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3762B -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3762B
CN114483762B CN202011270875.5A CN202011270875A CN114483762B CN 114483762 B CN114483762 B CN 114483762B CN 202011270875 A CN202011270875 A CN 202011270875A CN 114483762 B CN114483762 B CN 114483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ub
driving
arm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08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3762A (zh
Inventor
史长春
郑泽宽
张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08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3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3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3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3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3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本申请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

Description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结构及具有所述折叠额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电子装置越来越趋向于大屏超薄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导致整机尺寸过大而不方便携带,而通过折叠方案可以解决此问题,即,既方便携带,又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因此,折叠式电子装置也逐渐兴起。然而,目前的折叠式电子装置采用的转轴结构要么设置成可折叠式框体,而包围显示屏的周边,使得显示屏的黑边较大,影响屏占比,要么采用的转轴结构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包括转轴外壳、支撑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
本申请中的转轴结构以及电子装置,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展开与折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转轴结构的一子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子驱动组件收容于转轴外壳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凸轮组件的具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的主要示意出一个子驱动组件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从图8中的剖面线I-I剖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沿图5中的剖面线II-II进行截取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转轴结构在处于半折叠状态下时示意出防脱支架和支撑板的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展开状态下的省略了显示屏部分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出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转轴结构1,所述转轴结构1包括转轴外壳10、支撑板20以及驱动组件30。所述转轴外壳10设置收容固定部11,所述驱动组件30与所述转轴外壳10的收容固定部11以及所述支撑板20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
从而,本申请中,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展开与折叠。
其中,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包括两个,所述驱动组件30也包括两个。所述转轴外壳10设置有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收容固定部11;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转轴外壳10对应侧的收容固定部11以及对应的支撑板20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使得所述转轴结构1处于如图1所示的两个支撑板20共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于如图3所示的两个支撑板20呈夹角的折叠状态。其中,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可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柔性显示屏2,其中,本申请的转轴结构1设置在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所述柔性显示屏2至少部分承载于所述转轴结构1的两个支撑板20上,所述柔性显示屏2在所述转轴结构1处于两个支撑板20共面的展开状态时也处于展开状态,以及在所述转轴结构处于两个支撑板20呈夹角的折叠状态时,也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的侧面为水滴状。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支撑板可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不同部分,当支撑板在驱动组件30的驱动下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时,可使得柔性显示屏2也大致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折叠或展开。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可仅为一个,例如,所述支撑板20可仅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一半区域中的至少部分,柔性显示屏2的另一半区域则可与电子装置100的壳体3(如图1-2所示)固定,所述驱动组件30可驱动所述一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板20支撑的柔性显示屏2的部分相对于柔性显示屏的另一半区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也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2的展开与折叠。例如,在使用时,可将电子装置100对应柔性显示屏2的另一半区域的部分放置于桌面、手面等支撑物上,然后用户可对电子装置100对应有支撑板20支撑的部分施加外力,而驱动所述驱动组件30运动,而带动支撑板20运动,使得被支撑板20支撑的柔性显示屏部分与放置于支撑物上的另一半区域部分发生转动,而实现柔性显示屏2的展开与折叠。
其中,本申请中,主要以所述支撑板20以及所述驱动组件30的数量均为两个进行说明。
其中,如前所述的,本申请中,通过将转轴结构1设置在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从而无需占用柔性显示屏2的边框区域,可有效提升屏占比。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指的是柔性显示屏2的远离观看面的一侧。
其中,本申请中的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可视为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进行折叠时的折叠线。
其中,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可包括: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转动,同时还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一端21沿着转轴外壳10的表面方向滑动/平动。
其中,所述转轴结构1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相向运动,且所述两个支撑板的转动角度均大于90度。
