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7710B -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7710B
CN114447710B CN202210076246.1A CN202210076246A CN114447710B CN 114447710 B CN114447710 B CN 114447710B CN 202210076246 A CN202210076246 A CN 202210076246A CN 114447710 B CN114447710 B CN 114447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edge
ridge
rib
conductive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62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7710A (zh
Inventor
何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47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7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7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7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应用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及应用该电连接器的连接装置,该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脊部、第二脊部和连接第一脊部与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肋部;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上接触部,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下接触部,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第三侧缘与第四侧缘,第三侧缘与第二侧缘面对设置,第二侧缘上端高于第三侧缘上端,第二侧缘下端高于第三侧缘下端;肋部连接第一侧缘与第四侧缘。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尤指一种卷曲的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导电端子均使用弹性结构与对接元件实现电性连接,其中LGA(Land GridArray)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弹性结构大多认为是一种片弹簧,片弹簧载荷较小,且其弹片(业界俗称弹臂)往往需要在垂直于对接方向的方向上超出容纳导电端子的收容孔,妨碍多个导电端子之间的紧凑排列。除了片弹簧外,现有工艺还能够制作其他形态的弹性结构,但实际中仍然少见应用了其他形态弹性结构的导电端子。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曲且保持机械性能的导电端子以及应用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和连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本体和多个导电端子,所述本体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二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凸出的至少一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收容孔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移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肋部以相同的间距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至少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块相互阻挡,用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水平转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卡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肋部,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螺旋延伸,所述卡块沿远离所述虚拟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相对于所述收容孔的侧壁凹陷设置并收容所述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卡块,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与两个所述卡块相对应的两个限位部,其中一个所述卡块被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部向上挡止,另一个所述卡块被另一个所述限位部向下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不同所述肋部的两个所述卡块,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与两个所述卡块相对应的两个限位部,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螺旋延伸,每一所述卡块沿远离所述虚拟轴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中一个所述卡块自其中一个对应的所述肋部向下延伸形成,且受到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部的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退出所述收容孔,另一个所述卡块自另一个对应的所述肋部向上延伸形成,且受到另一个所述限位部的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退出所述收容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同时在对应所述卡块的相对两侧限位,防止所述导电端子水平旋转。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肋部环绕同一虚拟轴线螺旋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分别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相对于所述虚拟轴线倾斜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令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滑移,并且在静止时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互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进而补强与对接元件的正向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受到一上对接元件向下的压接,所述导接部受到一下对接元件向上的压接,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肋部包括多个直段,相邻两个所述直段相互转折连接,所述收容孔的侧壁包括多个平面,多个所述直段与多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适配,防止所述导电端子相对所述收容孔水平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凹陷区,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
多个所述肋部间隔排布,使所述导电端子形成镂空,减小了不同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正对面积,且单个所述导电端子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阻抗。螺旋延伸的所述肋部具备弹性,且相对于片弹簧具备更大的刚性,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适用于更加庞大的对接元件。另一方面,所述卡块与所述限位部的相互配合,既能够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收容孔,还能够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转动,保持稳定的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二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肋部以相同的间距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两个所述肋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肋部定义同一虚拟轴线并相对于所述虚拟轴线螺旋向上延伸,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凹陷区,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
