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0605A - 分支套管 - Google Patents

分支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0605A
CN114400605A CN202210144787.3A CN202210144787A CN114400605A CN 114400605 A CN114400605 A CN 114400605A CN 202210144787 A CN202210144787 A CN 202210144787A CN 114400605 A CN114400605 A CN 114400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opening
branch
connecting por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47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建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0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20Spatial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lines or cables on poles, posts or towers
    • H02G7/205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extending along a p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分支套管,包括:母线相连而设置的第一接续部;与多个分支线中某一个即第一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二接续部;以及,与多个分支线中另一个即第二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三接续部。第一接续部和第二接续部以及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

Description

分支套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支套管,具体是,设置于使母线和引下线相连的连接部位的分支套管。
背景技术
通常给家庭或生产商等地供给单相或三相电力时,必须从配电线路的电力线上分出架杆式变压器的分支线。需要分出分支线时还需使用分支套管。通常,分支套管是利用带电线路分支塞环将分支线从电力线上分出来的形态。
根据当前使用的分支套管,电线杆上部的电力线上结合的分支套管上结合带电线路分支塞环,带电线路分支塞环和断路开关上分别连接一次引线。此外,断路开关和架杆式变压器上分别连接二次引线,进而实现从架杆式变压器供电。
如上所述,为了给家庭或生产商等地供给单相或三相电力,在器械电线杆或变压器电线杆等电线杆上需设置多个分支套管。
但需设置的分支套管的数量越多,分支套管的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越增加,由此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而且如上所述需设置的分支套管的数量越多,配电线路的电阻不得不增加,因而造成电力质量低下以及施工上发生不良的可能性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以减少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的分支套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结构在狭窄空间也可以设置分支套管,以及多个分支线可以被有效连接的分支套管。
本发明的又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得到提升的分支套管。
技术方案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即分支套管包括:为母线相连而设置的第一接续部;为与多个分支线中某一个即第一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二接续部;以及,为与多个分支线中另一个即第二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三接续部;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是,各自与所述母线的长度方向并排的第一方向两侧开口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接续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一接续部内收容所述母线的第一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一开口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续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二接续部内收容所述第一分支线的第二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二开口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接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三接续部内收容所述第一分支线的第三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三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三开口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配置于所述分支套管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或另一侧,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口部中向所述第三方向相互邻接的两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是,形成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的套管连接体。
