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539B -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539B
CN114422539B CN202011087884.0A CN202011087884A CN114422539B CN 114422539 B CN114422539 B CN 114422539B CN 202011087884 A CN202011087884 A CN 202011087884A CN 114422539 B CN114422539 B CN 114422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ype
application program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78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539A (zh
Inventor
骆振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78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04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hysiological signal transmitted
    • A61B5/0008Temperature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A61B5/0022Monitoring a patient using a global network, e.g. telephone networks, inte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55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actile indication, e.g. vibration 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Alarms related to a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e.g. details of setting alarm thresholds or avoiding false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以及与之通信连接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请求信息,应用程序服务器搜寻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是否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控制自身的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查看第一感测结果。本发明中没有安装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可借由运行应用程序来向系统平台请求,以借助与其邻近的安装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进行温度的侦测,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自身及周遭人员的体温情况,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尤其是便于共享数据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体温测量作为最常用的健康检测手段之一,在各种场所都广泛采用,例如医院、家庭及公共场所等。通常情况下,体温测量可以采用体温计、测温枪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用体温计、测温枪测量体温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例如:在一些传染病暴发期,如2020年1月份以来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它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容易引发群体性感染,并且,该疾病的明显症状之一是发热,所以,该疾病的预防和筛查手段之一也即是体温测量。
在这种传染性疾病爆发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如何实现随时侦测自身体温以及周遭人群体温变得较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以便于进行数据共享,例如方便侦测自身体温以及周遭人群体温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温度感测组件且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每一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安装有该第一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与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及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通信连接;使用时,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其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是否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则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回传该第一感测结果至该第一应用程序中,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请求信息包含测量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周围预设距离内是否有超过预设体温的人员。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感测结果包含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周围该预设距离内超过该预设体温的人员的具体体温、位置及距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若该第一感测结果为是,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握持者根据该第一感测结果自当前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继续发送该第一请求信息,直到该第一感测结果为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若第一感测结果为是,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和/或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发出第一警报信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到该第一请求信息时,结合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定位以及该第一预设条件搜寻是否有符合的通信装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请求信息包含测量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握持者的温度,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感测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握持者的温度并获得该第一感测结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预设条件包含预定距离。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其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温度感测组件且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每一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安装有该第一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服务器与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及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通信连接;该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A,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其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
步骤B,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是否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执行步骤C;
步骤C,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
步骤D,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回传该第一感测结果至该第一应用程序中;以及
步骤E,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执行步骤B时,若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没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则执行步骤F;
步骤F,该应用程序服务器发送第一回馈信息至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回馈信息调整该第一预设条件后执行步骤A。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预设条件包含预定距离。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没有安装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可借由运行应用程序来向系统平台请求,以借助与其邻近的安装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进行温度的侦测,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自身及周遭人员的体温情况,方便快捷,且让大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优质又安全,降低病原的传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通信系统100包含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130。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温度感测组件且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每一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也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130与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及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通信连接。
使用时,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其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应用程序服务器130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是否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则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回传第一感测结果至第一应用程序中,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前述的通信系统100中。如图2所示,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A(S110),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其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
