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3053A -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3053A
CN114423053A CN202111641102.8A CN202111641102A CN114423053A CN 114423053 A CN114423053 A CN 114423053A CN 202111641102 A CN202111641102 A CN 202111641102A CN 114423053 A CN114423053 A CN 114423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processor
termin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笑
宋晗
蒋文辉
董恩泽
朱桐斌
宋寅
万秋雯
陈骅
姚文平
林达锦
樊圣至
魏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3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3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H04B7/18508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with satellite system used as relay,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终端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可选通信方式以实现终端通信。以航空器机载终端为例,现有通信方式包括LTE地面移动通信、北斗短报文通信、天通通信等通信方式。地面移动通信是基于地面基站的通信方式,只能解决距离地面基站一定范围内的低空近距离通信方式。北斗短报文通信基于北斗卫星的通信方式,可一定程序上解决航空器信息通信方式,但北斗短报文只可发送短报文且当前发送效率不高。天通通信是基于天通一号卫星通信方式,可基于卫星提供话音通信、短消息通信及数据通信等能力,但当前天通通信设备主要为车载、船载等设备,没有可适应航空器严格环境要求的产品, 无法适应于航空器。
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用户自身对通用航空器的管理基本要求是基于“看得见、叫得到”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国推行的“基于ADS-B的低空监视”,依赖于地面站的支持,无法实现全国覆盖,通用航空器飞行任务区域广泛,且ADS-B仅能实现对航空器位置的监视,适用性不高;进而我国推行的“基于北斗定位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低空监视”,其技术特点决定其时延较大,实时性较差,同时其带宽窄,无法进行语音、视频传输。根据市场调研,我国部分通用航空器在进行空地语音通信时仅能依靠起、降两个机场的VHF电台呼叫,而VHF电台无法满足全航程的语音覆盖,从而导致通用航空企业无法申请取得该航线运营的问题。部分涉海飞行的通用航空器、国家通用航空器在使用国外的卫星通信产品,无法满足其对自身飞行动态数据的安全、可控,且设备、通信成本价格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端通信方法,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多个通信模块,该处理器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多个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以及多个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括移动公网通信模块,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两种,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的优先级最高,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的优先级相同;处理器检测移动公网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移动公网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若否,则检测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 6D卫星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选择其中信号强度高的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处理器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判断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将该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一通信模块,并停止信号强度的检测,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数据的发送或接收;若否,则判断该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优先级最高的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二通信模块,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继续检测其余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有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检测完所有的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数据匹配的校验码的发送或接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处理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并根据预设校验算法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匹配的校验码,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校验码的发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用于生成位置数据的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位置数据时,处理器读取所述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生成的位置数据;根据所述位置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对外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气象数据时,处理器启用对应的对外接口从所述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或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读取外部数据;根据所述外部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启用所述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以供所述终端附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所述终端接收邻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发送的配置命令或调取命令;处理器对所述配置命令进行解析,根据所述配置命令对所述终端的参数或程序进行设置;