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7031A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7031A
CN114447031A CN202011199618.7A CN202011199618A CN114447031A CN 114447031 A CN114447031 A CN 114447031A CN 202011199618 A CN202011199618 A CN 202011199618A CN 114447031 A CN114447031 A CN 11444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ubstrate
pixel
display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96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博
张微
于池
黄炜赟
肖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96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70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003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956A1/zh
Priority to US17/788,39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252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44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7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6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第一重复单元,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衬底基板,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中,每一个第一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第二重复单元,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衬底基板,且位于第二显示区域中,每一个第二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节距,相邻的两个第二重复单元之间沿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二节距,第一节距大于第二节距;在一个第一重复单元内,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节距存在如下关系:0.15*第二节距≤第一距离≤0.4*第二节距。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多样化使用需求的增加,以及显示装置的高屏占比的设计要求的出现,目前出现了“屏下摄像头”的方案。在“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将摄像头等成像模块嵌入在显示区域中,以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的尺寸,从而提高屏占比。目前,在“屏下摄像头”的方案中,在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的基础上,如何保证显示基板中对应设置成像模块的位置处的透光率以及显示效果,成为研发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本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对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因此,以上信息可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以及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三子像素;
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具有第一节距,所述第一节距等于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一子像素的中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具有第二节距,所述第二节距等于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重复单元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一子像素的中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所述第一节距大于所述第二节距;
在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节距存在如下关系:0.3*第二节距≤第一距离≤0.8*第二节距。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节距存在如下关系:1.2*第二节距≤第一间距≤1.7*第二节距。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至少包括阳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阳极结构包括阳极主体和阳极连接部,所述阳极主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在0.8~1.2之间。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在0.8~1.2之间。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以及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同一中心。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包括中心部分和围绕该中心部分的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与所述中心部分的厚度不同。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周部分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外周部分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心部分的厚度。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距离在36.12~96.32微米范围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在144.48~204.68微米范围内。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和至少一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一颜色的光,所述第二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二颜色的光,所述第三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三颜色的光,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和所述第三颜色彼此不同;以及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一些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另一些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以4行4列的阵列排布;在第一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二行中,一个第三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一个第三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四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以4行4列的阵列排布;以及在第一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二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一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四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以及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阳极结构的长轴基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至少包括阳极结构,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暴露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对于该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位于同一方位。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位于同一行的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通过第二过孔或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连接部,所述阳极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过孔或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阳极连接部的厚度。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阳极结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所在的层与所述阳极结构所在的层之间的平坦化层,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中;以及所述阳极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三颜色为绿色。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具有用于显示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允许来自所述第一侧的光至少部分透射至所述第二侧,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所述传感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侧的光。
根据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显示装置包括的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2的放大图;
图6和图7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重复单元内子像素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重复单元之间的节距;
图9是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3的放大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重复单元与第二重复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
图10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用于电连接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子像素至其像素驱动电路的导线;
