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0586A -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0586A
CN114470586A CN202210107340.9A CN202210107340A CN114470586A CN 114470586 A CN114470586 A CN 114470586A CN 202210107340 A CN202210107340 A CN 202210107340A CN 114470586 A CN114470586 A CN 114470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ection
supply device
medium
gas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73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银波
肖俏伟
刘恒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73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05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0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05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using nozz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28Accessories for delivery devices, e.g.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62C99/0009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 A62C99/0018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using gases or vapours that do not support combustion, e.g. steam, carbon diox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62C99/0009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 A62C99/0045Methods of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fire by cooling down or suffocating the flames using solid substances, e.g. sand, ashes; using substances forming a crus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所述灭火系统包括:第一供气设备、第二供气设备、粉剂储罐、增压组件和喷嘴;所述第一供气设备和所述第二供气设备分别与所述粉剂储罐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供气设备与所述增压组件的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粉剂储罐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组件的第二入口端连接;所述增压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喷嘴连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通过增加二次增压设备,实现了对粉剂的二次增压,保证了喷射末端的压力,进而保证了射程和流量。

Description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行业现有的粉剂消防车,其粉剂喷射压力取决于前端槽罐车罐体承压能力,目前仅0.2MPa。考虑到输送管道的高度和沿程压力损失,部分消防车末端喷射压力不足0.15MPa,导致射程较短和流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粉剂喷射的末端压力不足,导致的射程较短和流量较小的缺陷,通过增加二次增压设备,实现了对粉剂的二次增压,保证了喷射末端的压力,进而保证了射程和流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包括:第一供气设备、第二供气设备、粉剂储罐、增压组件和喷嘴;
所述第一供气设备和所述第二供气设备分别与所述粉剂储罐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与所述增压组件的第一入口端连接;
所述粉剂储罐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组件的第二入口端连接;
所述增压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喷嘴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常规的灭火系统包括:第一种,以高压气瓶储存高压气体,可获得较高压力的动力气体,可提高粉剂输送流量。
第二种,以空压机获取压缩空气为动力气体驱动粉剂,气体可以恒定的压力输出气体,可连续不断的驱动粉剂。
上述两种灭火系统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种随着气瓶内气量减少压力逐渐下降,导致压力先高后低,流量先大后小的问题。不能长时间提供气体。
第二种气体压力过低,仅为第一种技术平均压力的1/5,虽然可长时间稳定的输出流量,但流量值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供气设备与所述粉剂储罐的入口端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供气设备的实施方式,第一供气设备停止工作,第二供气设备制备的第二介质充当了粉剂储罐的动力源,同时还在二次增压过程中进行辅助动力增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
所述第一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气设备与所述粉剂储罐连接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与所述粉剂储罐连接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阀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与所述增压组件连接的管路上。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实现了第一供气设备和第二供气设备相关气路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增压组件之间。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阀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单向阀,避免增压组件内的混合物质或者第二介质回流至第二供气设备,进而造成第二供气设备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粉剂储罐连通;
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连接,用于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实现了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粉剂,或者第二介质和粉剂之间的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管路进气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气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四管路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四管路,将第二供气设备提供的第二介质输送至第一管路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出口端齐平。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四管路的实施方式,齐平的设置,使得第四管路输送的第二介质能够直接进入第二管路内,并与第一介质和粉剂的混合物进行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路包括:收缩段和扩散段;
所述收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收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扩散段连接;
所述扩散段相对所述收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
其中,所述收缩段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缩段与所述扩散段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三管路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连接段设置为收缩段,并设置于收缩段连接的扩散段,使得混合后的介质能够在收缩段处快速通过,并且进行再次增压,并通过扩散段实现发散。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管路还包括:收缩段、直通段和扩散段;