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取所述调取命令所指示的数据并生成待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实现了航空器到地数据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传输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解决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当远离各种通信基站后无法与地面实时通信的问题,使得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叫的到、听的见”,增加其安全性,同时可即时获取航空器现场数据,提高任务的实时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终端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d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通信系统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下先对本申请中可能涉及的术语或系统进行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提供以下内容仅用于理解或诠释本申请,不等同于现有技术。
1.铱星卫星系统
面向传统话音与低速数据业务,以铱星及其二代系统、全球星系统为代表。功能定位方面,铱星一代系统定位是与地面“竞争”,将“高层次的国际商务旅行者”作为用户,与成本低廉、普及面迅速的地面蜂窝通信系统相比没有优势;到了铱星二代系统建设时,不再与地面通信正面竞争,定位成为地面的“补充”,将用户定位海洋或偏远陆地地区的专业用户;系统能力方面:二代系统升级后,具备与地面系统互补的能力。
2.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3.机载铱星通信系统
霍尼韦尔的Sky Connect TrackerⅢ系统是基于铱星的机载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单一设备实现航空器与地面的语音通话、信息传输和飞行跟踪,能够在全球任何允许接入该卫星网络的地区使用。
4.天通卫星系统
我国第一代高轨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天通一号系统于2016年8月发射入轨,以国土移动用户为主要目标用户,实现对国土大陆及海域的覆盖,提供传统话音和低速数据接入服务,典型业务速率2.4kbps~384kbps。研制发射2颗天通一号装备星(02、03),目前正在论证中。天通系统面向亚太重点区域,以区域性覆盖为主。
5.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 秒,授时精度10纳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在轨卫星已达39颗。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RNSS服务,在轨卫星共39颗。2019年还将再发射5-7颗,2020年再发射2-4颗卫星后,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
6.机载北斗通信系统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中航空管系统装备有限公司等相继推出了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机载通信系统,根据《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机载设备》(CTSO-2C604),其产品特点表现为利用北斗短报文将 GPS/北斗定位信息回传地面,能够实现航空器的位置监视,但带宽与实时性差,无法进行语音、视频等信息回传。
7.亚太6D卫星通信系统
亚太6D通信卫星是全卫星在中国出口的第11颗商用通信卫星,也是中国Ku波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第一颗星。它也是我国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设计复杂程度最高的民用和商用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的发展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亚太6D通信卫星采用Ku/Ka频段传输,通信总容量 50Gbps,单波束容量超过1Gbps,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采用 90用户波束,实现可视范围内的全球覆盖。
8.融合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融合终端,是指融合通信、天通卫星通信、移动公网通信(4G/5G)、北斗/GPS获取定位及授时、光电吊舱、语音数据、北斗卫星通信、亚太6D 通信卫星、外部数据接口、内部接口等、智能切换。
实施例1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通信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终端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终端(或移动设备) 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10(或移动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图中采用102a、102b,……,102n来示出)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 (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机终端10(或移动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手势识别确定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 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磨煤机管路堵塞状态确定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机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机终端10(或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计算机设备(或移动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1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机设备(或移动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本申请在上述运行环境下运行如图2所示的一种终端通信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上,这些设备均可基于图1所述的计算机终端的架构来实现。
本申请所述的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多个通信模块,该处理器执行指令以实现如图2所述的方法。参见图2,终端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2: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
在上述步骤S202中,终端可以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数据调取命令来确定有数据需要发送,也可以根据自身周期性生成的数据调取命令来确定有数据需要发送,在后一种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定时器以周期性的生成该命令。本申请的处理器并不需要随时进行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检测,而仅是在需要发送数据时才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计算资源。
