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426A -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426A
CN114426426A CN202011175948.2A CN202011175948A CN114426426A CN 114426426 A CN114426426 A CN 114426426A CN 202011175948 A CN202011175948 A CN 202011175948A CN 114426426 A CN114426426 A CN 114426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gent
inorganic composite
concrete
polymer in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59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延国
文言军
文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xing T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xing T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xing T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xing Teng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59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4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4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1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72Repairing or restoring existing buildings or build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本发明提出的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具有和易性好、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2小时可达20Mpa以上、28天强度可达60Mpa以上、粘接力强、抗裂、抗压能力强、抗剪切能力强、耐候、耐久性好、易塑性、具有微膨胀功能的特点,能够快速对轨枕缺陷(包括裂纹、崩角和破损等)部位、管道与道床层间离缝以及管片接缝对应位置道床横向裂缝部位进行修复,使其满足质量要求,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背景技术
由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的运行过程中,铁路轨枕也不断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轨枕的挡肩出现龟裂纹,混凝土轨枕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列车动荷载冲击力作用而使混凝土产生局部开裂、压渍、甚至折断等损伤。混凝土轨枕长期处在露天环境中,由于裂纹的出现,当裂纹开展到一定宽度,且裂缝深度到达保护层时,水(酸雨)、空气就沿着裂缝逐渐渗透到钢筋,引起钢筋腐蚀、生锈,铁锈是一种铁的化合物(氧化物),其体积膨胀4倍,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内应力,导致混凝土进一步开裂,并使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降低,从而影响轨枕的承载能力,造成火车脱轨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由于轨枕破坏,维修更换很困难,且严重影响交通运行。
据国内外通行做法,盾构区段轨道混凝土道床与盾构管片之间设计上无任何连接方式,相邻两块道床之间设置的伸缩缝位置较薄弱,该位置首先出现剥离现象,若离缝层间有水,在列车通过时,道床与盾构管壁之间瞬间成为接近真空环境,同时,层间空隙内部产生的高压动水对薄弱处反复冲刷拍打,使两混凝土层接触面强度衰减、磨耗加剧,若不及时整治,将发展至水泥浆外流形成渗浆。
管片接缝对应位置道床出现横向裂缝,部分裂缝横向贯通道床部分,道床也存在温度收缩裂缝,为保障道床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需及时对道床与盾构管壁间离缝及道床裂缝进行整治。
因此,本技术领域人员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具有和易性好、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2小时可达20Mpa以上、28天强度可达60Mpa以上、粘接力强、抗裂、抗压能力强、抗剪切能力强、耐候、耐久性好、易塑性、具有微膨胀功能的特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优选的,所述CPE为氯化聚乙烯饱和高分子材料。
优选的,所述EVA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优选的,所述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化学全分析的含量为95%~100%。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无机硅类溶剂型消泡剂。
优选的,所述防老剂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异辛酯。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
优选的,所述PP纤维是植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抗碱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胶粉、乳液、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原料:称取一定质量份数的CPE、石英砂、EVA、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生石膏、消泡剂、PP纤维、防老剂、增稠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
