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6376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6376A CN114466376A CN202011248654.8A CN202011248654A CN114466376A CN 114466376 A CN114466376 A CN 114466376A CN 202011248654 A CN202011248654 A CN 202011248654A CN 114466376 A CN114466376 A CN 1144663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target transmission
- determining
- port
- terminal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通过本方案,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实时确定适合的传输载波,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传输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从而在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新型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对上行数据传输的业务量、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NR终端大多支持中高频、低频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以实现数据上行传输。可以通过时分复用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以实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如电信、联通支持的2.1GHz频段和3.5GHz频段,移动、广电支持的700MHz频段和2.6GHz频段。然而,终端设备和载波的性能均会影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例如:终端设备的业务特性、终端位置、信道情况、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等,而目前缺乏一种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载波的确定方法,在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使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发送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网络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方法包括: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位置信息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若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若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可选的,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可选的,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之后,还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发送模块还用于:
发送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网络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位置信息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发送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位置信息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处理器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可选的,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可选的,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如上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过本方案,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实时确定适合的目标传输载波,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目标传输载波实现上行数据传输,从而使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应当理解,上述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场景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可以各自使用一或多根天线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 Output,MIMO)传输,MIMO传输可以是单用户MIMO(Single User MIMO,SU-MIMO)或多用户MIMO(Multiple User MIMO,MU-MIMO)。根据根天线组合的形态和数量,MIMO传输可以是2D-MIMO、3D-MIMO、FD-MIMO或massive-MIMO,也可以是分集传输或预编码传输或波束赋形传输等。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 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对于5GNR系统,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性能一直是3GPP标准的关键领域之一。NR终端大多支持中高频、低频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以实现数据上行传输,3GPP在Rel-16(5G规范的第二个版本)定义了用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方式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保证每个载波上的发射机不超过2套,协议定义该模式为“Txswitching(上行发射机切换)”,协议中根据终端的上行传输能力定义了以下两种能力的终端设备:
如下表1示出了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信息,其中,上行链路的频率信息包括:发射链路以及数据传输端口信息。
表1:
发射链路(carrier1+carrier2) | 传输端口(carrier1+carrier2) | |
状态1 | 1T+1T | 1P+0P |
状态2 | 0T+2T | 0P+2P,0P+1P |
如下表2示出了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信息,其中,上行链路的频率信息包括:发射链路以及数据传输端口信息。
表2:
发射链路(carrier1+carrier2) | 传输端口(carrier1+carrier2) | |
状态1 | 1T+1T | 1P+0,1P+1P,0P+1P |
状态2 | 0T+2T | 0P+2P,0P+1P |
其中,carrier 1表示低频率载波,carrier2表示中高频载波,T表示在传输载波上使用的发射链路,如1T+1T代表1条发射链路在carrier1,另1条发射链路在carrier2上,0T+2T表示使用的发射链路为:两条发射链路都在carrier2上。
需要说明的是,低频率载波carrier1上有一个端口,高频率carrier2载波上的有两个端口。
P表示发射链路使用的端口数目:如1P+0P代表使用的端口数目分别为:发射链路carrier1上使用1个端口;0P+2P表示:发射链路carrier2上使用两个端口。
现有技术中,引入时分复用时分复用(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可以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以实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然而,终端设备和载波的性能均会影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例如:终端设备的业务特性、终端位置、信道情况、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等,而目前缺乏一种载波和端口的确定方法,来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载波和端口,在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结合终端的业务特性,例如:位置信息、信道情况、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等,确定传输的载波和端口信息,从而将终端的数据在这两个载波上时分传输,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上行业务性能。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做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包括网络设备101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2。其中,本实施例以一个终端设备102为例示出。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102为第一能力类型终端以及第二能力类型终端中的一种,终端设备102支持2套发射链路,不同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均可以在两个载波上以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以实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中高频载波、低频载波均为NR系统中的正常载波,具备NR载波的特性,二者通过频率进行区分,即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支持的两个载波中,频率相对较高载波的为中高频载波,频率相对较低的载波为低频载波。这里的载波,可以是一个或数个采用载波聚合技术聚合起来一起使用的连续频点,或者是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设备的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
然而,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2与网络设备101进行数据量较大的上行业务时,例如语言通话、视频通话等业务,这些场景下,终端设备需要较高的吞吐量来实现上行数据传输,而终端设备和载波的性能均会影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例如:终端设备的业务特性、终端位置、信道情况、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等,从而不能准确确定合适的载波和端口以使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使得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不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延时等现象,最终导致通话质量差。
网络设备101结合终端设备和载波的性能,例如:终端设备的业务特性、位置信息、信道情况、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等,确定传输的载波和端口信息,将确定的载波信息和端口信息下发给终端设102,终端设备102根据载波信息和端口信息确定上行数据传输的载波和端口,并使用该载波和端口进行上行数据传输,在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下面采用各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所涉及的动作的执行主体包括: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数据可以包括多种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测量其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并将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发送至网络设备。
