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502A -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502A
CN114442502A CN202210100468.2A CN202210100468A CN114442502A CN 114442502 A CN114442502 A CN 114442502A CN 202210100468 A CN202210100468 A CN 202210100468A CN 114442502 A CN114442502 A CN 114442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04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2502B (zh
Inventor
李昊宸
黎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04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25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2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2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终端设备服务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通过终端设备间的交互,使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进行启动以提供服务,提高终端设备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用户对智能电子设备输入具体需求,智能电子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相应请求,服务端将用户所需的信息发送给智能电子设备。
然而,目前,在使用智能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在某个位置使用完毕,需要在另一个位置使用时,需要用户手动移动智能电子设备或智能电子设备自己移动到对应位置提供服务,这个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导致服务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终端设备服务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来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可使确定的目标区域位置与用户行为习惯匹配,提高目标区域位置的准确性,并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启动进行服务,通过终端设备间的交互,使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进行启动以提供服务,提高终端设备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提供一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智能机器人、智能音箱等。可以理解,第一终端设备处于第一区域位置,可执行第一任务,用户历史信息可以表示用户的日常习惯,第一终端设备可基于自身预先记录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以及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先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即目标区域位置确定过程中考虑了用户日常习惯,还考虑了任务的状态信息,可提高确定的目标区域位置的准确性。作为一个示例,状态信息可包括进度信息和任务信息,任务信息可包括任务类型等。
步骤102: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后,可基于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选择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后续可启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服务。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为同一场景下的终端设备。
步骤103:第一终端设备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步骤104: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
即第一控制消息可用于控制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启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即可启动,并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切换到目标角色。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设备之间的消息通信,实现对终端设备的状态的控制,使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较为精确地与用户行为匹配,启动后切换到目标角色为用户服务,从而提高对终端设备服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为在该同一场景下的用户,是使用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一个示例中,目标角色可以是与目标区域位置对应的角色,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终端设备赋予不同的角色,从而为其搭配相应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不同就角色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即角色和工作模式对应。例如,对于卧室区域,可调整为睡前模式,即可调整为睡前模式的角色。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可在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控将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目标角色与目标区域位置对应,即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若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该区域位置对应的目标角色,则可切换到目标角色,以满足在目标区域位置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自身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来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可使确定的目标区域位置与用户行为习惯匹配,提高目标区域位置的准确性,并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启动进行服务,通过终端设备间的交互,使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控制消息后进行启动以提供服务,提高终端设备服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包括进度信息和任务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进度信息确定第一任务未完成且第一任务的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进度的情况下或者确定第一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
第一终端设备处于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第一任务,在第一任务未完成且的执行进度大于预设进度的情况下,表示第一终端设备即将完成第一任务,但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基于自身预先记录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以及任务信息,先确定目标区域位置。作为一个示例,确定目标区域位置过程中,可先根据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在第一历史时间用户到达频次前M的区域位置,M为正整数,第一历史时间与当前时间相同,例如,均是晚上8点,然后在前M的区域位置中选择目标区域位置,在目标区域位置中执行过与任务信息匹配的任务。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自身执行的第一任务的进度大于预设进度或完成第一任务的情况下,即可利用任务信息和用户历史行为信息来确定目标区域位置,以确定目标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如此,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即可进行启动,以提供服务,通过终端设备间的交互,使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任务完成或执行进度大于预设进度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启动以提供服务,提高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在未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情况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位置。
第一终端设备可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以控制目标第二终端启动,一种情况下,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是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已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第一控制消息用于控制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启动即可,即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启动即可,另一个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无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终端设备,可先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选择一个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处于第三区域位置,通过第一控制消息不但可控制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启动,而且可控制目标第二终端设备从第三区域位置移动至目标区域位置,即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启动外,还可移动至目标区域位置,在目标区域位置提供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在未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情况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移动前的第三区域位置属于前M的区域位置的情况下,向第四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消息,其中,第四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除目标第二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余终端设备中的一空闲设备,且用户在第一历史时间到达第四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区域位置的频次大于用户在第一历史时间到达第五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区域位置的频次,第五终端设备为上述其余终端设备中除第四终端设备之外的设备,前M的区域位置为根据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的在第一历史时间用户到达频次前M的区域位置,M为正整数,第一历史时间与当前时间相同,例如,均是晚上8点;
第四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三控制消息,移动至第三区域位置。
