可以形成为与第二壳体部735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应的形状和大小。
形成前方壳体730的边缘的第一壳体部731可以配置成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相对。此外,这种第一壳体部7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二盖部53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例如,第一壳体部731可以配置成在盖孔535a的外侧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相对。
在第一壳体部731和第二盖部535之间可以设置有结合构件740。结合构件740可以在第一壳体部731和第二盖部535之间将第一壳体部731与第二盖部535相结合。
作为一例,结合构件740可以是在薄片的两面涂覆有粘合剂的粘合片。这种结合构件740可以通过将其后方与第一壳体部粘合且前方与第二盖部535粘合来使第一壳体部731和第二盖部535结合。
如上所述,当实现第一壳体部731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结合时,第二壳体部735可以插入到盖孔535a与第二盖部535结合。即,可以以第二壳体部735通过盖孔535a与第二盖部535过盈配合的形式来实现第二壳体部73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结合。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实现的第二壳体部73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过盈配合,可以引导风扇盖530和声音模块700之间的结合位置。另外,通过这种第二壳体部73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过盈配合,扬声器750可以向风扇盖530的前方露出。
根据本实施例,诸如凸出肋736、限制凸起737以及前方肋738等构成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部735。由此,扬声器750可以配置在与第二壳体部735的后方,即第二壳体部73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其结果,扬声器750可以通过供第二壳体部735插入的盖孔535a向风扇盖530的前方露出,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输出声音模块700的声音。
根据本实施例,主电路板595可以配置在吸入口570a和声音模块之间与声音模块700结合。更具体而言,主电路板595可以配置在电池560和扬声器壳体710之间与扬声器壳体710结合。
参照图25至图27,为了与主电路板595结合,在风扇盖530可以设置有基板紧固凸台538。基板紧固凸台538可以形成为从第二盖部535朝吸入口570a凸出的形式。
优选地,基板紧固凸台538可以从第二盖部535向后方凸出,并且可以凸出与声音模块700的第一方向长度相对应的长度。这种基板紧固凸台538可以沿第一方向穿过声音模块700,从而与主电路板595结合。
所述基板紧固凸台538可以配置成与大致形成为四边形的第二盖部535的每个棱角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相邻。在本实施例中,以基板紧固凸台538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棱角中的任意一个为示例。
此外,在第二盖部535可以设置有第五紧固凸起536。第五紧固凸起536形成为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第五紧固凸起536可以与过滤器模块550过盈配合。这种第五紧固凸起536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上侧棱角部分。
即,第四紧固凸起534a(参照图14)成为在第一区域A中的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点,第五紧固凸起536成为在第二区域B中的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点。
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可以通过上部的第四紧固凸起534a和下部的第五紧固凸起536在复数个点彼此结合。由此,可以使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结合更牢固且更稳定。此外,配置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的风扇模块540、545(参照图5)也可以稳定地固定在风扇盖530和过滤器模块550之间。
另外,在第二盖部535还可以设置有第六紧固凸起537。第六紧固凸起537形成为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向后方凸出。第六紧固凸起537可以与电池560过盈配合。这种第六紧固凸起537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下侧棱角。
通过第六紧固凸起537和电池560之间形成的过盈配合,可以实现风扇盖530和电池560(参照图5)之间的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以基板紧固凸台538配置成与第六紧固凸起537中的任意一个相邻为示例。这种基板紧固凸台538可以沿第一方向穿过声音模块700,以在声音模块700的后方与主电路板595接触。
作为一例,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诸如螺栓等紧固构件来实现。紧固构件可以从主电路板595的后方贯穿主电路板595与基板紧固凸台538紧固,由此可以实现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之间的结合。
此外,在声音模块700可以设置有凸台躲避部710a。凸台躲避部710a可以由与基板紧固凸台538和主电路板59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声音模块700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以凸台躲避部710a形成为扬声器壳体710的棱角一部分凹陷的凹形为示例。这种凸台躲避部710a可以提供使为了将隔着声音模块700的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直接连接而设置的结构(即,基板紧固凸台)穿过声音模块700所需的通道。
如上所述,随着主电路板595与风扇盖530结合,如图25、图28以及图30所示,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声音模块700可以分别与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紧贴,从而固定在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之间。
即,声音模块700可以以如下形式稳定地固定在主电路板595和风扇盖530之间:声音模块700被在声音模块700的后方与风扇盖530结合的主电路板595按压到风扇盖530侧,并且声音模块700的正面通过结合构件740与第二盖部535结合。
换言之,声音模块700可以由紧贴于声音模块700的两侧的风扇盖530和主电路板595在两侧稳定地支撑,并且牢固地固定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
如图24至图27所示,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紧贴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缓冲构件745。缓冲构件745可以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且配置成分别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紧贴。
作为一例,缓冲构件745可以由海绵材料形成,配置在过滤器壳体551的后方壳体72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当将主电路板595中的装配有各种芯片的面的相反面称为主电路板595的反面时,缓冲构件745可以分别与后方壳体720的背面和主电路板595的反面紧贴。
在后方壳体72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可以配置有复数个缓冲构件745。在本实施例中,以复数个缓冲构件745分别配置在后方壳体720的各个棱角部分为示例。
这种缓冲构件745可以用于防止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直接碰撞,吸收在声音模块700或主电路板595产生或者传递到声音模块700或主电路板595的振动。
