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5193A -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5193A
CN114425193A CN202210352888.XA CN202210352888A CN114425193A CN 114425193 A CN114425193 A CN 114425193A CN 202210352888 A CN202210352888 A CN 202210352888A CN 114425193 A CN114425193 A CN 114425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liquid storage
connecting block
collecting box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28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5193B (zh
Inventor
王秋香
李斌峰
李秀
赵海洲
杨松毅
董晓飞
张希强
韩雪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Zhong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Zhong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Zhong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Zhong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28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5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5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5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5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5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顶板,且所述顶板上设有进液管,所述外壳内设有储液斗、过滤箱和弃液收集箱,所述过滤箱的一端设有回收液出液口,且所述过滤箱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溢流管,所述弃液收集箱位于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且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下侧设有弃液出液口,所述弃液收集箱与所述第一溢流管连通。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三角状的储液斗,可以对初期的雨水进行容纳,而雨水在聚集的过程中,内部的杂质也会发生沉淀,具有较好的弃流、截污的作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单纯的机械结构即可完成雨水收集过程中的弃流、截污,更为环保、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背景技术
中水,一般是指再生水,再生水是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想实现中水的重新利用,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中水的回收工作,在小区高层屋顶雨水收集的过程中,由于在日常使用时,屋顶会聚集有灰尘,而下雨时,一部分灰尘则会被雨水带走,并通过房屋的排水管道流走,因此在雨水收集的初期,初期部分的雨水中会带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杂质,水质较差,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弃流、截污和过滤。现有技术中,雨水收集装置很多都是通过电动弃流装置来实现雨水的弃流的,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具备更节能环保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动弃流装置来实现雨水弃流的雨水收集装置不够节能环保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顶板,且所述顶板上设有进液管,所述外壳内设有储液斗、过滤箱和弃液收集箱,所述过滤箱的一端设有回收液出液口,且所述过滤箱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溢流管,所述弃液收集箱位于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且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下侧设有弃液出液口,所述弃液收集箱与所述第一溢流管连通;
所述储液斗呈三角状,且所述储液斗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储液斗的下侧设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储液斗翘起的一端远离所述弃液收集箱,且所述储液斗远离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一端设有出液管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储液斗内设有隔板,通过隔板将储液斗的内部分隔成沉淀腔和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所述出液管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隔板呈L形状,且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斗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上侧设有若干个冲洗管。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一侧设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侧设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储液斗搭接,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柱。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的下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架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限位座均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呈锥形状,且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设有斜边;