从而,通过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进行转动和平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一端21以及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可沿着转轴外壳10的表面方向滑动,使得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转动角度可以大于90度。从而,当所述转轴结构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第一端2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第二端22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第二端22相互靠近且所述两个支撑板20在第二端22处构成锐角,承载于所述两个支撑板20上的柔性显示屏2被所述两个支撑板20夹持而使得被支撑板20夹持的部分(即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形成侧面为水滴形的状态。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2承载于所述转轴结构1的两个支撑板20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承载所述柔性显示屏2的承载面上,例如,可通过粘胶或胶水等方式粘接于所述两个支撑板20的承载所述柔性显示屏2的承载面上。
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壳体3,所述转轴结构1位于所述壳体3以及柔性显示屏2之间,而收容于所述电子装置100的内部。其中,所述壳体3包括可分离的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所述转轴结构1还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上,其中,两个驱动组件30分别固定于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上。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通过所述转轴结构1而可相互折叠和展开,其中,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的拼接线与所述转轴结构1的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大致重合。其中,在使用时,用户可通过握持壳体3,而对壳体3的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上施加使得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折叠或展开的力,所述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则对对应的驱动组件30施加作用力,而使得两个驱动组件30在外力作用下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20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转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10转动。
其中,如图2所示,每一驱动组件30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31,所述转轴外壳10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收容固定部11包括两个子收容固定部111,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111位于所述转轴外壳10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方向的相对两端,每一驱动组件30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分别活动连接于对应的收容固定部11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111中,且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还与对应的支撑板20均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中的设置在转轴外壳10的同一端的子驱动组件31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对称设置。
即,本申请中,包括了四个子驱动组件31,且两两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且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同一侧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相互远离地设置在转轴外壳10的两端。通过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一侧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构成一个驱动组件30与一支撑板20连接,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另一侧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构成另一个驱动组件30而与另一支撑板20连接,而可实现对两个支撑板20的驱动,实现折叠和展开。
其中,如图2所示,同一驱动组件30包括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也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10的两端。其中,本申请中的转轴外壳10的两端或两个端部指的是转轴外壳的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相互远离的两端/两个端部。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驱动组件30可包括其他个数的子驱动组件31,例如,每一驱动组件30可包括三个子驱动组件31,其中两个相互远离地设置在转轴外壳10的两端,另一个设置在中间位置。显然,每一驱动组件30还可以包括四个、五个等子驱动组件31。本申请中,前述的每一驱动组件30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31指的是每一驱动组件30至少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包括的子驱动组件31的位置也可不对称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的两侧,例如,其中的一驱动组件30包括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一侧的多个子驱动组件与另一驱动组件30包括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另一侧的多个子驱动组件,可相互错开,或者至少部分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驱动组件30包括的子驱动组件31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其中一个驱动组件30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31,另一个驱动组件30包括三个子驱动组件31。
显然,每一收容固定部11包括的子收容固定部111的数量和位置与对应的驱动组件30包括的子驱动组件31的数量和位置一致。例如,当某一驱动组件30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则对应与所述驱动组件30的子驱动组件31进行活动连接的子收容固定部111的数量也为两个,且位置与所述子驱动组件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某一驱动组件30包括三个子驱动组件,则对应与所述驱动组件30的子驱动组件31进行活动连接的子收容固定部111的数量也为三个,且位置与所述子驱动组件的位置一一对应。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一子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子驱动组件收容于转轴外壳10中的示意图。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31的结构相同,每一子驱动组件31包括转动臂311、轨道支架312以及防脱支架313,所述转动臂311和所述防脱支架312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111,所述轨道支架312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311上,与所述子驱动组件31活动连接的支撑板20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一端21与所述防脱支架313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20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312。
