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0719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0719A
CN114420719A CN202210119412.1A CN202210119412A CN114420719A CN 114420719 A CN114420719 A CN 114420719A CN 202210119412 A CN202210119412 A CN 202210119412A CN 114420719 A CN114420719 A CN 114420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94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泽源
罗国仕
余艳平
周婷
李俊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94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07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0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0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衬底包括与垂直于衬底的中心界面平行的两个边缘。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设置于衬底,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在两个边缘之间呈多行分布,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且由中心界面指向边缘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本发明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入射至中心界面的光线趋向于汇聚相交,显示面板的靠近中心界面的区域的光线得到显著加强,显示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人眼观察到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显著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的性能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在VR显示技术中,尤其是大视场的显示技术中,显示效果较差,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衬底包括与垂直于衬底的中心界面平行的两个边缘。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设置于衬底,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在两个边缘之间呈多行分布,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且由中心界面指向边缘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显示面板的靠近中心界面的区域的光线得到加强,显示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改善。由中心界面指向边缘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的夹角逐渐增大,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入射至中心界面的光线趋向于汇聚相交,显示面板的靠近中心界面的区域的光线得到显著加强,显示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人眼观察到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线作出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X、第一方向;Y、厚度方向;
1、显示面板;
10、衬底;11、中心界面;12、边缘;
20、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a、第一像素单元;20b、第二像素单元;20c、第三像素单元;
21、驱动电路层;210、驱动电路;T、薄膜晶体管;
211、第一驱动电路;212、第二驱动电路;213、第三驱动电路;
22、平坦层;220、平坦部;221、凸部;2211、第一表面;
23、发光元件;231、第一电极;232、第二电极;233、发光本体;
2331、第一半导体;2332、第二半导体;2333、发光部;
23a、第一发光元件;23b、第二发光元件;23c、第三发光元件;
30、波长转换层;31、第一波长转换部;32、第二波长转换部;
40、封装层;
1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发明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发明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发明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本发明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人眼是人类感知周围世界的重要器官,人睛整体形状近似椭球形。人眼包括眼球和眼球壁。眼球壁是包围眼球的一层组织,眼球壁包括外、中、内三层结构。外层主要包括角膜和巩膜,外层可以支撑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形状,并保护内部的各纤维组织。其中,角膜呈椭球形,略向前凸,外界光线经角膜进入眼球。中层包括葡萄膜、虹膜等。内层包括视网膜等,是形成视觉感知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
人眼在感知显示面板所成的图像时,鉴于人眼的结构特性,人眼对显示面板的背离几何中心的区域的光线的敏感度较低,对靠近几何中心的区域的光线敏感度较高。
针对人眼的结构特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10和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衬底10包括与垂直于衬底10的中心界面11平行的两个边缘12。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设置于衬底10,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在两个边缘12之间呈多行分布,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11,且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增大。
衬底10可以是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本发明实施例对衬底10的材料不作限定。衬底10包括中心界面11,衬底10的中心界面11包括衬底10的几何中心,中心界面11沿衬底10的厚度方向Y延伸。衬底10包括两个边缘12,两个边缘12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对。第一方向X垂直于中心界面11,换言之,第一方向X为中心界面11的法线方向。图2中示出的X方向表示第一方向,且第一方向X平行于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Y方向表示衬底10的厚度方向。
衬底10可以为曲面多边型结构,例如对称的曲面四边形结构、曲面八边形结构等。曲面四边形结构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边和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第一边连接两个第二边。上文中的两个边缘12可以为两个第一边,当然也可以为两个第二边。曲面八边形结构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边、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边、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边和彼此相对的两个第四边,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依次连接;上文中的两个边缘12可以为两个第一边、两个第二边、两个第三边或两个第四边。
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为能够发出多种颜色的像素结构,多种颜色可以包括蓝色、绿色和红色。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例如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
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在两个边缘12之间呈多行分布,各行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行方向是指平行于由两个边缘12中的其中一者指向另一者的方向。例如,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数量为N*2M个,N*2M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呈N行分布,各行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数量为2M个,2M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沿行方向均布于中心界面11的两侧,即两个边缘12中的任一边缘12和中心界面11之间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数量为M个。在本发明实施例中,N和M均为正整数。
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11,即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出光方向朝向中心界面11设置,能够加强显示面板1的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从而提高该区域的显示效果。