在上述步骤S202中,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为便于准确描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一个实施例中以航空器机载终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时,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航空器机载融合通信终端目前示例的应用场景为航空作业、航空救援或海事作业等领域,但将来改进后会集成为便携式的手表,携带方便像现在的Garmin 手表具备GPS定位功能,改进后的手表不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还具备卫星通信、WIFI、蓝牙等功能,使用手机连接打开APP即可语音通话、短消息等,或者用手表直接拨打卫星电话也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将来不但可以应用于航空和海上,而且用在山林搜救、沙漠勘探、爬山爱好者一族也可以佩戴,避免了失联和被困带来的危险。
在上述步骤S202中,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这一步骤可由处理器自身执行,也可设置辅助处理器或其他具备简单逻辑的处理器,专用于监控是否有数据发送需求。例如,在航空器机载终端中设置单片机,用于接收地面控制中心发送的调取命令,获取与该终端连接的其他授权设备发来的调取命令,并将接收到的命令转发值处理器以执行处理。该方案中可将信号监听与业务数据处理进行解耦,使二者在处理时序和信号干扰方面实现隔离,也就是说,设置单片机全天候的监听是否有调取命令,而处理器可专用于处理航空器飞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和控制等,不仅能提高调取命令监控的及时性,也能保证数据处理的高效率。
步骤S204: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步骤S204中,在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可由管理员或授权用户设置各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在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中,处理器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多个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者各个通信模块被启用的次数,或者各个通信模块被启用以发送数据的数据量,或者前述三者中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处理器据此计算出各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系数,并根据该优先级系数确定各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
可选地,优先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43819110000091
其中,ai表示第i个通信模块在过去一段时间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的平均值,bi表示第i个通信模块在过去一段时间被启用的次数,ci表示第i个通信模块在过去一段时间被启用以发送数据的数据量,w1为与平均值对应的权重,w2为与被启用次数对应的权重,w3为与数据量对应的权重,n表示终端中所包含的通信模块的个数,Pi表示第i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系数。根据计算出的优先级系数对各个通信模块进行优先级排序。通过前述方案,可以自动的、科学的对多个通信模块进行优先级排序,使历史上可靠的、常用的通信模块具有更高优先级,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检测效率,节约处理器运算资源。
可选地,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当前终端的运行状态,确定与当前终端的运行状态相匹配的优先级设置方案。以当前终端为航空器机载终端为例,当根据终端的经纬度、海拔等数据确定搭载终端的航空器为低空飞行状态时,获取低空飞行状态对应的优先级设置方案,在该方案中,低空通信技术例如移动公网通信技术具有最高优先级,其余优先级可人为设置、或采用前述方式自动设置;又或者当确定搭载终端的航空器为超高空飞行状态时,获取超高空飞行状态对应的优先级设置方案,在该方案中,超高空通信技术例如卫星通信技术具有最高优先级,其余优先级可人为设置、或采用前述方式自动设置。
步骤S206: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在上述步骤S206中,处理器确定与该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该通信协议进行处理,并交由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进行发送。
通过上述步骤S202-步骤S206,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实现了航空器到地数据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传输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解决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当远离各种通信基站后无法与地面实时通信的问题,使得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叫的到、听的见”,增加其安全性,同时可即时获取航空器现场数据,提高任务的实时性和效率。实现了航空器以往在空中本着“看得到、叫得到”技术路线,解决了全程出现经常间断或失联的情况,更解决了部分航空器利用国外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不安全、不可控且成本昂贵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括移动公网通信模块,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两种,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的优先级最高,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的优先级相同;
处理器检测移动公网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移动公网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若否,则检测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选择其中信号强度高的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对比现有技术中,现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航空器上安装的光电吊舱的视频数据在飞行过程中用的自组网设备进行通信,但是在飞机调整高度或飞行距离比较远时,自组网的中继设备衰减特别大,会频繁出现空-地视频数据传输中断的情况。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多种通信方式,并可根据信号强度选择是采用移动公网通信模块进行通信还是采用卫星通信模块进行通讯,本申请的方案总能筛选出信号强度最高、最适于传输的通信方式,从而不仅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能保证航空器的数据可随时随地的传送给地面控制中心,保证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的传输,使航空器的位置轨迹全程都在被监视中。