步骤B(S120),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是否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执行步骤C
步骤C(S130),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
步骤D(S140),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回传第一感测结果至第一应用程序中。
步骤E(S150),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查看第一感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及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例如为手机,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还可为手环、平板电脑等。
实际操作中,电子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有些使用者的便携式通信装置上没有温度感测组件,本发明通过使用同一个应用程序来实现数据共享,以便于没有安装温度感测组件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的用户可借由系统平台请求周遭安装有温度感测组件的便携式通信设备来帮忙进行侦测,以了解周遭及自身情况。
实际操作中,在下载第一应用程序后,用户可先进行注册动作。注册完毕后,用户即可通过第一应用程序来启动服务。在注册时,用户所使用的便携式通信装置既可以是具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也可以是没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在注册过程中,不同的通信装置可能会被定为不同的属性,例如具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可被认为是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或称为新装置),而不具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可被认为是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或称为旧装置)。
应用程序服务器130会根据用户所使用的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属性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服务。对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或称新装置)来说,可以主动侦测用户的周遭人员的特性,例如温度、距离等,并且提供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人员的方位、距离等信息给用户。对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或称旧装置)来说,可以接受邻近的新装置提供的高温人员的特征,如温度、距离等,并进一步请求新装置帮忙确认警报是否解除。此外,针对旧装置来说,还可以请求附近的新装置帮忙量测旧装置的握持者(即用户)的温度,以便对即时了解自身体温。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之后,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到该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是否有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有,且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仅一部通信装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该部通信装置被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有多部通信装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应用程序服务器可随机确认该多部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
实际操作中,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到第一请求信息时,可结合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的定位以及第一预设条件搜寻是否有符合的通信装置,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中有多部通信装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应用程序服务器可确认该多部通信装置中距离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最近的通信装置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
实际操作中,第一预设条件例如为预定距离。即,用户欲借助距离自身所使用的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预定距离内的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来了解自身及周遭的温度情况。实际操作中,第一预设条件还可包含预定时间。即,用户可提前设定其想要在某段时间内借助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来了解自身及周遭的温度情况。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请求信息为测量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周围预设距离内是否有超过预设体温的人群。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在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时可以设定至少一个条件,例如温度范围(超过37.5℃)、距离范围(一米以内)等。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第一温度感测组件感测周围温度并将获得的第一感测结果回传至第一应用程序,以便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若第一感测结果为是,则意味着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的握持者(即本实施例中的用户)所设定的条件范围内存在体温过高人员,用户可根据这一结果确认自身口罩/眼罩等佩戴好。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定期进行侦测并回传第一感测结果,直至第一感测结果为否,警报解除。于又一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第一感测结果自当前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可继续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直到第一感测结果为否。
实际操作中,若第一感测结果为是,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和/或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还可发出第一警报信息,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实际操作中,第一警报信息为震动或闪烁。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手持旧装置的用户向系统平台发出请求,请求系统平台帮忙监测用户周遭环境中是否有体温过高的人员。是系统平台根据用户的预设条件搜寻用户周遭附近是否有符合条件的电子装置,搜寻技术方法例如P2P等。如果有符合条件的电子装置,则被搜寻到的电子装置依据用户的请求(例如时间、距离等)进行侦测,以判定用户附近是否有体温过高的人员,距离定位技术方法例如LBS、IR等。如果有体温过高的人员,则该电子装置可自动定期更新侦测结果或警报给用户,以确保前述体温过高的人员离开用户的警示距离范围内,更新警报通知技术例如P2P等。如果没有体温过高的人员,则侦测结束,用户周围安全,可放心待在原处。
实际操作中,如果应用程序服务器根据第一请求信息没有在第一类便携式通讯装置110中搜寻到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则应用程序服务器可发送第一回馈信息至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用户根据第一回馈信息可了解当前第一设定条件下无法进行侦测,则用户可调整第一预设条件后重新执行步骤A。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请求信息可以为测量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的握持者的自身温度,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第一温度感测组件感测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的握持者的温度并获得第一感测结果。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回传该第一感测结果至该第一应用程序,以便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120A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实际操作中,如果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20的用户出门在外,发现身体不适,又没有携带体温计或耳温枪,则可以通过运行第一应用程序,请求周遭有温度感测组件的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的用户帮忙侦测自己的体温,并且回报温度结果,从而及时了解自身体温情况。
本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中,手持旧装置的用户向系统平台发出请求,请求系统平台帮忙量测自身体温。系统平台根据用户的预设条件搜寻用户周遭附近是否有符合条件的电子装置能够提供该服务,搜寻技术方法例如P2P等。如果有符合条件的电子装置,则被搜寻到的电子装置依据用户的请求(例如时间、距离等)进行侦测,并回传量测结果至应用程序中,以便手持旧装置的用户知晓自身的体温情况。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电子装置,则系统平台可提供回馈信息至旧装置,手持旧装置的用户可以重新设定条件后重新向系统平台发出请求。
在第三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因自身具有温度感测组件,从而可直接了解周遭人员的体温情况。具体方法包括:
步骤1,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110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其通过第一应用程序发送第二请求信息。实际操作中,第二请求信息中可包含至少一个设定条件,例如温度范围(超过37.5℃等)、距离范围(一米以内)等。
步骤2,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A自身的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温度感测并回传侦测结果给应用程序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根据侦测结果筛选是否有符合条件的人员。若是,执行步骤3,若否,则结束感测。
步骤3,警报通知。实际操作中,第一应用程序可通过提示信息、震动、闪烁等方式提醒用户,当前站立位置的预设距离范围内存在体温过高人群,需注意避让;还可以通过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110的屏幕呈现所筛选出的体温过高人员的温度、位置、距离等。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感测组件定期进行侦测并回复侦测结果,应用程序服务器根据侦测结果进行筛选,直到筛选结果为否,接触警报。于又一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警报自当前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在用户移动位置后,再次执行步骤1,直至应用程序服务器未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员,结束感测。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没有安装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可借由运行应用程序来向系统平台请求,以借助与其邻近的安装有温度感测组件的通信装置进行温度的侦测,以便用户及时了解自身及周遭人员的体温情况,方便快捷,且让大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优质又安全,降低病原的传染。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温度感测组件且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