不同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出射的光线可以入射至中心界面11上不同的位置,当然也可以汇聚相交于中心界面11的同一位置。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增大;逐渐增大可以为线性增大,也可以为非线性增大。随着夹角的逐渐变化,不同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出射的光线具有汇聚相交的趋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
示例性地,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M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像素单元20a、第二像素单元20b和第三像素单元20c,第一像素单元20a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为α1,第二像素单元20b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为α2,第三像素单元20c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为α2。α1、α2、α3的大小关系体现为以下多种形式:α1<α2<α3,或α1=α2<α3,或α1<α2=α3。图2中示出的箭头方向为出光方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11,显示面板1的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光线得到加强,显示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改善。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增大,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入射至中心界面11的光线趋向于汇聚相交,显示面板1的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光线得到显著加强,显示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此和人眼结构相匹配,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人眼观察到的视觉效果。
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设置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自身的结构形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设置显示面板1中的其他部件例如平坦部的结构形式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手段实现,接下来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包括平坦部220、多个驱动电路210和多个发光元件23。多个驱动电路210分别与多个发光元件23电连接,即驱动电路210与发光元件23一一对应连接,驱动电路210用于驱动发光元件23发光。多个发光元件23呈多列分布,且多个发光元件23出射的光线入射至中心界面11。其中,列方向垂直于行方向。各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内的多个发光元件23均面向中心界面11出射光线,能够提高该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中的不同颜色的明度等的一致性。
可选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的多个发光元件23沿同一方向出射光线,即同一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中各色光的出光角度基本相同,能够进一步保证同一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中的不同颜色的显示色调和明度等的一致性,进一步改善视觉效果。
驱动电路210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薄膜晶体管作为驱动发光元件23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漏极。栅极用于接收控制信号,使薄膜晶体管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截止。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连接数据信号端,另一者连接发光元件23。通过各薄膜晶体管来控制各发光元件23的发光和亮度,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显示。
驱动电路210为驱动电路层21的组成部分,在形成驱动电路层21的过程中,需形成多层膜层例如绝缘层、半导体层、金属层等,例如驱动电路210的源极和漏极位于金属层、栅极位于另一金属层。同一膜层的厚度可能存在厚度差,导致包含驱动电路层21的整体厚度不均。将平坦部220设置于驱动电路210的表面,平坦部220的设置能够填平驱动电路210表面的厚度差,以便于位于平坦部220上方的其他部件例如发光元件23的形成。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平坦部220包括朝向背离衬底10的方向凸出的多个凸部221,多个凸部221均包括朝向中心界面11的第一表面2211,第一表面2211上设置有发光元件23。多个凸部221上分别设置发光元件23,即凸部221与发光元件23一一对应连接,通过将发光元件23设置于朝向中心界面11的第一表面2211上,将发光元件23的出光方向朝向中心界面11设置。
多个凸部221还包括背离中心界面11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交。
各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20均对应设置有平坦部220,即平坦部220设置为多个。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可以预先在驱动电路层21上形成整层平坦层22,然后通过掩膜、刻蚀等方式形成多个平坦部220。平坦层22可以采用聚酰亚胺或有机硅树脂等涂布形成,平坦层22具有较好的平坦度。
相邻两个平坦部220的凸部221之间能够形成凹陷区域,第一表面2211复用为凹陷区域的其中一个表面,凹陷区域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将发光元件23转移至平坦层22时,有利于将发光元件23形成于凹陷区域中,保证发光元件23的较佳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可选地,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多个平坦部220的第一表面2211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于第一表面2211的发光元件23的出光方向也随之变化,即发光元件23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增大,显示面板1的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光线得到显著加强,从而改善靠近中心界面11区域的视觉效果,增加沉浸式体验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3可以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是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的过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至微米级。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是指晶粒尺寸在100微米的LED。该类发光元件23的功耗低、亮度高,且清晰度较高。
如图4所示,发光元件23包括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同侧电极结构或异侧电极结构。发光元件23包括发光本体233、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第二电极23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231的背离所述中心界面的一侧。在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上通入电压后,电子和空穴在发光本体233上复合,释放能量从而发出光线。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均位于发光本体233的面向平坦部220的一侧,该结构为同侧电极结构。第二电极232和第二电极232位于发光本体233的两侧,该结构为异侧电极结构。图4中示出了发光元件23为同侧电极结构的示意图,接下来以发光元件23为同侧电极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该举例说明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但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发光元件23的结构。
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或漏极,与发光元件23的第一电极231机械连接,从而实现源极或漏极、与第一电极231电连接,并向发光元件2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发光元件23发光,从而显示面板实现显示功能。第一电极231可以为发光元件23的正极或负极。发光元件23的第二电极232可以与驱动电路层21的公共电极等电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Y,第一电极231的尺寸和与第一电极231相对设置的发光本体233的尺寸的加和为A,第二电极232的尺寸和与第二电极232相对设置的发光本体233的尺寸的加和为B,A<B。通过设置发光元件23为倾斜式结构,以实现发光元件23面向中心界面11出射光线。