图11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3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1中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及像素开口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5为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及像素开口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用于电连接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子像素至其像素驱动电路的导线;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个像素驱动电路的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个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19A至图19C分别示出了图4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
图20A至图20C分别示出了图6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以及
图21A至图21C分别示出了图7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放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如此,各个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不必限于图中所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当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然而,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术语和/或表述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或“在......上”对“直接在......上”等。此外,术语“连接”可指的是物理连接、电连接、通信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且可以以更广泛的含义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彼此垂直,或者可代表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和“从由X、Y和Z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诸如XYZ、XYY、YZ和ZZ的X、Y和Z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如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相关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限制。而是,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部件、构件、元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一个相区分。因而,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部件、第一构件、第一元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和/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第二构件、第二元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和/或第二部分,而不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为了便于描述,空间关系术语,例如,“上”、“下”、“左”、“右”等可以在此被使用,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如图中所示的关系。应理解,空间关系术语意在涵盖除了图中描述的取向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其它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颠倒,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下”或“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之上”或“上面”。
在本文中,表述“重复单元”表示多个子像素的组合,例如,用来显示一个像素点的多个子像素的组合,多个“重复单元”在衬底基板上成阵列地重复排列。例如,一个重复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像素,例如可以包括2个、3个、4个、或更多个子像素。此外,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将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称为第一重复单元,将位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称为第二重复单元。
在本文中,表述“像素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重复单元或子像素的个数。类似地,表述“分布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部件(例如重复单元、子像素、隔垫物等)的个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节距,相邻的两个第二重复单元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二节距,所述第一节距大于所述第二节距;在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节距可以存在如下关系:0.15*第二节距≤第一距离≤0.4*第二节距。这样,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第一重复单元的阳极结构及其对应的发光结构聚集缩紧,可以降低光线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衍射,改善眩光现象。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显示装置包括的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10。该显示基板10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A1、第二显示区域AA2和第三显示区域AA3。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第二显示区域AA2和第二显示区域AA2互不重叠。例如,第二显示区域AA2至少部分围绕(例如,完全围绕)第三显示区域AA3,第三显示区域AA3至少部分围绕(例如,完全围绕)第一显示区域AA1。
对于具有屏下传感器(例如,图像传感器)的显示基板,为了提高显示基板的对应于屏下传感器的显示区域的透光率,对应于屏下传感器的显示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单位面积分布密度(PPI)可以小于显示基板的其它显示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单位面积分布密度。
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基板1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传感器2可以设置到衬底基板1的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的背面(在图2中示出为下侧,例如显示时出光方向相反的一侧),第一显示区域AA1可以满足传感器2对于光透过率的成像要求。
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的透光率。传感器2例如为图像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等。该传感器2配置为接收来自显示基板10的显示侧(图2中的上侧,例如,显示出光方向上,或,显示时人眼所在的方向)的光线,从而可以进行图像拍摄、距离感知、光强感知等操作,这些光线例如透过第一显示区域AA1后照射到传感器上,从而被传感器感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A2完全围绕第三显示区域AA3,第三显示区域AA3完全围绕第一显示区域AA1,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域AA3可以位于显示基板的上侧边缘的位置,例如,第三显示区域AA3的三侧被第二显示区域AA2包围,其上侧与显示基板的上侧平齐。再例如,第三显示区域AA3可以位于显示基板的上侧边缘的位置,并且沿显示基板的整个宽度布置。
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第二显示区域AA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又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和第二显示区域AA2的形状可以均为矩形、圆角矩形或者其它合适的形状。
在图1至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可以采用OLED显示技术。由于OLED显示基板具有广视角、高对比度、快响应、低功耗、可折叠、柔性等优势,在显示产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随着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对高屏占比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图1至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中,采用了屏下摄像头的方案。这样,可以消除notch区,避免在显示屏中挖孔,并且能够提高屏占比,具有较佳的视觉体验。
此外,所述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器件层和封装层。例如,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路层3、发光器件层4和封装层5。驱动电路层3包括驱动电路结构,发光器件层4包括例如OLED的发光器件。所述驱动电路结构控制各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发光,以实现显示功能。该驱动电路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器以及各种信号线。所述各种信号线包括栅线、数据线、ELVDD电源线和ELVSS电源线等,以便为每个子像素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电源电压等各种信号。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2的放大图。