图3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航空器上机载融合通信终端由高空到地面可实现亚太6D、天通卫星和移动公网通信方式的自动切换。具体切换方式包括:根据处理器正在做信号检测任务的结果进行分配,如果处理器检测到来自移动公网信号,而且达到设定的信号强度处理器会选择移动公网模块进行通信,如果终端没有检测到移动公网的信号,处理器则匹配卫星通信模块,同时内部处理器通过判断天通和亚太6D的信号强度,选择强度大的卫星通信信号,内部程序设定把移动公网优先级设为最高,接收到数据经过识别判断信号强度就实现了数据自动化匹配通信模块的方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
处理器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判断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将该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一通信模块,并停止信号强度的检测,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若否,则判断该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优先级最高的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二通信模块,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继续检测其余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有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检测完所有的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数据匹配的校验码的发送或接收。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数据的精确发送。在第一预设阈值之下设置第二预设阈值,当某一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虽然为达到发送数据的第一预设阈值标准,但是只要其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表征该通信模块仍旧具备一定的通信能力,只是由于通信链路可能存在的短传、漏传影响数据整体传输,而此时可针对待发送数据生成数据量较小的校验码,只需将校验码通过该通信链路进行传输,通过传输数据量的减少来规避可能的错误传输,提高传输效率,同时,接收端例如地面的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第二通信模块发来的校验码对第一通信模块发来的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在保证数据传输准确性的基础上保证了数据来源和数据内容的准确性,本申请开创性的提出这种通信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终端上搭载的通信模块,且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数据传输效率和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
处理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并根据预设校验算法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匹配的校验码,
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校验码的发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用于生成位置数据的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位置数据时,处理器读取所述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生成的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北斗和GPS定位数据由地面到高空,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的传输,使航空器的位置轨迹全程都在被监视中
图3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内部集成了北斗模块和GPS模块,处理器可以通过与模块之间的接口采集北斗和GPS数据,当处理器接收到来自地面命令调取北斗和GPS数据时开始采集数据,同时判断切换的是哪种通信方式给出相应指令,内部程序判读指令后将数据由终端选择的相应的通信方式进行协议解析实现传输。北斗、GPS模块的定位及授时数据通过内部数据接口Rs232和USB由中心处理器通过对数据协议解析并进行采集,当处理器接收到由卫星通信或公网通信传输的来自地面的命令调取北斗和GPS数据时开始采集北斗/GPS数据,处理器同时判断切换的是哪种通信方式给出相应指令,内部程序判读指令后将数据由终端选择相应的通信方式(天通卫星通信、亚太6D通信和公网通信)进行协议解析实现空地传输。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对外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气象数据时,处理器启用对应的对外接口从所述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或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读取外部数据;
根据所述外部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例如光电吊舱视频自己设备,舱内视频采集设备等。通过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可以将光电吊舱的视频数据通过终端接口协议解析,然后以公网和卫通实现传输。不但可以接入光电吊舱视频数据,舱内有视频监控的也可以接入终端,可实现地面指挥中心对航空器舱外和舱内视频数据的获取。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航空器内外舱视频将数据,气象数据、语音数据被地面指挥中心随时获取,而且全程不间断的传输并保存,使地面人员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到航空器的情况,确保航空器处在安全状态。
图3c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内部集成了对外接口模块,经过解析接口协议可以将外部的设备与终端连接,当接收到来自地面调取数据的命令时,由处理器对外部设备数据进行采集,然后由终端匹配的通信方式实现空地传输。终端的对外接口模块通过外部接口 (RS232/485、RJ45、USB、语音)接入外部机载设备,其中光电吊舱、甚高频电台、气象仪,通过RJ45接口、E&M口,RS232接口接入融合通信终端,当处理器接收到获取数据的命令时,视频、语音和气象数据都会通过内部核心处理器根据光电吊舱的 TCP/UDP协议、气象设备的串口协议、语音模块的串口协议进行数据的采集,内部程序根据处理器切换返回的指令判读切换到的是哪种通信方式,然后处理器再以采集的数据按照天通卫星、亚太6D卫星、公网通信其中一种通信方式进行协议解析后实现空地传输,而且数据实现的是双向传输,通过接收由地面用户发送的配置命令,由终端处理器接收后,再以TCP/UDP协议、串口协议传输给机载光电吊舱、甚高频电台、气象仪进行配置及访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终端还包括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用所述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以供所述终端附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终端接收邻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发送的配置命令或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配置命令进行解析,根据所述配置命令对所述终端的参数或程序进行设置;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取所述调取命令所指示的数据并生成待发送的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例,建立多人通过连接机载融合通信终端的WIFI实现任何环境下用手机端、电脑端的APP即可实现通信和正常上网,最主要的是可以使航空器承载的人员可通过WIFI信号也获取航空器的状态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内部集成了蓝牙模块,用移动端手机或PAD连接终端的蓝牙信号即可配置升级终端,通过Zigbee协议获取终端采集的定位、视频、语音、气象等数据。