多个所述肋部间隔排布,使所述导电端子形成镂空,减小了不同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正对面积,且单个所述导电端子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阻抗。螺旋延伸的所述肋部具备弹性,且相对于片弹簧具备更大的刚性,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适用于更加庞大的对接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一上对接元件、一下对接元件和连接所述上对接元件和所述下对接元件的一电连接器,所述上对接元件具有一上导电片,所述下对接元件具有一下导电片,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抵接所述上导电片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抵接所述下导电片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二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所述上导电片的中心与所述下导电片的中心分别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多个所述肋部间隔排布,使所述导电端子形成镂空,减小了不同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正对面积,且单个所述导电端子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阻抗。螺旋延伸的所述肋部具备弹性,且相对于片弹簧具备更大的刚性,能够承载更大的载荷,适用于更加庞大的对接元件。所述上导电片的中心与所述下导电片的中心分别相对所述肋部的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使所述接触部抵接所述上导电片的中间区域,所述导接部抵接所述下导电片的中间区域,如此设置能够优化高频传输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本体和多个导电端子,所述本体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的至少一肋部;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受到在上下方向的压力时,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彼此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导接部包括两个抱臂,用以固定一焊料,沿上下方向看,两个所述抱臂的投影被所述肋部的投影包围。所述抱臂用以固定一焊料,利用焊料焊接形成更稳固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肋部和所述第一脊部侧缘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接触部保持间隔。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肋部凸出,又或者说令所述肋部远离对接元件,减小所述肋部与对接元件之间的电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高频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肋部包括一螺旋段和一连接段,所述肋部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脊部或所述第二脊部,所述连接段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倾角大于螺旋段螺旋上升的倾角。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螺旋段凸出,能够调整应力分布,其中所述连接段相对提供更多的刚性,所述螺旋段相对提供更多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相邻的所述肋部,所述连接段延伸的长度大于两个相邻所述肋部螺旋段之间的间隔。如此设置使得所述螺旋段相对集中在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多个所述肋部,位于最上侧的所述肋部具有凸出的一卡块,所述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收容孔内部且上下设置的两个限位部,位于上方的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凹槽结构,收容所述卡块并挡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移动,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凸块结构,位于最下侧的的所述肋部的下方,以挡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缘具有至少一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三侧缘具有至少一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时,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实现面对面接触。如此设置能够令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滑移,并且在静止时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互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进而补强与对接元件的正向力。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所述肋部,相邻两个所述肋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间隔在分别邻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的端部位置大于中间部位。如此设置使得所述螺旋段相对集中在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均为线性结构,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脊部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接部在所述第二脊部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工艺,提升良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至少一个所述肋部连接上下方向上一定程度错位设置的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所对应的相背的两个侧缘,令所述导电端子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阻抗,同时所述肋部作为一种弹性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为所述导电端子抵接所述上对接元件、所述下对接元件提供必需的正向力,而不损失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中导电端子组装于本体后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的本体沿线A-A的剖视图;
图9为图7的电连接器对接下对接元件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的电连接器对接上对接元件和下对接元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的导电端子与上对接元件、下对接元件对接前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2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2的展开图;
图16为图12的导电端子收容在电连接器的本体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的侧视图;
图19为图17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7的导电端子收容在电连接器的本体且未压接上对接元件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的导电端子压接上对接元件后接触收容孔侧壁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导电端子1 第一脊部11 接触部111
第一侧缘112 第二侧缘113 第二脊部12
导接部121 抱臂1211 第三侧缘122
第四侧缘123 肋部13 直段131
转折段132 螺旋段H 连接段C
第一接触部14 第二接触部15 凹陷区16
卡块17 虚拟轴线X 虚拟连线L
本体2 收容孔21 限位部22
电连接器100 上对接元件200 上导电片201
下对接元件300 下导电片301 连接装置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导电端子1包括一第一脊部11、一第二脊部12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13。由于多个所述肋部13间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1镂空设置。单条所述肋部1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脊部11、所述第二脊部12的高度。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均呈条状的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脊部11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111,所述第一脊部11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112与一第二侧缘113。所述第一侧缘112和所述第二侧缘113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一脊部1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脊部12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121,所述第二脊部12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122与一第四侧缘123。所述第三侧缘122和所述第四侧缘123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二脊部12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侧缘122与所述第二侧缘113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下端。
