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1581A -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1581A
CN114431581A CN202110945252.1A CN202110945252A CN114431581A CN 114431581 A CN114431581 A CN 114431581A CN 202110945252 A CN202110945252 A CN 202110945252A CN 114431581 A CN114431581 A CN 114431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channel
wearable band
width direction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52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封蕾
魏亚蒙
邸希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52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15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1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1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或者可穿戴带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凹槽。第一通道沿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化,且任意两个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使用者的热量或者汗液进入第一通道内,当使用者在运动时,空气从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随着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Description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穿戴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手表、脚环等穿戴设备通过可穿戴带穿戴在使用者的手腕或者脚腕上,为了减轻可穿戴带的重量,可穿戴带多采用塑胶或硅胶制成,然而,该类可穿戴带在佩戴过程中易产生汗液,整体的透气性较差,容易造成手腕或脚腕的局部过敏。传统的塑胶或硅胶可穿戴带通过设置通孔散热,为保证表带的强度,通孔的内壁与可穿戴带的边缘的距离较大,导致通孔的尺寸小,通孔的散热、排汗效果不好,且通孔影响了可穿戴带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或排汗效果好的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带。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变化,且第一通道的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显然,上述设计中,使用者的热量或者汗液进入第一通道内,当使用者在运动时,空气从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随着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带。可穿戴带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和多个第一凹槽。第一通道沿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通道连通。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化,且第一通道的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显然,上述设计中,使用者佩戴上述可穿戴带时,内表面接触使用者的皮肤,第一凹槽设置于内表面上,使用者皮肤的热量或者汗液通过第一凹槽进入第一通道内。当使用者在运动时,空气从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随着第一通道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位于可穿戴带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侧面上,第一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截面面积。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道中,其中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另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位于可穿戴带的同一侧。
显然,上述设计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通道,其中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另一个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同侧,使多个第一通道形成交错设置的布局,充分利用使用者往复运动时,往复换向的空气进入交错设置的第一通道,将第一通道内的热量或汗液排出于可穿戴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凹槽至少不贯通可穿戴带沿宽度方向的一个侧面。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凹槽不贯通至少一个侧面,使内表面沿可穿戴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是连续的,提升了可穿戴带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表面上还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连通多个第一凹槽。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二凹槽连通多个第一凹槽,增大了内表面与使用者皮肤的非接触面积,且使多个第一凹槽之间可流通气体或液体,提高了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端。
显然,上述设计中,两个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端。热量或汗液进入第一凹槽,且在使用者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向第一凹槽的端部运动,热量或汗液可通过第二凹槽在多个第一凹槽内流通,并进入临近的第一通道内,通过在第一通道内的空气的带动下排出于可穿戴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凹槽的内壁和第一通道的内壁相接的部分共面。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凹槽的内壁与第一通道的内壁相接的部分共面,便于汗液顺着共面的第一凹槽和第一通道的内壁流入第一通道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道的底壁位于可穿戴带的中性层背离内表面的一侧。