所述收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收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直通段连接;
所述直通段相对所述收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扩散段连接;
所述扩散段相对所述直通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连接;
其中,所述收缩段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缩段与所述直通段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所述扩散段与所述直通段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扩散段与所述喷嘴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三管路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直通段,使得混合介质能够得到一端平稳的过渡段,在直通段内,混合介质平稳的通过,并进入扩散段;在扩散段内,混合介质被发散,形成发散状的混合介质,进而经过喷嘴实现喷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筋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了增压组件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因此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通过设置加强筋有效的减少了气流冲击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加强筋保证了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供气设备用于制备第一介质;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用于制备第二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具有灭火功能的介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供气设备和第二供气设备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二介质设置为具有灭火功能的介质,实现了灭火气体和灭火粉末的双重灭火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供气设备制备的所述第一介质为压缩空气;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制备的所述第二介质为氮气。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供气设备制备的第一介质设置为压缩空气,实现了通过将压缩空气作为粉剂储罐的动力源,并配合第二介质进行混合后,实现灭火气体和灭火粉剂的双重灭火模式,同时避免通过第二介质作为粉剂储罐动力源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第二供气设备制备的氮气,并配合粉剂,实现了氮气和粉剂的混合灭火模式,提升了灭火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作业机械,具有上述的一种灭火系统。
本发明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通过增加二次增压设备,实现了对粉剂的二次增压,保证了喷射末端的压力,进而保证了射程和流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灭火系统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灭火系统中,增压组件的布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供气设备;
20、第二供气设备;
30、粉剂储罐;
40、增压组件;41、第一管路;42、第二管路;43、第三管路;431、收缩段;432、直通段;433、扩散段;44、第四管路;45、加强筋;
50、喷嘴;
60、第一阀体;
70、第二阀体;
80、第三阀体;
90、单向阀;
100、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灭火系统,包括:第一供气设备10、第二供气设备20、粉剂储罐30、增压组件40和喷嘴50;第一供气设备10和第二供气设备20分别与粉剂储罐3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供气设备20与增压组件40的第一入口端连接;粉剂储罐30的出口端与增压组件40的第二入口端连接;增压组件40的出口端与喷嘴50连接。
详细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粉剂喷射的末端压力不足,导致的射程较短和流量较小的缺陷,通过增加二次增压设备,实现了对粉剂的二次增压,保证了喷射末端的压力,进而保证了射程和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常规的灭火系统包括:第一种,以高压气瓶储存高压气体,可获得较高压力的动力气体,可提高粉剂输送流量。
第二种,以空压机获取压缩空气为动力气体驱动粉剂,气体可以恒定的压力输出气体,可连续不断的驱动粉剂。
上述两种灭火系统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一种随着气瓶内气量减少压力逐渐下降,导致压力先高后低,流量先大后小的问题。不能长时间提供气体。
第二种气体压力过低,仅为第一种技术平均压力的1/5,虽然可长时间稳定的输出流量,但流量值较小。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气设备10提供第一介质,第二供气设备20提供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为相同的气体。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气设备10提供第一介质,第二供气设备20提供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为不同的气体。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供气设备20与粉剂储罐30的入口端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供气设备20的实施方式,第一供气设备10停止工作,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充当了粉剂储罐30的动力源,同时还在二次增压过程中进行辅助动力增压。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工作模式。
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第一介质进入粉剂储罐30,第一介质带动粉剂共同流入增压组件40;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进入增压组件40,并与第一介质和粉剂共同增压后,从喷嘴50喷出实现灭火。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工作模式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第一介质作为粉剂储罐30的动力源,而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则作为二次增压的辅助动力增压。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第一介质用于粉剂储罐30的动力源,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则在增压组件40内,通过二次增压的形式与粉剂进行混合,实现了第二介质和粉剂的双重灭火模式,此种设置避免了造成第二介质的浪费。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工作模式。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进入粉剂储罐30,并与粉剂储罐30内的粉剂共同流入增压组件40,第二介质和粉剂混合增压后,从喷嘴50喷出实现灭火。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工作模式的实施方式,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供气设备10停止工作,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充当了粉剂储罐30的动力源,同时还在二次增压过程中进行辅助动力增压。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气设备10损坏,第二供气设备20直接进入粉剂储罐30,与粉剂进行混合后进入二次增压组件40进行二次增压,此种设置在第一供气设备10损坏的情况下,保证了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受到火灾现场对第二介质含量的需求影响,将第一供气设备10关闭,第二供气设备20直接进入粉剂储罐30,与粉剂进行混合后进入二次增压组件40进行二次增压,满足了火灾现场对第二介质含量或者浓度的需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阀体60、第二阀体70和第三阀体80。