S2、混合:将称取好的各种原料在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具有具有和易性好、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高2小时可达20Mpa以上、28天强度可达60Mpa以上、粘接力强、抗裂、抗压能力强、抗剪切能力强、耐候、耐久性好、易塑性、具有微膨胀功能的特点,能够快速对轨枕缺陷(包括裂纹、崩角和破损等)部位、管道与道床层间离缝以及管片接缝对应位置道床横向裂缝部位进行修复,使其满足质量要求,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修复剂的技术指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轨枕承台破损以及周围裂纹修复:(1)按照维修作业相关规定,采用隔“六抽一”的方法,首先用扳手松开并取下待修轨枕部位扣件系统,再用液压起道机抬起钢轨,使轨枕承台与钢轨底板之间形成30-50mm的作业面;(2)取下轨枕承台上的垫板;(3)对承台破损部位进行凿毛或打磨粗糙,并将压溃或松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再用钢丝刷将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清除后,再用高压清洗机把轨枕破损部位的油污、杂质冲洗干净(可配用去油污清洗剂);(4)检查破损部位有无积水,若有,必须用毛巾或吹风机清理干净,用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根据实际需求量调),再用抹刀把调好的修复材料摸压在破损部位,(速度要快,以防止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凝固,调好的材料必须在10分钟内使用,凝固后的材料不能再用)并且把外观一次性收好;(5)洒水养护(或用湿布);(6)等修复部位达到强度后,安装好橡胶垫。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其它部位崩角修复(如挡肩破损):(1)凿掉崩角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崩角处清理干净,并用清水把基面冲洗干净;(3)待破损表面吹干后涂刷界面剂再进行修复;(4)拌制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选取适当的水料比,可事先取少量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和少量水进行试配,以调成糊状为准),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每次填充厚度控制在2cm以内,且待上层填充料有了一定强度(初凝)后方可进行下层填充,按此方式直至填充完成,修边时,确保修复外弧面、棱角、边缘等部位与轨枕保持一致;(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可用专用色差修复材料对修复处进行抹面修整调色,修复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已修复好的部位需要有专人不间断地浇水养护,以保持砼表面湿润为准,一般情况下,每隔半小时浇水一次,养护期为2天。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轨枕承台破损修复:(1)凿掉破损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2)用钢丝刷把轨枕上的破损处清理干净,打出混凝土坚实基层,当轨枕钢筋或螺栓锈蚀时,应进行除锈、阻锈处理;(3)修复施工时,用压力高压清洗机冲洗干净,充分湿润修复部位的轨枕混凝土,即处于饱和面干含水状态;(4)拌制铁路专用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选取适当的水料比,可事先取少量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和少量水进行调试),修复时根据崩角大小取适量材料按一般技术要求进行拌制,材料搅拌必须均匀;(5)逐层填补后进行抹平、修边,在破损深度及面积均较大时可在修复处设置靠模,若破损深度超过了轨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补加钢丝网并与轨枕钢筋连接固定,采用多次填补法分层操作,每次填补厚度不宜超过15mm,待已填补材料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填补工作。在修复隧道上部轨枕或临边轨枕时,每一次填补厚度应按照实际情况酌情减少;(6)为保持修复处的颜色与轨枕表面颜色一致,可用专用色差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对修复处进行抹面修整调色;(7)初凝后加强养护工作。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管片与轨道板之间的离缝修复:(1)确定离缝纵向区域,现场采用钢直尺插入离缝区域;(2)水沟中部钻孔,采用直径16mm钻孔,在水沟中部钻斜向道床60°交道床底部盾构管片表面,不伸入道床;(3)清孔,灌浆的钻孔应用高压空气进行吹干排渣,钻孔的布置应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进气排渣,进浆排浆等来布孔;(4)道床高程监测点布置,在道床边沿布置水准点,并记录初始读数;并建立质保期内对于盾构管片沉降和道床变形监控观测点和相应的档案;(5)注浆,用于注浆机对钻孔进行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直至浆液从水沟边沿与盾构管壁离缝处出浆时停止注浆。注浆过程中每5min中对水准点进行高程监测,当高程差升高2mm时,立即停止注浆,对于道床和管片之间共同形成的排水边沟内缘应增加采用柔性防水材料的技术措施,以避免水沟渗水进入未发现未经整治的道床底部形成新的病害。
实施例5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管片与轨道板之间的裂缝修复:(1)清理裂缝,使用切割机清理裂缝区域表面,用真空吸尘器清除周围杂物;(2)确定注浆孔,沿离缝确定注浆孔,注浆孔间距50cm;(3)注浆,通过注浆器向裂缝内注入修补材料,注满为主;(4)清理打磨,当修补材料固化后,去除缝隙多余材料,并将裂缝表面打磨平整;(5)除尘拉毛,使用钢丝刷将裂缝表面两侧刷毛,并用吹风除尘;(6)材料配制,称量并配制表面封闭用修补材料,采用手持式搅拌机将修补材料搅拌均匀;(7)底层涂刮,沿裂缝表面涂刮一层底涂材料,宽度10cm、厚度0.2mm;(8)面层涂刷,待底涂材料表干后,涂刷表面封闭用涂层材料,涂刷3遍以上,以涂层厚度达到0.5mm,两次涂刷方向相互垂直。
本发明的注意事项:
(1)修复前,应清理裂纹或破损部分混凝土表面灰尘、浮渣、油污及松散层,并打磨平整至坚实基层;
(2)当表面残留有油污等杂质,应采用有机溶液将表面清洗干净;
(3)混凝土轨枕构件修复前必须用高压清洗机把表面,破损及空洞部位清洗干净后进行;
(4)搅拌好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一次用不完,不能再加水搅拌重复使用。
本发明中修复质量保证措施及要求:
(1)进场材料必须经实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采用精度较高的磅称或电子设备对原材料进行计量,严禁采用体积比,各种材料计量允许误差为: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1%、水±1%;
(3)作业前土木工程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较大轨枕缺陷的修复进行旁站监督,修复关键工序实行验收制度,并做好过程记录;
(4)轨枕修复人员必须认真、仔细,确保按配比拌制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确保修复强度满足要求;
(5)修复材料的拌制、灌浆孔的设置等作业必须严格按施工技术要求进行;
(6)修复表面要平整、颜色要与轨枕本体颜色相匹配,并保持修复处的边角与轨枕边角保持一致;
(7)修复后的轨枕在一定时间后需再次进行检查,出现干裂、翘曲、空鼓等现象的必须重新进行修复。
本发明中施工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措施:
(1)妥善保管各种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材料,尤其是混凝土界面剂、灌浆材料等必须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火、防潮;
