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9269A -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9269A
CN114429269A CN202111543124.0A CN202111543124A CN114429269A CN 114429269 A CN114429269 A CN 114429269A CN 202111543124 A CN202111543124 A CN 202111543124A CN 114429269 A CN114429269 A CN 114429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test
tested person
levels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31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起超
杨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Kingfa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21115431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9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9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9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各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确定各所述测试内容所属的水平数,并确定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一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并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二水平测试结果;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及系统提高了人因工效的测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因工效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现代人因工效实验研究方式开辟了新的道路;现有技术中使用计算机进行人因功效实验具有两种形式,使用互联网的线上问卷量表调查法和使用软件编制人因功效实验的线下行为测验法;使用软件编制人因功效实验的行为测验法以反应时、正确率或生理数据为统计指标,具有统计结果精确、能够进行高级统计运算等多种优点,但因为只能在现实的实验室进行,也存在着实验麻烦、成本高昂、地域限制等问题;而使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的问卷量表调查、人员测评得到的主观评分,会受到人员的社会赞许性、对题目的理解的影响,同时测试结果不够精确,因此在互联网上进行人因工效实验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通过线上实验法在云端创建实验、发布实验、收集实验数据,缩小了空间距离造成的实验困难,能够有效的增加实验参与者的数量。
人因工效实验或测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驾驶领域、脑力负荷测量、人机工效、感觉阈限测量、特殊人员测评与筛选等。在驾驶领域中,会通过评估驾驶员的视觉广度、听觉差别阈限、闪光融合频率等来评估驾驶适宜性,具有测评效率高、测评流程化等优点,但目前的实验方法却因任务水平单一不能准确评估驾驶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在人机工效领域,会通过评估操作员使用设备完成任务时的反应时、正确率等指标评估设备的体验效果,目前任务只能固定化,无法对任务进行分级,通过操作员完成的不同等级的任务评估设备的使用等级。
综合原因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计算机进行线上人因工效实验时,只能够以问卷量表调查呈现的题目为主体,实验方法仅包含顺序、随机两种方式,根据参与者对呈现题目的作答情况,统计最后得分以代表该参与者的实际水平。而由于测试题目一般是由出题人提前准备好的,如果出题人对参与测试的群体的整体水平不够了解,则制定的测验题目难度过于容易或过于复杂,会出现“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
并且,现有的线上测试方法的实验方式及实验内容均较为单一;因为在传统的线下实验过程中,实验方法会有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等多种实验设计形式,而线上的实验只能对所有的测试问题打乱顺序后再进行完全随机呈现,无法满足广大研究人员的实验需求;另外,顺序或完全随机的实验方式只适合问卷量表等调查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仅是通过参与者对指定题目作答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现状调查或相关分析,无法进行高级人因功效实验;因而,现有的线上测试方法无法对被测人员的人因工效进行准确测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各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确定各所述测试内容所属的水平数,并确定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
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一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并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二水平测试结果;
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或
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等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在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等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的情况下,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
若所述第一水平的当前测试次数小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且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
若所述第一水平的当前折返次数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在所述第二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情况下,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四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四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包括:
获取各次折返过程中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
计算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平均值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包括:
获取各水平测试结果对应的多个水平数;
确定被测人员通过测试的测试内容对应的第一最大水平数,获取所述第一最大水平数与预设的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
基于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相等的情况下,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所述第一最大水平数;或,
在第一最大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情况下,