参照图3至图5,该第一显示区域AA1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重复单元P1,该第二显示区域AA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重复单元P2。每个重复单元P1、P2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重复单元P1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同样地,第二重复单元P2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以红色、绿色和蓝色为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公开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每一个重复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为彼此不同的颜色。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图4中示例为两个)第一颜色子像素、至少一个(例如,图4中示例为两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和至少一个(例如,图4中示例为四个)第三颜色子像素。为了描述方便,将第一重复单元P1包括的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分别称为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并且分别用附图标记SP1、SP2和SP3表示。一个第二重复单元P2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图5中示例为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至少一个(例如,图5中示例为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和至少一个(例如,图5中示例为两个)第三颜色子像素。为了描述方便,将第二重复单元P2包括的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分别称为第四子像素、第五子像素和第六子像素,并且分别用附图标记SP4、SP5和SP6表示。例如,第一颜色可以为红色,第二颜色可以为蓝色,第三颜色可以为绿色。其中,一个子像素可以包括发光器件和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发光器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位于其中的发光材料层,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晶体管,电容等元件,像素驱动电路接收显示基板上设置的信号线的信号,产生驱动发光器件的电流,并通过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之一连接,实现驱动发光器件发光的目的。例如,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衬底基板上,发光器件位于像素驱动电路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电极远离像素驱动电路一侧的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各个子像素对应至少一个像素界定层开口(例如一个),子像素的实际发光区域或显示区域与该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界定层开口大致相当。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界定层开口或者实际发光区域面积小于第一电极的面积,且在衬底基板上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一电极在衬底基板投影之内。为了方便示意,图4和图5中都仅示出了子像素的第一电极(例如阳极结构)的大概位置和形状,以表示各个子像素的分布。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重复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常规的像素排布方式,例如GGRB、RGBG、RGB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区域AA1具有第一像素密度,并且第二显示区域AA2具有不小于第一像素密度的第二像素密度,例如第二像素密度大于第一像素密度。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多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空白区域可以允许更多的光透过,从而提高该区域的光透过率。因此,相比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第一显示区域AA1具有更大的光透过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多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空白区域可以称为透光区域TRA。
如图5所示,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每一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第二发光器件42。例如,第二发光器件42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结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起见,相关附图使用了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结构来示意性的示出第二发光器件42,从而示意性地表示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子像素。例如,在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主体421和阳极连接部422。阳极主体42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规则形状,例如六边形。第二显示区域AA2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发光器件42的像素驱动电路(将在下文描述),阳极连接部422与第二发光器件42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例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第四子像素和第五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阳极主体42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六边形的规则形状(例如可以为圆角六边形),第六子像素的阳极主体42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五边形(例如可以为圆角五边形)的规则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阳极主体42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它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八边形、矩形、圆角矩形等形状。
如图4所示,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每一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第一发光器件41。例如,第一发光器件4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结构、发光材料层和阴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起见,在图4中,使用了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来示意性的示出第一发光器件41,从而示意性地表示子像素。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器件41,第一发光器件41被配置为发射光线。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没有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器件41的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三显示区域AA3中,从而减少第一显示区域AAI的金属覆盖面积,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透光率,由此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的透光率。
例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大致圆形或椭圆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应该理解,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可以包括阳极主体和阳极连接部。阳极主体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大致圆形或椭圆形。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连接部可与第一连接线110的第一端(将在下文描述)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发光器件41与其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多个第一重复单元P1和多个第二重复单元P2分别成阵列地布置在所述显示基板10的衬底基板1上。例如,多个第一重复单元P1沿第一方向(图中所示的X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所示的Y方向)成阵列地排列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多个第二重复单元P2沿第一方向(图中所示的X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所示的Y方向)成阵列地排列在第二显示区域AA2中。
相邻的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一重复单元P1的节距或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节距,如图所示,用附图标记PT1表示。例如,第一重复单元P1的节距或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节距为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一颜色子像素中心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或者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二颜色子像素中心之间的距离。相邻的第二重复单元P2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二重复单元P2的节距或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节距,如图所示,用附图标记PT2表示。例如,第二重复单元P2的节距或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节距为在第一方向上X上,最邻近的两个第一颜色子像素中心之间的距离,或者最邻近的两个第二颜色子像素中心之间的距离。
例如,参照图4,第一重复单元P1可以包括以4行4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在第一行中,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二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一子像素SP1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四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方向X称为行方向,将第二方向Y称为列方向。
图8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重复单元内子像素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重复单元之间的节距。
例如,如图8所示,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可以代表上述第一节距PT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的实施例中,此处的“两个同颜色的子像素”可以包括“两个第一颜色的子像素”或“两个第二颜色的子像素”的情况。此外,由于图8的实施例中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在同一行中设置有四个第三颜色的子像素,所以,此处的“两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不包括“两个第三颜色的子像素”的情况。
例如,如图5所示,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两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可以代表上述第二节距PT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距PT1大于第二节距PT2。也就是说,各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间距增大。这样,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重复单元P1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第二重复单元P2的分布密度。
在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内,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一距离,可以用附图标记PD1表示。例如,如图8所示,在左上侧的第一重复单元P1内,位于第一行的第一子像素SP1与第二子像素SP2之间的距离可以代表该第一距离PD1。