所述限位座上设有滑动限位块,且所述滑动限位块通过限位弹簧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所述滑动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抵触,且所述滑动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下侧设有斜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箱的下侧设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通过支撑弹簧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所述过滤箱靠近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一端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箱内设有折流板,且所述折流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砂砾石过滤层。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设有检修口,且所述检修口处设有可拆卸的检修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限位块的上侧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凸起。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弃液收集箱的一端通过拉簧与所述外壳弹性连接,且所述弃液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触,且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凸起。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通过在外壳内设置储液斗、过滤箱和弃液收集箱,雨水通过进液管进入外壳内并流入至储液斗中,储液斗呈三角状,初期收集的雨水会聚集在储液斗内,当储液斗内聚集了一定的雨水后,储液斗内的雨水才可通过位置较高的出液管口流出,这样初期雨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就会残留在储液斗内,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三角状的储液斗,可以对初期的雨水进行容纳,而雨水在聚集的过程中,内部的杂质也会发生沉淀,具有较好的弃流、截污的作用。本技术方案利用单纯的机械结构即可完成雨水收集过程中的弃流、截污,更为环保、节能。
2、该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通过设置隔板,隔板将储液斗分隔成溢流腔和沉淀腔,雨水会先在沉淀腔内聚集沉淀,当沉淀腔满后,雨水会漫过隔板并进入溢流腔内,然后通过出液管口排出,储液斗通过固定轴与外壳转动连接,在外壳内设有用于对储液斗进行支撑的支撑架,当储液斗失去了支撑架的支撑后,储液斗就会翻转,随着储液斗的翻转,原本存储在沉淀腔内的杂质和积液就会流入至弃液收集箱中,而由于L形隔板的存在,此时,溢流腔内还会有部分雨水残留,在隔板上设有若干个冲洗管,通过此时残留在溢流腔内的雨水以及冲洗管,可以对沉淀腔的底部进行冲洗,大大的提高了排污效果。
3、该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在本技术方案中,弃液收集箱通过拉簧与外壳弹性连接,是可以活动的,同时在弃液收集箱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当支撑架失去限制后,在储液斗的压力下,支撑架会先向下运动,储液斗发生偏转,其一端会与弃液收集箱抵触,当储液斗内的液体排空后,支撑架又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当支撑架向上运动时,会间接促使滑动限位块滑动,在滑动限位块的上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当滑动限位块在运动时,第一限位凸起会与第二限位凸起抵触,这样随着滑动限位块的运动,第一限位凸起会与不同的第二限位凸起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底板和弃液收集箱产生一个振动,而弃液收集箱又会将这个振动的力传递给储液斗,能够使得储液斗中的沉淀物排放的更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储液斗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壳内部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过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顶板;3、进液管;4、储液斗;401、固定轴;402、出液管口;403、溢流腔;404、沉淀腔;5、过滤箱;501、回收液出液口;502、第一溢流管;503、折流板;504、砂砾石过滤层;6、弃液收集箱;601、弃液出液口;7、隔板;8、冲洗管;9、支撑架;10、第一弹簧;11、支撑杆;12、限位柱;13、限位座;14、第一连接块;15、第二连接块;16、滑动限位块;1601、第一限位凸起;17、限位弹簧;18、安装板;19、支撑弹簧;20、固定杆;21、调节杆;22、第二弹簧;23、检修口;24、检修板;25、拉簧;26、底板;2601、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设有顶板2,且顶板2上设有进液管3,外壳1内设有储液斗4、过滤箱5和弃液收集箱6,过滤箱5的一端设有回收液出液口501,且过滤箱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溢流管502,弃液收集箱6位于过滤箱5靠近第一溢流管502的一端,且弃液收集箱6的下侧设有弃液出液口601,弃液收集箱6与第一溢流管502连通;
储液斗4呈三角状,且储液斗4倾斜的设置在外壳1内,储液斗4的下侧设有固定轴401,且固定轴401通过轴承与外壳1转动连接,储液斗4翘起的一端远离弃液收集箱6,且储液斗4远离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设有出液管口402。
通过在外壳1内设置储液斗4、过滤箱5和弃液收集箱6,在外壳1的顶部设有进液管3,在使用时,将进液管3与房屋的排水管连接在一起,下雨时,雨水通过进液管3进入外壳内并流入至储液斗4中,储液斗4呈三角状,初期收集的雨水会聚集在储液斗4内,当储液斗4内聚集了一定的雨水后,储液斗4内的雨水才可通过位置较高的出液管口402流出,这样初期雨水中含有的部分杂质就会残留在储液斗4内,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三角状的储液斗4,可以对初期的雨水进行容纳,而雨水在聚集的过程中,内部的杂质也会发生沉淀,具有较好的弃流、截污的作用;