显然,上述设计中,可穿戴带的中性层为不受拉、又不受压的过渡层。第一通道的底壁位于中性层背离内表面的一侧,使第一通道的至少位于中性层的部分不会被压缩,使用者的汗水或热量从内表面侧进入第一通道后能够从侧面侧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穿戴带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沿长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的至少一侧,第二通道连通多个第一通道。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二通道连通多个第一通道,提高了第一通道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通的空间,第二通道至少贯通可穿戴带的一侧,增大了空气的进气量,使第一通道内的热量或汗液易于排出于可穿戴带,提高了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道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相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一部贯通可穿戴带的一个侧面,第三部贯通可穿戴带的另一个侧面。沿第一部朝向第二部的方向,第一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第二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变,第三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
显然,上述设计中,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部和第三部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的变化一致,空气在第一通道中流动,并在通过第一部和第三部时两次加速流动,带动热量或者汗液从可穿戴带中快速流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第一通道的截面变小的方向,第一通道的底壁在可穿戴带的厚度方向上与内表面的距离逐渐变大。
显然,上述设计中,当汗液进入第一通道与第一通道的底壁接触时,因第一通道的截面尺寸变小的方向,空气加速流动,第一通道的底壁与内表面的间距逐渐增大,第一通道的底壁是倾斜的,利于加速流动的空气带动汗液排出于第一通道外。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可穿戴带,设备本体与可穿戴带连接。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或者可穿戴带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通道沿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沿宽度方向变化,且第一通道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满面积变小或不变。
显然,上述设计中,使用者佩戴上述可穿戴带时,使用者的热量或汗液进入第一通道,当使用者在运动时,空气从可穿戴带的一侧进入第一通道,随着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可穿戴带的另一侧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穿戴设备为手表、手环、脚环或颈带式耳机。
显然,上述设计中,可穿戴带应用在手表、手环、脚环或颈带式耳机中,提高这些穿戴设备的散热排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可穿戴带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可穿戴带的俯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图4所示可穿戴带在三个不同位置剖视的示意图。
图6至图9为图4所示可穿戴带在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可穿戴带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可穿戴带沿D-D线剖视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可穿戴带沿E-E线剖视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示可穿戴带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可穿戴带在第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可穿戴带在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可穿戴带在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可穿戴带的剖视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穿戴设备中可穿戴带在第五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穿戴设备 200,200a
设备本体 201,201a
可穿戴带 100,100a,100b,100c,100d,100e
内表面 101
外表面 110
侧面 103
第一开口 105
第二开口 107
截面 102、104、106
第一通道 10,10a,10b,10c
第一部 11
第二部 12
第一侧壁 1001
第三部 13
第四部 14
第五部 15
第六部 16
第七部 17
第一凹槽 20
第二侧壁 2001
第二凹槽 30
第二通道 40
长度方向 X
宽度方向 Y
厚度方向 Z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部、脚腕部。例如,如图1所示,穿戴设备200为可佩戴在手腕部的手表,但不限于此。穿戴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01和可穿戴带100。设备本体201可设置在可穿戴带100上。设备本体201与可穿戴带100可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穿戴设备200中设备本体201也可以与可穿戴带1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200还可以为手环、脚环等佩戴在手腕或脚腕上的设备。例如,穿戴设备200还可以为具有按摩功能的穿戴设备、运动监测用的穿戴设备等通过可穿戴带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穿戴设备。
穿戴设备也可以佩戴在使用者的颈部。例如,如图2所示,穿戴设备200a为可佩戴在颈部的颈带式耳机,但不限于此。穿戴设备200a包括设备本体201a和可穿戴带100e。设备本体201a设置在可穿戴带100e上。可穿戴带100e佩戴在使用者的颈部。
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200a也可以为颈部按摩设备等。
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穿戴设备200a也可以通过可穿戴带100佩戴在使用者的胳膊、腿等其他身体部位上。
可穿戴带100和可穿戴带100e可采用硅胶材质制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可穿戴带100和可穿戴带100e也可以采用塑胶材质制成。
为适应佩戴至使用者的颈部和腕部,可穿戴带100e与可穿戴带100的外形和尺寸稍有不同,但可穿戴带100e与可穿戴带100均包括相同的用于散热和排汗的结构,本申请的实施例以可穿戴带100为例作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3和图4,可穿戴带100一侧的内表面1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10。多个第一通道10沿长度方向X间隔地设置。第一通道10沿可穿戴带100的宽度方向Y贯通可穿戴带100的相对两侧的侧面103。沿第一通道1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10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的面积变化,且第一通道10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如图4所示,第一通道10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第三部13。第一部11贯通可穿戴带100的其中一个侧面103。第三部13贯通可穿戴带100的另一个侧面103。沿第一部11朝向第二部12的方向,第一部11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如图5A沿A-A线剖视所示虚线的阴影区域的截面102)逐渐变小;第二部12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如图5B沿B-B线剖视所示虚线的阴影区域的的截面104)不变;第三部13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如图5C沿C-C线剖视所示虚线的阴影区域的的截面106)逐渐变小。