其中,所述支撑板20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与所述轨道支架312可活动连接形成第一转动副,所述轨道支架312与转动臂311滑动连接形成滑动副,所述支撑板20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一端21与所述防脱支架313可活动地连接形成第二转动副,所述转动臂311可转动地固定于转轴外壳10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11中与所述转轴外壳10形成第三转动副。
从而,在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通过上述形成的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以及滑动副的配合,实现两个支撑板20的转动和平动,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可以展开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成弯折部分侧面为水滴状的折叠状态。
如图4所示,每一子收容固定部111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1111以及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所述转动臂311包括第一连接臂3111,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1111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1111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313包括固定端3131,所述固定端313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上。
从而,所述转动臂31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与所述转轴外壳1的转动臂收容部1111转动连接,而实现与所述转轴外壳1的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313通过所述固定端313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上,而实现与所述转轴外壳1的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臂收容部111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C1形成的转动臂收容空间S1,所述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S1内,且与两个第一侧板C1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C2,所述防脱支架313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上,且所述固定端3131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上。
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的顶端设置弧形缺口K1,且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朝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的底面为圆柱面,所述防脱支架313的底面与所述弧形缺口K1配合而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上,即所述防脱支架313的为圆柱面的底面与所述两个侧板C2顶面的弧形缺口K1互配而收容在所述两个侧板C2顶面的弧形缺口K1中。其中,所述防脱支架313的底面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以及转轴外壳10的内底壁构成一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所述支撑板20的第一端21延伸有一弧形支板211,所述弧形支板211收容于所述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中,并可在所述支撑板收容空间中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21与所述防脱支架313可活动地连接。具体的,所述弧形支板211在所述支撑板收容空间中的运动也包括转动和滑动/平动。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防脱支架313包括本体3130,所述防脱支架313的固定端3131包括从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本体3130延伸出的两个平行支臂B1,以及从两个平行支臂B1相向延伸出的两个凸柱T1,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相背的两个表面设置有收容孔/槽C21,所述两个平行支臂夹持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且所述两个凸柱T1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孔/槽C21中,而可相对所述收容孔/槽C21转动。
如图4及图5所示,其中,每一收容孔/槽C21可为在对应第二侧板C2与位于两个第二侧板C2之间的侧板的相接处设置缺口而形成的收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收容孔/槽C21可为在对应的第二侧板C2上设置的收容孔,且两个收容孔可为开口在两个第二侧板C2相背的表面的盲孔或贯穿对应的第二侧板C2的通孔。
其中,所述防脱支架313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上指的是所述防脱支架的本体3130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本体3130的底面为圆柱面,与所述弧形缺口K1配合而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C2上,而所述防脱支架313的固定端3131则包括从所述本体3130的一端延伸出的两个平行支臂B1,以及从两个平行支臂B1相向延伸出的两个凸柱T1。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转动臂311还包括第二连接臂3112,所述第二连接臂3112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位于所述转动臂311的两端,并通过转动臂连接部3113连接,所述轨道支架312包括支架本体3121以及从支架本体延伸出的支架支臂3122,所述第二连接臂3112与所述支架支臂3122可滑动地连接,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312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311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臂3112包括从转动臂连接部3113延伸出来的两个连接支臂3112a,所述两个连接支臂3112a相对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轨道支架312包括从支架本体3121延伸出的两个支架支臂3122,所述两个支架支臂3122夹持所述第二连接臂3112的一连接支臂3112a,且所述两个支架支臂3122沿着支架支臂3122的延伸方向设置有长条形通槽C3,所述第二连接臂3112的被所述两个支架支臂3122夹持的连接支臂3112a也设置有长条形通槽C4,通过一连接轴(图中未示)穿过所述两个支架支臂3122的长条形通槽C3以及所述连接支臂3112a的长条形通槽C4,而将所述两个支架支臂3122与所述连接支臂3112a可滑动的连接在一起,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312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311上。
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轨道支架312的支架本体3121的朝向所述支撑板20的表面开设有底面为弧面的凹槽C5,所述支撑板20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延伸有一凸块221,所述凸块221收容于所述凹槽C5中,并与所述凹槽C5形成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连接,而使得所述支撑板20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的第二端22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312。