过滤箱5的顶部为开放式结构,雨水通过出液管口402流出后,会掉落至过滤箱5内,在过滤箱5内设有过滤介质,通过过滤箱5可以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回收液出液口501通过管道外接处理设备,过滤好的雨水通过回收液出液口501进入处理设备中,为了提高过滤效果,本技术方案中,出液管口402的流量是大于回收液出液口501的,这样雨水会在过滤箱5内停留更长的时间,过滤效果更好,而多余的雨水,则会通过第一溢流管502进入弃液收集箱6内,并最终通过弃液出液口601排走,由于第一溢流管502是位于过滤箱5上侧的,这部分的雨水还没有经过过滤,当其通过第一溢流管502排走后,也相当于进行了部分弃流。
当雨水收集装置与房屋的排水管道直连时,需要注意的是,雨水收集装置的存在,不能影响到房屋的正常排水,而屋顶的排水量是和天气相关的,降雨量有大有小,小的十几二十毫升每小时,大的可以达到几百毫升每小时,二者之间差异巨大,在本技术方案中,储液斗4是倾斜设置的,当降雨量超过出液管口402的排量时,储液斗4内的雨水就会溢出,而储液斗4是向弃液收集箱6方向倾斜的,因此,当降雨量较大时,储液斗4内的雨水会直接通过弃液收集箱6排出,本装置具有较高的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3,储液斗4内设有隔板7,通过隔板7将储液斗4的内部分隔成沉淀腔404和溢流腔403,溢流腔403与出液管口402连通,隔板7呈L形状,且隔板7的一端与储液斗4固定连接,隔板7的上侧设有若干个冲洗管8。
隔板7将储液斗4分隔成溢流腔403和沉淀腔404,雨水会先在沉淀腔404内聚集沉淀,当沉淀腔404满后,雨水会漫过隔板7并进入溢流腔403内,然后通过出液管口402排出,储液斗4通过固定轴401与外壳1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设有用于对储液斗4进行支撑的支撑架9,当储液斗4失去了支撑架9的支撑后,储液斗4就会翻转,随着储液斗4的翻转,原本存储在沉淀腔404内的杂质和积液就会流入至弃液收集箱6中,而由于L形的隔板7的存在,此时,溢流腔403内还会有部分雨水残留,在隔板7上设有若干个冲洗管8,通过此时残留在溢流腔403内的雨水以及冲洗管8,可以对沉淀腔404的底部进行冲洗,从而将沉淀腔404底部附着的杂质冲掉,大大的提高了排污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5,外壳1内靠近弃液收集箱6的一侧设有支撑架9,且支撑架9通过第一弹簧10与外壳1弹性连接,支撑架9的上侧设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与储液斗4搭接,支撑架9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柱12。
外壳1的下侧设有用于对支撑架9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且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13、第一连接块14和第二连接块15,第一连接块14和限位座13均与外壳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5位于第一连接块14的下侧,且第二连接块15与第一连接块14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呈锥形状,且第二连接块15的另一端设有斜边;
限位座13上设有滑动限位块16,且滑动限位块16通过限位弹簧17与外壳1弹性连接,滑动限位块16与第二连接块15抵触,且滑动限位块16靠近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下侧设有斜面。
支撑架9上设有支撑杆11,正常情况下,储液斗4向下倾斜的一端与支撑杆11抵触,当雨水在储液斗4内聚集后,支撑杆11及支撑架9受到的力会变大,限位组件可以对支撑架9起到一个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13,在限位座13上设有滑动限位块16,滑动限位块1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块15抵触,同时,滑动限位块16的顶部与限位柱12抵触。
当过滤箱5内蓄满水后,过滤箱5会克服支撑弹簧19所提供的阻力并向下运动,当过滤箱5内的雨水排空后,过滤箱5又会在支撑弹簧19的作用下回归原位,过滤箱5在回归原位的过程中,会与第二连接块15产生联动,在过滤箱5下侧的调节杆21的推动下,第二连接块15会向滑动限位块16方向运动,滑动限位块16在第二连接块15的推动下,会克服限位弹簧17的阻力并运动,在失去了滑动限位块16的阻挡后,在储液斗4的压力下,支撑杆11和支撑架9均会向下运动,随着支撑杆11的向下运动,储液斗4发生偏转,这样,沉淀腔404内的沉淀物及积水均会被倾倒在弃液收集箱6中,支撑架9在下降的过程中会带着限位柱12一起运动,而此时,限位柱12则会与第二连接块15抵触,由于第二连接块15的端部呈锥形状,在限位柱12的抵触下,第二连接块15会与滑动限位块16分离,当限位柱12过去后,滑动限位块16会在限位弹簧17的推动下回归原位,并重新与第二连接块15抵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4和图5,过滤箱5的下侧设有安装板18,且安装板18通过支撑弹簧19与外壳1弹性连接,过滤箱5靠近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设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靠近支撑架9的一侧设有调节杆21,调节杆21的一端插接在固定杆20上,且调节杆21与固定杆20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2弹性连接。
过滤箱5的下侧设有安装板18,过滤箱5与安装板18之间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当过滤箱5内蓄满水后,过滤箱5会克服支撑弹簧19所提供的阻力并向下运动,而固定杆20和调节杆21则会随着过滤箱5一起运动,调节杆21在向下运动时,会先与第一连接块14抵触,第二连接块15靠近滑动限位块16的一端呈锥形状,靠近过滤箱5的一端设有斜边,与第二连接块15同方向的,第一连接块14的端部也设有斜边,且第一连接块14上的斜边与第二连接块15上的斜边互为镜像设置,在与第一连接块14抵触时,由于第一连接块14是固定不动的,调节杆21会克服第二弹簧22的阻力运动,当过滤箱5向上运动时,调节杆21会先与第二连接块15抵触,第二连接块15是可以活动的,在调节杆21的推动下,第二连接块15会和滑动限位块16一起运动,这样就可为支撑架9解除限制,支撑架9和储液斗4就可运动了。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2和图7,过滤箱5内设有折流板503,且折流板50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砂砾石过滤层504,外壳1靠近过滤箱5的一侧设有检修口23,且检修口23处设有可拆卸的检修板24。