获取同一水平内的测试内容被全部通过测试时的第一水平数,确定与所述第一水平数相邻且大于所述第一水平数的第二水平数,计算所述第二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水平数对应的水平测试结果的乘积值,计算所述第一水平数与所述乘积值的累加和,其中所述累加和为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为顺序呈现、随机可重复呈现和随机不可重复呈现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人因工效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系统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能够基于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赋予不同的水平数,且当被测人员对低水平的测试内容的测试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后进阶至高水平的测试内容,并对被测人员进行高水平测试,因而可对不同等级的被测人员准确的进行人因工效测试,提高了人因工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方便的对被测人员进行能力分级。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发明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因工效测试系统的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人因工效测试系统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采用折返方式测试时的折返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及系统以费希纳的最小可觉差法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为实现背景,提出新型的线上人因工效测评方式:水平进阶型和水平折返型,为人因工效、心理学实验设计扩宽思路,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S40。
步骤S10:根据各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确定各所述测试内容所属的水平数,并确定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该步骤中,水平数用于反映测试内容或实验试次的难度等级,水平数示例性的可为1至100中的任意整数,如1,2,3...等。并且,各测试内容的水平数可基于该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进行确定,即难度等级相同的多个测试内容具有同样的水平数;示例性的,水平数越高的测试内容其代表的难度等级可越高。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各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水平数)可在测试过程中基于测试结果进行确定,也可为在测试之前根据实际测试需要进行人为设定。另外,多个测试内容可进一步的进行聚类分析,从而确定属于同一难度等级的测试内容,并进一步的将属于同一难度等级的测试内容设为同一水平数。因而可以看出,各水平数下的测试内容一般为多个;因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同一水平下的多个测试内容或多个试次的水平内呈现顺序,也即在测试过程中同一水平下的多个测试内容或多个试次向被测人员的呈现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将水平数越高的测试内容看作为难度等级越高的测试内容是一种优选示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水平数越高的测试内容看作为难度等级越低的测试内容,此时也即水平数为1的测试内容属于难度等级最高的测试内容。
进一步的,同一水平下的多个测试内容的呈现顺序可为顺序呈现、随机可重复呈现和随机不可重复呈现中的其中一个。也即,在对应的具有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的测试系统中,该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顺序呈现、随机可重复呈现和随机不可重复呈现三种选择方式。其中顺序呈现是指同一水平内的多个测试内容按照特定规律依次被呈现给被测人员以进行测试,特定规律可为设定的编号大小;在该呈现方式中,同一水平下的各个测试内容均被呈现一次。随机可重复呈现方式是指在测试过程中从同一水平下的多个测试内容中随机抽选其中的部分测试内容对被测人员进行测试,在该呈现方式中,可能被抽取的测试内容为重复测试内容,也可能该水平下的部分测试内容在测试过程中未被抽取到。随机不可重复呈现方式是指在测试过程中,从同一水平下的测试内容中抽取部分测试内容,且被抽取的部分测试内容均不可为重复抽取,即被抽取到的测试内容在同一次测试过程中仅能被抽取到一次。
步骤S20: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一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
在该步骤中,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可为正确结果的个数或结果正确率。例如,水平1中具有50个测试内容,而用户在测试过程中选择的水平内呈现顺序为顺序呈现方式,则水平1测试完毕后,可进一步的确定该被测人员在水平1测试过程中所答对的测试内容的总个数或该50个测试内容的答对率;不难理解的,在顺序呈现方式下,且水平1下具有50个测试内容时,正确结果的个数小于或等于50,而当正确结果的个数小于50时,对应的结果正确率小于1,当正确结果的个数等于50时,则对应的结果正确率为1或100%。
步骤S30:根据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并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二水平测试结果。
在该步骤中,当被测人员在低水平测试结果达到进阶正确率后,才会进入到高一级水平的测试。进阶正确率值可为用户预先在人因工效测评系统中设定的,例如,具体的进阶正确率值可为50%、60%等。当获取到的被测人员基于第一水平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后,进一步的将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该进阶正确率值进行比较。示例性的,当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为结果正确率时,进阶正确率值为50%,此时将结果正确率与50%比较即可;另外,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为也可为正确结果的个数,此时用于与正确结果的个数进行比较的进阶正确率值对应的也可设为50%、60%对应的个数数值等,此时基于被测人员基于该水平内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得到的正确结果的个数进一步的与进阶正确率值对应的数值进行比较即可。
进一步的,基于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被测人员接下来所要测试的测试内容的水平数,从而基于确定的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进一步的对被测人员进行测试。例如,当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大于或等于进阶正确率值时,则可对被测人员进行下一级水平测试;示例性的,若第一水平测试内容的水平数为1时,且被测人员基于水平1的测试内容测到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大于或等于进阶正确率值,则进一步的进阶至第二水平,此时第二水平的水平值可为2,且水平2的难度等级高于水平1的难度等级。再如,当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进阶正确率值时,则代表被测人员在该水平内的测试结果不及格,则进一步的可重新对该水平内的测试内容进行测试,也可降低一水平对被测人员进行重新测试;示例性的,若第一水平具体的为水平3,若被测人员对于水平3的测试结果未满足进阶要求,则可重复基于水平3中的测试内容对被测人员进行重复测试,也可进一步降阶至水平2并基于水平2下的测试内容对被测人员进行测试,因而在此情况下,第二水平可为与第一水平处于同一难度等级的水平数,也可为难度等级低于第一水平的难度等级的水平数。
进一步的,当确定了第二水平的水平数之后,则基于第二水平下的测试内容对被测人员进行测试,并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二水平测试结果。第二水平测试结果与第一水平测试结果类似的,其可以为正确结果的个数或结果正确率。