S202、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以测量数据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例,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以及载波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载波的门限值,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在低频率载波的覆盖范围之外;相应的,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载波的门限值,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在低频率载波的覆盖范围之内。
S203、网络设备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低频率载波上有一个端口,中高频率载波上有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两个端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仅为了区分两个端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时,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具体的,若目标传输载波的秩为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数量为1,即确定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中的任意一个为目标传输端口,若目标传输载波的秩为2,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数量为2,即确定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目标传输端口。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时,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以及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一方面,若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为低频率载波和/或中高频率载波,则根据低频率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中高频率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另一方面,若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为中高频率载波,则根据该中高频率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具体的,若中高频率载波的秩为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数量为1,即确定第一端口或者第二端口中的任意一个为目标传输端口,若目标传输载波的秩为2,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数量为2,即确定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目标传输端口。
S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载波、第二载波,二者均为NR系统中的正常载波,具备NR载波的特性,二者通过频率大小进行区分。即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支持的两个载波中,频率相对较高载波的为中高频载波,频率相对较低的载波为低频载波。另外,“第一”、“第二”仅为了区分两个载波,二者均可以代表低频率的载波或着中高频率的载波。具体的,一方面,第一载波可以为低频率载波,相应的,第二为中高频率载波;另一方面,第一载波可以为中高频率载波,相应的,第二载波为低频率载波。
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以及目标传输端口。通过本方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实时确定适合的传输载波,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传输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从而在终端设备可以在中高频、低频两个载波进行切换的同时,保证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性能。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网络设备侧执行的动作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具体的,如果终端设备有数据待发送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其中,数据缓存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相应的,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缓存量,其中,数据缓存量用于网络设备在确定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时,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或者,在确定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S302、判断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是否大于预设缓存量。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缓存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具体数值,例如,根据可以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效率设定,若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效率较高,则相应的,预设缓存量的值可以相对较小。
S303、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在实际应用中,当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时,说明终端设备进行的是小包业务,在触发Tx switching机制进行载波切换时,出现的切换延时会影响小包业务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此时不触发载波切换,采用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载波。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小来确定是否触发Txswitching机制,从而为不同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确定最适合的载波,在保障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时,确定当前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后,需要根据当前当前使用的载波的秩来确定载波上使用的端口,其中,确定方法和图2中实施例步骤S203提供的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304、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时,说明终端设备进行的是数据量较大的大包业务,此时需要较高的吞吐量来实现数据传输,因此,需要触发Txswitching机制,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从而提升上行数据传输效率。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其中,第一载波可以为低频率载波,也可以为中高频率载波,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能力类型信息,其中,终端能力类型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
网络设备根据图2实施例根据终端设备可以支持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以及表1、表2中各能力类型的终端支持的上行链路频率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类型。
由于不同能力类型的终端的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的确定方法不同,首先结合步骤S305~S308对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的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
S305、若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即第一载波为中高频率载波,第二载波为低频率载波。
由于频率特性,第二载波(低频率载波)的上行覆盖比第一载波(中高频率)载波的上行覆盖区域更有优势,因此,将第一载波(中高频率)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作为目标传输载波的确定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的方法与原理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2类似,具体可参考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步骤S306、步骤S307对目标传输载波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
S306、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由于第二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大于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此时采用第二载波更有优势,因此,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采用的载波为第二载波时,则无需触发载波切换,若终端设备当前数据传输采用的载波为第一载波时,需要触发第一载波至第二在载波的切换。
S307、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307的方法与原理与步骤S306类似,具体可参考步骤S306,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下面结合步骤S308至S309对目标传输端口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
S308、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具体的,当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时,网络设备获取第一载波的秩信息,其中,秩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载波的秩的值。
进一步的,若第一载波的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1中状态2的(0P+1P),其中,第一秩的值为1;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1中状态2的(0P+2P),其中,第二秩的值为2。
S309、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具体的,当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时,由于第二载波为低频率载波,其只有一个传输端口,因此,确定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1中状态1的(1P+0P)。