第一阀体60设置于第一供气设备10与粉剂储罐30连接的管路上。
第二阀体70设置于第二供气设备20与粉剂储罐30连接的管路上。
第三阀体80设置于第二供气设备20与增压组件40连接的管路上。
其中,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阀体60和第三阀体80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阀体70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阀体60和第三阀体8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体70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阀体60、第二阀体70和第三阀体80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阀体60、第二阀体70和第三阀体80,实现了灭火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一供气设备10和第二供气设备20相关气路的调整。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单向阀90,单向阀90设置于第三阀体80和增压组件40之间。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阀90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单向阀90,避免增压组件40内的混合物质或者第二介质回流至第二供气设备20,进而造成第二供气设备20损坏的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粉剂储罐30与增压组件40之间还设置有开关阀100,开关阀100用于导通或断开粉剂储罐30与增压组件40之间的管路。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工作模式,在第三工作模式下,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直接通过增压组件40进行二次增压后,通过喷嘴50进行喷射,即在第三工作模式下,只采用第二介质进行灭火。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增压组件40包括: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
第一管路4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与第二供气设备20连接。
第二管路42的一端与容纳腔连通,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与粉剂储罐30连通。
第三管路43与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用于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组件40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实现了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粉剂,或者第二介质和粉剂之间的混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路42与第一管路41的轴线夹角介于25°至35°之间。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管路42与第一管路41的轴线夹角为35°。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增压组件40还包括:第四管路44,第四管路44设置于容纳腔内,且第四管路44的一端与第二供气设备20连接。
其中,第四管路44进气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气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四管路44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四管路44,将第二供气设备20提供的第二介质输送至第一管路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管路44作为第二介质的输送管路,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四管路44将第二介质直接送入第三管路43内,使得第一介质和粉剂混合后,在增压后的第二介质作用下,实现二次增压。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管路44进气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气端的截面面积,实现了对流经的第二介质的增压。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增压组件40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圈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设置于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第三管路43和第四管路44之间的连接处,保证增压组件40连接的密封性。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四管路44的另一端与容纳腔的出口端齐平。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四管路44的实施方式,齐平的设置,使得第四管路44输送的第二介质能够直接进入第二管路42内,并与第一介质和粉剂的混合物进行混合。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管路43包括:收缩段431和扩散段433。
收缩段431的一端与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扩散段433连接。
扩散段433相对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喷嘴50连接。
其中,收缩段431与第一管路41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收缩段431与扩散段433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三管路43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三管路43与第一管路41连接段设置为收缩段431,并设置于收缩段431连接的扩散段433,使得混合后的介质能够在收缩段431处快速通过,并且进行再次增压,即使得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二介质能够与第一介质、粉剂得到再一次的增压,并通过扩散段433实现发散。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管路43还包括:收缩段431、直通段432和扩散段433。
收缩段431的一端与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直通段432连接。
直通段432相对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扩散段433连接。
扩散段433相对直通段432的另一端与喷嘴50连接。
其中,收缩段431与第一管路41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收缩段431与直通段432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扩散段433与直通段432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扩散段433与喷嘴50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三管路43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直通段432,使得混合介质能够得到一端平稳的过渡段,在直通段432内,混合介质平稳的通过,并进入扩散段433;在扩散段433内,混合介质被发散,形成发散状的混合介质,进而经过喷嘴50实现喷射。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混合介质包括了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和粉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混合介质包括了第二介质和粉剂。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混合介质包括了第一介质和粉剂。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增压组件40还包括:加强筋45,加强筋45分别连接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筋45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加强筋45,保证了增压组件40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因此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之间通过设置加强筋45有效的减少了气流冲击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加强筋45保证了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供气设备10用于制备第一介质;第二供气设备20用于制备第二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具有灭火功能的介质。