一实施例中,第一部11朝向第二部12的方向平行于宽度方向Y。可以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部11朝向第二部12的方向与宽度方向Y也可以相交,且夹角不大于设定的值,例如,该设定的值为30°,空气从第一通道10的一端进入,在第一通道10内沿倾斜于宽度方向Y的一方向流动,并从第一通道10的另一端排出。
在使用者佩戴穿戴设备200时,内表面101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如图3中平行于厚度方向Z的箭头指示,使用者的热量或者汗液进入第一通道10(散热和排汗结构)内。当使用者在运动时(例如,使用者走路、跑步或者挥动手腕等带动手腕或脚腕移动),空气从可穿戴带100的一侧进入第一通道10,具体地,如图3中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箭头指示,空气从可穿戴带100的一侧进入第一部11,随着第一部11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空气的流速增加,空气通过第二部12后进入第三部13,随着第三部13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空气的流速进一步增加,并从可穿戴带100的另一侧排出。沿第一通道1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部11和第三部13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的变化一致,空气依次通过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第三部13的过程中,经过两次加速,带动热量或者汗液从可穿戴带100中流出。
随着第一通道10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的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可穿戴带100的另一侧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100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穿戴设备200a包括与穿戴设备200相同的散热和排汗结构:第一通道10。使用者佩戴穿戴设备200a,当使用者运动时,例如使用者走路或者跑步,穿戴设备200a随使用者上下、前后运动,空气从可穿戴带100e的一侧进入第一通道10,并加速带动第一通道10内的热量或者汗液运动至排出于可穿戴带100e外。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0也可以为包括其他数量的多个连通的通道。只要满足在第一通道1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上,第一通道10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均变大或均变小)即可。
例如,如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a包括相接的第四部14和第五部15。沿第四部14朝向第五部15的方向,第四部14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不变,第五部15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五部15的最大截面面积处与第四部14相接。空气从第四部14进入第五部15,流通在第五部15的空气的流速增加。
又如,如图7所示,第一通道10b包括相接的第六部16和第七部17。沿第七部17朝向第六部16的方向,第六部16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不变;第七部17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第七部17的最小截面面积处与第六部16相接。空气从第七部17进入第六部16,流通在第七部17的空气的流速增加。
再如,如图8所示,第一通道10c的整体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空气从第一通道10c的截面面积的最大处进入,在第一通道10c内流通并加速后从截面面积的最小处流出。
因一般人体的运动是往复的,例如挥动手臂、或者行走或者跑步时,胳膊或腿部进行往复运动,这将使佩戴在使用者上的穿戴设备200周围的空气流动的方向往复换向。为充分利用往复换向的空气,多个第一通道10交错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10包括第一开口105和第二开口107。第一开口105和第二开口107分别位于两个侧面103上,第一开口105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107的截面面积。每相邻的两个第一通道10中,其中一个第一通道10的第一开口105与另一个第一通道10的第二开口107位于可穿戴带100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通道10间隔设置,且非交错设置,如图9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通道10的第一开口105位于同侧。进一步地,依据使用者的佩戴习惯,可设置适应左手(左脚)或者右手(右脚)的不同的两种可穿戴带,使每种可穿戴带佩戴在使用者上时,第一通道10的第二开口107位于第一开口105的下方,使第一通道10内的汗液借助重力的作用易于排出、且热的气体向上易于排出。
可穿戴带100的中性层为不受拉、又不受压的过渡层。第一通道10的底壁可位于中性层背离内表面101的一侧,使第一通道10位于中性层的部分不会被压缩,使用者的汗水或热量从内表面101侧进入第一通道10后能够从侧面103侧排出。
可以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的底壁也可以位于中性层朝向内表面101的一侧,第一通道10沿可穿戴带100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的尺寸分别大于设定值,以保证可穿戴带100受压或拉伸时第一通道10是通畅的。
第一通道的底壁可平行于内表面101设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沿第一通道10的截面变小的方向,第一通道10的底壁在厚度方向Z上与内表面101的距离逐渐变大,第一通道10的底壁是倾斜设置的,当汗液进入第一通道10与第一通道10的底壁接触时,空气沿第一通道的截面尺寸变小的方向加速流动,且第一通道10的底壁与内表面101的间距逐渐增大,更加利于加速流动的空气带动汗液排出于第一通道10外。
可穿戴带100还包括外表面110(如图1所示)。外表面110与内表面101位于可穿戴带100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0的部分可以贯通可穿戴带100的外表面110,以增大第一通道10的空气进气量,进而使热量或汗液更容易从第一通道10排出于可穿戴带100外。
第二实施例
现有技术中,皮质带(图未示)采用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开设相互贯通的多个槽的散热结构,减小了皮质带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散热面积。但皮质带的这种散热结构不适用塑胶或硅胶材质的可穿戴带100。因塑胶或硅胶的可穿戴带100需要保证整体强度,如开设皮质带的散热结构(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相互贯通的槽),可穿戴带100需要制作的厚度较厚,这将增加可穿戴带100的重力、且太厚导致外观也不美观。另外,如需在塑胶或硅胶的可穿戴带100上制作皮质带的散热结构,需要进行双色注塑,但轻质的较薄的可穿戴带100难以制作该散热结构。