具体的,所述凸块221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凹槽C5中,例如,所述凹槽C5的两个侧壁具有收容孔,所述凸块221的与所述两个侧壁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凸柱,通过所述凸柱收容于所述凹槽C5的两个侧壁的收容孔中,而实现可活动连接。由于,其中,所述凸块221为侧面为椭圆形的扁形块,即,所述凸块221的外表面也为弧面,从而与所述凹槽C5的弧面的底面配合,而收容于所述凹槽C5中,并可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6,为所述转轴结构1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所述转轴结构1还包括两个转动件40,所述转轴外壳10还包括两个转动件收容部12,每一转动件收容部12设置于转轴外壳10同一端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111之间,用于收容对应的转动件40。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31中的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动件40具体为转动轮,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圆柱轴心线及为转动轮的转动件40的转动中轴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均平行。对称设置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每一子驱动组件31中的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收容于对应的转动臂收容空间S1后,每一第一连接臂3111的为圆柱面的端面还与所述转动件40抵触,而通过所述转动件40相对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凸轮组件的具体示意图。如图4-7所示,所述转轴结构1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50,所述转轴外壳10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每一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位于所述转轴外壳10的两个端部且以转轴外壳10的端壁101以及与端壁101连接的两个侧壳壁102作为所述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的侧壁,每一弹性固定件50固定收容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中,并与所述转轴外壳10对应端的端壁101以及两个侧壳壁102紧密抵触。其中,每一弹性固定件50包括两个弹性收容部51,所述两个弹性收容部51沿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对称设置。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31还包括凸轮组件314,所述凸轮组件314的第一端收容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50的一弹性收容部(图中未标号)中,所述凸轮组件314的第二端与同一子驱动组件31中的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固定,所述凸轮组件31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凸轮组件314在所述转动臂311转动时,跟随所述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而转动。
其中,如图4及7所示,每一凸轮组件314包括主动凸轮3140和从动凸轮3141,所述主动凸轮3140和从动凸轮3141依次连接于对应的弹性收容部和第一连接臂3111之间,每一弹性收容部包括延伸方向与转轴外壳中心线平行的收容孔(图中未标号),所述从动凸轮31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轮柱3141a,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图中未标号),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轮柱3140a,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轮柱3140b,所述从动凸轮3141的第一凸轮柱3141a收容于对应的弹性收容部的收容孔中,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第二凸轮柱3140a收容于所述从动凸轮3141的第一凸轮收容孔中,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中设置有轴孔3111a,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第三凸轮柱3140b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3111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3111a为包括方形孔在内的非圆孔,所述第三凸轮柱3140b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3111a形状相匹配的包括方形转轴在内的非圆转轴。从而,能实现第一连接臂3111与所述主动凸轮3140在转动方向上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转动时,将带动所述主动凸轮3140运动,即,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与所述主动凸轮3140同步转动。
其中,上述非圆孔指的是孔的形状不是圆形的,上述非圆转轴指的是转轴的横截面不是圆形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圆孔还可为多边形孔、三角形孔等等孔的形状为多边形、三角形等的孔,所述非圆转轴还可为多边形转轴、三角形转轴等等横截面为多边形、三角形的转轴。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另一端也可设置第二凸轮收容孔,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通过一穿过所述轴孔3111a并延伸至所述主动凸轮3140中的第二凸轮收容孔中的连接轴与所述主动凸轮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3111a与所述第二凸轮孔为包括方形孔在内的非圆孔,所述连接轴为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与所述第二凸轮孔形状相匹配的包括方形转轴在内的非圆转轴。从而,也能实现第一连接臂3111与所述主动凸轮3140在转动方向上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3111转动时,将带动所述主动凸轮3140运动,即,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从动凸轮3141的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的端面以及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设置有第二凸轮柱3140a的端面中的一个设置有预设弧度的缺口K2,另一个设置有凸起T2,所述凸起T2的尺寸小于所述缺口K2的长度,所述主动凸轮3140在转动时可相对所述从动凸轮3141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在凸起T2抵接缺口K2侧壁时,与从动凸轮3141卡合。
如图7所示,为所述从动凸轮3141的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的端面,在第一凸轮收容孔之外的区域设置有缺口K2,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设置有第二凸轮柱3140a的端面,在所述第二凸轮柱3140a之外的区域延伸设置有所述凸起T2。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从动凸轮3141的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的端面,在第一凸轮收容孔之外的区域设置凸起T2,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设置有第二凸轮柱3140a的端面,在所述第二凸轮柱3140a之外的区域延伸设置有所述凸起T2设置所述缺口K2。
从而,在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的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当所述主动凸轮3140跟随转动臂311转动而运动至与所述从动凸轮3140卡合的位置时,用户会感受到卡合到位的阻力,而增加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体验。例如,增加用户在将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进行折叠或展开过程中的手感。
如图2-6所示,所述转轴结构1还包括两个升降支架60,所述两个升降支架60分别设置于转轴外壳10的两端,所述升降支架在转轴结构进行折叠时,朝向靠近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以及转轴结构进行展开时,朝向远离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支撑。