在过滤箱5内设有折流板503,当雨水进入过滤箱5后,需要绕过折流板503,然后才能通过回收液出液口501流出,在此过程中,通过砂砾石过滤层504可充分的对雨水进行过滤,折流板503的存在,有效的增加了雨水在过滤箱5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过滤效果。
检修板24通过螺丝与外壳1可拆卸连接,检修口23的存在,使得过滤箱5的维护变得较为方便,当需要对过滤箱5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将检修板24拆下即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6,滑动限位块16的上侧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凸起1601,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通过拉簧25与外壳1弹性连接,且弃液收集箱6的底部设有底板26,底板26与第一限位凸起1601抵触,且底板26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凸起2601。
在本技术方案中,弃液收集箱6通过拉簧25与外壳1弹性连接,是可以活动的,同时在弃液收集箱6的底部设有底板26,底板26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601,当支撑架9失去限制后,在储液斗4的压力下,支撑架9会先向下运动,储液斗4发生偏转,其一端会与弃液收集箱6抵触,当储液斗4内的液体排空后,支撑架9又会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当支撑架9向上运动时,限位柱12会再次与滑动限位块16抵触,由于滑动限位块16的下侧设有斜面,因此,在限位柱12的抵触下,滑动限位块16会再次克服限位弹簧17的阻力并向远离第二连接块15的方向运动。
当支撑架9向上运动时,会间接促使滑动限位块16滑动,在滑动限位块16的上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601,当滑动限位块16在运动时,第一限位凸起1601会与第二限位凸起2601抵触,这样随着滑动限位块16的运动,第一限位凸起1601会与不同的第二限位凸起2601发生抵触,从而使得底板26和弃液收集箱6产生一个振动,而弃液收集箱6又会将这个振动的力传递给储液斗4,能够使得储液斗4中的沉淀物排放的更彻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顶板(2),且所述顶板(2)上设有进液管(3),所述外壳(1)内设有储液斗(4)、过滤箱(5)和弃液收集箱(6),所述过滤箱(5)的一端设有回收液出液口(501),且所述过滤箱(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溢流管(502),所述弃液收集箱(6)位于所述过滤箱(5)靠近所述第一溢流管(502)的一端,且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下侧设有弃液出液口(601),所述弃液收集箱(6)与所述第一溢流管(502)连通;
所述储液斗(4)呈三角状,且所述储液斗(4)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储液斗(4)的下侧设有固定轴(401),且所述固定轴(401)通过轴承与所述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储液斗(4)翘起的一端远离所述弃液收集箱(6),且所述储液斗(4)远离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设有出液管口(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斗(4)内设有隔板(7),通过隔板(7)将储液斗(4)的内部分隔成沉淀腔(404)和溢流腔(403),所述溢流腔(403)与所述出液管口(40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呈L形状,且所述隔板(7)的一端与所述储液斗(4)固定连接,所述隔板(7)的上侧设有若干个冲洗管(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靠近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一侧设有支撑架(9),且所述支撑架(9)通过第一弹簧(10)与所述外壳(1)弹性连接,所述支撑架(9)的上侧设有支撑杆(11),且所述支撑杆(11)与所述储液斗(4)搭接,所述支撑架(9)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柱(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撑架(9)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13)、第一连接块(14)和第二连接块(15),所述第一连接块(14)和所述限位座(13)均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4)的下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块(15)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呈锥形状,且所述第二连接块(15)的另一端设有斜边;
所述限位座(13)上设有滑动限位块(16),且所述滑动限位块(16)通过限位弹簧(17)与所述外壳(1)弹性连接,所述滑动限位块(16)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5)抵触,且所述滑动限位块(16)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下侧设有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5)的下侧设有安装板(18),且所述安装板(18)通过支撑弹簧(19)与所述外壳(1)弹性连接,所述过滤箱(5)靠近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设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靠近所述支撑架(9)的一侧设有调节杆(21),所述调节杆(21)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固定杆(20)上,且所述调节杆(21)与所述固定杆(20)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2)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5)内设有折流板(503),且所述折流板(50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砂砾石过滤层(50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靠近所述过滤箱(5)的一侧设有检修口(23),且所述检修口(23)处设有可拆卸的检修板(2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块(16)的上侧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凸起(16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一端通过拉簧(25)与所述外壳(1)弹性连接,且所述弃液收集箱(6)的底部设有底板(26),所述底板(26)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601)抵触,且所述底板(26)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凸起(2601)。