优选地,所述套管连接体被设置成可以变化为: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以及所述第三收容部分别开放的第一形状体;或者,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被封住,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外侧将所述母线和所述第二分支线以及所述第三分支线分别单独包住的第二形状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被挤压,进而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续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以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一收容部以及所述第三收容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形成结合,进而所述套管连接体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时,所述第二接续部的端部与横穿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的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的边界部分即第一边界部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之间结合,所述第三接续部的端部与横穿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之间的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的边界部分即第二边界部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结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续部包括:从所述第二接续部的端部以楔的形状凸出的第一结合凸起;所述第三接续部包括:从所述第三接续部的端部以楔的形状凸出的第二结合凸起;所述第一边界部上凹陷形成使所述第一结合凸起被夹进结合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二边界部上凹陷形成使所述第二结合凸起被夹进结合的第二夹槽;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时,所述第一夹槽和所述第二夹槽的宽度变窄,所述第一边界部和所述第一结合凸起之间的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边界部和所述第二结合凸起之间的结合得以加强。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一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排成一列;在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二接续部结合的第一分支线和,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接续部结合的母线以及在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三接续部结合的第二分支线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排成一列。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第一边界部开始凸出,与所述第二边界部结合将所述第一开口部封住,与所述第一接续部一起紧贴于所述母线,并包住所述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的所述第二方向另一侧,所述套管连接体为第一形状体时,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可以配置于比第一接续部倾斜于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变化成第二形状体时,所述第一边界部和所述第二边界部可以相互结合,进而将所述第一开口部封住的同时紧贴于所述母线,并包住所述母线。
优选地,从所述第一边界部和所述第二边界部中的某一个开始以楔状凸出的第三结合凸起,以及所述第三结合凸起被夹进结合的第三夹槽在所述第一边界部和所述第二边界部中另一个凹陷形成。
优选地,与所述母线相面对的所述第一接续部的内侧面和,与所述第一分支线相面对的第二接续部的内侧面和,与所述第二分支线相面对的第三接续部的内侧面中至少一个上,至少凸出形成一个接触凸起。
优选地,所述接触凸起是,将所述母线或所述第一分支线或第二分支线挤压或者挤进,进而紧贴于所述母线或者所述第一分支线或第二分支线。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一个分支套管使两个以上的分支线得以连接,以减少分支套管的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从而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发生不良的可能性,还可以提升电力品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母线和多个分支线得以连接,进而使得母线和多个分支线排成一列,在狭窄空间也可以使分支套管的设置以及多个分支线被有效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分支套管形成挤压时,多个夹槽的宽度变窄,对多个凸起的压迫变强,进而第一边界部和第一结合凸起之间的啮合结合以及第二边界部和第二结合凸起以及连接部凸起之间的接合进一步有效得到加强。
由此,分支套管的结构稳定性得到加强,使得分支套管进一步稳定地支持母线以及多个分支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的第一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的第二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简略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4是显示图3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置母线以及分支线的过程的侧剖视图;
图5是显示图4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有母线以及分支线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是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的第一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图示图6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的第二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简略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9是显示图8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中设置母线和分支线的过程的侧剖视图;
图10是显示图9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有母线和分支线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母线;
20:第一分支线;
30:第二分支线;
100、200:分支套管;
110、210:第一接续部;
110a:第一收容部;
110b:第一开口部;
115、215:第一边界部;
116:第一夹槽;
217:第三夹槽;
120:第二接续部;
120a:第二收容部;
120b:第二开口部;
121:第一结合凸起;
125、225:第二边界部;
126:第二夹槽;
127:连接部夹槽;
228:第三结合凸起;
130:第三接续部;
130a:第三收容部;
130b:第三开口部;
131:第二结合凸起;
140:连接部;