(2)进场前按清单认真仔细清点所需的工具、设备、材料等必需物,并对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机电设备和施工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并做好临时用电、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
(3)根据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佩戴手套(橡胶)、安全帽、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劳动保护意识;
(4)高空作业、交叉作业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作业工人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内的混凝土块、砂浆等杂物;
(6)用后剩余材料必须妥善处理,不得随意抛弃;离场时,必须仔细清点入场带进所有设备、工具及相关的东西,做到人走场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400-500份水泥基材料、20-30份的CPE、450-550份的石英砂、15-30份的EVA、2-5份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20-30份的生石膏、2-3份的消泡剂、1-1.5份的PP纤维、1-3份的防老剂、5-10份的增稠剂以及1-2.5份的高分子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CPE为氯化聚乙烯饱和高分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EVA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SiO2,化学全分析的含量为9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无机硅类溶剂型消泡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老剂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异辛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P纤维是植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抗碱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胶粉、乳液、纤维素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原料:称取一定质量份数的CPE、石英砂、EVA、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生石膏、消泡剂、PP纤维、防老剂、增稠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
S2、混合:将称取好的各种原料在搅拌机内搅拌混合均匀。
CN202011175948.2A 2020-10-29 2020-10-29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Pending CN1144264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948.2A CN114426426A (zh) 2020-10-29 2020-10-29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948.2A CN114426426A (zh) 2020-10-29 2020-10-29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426A true CN114426426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09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5948.2A Pending CN114426426A (zh) 2020-10-29 2020-10-29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6426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6177A (zh) * 2016-08-22 2017-01-18 北京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高聚物盾构管片修补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6177A (zh) * 2016-08-22 2017-01-18 北京中德新亚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高聚物盾构管片修补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5922B (zh) 一种elf铁路隧道漏水、掉块及翻浆病害治理方法
CN109162152B (zh) 高铁无砟轨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方法
CN106801517B (zh) 一种预制多孔板砖混合结构的校舍体外加固加强方法
CN105421254B (zh) 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支座上垫石原位修复方法及垫石模板
CN110886179A (zh) 道路砼制品缺陷修复及保护层涂刷施工工法
CN111663385A (zh) 一种天窗期内完成整体道床沉降快速修复施工方法
CN110644337A (zh) 一种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快速修补施工方法
CN108755394A (zh) 一种预应力筋加固桥梁异形墩柱的方法
CN206538685U (zh) 双柱墩和中系梁桁架整体移动系统
CN112663463A (zh) 一种用于沥青路面取芯试洞的填补材料、设备和方法
CN114426426A (zh) 混凝土高分子无机复合修复剂
CN108086174A (zh) 一种用于砼护栏表面修补的定型夹具及其修补方法
CN112408851A (zh) 一种抗辐射半永久纳米渗透结晶密封致密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776293A (zh) 一种油污收集池防油渗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11251450A (zh) 一种具有防渗地铁管片的生产工艺
CN108130825B (zh) 特殊限制条件中地铁道床混凝土置换工艺
CN206419039U (zh) 一种隧道衬砌严重脱空裂损病害处治结构
CN114427179A (zh) 混凝土轨枕伤损修复工艺
CN111733715A (zh) 邻近高速铁路站台微加宽施工方法
CN111361003A (zh) 高性能免蒸养养护盾构管片
CN213297255U (zh) 一种预制楼板加固结构
CN115710841A (zh) 一种运营高铁无砟轨道支承层粉化病害处治方法
CN213115613U (zh) 一种多层frp自密实混凝土防渗修补结构
CN115387246A (zh) 一种用于桥面整体化层维修的施工方法
CN111608094B (zh) 高速铁路现浇箱梁梁面打磨及修补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