CN202210352888.X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Active CN114425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2888.XA CN114425193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2888.XA CN114425193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5193A true CN114425193A (zh) 2022-05-03
CN114425193B CN114425193B (zh) 2022-06-10

Family

ID=8131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2888.XA Active CN114425193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519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845A (ja) * 2000-09-29 2002-04-09 Yaskawa Electric Corp 浄水器
CN202117109U (zh) * 2010-10-18 2012-01-18 江苏大学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6245451U (zh) * 2016-11-04 2017-06-13 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09872671U (zh) * 2019-02-22 2019-12-31 温州大学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集装箱
CN212001385U (zh) * 2020-04-07 2020-11-24 高淑美 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装置
CN112892029A (zh) * 2021-01-30 2021-06-04 唐山中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初步过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845A (ja) * 2000-09-29 2002-04-09 Yaskawa Electric Corp 浄水器
CN202117109U (zh) * 2010-10-18 2012-01-18 江苏大学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6245451U (zh) * 2016-11-04 2017-06-13 南京普兰宁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09872671U (zh) * 2019-02-22 2019-12-31 温州大学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集装箱
CN212001385U (zh) * 2020-04-07 2020-11-24 高淑美 一种土建工程用集水装置
CN112892029A (zh) * 2021-01-30 2021-06-04 唐山中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弃流初步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5193B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24151B1 (ko) 초기 우수를 배제한 청정 우수 포집 장치
CN114425193B (zh) 一种节能型中水回用集中装置
KR20110131868A (ko) 초기 우수 처리장치
CN207331947U (zh) 一种安全分流沉砂装置
CN212757510U (zh)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装置
CN214738422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回用装置
CN208995233U (zh) 油污车间清扫污水收集处理装置
CN217419906U (zh) 用于市政工程的多级过滤雨水口装置
CN220550076U (zh) 一种工业废水的分级处理装置
AU715503B2 (en) Easyflow rainwater filter
CN215442309U (zh) 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CN113565191B (zh) 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CN219149347U (zh) 一种车库顶板虹吸补偿用雨水净化装置
CN21590692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路面雨水处理系统
CN217367514U (zh) 一种农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备
CN219558794U (zh) 一种雨水预处理用沉淀池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KR200321398Y1 (ko) 환경친화적인 중수처리용 저수장치
CN219604078U (zh) 一种路面排水用杂物拦截结构
CN213868175U (zh) 截污雨水口
CN220814139U (zh) 一种雨水立管弃流装置
CN214219917U (zh) 一种用于环境保护的弃流井
CN213589816U (zh) 城市排水用旋流过滤器
CN214714775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净化装置
CN208501837U (zh) 节约型生态公园水资源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