由于根据用户历史行为习惯,用户在当前时间到达第三区域位置的频次较高,可通过向第四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消息,用于控制第四终端设备移动至第三区域位置服务待命,后续一旦需要在该区域位置进行服务,向第四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消息即可,可节省移动到该区域的时间,以提高后续终端服务的服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之后,还包括: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服务端,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切换为目标角色;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切换为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向服务端发送与目标角色对应的第一请求;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基于目标角色确定的第一反馈信息。
不同角色对应不同工作模式,在不同角色下,服务端可针对相同的请求给出不同的反馈,例如,在厨房,进入帮厨模式,收到用户的播放音乐的指令,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播放音乐的请求,服务端返回较为欢快的音乐,在卧室,进入睡前模式,同样收到用户的播放音乐的指令,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播放音乐的请求,服务端返回较为舒缓的音乐。这样,服务端后续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角色对应的第一请求,服务端则根据目标角色确定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以使得到的第一反馈信息与当前的目标角色更加匹配,提高第一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之后,方法还包括: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状态消息,状态消息包括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启动状态消息以及位置信息,启动状态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启动;
根据状态消息,进行语音播放。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可启动工作,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启动后,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状态消息,以通知第一终端设备,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目前的状态,以便于第一终端设备明确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其中,状态消息可包括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启动状态消息,如此,可通知第一终端设备,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启动,状态消息还可包括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使终端明确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所在的位置信息,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该状态消息后可进行语音播放,以便用户知晓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启动以及其所在的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之后,方法还包括:
向剩余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状态消息,其中,剩余第二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中除目标第二终端设备之外的其余终端设备;
剩余第二终端设备对状态信息进行存储。
即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可将其状态消息同步至其余第二终端设备,其余第二终端设备可记录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状态消息,以便后续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区域位置变化至第二区域位置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角色切换为第二区域位置对应的第二角色,并向服务端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服务端,第一终端设备已切换为第二角色,第一角色与第一区域位置对应;
第一终端设备在切换为第二角色的情况下向服务端发送第一角色对应的第二请求;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响应于第二请求,发送的基于第二角色确定的第二反馈信息。
在不同角色下,服务端可针对相同的请求给出不同的反馈,例如,在厨房,进入帮厨模式,收到用户的播放音乐的指令,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播放音乐的请求,服务端返回较为欢快的音乐,在卧室,进入睡前模式,同样收到用户的播放音乐的指令,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播放音乐的请求,服务端返回较为舒缓的音乐。这样,服务端后续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角色对应的第而请求,服务端则根据第二角色确定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以使得到的第二反馈信息与当前的第二角色更加匹配,提高第二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
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控制指令,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空闲的一终端设备;
第三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二控制消息,进行启动,并执行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
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设备执行相关操作,第一终端设备收到控制指令,若处在工作状态下,即执行其他工作,无法执行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此时,可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以控制第三终端设备启动以执行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实现对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的响应,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的消息交互,实现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即实现为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终端设备服务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场景包括N个位置区域,N为大于同一场景下的终端设备的总数的整数,N个位置区域包括第一区域位置以及目标区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场景下用少于位置区域的数量N的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消息交互以及角色的调整,满足无论到达哪个区域位置,均能提供相应角色的服务,使终端设备更加智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状态信息中的任务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参考第二终端设备,参考第二终端设备执行过与任务信息匹配的任务;
在参考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将参考第二终端设备中距离目标区域位置最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第一任务的任务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且处理过与该任务信息匹配的任务的参考第二终端设备,若满足上述要求的参考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1,则将其中距离第一终端设备最近的设备作为目标终端设备,如此,可提高目标第二终端设备达到目标区域位置的效率,更快地为用户服务。
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的过程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以包括厨房、卧室和客厅的场景为例,终端设备为智能音箱为例,包括智能音箱1和智能音箱2,初始时,智能音箱1位于厨房,智能音箱2位于客厅,当前智能音箱1在厨房工作,即执行帮厨任务,例如,为用户提供做菜教学语音,在该任务即将完成的情况下,若确定目标区域位置为客厅,智能音箱1可向智能音箱2发送第一控制消息,以控制智能音箱2启动为用户提供服务,若在该任务即将完成的情况下,若确定目标区域位置为卧室,智能音箱1可向智能音箱2发送第一控制消息,以控制智能音箱2启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且控制智能音箱2移动到卧室工作提供服务,并且智能音箱2的角色需其为换到卧室对应的角色,以更精准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且可减少用户输入指令的过程,使终端设备更加智能化提供服务。
参见图3,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系统300的示意图,该系统300包括第一终端设备30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302;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向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包括进度信息和任务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进度信息确定第一任务未完成且第一任务的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进度的情况下或者确定第一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在未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情况下,移动至目标区域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目标角色之后,还包括: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服务端,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切换为目标角色;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切换为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向服务端发送与目标角色对应的第一请求;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响应于第一请求,发送的基于目标角色确定的第一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之后,还包括:
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状态消息,状态消息包括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启动状态消息以及位置信息,启动状态消息用于指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启动;
根据状态消息,进行语音播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
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控制指令,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第三终端设备为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空闲的一终端设备;
第三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二控制消息,进行启动,并执行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状态信息中的任务信息,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参考第二终端设备,参考第二终端设备执行过与任务信息匹配的任务;
在参考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将参考第二终端设备中距离目标区域位置最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区域位置变化至第二区域位置的情况下,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角色切换为第二区域位置对应的第二角色,并向服务端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服务端,第一终端设备已切换为第二角色,第一角色与第一区域位置对应;