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第一介质为压缩空气。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介质的实施方式,通过将供气设备制备的第一介质设置为压缩空气,实现了通过将压缩空气作为粉剂储罐30的动力源,并配合第二介质进行混合后,实现灭火气体和灭火粉剂的双重灭火模式,同时避免通过第二介质作为粉剂储罐30动力源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气设备10为空气压缩机。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第二介质为氮气。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介质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氮气,并配合粉剂,实现了氮气和粉剂的混合灭火模式,提升了灭火的效果。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供气设备20为制氮设备,通过在火灾现场利用空气进行氮气的分离,实现氮气的制作,提升了灭火系统的续航能力。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供气设备20与第一供气设备10连接,第二供气设备20通过利用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压缩空气,实现对氮气的高效制备,提升了工作效率,也避免通过第二供气设备20单独进行压缩空气制备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方案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具有上述的一种灭火系统。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作业机械为消防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作业机械为普通消防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作业机械为重粉型消防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作业机械为具有移动功能的消防装置。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作业机械为具有灭火功能的消防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方式”、“具体方式”、或“一些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方式以及不同实施例或方式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3)

1.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气设备(10)、第二供气设备(20)、粉剂储罐(30)、增压组件(40)和喷嘴(50);
所述第一供气设备(10)与所述粉剂储罐(30)的入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与所述增压组件(40)的第一入口端连接;
所述粉剂储罐(30)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组件(40)的第二入口端连接;
所述增压组件(40)的出口端与所述喷嘴(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与所述粉剂储罐(30)的入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60)、第二阀体(70)和第三阀体(80);
所述第一阀体(60)设置于所述第一供气设备(10)与所述粉剂储罐(30)连接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阀体(70)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与所述粉剂储罐(30)连接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阀体(80)设置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与所述增压组件(40)连接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90),所述单向阀(90)设置于所述第三阀体(80)和所述增压组件(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40)包括: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和第三管路(43);
所述第一管路(4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42)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42)的另一端与所述粉剂储罐(30)连通;
所述第三管路(43)与所述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用于输送混合后的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40)还包括:第四管路(44),所述第四管路(44)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四管路(4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管路(44)进气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出气端的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44)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出口端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43)包括:收缩段(431)和扩散段(433);
所述收缩段(4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所述扩散段(433)连接;
所述扩散段(433)相对所述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50)连接;
其中,所述收缩段(431)与所述第一管路(41)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缩段(431)与所述扩散段(433)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43)还包括:收缩段(431)、直通段(432)和扩散段(433);
所述收缩段(4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41)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所述直通段(432)连接;
所述直通段(432)相对所述收缩段(431)的另一端与所述扩散段(433)连接;
所述扩散段(433)相对所述直通段(432)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50)连接;
其中,所述收缩段(431)与所述第一管路(41)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收缩段(431)与所述直通段(432)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所述扩散段(433)与所述直通段(432)连接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扩散段(433)与所述喷嘴(50)连接端的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40)还包括:加强筋(45),所述加强筋(45)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管路(42)和所述第三管路(43)。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设备(10)用于制备第一介质;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用于制备第二介质,所述第二介质为具有灭火功能的介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气设备(10)制备的所述第一介质为压缩空气;
所述第二供气设备(20)制备的所述第二介质为氮气。
13.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一种灭火系统。