下面,结合步骤S310~S313对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的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
S310、若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确定终端设备的位置是否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即第一载波为低频率载波,第二载波为中高频率载波。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两种载波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对其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大于第二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因此,以第一载波(低频率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为依据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S311、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S312、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进一步的,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下面结合步骤S313、S314对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S313、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一方面,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2中状态2的(0P+1P),其中,第一秩的值为1;
另一方面,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2中状态2的(0P+2P),其中,第一秩的值为2。
S314、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具体的,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即,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2中状态1的(1P+1P)。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其中,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1)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但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小于预设频谱效率;
2)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但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小于预设频谱效率;
3)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第二载波的频率均小于预设频谱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频谱效率是由网络设备测量获得的,本申请实施例对于频谱效率的测量方法,不做特别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步骤对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一方面,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其中,第一开销表示若此次传输状态调整,需要触发载波切换才能到(1P+0P)状态上,切换延时(switching period)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开销。
进一步的,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即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对应于表2中状态1的(1P+0P)。
具体的,若第一载波、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满足如下公式(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即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对应于表2中状态1的(1P+0P)。
eff(carrier1)*(1-a)>eff(carrier2) (1)
其中,eff(carrier1)为第一载波上的频谱效率,eff(carrier2)为第二载波上的频谱效率,a为第一开销。
另一方面,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其中,第二开销表示若此次传输状态调整,需要触发载波切换才能到(0P+1P)状态上,切换延时(switching period)占第二载波的上行符号的开销。
进一步的,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即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2中状态1的(0P+1P)。
具体的,若第一载波、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满足如下公式(2),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即确定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端口的状态对应于表2中状态1的(0P+1P)。
eff(carrier1)<eff(carrier2)*(1-b) (2)
其中,eff(carrier1)为第一载波上的频谱效率,eff(carrier2)为第二载波上的频谱效率,b为第二开销。
S315、发送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至终端设备,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15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04类似,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为方便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上述过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中高频率载波为2.6GHz频段的载波、低频率载波为700MHz频段的载波为例,其中2.6GHz频段的载波以载波2(carrier2)示出,700MHz频段的载波以载波1(carrier1)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carrier1的时隙(slot)#0和carrier1的时隙(slot)#3为上行数据传输的状态调整位置,其中,状态调整可以包括载波切换和端口切换,在其他上行时隙(slot),传输的载波和端口保持不变。
下面对目标两种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目标载波切换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
当处于carrier1的时隙(slot)#0位置时,carrier2进入下行时隙,当处于carrier2的时隙(slot)#0时,若当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载波为carrier2,此时,需要将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载波调整到carrier1。切换延时(switching period)配置在carrier1的时隙(slot)#0开始的几个符号,其中,切换延时为将上行数据传输载波从carrier2调整到carrier1的时延。
相应的,若当前当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载波为carrier1,则不需要调整传输载波。
首先,当处于carrier1的时隙(slot)#3位置时,参考终端设备的位置,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的位置在carrier2的上行覆盖范围外,确定carrier1为目标传输载波,当终端设备的位置在carrier2的上行覆盖范围内,确定carrier2为目标传输载波。
进一步的,若目标传输载波为carrier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上的传输端口,即对应于表1中的(1P+0P);若目标传输载波为carrier2,根据carrier2上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具体的,若秩的值为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上的第一端口,即对应于表1中状态2的(0P+1P);若秩的值为2,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即对应于表1中状态2的(0P+2P)。
对于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设备:
在carrier1的时隙(slot)#0位置时,carrier2进入下行时隙,其中,carrier2的时隙(slot)#0,要将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载波调整到carrier2,切换延时(switchingperiod)配置在carrier1的时隙(slot)#0开始的几个符号,其中,切换延时为将上行数据传输载波从carrier1调整到carrier2的时延。
相应的,若当前当前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传输载波为carrier2,则不需要调整传输载波。
首先,当处于carrier1的时隙(slot)#3位置时,参考终端设备的位置,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具体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在carrier1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carrier1和/或carrier2为目标传输载波。
进一步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目标传输载波为carrier2,则根据carrier2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具体的,若秩的值为1,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上的第一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2的(0P+1P);若秩的值为2,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2的(0P+2P)。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确定carrier1和/或carrier2为目标传输载波,根据carrier1和carrier2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一方面,若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和carrier2,当carrier1和carrier2上频谱效率均高于预设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上的传输端口,以及carrier2上的第一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1中的(1P+1P);