其中,每一升降支架60包括支架板61以及卡合板62,所述支架板61为沿着支架板61的中心线对称的结构,所述卡合板62从支架板61的中心线垂直延伸出,且在支架板61上的投影与所述中心线重合,所述转轴外壳10的同一端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111之间还设置有收容槽14,所述卡合板62卡合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中,所述支架板61的中心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平行且大致重合,所述升降支架60通过所述卡合板62在收容槽14中并可靠近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或远离所述转轴外壳10运动,以使得所述升降支架60在转轴结构1进行折叠时,朝向靠近转轴外壳10的方向运动,以及转轴结构1进行展开时,朝向远离转轴外壳10的方向运动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升降支架60的支架板61包括沿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压合部611,每一压合部611用于压合于对应侧的子驱动组件31的防脱支架313的上端,用于对防脱支架313进行压合。
其中,所述两个升降支架60对称地设置于转轴外壳10的两端。
如图4-6所示,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本体3130的远离平行支臂B1的一面对应延伸出所述两个平行支臂B1的位置均设置有凹部A1,所述压合部611包括两个压合片611a,分别用于盖设于两个凹部A1上而对所述防脱支架313进行压合。
请一并参阅图7、图8及图9,图8为转轴结构1的主要示意出一个子驱动组件31时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从图8中的剖面线I-I剖开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主动凸轮3140还包括从主动凸轮3140的表面延伸出的凸轮板3140c,例如,所述图轮班3140c可为所述凸轮板3140c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线Z1以及主动凸轮3140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升降支架60的卡合板62在对应主动凸轮3140的位置朝向主动凸轮3140分别延伸出了承载板621,所述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主动凸轮3140转动而使得凸轮板3140c压合在对应的承载板621上,而使得升降支架下压,进而使得所述升降支架60对防脱支架313进行压合。
从而,所述升降支架60在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进行折叠时,将朝向靠近转轴外壳10的方向运动,而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更多的收容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10,图10为沿图5中的剖面线II-II进行截取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支撑板20的第一端21延伸出的弧形支板211的朝向所述防脱支架313的表面还形成有一第一阻挡件J1,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本体3130的底面,也即朝向转轴外壳10以及所述弧形支板211的面延伸出了第二阻挡件J2。其中,当所述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阻挡件J1和所述第二阻挡件J2抵持,所述支撑板2的弧形支板211通过所述第一阻挡件J1与所述第二阻挡件J2的抵持,而推动所述防脱支架313转动而使得所述防脱支架313的固定端3131的一侧向上升,而使得升降支架60向上升,以使得所述升降支架60配合支撑柔性显示屏2的对应部位,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在展开状态下保持平整。
即,本申请中,所述升降支架60用于在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进行折叠时,朝向靠近转轴外壳10的方向运动,而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更多的收容空间,以及在电子装置100/转轴结构1进行展开时,朝向远离转轴外壳10的方向运动为柔性显示屏2提供支撑。
其中,所述升降支架60的卡合板62对应收容固定部11上的结构而在对应的位置设置缺口,以避让对应的侧板,例如第一侧板C1、第二侧板C2等等,同时在对应转动件40的位置也设置缺口,以避让收容所述转动件40。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件J1为弧形支板211的朝向所述防脱支架313的表面形成的台阶状凸起,所述第二阻挡件J2可为所述防脱支架313的本体3130的底面从远离固定端3131向靠近固定端3131的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垂直的方向去除了部分材料形成。
请参阅图11,为转轴结构在处于半折叠状态下时示意出防脱支架和支撑板的关系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如图9所示,当处于非展开状态时,例如处于折叠或半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板2的弧形支板211转动,也将带动所述防脱支架313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防脱支架313的固定端3131的一侧下降。如前所述的,同时,所述主动凸轮3140转动而使得凸轮板3140c压合在对应的承载板621上,而使得升降支架60下压,进而使得所述升降支架60对防脱支架313进行压合,由于,防脱支架313的固定端3131的一侧下降,也为升降支架60的下压提供了更多空间。
其中,如图1-6所示,每一转动臂收容空间S1的两个第一侧板C1均朝着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垂直的方向延伸,从转轴外壳10的一个侧壳壁102延伸至另一个侧壳壁102。从而,设置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转动臂收容空间S1共用该两个第一侧板C1。
其中,远离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的第一侧板C1还构成了所述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的其中一个侧壁,从而,每一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以转轴外壳10的端壁101、与端壁101连接的两个侧壳壁102以及所述第一侧板C1作为所述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的侧壁,而形成了一收容腔。其中,设置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两个子驱动组件311的主动凸轮3140以及从动凸轮3141均位于同一所述弹性固定件收容部13中。
其中,所述远离防脱支架固定部1112的第一侧板C1对应所述主动凸轮3140的位置设置有通孔K3,而供每一子驱动组件311的主动凸轮3140的第三凸轮柱3140b穿过,并进一步伸入所述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的轴孔3111a中。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侧板C1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的位置还开设有收容孔K4,每一转动件40设置于所述转轴外壳10一端的两个第一侧板C1之间,且所述转动件40包括从两个相对面分别延伸出的两个凸柱41,所述两个凸柱41分别收容于所述两个第一侧板C1的对应收容孔K4中,而可相对两个第一侧板C1转动连接。从而,如前所述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Z1两侧的每子驱动组件31中的转动臂311的第一连接臂3111收容于对应的转动臂收容空间S1后,每一第一连接臂3111还与所述转动件40抵触,而通过所述转动件40相对转动。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3的内表面凹陷形成有转轴结构收容部303,具体的,所述壳体3的第一壳体301以及第二壳体302相邻区域的内表面开槽连通形成所述转轴结构收容部303。所述转轴结构收容部303用于对所述转轴结构1进行收容,所述转轴结构收容部303的尺寸与所述转轴结构1的尺寸大致相等或略大于所述转轴结构1的尺寸。
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31的所述轨道支架312的支架本体3121背离支撑板20的面,也即朝向所述壳体3的面固定于所述壳体3上。如图3所示,每一支架本体3121背离支撑板20的面上还延伸有连接件3121a,每一支架本体3121通过连接件3121a固定于所述壳体3上。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3121a可包括若干定位柱,所述若干定位柱插接在所述壳体3上,例如所述壳体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收容孔,所述若干连接杆可收容于所述若干收容孔中,而插接固定在所述壳体3上。其中,所述连接杆可具有螺钉或卡扣结构,而可螺接或卡合固定在对应的收容孔中。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一子驱动组件31的所述轨道支架312的支架本体3121背离支撑板20的面也可通过焊接、粘接、销钉连接、卡簧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3上。