若为保证强度使皮质带上的相互贯通的槽的尺寸变小时,散热效果变差,进一步地,皮质带通常为外层和内层两个层的合成皮,相互贯通的多个槽开设在内层上,当皮质带在佩戴时弯折后,多个槽的部分被压缩,无法实现散热排汗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0,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带100a。可穿戴带100a内沿长度方向X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10。第一通道10沿可穿戴带100a的宽度方向Y贯通可穿戴带100a的相对两侧的侧面103。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a的第一通道10与可穿戴带100的第一通道1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可穿戴带100a的第一通道10没有贯通内表面101。可穿戴带100a的内表面101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20。每个第一凹槽20与一个第一通道10连通。沿第一通道1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10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变化,且第一通道10的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在使用者佩戴穿戴设备200时,第一凹槽20贯通内表面101,且连通第一通道10,如图10中平行于厚度方向Z的箭头指示,使用者的热量或者汗液通过第一凹槽20进入第一通道10内。当使用者在运动时(例如,使用者走路、跑步或者挥动手腕等带动手腕或脚腕移动),如图10中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箭头指示,空气从可穿戴带100的一侧进入第一通道10,随着第一通道10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截面面积沿宽度方向Y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可穿戴带100的另一侧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100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直接设置在内表面101上,内表面101沿长度方向X延伸是间断的。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与第一通道10的部分连通,第一凹槽20不贯通两个侧面103,使内表面101沿长度方向X延伸是连续的,提升了可穿戴带100a的强度。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也可以贯通其中一个侧面103,内表面101沿长度方向X延伸仍然是连续的。
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两个或其他数量的第一凹槽20与一个第一通道10连通;或者一个第一凹槽20与两个或多个第一通道10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0的内壁与第一通道10的内壁相接的部分共面,便于汗液顺着共面的第一凹槽20和第一通道10的内壁流入第一通道10内,但不限于此。第一通道10的第二部12包括两个相对且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第一侧壁1001,第一凹槽20包括两个相对且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第二侧壁2001。第一侧壁1001与第二侧壁2001共面。第一侧壁1001与内表面101的夹角为α,如图12所示,α等于90°,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0的内壁与第一通道10的内壁共面的部分,也可以与内表面101的夹角α为一钝角,为汗液提供导向,使汗液易于进入第一通道1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0和第一通道10相接的内壁也可以不共面。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凹槽20大致为椭圆形槽结构。第一通道10的第二部12在内表面10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凹槽20内。第一凹槽20增大了皮肤与可穿戴带100a的非接触面积,利于热量和汗液进入第一通道10,提高了散热排汗的效果。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20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槽结构,例如圆形槽、球形槽等。
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的内壁为平面,可以理解,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0的内壁也可以为曲面。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4,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b与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可穿戴带100b的内表面101上还开设有第二凹槽30。第二凹槽30连通多个第一凹槽20。
第二凹槽30连通多个第一凹槽20,增大了内表面101与使用者皮肤的非接触面积,且使多个第二凹槽30之间可流通气体或液体,提高了可穿戴带100b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第二凹槽30的底壁位于第一通道10的底壁朝向内表面101的一侧,使可穿戴带100b在相邻的第一通道10之间有实体部分连接,提高了可穿戴带100b的强度。可以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30的底壁也可以与第一通道10的底壁共面,或者第二凹槽30的底壁位于第一通道10背离内表面101的一侧。
第二凹槽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凹槽30分别位于第一凹槽20的两端。热量或汗液进入第一凹槽20,且在使用者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可向第一凹槽20的端部运动,热量或汗液可通过第二凹槽30在多个第一凹槽20内流通,并进入临近的第一通道10内,通过在第一通道10内的空气的带动下排出于可穿戴带100b。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30的数量及设置在内表面101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如图15所示,第二凹槽30的数量为一个,且连通第一凹槽20的两端之间的部分。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6和图17,第四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c与图10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a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可穿戴带100c设置有第二通道40。第二通道40沿长度方向X可贯通可穿戴带100c的至少一侧,第二通道40连通多个第一通道10。
第二通道40连通多个第一通道10,提高了第一通道10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通的空间,第二通道40可至少贯通可穿戴带100c的一侧,增大了空气的进气量,使第一通道10内的热量或汗液易于排出于可穿戴带100c,提高了可穿戴带100c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第二通道40的底壁与第一通道10的底壁可共面,但不限于此。只要第二通道40的底壁位于可穿戴带100c的中性层背离内表面101的一侧即可,使第二通道40位于中性层的部分不会被压缩,使用者的汗水或热量从内表面101侧进入第一通道10后能够排出于可穿戴带100c。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8,第五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d与图14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可穿戴带100b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可穿戴带100d还设置有第二通道40。第二通道40沿长度方向X可贯通可穿戴带100d的至少一侧,第二通道40连通多个第一通道10。