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所述第一侧缘112和所述第二侧缘113平行倾斜,所述第三侧缘122和所述第四侧缘123平行倾斜,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均为一种沿单一方向延伸的线性结构,所述接触部111在所述第一脊部11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接部121在所述第二脊部12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缘113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4、一第二接触部15和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之间的一凹陷区16,所述凹陷区16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上端。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之间的虚拟连线L沿上下方向延伸,即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上下对齐,当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相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相互接触。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所述肋部13环绕同一虚拟轴线X螺旋向上延伸,所述虚拟轴线X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肋部13以相同的间距间隔排布。每一所述肋部13连接所述第一侧缘112与所述第四侧缘123,并包括多个直段131和多个转折段132,相邻的两个所述直段13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转折段132相互连接,所述转折段132呈弧形弯折延伸且对应的角度为90度。所述导电端子1沿上下方向的投影呈圆角四边形,显然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并非仅包括通常认知中的弧形螺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沿上下方向的投影呈圆形,此时的“螺旋”则是通常认知的弧形螺旋。另外,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分别相对所述虚拟轴线X水平偏移,所述接触部111和所述导接部121之间的虚拟连线L与所述虚拟轴线X平行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具有两个卡块1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卡块17位于不同所述肋部13,两个所述卡块17位于所述虚拟轴线X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卡块17自对应的所述肋部13沿远离所述虚拟轴线X的方向延伸,位置较高的所述卡块17自较高的所述肋部13的所述直段131向下且向外延伸,位置较低的所述卡块17自较低的所述肋部13的所述直段131向上且向外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较高的所述卡扣设置为向上延伸,较低的所述卡扣设置为向下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块17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
如图3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的展开示意图。所述导电端子1由一金属板材(未图示)通过冲压工艺制成,先冲压裁切所述金属板材形成一镂空的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胚料,保留两个长边、两个短边和连接两个所述短边的中间线,并以两个所述短边作为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以两个所述长边以及所述中间线作为所述肋部13,以四边形的两个呈锐角的角落处作为所述接触部111和所述导接部121,在所述第一脊部11上裁切出所述凹陷区16而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在最高和最低的所述肋部13上分别留下一个所述卡块17,一个所述卡块17向下延伸并相对于所述胚料所在的平面弯曲凸出,另一个所述卡块17向上延伸并相对于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弯曲凸出,且两个所述卡块17弯曲凸出的方向相反。令所述第一脊部11相对于所述虚拟轴线X倾斜设置,再令所述胚料绕所述虚拟轴线X逐步弯折,使所述肋部13形成多个所述直段131和多个所述转折段1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肋部13形成五个所述直段131和四个所述转折段132。完成弯折后,即完成所述导电端子1,制成的所述导电端子1沿所述虚拟轴线X的投影呈圆角四边形,且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的虚拟连线L与所述虚拟轴线X相平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4、第二接触部15和所述凹陷区16设置在所述第二脊部12的所述第三侧缘122,所述凹陷区16的下端超出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下端,当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相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相互接触。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4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下端,所述第二接触部15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上端,当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相向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相互接触。
如图6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本体2和多个导电端子1,所述导电端子1可以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或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下文以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导电端子1为例对所述电连接器100进行说明,但不限于第一实施例。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本体2为绝缘材料制成,其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的多个收容孔21,所述收容孔21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21的侧壁包括多个平面,多个所述直段131与多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适配(辅助参阅图9),如此可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相对所述收容孔21水平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从上往下看,所述收容孔21大致可呈圆形,或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仅设置一个所述导电端子1以及对应收容所述导电端子1的一个所述收容孔21。
多个所述肋部13间隔排布,使所述导电端子1形成镂空,减小了不同所述导电端子1之间的正对面积,且单个所述导电端子1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1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特征阻抗。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本体2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21设有两个限位部22,针对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1的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卡块17被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部22向上挡止,另一个所述卡块17被另一个所述限位部22向下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退出对应的所述收容孔2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部22设置在对应所述收容孔21的不同高度,且位于对应所述导电端子1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部22相对于所述收容孔21的侧壁凹陷设置,即所述限位部22具体为一个凹槽结构,较高的所述限位部22向上贯穿所述绝缘本体2,较低的所述限位部22向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2,较高的所述限位部22收容较高的所述卡块17,较低的所述限位部22收容较低的所述卡块17,且所述限位部22的尺寸稍大于所述卡块17的尺寸,使得所述卡块17被所述限位部22水平限位而无法转动。另外,较高的所述卡块17收容于较高的所述限位部22而被挡止,即较高的所述卡块17位于较高的所述限位部22的槽底的上方,所述较低的所述卡块17收容于较低的所述限位部22而被挡止,即较底的所述卡块17位于较底的所述限位部22的槽顶的下方,如此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退出对应的所述收容孔21。在其他实施例,前述所述卡块17与所述限位部22的之间的限位关系可以上下颠倒;所述限位部22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收容孔21的侧壁凸出的凸块;所述本体2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21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限位部22,对应的所述导电端子1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卡块17,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需数量的所述卡块17与所述限位部22。