即,缓冲构件745可以抑制声音模块700的振动传递到主电路板595,或者可以抑制由风扇模块540、545的动作引起的振动通过主电路板595传递到声音模块700。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声音模块700的振动而导致的主电路板595的损坏,或者由风扇模块540、545的动作引起的振动传递到声音模块700而降低声音模块700的性能。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760。可以设置通信模块760,以执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和传感器模块600之间或者外部装置诸如移动终端和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之间的无线通信。
这种通信模块760可以包括近距离通信模块,近距离通信模块可以在近距离与传感器模块600或移动终端执行通信。例如,通信模块760可以包括蓝牙(Bluetooth)通信模块。除此之外,通信模块760可以包括支持蓝牙低功耗(BLE:Bluetooth low energy)之类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或支持诸如NFC通信模块等各种近距离通信方式的模块。
随着执行由这种通信模块760实现的通信,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与传感器模块600和移动终端收发各种信息、数据或指令等。
另外,在这种通信模块760可以设置有与声音模块700的无线声音输出相关的构成。声音模块700可以通过设置在该通信模块760的构成来提供诸如蓝牙扬声器等无线扬声器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以通信模块760与主电路板595分开设置且配置在主电路板595的后方为示例。作为一例,通信模块760可以以安置在形成于电池560的上部的平面的形式来被安装到电池560的上部。
[声音模块的作用、效果]
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通过一个设备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声音输出功能,因此可以提高想要通过一个设备来使用各种功能的用户的满意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提供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功能和声音输出功能所需的电源可以由可充电地内置在设备的电池560提供,因此,即使在携带中或在难以连接电源的地方,也能提供空气净化操作功能或音响功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声音模块700可以配置在偏离供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流动的路径的位置。
由此,不仅降低了设置在壳体520的内部的声音模块700妨碍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的流动的可能性,而且还显著降低了用于空气净化的空气的流动对声音模块700的作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即,能够有效地降低因声音模块700而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增加流路阻力的可能性,或者由于空气的流动而使声音不能正常地输出的可能性,或者声音发生扭曲的可能性。
由此,可以将诸如风扇模块540、545、过滤器模块550、电池560等与空气净化功能相关的电子部件和诸如声音模块700等与音响功能相关的部件集中地配置在壳体520内,而且还可以配置成不影响彼此的功能的结构。
因此,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不仅可以同时提供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而且还可以同时提供高水平的空气净化性能和音响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将声音模块700设置成小型,并将其设置在风扇盖53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较窄的空间。
由此,可以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追加声音输出功能,而无需增大设备的尺寸或者缩小尺寸和性能之间具有较高关联性的部件诸如电池560的尺寸。
由此,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可以保持紧凑的形式,并且可以提供具有高结构稳定性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另一方面,在声音模块700的前方配置有正面面板510,在该正面面板510形成有吐出口510a。吐出口510a可以配置为在整个正面面板510均匀分布的形式。
其中,配置在第一区域A的吐出口510a用作吐出空气所需的通道。然而,配置在第二区域B的吐出口510a不用作吐出空气所需的通道。
即便如此,如果将吐出口510a从第二区域B去除,则可能对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外观产生不利影响。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将声音模块700配置在第二区域B中配置的吐出口510a的后方,由此,使配置在第二区域B的吐出口510a可以用作扬声器格栅。
由此,可以将配置在第二区域B的正面面板510的一部分用作扬声器格栅,而无需额外追加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格栅。从而,可以提供在不影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外观的情况下低廉地将输出声音所需的扬声器格栅设置到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将声音模块700配置在不用作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的流路的空间,并将正面面板510兼用作扬声器格栅,由此,可以在漂亮地保持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外观的同时,提供可以容易且低廉地制造输出声音所需的结构的效果。
[风扇盖肋的结构]
参照图5以及图24至图30,第二盖部535可以形成与第一方向垂直的面。这种第二盖部53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与壳体520,更具体地,与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相邻。另外,第二盖部535的至少一部分还可以配置成与连接第一面部521和第三面部527之间的第二连接面部529相邻。
并且,风扇盖530还可以包括风扇盖肋539。在本实施例中,以风扇盖肋539设置在第二盖部535为示例。风扇盖肋539可以形成为从第二盖部535向后方凸出。
风扇盖肋539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横穿主电路板595和壳体520之间。更具体而言,风扇盖肋539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横穿第一面部521和主电路板595之间以及第三面部527和主电路板595之间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根据本实施例,风扇盖肋539可以包括第一肋部5391、5392。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形成为从与第一面部521相邻的第二盖部535的侧部边缘向后方凸出的壁形式。
这种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即,在第二盖部535可以配置有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所述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每个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形成遮蔽壳体520的第一面部521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壁。
配置成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以对应于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长度的间隔配置。如果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长度比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长度长,则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也可以以对应于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长度的间隔配置。