图3d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内部集成了WIFI模块,用户连接WIFI热点不但可以上网,还可以获取终端采集的定位、视频、语音、气象等数据。
在航空器上的移动端(手机、ipad)基于宽带卫星互联网接入技术,互联网数据可以经过网关把数据通过天通卫星和亚太6D通信进行上传,然后处理器接收到的卫星通信数据解析后分配到WIFI模块,在航空器上手机或IPAD连接WIFI热点,就可以接收到互联网的数据,用户可用于上网,根据公网优先,天通卫星和亚太6D信号强度来选择通信方式保持终端的信号始终不中断的前提下,上网的信号最佳。终端内部定位、视频、语音、气象数据以WIFI通信协议解析后,当处理器接收到来自WIFI信号的获取命令,数据会以WIFI通信方式传输给用户端。
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内部集成了蓝牙模块,用移动端手机或PAD连接终端的蓝牙或WIFI即可配置升级终端,通过Zigbee协议和802.11b标准获取终端采集的定位、视频、语音、气象等数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处理器确定各个通信接口上连接的各通信模块,根据已连接的各通信模块设置优先级。可选地,本申请终端中预留了其他卫星通信模块的接口及位置,即插即用。不用再在结构和空间布局方面重新设计。在结构及电路设计上天通卫星通信模块类型时方便高效,只需将宽带型模块取下更换成话音型模块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以终端为航空器机载终端为例,该方法还包括:监测航空器当前飞行状态,当检测到航空器飞行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处理器发出模块关闭信号,用于关闭除定位模块以及预设通信模块之外的其他所有模块,用以节省电能和处理器资源。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可由授权用户通过近距离通信模块发出模块关闭信号,或者有地面控制中心发出模块关闭信号。例如,航空器飞行过程中根据任务和环境需求只保留北斗定位及通信,用IPAD可通过蓝牙或WIFI配置终端关掉其他通信方式,或根据需求可配置其他功能,终端可识别数据类型(如位置信息、短报文、气象数据)通过终端配置可进行选择性传输,利用终端使用北斗通信传输位置信息不但可手动设置,也可自动切换。只有在其他通信方式都无法传输位置信息时,终端才会切换到北斗通信传输位置信息进行定位、发送短报文。
在航空医学应急救援、短途运输等飞行作业中,传统的空-地通信方式有VHF、 Ku/Ka卫星、天通卫星、铱星、海事卫星、移动公网、ATG、视距微波等多种手段,每种通信手段有适用的场景。
VHF通信只能在VHF地面站覆盖范围内通信,且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无法支持图像、视频、数据等传输;Ku/Ka卫星通信的机载设备价格昂贵,所利用的卫星以国外的卫星为主,无法做到通信安全;天通卫星通信带宽较低;铱星与海事卫星通信带宽较低,所利用的卫星以国外的卫星为主,无法做到通信安全;移动公网通信受高度限制,且只能在地面移动基站覆盖范围内通信;ATG通信只能在ATG地面站覆盖范围内通信,一般只在固定航路上设置ATG地面站;视距微波只能在视距微波地面站覆盖范围内通信。
针对不同的机型、不同飞行任务、不同飞行环境,应采用合理的通信或通信组合方式进行通信,达到通信效率与通信成本的最优化,而面对多体制、多模式的空-地通信方式,需要研究适用于多体制、多模式机载融合通信终端、融合通信管理系统,集成多种通信外设,充分利用基于QoS保障机制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结合IP技术和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实现融合协同双工通信与通信管理,智能优化空地链路,全面满足多种飞行任务的空地通信需求。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通信系统原理图;如图4所示,展示出基于航空器平台的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含专用通信应用系统)与融合通信管理系统。机载融合通信终端集成天通卫星通信、其他卫星通信方式、移动公网通信能力,支持各类感知设备、移动终端设备接入,支持通过北斗/GPS获取定位 /授时,具备数据综合处理与边缘计算能力,通过天通卫星通信(也可切换到其他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的通信链路智能选择切换,宽带型实现位置信息、语音、数据、视频 (天通卫星、亚太6D卫星)的实时传输,话音型实现位置信息、语音、数据的实时传输。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航空器机载终端通信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机载融合通信终端硬件组成:
天线:由天通卫星机载天线(宽带型)/(话音型)、移动公网机载天线、WIFI天线、GPS/北斗天线组成。
接口:由天通卫星机载天线(宽带型)/(话音型)接口、移动公网机载天线接口、WIFI天线接口、GPS/北斗天线接口、串口接口、网口接口、USB接口、蓝牙接口、话音接口组成。
内置模块:由天通卫星机载天线(宽带型)/(话音型)模块、移动公网通信模块、WIFI模块、GPS/北斗定位模块、亚太6D通信卫星模块、通信支持模块、串口模块、网口模块、USB模块、蓝牙模块、话音模块、接口支持模块组成。其中通信支持模块用于连接天通卫星机载天线(宽带型)/(话音型)模块、移动公网通信模块、WIFI 模块、GPS/北斗定位模块,采用快速安装模式进行拆卸与安装;接口支持模块用于连接串口模块、网口模块、USB模块、蓝牙模块、话音模块,采用快速安装模式进行拆卸与安装。
通用处理:由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供电模块组成。
终端性能描述:
a)各类感知设备、图像采集设备(RS232/RS485、RJ45、USB、蓝牙、话音)接入。对外提供网络接口不少于4个,网口速度1000/100Mbps自适应,接口形式RJ45防水航插型号。对外提供RS232/RS485串口接口不少于4个,接口形式防水航插型号。提供蓝牙设备接口。提供话音接口。提供USB接口,不少于3个;
b)手机/Pad/PC等WIFI终端设备接入。WIFI访问热点覆盖范围大于20m,支持IEEE802.11b/g/n,最大速率可达300Mbps,内置AC控制器,可实现扩展无线AP;
c)预留天通卫星机载天线(宽带型)、天通卫星机载天线(话音型)接口,内置通信支持模块,支持天通卫星通信模块(宽带型)、天通卫星通信模块(话音型)快速安装;
d)预留移动公网机载天线接口,内置通信支持模块,支持移动公网通信模块快速安装,移动公网通信模块采用双卡双待双工通信;
e)采用统一的电源接口,供电采用DC28V±15%,设备的信号地、电源地与机壳地必须隔离;
f)支持通过GPS或北斗获取本机位置信息,定位精度不大于3mRMS,测速精度不大于1m/s;
g)能获得GPS或北斗获取授时,授时精度优于1s;
h)支持对本地信息进行存储、计算、处理,CPU主频不小于2GHz,内存不小于6G,存储空间不小于1T;
