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8433B -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8433B
CN114468433B CN202210100892.7A CN202210100892A CN114468433B CN 114468433 B CN114468433 B CN 114468433B CN 202210100892 A CN202210100892 A CN 202210100892A CN 114468433 B CN114468433 B CN 114468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hotochromic
master batch
microcapsule
optically vari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08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8433A (zh
Inventor
宋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mgr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mgr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mgr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mgr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08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8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8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8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1/00Artificial flowers, fruit, leaves, or trees; Garla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9/00Tenebrescent materials, i.e. materials for which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energy absorption i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citation by some form of energy
    • C09K9/02Organic tenebr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5Heterocyclic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具有双层壳结构的光变色素微胶囊,其中微胶囊内壳体为二氧化硅,微胶囊外壳体为超支化聚合物,微胶囊裹芯为光致变色聚合物,在二氧化硅内壳体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光致变色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并对外界酸碱侵蚀有着良好的抵抗性能,而超支化聚合物外壳可以有效提高光致变色聚合物的分散性能,并对PE基体进行改性,提升其稳定性,使其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植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愈加增长,尤其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增加,人们对于绿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但是生物绿植有着众多不同的生长条件,且需人力长期照顾,而人造植物则相对于生物绿植有着外观以及维护成本上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由叶片以及承载叶片的底板组成;
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叶片,包括以下组分:65-100份聚乙烯、0-8份色母粒、3-15 份光变母粒、0-8份UV母粒与0-15份阻燃母粒;
所述底板,包括以下组分:75-100份聚乙烯、1-8份色母粒、0-8份UV母粒与0-10 份阻燃母粒。
进一步的,所述UV母粒为UV树脂与功能添加剂掺加比例为(1-1.5):(0.3-0.7) 的混合物,其中功能添加剂为抗氧剂、光屏蔽剂、光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母粒为PE与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1.5):(0.5-0.8)的混合物,其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磷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氢氧化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光变母粒由20%-50%的光变色素微胶囊、5%-15%的分散剂与35%-75%的PE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EBS、聚乙烯蜡、钛酸酯偶联剂、铝酸脂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具有微胶囊裹芯与二氧化硅/超支化聚合物双层微胶囊壳体,其中微胶囊内壳体为二氧化硅,微胶囊外壳体为超支化聚合物,微胶囊裹芯为光致变色聚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30-40份乙醇与15-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20-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0-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2-4,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60-80℃,反应4-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晰滤物2-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10-30份丙酮,加入10-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10-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 150-180℃,保温30-45min;
e.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80-120摄氏度,反应6-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2-3次后,80-120℃干燥4-6 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进一步的,所述光致变色聚合物为螺吡喃类光致变色聚合物。
光致变色是指化合物在受到外界光波辐射后,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的反应,而光致变色聚合物便是拥有这一类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并且同一般光致变色化合物单体相比,聚合物的结构增加了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呈色稳定性,降低了光致变色过程中受光照强度不同,造成的开环体消色率,使其性能稳定。
但是光致变色聚合物合成相对困难,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高温、强紫外辐射、以及酸碱的侵蚀,而造成结构不稳定与分解,最终使其失去光致变色能力。因此,为增强光致变色聚合物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侵蚀,本发明在光致变色聚合物制备为光变色素微胶囊,在光致变色聚合物制备了二氧化硅/超支化聚合物双层微胶囊壳体,使其达到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导致分解的几率。
本发明首先在光致变色聚合物外侧制备了二氧化硅微胶囊内壳,利用二氧化硅将光致变色聚合物包覆其中,避免其与外界酸碱环境接触,并减轻加工过程中高温环境对光致变色聚合物的分解,且二氧化硅具有较强的刚性,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加工过程中,可避免注塑挤压过程中在高温与外界应力带来的性能损失。
在光致变色聚合物外侧制备二氧化硅内壳体后,由于二氧化硅为无机相,且粒径较小光致变色变色聚合物与PE基体的相融性会下降,不易分散,为降低二氧化硅内壳体带来的分散性下降问题,本发明还在二氧化硅内壳体外制备了超支化聚合物外壳,超本发明制备的支化聚合物有着众多的分枝基团,并且在其端链分枝上含有较多的固有空穴与端基,可与PE基体产生良好的交联反应,限制PE分子链的运动,从而在获得良好分散性的同时,提高PE基体的稳定性能。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光变色素微胶囊、分散剂与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在130-170 ℃,冷却切粒;
S2.将光变母粒、聚乙烯、色母粒、UV母粒与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190-260℃,压力为70-120bar;