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每一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安装有该第一应用程序;以及
应用程序服务器,与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及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通信连接;
使用时,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其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是否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则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回传该第一感测结果至该第一应用程序中,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请求信息包含测量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周围预设距离内是否有超过预设体温的人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结果还包含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周围该预设距离内超过该预设体温的人员的具体体温、位置及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第一感测结果为是,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和/或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发出第一警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到该第一请求信息时,结合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定位以及该第一预设条件搜寻是否有符合的通信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请求信息包含测量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握持者的温度,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感测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的握持者的温度并获得该第一感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设条件包含预定距离。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每一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温度感测组件且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每一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安装有该第一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服务器与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及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通信连接;该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A,该第二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其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发送包含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请求信息;
步骤B,该应用程序服务器接收该第一请求信息并搜寻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是否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若是,执行步骤C;
步骤C,将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的其中之一作为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请求信息控制自身的该第一温度感测组件进行感测以获得第一感测结果;
步骤D,该第一便携式通信装置回传该第一感测结果至该第一应用程序中;以及
步骤E,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应用程序查看该第一感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步骤B时,若该第一类便携式通信装置中没有满足该第一预设条件的通信装置,则执行步骤F;
步骤F,该应用程序服务器发送第一回馈信息至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该第二便携式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回馈信息调整该第一预设条件后执行步骤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设条件包含预定距离。
CN202011087884.0A 2020-10-13 2020-10-13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4422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7884.0A CN114422539B (zh) 2020-10-13 2020-10-13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7884.0A CN114422539B (zh) 2020-10-13 2020-10-13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539A CN114422539A (zh) 2022-04-29
CN114422539B true CN114422539B (zh) 2024-04-19

Family

ID=8126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7884.0A Active CN114422539B (zh) 2020-10-13 2020-10-13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5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7213B1 (ko) * 2013-04-10 2014-03-12 김혜봉 체온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095653A (zh) * 2017-03-31 2017-08-29 西藏喜年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终端
CN111093157A (zh) * 2019-12-16 2020-05-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管理平台与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7213B1 (ko) * 2013-04-10 2014-03-12 김혜봉 체온 서비스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7095653A (zh) * 2017-03-31 2017-08-29 西藏喜年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终端
CN111093157A (zh) * 2019-12-16 2020-05-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管理平台与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539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2032B2 (en) Person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6655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amongst groups of devices based on shared data
US20140327540A1 (en) Mobile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US11348434B1 (en) Safety monitoring platform
JP2019520722A (ja) 緊急通信用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171445B2 (en) Activity level monitoring participant station network
JP2006526327A (ja) コンテキスト関係情報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モバイルステーション、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製品
KR102116405B1 (ko) 지능형 독거노인 안전 확인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10022B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와 모바일 단말을 연동한 독거노인 응급구조 시스템
WO2018218763A1 (zh) 基于电子地图的儿童防走失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20197584A1 (en) Cor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KR20090059324A (ko) 환자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17097445A (ja) 非接触見守りシステム
KR20210016664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응급 상황에서의 구조 요청 방법
CN114422539B (zh)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2017130209A (ja) 行動管理装置、情報端末、行動管理方法、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146623A (ja) 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JP2020109568A (ja) 患者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患者情報提供方法
JP2016224826A (ja) 行動管理装置、情報端末、行動管理方法、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025819B1 (ja) 監視システム
JP2002175579A (ja) 託児所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0762449B1 (ko) 위치확인 및 안전을 위한 단말기의 구난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7111403B1 (ja) 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監視プログラム
US20230033199A1 (en) Person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23098568A (ja) 監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