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332A -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1332A
CN114451332A CN202011328987.1A CN202011328987A CN114451332A CN 114451332 A CN114451332 A CN 114451332A CN 202011328987 A CN202011328987 A CN 202011328987A CN 114451332 A CN114451332 A CN 114451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net
seawater
enemy
cover plate
supporting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89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1332B (zh
Inventor
许强
吴沛霖
高菲
王爱民
王新元
何林文
王海青
覃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3289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1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1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1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3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ponges, sea urchins or sea cucu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1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gastropods, e.g. abalones or turban snails
    • A01K61/53Basket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由盖板、支撑框架与铁丝保护网组合,形成一个下端为开放端,其他位置均封闭的结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安放在海底,需要中培野化训练的苗种放入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暂养。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能够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的下端为开放端,苗种可以直接食用海底的饵料,不需要人工向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供入饵料。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利用铁丝保护网能够被海水腐蚀的特性,铁丝保护网可以随苗种的生长过程被逐渐腐蚀并开放,最终将达到放流规格且不易被敌害捕食的苗种释放入自然海域。

Description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过度捕捞给近海渔业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给渔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增殖放流为资源保护和渔业生产带来了希望。
自然海域中有很多鱼类、贝类和海参等苗种的敌害生物,在增殖放流时苗种若不达到一定规格,没有足够的躲避敌害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容易造成苗种的大量死亡。另一方面,在陆基苗场内将苗种培育到较大规格并转移到海区投放,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且人工环境难以达到野化训练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提升苗种中间培育和野化训练的效果且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资金,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适用于在海区进行苗种中间培育和野化训练,以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提升苗种中间培育和野化训练的效果且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资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包括:
盖板;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为开放端,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所述盖板封堵;
铁丝保护网,所述铁丝保护网套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铁丝保护网的上端与所述盖板相抵,所述铁丝保护网的下端至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平齐。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铁丝保护网包括内层保护网和外层保护网,所述内层保护网与所述外层保护网同轴布置,所述内层保护网的网目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层保护网的网目的尺寸。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内层保护网的丝径小于所述外层保护网的丝径。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环形框,所述环形框的上表面安装所述盖板;
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框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框架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内层保护网连接;
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上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盖板的外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外层保护网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内层保护网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层保护网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脚上开设有两个能够供所述内层保护网穿过的第一插孔。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外层保护网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脚上开设有一个能够供所述外层保护网穿过的第二插孔。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盖板为网孔板。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为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包括第一卡柱、第二卡柱、第三卡柱和连接板,所述第一卡柱、所述第二卡柱和所述第三卡柱均与所述连接板垂直,所述第一卡柱能够插入所述盖板的网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第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柱能够插入所述盖板的网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第二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支撑脚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三卡柱能够插入所述盖板的网孔且和所述第二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第一侧面平行的第三侧面贴合;