S3.将聚乙烯、色母粒、UV母粒与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190-260℃,压力为70-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具有双层壳结构的光变色素微胶囊,其中微胶囊内壳体为二氧化硅,微胶囊外壳体为超支化聚合物,微胶囊裹芯为光致变色聚合物,在二氧化硅内壳体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光致变色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并对外界酸碱侵蚀有着良好的抵抗性能,而超支化聚合物外壳可以有效提高光致变色聚合物的分散性能,并对PE基体进行改性,提升其稳定性,使其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40份乙醇与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3,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80℃,反应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20份丙酮,加入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80℃,保温45min;
e.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120摄氏度,反应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3次后,于80℃下干燥6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降低了光变色素微胶囊的掺加比例;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3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40份乙醇与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3,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80℃,反应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20份丙酮,加入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80℃,保温45min;
e.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120摄氏度,反应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3次后,于80℃下干燥6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降低了光变色素微胶囊制备过程中正硅酸乙酯的添加量,降低了光变色素微胶囊的二氧化硅内壳的厚度;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40份乙醇与15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3,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80℃,反应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20份丙酮,加入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80℃,保温45min;
e.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120摄氏度,反应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3次后,于80℃下干燥6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降低了光变色素微胶囊制备过程中2,4-二氯苯硫酚与羟乙基乙二胺的添加量,降低了光变色素微胶囊的超支化聚合物外壳的厚度;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40份乙醇与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3,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80℃,反应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20份丙酮,加入1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1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80℃,保温45min;
e.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120摄氏度,反应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3次后,于80℃下干燥6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本对比例未制备光变色素微胶囊;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对比例2
与实施例相比,本对比例未制备光变色素微胶囊的超支化聚合物外壳;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反应容器内加入40份乙醇与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5min;
c.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3,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80℃,反应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对比例3
与实施例相比,本对比例未制备光变色素微胶囊的二氧化硅内壳;
S1.制备光变母粒
将5份光变色素微胶囊、0.5份KH-550型硅烷偶联剂与5.5份PE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为170℃,冷却切粒;
其中,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5份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向反应容器内加入20份丙酮,加入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80℃,保温 45min;
c.加入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120摄氏度,反应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3次后,于80℃下干燥6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S2.将10份光变母粒、6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其中,UV母粒为UV树脂与抗氧化剂掺加比例为1:0.3的混合物;阻燃母粒为PE与磷系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0.5的混合物;
S3.将78份聚乙烯、6份色母粒、6份UV母粒与10份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260℃,压力为120bar;
S4.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对实施例1-4与对比例1-3进行检测;
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3置于室内,常温下使用日光灯照射,观察其显色效果;
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3置于烘箱,70℃加热720小时后,常温下使用日光灯照射,观察其显色效果;
检测结果见下表:
通过实施例1、3与对比例3的对比发现,制备二氧化硅内壳体后,光变色素微胶囊的耐温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可有效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光致变色聚合物稳定性,
通过实施例1、4与对比例2的对比发现,制备超支化聚合物外壳后,光变色素微胶囊的分散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使颜色变化均匀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由叶片以及承载叶片的底板组成;
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叶片,包括以下组分:65-100份聚乙烯、0-8份色母粒、3-15份光变母粒、0-8份UV母粒与0-15份阻燃母粒;
所述底板,包括以下组分:75-100份聚乙烯、1-8份色母粒、0-8份UV母粒与0-10份阻燃母粒;
所述UV母粒为UV树脂与功能添加剂掺加比例为(1-1.5):(0.3-0.7)的混合物,其中功能添加剂为抗氧剂、光屏蔽剂、光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阻燃母粒为聚乙烯与阻燃剂掺加比例为(1-1.5):(0.5-0.8)的混合物,其中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磷系阻燃剂,溴系阻燃剂,氢氧化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光变母粒由20%-50%的光变色素微胶囊、5%-15%的分散剂与35%-75%的聚乙烯组成;
所述分散剂为EBS、聚乙烯蜡、钛酸酯偶联剂、铝酸脂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具有微胶囊裹芯与二氧化硅/超支化聚合物双层微胶囊壳体,其中微胶囊内壳体为二氧化硅,微胶囊外壳体为超支化聚合物,微胶囊裹芯为光致变色聚合物;