其中,所述转轴结构1收容于所述转轴结构收容部303中后,所述转轴结构1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驱动组件30以及对应的支撑板20与对应侧的第一壳体301或第二壳体302的未凹陷的内表面平齐,从而可以实现对柔性显示屏2的平整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2对应第一壳体301或第二壳体302的未凹陷的内表面的部位也可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301或第二壳体302的未凹陷的内表面上。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2可为OLED柔性显示屏。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存储器等等,由于与本发明改进无关,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显示屏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装置。
从而,本申请中,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展开与折叠,且本申请中,通过将转轴结构1设置在柔性显示屏2的下方,从而无需占用柔性显示屏2的边框区域,可有效提升屏占比。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6)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外壳,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收容固定部;
支撑板;
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外壳的收容固定部以及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
其中,所述转轴外壳设置有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两个收容固定部;
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两个驱动组件对称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且分别与所述转轴外壳对应侧的收容固定部以及对应的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支撑板绕转轴外壳中心轴线运动而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运动,使得所述转轴结构处于两个支撑板共面的展开状态,或者处于两个支撑板呈夹角的折叠状态;
其中,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升降支架,所述两个升降支架分别设置于转轴外壳的两端,所述升降支架在转轴结构进行折叠时,朝向靠近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以及转轴结构进行展开时,朝向远离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于所述转轴外壳转动,同时还驱动所述两个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一端沿着转轴外壳的表面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相向运动,且所述两个支撑板的转动角度均大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收容固定部包括两个子收容固定部,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位于所述转轴外壳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分别活动连接于对应的收容固定部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且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还与对应的支撑板均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中的设置在转轴外壳的同一端的子驱动组件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轨道支架以及防脱支架,所述转动臂和所述防脱支架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与所述子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一端与所述防脱支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收容固定部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以及防脱支架固定部,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板形成的转动臂收容空间,所述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两个第一侧板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支架固定部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防脱支架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且所述固定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顶端设置弧形缺口,且所述防脱支架的朝向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的底面为圆柱面,所述防脱支架的底面与所述弧形缺口配合而盖设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所述防脱支架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以及转轴外壳的内底壁构成一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延伸有一弧形支板,所述弧形支板收容于所述弧形的支撑板收容空间中,并可在所述支撑板收容空间中运动,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防脱支架可活动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支架的固定端包括从所述防脱支架的本体延伸出的两个平行支臂,以及从两个平行支臂相向延伸出的两个凸柱,所述两个第二侧板相背的两个表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两个平行支臂夹持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且所述两个凸柱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中,而可相对所述收容槽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还包括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位于所述转动臂的两端,并通过转动臂连接部连接,所述轨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从支架本体延伸出的支架支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支架支臂可滑动地连接,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从转动臂连接部延伸出来的两个连接支臂,所述两个连接支臂相对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所述轨道支架包括从支架本体延伸出的两个支架支臂,所述两个支架支臂夹持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连接支臂,且所述两个支架支臂沿着支架支臂的延伸方向设置有长条形通槽,所述第二连接臂的被所述两个支架支臂夹持的连接支臂也设置有长条形通槽,通过一连接轴穿过所述两个支架支臂的长条形通槽以及所述连接支臂的长条形通槽,而将所述两个支架支臂与所述连接支臂可滑动的连接在一起,而使得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的支架本体的朝向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底面为弧面的凹槽,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延伸有一凸块,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凹槽中,并与所述凹槽形成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连接,而使得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转动件,所述转轴外壳还包括两个转动件收容部,每一转动件收容部设置于转轴外壳同一端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之间,用于收容对