在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内,位于同一列的两个相邻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二距离,可以用附图标记PD2表示。例如,如图8所示,在左上侧的第一重复单元P1内,位于第一列的第一子像素SP1与第二子像素SP2之间的距离可以代表该第二距离PD2。
例如,第一距离PD1可以基本等于第二距离PD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PD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0.3*PT2≤PD1≤0.8*PT2。例如,PD1可以基本等于0.65*PT2。以此方式,在第一重复单元P1内,各个子像素聚集缩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距PT2可以基本等于约102微米,第一距离PD1可以在30.6~81.6微米范围内,例如,约70-80微米,诸如约78微米。
在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一间距,可以用附图标记PS1表示。例如,如图8所示,在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位于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第一列的第二子像素SP2与位于另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第一列的第一子像素SP1之间的距离可以代表上述第一间距PS1。
在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且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称为第二间距,可以用附图标记PS2表示。例如,如图8所示,在沿第二方向Y的相邻两个第一重复单元P1中,位于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第一列的第二子像素SP2与位于另一个第一重复单元P1第一列的第一子像素SP1之间的距离可以代表上述第二间距PS2。
例如,第一间距PS1可以基本等于第二间距PS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PS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1.2*PT2≤PS1≤1.7*PT2。例如,PS1可以基本等于1.35*PT2。以此方式,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PS1可以在1228~175微米范围内,例如,约155-165微米,诸如约162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各个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界定层的开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或者,用各个子像素的阳极结构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例如,在图4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圆形可以表示各个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各个子像素的中心可以为该圆形的圆心,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各个子像素的圆心之间的距离表示。
图6和图7分别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
例如,在图6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椭圆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6,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椭圆形)阳极结构的长轴基本沿第二方向Y延伸。
第一重复单元P1可以包括以4行4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在第一行中,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二行中,第三子像素SP3和第二子像素SP2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第三子像素SP3和第二子像素SP2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四行中,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重复单元P1内的各个子像素紧密排列,实现第一重复单元P1内的各个子像素聚集缩紧的目的。
同样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PD1可以基本等于所述第二距离PD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PD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0.3*PT2≤PD1≤0.8*PT2。例如,PD1可以基本等于0.65*PT2。以此方式,在第一重复单元P1内,各个子像素聚集缩紧。
所述第一间距PS1可以基本所述等于第二间距PS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PS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1.2*PT2≤PS1≤1.7*PT2。例如,PS1可以基本等于1.35*PT2。以此方式,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
例如,在图7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圆形,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椭圆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椭圆形)阳极结构的长轴基本沿第二方向Y延伸。
第一重复单元P1可以包括以4行4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在第一行中,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二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一子像素SP1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四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SP3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重复单元P1内的各个子像素紧密排列,实现第一重复单元P1内的各个子像素聚集缩紧的目的。
同样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距离PD1可以基本等于所述第二距离PD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PD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0.3*PT2≤PD1≤0.8*PT2。例如,PD1可以基本等于0.65*PT2。以此方式,在第一重复单元P1内,各个子像素聚集缩紧。
所述第一间距PS1可以基本所述等于第二间距PS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距PS1与第二节距PT2可以存在如下关系:1.2*PT2≤PS1≤1.7*PT2。例如,PS1可以基本等于1.35*PT2。以此方式,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第一重复单元P1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各个子像素对应的像素界定层的开口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或者,用各个子像素的阳极结构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例如,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圆形或椭圆形可以表示各个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形状。各个子像素的中心为圆形的圆心或椭圆形的中心,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各个子像素的圆心或椭圆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表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圆形或椭圆形,图4、图6和图7仅示例性示出了几种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这几种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圆形和椭圆形的组合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SP2可以为圆形,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为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像素SP3可以为圆形,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可以为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SP1可以为椭圆形,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为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SP2可以为椭圆形,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为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子像素SP3可以为椭圆形,第一子像素SP1和第二子像素SP2可以为圆形。
另外,在图6和图7的实施例中,椭圆形的长轴沿第二方向Y延伸,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也不局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椭圆形的长轴可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
图9是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3的放大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第一重复单元与第二重复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如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的第一重复单元P1的边界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的第二重复单元P2的边界之间存在间隙REG4。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的第一重复单元P1的边界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的第二重复单元P2的边界之间存在间隙REG5。应该理解,间隙REG4和间隙REG5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的传感器2的尺寸、第一重复单元P1的尺寸等因素确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重复单元的阳极结构及其对应的发光结构聚集缩紧,相应地,各个第一重复单元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降低光线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衍射,改善眩光现象。此外,将第一重复单元的阳极结构及其对应的发光结构做成椭圆或者圆形,也可以降低光线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衍射,改善眩光现象。