如图9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10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电连接器100,一上对接元件200和一下对接元件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2及设于所述本体2的多个导电端子1,所述导电端子1的具体结构以及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已在上述的文字中详细描述,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对接元件200为一芯片模块,其下表面具有多个上导电片201,多个所述上导电片201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一一对应;所述下对接元件300为一电路板,其上表面具有多个下导电片301,多个所述下导电片301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一一对应。所述导电端子1通过所述接触部111抵接所述上导电片201的中间区域、所述导接部121抵接所述下导电片301的中间区域,使所述上对接元件200和所述下对接元件300相互电性连接。
如图9和图11所示,所述上导电片201和所述下导电片301分别在一个水平方向上超出所述导电端子1沿上下方向(即所述虚拟轴线X)的投影,所述上导电片201的中心与所述下导电片301的中心的虚拟连线L相对所述虚拟轴线X水平偏移。在理想情况下,所述上导电片201的中心与所述下导电片301的中心的虚拟连线L,和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的虚拟连线L相互重合,如此在受到外力冲击或震动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111不易在水平方向上脱离与所述上导电片201的电性接触,所述导接部121不易在水平方向上脱离与所述下导电片301的电性接触,保证所述连接装置1000能够取得较好的电气传输性能。
如图10所示,当所述接触部111受到所述上对接元件200向下的压接,所述导接部121受到所述下对接元件300向上的压接后,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相互接触,此时所述上导电片201与所述下导电片301之间的导电路径沿着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无需通过螺旋的所述肋部13,减少导电路径的长度。另外,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实现两点接触,能够增加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作为导电路径的占比,减小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上作为无用的、相当于开路旁支(open stub)的部分,进而减小开路旁支影响高频传输。所述肋部13具备弹性,当所述导电端子1受到压接后,所述肋部13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性力,以此作为维持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上对接元件200、所述导接部与所述下对接元件300稳定接触的正向力。
如图12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第四实施例,能够作为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实施例中的所述导电端子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包括一第一脊部11、一第二脊部12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肋部13。由于两个所述肋部13间隔设置,所述导电端子1镂空设置。单条所述肋部13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脊部11、所述第二脊部12的高度。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均呈条状的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脊部11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111,所述第一脊部11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112与一第二侧缘113。所述第一侧缘112和所述第二侧缘113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一脊部1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脊部12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121,所述第二脊部12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122与一第四侧缘123。所述第三侧缘122和所述第四侧缘123均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即所述第二脊部12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侧缘122与所述第二侧缘113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113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122的下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缘112和所述第四侧缘123均由多段非平直延伸的段落组成,但仍可认为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都大体上是沿单一方向延伸的线性结构,所述接触部111在所述第一脊部11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接部121在所述第二脊部12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整个所述第二侧缘113倾斜设置,整个所述第三侧缘122倾斜设置,故整个所述第二侧缘113作为一第一倾斜段,整个所述第三侧缘122作为一第二倾斜段,当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导接部121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时,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实现面对面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令一部分的所述第二侧缘113倾斜设置,仅倾斜设置的部分作为所述第一倾斜段,而未倾斜设置的部分作为一竖直段;一部分的所述第三侧缘122倾斜设置,仅倾斜设置的部分作为所述第二倾斜段,而未倾斜设置的部分作为另一竖直段。
如图12至图14所示,两个所述肋部13环绕同一虚拟轴线X螺旋向上延伸,所述虚拟轴线X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一所述肋部13包括一螺旋段H和两个连接段C。所述肋部13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C连接所述第一侧缘112,通过另一个所述连接段C连接所述第四侧缘123,上方的所述肋部13的所述连接部C与所述第一侧缘11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接触部111保持间隔D1,下方的所述肋部13的所述连接部C与所述第四侧缘123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所述导接部121保持间隔,使得所述接触部111相对于所述肋部13向上凸出,所述导接部121相对于所述肋部13向下凸出。所述螺旋段H包括多个直段131和多个转折段132,相邻的两个所述直段131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转折段132相互连接,所述转折段132呈弧形弯折延伸且对应的角度为9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肋部13,也可以令所述肋部13在未受外力影响时呈水平设置。
如图15所示,为所述导电端子1的展开图,以直观地展示所述导电端子1部分结构的相互关系,且这些相互关系不随所述导电端子1卷曲成型而改变:所述连接段C的倾角A1大于螺旋段H螺旋上升的倾角A2,所述连接段C的长度D2大于两个所述肋部之间的间隔D3,令上下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段C之间的间隔大于两个所述螺旋段H之间的间隔,即相邻两个所述肋部13之间沿上下方向的间隔在分别邻接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的端部位置大于中间部位。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仅位于最上侧的所述肋部13具有凸出的一卡块17,如图1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收容于电连接器100的本体2的收容孔21,所述本体2具有位于所述收容孔21内部且上下设置的两个限位部22,位于上方的较高的所述限位部22为一凹槽结构,收容所述卡块17并挡止所述导电端子1向上移动,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部22为一凸块结构,位于下侧的所述肋部13的下方,以挡止所述导电端子1向下移动。
如图17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导电端子1的第五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导接部121包括两个抱臂1211,用以固定一块焊料(未图示),沿上下方向看,两个所述抱臂1211的投影被所述肋部13的投影包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接部121可设置为一弹片。另外,所述第一脊部11的下端没有相对所述肋部13向下凸出,以远离所述焊料。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当所述接触部111被所述上对接元件压接后,所述第一脊部11向下移动,同时所述肋部13向外扩张并接触所述收容孔21的侧壁。
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的其余未提及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可参考第四实施例,不再额外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至少一个所述肋部13连接上下方向一定程度错位设置的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所对应的相背的两个侧缘,令所述导电端子1本身形成多条导电路径,改变其自身的电感,进而降低了应用所述导电端子1的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特征阻抗,同时所述肋部13作为一种弹性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为所述导电端子1抵接所述上对接元件200、所述下对接元件300提供必需的正向力,而不损失机械性能。