141:连接部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中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具体实施例,还可以用其它形态具体实施。
在此介绍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发明中的公开内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并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图中为了明确表达各装置的构成要素,稍微放大显示了所述构成要素的宽度或厚度等大小。而且为了说明上的便利,仅对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图示,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容易掌握构成要素的其余部分。
总体上从观察者视角对图面进行说明,描述一个要素位于其它要素上部或下部时,其包含所述一要素位于其它要素上部或下部,或者这些要素之间还可以夹入补充要素的含义。而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态实现,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多个图面中同一个符号实际指同一个要素。
本申请中使用的单数形式在文句中没有特别提示的前提下,也包含复数形式。“包括”或者“具有”等用语是用以指定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配件或者这些组合,并不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配件或者这些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中所谓“部”包括通过硬件实现的装置(un i t)、通过软件实现的装置、利用双方实现的装置。而且一个装置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硬件实现,两个以上的装置也可以通过一个硬件实现。可处理的存储介质上配置,也可以使一个或其以上的多个处理器再生地配置。另一方面,“~部”的意义并不限于软件或硬件,“~部”可以在可处理的存储介质上配置,也可以配置成使一个或其以上的多个处理器得以更新。作为一例,“~部”包括软件构件、面向对象软件构件、类构件和任务构件等多个构件、多个处理器、多个函数、多个属性、多个程序、多个子程序、程序代码的多个段、多个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多个数据结构、多个表、多个阵列及多个变量。多个构件和多个“~部”中提供的功能是,可与更少数的构件和多个“~部”结合,或者与追加的多个构件和“~部”分离。不仅如此,多个构件和多个“部”还可以实现设备或安全多媒体卡内的一个或其以上的多个CPU得以更新。
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X至Y”是意味着“X以上Y以下”。
[分支套管的第一例]
图1是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的第一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的第二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简略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是显示图3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置母线以及分支线的过程的侧剖视图,图5是显示图4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有母线以及分支线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根据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可以包括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
第一接续部110是为了母线10相连而配置。第二接续部是为了与多个分支线中某一个即第一分支线20相连而配置。第三接续部130是为了与多个分支线中另一个即第二分支线30相连而配置。
本实施例中,以分支套管100包含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即共三个接续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分支套管可以包括多种修改例,变更接续部的数量,如分支套管100还可以包含四个以上的接续部等。
本实施例中,以分支套管100由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连接成一体为示例提供。这种分支套管110是在加工电缆电线不发生张力的场所用于铝线和铜线的压缩接续。作为一例,以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的形态提供的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是可以用铝材料形成。
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是分别与母线10的长度方向并排的第一方向两侧可以开口形成。
下面对与母线10的长度方向并排的第一方向称之为“前后方向”。进而第一方向一侧是指“前方”,第一方向另一侧是指“后方”。
第一接续部110上可以设有第一收容部110a和第一开口部110b。第一收容部110a是可以定义为在第一接续部110内收容母线10的空间。此外,第一开口部110b是可以定义为使第一收容部110a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二方向开放的开口。
下面与第一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二方向称为“左右方向”。进而第二方向一侧是指“左侧”,第二方向另一侧是指“右侧”。
即第一接续部110的内部可以设有收容母线10的第一收容部110a,第一接续部100的左侧或右侧上可以设有使第一收容部110a向左侧或右侧开放的第一开口部110b。
第二接续部120上可以设有第二收容部120a和第二开口部120b。第二收容部120a是可以定义为第二接续部120内用于收容第一分支线20的空间。此外,第二开口部120是可以定义为使第二收容部120a向第二方向开放的开口。
即第二接续部120的内部可以设置收容第一分支线20的第二收容部120a,第二接续部120的右侧或左侧上可以设置使第二收容部120a向右侧或左侧开放的第二开口部120b。
第三接续部130上可以设置第三收容部130a和第二开口部130b。第三收容部130a是可以定义为第三接续部130内用于收容第二分支线30的空间。此外,第三开口部130b是可以定义为使第三收容部130a向第二方向开放的开口。
即第三接续部130的内部可以设置收容第二分支线30的第三收容部130a,第三接续部130的右侧或左侧上可以设置使第三收容部130a向右侧或左侧开放的第三开口部130b。
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可以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三方向排列。
下面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三方向称为“上下方向”。进而第三方向一侧是指“上侧”,第二方向另一侧是指“下侧”。