i)支持本地网管,采用“OS+应用”的方式,具有底层操作系统,能够进行固件远程推送升级,支持基于操作系统的软件应用定制开发,具有完备权限,能够通过专用通信应用系统实现对终端通信功能的控制,支持后续基于本机的其他专用应用软件对终端进行控制。专用通信应用系统具备基础功能、网络功能、状态展示、网络管理、接口管理、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j)支持远程网管,通过连接融合通信管理系统,支持远程应用部署、远程控制,支持对通信体制、通信质量的远程监控管理与最优信道选择与切换。
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可以把北斗和GPS的定位/授时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可以针对公网和卫通自动切换后的通信方式进行匹配实现不间断的空-地传输。
2.现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航空器上安装的光电吊舱的视频数据在飞行过程中用的自组网设备进行通信,但是在飞机调整高度或飞行距离比较远时,自组网的中继设备衰减特别大,会频繁出现空-地视频数据传输中断的情况。通过机载融合通信终端可以将光电吊舱的视频数据通过终端接口协议解析,然后以公网和卫通实现传输。不但可以接入光电吊舱视频数据,舱内有视频监控的也可以接入终端,可实现地面指挥中心对航空器舱外和舱内视频数据的获取。
3.部分通用航空器可以实时语音通信,但是国家通用航空器在使用国外的卫星通信产品,例如铱星通信的skyconnect可以实现全程卫星通信,核心技术由国外把控无法满足其对自身飞行动态数据的安全、可控,且设备、通信成本价格高。目前国内的天通卫星和亚太6D通信在航空器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语音数据以这两种卫星 (宽带型)和移动公网流量通信的方式传输,不但会降低通信成本而且数据安全可控。
而且飞行员在直升机上使用甚高频电台通话时,当地面电台基站覆盖不到时,还得用卫星电话通话,飞行员在操作飞行时使用不方便,所以基于用机载甚高频电台通话不变的情况下,当电台基站覆盖不到时改用卫星通信和移动公网传输语音信号,所以把甚高频电台接入机载融合通信终端,这样可以使飞行员全程使用航空电台与地面通话。4.预留的其他卫星通信模块的接口及位置,即插即用。不用在以后更换或添加卫通模块时再在结构和空间布局方面重新设计。天通卫星通信模块和亚太6D通信模块更换话音型和宽带型模块是方便高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终端通信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终端通信方法的终端通信装置,该装置以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于移动终端、计算机、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等设备,这些设备都可基于图 1所述的计算机终端实现。
如图6所示,该终端通信装置600包括:
触发模块6002,用于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
检测模块6004,用于使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
发送模块6006:用于使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通过上述触发模块6002,检测模块6004以及发送模块6006,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实现了航空器到地数据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传输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通信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解决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当远离各种通信基站后无法与地面实时通信的问题,使得航空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叫的到、听的见”,增加其安全性,同时可即时获取航空器现场数据,提高任务的实时性和效率。实现了航空器以往在空中本着“看得到、叫得到”技术路线,解决了全程出现经常间断或失联的情况,更解决了部分航空器利用国外通信技术传输数据的不安全、不可控且成本昂贵的问题。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发模块6002,检测模块6004以及发送模块6006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6,上述三个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实施例1提供的计算机终端10中。
该装置该包括各种对应的功能模块,用以实现如实施例1中任一实施方式或可选方式中的流程步骤,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计算设备,该计算设备可以是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设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也可以替换为移动终端、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传输装置。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磨煤机管路堵塞状态确定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磨煤机管路堵塞状态确定方法。
可选地,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设备12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运行存储的程序代码时可以执行以下方法步骤: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设备中的处理器运行存储的程序代码时可以执行实施例1中所列举的任一方法步骤,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终端通信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上述存储介质还可以位于移动终端、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实施例1中所列举的任一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航空器机载终端、救援终端、便携式手表、可穿戴设备、儿童手表、勘探终端等等设备。该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多个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以及多个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
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实施例1中所列举的任一方法步骤,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多个通信模块,该处理器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
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
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信模块包括移动公网通信模块,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两种,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的优先级最高,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的优先级相同;