(2)当所述接触部111受到所述上对接元件200向下的压接,所述导接部121受到所述下对接元件300向上的压接后,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相互接触,此时所述上导电片201与所述下导电片301之间的导电路径主要沿着所述第一脊部11和所述第二脊部12,很少一部分通过螺旋的所述肋部13,或者无需通过螺旋的所述肋部13,如此可减少导电路径的有效长度。
(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通过两个台阶上下抵接导通,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左右相互抵接导通,减小所述导电端子1所能提供的正向力,避免正向力过大。另外,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14和所述第二接触部15实现两点接触,能够增加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作为导电路径的占比,减小所述第一脊部11与所述第二脊部12上作为无用的、相当于开路旁支(open stub)的部分,进而减小开路旁支影响高频传输。
(4)所述卡块17与所述限位部22相互配合,或者所述肋部13的所述直段131与所述收容孔21的侧壁平面相互适配,均可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水平转动,从而使所述接触部111能够保持在所述上导电片201的中心、所述导接部121能够保持在所述下导电片301的中心,以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同时,两个所述限位部22与两个所述卡块17形成两组限位,实现对所述导电端子1的向上挡止与向下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从所述本体1中脱离。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本体和多个导电端子,所述本体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
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
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
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一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
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凸出的至少一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收容孔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部以相同的间距间隔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至少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卡块相互阻挡,用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水平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肋部,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螺旋延伸,所述卡块沿远离所述虚拟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相对于所述收容孔的侧壁凹陷设置并收容所述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卡块,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与两个所述卡块相对应的两个限位部,其中一个所述卡块被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部向上挡止,另一个所述卡块被另一个所述限位部向下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收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不同所述肋部的两个所述卡块,所述本体对应每一所述收容孔设有与两个所述卡块相对应的两个限位部,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螺旋延伸,每一所述卡块沿远离所述虚拟轴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中一个所述卡块自其中一个对应的所述肋部向下延伸形成,且受到其中一个所述限位部的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退出所述收容孔,另一个所述卡块自另一个对应的所述肋部向上延伸形成,且受到另一个所述限位部的挡止,防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退出所述收容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同时在对应所述卡块的相对两侧限位,防止所述导电端子水平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部环绕同一虚拟轴线螺旋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分别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相对于所述虚拟轴线倾斜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的所述接触部受到一上对接元件向下的压接,所述导接部受到一下对接元件向上的压接,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包括多个直段,相邻两个所述直段相互转折连接,所述收容孔的侧壁包括多个平面,多个所述直段与多个所述平面一一对应适配,防止所述导电端子相对所述收容孔水平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凹陷区,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
14.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
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
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
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一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部以相同的间距间隔排布。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两个所述肋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部定义同一虚拟轴线并相对于所述虚拟轴线螺旋向上延伸,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当所述导接部与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的所述接触部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时,所述第一脊部和所述第二脊部通过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侧缘或所述第三侧缘具有一凹陷区,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当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缘时,所述凹陷区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
20.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一上对接元件、一下对接元件和连接所述上对接元件和所述下对接元件的一电连接器,所述上对接元件具有一上导电片,所述下对接元件具有一下导电片,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肋部;
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抵接所述上导电片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
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抵接所述下导电片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
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且所述肋部自所述第四侧缘向所述第一侧缘螺旋地向上延伸;
所述肋部环绕一虚拟轴线,所述上导电片的中心与所述下导电片的中心分别相对所述虚拟轴线水平偏移。
2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本体和多个导电端子,所述本体具有收容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多个收容孔,所述收容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第一脊部、一第二脊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的至少一肋部;
所述第一脊部的上端具有一接触部,所述第一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
所述第二脊部的下端具有一导接部,所述第二脊部具有左右相对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第三侧缘与所述第二侧缘面对面设置,所述第二侧缘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上端,所述第二侧缘的下端高于所述第三侧缘的下端;
所述肋部连接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第四侧缘;