应的转动件,每一转动件与活动连接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的两个子驱动组件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每一子收容固定部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所述转动臂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的转动臂收容部中,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其中,每一子驱动组件中的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动件为转动轮,第一连接臂的圆柱轴心线及转动轮的转动中轴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平行;对称设置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每一子驱动组件中的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收容于对应的转动臂收容空间后,每一第一连接臂的为圆柱面的端面还与所述转动件抵触,而通过所述转动件相对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所述转轴外壳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外壳的沿转轴外壳中心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每一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之间,并抵持固定于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收容固定部包括两个子收容固定部,每一收容固定部的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位于所述转轴外壳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分别活动连接于对应的收容固定部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且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之间;每一子驱动组件还包括凸轮组件,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通过各自的凸轮组件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收容部抵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弹性固定件收容部以转轴外壳的端壁以及与端壁连接的两个侧壳壁作为侧壁,每一弹性固定件固定收容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轴外壳对应端的端壁以及两个侧壳壁紧密抵触,每一弹性固定件包括两个弹性收容部,所述两个弹性收容部沿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一子驱动组件的凸轮组件收容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的一弹性收容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凸轮组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每一子收容固定部包括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排布的转动臂收容部,所述转动臂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的转动臂收容部中,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凸轮组件的第一端收容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的一弹性收容部中,所述凸轮组件的第二端与同一子驱动组件中的转动臂的第一连接臂固定,所述凸轮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凸轮组件在所述转动臂转动时,跟随所述第一连接臂而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凸轮组件包括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所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依次连接于对应的弹性收容部和第一连接臂之间,每一弹性收容部包括延伸方向与转轴外壳中心线平行的收容孔,所述从动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轮柱,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所述主动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轮柱,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轮柱,所述从动凸轮的第一凸轮柱收容于对应的弹性收容部的收容孔中,所述主动凸轮的第二凸轮柱收容于所述从动凸轮的第一凸轮收容孔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中设置有轴孔,所述主动凸轮的第三凸轮柱穿过所述轴孔中,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轴孔为包括方形孔在内的非圆孔,所述第三凸轮柱为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轴孔形状相匹配的包括方形转轴在内的非圆转轴,从而,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时,带动所述主动凸轮运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凸轮的设置有第一凸轮收容孔的端面以及所述主动凸轮的设置有第二凸轮柱的端面中的一个设置有预设弧度的缺口,另一个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尺寸小于所述缺口的长度,所述主动凸轮在转动时可相对所述从动凸轮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并在凸起抵接缺口侧壁时,与从动凸轮卡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升降支架包括支架板以及卡合板,所述支架板为沿着支架板的中心线对称的结构,所述卡合板从支架板的中心线垂直延伸出,且在支架板上的投影与所述中心线重合;每一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子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外壳设置在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收容固定部包括两个子收容固定部,所述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位于所述转轴外壳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分别活动连接于对应的收容固定部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中,且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还与对应的支撑板均连接,所述两个驱动组件中的设置在转轴外壳的同一端的子驱动组件沿着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转轴外壳的同一端的位于转轴外壳中心轴线两侧的两个子收容固定部之间还设置有收容槽,所述卡合板卡合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支架板的中心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升降支架通过所述卡合板在收容槽中并可靠近所述转轴外壳运动或远离所述转轴外壳运动,以使得所述升降支架在转轴结构进行折叠时,朝向靠近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以及转轴结构进行展开时,朝向远离转轴外壳的方向运动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支撑。