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插入到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之间,并且可以与风扇盖530结合。此时,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引导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设置位置,并且通过与它们的过盈配合,还有助于风扇盖530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结合。
风扇盖肋539可以包括第二肋部5393。第二肋部5393可以形成为从与第三面部527相邻的第二盖部535的下侧边缘向后方凸出的壁形式。这种第二肋部5393可以形成遮蔽壳体520的第三面部527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壁。
所述第二肋部5393和配置成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在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两侧和下部侧与主电路板595的边缘接触,并围绕主电路板595。
如果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长度比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长度长,则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也可以与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边缘接触。另外,如果声音模块700的下部侧边缘位于主电路板595的下部侧边缘的下部,则第二肋部5393也可以与声音模块700的下部边缘接触。
另外,风扇盖肋539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横穿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700之间。例如,风扇盖肋539中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从第一盖部531和第二盖部535的边界部分向后方凸出的壁形式。
此外,这种壁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而横穿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700之间,此时,这种壁的上下方向位置优选为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700之间。
例如,风扇盖肋539可以包括第三肋部5394。第三肋部5394可以配置成横穿风扇模块540、545和主电路板595之间。这种第三肋部5394可以形成为大致从第一盖部531和第二盖部535的边界部分向后方凸出的壁形式。
所述第三肋部5394可以用作遮挡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700之间的阻挡壁。这种第三肋部5394可以防止从声音模块700输出的声音受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气流的影响,使得即使在同时使用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时,也能够提供高水平的音响性能。
在第二盖部535可以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配置成彼此相对的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可以以对应于主电路板595的上下方向长度的间隔配置。如果声音模块700的上下方向长度比主电路板595的上下方向长度长,则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也可以以对应于声音模块700的上下方向长度的间隔配置。
所述第二肋部5393、第三肋部5394以及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可以在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两侧和上下方向两侧与主电路板595的边缘接触,并且围绕主电路板595。
如果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长度比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长度长,则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也可以与声音模块700的左右方向边缘接触。另外,如果声音模块700的上下方向长度比主电路板595的上下方向长度长,则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也可以与声音模块700的边缘接触。
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插入到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配置的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之间而与风扇盖530结合。此时,第二肋部5393和第三肋部5394可以引导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的上下方向设置位置,并且通过与它们的过盈配合,还有助于风扇盖530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结合。
如上所述的包括第一肋部5391、5392、第二肋部5393以及第三肋部5394的风扇盖肋539可以设置为形成围绕第二盖部535的边缘且连续的壁的形式。
例如,风扇盖肋539可以形成为,由横穿风扇模块540、545和声音模块700之间的壁、从第二盖部535的左右方向边缘向后方凸出的壁以及从下部边缘向后方凸出的壁形成四边形且连续的形式。即,风扇盖肋539可以形成为包括沿第二盖部535的外侧边缘延伸的壁的形式。
由此,在第二盖部535的后方形成有由第二盖部535和风扇盖肋539包围的空间,该空间的后方敞开。此外,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后方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容纳在该空间内。
容纳在如上所述的空间内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由围绕它们的风扇盖肋539保护。例如,可以保护容纳在所述空间内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不受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气流的影响,还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外部冲击。
另外,围绕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的风扇盖肋539还可以用作阻挡从主电路板595发射的电磁波传输到壳体520侧的阻挡壁。
所述风扇盖肋539可以形成为能够使由风扇盖肋539包围的空间的左右方向长度或上下方向长度与声音模块700或主电路板595的左右方向长度或上下方向长度相对应的形状。
这种风扇盖肋539可以执行引导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设置到风扇盖530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位置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过盈配合,有助于风扇盖530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之间的结合。
此外,在风扇盖肋539可以设置有电线通道部539a。电线通道部539a可以形成为由风扇盖肋539的一部分被切开的形式。这种电线通道部539a可以在风扇盖肋539上形成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连接的线束H(Harness)穿过风扇盖肋539所需的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以由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中的任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电线通道部539a为示例。例如,电线通道部539a可以配置在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中的任意一个的第一肋部5391。
作为一例,电线通道部539a可以形成为第一肋部5391的后方侧端部被凹陷地切开的形式。即,第一肋部5391中的形成有电线通道部539a的部分可以形成比另一个第一肋部5392向后方侧凸出更少的壁。