另一方面,若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和carrier2,当carrier1和carrier2上频谱效率未全部高于预设频谱效率时,根据终端设备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确定目标端口,具体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终端设备当前的上行数据传输处于表2中的状态2时,根据如下公式(3),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的第一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1对应的(0P+1P)。
其中switchingperiod为将传输载波从carrier2切换carrier1的切换延时,为协议中定义的值,为carrier2上的时隙(slot)8和时隙(slot)9的符号个数,需要说明的是为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2)当终端设备当前的上行数据传输处于表2中的状态1时,若carrier1的频谱效率低于carrier2的频谱效率,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2的第一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1对应的(0P+1P)。
3)当终端设备当前的上行数据传输处于表2中的状态2时,根据如下公式(4),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的传输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1对应的(1P+0P)。
其中,switchingperiod为将传输载波从carrier2切换carrier1的切换延时,为协议中定义的值,为carrier1上的时隙(slot)4的符号个数,需要说明的是为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4)当终端设备当前的上行数据传输处于表2中的状态1时,若carrier1的频谱效率高于carrier2的频谱效率,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carrier1的传输端口,即对应于表2中状态1对应的(1P+0P)。
在终端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501,用于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发送模块501还用于:
发送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网络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601,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位置信息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第二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发送模块6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601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601具体用于: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第一处理模块601具体用于: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第二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
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可选的,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604,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第一处理装置601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第一处理装置601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网络终端侧的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终端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终端设备,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701,收发机702,处理器703。
存储器7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收发机702,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
处理器703,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测量数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参考图7,终端设备还包括用户接口704。
在图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7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7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70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1可以存储处理器7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702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702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方法。处理器702与存储器701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2还用于:发送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网络设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图8为网络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801,收发机802,处理器803: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802,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803,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位置信息是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目标传输载波和目标传输端口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频率与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终端设备的位置在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第二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目标传输载波为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则根据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秩为第一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秩为第二秩,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第二载波的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切换延时为将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第二载波切换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获取切换延时所占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可选的,处理器803还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处理器803还用于:若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网络设备侧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终端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关终端设备的任一所述方法。使处理器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网络设备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关网络设备的任一所述方法。使处理器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所述测量数据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所述网络设备。
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所述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秩为第一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所述秩为第二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二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和/或所述第二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秩为第一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端口;
若所述秩为第二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所述第二载波的所述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所述切换延时为将所述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第二载波切换到所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所述切换延时所占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所述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所述切换延时所占所述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所述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所述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1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所述测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1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所述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数据至网络设备,所述测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至所述网络设备。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所述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数据确定的;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端口,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和所述目标传输端口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二载波,则确定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的传输端口。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秩为第一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若所述秩为第二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一能力类型的终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确定所述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外,则确定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覆盖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率,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二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若所述目标传输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和/或所述第二载波,则根据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秩为第一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端口;