图10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用于电连接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子像素至其像素驱动电路的导线。图11为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3的放大图,图11中仅包含一列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一列第一发光器件、一列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和一列第二发光器件的区域的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体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的连接方式,图11示出了相邻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彼此连接,但是,根据图3、图10和图11,可以理解,图11中的第一发光器件左侧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未示出的第一发光器件,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右侧还可以设置有其他未示出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将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发光器件称为第一发光器件,相应地,用于驱动其发光的电路称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在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发光器件称为第二发光器件,相应地,用于驱动其发光的电路称为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例如,如图11所示,第三显示区域AA3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例如,第一发光器件41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用于一一对应地驱动多个第一发光器件41。例如,图11所示的矩形框(标号412所指示的黑色边框白色填充区域)表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例如,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被配置为一一对应地驱动多个第一发光器件41发光。也即是,一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驱动一个对应的第一发光器件41,不同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驱动不同的第一发光器件4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不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中,而是设置在第三显示区域AA3中。例如,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通过过孔与第一连接线11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发光器件4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从而,减少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金属或不透光图案的覆盖面积,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透光率,由此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A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域AA2的透光率。
例如,如图11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多条第一连接线110。第一连接线110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的第一端和位于第三显示区域AA3的第二端,也即是,第一连接线110从第一显示区域11延伸至第三显示区域AA3。
第一连接线110的第一端与一个子像素的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电连接,第一连接线110的第二端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电连接,第一连接线110配置为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提供的电信号传输至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从而驱动第一发光器件41发光。
如图11所示,第二显示区域AA2还包括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第二发光器件42以及至少一个(例如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第二发光器件42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一一对应地电连接,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用于驱动第二发光器件42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标号412、424所指示的矩形框仅用于示出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的大概位置,而并不表示它们的具体形状以及它们的具体边界。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各个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例如,第二发光器件4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有利于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各个发光器件42与相应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的电连接。
图12为图11中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参照图12,显示基板10包括依次叠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层,其中,像素驱动电路结构层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绝缘层31、第一连接线110、平坦化层32和第一发光器件41。第一发光器件41包括阳极结构41A、阴极结构41C以及位于阳极结构41A与阴极结构41C之间的发光结构41B。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41A通过贯穿平坦化层32的第一过孔VH1与第一连接线110电连接。其中,像素驱动电路结构层,可以包括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一栅极层,第二绝缘层,第二栅极层,层间绝缘层,源漏金属层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7个薄膜晶体管(例如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补偿晶体管,复位晶体管,发光控制晶体管等),和一个存储电容,其中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器件直接连接,例如发光控制晶体管。图12只是示意性示出一个薄膜晶体管T(例如为发光控制晶体管),薄膜晶体管T至少包括位于半导体层中的有源层,以及源极接触部分,漏极接触部分,位于第一栅极层中的栅极,位于源漏金属层中的源极和漏极,图12中的第一连接线110例如与位于源漏金属层中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过孔”用于电连接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的部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过孔”还可以采用其他替代形式,例如,可以用于电连接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中的部件的“凹槽”来替代所述过孔。
例如,阳极结构41A可以包括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本公开的实施例对阳极结构41A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例如,阴极结构41C可以为显示基板10上整个表面上形成的结构(例如至少全部覆盖整个显示区),阴极结构41C例如可以包括锂(Li)、铝(Al)、镁(Mg)、银(Ag)等金属材料。例如,由于阴极结构41C可以形成为很薄的一层,因此阴极结构41C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结合参照图10和图12,阳极结构41A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呈圆形。阳极结构41A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过孔VH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参照图10,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设置有多条第一连接线110。例如,每一根第一连接线110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条第一连接线110中的至少一些是dummy线,图10中示出为断开的一些连接线,这些连接线没有与任何发光器件电连接。
例如,第一连接线110可以包括ITO等透明导电材料,这样,第一连接线110电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图13为图11中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及像素开口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图15为示意性示出位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及像素开口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结合参照图11至图15,所述显示基板10还可以包括像素界定层8。例如,所述像素界定层8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开口82和多个第二开口84。多个第一开口82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每一个第一开口82暴露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的一部分。多个第二开口84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每一个第二开口84暴露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结构的一部分,例如,暴露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主体421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发光结构41B的一部分填充于该第一开口82中,以与暴露的阳极结构41A的部分接触。每一个子像素的实际发光面积由发光结构41B与阳极结构41A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决定,即,由像素界定层8的每一个开口82的面积决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8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这样,可以增大每一个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4,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并且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如上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呈大致圆形或椭圆形。