处理器检测移动公网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判断所述移动公网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移动公网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若否,则检测所述天通卫星通信模块以及所述亚太6D卫星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选择其中信号强度高的通信模块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包括: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
处理器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判断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将该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一通信模块,并停止信号强度的检测,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若否,则判断该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优先级最高的通信模块确定为第二通信模块,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继续检测其余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有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检测完所有的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数据匹配的校验码的发送或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理器确定待发送的数据,并根据预设校验算法生成与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匹配的校验码,
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校验码的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用于生成位置数据的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位置数据时,处理器读取所述北斗模块和/或GPS模块生成的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位置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对外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的至少一种,在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当所述调取命令指示需要调取所述终端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或气象数据时,处理器启用对应的对外接口从所述外部视频数据采集设备、外部语音数据采集设备或外部气象数据采集设备中读取外部数据;
根据所述外部数据确定待发送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用所述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以供所述终端附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终端接收邻近区域内的其他设备发送的配置命令或调取命令;
处理器对所述配置命令进行解析,根据所述配置命令对所述终端的参数或程序进行设置;
处理器对所述调取命令进行解析,获取所述调取命令所指示的数据并生成待发送的数据。
8.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多个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多个通信模块以及多个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在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触发处理器执行信号强度检测任务;
处理器获取预先设置的多个通信模块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检测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满足要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所述多个通信模块中的任一个;
处理器启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并采用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41102.8A 2021-12-29 2021-12-29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Pending CN114423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102.8A CN114423053A (zh) 2021-12-29 2021-12-29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102.8A CN114423053A (zh) 2021-12-29 2021-12-29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3053A true CN114423053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102.8A Pending CN114423053A (zh) 2021-12-29 2021-12-29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305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8865A (zh) * 2022-05-12 2022-08-19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餐柜路由器的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755121A (zh) * 2023-08-17 2023-09-15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北斗铱星双模自适应的海洋信标机
CN117835206A (zh) * 2024-03-05 2024-04-05 深圳市伟创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设备的蓝牙连接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835206B (zh) * 2024-03-05 2024-06-07 深圳市伟创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设备的蓝牙连接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3349A1 (en) * 2015-12-30 2017-07-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tegorizationing and prioritization of managing tasks
CN107919003A (zh) * 2017-10-18 2018-04-17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力智能化终端远程通信的方法及模块和终端
CN110121157A (zh) * 2019-04-28 2019-08-13 天通畅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多网络融合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及融合通信方法
