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9643U -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9643U CN219259643U CN202320145006.2U CN202320145006U CN219259643U CN 219259643 U CN219259643 U CN 219259643U CN 202320145006 U CN202320145006 U CN 202320145006U CN 219259643 U CN219259643 U CN 219259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fixedly connected
- inner cavity
- separation tank
- tank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包括隔油池本体;所述隔油池本体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中部安装有刮油组件;所述刮油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油盒,所述刮油盒内腔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刮油盒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内腔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组件实现了对较大和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以及方便后期的清理,然后通过刮油组件实现了对油污的收集,以及方便后期集中清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油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背景技术
隔油池是利用油滴与水的密度差产生上浮作用来去除含油废水中可浮性油类物质的一种废水预处理构筑物。隔油池的构造多采用平流式,含油废水通过配水槽进入平面为矩形的隔油池,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在流动中油品上浮水面,由集油管或设置在池面的刮油机推送到集油管中流入脱水罐。
目前,现有的隔油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隔油池的内部将残留有大量的油污,这时若不及时的对这些油污进行清理,后续将影响了油水的分离;
由于,现有的隔油池在对其内部进行清理油污时,大多都是使用刮板将隔油池内部的油污一点一点的进行清理出来,而该种的清理方式,不仅清理效率低下,同时还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能够辅助清理油污用的隔油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隔油池,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隔油池,包括隔油池本体;所述隔油池本体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中部安装有刮油组件;所述刮油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油盒,所述刮油盒内腔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刮油盒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内腔滑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侧且位于排油管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所述密封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延长杆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升块。
进一步的,所述刮油组件还包括矩形板,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内腔滑动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油毡,所述U型架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斜块,所述升降斜块与顶升块相互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刮油组件包括储油盒,所述隔油池本体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盒,所述储油盒内腔与隔油池本体内腔连通,所述储油盒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油管,所述下油管内腔安装有阀门,所述储油盒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一侧与三角块相互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引流板、转动扣、轨道和隔离板,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位于进水管下部转动连接有引流板,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位于进水管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扣,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内腔滑动连接有收集框,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底部且位于收集框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U型滑道,所述U型滑道内腔滑动连有滤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圆柱杆和集成盒,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上端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隔油池本体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成盒,所述集成盒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内腔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底部且位于刮油组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隔板和第二下隔板,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上部且位于刮油组件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隔板和第二上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油池本体内腔且位于排水管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挡板,所述隔油池本体外表面下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内腔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隔油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过滤组件实现了对较大的杂质和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以及方便后期对较大杂质和较小杂质进行统一收集清理。
2、通过刮油组件实现了对油污的收集,方便后期集中清理,减少了工作人员打开隔油池上部的盖子对油污进行清理的麻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局剖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刮油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刮油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刮油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隔油池本体;2、进水管;3、排水管;4、过滤组件;41、引流板;42、转动扣;43、轨道;44、隔离板;45、收集框;46、U型滑道;47、滤板;48、圆柱杆;49、集成盒;410、刮板;411、清洁刷;412、排污管;5、刮油组件;51、电动伸缩杆;52、延长杆;53、刮油盒;54、排油管;55、密封板;56、阻尼杆;57、三角块;58、顶升块;59、矩形板;510、U型架;511、吸油毡;512、升降斜块;513、储油盒;514、下油管;515、梯形块;6、第一下隔板;7、第二下隔板;8、第一上隔板;9、第二上隔板;10、U型挡板;11、污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隔油池:
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油池,包括隔油池本体1;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和排水管3,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组件4,隔油池本体1内腔中部安装有刮油组件5;刮油组件5包括电动伸缩杆51,隔油池本体1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1,电动伸缩杆51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52,延长杆52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油盒53,刮油盒53内腔底部呈倾斜设置,刮油盒53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油管54,排油管54内腔滑动连接有密封板55,密封板55一侧且位于排油管54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56,密封板55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57,延长杆5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升块58。刮油组件5还包括矩形板59,隔油池本体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59,矩形板59内腔滑动连接有U型架510,U型架51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油毡511,U型架510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斜块512,升降斜块512与顶升块58相互接触。
通过刮油组件5中的吸油毡511实现了对油污的吸附,然后通过电动伸缩杆51、刮油盒53以及顶升块58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吸油毡511上的油污刮取到刮油盒53内,方便后期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刮油组件5包括储油盒513,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盒513,储油盒513内腔与隔油池本体1内腔连通,储油盒513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油管514,下油管514内腔安装有阀门,储油盒513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梯形块515,梯形块515一侧与三角块57相互接触。
通过刮油组件5中的三角块57、阻尼杆56、密封板55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刮油盒53内部的油污排入到储油盒513内,方便后期对油污的集中处理。
实施例二
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过滤组件4包括引流板41、转动扣42、轨道43和隔离板44,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进水管2下部转动连接有引流板41,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进水管2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扣42,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道43,轨道43内腔滑动连接有收集框45,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且位于收集框45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板44,隔离板4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U型滑道46,U型滑道46内腔滑动连有滤板47。过滤组件4还包括圆柱杆48和集成盒49,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杆48,圆柱杆48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板410,刮板410上端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411,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成盒49,集成盒4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412,排污管412内腔安装有阀门。
通过过滤组件中的收集框45实现了对较大的垃圾进行拦截收集,然后通过隔离板44和滤板47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较小的垃圾进行拦截,同时通过刮板410和清洁刷411分别对滤板47和隔油池本体1底部进行清理。
实施例三
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且位于刮油组件5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隔板6和第二下隔板7,隔油池本体1内腔上部且位于刮油组件5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隔板8和第二上隔板9。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排水管3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挡板10,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下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污水管11,污水管11内腔安装有阀门。
通过第一下隔板6、第二下隔板7、第一上隔板8和第二上隔板9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油水分离,方便后期对油污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状态下:
首先将进水管2和排水管3分别与外界的水管进行连接,然后将污水管11、排污管412与外界的水泵进行连接好,待连接好好;
这时外界的污水将顺着进水管2流入到隔油池本体1内,当污水进入到隔油池本体1内时,将流入到引流板41上,然后顺着引流板41流入到收集框45内,这时即可通过收集框45开始拦截污水中较大的垃圾,而较小的垃圾和污水将流入到隔离板44的一侧,这时即可通过隔离板44开始将部分污水进行拦截,使之沉淀,而漂浮的一些杂质将被滤板47进行拦截,而拦截后的污水将穿过滤板47进入到第一下隔板6的一侧,然后将通过第一下隔板6进入到第二下隔板7的一侧,最后进入到U型挡板10的一侧,当污水进入到U型挡板10的一侧后,将从排水管3进行排出,而进入的油污将被第一上隔板8和第二上隔板9进行拦截,使得油污位于两者之间;
当需要对收集框45进行清理时,首先进行旋转引流板41,当引流板41旋转90度后,这时旋转转动扣42,这时即可通过转动扣42对引流板41进行固定,固定后的引流板41将进水管2的一端进行堵塞,防止进水管2进入污水,当引流板41转动90度后,这时工作人员即可将收集框45从轨道43内取出,取出后,可以对收集框45内部进行清理,当收集框45清理完成后,将排污管412内部的阀门打开,同时启动水泵,水泵开始抽隔离板44一侧较小的垃圾,同时工作人员进行移动清洁刷411,当清洁刷411进行移动时,开始对滤板47进行清理,当清洁刷411进行移动时,将带动刮板410进行移动,当刮板410进行移动时将在圆柱杆48的外表面上进行滑动,当随着刮板410的移动,开始对隔油池本体1底部较小的杂质进行清理,方便后期水泵抽出进行统一处理。
当需要对第一上隔板8和第二上隔板9之间的油污进行清理时,首先启动电动伸缩杆51,电动伸缩杆51将带动延长杆52、刮油盒53、顶升块58进行移动,当随着顶升块58进行移动时,这时顶升块58开始对升降斜块512进行顶升,当随着升降斜块512向上移动时将带动U型架510、吸油毡511整体向上进行移动,此时该吸油毡511吸附有油污,当随着吸油毡511升到最高处时,这时电动伸缩杆51将带动刮油盒53移动到吸油毡511的下部,并且通过刮油盒53的一边移动,刮油盒53开始将吸油毡511的下部的油污进行刮取下来,刮取下来后的油污将被收集在刮油盒53内,当电动伸缩杆51带动刮油盒53移动到吸油毡511的另一端时,这时电动伸缩杆51开始进行向外伸展,使得刮油盒53开始向回移动,直至移动到储油盒513内,当随着电动伸缩杆51的向回移动将使得顶升块58脱离升降斜块512,当脱离后,这时的吸油毡511将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当刮油盒53进入到储油盒513内时,这时的三角块57将与梯形块515的作用下被顶升,当随着三角块57的向上移动,将带动密封板55向上移动,当密封板55向上移动时,将拉伸阻尼杆56,使得阻尼杆56外部的弹簧也将被拉伸,当随着密封板55的向上移动,将使得排油管54被打开,这时刮油盒53内部的油污将顺着排油管54被排入到储油盒513内,方便后期对油污的集中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油池本体(1);所述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和排水管(3),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组件(4),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中部安装有刮油组件(5);