并且,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多个发光元件23的出光方向与中心界面11的夹角逐渐变化,呈现逐渐增大趋势,从而实现加强显示面板1的靠近中心界面11的区域的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等。
发光元件23自身设置为在厚度方向Y的尺寸不均等的结构,以使发光元件23的发光方向朝向中心界面11设置。在此情况下,平坦部220可以设置为平坦的膜层结构,当然平坦部220也可以设置为包含凸部的结构。
作为一些示例,请继续参阅图4,沿厚度方向Y,第一电极231的尺寸小于第二电极232的尺寸。通过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的高度差,实现发光元件23的出光方向朝向中心界面11设置。
作为另一些示例,如图5和图6所示,由中心界面11指向边缘12的方向,发光本体233的至少部分的厚度逐渐增大。
发光本体233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331、第二半导体层2332以及位于第一半导体层2331和第二半导体层2332之间的发光部2333。第一半导体层2331和第二半导体层2332中的其中一者为N型半导体,另一者为P型半导体。二者的材料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磷化镓GaP、氮化镓GaP、砷化镓GaP或磷砷化镓GaAsP。发光部2333可以为多量子阱(multiple quantumwell,MQW)。
在形成发光本体233时,可以通过形成第一半导体层2331、第二半导体层2332的厚度逐渐变化的膜层,从而实现发光本体233的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多个驱动电路21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路211、第二驱动电路212和第三驱动电路213。多个发光元件23可以包括呈多列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的第一电极231分别与第一驱动电路211、第二驱动电路212和第三驱动电路213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出射的光线波长可以两两相异,当然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出射的光线波长也可相同。
作为一些示例,多个发光元件23包括呈多列布置的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出射的光线波长两两相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23a可以为蓝色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23b可以为绿色发光元件,第三发光元件23c为可以红色发光元件,显示面板无需设置色彩转换层,通过发光元件23自身即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满足显示要求。
作为另一些示例,请参阅图7,多个发光元件23包括呈多列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出射的光线波长相同;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第一波长转换部31与第一发光元件23a相对设置,第一发光元件23a出射的光线经第一波长转换部31进行波长转换,第二波长转换部32与第二发光元件23b相对设置,第二发光元件23b出射的光线经第二波长转换部32进行波长转换,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3a出射的光线波长、第一波长转换部31出射的光线波长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出射的光线波长两两相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23a出射的光线波长小于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转换后的光线波长。用能量较大的第一发光元件23a出射的光线激发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分别产生能量较小的光线。示例性地,第一发光元件23a、第二发光元件23b和第三发光元件23c发同一颜色的光,例如为蓝色发光元件。
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均位于发光元件23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可以为一层膜结构的不同组成部分。例如波长转换层30包括多个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多个第二波长转换部32,还包括黑矩阵(Black Matrix,BM)。黑矩阵具有多个通道,多个通道的排布方式与发光元件23的排布方式匹配。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可以分别位于通道内,第一波长转换部31和第二波长转换部32可以是通过滤光实现色彩转化的层结构,也可以是包括光致发光材料的层结构,其中光致发光材料可以是量子点层、荧光粒子层等。在本实施例中,以波长转换部是量子点层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第一波长转换部31吸收第一发光元件23a出射的光线,光线经过量子点或荧光粒子的转换,可转换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线;例如,光线经红光量子点发光介质激发转换为红色。第二波长转换部32吸收第二发光元件23b出射的光线,光线经过量子点或荧光粒子的转换,可转换为具有第二波长的光线;例如,光线经绿色量子点发光基质激发转换为绿色。如第三发光元件23c发射的光线为蓝光,则无需设置波长转换部,蓝光可以直接出射。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40,封装层40位于波长转换层30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封装层40可以包括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其他膜层的结合力较强,且膜层表面平整度较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弯折性能;无机封装层对外部水汽和氧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100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其中,显示面板1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9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100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包括与垂直于所述衬底的中心界面平行的两个边缘;
设置于所述衬底的多个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多个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呈多行分布,各行中的至少部分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中心界面,且由所述中心界面指向所述边缘的方向,各行中的至少部分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的出光方向与所述中心界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包括:
多个驱动电路;
平坦部,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以及
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分别电连接的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平坦部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呈多列分布,且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中心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部包括朝向背离所述衬底的方向凸出的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均包括朝向所述中心界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中心界面指向所述边缘的方向,多个所述平坦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中心界面的夹角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本体、与所述发光本体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所述发光本体的面向所述平坦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背离所述中心界面的一侧,