若所述秩为第二秩,则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若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均大于预设频谱效率,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的传输端口和所述第二载波的所述第一端口为目标传输端口;
否则,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所述切换延时为将所述终端设备上行数据传输通道从所述第二载波切换到所述第一载波所产生的时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所述切换延时所占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符号的第一开销;
当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与所述第一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一载波上的传输端口。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切换延时确定目标传输端口,包括:
获取所述切换延时所占所述第二载波上行符号的第二开销;
当所述第二载波的频谱效率与所述第二开销对应的频谱效率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频谱效率时,确定所述目标传输端口为所述第二载波上的第一端口。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第二能力类型的终端。
3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
所述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大于预设缓存量,则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传输载波。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量不大于预设缓存量,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上行数据传输使用的载波为目标传输载波;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载波的秩确定目标传输端口。
37.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8654.8A CN114466376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48654.8A CN114466376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6376A true CN114466376A (zh) | 2022-05-10 |
CN114466376B CN114466376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8140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48654.8A Active CN114466376B (zh) | 2020-11-10 | 2020-11-10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6637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7246A1 (zh) * | 2022-09-26 | 2024-04-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载波切换、切换配置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20719A (zh) * | 2017-07-14 | 2018-03-20 |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的方法、装置以及基站和存储介质 |
CN108270532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
CN110730480A (zh) * | 2018-07-17 | 2020-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功率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
US20200068465A1 (en) * | 2017-05-04 | 2020-02-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plink carrier handover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US20200177320A1 (en) * | 2017-08-11 | 2020-06-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20147049A1 (zh) * | 2019-01-16 | 2020-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上行覆盖弱化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
2020
- 2020-11-10 CN CN202011248654.8A patent/CN1144663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0532A (zh) * | 2016-12-30 | 2018-07-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
US20200068465A1 (en) * | 2017-05-04 | 2020-02-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plink carrier handover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07820719A (zh) * | 2017-07-14 | 2018-03-20 |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切换的方法、装置以及基站和存储介质 |
US20200177320A1 (en) * | 2017-08-11 | 2020-06-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0730480A (zh) * | 2018-07-17 | 2020-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功率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
WO2020147049A1 (zh) * | 2019-01-16 | 2020-07-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处理上行覆盖弱化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MEDIATEK INC.: "R4-2003501 "Discussion on Interruption at SRS carrier switch"", 3GPP TSG_RAN\\WG4_RADIO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7246A1 (zh) * | 2022-09-26 | 2024-04-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载波切换、切换配置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6376B (zh) | 2024-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24042B2 (en) | Frequency selection metho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es | |
US10075223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d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CN109802733B (zh) | 信号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257331B (zh) | 卫星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158059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5225227A (zh) | 一种直通链路定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446637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942403A (zh) | 一种波束测量结果上报方法及装置 | |
CN116724585A (zh) | 一种测量参数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915378A (zh) | 基于ta的同步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604827A (zh) | 抑制跨链路干扰的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727394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15209401A (zh) | 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4380230A1 (en) | Qos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4828290B (zh) | 辅助小区的添加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
CN109391354B (zh) | 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5174016B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5150968A (zh) | 随机接入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7858224A (zh) | 资源协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7858261A (zh) | 数据传输优先级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4828290A (zh) | 辅助小区的添加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
CN118042548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5706613A (zh) | Dci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7915438A (zh) | 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7998558A (zh) | 随机接入过程prach发送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