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所述像素界定层8包括第一突出部85,所述第一突出部85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像素界定层8需要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所以,像素界定层8的第一开口82没有暴露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这样,在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正上方的位置,像素界定层8朝向第一开口82突出,从而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85。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突出部85和所述第一开口82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一突出部85和所述第一开口82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85和所述第一开口82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具有同一中心。例如,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突出部85和所述第一开口82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也形成大致圆形,并且两个圆形为同心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突出部85和所述第一开口82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半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包括中心部分416和围绕该中心部分的外周部分417,所述外周部分417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与所述中心部分416的厚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阳极结构的中心部分可以包括阳极结构的以阳极结构的中心为圆心且以阳极结构的半径的1/4为半径的部分,例如,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下,所述阳极结构的中心部分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也为大致圆形,并且,两个圆形为同心圆,所述阳极结构的中心部分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半径大约为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半径的1/4。
所述外周部分417可以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也就是说,第一部分为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在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的部分。由于在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处,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连接至下方的导电层中,所以,所述外周部分417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心部分416的厚度。
类似地,所述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主体421和阳极连接部422,所述阳极连接部422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与所述阳极主体421的厚度不同。
由于在所述过孔VH3处,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连接部422连接至下方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下文将更详细描述),所以,所述阳极连接部422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阳极主体421的厚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连接至下方的导电层,然后导电层再连接至下方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连接部422连接至下方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这样,所述第一发光器件41的阳极结构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42的阳极结构的阳极连接部422的厚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红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红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再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蓝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蓝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又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绿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绿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红色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红色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再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绿色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绿色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又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蓝色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蓝色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例如,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的红色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8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P2中的红色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84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类似地,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也可以同样地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图16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中的部分区域REG1’的放大图,其示意性示出了用于电连接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的各个子像素至其像素驱动电路的导线。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相对于该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位于同一方位。例如,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于阳极结构的中心(即圆心),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均位于该中心的右下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方位”可以理解为部件(例如过孔或凹槽)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阳极结构的中心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继续参照图16,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P1中,位于同一行的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VH1沿所述第一方向X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在制造阵列基板的制程中通过构图工艺形成所述过孔或凹槽。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个像素驱动电路的平面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一个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下面,以7T1C像素驱动电路为例,对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7T1C像素驱动电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其它已知的像素驱动电路结构都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存储电容器Cst。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即OLED)。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每一个晶体管均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
所述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多根信号线,例如,所述多根信号线包括:用于传输扫描信号Sn的扫描信号线61,用于传输复位控制信号RESET(即前一行的扫描信号)的复位信号线62,用于传输发光控制信号En的发光控制线63,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m的数据线64,用于传输驱动电压VDD的驱动电压线65,用于传输初始化电压Vint的初始化电压线66,以及用于传输VSS电压的电源线67。
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电连接至存储电容器Cst的一端Cst1,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S1经由第五晶体管T5电连接至驱动电压线65,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D1经由第六晶体管T6电连接至OLED的阳极。第一晶体管T1根据第二晶体管T2的开关操作接收数据信号Dm,以向OLED供应驱动电流Id。
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G2电连接至扫描信号线61,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2电连接至数据线64,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2经由第五晶体管T5电连接至驱动电压线65,同时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S1。第二晶体管T2根据通过扫描信号线61传输的扫描信号Sn导通,以执行开关操作来将被传输至数据线64的数据信号Dm传输至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S1。