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的支架板包括沿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压合部,每一子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臂、轨道支架以及防脱支架,所述转动臂和所述防脱支架可转动地固定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所述轨道支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转动臂上,与所述子驱动组件活动连接的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一端与所述防脱支架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远离所述转轴外壳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轨道支架;每一压合部用于压合于对应侧的子驱动组件的防脱支架的上端,用于对防脱支架进行压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转轴结构,每一子驱动组件还包括凸轮组件,所述转轴结构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所述转轴外壳还包括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所述两个弹性固定件收容部分别位于所述转轴外壳的沿转轴外壳中心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每一驱动组件的两个子驱动组件通过各自的凸轮组件与对应的弹性固定件收容部抵持,每一凸轮组件包括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所述转动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收容于对应的子收容固定部中的转动臂收容部中,并与所述转动臂收容部形成转动连接,每一弹性固定件包括两个弹性收容部,所述主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依次连接于对应的弹性收容部和第一连接臂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凸轮还包括从主动凸轮表面延伸出的凸轮板,所述凸轮板与所述转轴外壳中心线平行,所述卡合板在对应主动凸轮的位置朝向主动凸轮分别延伸出了承载板,所述转轴结构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时,所述主动凸轮转动而使得凸轮板压合在对应的承载板上,而使得升降支架下压,进而使得所述升降支架对防脱支架进行压合。
2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结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在所述支撑板包括两个时,所述柔性显示屏至少部分承载于所述转轴结构的两个支撑板上,所述柔性显示屏在所述转轴结构处于两个支撑板共面的展开状态时处于展开状态,以及在所述转轴结构处于两个支撑板呈夹角的折叠状态时,也处于折叠状态。
CN202011270875.5A 2020-11-13 2020-11-13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483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875.5A CN114483762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875.5A CN114483762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3762A CN114483762A (zh) 2022-05-13
CN114483762B true CN114483762B (zh) 2022-11-15

Family

ID=81490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0875.5A Active CN114483762B (zh) 2020-11-13 2020-11-13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3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9751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5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2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189764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366087A (zh) * 2022-06-30 2024-01-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6188B1 (en) * 2017-06-08 2018-07-31 First Dome Corporation Hinge and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209710124U (zh) * 2018-11-06 2019-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8457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664021B1 (en) * 2019-06-25 2020-05-26 Fositek Corporatio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US10761574B1 (en) * 2019-07-09 2020-09-01 Fositek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6188B1 (en) * 2017-06-08 2018-07-31 First Dome Corporation Hinge and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209710124U (zh) * 2018-11-06 2019-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0664021B1 (en) * 2019-06-25 2020-05-26 Fositek Corporatio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US10761574B1 (en) * 2019-07-09 2020-09-01 Fositek Corporation Hing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784570A (zh) * 2019-10-29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3762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83762B (zh) 转轴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13795683B (zh)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US20240111340A1 (en) F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092505B1 (en) Rota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036188B1 (en) Hinge and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13194183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10357000A1 (en) Rota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EP3890283B1 (en) Rotary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KR102158620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KR102200430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용 힌지장치
CN114165514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2128221A (zh)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828462B (zh) 转动机构、折叠机构及通讯设备
CN216044966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116123209A (zh) 一种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6118560U (zh) 一种角度限位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8863071U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16623626U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5949665A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198386A (zh)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7563670U (zh) 转轴结构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17081099U (zh) 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117351844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