从侧部观察时,电线通道部539a可以形成为在第一肋部5391和电池560之间朝左右方向一侧敞开的空间形式。
与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连接的线束H可以通过如上所述形成在风扇盖肋539的侧部的电线通道部539a来穿过风扇盖肋539。
如上所述贯穿风扇盖肋539的侧部的线束H可以与风扇模块540、545、电池560以及副电路板59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背面和正面分别配置有吸入口570a和吐出口510a。另外,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正面形成有用于输出从声音模块700输出的声音的通道。即,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背面和正面形成有用于空气流动的流路和用于输出声音的通道。
因此,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每个部件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主要通过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侧面来实现。
更具体而言,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每个部件之间的用于电连接的配线可以主要配置在这些部件和壳体520的第一面部521之间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这一点,由形成在风扇盖肋539的侧部的电线通道部539a形成敞开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与壳体520的第一面部521之间的侧方向通道。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侧方向通道的电线通道部539a穿过风扇盖肋539的线束H可以插入到形成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侧侧部的第一面部521和风扇盖肋539之间的通道。
这样插入到形成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侧侧部的通道的线束H可以与电池560连接,还可以通过形成在风扇模块540、545和第一面部521之间的通道与风扇模块540、545连接。为此,形成在第一面部521和风扇盖肋539之间的通道和形成在第一面部521和风扇模块540、545之间的通道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连接。
此外,风扇盖530还可以包括卡止凸起5395。卡止凸起5395可以与第二盖部535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并且可以从风扇盖肋539凸出。这种卡止凸起5395可以配置成从第二盖部535向后方隔开规定间隔,并且可以形成为从风扇盖肋539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凸出。
所述卡止凸起5395可以形成为从第一肋部5391、5392、第二肋部5393以及第三肋部539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出。在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肋部5391、5392、第二肋部5393以及第三肋部5394均配置有卡止凸起5395为示例。即,复数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一肋部5391、5392、第二肋部5393以及第三肋部5394。
例如,可以在一对第一肋部5391、5392中的每一个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止凸起5395。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形成为从第一肋部5391、5392向左右方向凸出。此时,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形成为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凸出。
另外,在第二肋部5393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止凸起5395。在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二肋部5393形成有一对卡止凸起5395且它们被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为示例。形成在第二肋部5393的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形成为向朝上部的方向,换言之,向面向第三肋部5394的方向凸出。
此外,在第三肋部5394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止凸起5395。形成在第三肋部5394的卡止凸起5395可以形成为向朝下部的方向,换言之,向面向第二肋部5393的方向凸出。
设置在第一肋部5391、5392、第二肋部5393以及第三肋部5394中的每一个的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设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即,与第二盖部535和风扇盖肋539形成为一体的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以与风扇盖肋539的连接部分为中心弹性变形,并且可以向远离或靠近第二盖部535的方向弹性变形。
声音模块700可以过盈配合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形成的卡止凸起539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即,声音模块700的扬声器壳体520可以以插入到止凸起5395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形式来与风扇盖530结合。
此时,卡止凸起5395用于从扬声器壳体520的后方向前方按压扬声器壳体520的背面。如上所述,被按压到前方的扬声器壳体520的正面可以紧贴于第二盖部535的背面。
即,可以以扬声器壳体520过盈配合到第二盖部535的背面和卡止凸起5395之间的形式来实现扬声器壳体520和第二盖部535之间的过盈配合。
在与主电路板595相对的声音模块70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插入槽721。这种插入槽721可以以向前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在后方壳体520的背面。
在声音模块700可以设置有复数个插入槽721。在本实施例中,以声音模块700和风扇盖530处于结合状态时每个插入槽721配置在与卡止凸起539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为示例。
此外,每个插入槽721可以形成为对应于与其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相应卡止凸起5395的形状的形状。例如,配置在与形成于第一肋部5391、5392的卡止凸起539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插入槽721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相应卡止凸起5395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长度相对应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长度。
为了声音模块700和风扇盖530之间的过盈配合而将扬声器壳体520插入到第二盖部535和卡止凸起5395之间时,每个卡止凸起5395可以插入并安置到每个插入槽721。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实现的卡止凸起5395和插入槽721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用于引导声音模块700和风扇盖530之间的结合位置,还可以提供能够使声音模块700和风扇盖530之间的过盈配合更牢固的效果。
[风扇盖肋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520可以由轻且强度高的铝材料形成。这种壳体520轻且强度高,而且还易于表面加工,因此,提供如下优点:能够有效地保护构成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内部部件免受冲击,抑制整个设备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改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的外观品质。