CN11151095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512014A (zh) * 2020-12-09 2021-03-16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船的广域网自适应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1840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深圳市发掘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无线终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3349A1 (en) * 2015-12-30 2017-07-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tegorizationing and prioritization of managing tasks
CN107919003A (zh) * 2017-10-18 2018-04-17 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力智能化终端远程通信的方法及模块和终端
CN11151095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121157A (zh) * 2019-04-28 2019-08-13 天通畅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多网络融合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及融合通信方法
CN112512014A (zh) * 2020-12-09 2021-03-16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船的广域网自适应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1840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深圳市发掘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通信方法、无线终端、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8865A (zh) * 2022-05-12 2022-08-19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餐柜路由器的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4928865B (zh) * 2022-05-12 2024-05-10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餐柜路由器的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755121A (zh) * 2023-08-17 2023-09-15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北斗铱星双模自适应的海洋信标机
CN116755121B (zh) * 2023-08-17 2023-11-03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北斗铱星双模自适应的海洋信标机
CN117835206A (zh) * 2024-03-05 2024-04-05 深圳市伟创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设备的蓝牙连接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835206B (zh) * 2024-03-05 2024-06-07 深圳市伟创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设备的蓝牙连接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8809B (zh) 一种带3g功能的便携ads‑b机载系统
US10454576B2 (en) UAV network
CN103873133B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数据链路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
US5793813A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space-based and terrestrial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US7961136B2 (en) 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 (ADS-B) network infrastructure, ground station and situation display software deployment and evaluation activity
CN114423053A (zh) 终端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05676249B (zh) 一种基于4g/3g/bds的通航飞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及方法
CN111486869B (zh) 一种基于5g的分布式飞行校验系统和方法
KR20150117879A (ko) 모바일 통신 기반 무인항공기 관제 시스템
CN204013537U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数据链路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
CN110568455A (zh) 一种北斗信标系统
CN110060515B (zh) 一种基于gnss的航空器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093303B (zh) 基于北斗短报文和cdma1x的森林航空消防飞机信息指挥系统
CN115550860A (zh) 一种无人机组网通信系统及方法
KR20020070990A (ko) 항공기와 위성 통신의 인터페이싱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103756B1 (en) Radio interference detection
CN108390714A (zh) 一种便携式通用航空通信手持终端
KR100503195B1 (ko) 디지피에스 및 아이오시 통신 기반으로 실시간 좌표 보정을위한 보정 데이터를 제공하는 지리 정보 시스템
CN110769407B (zh) 搜救定位方法和装置
Andersen et al. Towards sora-compliant bvlos communication
CN116318364A (zh) 通信方法和无人机远程通信控制平台
Almarhabi et al. LoRa and High-Altitude Platforms: Path Loss, Link Budget and Optimum Altitude
Niu et al. Design of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of human-autonomous devices for UAV inspec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status
Popescu et al. Hybrid sensor network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N112671454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