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受到在上下方向的压力时,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三侧缘彼此接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包括两个抱臂,用以固定一焊料,沿上下方向看,两个所述抱臂的投影被所述肋部的投影包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和所述第一侧缘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接触部保持间隔。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包括一螺旋段和一连接段,所述肋部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脊部或所述第二脊部,所述连接段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倾角大于螺旋段螺旋上升的倾角。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个相邻的所述肋部,所述连接段延伸的长度大于两个相邻所述螺旋段之间的间隔。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多个所述肋部,位于最上侧的所述肋部具有凸出的一卡块,所述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收容孔内部且上下设置的两个限位部,位于最上侧的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凹槽结构,收容所述卡块并挡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上移动,位于最下侧的所述限位部为一凸块结构,位于最下侧的的所述肋部的下方,以挡止所述导电端子向下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缘具有至少一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三侧缘具有至少一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受外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彼此时,所述第一倾斜段与所述第二倾斜段实现面对面接触。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所述肋部,相邻两个所述肋部之间沿上下方向的间隔在分别邻接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的端部位置大于中间部位。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脊部与所述第二脊部均为线性结构,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脊部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接部在所述第二脊部所在的线性延伸方向上。
CN202210076246.1A 2021-12-22 2022-01-24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1144477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92427 2021-12-22
CN202111579242 2021-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7710A CN114447710A (zh) 2022-05-06
CN114447710B true CN114447710B (zh) 2023-08-08

Family

ID=8136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6246.1A Active CN114447710B (zh) 2021-12-22 2022-01-24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771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5077B (en) * 2005-06-27 2006-05-11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Housing,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housing and the terminal
JP2011040354A (ja) * 2009-08-10 2011-02-24 Ace Five:Kk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TW201108516A (en) * 2009-08-17 2011-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JP2014127421A (ja) * 2012-12-27 2014-07-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8879162A (zh) * 2018-05-18 2018-11-2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987967A (zh) * 2018-06-22 2018-12-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571015U (zh) * 2018-04-27 2019-03-01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
CN109713492A (zh) * 2018-03-14 2019-05-0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13340791U (zh) * 2020-11-19 2021-06-01 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5077B (en) * 2005-06-27 2006-05-11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Housing,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housing and the terminal
JP2011040354A (ja) * 2009-08-10 2011-02-24 Ace Five:Kk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TW201108516A (en) * 2009-08-17 2011-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JP2014127421A (ja) * 2012-12-27 2014-07-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713492A (zh) * 2018-03-14 2019-05-0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571015U (zh) * 2018-04-27 2019-03-01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
CN108879162A (zh) * 2018-05-18 2018-11-23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987967A (zh) * 2018-06-22 2018-12-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13340791U (zh) * 2020-11-19 2021-06-01 苏州信音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端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7710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7197B (zh) 电连接器
EP163201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3890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033245A (en)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224432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orthogonal contact arms and offset contact areas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20090068897A1 (en) Slot connector
US109986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2223175A (ja) 多接点組立体および可撓接点部材
CN109802258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987967B (zh) 电连接器
US106011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improving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US8251713B2 (en) Contact terminal having insulative cap
US101160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s thereof
TWI296867B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JP7467236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US6554634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ZIF socket connector
US1119619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447710B (zh) 导电端子、电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CN100470942C (zh)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CN100429833C (zh) 电连接器
WO2004055944A1 (ja) コネクタ
CN215896800U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7A (zh) 电连接器
CN21894003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