然而,在具有这种材料的壳体520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从容纳在壳体520的内部的主电路板595等产生的电磁波沿壳体520传播的风险增加。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盖肋539形成为从风扇盖530向后方凸出,以提供围绕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的风扇盖肋539。
风扇盖肋539可以被提供为在主电路板595和壳体520之间围绕主电路板595的阻挡壁形式,以遮蔽主电路板595和壳体520之间。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提供的风扇盖肋539可以有效地阻挡从主电路板595发射的电磁波传输到壳体520侧。
由此,可以提供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其通过壳体520传输电磁波的风险低,轻且外观漂亮,并且便携性优异。
另外,在第二盖部535的后方形成有由第二盖部535和风扇盖肋539包围的空间,该空间的后方敞开。此外,配置在第二盖部535的后方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容纳在该空间内。
如上所述的容纳在空间内的声音模块700和主电路板595可以受围绕它们的风扇盖肋539保护。
例如,容纳在所述空间内的声音模块700可以得到不受通过风扇模块540、545的气流的影响的保护。另外,容纳在所述空间内的声音模块700的上下左右方向外侧由风扇盖肋539遮挡,因此可以保护声音模块700免受外部冲击,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将由声音模块700产生的声音朝前方输出。
由此,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中,即使在同时使用空气净化功能和音响功能时,也能提供高水平的音响性能,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声音模块700免受外部冲击。
另外,可以通过风扇盖肋539有效地保护与声音模块700一起配置在所述空间内的部件诸如主电路板595免受外部冲击,因此,还可以提供降低了便携式空气净化器50因外部冲击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的效果。
虽然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中实施各种变形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包括:
壳体,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吸入口和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吐出口沿第一方向排列;
风扇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且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风扇盖,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且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及
声音模块,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且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排列,
所述风扇盖包括:
第一盖部,所述第一盖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以及
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
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沿与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
所述声音模块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
在所述第二盖部设置有盖孔,所述盖孔形成连通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吐出口之间的通道,
所述声音模块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盖孔向所述吐出口侧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声音模块包括:
扬声器壳体,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在所述扬声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扬声器容纳空间;以及
扬声器,容纳于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且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壳体,
所述扬声器壳体包括:
后方壳体,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以及
前方壳体,配置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吐出口之间与所述后方壳体结合,并且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与所述第二盖部结合,
由彼此结合的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前方壳体包围的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扬声器壳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前方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部,配置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第二盖部结合;以及
第二壳体部,插入到所述盖孔而与所述第二盖部结合,
所述第一壳体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平面上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侧,
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比所述第一壳体部进一步朝所述吐出口凸出的平面并与所述第一壳体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后方壳体和所述前方壳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设置有扬声器安装部,所述扬声器安装部在所述扬声器容纳空间限制所述扬声器的位置,
所述扬声器安装部包括从所述前方壳体向所述后方壳体侧凸出的凸出肋,
所述扬声器插入到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而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安装部还包括从所述凸出肋向所述后方壳体侧凸出的限制凸起,
所述限制凸起围绕插入到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的所述扬声器的周边,
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由所述凸出肋的端部和所述限制凸起包围的空间内,并且所述扬声器的位置被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凸出肋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贯通所述凸出肋和所述前方壳体的中空,
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凸出肋的中空向所述吐出口侧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扬声器安装部还包括前方肋,所述前方肋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横穿所述凸出肋的中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前方壳体,
所述扬声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前方肋和所述后方壳体之间而被固定到所述扬声器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声音模块之间与所述声音模块结合的基板,
所述风扇盖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盖部向所述吸入口凸出的基板紧固凸台,