其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尺寸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光本体的尺寸的加和为A,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光本体的尺寸的加和为B,A<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中心界面指向所述边缘的方向,所述发光本体的至少部分的厚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多列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波长两两相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呈多列分布的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波长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波长转换部和第二波长转换部,所述第一波长转换部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波长转换部进行波长转换,所述第二波长转换部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波长转换部进行波长转换,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线波长、所述第一波长转换部出射的光线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转换部出射的光线波长两两相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Micro LED或Mini-LED。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沿同一方向出射光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19412.1A 2022-02-08 2022-0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4207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9412.1A CN114420719A (zh) 2022-02-08 2022-0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9412.1A CN114420719A (zh) 2022-02-08 2022-0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0719A true CN114420719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9412.1A Pending CN114420719A (zh) 2022-02-08 2022-02-0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0719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33357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US20170278913A1 (en) * 2015-03-27 2017-09-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309678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pixel unit,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US20180190747A1 (en) * 2016-12-30 2018-07-05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802018A (zh) * 2019-03-27 2019-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767646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098034A1 (zh) * 2018-11-12 2020-05-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13913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3859A (zh) * 2020-07-27 2020-10-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005583A1 (en) * 2019-07-04 2021-01-07 Sharp Fukuyama Semiconductor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2234070A (zh) * 2019-06-27 2021-01-15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2259671A (zh) * 2020-10-23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9478A (zh) * 2021-01-15 2021-04-02 苏州芯聚半导体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JP2021144098A (ja) * 2020-03-10 2021-09-24 シャープ福山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素子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78913A1 (en) * 2015-03-27 2017-09-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133357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US20170309678A1 (en) * 2016-04-22 2017-10-26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pixel unit,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US20180190747A1 (en) * 2016-12-30 2018-07-05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20098034A1 (zh) * 2018-11-12 2020-05-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13913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02018A (zh) * 2019-03-27 2019-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2234070A (zh) * 2019-06-27 2021-01-15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20210005583A1 (en) * 2019-07-04 2021-01-07 Sharp Fukuyama Semiconductor Co., Lt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0767646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21144098A (ja) * 2020-03-10 2021-09-24 シャープ福山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素子
CN111863859A (zh) * 2020-07-27 2020-10-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59671A (zh) * 2020-10-23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背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99478A (zh) * 2021-01-15 2021-04-02 苏州芯聚半导体有限公司 驱动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444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20180158847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11075326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0071202B (zh) 微型led元件以及图像显示元件
US1021740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978496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1725254A (zh) 发光装置
US1179897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7484727B2 (ja) 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10006567A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13725249A (zh) 一种芯片结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330588B (zh) 发光元件封装件以及包括该发光元件封装件的显示装置
CN216488116U (zh) 微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WO2022014421A1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88902B2 (ja) 表示装置
CN11442071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655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790827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20220139995A (ko) 공진 캐비티를 갖는 발광 다이오드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112776A (ko) 발광소자, 어레이 기판,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7394186B2 (ja) マイクロ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デバイス
CN114093906A (zh)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装置
US2024004761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0584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551698A (zh) MicroLED发光阵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