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G3电连接至扫描信号线61,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S3经由第六晶体管T6电连接至OLED的阳极,同时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D1。并且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D3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一端(即第一电容电极)Cst1、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D4以及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电连接在一起。第三晶体管T3根据通过扫描信号线61传输的扫描信号Sn导通,以将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和漏极D1彼此连接,从而执行第一晶体管T1的二极管连接。
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G4电连接至复位控制信号线62,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S4电连接至初始化电压线66。并且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D4与存储电容器Cst的一端Cst1、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D3以及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根据通过复位控制信号线62传输的复位控制信号Sn-1导通,以将初始化电压Vint传输至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从而执行初始化操作来将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G1的电压初始化。
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G5电连接至发光控制线63,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S5电连接至驱动电压线65。并且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D5与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S1和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2电连接。
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G6电连接至发光控制线63,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S6电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D1且电连接至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S3。并且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D6电连接至OLED的阳极。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根据通过发光控制线63传输的发光控制信号En并发(例如同时)导通,以将驱动电压ELVDD传输至OLED,从而允许驱动电流Id流进OLED中。
第七晶体管T7包括:栅极G7,连接至复位控制信号线62;源极S7,连接至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D6和OLED的阳极;以及漏极D7,连接至初始化电压线66。第七晶体管T7将复位控制信号Sn-1从复位控制信号线62传送至栅极G7。
存储电容器Cst的另一端Cst2电连接至驱动电压线65,并且OLED的阴极电连接至电源线67,以接收公共电压ELVSS。相应地,OLED从第一晶体管T1接收驱动电流Id来发光,从而显示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各个薄膜晶体管T1、T2、T3、T4、T5、T6和T7是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薄膜晶体管T1、T2、T3、T4、T5、T6和T7中的至少一些可以是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在操作中,在初始化阶段期间,具有低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Sn-1通过复位控制信号线62供应。随后,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基于复位控制信号Sn-1的低电平导通,并且来自初始化电压线66的初始化电压Vint通过初始化薄膜晶体管T4传送至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G1。因此,驱动薄膜晶体管T1由于初始化电压Vint而被初始化。
在数据编程阶段期间,具有低电平的扫描信号Sn通过扫描信号线61供应。随后,开关薄膜晶体管T2和补偿薄膜晶体管T3基于扫描信号Sn的低电平导通。因此,驱动薄膜晶体管T1通过导通的补偿薄膜晶体管T3被置于二极管连接状态并且在正方向上偏置。
随后,通过从经由数据线64供应的数据信号Dm中减去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Vth获得的补偿电压Dm+Vth(例如,Vth是负值)施加至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G1。随后,驱动电压ELVDD和补偿电压Dm+Vth施加至存储电容器Cst的两个端子,使得与相应端子之间的电压差对应的电荷存储在存储电容器Cst中。
在发光阶段期间,来自发光控制线63的发光控制信号En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随后,在发光阶段期间,第一发光控制薄膜晶体管T5和第二发光控制薄膜晶体管T6基于发光控制信号En的低电平导通。
随后,基于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G1的电压与驱动电压ELVDD之间的差生成驱动电流。与驱动电流和旁路电流之间的差对应的驱动电流Id通过第二发光控制薄膜晶体管T6供应给OLED。
在发光阶段期间,基于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电流-电压关系,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栅源电压由于存储电容器Cst而保持在(Dm+Vth)-ELVDD处。驱动电流Id与(Dm-ELVDD)2成比例。因此,驱动电流Id可以不受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阈值电压Vth变动的影响。
例如,结合参照图10至图18,上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可以采用图17和图18所示的电路。在此情况下,第一连接线110的第二端可以通过过孔VH2与第一像素驱动电路412电连接。
例如,上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可以采用图17和图18所示的电路。在此情况下,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过孔VH3(如图11所示)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以此方式,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中的子像素的阳极结构通过该过孔VH3与第二像素驱动电路424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金属基板或树脂类基板等,可以是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19A至图19C分别示出了图4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图20A至图20C分别示出了图6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图21A至图21C分别示出了图7所示的布局下的显示基板的第一显示区域的扩展衍射模拟图、PSF(点扩散函数)模拟图和眩光实拍图。通过图19A至图21C可以看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A1中,第一重复单元的阳极结构及其对应的发光结构聚集缩紧,相应地,各个第一重复单元之间的间距增大,可以降低光线在第一显示区域中的衍射,改善眩光现象。
返回参照图1和图2,本公开的至少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和传感器2(例如摄像头)。
如上所述,该显示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该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该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传感器2位于衬底基板1背离像素阵列的一侧,该传感器2的感光面朝向显示基板。传感器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域AA2在所述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彼此交叠,例如,位于第二显示区域AA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由此可以利用通过第二显示区域的光进行成像,由此实现屏下摄像头功能。
传感器2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结构,例如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传感器2可以电连接到图像处理器。除了图像传感器之外,为了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包括该图像传感器的成像模组例如还可以包括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可以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的方向上依次沿着镜头组件的光轴排列设置。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或产品。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电话、移动电话、电子书阅读器、台式电脑(PC)、膝上型PC、上网本PC、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数字音频播放器、移动医疗设备、相机、可穿戴设备(例如头戴式设备、电子服饰、电子手环、电子项链、电子配饰、电子纹身、或智能手表)、电视机等。
虽然本公开的总体技术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所述总体技术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Claims (29)

1.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一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分布的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以及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分布的多个第三子像素;
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所述多个第二重复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成阵列地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每一个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具有第一节距,所述第一节距等于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一子像素的中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
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具有第二节距,所述第二节距等于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重复单元中且位于同一行的两个第一子像素的中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所述第一节距大于所述第二节距;
在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内,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节距存在如下关系:0.3*第二节距≤第一距离≤0.8*第二节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节距存在如下关系:1.2*第二节距≤第一间距≤1.7*第二节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至少包括阳极结构;