所述刮油组件(5)包括电动伸缩杆(51),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51),所述电动伸缩杆(51)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52),所述延长杆(52)一侧固定连接有刮油盒(53),所述刮油盒(53)内腔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刮油盒(53)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油管(54),所述排油管(54)内腔滑动连接有密封板(55),所述密封板(55)一侧且位于排油管(54)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56),所述密封板(55)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57),所述延长杆(5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顶升块(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组件(5)还包括矩形板(59),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板(59),所述矩形板(59)内腔滑动连接有U型架(510),所述U型架(51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吸油毡(511),所述U型架(510)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斜块(512),所述升降斜块(512)与顶升块(58)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组件(5)包括储油盒(513),所述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油盒(513),所述储油盒(513)内腔与隔油池本体(1)内腔连通,所述储油盒(513)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油管(514),所述下油管(514)内腔安装有阀门,所述储油盒(513)内腔壁一侧固定连接梯形块(515),所述梯形块(515)一侧与三角块(57)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引流板(41)、转动扣(42)、轨道(43)和隔离板(44),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进水管(2)下部转动连接有引流板(41),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进水管(2)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扣(42),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轨道(43),所述轨道(43)内腔滑动连接有收集框(45),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且位于收集框(45)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板(44),所述隔离板(4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U型滑道(46),所述U型滑道(46)内腔滑动连有滤板(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还包括圆柱杆(48)和集成盒(49),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杆(48),所述圆柱杆(48)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刮板(410),所述刮板(410)上端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411),所述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下部固定连接有集成盒(49),所述集成盒(49)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排污管(412),所述排污管(412)内腔安装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底部且位于刮油组件(5)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下隔板(6)和第二下隔板(7),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上部且位于刮油组件(5)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隔板(8)和第二上隔板(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腔室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池本体(1)内腔且位于排水管(3)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挡板(10),所述隔油池本体(1)外表面下部等间距固定连接有污水管(11),所述污水管(11)内腔安装有阀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5006.2U CN21925964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45006.2U CN21925964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9643U true CN219259643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6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45006.2U Active CN219259643U (zh) | 2023-02-07 | 2023-02-07 |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96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63317A (zh) * | 2023-09-26 | 2023-12-22 | 广东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气动隔油池及其使用方法 |
-
2023
- 2023-02-07 CN CN202320145006.2U patent/CN2192596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63317A (zh) * | 2023-09-26 | 2023-12-22 | 广东诚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力气动隔油池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73243A (zh) | 一种油脂截留装置 | |
CN219259643U (zh) | 一种多腔室隔油池 | |
CN207031098U (zh) | 一种废水隔油槽 | |
CN210636507U (zh) | 一种新型建筑物雨水收集装置 | |
CN116173584A (zh) | 雨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13526712B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 |
CN208406191U (zh) | 一种沉淀池及其抗扰动水下刮泥机 | |
CN112791508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 |
CN111943381B (zh) | 一种能够清除油污和泥沙的生活废水排放设备 | |
CN213285805U (zh) | 一种具有阻挡功能的污水处理池 | |
CN212001543U (zh) | 一种基于一体化预制泵站用排污循环系统 | |
CN210393956U (zh) | 一种利于清理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940628U (zh) | 一种含油污水浮动除油装置 | |
CN210710983U (zh) | 混凝土污水过滤装置 | |
CN218466622U (zh) | 一种智能化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 |
CN215975023U (zh) | 污水处理用粗格栅 | |
CN213555559U (zh) | 一种底泥易收集的雨污分离装置 | |
CN212742801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排水结构 | |
CN211395814U (zh)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0097066U (zh) | 市政污水过滤装置 | |
CN220353018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排水装置 | |
CN218130493U (zh) | 一种水处理回收利用装置 | |
CN220789934U (zh)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 |
CN221567060U (zh) | 一种水体漂浮物自动清理装置 | |
CN111549896A (zh) | 一种雨水泵站截油截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