所述第一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支撑脚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所述固定扣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盖板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盖板,所述支撑框架为玄武岩棒材框架。
优选的,在上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脚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铜柱。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由盖板、支撑框架与铁丝保护网组合,形成一个下端为开放端,其他位置均封闭的结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安放在海底,需要中培的苗种放入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暂养。苗种不能通过铁丝保护网上的孔眼,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能够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苗种遭遇外界敌害,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的下端为开放端,能够直接落地与海底接触,苗种可以直接食用海底的饵料,不需要人工向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供入饵料,节省了苗种培育的人力和资金。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利用铁丝保护网能够被海水腐蚀的特性,优选的,第一支撑脚上设置铜柱,形成原电池,以促进铁丝保护网在海水中按照规定的时间腐蚀溶解,铁丝保护网可以随苗种的生长过程逐级腐蚀开放,最终将达到放流规格且不易被敌害捕食的苗种释放入自然海域,不再需要人工转运投放,进一步节省了苗种培育的人力和资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与盖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框架与盖板连接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层保护网与第一支撑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盖板,2、环形框,3、第一支撑脚,4、第二支撑脚,5、内层保护网,6、固定扣,61、第一卡柱,62、第二卡柱,63、第三卡柱,6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适用于在海区进行苗种中间培育和野化训练,以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提升苗种中间培育和野化训练的效果且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资金。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包括盖板1、支撑框架和铁丝保护网。
支撑框架的下端为开放端,支撑框架的上端安装盖板1,支撑框架的侧面安装铁丝保护网,铁丝保护网的上端与盖板1相抵,铁丝保护网的下端至少与支撑框架的下端平齐,铁丝保护网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支撑框架能够对铁丝保护网起到支撑作用,使得铁丝保护网内形成容纳空间,使得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能够抵御外界石块或者海洋动物的冲击。
如图1所示,盖板1、支撑框架与铁丝保护网组合,形成一个下端为开放端,其他位置均封闭的结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安放在海底,需要中培的苗种放入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暂养。苗种不能通过铁丝保护网上的孔眼,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能够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苗种遭遇外界敌害,提高增殖放流苗种的存活率。
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的下端为开放端,能够直接落地与海底接触,苗种可以直接食用海底的饵料,不需要人工向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供入饵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苗种培育的人力物力。
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利用铁丝保护网能够被海水腐蚀的特性,铁丝保护网可以随苗种的生长过程逐级腐蚀开放,最终将达到放流规格且不易被敌害捕食的苗种释放入自然海域,不需要人工转运投放,进一步降低了苗种培育的人力和资金。
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与第一支撑脚3上的铜柱连接形成原电池以促进铁丝保护网在海水中按照规定的时间腐蚀溶解,多层铁丝保护网可以随苗种的生长过程逐级腐蚀开放,最终将达到放流规格且不易被敌害捕食的苗种释放入自然海域,不再需要人工转运投放,进一步节省了人力和资金。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铁丝保护网包括内层保护网5和外层保护网,内层保护网5与外层保护网同轴布置,且内层保护网5位于外层保护网内。内层保护网5和外层保护网均与铜柱连接形成原电池。
本方案中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的尺寸小于外层保护网的网目的尺寸,内层保护网5为小网目保护网,外层保护网为大网目保护网,相应的,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密度大于外层保护网的网目密度,内层保护网5在海水中的腐蚀溶解速度较外层保护网在海水中的腐蚀溶解速度快,内层保护网5首先腐蚀殆尽,外层保护网还能够对苗种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大网目的外层保护网能够提供更好的水交换率。待外层保护网腐蚀出大的孔洞后,已长成至大规格的苗种可以自行逃逸出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实现苗种的自行释放。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层保护网5的丝径小于外层保护网的丝径,此时外层保护网的强度大于内层保护网5的强度,使得外层保护网能够抵御较强的外界冲击,对内层保护网5和位于内层保护网5内的苗种起到保护作用。
本方案中铁丝保护网采用铁质材料制作,随着铁丝保护网的腐蚀溶解,能够实现苗种的自行释放,支撑框架和盖板1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支撑框架和盖板1能够循环使用,降低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循环使用的成本。优选的,盖板1为玻璃纤维盖板,或者高强度竖直盖板,支撑框架为玄武岩棒材框架。
如图2、3、4、5和6所示,支撑框架包括环形框2、第一支撑脚3和第二支撑脚4。
优选的,环形框2可以为圆环形框、矩形环形框、三角形环形框或者其他形状的封闭环形框。相应的,铁丝保护网围设成的形状与环形框2的形状相同。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的形状与环形框2的形状相同,且盖板1的尺寸大于环形框2的尺寸。
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与环形框2的下表面连接,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第一支撑脚3的个数为多个且沿着环形框2均匀分布,第一支撑脚3用于固定安装内层保护网5。
第二支撑脚4的上端通过连接件与盖板1的下表面连接,第二支撑脚4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为了保证支撑框架与海底配合的稳定性,本方案中第二支撑脚4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平齐。第二支撑架的个数为多个且沿着盖板1的外周均匀分布,第二支撑脚4用于固定安装外层保护网。
第一支撑脚3与第二支撑脚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保证内层保护网5与外层保护网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避免苗种误进入内层保护网5与外层保护网之间时被卡住。