第二凹槽30连通多个第一凹槽20,增大了内表面101与使用者皮肤的非接触面积,且使多个第二凹槽30之间可流通气体或液体,提高了可穿戴带100d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第二通道40连通多个第一通道10,提高了第一通道10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通的空间,第二通道40可至少贯通可穿戴带100d的一侧,增大了空气的进气量,使第一通道10内的热量或汗液易于排出于可穿戴带100d,提高了可穿戴带100d的散热排汗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可穿戴带。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或者可穿戴带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一通道沿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可穿戴带。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化,且第一通道的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使用者佩戴上述可穿戴带时,内表面接触使用者的皮肤,使用者皮肤的热量或者汗液进入第一通道内。沿第一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化,且任意两个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当使用者在运动时,空气从第一通道的一端进入,随着第一通道的截面面积减小,空气的流动速度增加,将带动热量或汗液从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快速传送出去,可穿戴带的散热排汗效果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Claims (19)

1.一种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可穿戴带;
沿所述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变化,且所述第一通道的任意两个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可穿戴带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面积;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道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可穿戴带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位于所述可穿戴带的中性层背离所述内表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带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沿所述宽度方向依次相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三部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另一个侧面;
沿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第二部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第二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变,所述第三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变小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在所述可穿戴带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逐渐变大。
7.一种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穿戴带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可穿戴带的宽度方向贯通所述可穿戴带;
所述可穿戴带一侧的内表面上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沿所述通道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变化,且所述第一通道的任意两个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小或不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至少不贯通所述可穿戴带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个侧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还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和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相接的部分共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通道共面的内壁,与所述内表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可穿戴带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面积;
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道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开口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可穿戴带的同一侧。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位于所述可穿戴带的中性层背离所述内表面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带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长度方向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通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一通道。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沿所述宽度方向依次相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三部贯通所述可穿戴带的另一个侧面;
沿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第二部的方向,所述第一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第二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不变,所述第三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变小的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在所述可穿戴带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内表面的距离逐渐变大。
18.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可穿戴带,所述设备本体与可穿戴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带为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为手表、手环、脚环或颈带式耳机。