步骤S40: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在该步骤中,水平阈值用于表征被测人员所属的等级水平,示例性的,在需要对多个被测人员进行能力分层的场景中,若该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越高,则可理解为该被测人员的能力层次越高。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不小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此时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大于第一水平的水平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不小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是指被测人员通过第一水平的测试,进而进阶至第二水平以对被测人员继续测试;若被测人员通过所有水平的测试,则进一步的可将该被测人员划分为最高能力的一类中。
而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可等于或小于第一水平的水平数。在该实施例中,意味着被测人员在该次此时过程中未通过本次第一水平的内容测试,因而此时可进一步的选择水平进阶型和水平折返型两种方式对被测人员进一步的测试。
示例性的,当被测人员未通过第一水平测试,且选择水平进阶型测试方式时,具体的该测试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若第一水平的当前测试次数小于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第一水平的水平数。此时,第一水平为低水平,而第三水平为高水平。最大重试次数是指被测人员在低水平作答没有达到进阶正确率后,在该水平可重复的测试次数;最大重试次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设为2时,且第一水平具体的指水平3,此时如果在水平3进行初次测试时被测人员未通过初次测试,会在水平3再进行一次重复实验或测试;如果仍然没有达到进阶正确率,则实验或测试结束;而若在第二次测试过程中,被测人员通过水平3的测试,则进一步的进阶至水平4(第三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对被测人员进行水平4的测试。
而若当被测人员未通过第一水平测试,且选择水平折返型测试方式时,具体的该测试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若第一水平的当前折返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在此步骤中,第二水平为低水平,第一水平为中水平,第三水平为高水平。最大折返次数是指被测人员在当前水平作答没有达到进阶正确率值时,自该水平向低水平折返,以及从低水平向该水平折返的最大折返次数累积和,与最大重试次数类似的是,最大折返次数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例如,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设置为2,且第一水平具体的指水平3;在初次测试时,若被测人员在水平3没有达到进阶正确率,则会降低至水平2(第二水平)再进行实验或测试,此为第一次折返;继续进行测试,若被测人员在水平2(第二水平)达到进阶正确率,则会会从水平2升为水平3,此为第二次折返;在第二次折返过程中,若水平3还是未达到进阶正确率值,则该次实验或测试结束;而若在第二次折返过程中,被测人员在水平3的测试达到进阶正确率值,则指被测人员通过水平3的测试,进一步的进阶至水平4(第三水平),从而进一步的对被测人员进行水平4的测试。
进一步的,该测试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在第二水平测试结果小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情况下,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四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四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在该步骤中,第四水平为低水平,而第二水平为高水平;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若在第一次折返过程中,被测人员在水平2(第二水平)未通过测试,则进一步的降阶至水平1(第四水平),此时水平1的难度等级低于水平2的难度等级;而若被测人员在水平1通过测试时,则进一步由水平1向水平2折返,此时水平1为第二次折返的折返点。
当选择水平折返型测试方式时,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具体包括:获取各次折返过程中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计算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在该示例中,水平阈值是由“最后n次折返过程”决定的,个体的水平阈值等于最后n次折返中,每次折返所对应水平的平均值。示例性的,图4为被测人员最后4次折返过程的折线示意图,参考图4,被测人员在水平5未通过测试,则由水平5折返至水平4,而在水平4也未通过测试,则由水平4降阶至水平3,此为第一次折返过程;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在水平3达到进阶正确率值,则由水平3向水平4折返,在水平4通过测试时,进一步的进阶至水平5,此为第二次折返过程;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在水平5未达到进阶正确率值,则由水平5折返至水平4,此为第三次折返过程;而被测人员在水平4通过测试时,则由水平4折返至水平5,此为第四次折返过程。在该示例中,各次折返过程中的折返位置分别为:5、3、5、4,则水平阈值为(5+3+5+4)/4=4.25;则在该实施例中,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4.25。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具体的包括:获取各水平测试结果对应的多个水平数;确定被测人员通过测试的测试内容对应的第一最大水平数,获取所述第一最大水平数与预设的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基于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由于被测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会进行多个水平的测试,因而在一次测试过程中一般会获得被测人员的多个测试结果,而多个测试结果则对应多个水平数;而由于在一次完整的测试过程中,可能多个测试结果中仅有部分测试结果是通过测试,则第一最大水平数为该通过测试的部分测试结果所对应的各水平数中的最大水平数;其中第二最大水平数为用户预先设置的,也为最高难度等级的测试内容对应的水平数。
例如,当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相等的情况下,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第一最大水平数;此时也可理解为被测人员通过所有的水平测试,则此时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最高水平值。
另外,若被测人员未通过全部测试,仅通过部分测试,则此时第一最大水平数小于第二最大水平数。在该示例中,该测试方法具体的还包括:获取同一水平内的测试内容被全部通过测试时的第一水平数,确定与第一水平数相邻且大于第一水平数的第二水平数,计算第二水平数与第二水平数对应的水平测试结果的乘积值,计算所述第一水平数与乘积值的累加和,其中累加和为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具体的,水平阈值以100%都能通过的水平数(第一水平数)作为基数,再加上能够通过(指超过进阶正确率)的更高水平(第二水平数)的正确率与该第二水平数的乘积,进行累计加和。示例性的,在实验过程中,共设置五个水平,如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和水平5,而设定的进阶正确率值为50%;若被测人员在水平2的测试结果正确率为100%,在水平3中的测试结果正确率为60%,水平4中的测试结果正确率为30%,此时水平阈值为2+3*60%=3.8,则该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3.8。