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脚3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孔,相应的,第一支撑脚3上能够安装两个内层保护网5。本方案中内层保护网5的层数为两层,提高了铁丝保护网的强度,对苗种起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作用。
优选的,位于内层的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的孔径小于位于外层的外层保护网的网目的孔径,且位于内层的内层保护网5的丝径小于位于外层的外层保护网的丝径。
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脚4上开设有一个第二插孔,相应的,第二支撑脚4上能够安装一个外层保护网。
优选的,盖板1为孔板,盖板1上开设的孔的孔径不能供苗种穿过。
盖板1上的孔洞能够进一步实现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内与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外的水和饵料的循环,为苗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为固定扣6,如图7所示,固定扣6包括第一卡柱61、第二卡柱62、第三卡柱63和连接板64,第一卡柱61能够插入盖板1的网目且与第一支撑脚3的第一端面贴合,第二卡柱62能够插入盖板1的网目且与第一支撑脚3的第二端面贴合,第一支撑脚3的第二端面与第一支撑脚3的第二端面相对,第三卡柱63能够插入盖板1的网目且和第二支撑脚4与第一支撑脚3的第一端面平行的端面贴合。
第一卡柱61、第二卡柱62和第三卡柱63均与连接板64垂直,第二卡柱62相对于第一卡柱61和第三卡柱63错位布置,第二卡柱62与第一卡柱6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支撑脚3的厚度,第三卡柱63与第二卡柱6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支撑脚4的厚度。
优选的,第一支撑脚3和第二支撑脚4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固定扣6连接。
通过固定扣6实现第二支撑脚4的固定,安装操作简单,降低了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的组装难度,进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为了控制铁丝保护网的腐蚀溶解速度,本方案中在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铜柱,与铁丝保护网组成原电池,促进铁丝保护网在海水中的稳定腐蚀溶解。
在花刺参苗种增殖放流的实施例中:
根据花刺参苗种的生长速度设置内层保护网5及外层保护网的网目大小及丝径。增殖装置的外径为5m,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直径为0.5cm,以防花刺参苗种逃脱,丝径0.5mm,保持完整的时间为1个月;外层保护网的网目直径1cm,丝径1.2mm,保持完整的时间最长3个月;盖板1的材料为玻璃纤维,网目直径3cm,防止较大型敌害生物破坏增殖装置。
增殖装置在热带珊瑚礁海域水深10m以浅、光照充足、平坦且有散布小型礁块的沙底区域进行布设,增殖装置无底,花刺参苗种直接在自然底质生长,将体长3cm花刺参苗种放入花刺参苗种的内层保护网5内并加盖板1,密度控制在为40头/m2。花刺参在放入增殖装置后3个月即可自然释放,且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敌害生物的捕食能力显著提升,苗种成活率可达50%以上。
在马蹄螺苗种增殖放流的实施例中:
根据马蹄螺苗种的生长速度设置内网及外网的网目大小及丝径。增殖装置的外直径为5m,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直径为0.5cm,以防马蹄螺苗种逃脱,丝径0.5mm,保护网保持完整的时间为1个月;外层保护网的丝径1.2mm,网目直径1.0cm,保持完整的时间最长3个月;盖板1的丝径为5mm,网目直径3cm,材质玻璃纤维,防止较大型敌害生物破坏增殖装置。
在苗种体长0.6-2.0cm期间进行防护,防护时间为3个月。增殖装置在热带海域水深10m以浅、光照充足、平坦的沙质底区域进行布设,增殖装置无底,马蹄螺苗种直接在自然底质生长。将壳高0.6cm的马蹄螺苗放入马蹄螺的内层保护网5并加盖板1,密度控制在50粒/m2。马蹄螺苗种在放入增殖装置后3个月即可自然释放,且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敌害生物的捕食能力显著提升,苗种成活率可达40%以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1);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为开放端,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所述盖板(1)封堵;
铁丝保护网,所述铁丝保护网套设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铁丝保护网的上端与所述盖板(1)相抵,所述铁丝保护网的下端至少与所述支撑框架的下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保护网包括内层保护网(5)和外层保护网,所述内层保护网(5)与所述外层保护网同轴布置,所述内层保护网(5)的网目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层保护网的网目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保护网(5)的丝径小于所述外层保护网的丝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环形框(2),所述环形框(2)的上表面安装所述盖板(1);
第一支撑脚(3),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与所述环形框(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框(2)架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脚(3)与所述内层保护网(5)连接;
第二支撑脚(4),所述第二支撑脚(4)的上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盖板(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4)的下端能够与海底相抵,所述第二支撑脚(4)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盖板(1)的外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二支撑脚(4)与所述外层保护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保护网(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层保护网(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脚(3)上开设有两个能够供所述内层保护网(5)穿过的第一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保护网的个数为一个,所述第二支撑脚(4)上开设有一个能够供所述外层保护网穿过的第二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为网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固定扣(6),所述固定扣(6)包括第一卡柱(61)、第二卡柱(62)、第三卡柱(63)和连接板(64),所述第一卡柱(61)、所述第二卡柱(62)和所述第三卡柱(63)均与所述连接板(64)垂直,所述第一卡柱(61)能够插入所述盖板(1)的网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第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柱(62)能够插入所述盖板(1)的网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第二侧面贴合,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三卡柱(63)能够插入所述盖板(1)的网孔且和所述第二支撑脚(4)与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第一侧面平行的第三侧面贴合;