CN202210107340.9A 2022-01-28 2022-01-28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Pending CN1144705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7340.9A CN114470586A (zh) 2022-01-28 2022-01-28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7340.9A CN114470586A (zh) 2022-01-28 2022-01-28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0586A true CN114470586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7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7340.9A Pending CN114470586A (zh) 2022-01-28 2022-01-28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0586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70174A5 (en) * 1973-06-04 1975-12-15 Omnium Commercial Ind Et Finan Installation for fighting fires in buildings - rapidly converts to use liquid or powder or mixture as extinguishing medium
CN101371942A (zh) * 2008-10-23 2009-02-25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载冷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02091391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江苏卡威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固定式复合射流灭火装置
CN201912677U (zh) * 2011-01-19 2011-08-03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载高喷复合灭火剂喷射灭火装置
CN107952194A (zh) * 2017-12-18 2018-04-24 山东宏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以液氮为喷射动力的多功能消防车及混合喷射炮
CN208243958U (zh) * 2018-02-27 2018-12-18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及消防车
CN110203699A (zh) * 2019-05-13 2019-09-06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一种干粉灭火剂输送实验平台
CN110870960A (zh) * 2019-12-20 2020-03-1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粉喷送系统及举高消防车
CN210631608U (zh) * 2019-07-31 2020-05-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增程式远距离干粉消防系统
CN211273291U (zh) * 2019-11-28 2020-08-18 张新忠 一种超细干粉灭火装置
CN111921140A (zh) * 2020-08-10 2020-11-13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制氮多剂联用消防车
CN113304429A (zh) * 2021-05-27 2021-08-27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氮气干粉系统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CN214260452U (zh) * 2020-11-20 2021-09-24 张新忠 一种多相喷射联合灭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70174A5 (en) * 1973-06-04 1975-12-15 Omnium Commercial Ind Et Finan Installation for fighting fires in buildings - rapidly converts to use liquid or powder or mixture as extinguishing medium
CN101371942A (zh) * 2008-10-23 2009-02-25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载冷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02091391A (zh) * 2009-12-11 2011-06-15 江苏卡威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固定式复合射流灭火装置
CN201912677U (zh) * 2011-01-19 2011-08-03 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车载高喷复合灭火剂喷射灭火装置
CN107952194A (zh) * 2017-12-18 2018-04-24 山东宏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以液氮为喷射动力的多功能消防车及混合喷射炮
CN208243958U (zh) * 2018-02-27 2018-12-18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及消防车
CN110203699A (zh) * 2019-05-13 2019-09-06 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一种干粉灭火剂输送实验平台
CN210631608U (zh) * 2019-07-31 2020-05-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增程式远距离干粉消防系统
CN211273291U (zh) * 2019-11-28 2020-08-18 张新忠 一种超细干粉灭火装置
CN110870960A (zh) * 2019-12-20 2020-03-1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粉喷送系统及举高消防车
CN111921140A (zh) * 2020-08-10 2020-11-13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式制氮多剂联用消防车
CN214260452U (zh) * 2020-11-20 2021-09-24 张新忠 一种多相喷射联合灭火装置
CN113304429A (zh) * 2021-05-27 2021-08-27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氮气干粉系统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2721U (zh) 压缩空气泡沫喷淋灭火装置
CN100425820C (zh) 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
CN105047961A (zh) 用于清除燃料电池中残余氢的装置、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辆
CN110384883A (zh) 一种正压移动式三相泡沫发生装置和方法
US8865369B2 (en) Apparatus for recirculation of anode exhaust gases of a fuel cell
CN203694477U (zh) 泡沫式消防灭火装置
CN115364407B (zh) 伸缩式消防泡沫发泡器、系统以及发泡方法
CN114470586A (zh) 灭火系统及作业机械
CN112546502A (zh) 干粉灭火系统和方法
CN103055455B (zh) 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101978541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0354422B (zh) 一种负压移动式三相泡沫发生装置和方法
CN114225265A (zh) 一种湿式管网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及工艺及其控制电路
CN111921140A (zh) 一种车载式制氮多剂联用消防车
CN107910570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空气体混合排放结构
CN103147993B (zh) 适于复杂环境下移动式两用消防泵
CN212631521U (zh) 一种多功能加压车
CN209900524U (zh) 一种高压泡沫喷枪及高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
CN209929412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系统引射装置
CN207852812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氢空气体混合排放结构
CN114521302A (zh) 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用于气态介质的输送和/或再循环的输送装置
CN210372894U (zh) 可燃气体助燃剂喷射装置
CN212439803U (zh) 一种车载式制氮多剂联用消防车
CN215195154U (zh) 一种模块式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KR102203329B1 (ko) 다기능 소방용 분사장치 제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