相对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人因工效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系统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图2和图3为本系统的界面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测试之前,可在该系统的截面上设置水平内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进阶正确率值,还可以在水平进阶型和水平折返型两种测试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在选择了水平进阶型测试方式的前提下,可进一步的设定最大重试次数;而在选择了水平折返型测试方式的前提下,可进一步的设定最大折返次数。
本发明还涉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且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发现,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能够对测试内容赋予不同的水平数,并根据需要设定进阶正确率值,即在低水平的测试正确率达到指定正确率时进入更高水平的测试。另外,该方法及系统可用于问卷量表中,也可用于实验设计中;该方法将行为实验方式加入了云端实验设计的行列,扩宽了人因工效线上实验内容。且该方法包含两种实验方式,水平进阶型和水平折返型,这两种实验方式均要求被测人员在某一水平达到指定正确率后进入更高难度的实验,如果没有达到进阶正确率则止步于当前水平或折返至低水平进行测试,即将经典的最小可觉差法加入云上实验的庞大队伍。该测试方法能够解决人才测评中不同水平的题目进阶问题;在进行特殊人才筛选和测评时,可将用于筛选的题目置于问题库中,设置不同的难度水平;当被测人员在某一水平的正确率达到指定正确率后,表示能力达到该水平,进而进入更高难度水平的测验,最终测试出被被测人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实现人员能力分层。综上所述,该人因工效测评方法不仅测试方法简单、成本低,还确保了人因工效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且用客观测量数据描述被测人员的心理现象,更具有科学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明白,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示例性的组成部分、系统和方法,能够以硬件、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具体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本发明中,针对一个实施方式描述和/或例示的特征,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以相同方式或以类似方式使用,和/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相结合或代替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各测试内容的难度等级确定各所述测试内容所属的水平数,并确定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
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一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一水平测试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并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二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二水平测试结果;
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不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或
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等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在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等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的情况下,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
若所述第一水平的当前测试次数小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最大重试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且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且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
若所述第一水平的当前折返次数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水平的最大折返次数,且被测人员的当前测试结果大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三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三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三水平的水平数大于所述第一水平的水平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水平测试结果与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在所述第二水平测试结果小于所述预设的进阶正确率值的情况下,获取被测人员基于第四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第四水平测试结果;其中,所述第四水平的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二水平的水平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包括:
获取各次折返过程中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
计算各折返位置对应的各水平数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平均值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到的被测人员的基于各水平的测试内容测试的各水平测试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包括:
获取各水平测试结果对应的多个水平数;
确定被测人员通过测试的测试内容对应的第一最大水平数,获取所述第一最大水平数与预设的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
基于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最大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相等的情况下,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为所述第一最大水平数;或,
在第一最大水平数小于所述第二最大水平数的情况下,
获取同一水平内的测试内容被全部通过测试时的第一水平数,确定与所述第一水平数相邻且大于所述第一水平数的第二水平数,计算所述第二水平数与所述第二水平数对应的水平测试结果的乘积值,计算所述第一水平数与所述乘积值的累加和,其中所述累加和为所述被测人员的水平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因工效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水平的各测试内容的呈现方式为顺序呈现、随机可重复呈现和随机不可重复呈现中的其中一个。