所述基板紧固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穿过所述声音模块与所述基板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声音模块固定在彼此结合的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基板之间,
在所述声音模块和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风扇盖还包括从所述第二盖部向所述吸入口侧凸出的风扇盖肋,
所述风扇盖肋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横穿所述风扇模块和所述声音模块之间。
CN202110654333.6A 2020-10-26 2021-06-11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14484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39217 2020-10-26
KR1020200139217A KR102461949B1 (ko) 2020-10-26 2020-10-26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687A true CN114484687A (zh) 2022-05-13
CN114484687B CN114484687B (zh) 2023-05-30

Family

ID=7655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4333.6A Active CN114484687B (zh) 2020-10-26 2021-06-11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88850A1 (zh)
KR (1) KR102461949B1 (zh)
CN (1) CN11448468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1650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Honda Motor Co., Ltd. Air cleaner housing and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205980061U (zh) * 2016-08-22 2017-02-22 嵊州市中天利电子电器厂 一种便携式移动空气净化器
CN207968910U (zh) * 2018-01-12 2018-10-12 可莱尔株式会社 蓝牙扬声器兼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20190115918A (ko) * 2018-04-04 2019-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습 공기청정기
US20200061231A1 (en) * 2016-11-22 2020-02-27 Seoul Viosys Co., Ltd. Air purifier
CN111094027A (zh) * 2017-09-11 2020-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0017B1 (ko) * 2000-06-10 2003-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모터 설치 구조
KR200419797Y1 (ko) 2006-04-07 2006-06-27 주식회사 성창에어텍 스피커 내장 공기청정기
KR101523602B1 (ko) 2012-08-31 2015-05-29 주식회사 팬택 단말기 및 피에조 스피커를 동작하는 방법
KR102613478B1 (ko) * 2017-12-29 2023-12-13 코웨이 주식회사 테이블형 공기 청정기
KR101994906B1 (ko) * 2018-02-14 2019-07-01 디케이 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스피커 기능을 구비한 공기청정기
CN108444003A (zh) * 2018-04-26 2018-08-24 英飞凌(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1650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Honda Motor Co., Ltd. Air cleaner housing and intake system for an engin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205980061U (zh) * 2016-08-22 2017-02-22 嵊州市中天利电子电器厂 一种便携式移动空气净化器
US20200061231A1 (en) * 2016-11-22 2020-02-27 Seoul Viosys Co., Ltd. Air purifier
CN111094027A (zh) * 2017-09-11 2020-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1094026A (zh) * 2017-09-11 2020-05-01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207968910U (zh) * 2018-01-12 2018-10-12 可莱尔株式会社 蓝牙扬声器兼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20190086116A (ko) * 2018-01-12 2019-07-22 클레어 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스피커 겸용 휴대용 공기청정기
KR20190115918A (ko) * 2018-04-04 2019-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습 공기청정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4687B (zh) 2023-05-30
EP3988850A1 (en) 2022-04-27
KR102461949B1 (ko) 2022-10-31
KR20220055097A (ko)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302568B2 (en) Vacuum cleaner
WO2024001637A1 (zh) 空气净化设备
CN113719958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AU2005329412A1 (en) Loudspeaker with an integrated woofer frame and baffle component
KR102507738B1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CN114484687B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102462983B1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CN217696394U (zh) 清洁设备及其动力装置
US20230045895A1 (en) Portable air purifier and fan module provided therein
KR20210054312A (ko) 모듈형 공기청정기
US20230138791A1 (en) Fan module, and portable air purifier having same
KR20210099381A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CN102457131A (zh) 电机壳的减振降噪结构
KR102448992B1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KR20210110932A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KR102184630B1 (ko) 휴대용 기기
KR20210119031A (ko) 팬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EP3207845B1 (en) Air duct structure and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having same
CN110477798B (zh) 一种吸尘器的电机组件、排气组件、排气方法及吸尘器
CN215058325U (zh) 风扇
CN217129864U (zh) 便携风扇
CN214281603U (zh) 一种便携式风扇音箱
CN214404035U (zh) 挂脖风扇
KR20030075700A (ko) 공기 청정기의 유로구조
KR20200126297A (ko) 휴대형 공기정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