所述光变色素微胶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光致变色聚合物进行研磨切割,制备为粒径在10-40微米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b. 反应容器内加入30-40份乙醇与15-20份正硅酸乙酯,将步骤a制备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混入,并以频率为20-30KHz的超声振动分散10-15min;
c. 向溶液内滴加稀盐酸,直至pH为2-4,搅拌并水浴加热溶液升温至60-80℃,反应4-5h后,过滤,使用丙酮清洗滤物2-3次,此时得到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
d. 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10-30份丙酮,加入10-20份2,4-二氯苯硫酚与5-8份氢氧化钠,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10-20份羟乙基乙二胺,并通入氮气保护,油浴升温至150-180℃,保温30-45min;
e. 加入步骤c制备的包覆有二氧化硅壳体的光致变色聚合物颗粒,搅拌并保持溶液温度为80-120摄氏度,反应6-8h后,过滤,使用丙酮与纯水清洗2-3次后,80-120℃干燥4-6 h烘干,得到光变色素微胶囊;
所述光致变色聚合物为螺吡喃类光致变色聚合物。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人造植物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制备光变母粒
将光变色素微胶囊、分散剂与聚乙烯搅拌混合,并通过单螺杆挤出造粒,加工温度在130-170℃,冷却切粒;
S2. 将光变母粒、聚乙烯、色母粒、UV母粒与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叶片,注塑温度为190-260℃,压力为70-120bar;
S3. 将聚乙烯、色母粒、UV母粒与阻燃母粒搅拌混合,加入注塑机料斗内,注塑制备底板,注塑温度为190-260℃,压力为70-120bar;
S4. 将叶片与底板进行组装,即可制备得到所述光致变色人造植物。
CN202210100892.7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Active CN114468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892.7A CN114468433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892.7A CN114468433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433A CN114468433A (zh) 2022-05-13
CN114468433B true CN114468433B (zh) 2024-04-23

Family

ID=81475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0892.7A Active CN114468433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84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30945A (ja) * 2001-06-22 2004-10-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光学素子
CN104624125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致变色双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7448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光敏变色人造草坪及其制备方法
CN208639687U (zh) * 2018-03-12 2019-03-26 汕头市新金信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具有阻燃特性的塑料仿真植物
CN209403649U (zh) * 2018-12-14 2019-09-20 北京棕榈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仿真树叶结构及仿真观赏植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30945A (ja) * 2001-06-22 2004-10-0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光学素子
CN104624125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致变色双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8639687U (zh) * 2018-03-12 2019-03-26 汕头市新金信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具有阻燃特性的塑料仿真植物
CN109267448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光敏变色人造草坪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03649U (zh) * 2018-12-14 2019-09-20 北京棕榈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仿真树叶结构及仿真观赏植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8433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011472T2 (de) Titandioxidpigmen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nd dieses enthaltende harzzusammensetzung
DE10332852B4 (de) Modifizierter roter Phospho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entfärbte Zusammensetzung von rotem Phosphor und flammwidrige Polymerzusammensetzung
CN108912507A (zh) 一种耐寒抗裂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9935B (zh) 一种耐候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68433B (zh) 一种光致变色人造植物及其加工工艺
CN106587119A (zh) (001)晶面优势生长的六角片状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CN110776688A (zh) 一种抗氧抗uv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50909A (zh) 用于提高pvc透明度及强度的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8241A (zh) 一种防蓝光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504A (zh) 一种高阻燃性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0758B (zh) 一种高反射率耐热老化pa10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2524A (zh) 一种哌嗪改性木质素包覆红磷阻燃剂及其在ps树脂中的应用
CN115433405A (zh) 一种耐老化光转换材料、耐老化光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122A (zh)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79208B (zh) 一种环保高效阻燃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315A (zh) 一种具有荧光效果的3d打印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192B (zh) 一种改性木质素包覆红磷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6553A (zh) 用于提高pvc耐候性及强度的钙锌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JPH02149424A (ja) 白色導電性物質及びその製法
KR20160054352A (ko) 원적외선 방출 효과를 갖는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110982234B (zh) 一种高端光扩散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3429662B (zh) 一种晶亮变色遮阳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0112A (zh) Led支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926591B (zh) 一种除甲醛、抗菌的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61826B (zh) 一种高耐热硒化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