9.一种人因工效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该系统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543124.0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Pending CN114429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124.0A CN11442926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124.0A CN11442926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9269A true CN114429269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3124.0A Pending CN114429269A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92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8112A (zh) * 2022-08-31 2022-12-0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认知能力测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630A (zh) * 2015-06-19 2015-10-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989555A (zh) * 2015-03-05 2016-10-05 上海汉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言能力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981230A (zh) * 2017-06-02 2017-07-25 广州星耀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阅读能力的测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装置
CN110489454A (zh) * 2019-07-29 2019-11-22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测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08561A (zh) * 2021-04-15 2021-08-06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脑力负荷测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9555A (zh) * 2015-03-05 2016-10-05 上海汉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言能力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4978630A (zh) * 2015-06-19 2015-10-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6981230A (zh) * 2017-06-02 2017-07-25 广州星耀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阅读能力的测评方法及其存储介质、装置
CN110489454A (zh) * 2019-07-29 2019-11-22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测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208561A (zh) * 2021-04-15 2021-08-06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脑力负荷测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8112A (zh) * 2022-08-31 2022-12-09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认知能力测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eu et al. Testing the choice model of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across Holland themes: A meta-analytic path analysis
Arciniega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map-base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Heck School context,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achievement: The case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Singapore
Sharkness et al. CIRP construct technical report
JPH07325802A (ja) ユーザビリティ測定方法
Lichtenstein Comparative validity of two preschool screening tests: Correlational and classificational approaches
CN106355530A (zh) 一种高考志愿填报自动化分析与决策方法
Alnanih et al. A new quality-in-use model for mobile user interfaces
KR101804150B1 (ko) 신뢰성 있는 핵심역량 진단 방법
CA2529271A1 (e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method
Yang Meta-analysis research and theory building
Kumar Kundu et al. A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lean practices in IT support services
KR20160135451A (ko) 학과계열 선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429269A (zh) 一种人因工效测评方法、系统及装置
Prakoso et al. User experience on e-Government online services: a case study on the SIMPATIKA service application at the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of Indonesia
Taohai et al. Usability comparisons of seven main functions for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 banking service of five banks in Thailand
Preston et al. Detecting faulty within-item category functioning with the nominal response model
CN107590622A (zh) 一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的360°评测系统及方法
Hol et al.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of personality traits
Carlson Criteria for family assessment in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ontexts.
Yilmaz et al. An exploration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ypes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CN112669182A (zh) 主观试题内容的评分方法以及装置
CN113077872A (zh) 基于量表测试数据的群体心理状态多指标预测系统及装置
Ryan A task analysis-linked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the human factor in reliability assessments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Sanchez et al. Work analysis for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