所述第一支撑脚(3)与所述第二支撑脚(4)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所述固定扣(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盖板,所述支撑框架为玄武岩棒材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铜柱。
CN202011328987.1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Active CN114451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8987.1A CN114451332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8987.1A CN114451332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332A true CN114451332A (zh) 2022-05-10
CN114451332B CN114451332B (zh) 2023-04-14

Family

ID=8140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8987.1A Active CN114451332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133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650A (ja) * 1993-03-12 1994-09-20 Japan Steel & Tube Constr Co Ltd 種苗放流容器
CN101919357A (zh) * 2009-06-16 2010-12-22 铜联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铜合金材料的应用
CN101929231A (zh) * 2010-08-04 2010-12-29 安徽省根源光大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干式连接装置
CN103070106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海洋生物栖息场所
JP3194157U (ja) * 2014-08-28 2014-11-06 協同組合マリンテクノ山口 稚魚保護育成礁
JP2015173627A (ja) * 2014-03-14 2015-10-0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生け簀及び魚類の養殖方法
CN105075914A (zh) * 2015-05-22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带养殖网箱的悬浮藻礁
CA2879225A1 (en) * 2015-01-21 2016-07-21 Vector Corrosion Technologies Ltd. Corrosion protection using a sacrificial anode
CN205455363U (zh) * 2016-04-06 2016-08-17 三亚意源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套网笼
CN107660488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 扇贝深海穿耳养殖礁
JP3227334U (ja) * 2020-02-04 2020-08-20 友里恵 安齋 水生植物栽培ケージ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650A (ja) * 1993-03-12 1994-09-20 Japan Steel & Tube Constr Co Ltd 種苗放流容器
CN101919357A (zh) * 2009-06-16 2010-12-22 铜联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铜合金材料的应用
CN101929231A (zh) * 2010-08-04 2010-12-29 安徽省根源光大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干式连接装置
CN103070106A (zh) * 2012-12-13 2013-05-01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海洋生物栖息场所
JP2015173627A (ja) * 2014-03-14 2015-10-05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生け簀及び魚類の養殖方法
JP3194157U (ja) * 2014-08-28 2014-11-06 協同組合マリンテクノ山口 稚魚保護育成礁
CA2879225A1 (en) * 2015-01-21 2016-07-21 Vector Corrosion Technologies Ltd. Corrosion protection using a sacrificial anode
CN105075914A (zh) * 2015-05-22 2015-11-25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带养殖网箱的悬浮藻礁
CN205455363U (zh) * 2016-04-06 2016-08-17 三亚意源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华贵栉孔扇贝养殖套网笼
CN107660488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大连市水产研究所 扇贝深海穿耳养殖礁
JP3227334U (ja) * 2020-02-04 2020-08-20 友里恵 安齋 水生植物栽培ケー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332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8049B (zh) 被养殖生物的养殖方法及其养殖设施
CN105123565A (zh) 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及装置
KR101027277B1 (ko) 해삼 및 전복 종묘 복합 양식 방법
Spencer et al. Protecting Manila clam (Tapes philippinarum) beds with plastic netting
CN111789057A (zh) 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
WO1983003948A1 (en) Shellfish mariculture
KR101415366B1 (ko) 이중 튜브식 해삼 양성용 쉘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삼용 가두리
KR101286078B1 (ko)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CN108308086B (zh) 再生稻与鱼立体种养的装置及方法
CN114451332B (zh) 一种海水苗种防敌害中培养殖装置
US202003296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yster Aquaculture
CN110140680B (zh) 一种合浦珠母贝底播养殖方法
KR102241319B1 (ko) 실내에서 수행되는 갯게의 인공종자 생산방법
CN101743919A (zh) 底栖水产品沉礁养殖方法及装置
KR200484611Y1 (ko) 전복양식용 가두리
JP2002171854A (ja) 多年生海藻の育成方法および育成器具
CN104663541B (zh) 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
KR100794269B1 (ko) 피조개부착치패 보호망 및 상기 보호망을 이용한 피조개치패 중간양성방법
WO2013120322A1 (zh) 短蛸室外土池人工繁殖方法
JP2016149953A (ja) 藻場造成装置及び藻場造成方法
JP3227334U (ja) 水生植物栽培ケージ
CN112262797A (zh) 一种巨首楔蚌的人工繁育方法
KR101402670B1 (ko) 갯벌참굴 양성망 거치대용 참굴 유생 채묘판
Charo et al. River-based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the African catfish Clarias gariepinus: an option for the small fish farmer
CN201577408U (zh) 底栖水产品沉礁养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