所述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或者,所述阳极结构包括阳极主体和阳极连接部,所述阳极主体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内,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的比值在0.8~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重复单元中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比值在0.8~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以及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一开口的组合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同一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包括中心部分和围绕该中心部分的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与所述中心部分的厚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外周部分包括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外周部分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中心部分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在36.12~96.32微米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间距在144.48~204.68微米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和至少一个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一颜色的光,所述第二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二颜色的光,所述第三子像素被配置为发出第三颜色的光,所述第一颜色、所述第二颜色和所述第三颜色彼此不同;以及
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或者;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一些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中的另一些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以4行4列的阵列排布;
在第一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二行中,一个第三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一个第三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在第四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三列和第四列。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以4行4列的阵列排布;以及
在第一行中,一个第一子像素和一个第二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二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在第三行中,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一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一列和第三列;在第四行中,两个第三子像素分别设置在第二列和第四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圆形,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呈椭圆形;以及
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阳极结构的长轴基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重复单元包括的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至少包括阳极结构,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暴露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第二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重复单元中的一个同颜色的子像素中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相对于该子像素的阳极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位于同一方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各个所述第一重复单元中,位于同一行的各个子像素中的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通过第二过孔或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包括阳极连接部,所述阳极连接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过孔或第二凹槽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第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阳极结构的阳极连接部的厚度。
2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阳极结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所在的层与所述阳极结构所在的层之间的平坦化层,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中;以及
所述阳极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过孔或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三颜色为绿色。
2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其中,
所述显示基板具有用于显示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允许来自所述第一侧的光至少部分透射至所述第二侧,
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侧,所述传感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侧的光。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CN202011199618.7A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447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9618.7A CN114447031A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CT/CN2021/116003 WO2022088956A1 (zh) 2020-10-30 2021-09-01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7/788,394 US20230032526A1 (en) 2020-10-30 2021-09-01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9618.7A CN114447031A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7031A true CN114447031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7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9618.7A Pending CN114447031A (zh) 2020-10-30 2020-10-30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2526A1 (zh)
CN (1) CN114447031A (zh)
WO (1) WO20220889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378B (zh) * 2017-06-12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像素阵列及显示器
CN108376696B (zh) * 2017-09-30 2020-08-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屏
CN110764362B (zh) * 2019-01-31 2020-12-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掩膜条、阵列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10515985U (zh) * 2019-11-21 2020-05-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26560B (zh) * 2020-01-23 2023-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82052B (zh) * 2020-06-23 2023-04-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956A1 (zh) 2022-05-05
US20230032526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129999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20210068330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076769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94398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190108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71420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32022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147741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US2024001372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053282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36322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110040A1 (zh) 显示基板、掩模板和显示装置
CN217134376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47031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17933802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65807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415240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998248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9029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210369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