CN202110945252.1A 2021-08-17 2021-08-17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44315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252.1A CN114431581A (zh) 2021-08-17 2021-08-17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5252.1A CN114431581A (zh) 2021-08-17 2021-08-17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1581A true CN114431581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5252.1A Pending CN114431581A (zh) 2021-08-17 2021-08-17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1581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0760A (en) * 1930-07-07 1931-06-18 Otto Eduard Jau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dical appliances
DE102005008806A1 (de) * 2005-02-26 2006-08-31 Henn-Anschütz, Stefanie Armband für Uhren und sonstigen Schmuck mit Schweißschutz
AT12899U1 (de) * 2011-09-08 2013-01-15 Hirsch Armbaender Atmungsaktives armband
WO2014170204A1 (de) * 2013-04-18 2014-10-23 Hirsch Armbänder GmbH Atmungsaktives armband mit belüftetem bandkern
US20160327113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Kevin Shelle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bsorbing mechanical energy
CN206079244U (zh) * 2016-10-20 2017-04-12 大东亚(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透气耐用鞋底及采用该鞋底的鞋
CN206576412U (zh) * 2017-03-22 2017-10-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佩戴舒适的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06687294U (zh) * 2017-04-18 2017-12-01 福州珂麦表业有限公司 一种舒适透气型手表表带
CN208228498U (zh) * 2018-03-23 2018-12-14 江门市圣猴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的手表表带
CN110840023A (zh) * 2019-11-25 2020-02-28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佩戴舒适的节能型智能手环
CN210120932U (zh) * 2018-03-14 2020-03-03 赫希·阿姆班德尔有限责任公司 腕带
CN212036324U (zh) * 2020-01-21 2020-12-01 来邦养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N213524141U (zh) * 2020-10-22 2021-06-25 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0760A (en) * 1930-07-07 1931-06-18 Otto Eduard Jau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dical appliances
DE102005008806A1 (de) * 2005-02-26 2006-08-31 Henn-Anschütz, Stefanie Armband für Uhren und sonstigen Schmuck mit Schweißschutz
AT12899U1 (de) * 2011-09-08 2013-01-15 Hirsch Armbaender Atmungsaktives armband
CN103763970A (zh) * 2011-09-08 2014-04-30 赫希·阿姆班德尔有限责任公司 透气的腕带
WO2014170204A1 (de) * 2013-04-18 2014-10-23 Hirsch Armbänder GmbH Atmungsaktives armband mit belüftetem bandkern
CN105307534A (zh) * 2013-04-18 2016-02-03 赫希阿曼达股份有限公司 配有通风带芯的透气腕带
US20160327113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Kevin Shelley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bsorbing mechanical energy
CN206079244U (zh) * 2016-10-20 2017-04-12 大东亚(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透气耐用鞋底及采用该鞋底的鞋
CN206576412U (zh) * 2017-03-22 2017-10-2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佩戴舒适的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智能手表
CN206687294U (zh) * 2017-04-18 2017-12-01 福州珂麦表业有限公司 一种舒适透气型手表表带
CN210120932U (zh) * 2018-03-14 2020-03-03 赫希·阿姆班德尔有限责任公司 腕带
CN208228498U (zh) * 2018-03-23 2018-12-14 江门市圣猴时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的手表表带
CN110840023A (zh) * 2019-11-25 2020-02-28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佩戴舒适的节能型智能手环
CN212036324U (zh) * 2020-01-21 2020-12-01 来邦养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N213524141U (zh) * 2020-10-22 2021-06-25 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表带和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722B (zh) 汗液诱导用发带
CA2739524C (en) Compression clothing
CN114431581A (zh) 可穿戴带及穿戴设备
CN211381326U (zh) 一种健康数据物联网监测装置
CN205233502U (zh) 一种哺乳型内衣
CA2393465C (en) Therapeutic ring
WO2022217753A1 (zh) 一种塑身腰带
CN105597299A (zh) 一种跑步用绑带
CN212545916U (zh) 一种改进式儿童身体监测用智能手环
KR200178948Y1 (ko) 지압기능을 갖는 스포츠용 브래지어
KR100494369B1 (ko) 개량 팬티
CN208002122U (zh) 一种具有调整功能的内衣
CN209420968U (zh) 一种具有防勒痕的新型文胸
CN209898314U (zh) 一种收腹提臀保暖型九分裤
KR200193733Y1 (ko) 옥분말실리콘밴드가 구비된 바지
CN217242780U (zh) 全棉内外两用腰绳连腰休闲裤
CN207897909U (zh) 一种健体美胸罩杯
CN214340167U (zh) 一种内外两穿式卫衣
CN210114055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舒适型文胸
CN217184896U (zh) 一种基于护膝结构设计的瑜伽裤
CN206026671U (zh) 一种中草药乳腺温灸包
CN114504778A (zh) 一种拉丁舞律动训练器
CN207978994U (zh) 一种塑身泳衣
KR930007003Y1 (ko) 장신용 벨트
CN208129476U (zh) 一种居家用的连衣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