第一终端设备在切换为第二角色的情况下向服务端发送第一角色对应的第二请求;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响应于第二请求,发送的基于第二角色确定的第二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场景包括N个位置区域,N为大于同一场景下的终端设备的总数的整数,N个位置区域包括第一区域位置以及目标区域位置。
信息交互系统300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方法实现的各个过程,技术特征一一对应,技术效果相同,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交互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交互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公开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进度信息和任务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进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任务未完成且所述第一任务的进度大于或等于预设进度的情况下或者确定所述第一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任务信息以及所述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在未处于目标区域位置的情况下,移动至所述目标区域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之后,还包括: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服务端,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在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与目标角色对应的第一请求;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服务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发送的基于所述目标角色确定的第一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启动状态消息以及位置信息,所述启动状态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已启动;
根据所述状态消息,进行语音播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消息,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空闲的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消息,进行启动,并执行所述控制指令相应的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状态信息中的任务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参考第二终端设备,所述参考第二终端设备执行过与所述任务信息匹配的任务;
在所述参考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将所述参考第二终端设备中距离所述目标区域位置最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8.一种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区域位置执行的第一任务的状态信息以及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目标区域位置,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位置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中确定空闲的目标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消息;
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消息,进行启动,且在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未处于目标角色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终端设备的角色切换为所述目标角色。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100468.2A 2022-01-27 2022-01-27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4425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468.2A CN114442502B (zh) 2022-01-27 2022-01-27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0468.2A CN114442502B (zh) 2022-01-27 2022-01-27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502A true CN114442502A (zh) 2022-05-06
CN114442502B CN114442502B (zh) 2024-02-06

Family

ID=8136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0468.2A Active CN114442502B (zh) 2022-01-27 2022-01-27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250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6727A (zh) * 2018-11-23 2019-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982237A (zh) * 2018-12-21 2019-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191372A (zh) * 2019-07-03 2019-08-3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多媒体交互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1729291A (zh) * 2020-06-12 2020-10-0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87101A (zh) * 2020-06-30 2020-10-1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执行的音箱控制方法及应用于音箱的控制方法
CN112422633A (zh) * 2020-10-27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请求响应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1098675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47748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ar远程交互方法及其系统
CN113867181A (zh) * 2021-09-27 2021-12-31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协作方法、装置及第一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6727A (zh) * 2018-11-23 2019-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982237A (zh) * 2018-12-21 2019-07-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0191372A (zh) * 2019-07-03 2019-08-3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多媒体交互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21098675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29291A (zh) * 2020-06-12 2020-10-0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87101A (zh) * 2020-06-30 2020-10-1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执行的音箱控制方法及应用于音箱的控制方法
CN112422633A (zh) * 2020-10-27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请求响应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947748A (zh) * 2021-02-03 2021-06-11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ar远程交互方法及其系统
CN113867181A (zh) * 2021-09-27 2021-12-31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协作方法、装置及第一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502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6767B (zh) 智能电视及其应用切换方法
CN103997688B (zh) 智能交互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3686354B (zh) 一种智能电视终端及统计上报按键使用行为的方法
WO2020024546A1 (zh) 辅助语音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
CN105204743A (zh) 用于语音和视频通讯的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397078B (zh)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1973077B (zh) 扫地机的清扫方法、装置、扫地机以及存储介质
CN102419900A (zh) 电器设备的遥控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578310A (zh)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智能电视遥控方法及装置
CN112261225A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550251A (zh) 一种基于公众号的智能电视消息订阅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732340A (zh) 人机对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74233B (zh) 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空调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945458B (zh) 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空调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916077B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6716419A (zh) 输出搜索结果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871415B (zh) 云教室课程切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442502A (zh) 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194450A (zh) 蓝牙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JP2001346276A (ja) 競合解消装置、機器制御系統、媒体および情報集合体
KR101450188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음성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131897A (zh) 电视bgm更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8164A (zh) 控制屏幕显示内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43672A (zh)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84221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数字电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