本实施例中的示例是第一接续部110配置于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之间。据此,第二接续部120配置于最上侧,第一接续部110配置于其下部,第三接续部130配置于最下侧。
而且如上所述,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一接续部11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向上下方向排列的状态下,第一开口部110b和第二开口部120b以及第三开口部130b中,向上下方向相互邻接的两开口部的左右方向位置可以设置得不同。
进一步,配置于最上侧的第二开口部120b和配置于其下部的第一开口部110b的左右方向位置设置相互不同,配置于最下侧的第三开口部130b和配置于其上部的第一开口部110b的左右方向位置设置相互不同。
例如,第二开口部120b配置于第二接续部120的右侧,使第二收容部120a向右侧开放,第一开口部110b配置于第一接续部110的左侧,使第一收容部110a向左侧开放。此外,第三开口部130b是配置于第三接续部130的右侧,使第三收容部130向右侧开放。
所述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是,可以形成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连接成一体的套管连接体。进一步,分支套管100是可以通过由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连接成一体的一个套管连接体形成。
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是,以由配置于上部的
Figure BDA0003508382120000091
形状的第二接续部120和配置于下部的
Figure BDA0003508382120000092
形状的第一接续部110连接的形状即“S”左右反转的形状。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三接续部130是可以连接成由配置于下部的
Figure BDA0003508382120000093
形状的第三接续部130和配置于其上部的
Figure BDA0003508382120000094
形状的第一接续部110连接的形状即“S”形状。
以如上所述的形态,通过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连接成一体的结构,具有三个接续部的套管连接体即可以形成一个部件。
进一步,不需使用独立形成的多个配件,而是使用仅用一个部件形成的套管连接体即可制作出具有三个以上接续部的分支套管100,进而用一个分支套管100使多个分支线得以连接。
所述套管连接体是可以设置为可变化成第一形状体和第二形状体。
如果是第一形状体,则套管连接体是第一开口部110b和第二开口部120b以及第三开口部130b可以将第一收容部110a和第二收容部120a以及第三收容部130a分别开放的形态。
如此形成第一形状体的套管连接体向上下方向被挤压可以变化成第二形状体。套管连接体变化成第二形状体时,第一开口部110b和第二开口部120b以及第三开口部130b被封闭,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可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外侧将母线10和第一分支线20以及第二分支线30分别独立包住。
进一步,套管连接体变化成第二形状体时,第一开口部110b被封闭,第一接续部110将母线10从半径方向外侧包住,并与母线相连,然后第二开口部120b被封闭,第二接续部120将第一分支线20从半径方向外侧包住,并与第一分支线20相连,第三开口部130b被封闭,然后由第三接续部130将第二分支线30从半径方向外侧包住,并与第二分支线30相连。
此时第二收容部120a和第一收容部110a以及第三收容部130a沿着上下方向排成一列,收容于第二收容部120a的第一分支线20和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0a的母线10以及收容于第三收容部130a的第二分支线30沿着上下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之间形成结合,且套管连接体变成第二形状体。
如上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套管连接体向上下方向被挤压变成第二形状体时,第二接续部120的端部结合于第一边界部115,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之间可以形成结合。而且第三接续部130的端部结合于第二边界部125,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之间可以形成结合。
在此,第一边界部115可以定义为横穿第一收容部110a和第二收容部120a之间的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二接续部120的边界部分。此外,第二边界部125是可以定义为横穿第一收容部110a和第三收容部130a之间的第一接续部110和第三接续部130的边界部分。
另一方面,第二接续部120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凸起121,第三接续部130可以包括第二结合凸起131。第一结合凸起121是可以从第二接续部120的上侧及左侧端部开始凸出形成楔的形状。第二结合凸起131是第三接续部130的下侧以及右侧端部开始凸出形居楔的形状。
第一边界部115上可以设有第一夹槽116,第二边界部125上可以设有第二夹槽126。第一夹槽116是可以在第一边界部115凹陷形成,第一结合凸起可以夹进这种第一夹槽116结合。
第二夹槽126是可以在第二边界部125上凹陷形成,第二结合凸起131可以夹进这种第二夹槽126上结合。
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还可以包括连接部140。连接部140配置于第一开口部110b侧,从第一边界部115开始向第二边界部125凸出形成。
连接部140是可以与第二边界部125结合封闭第一开口部110b。所述连接部140与第一接续部100一起紧贴母线10,并包住母线14,进而与母线相连,将母线10固定在第一收容部110a内。
连接部140可以包括连接部凸起141,连接部凸起141可以从连接部140的端部开始凸出形成楔的形状。
第二边界部125上可以设有连接部夹槽127。连接部夹槽127可以在第二边界部125上凹陷形成,连接部凸起141可以夹进所述连接部夹槽127结合。
根据图4,可以将第二接续部120所处的套管连接体的上端和第三接续部130所处的套管连接体的下端分别用工具按住,将套管连接体向下下方向挤压。
如上所述,套管连接体向上下方向被挤压时,如图5所示,第一夹槽116和第二夹槽126以及连接部夹槽127的宽度变窄,第一边界部125和第二边界部125对第一结合凸起121和第二结合凸起131以及连接部凸起141的左右方向压迫变得更强。
随之,第一边界部115和第一结合凸起121之间的接合,第二边界部125和第二结合凸起131及连接部凸起141之间的接合得到进一步有效加强,分支套管100的结构稳定性提升,使得分支套管100进一步稳定地支持母线10和多个分支线20、30。
本实施例中,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一接续部10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沿着第三方向排成一列,与这些分别结合的第一分支线20和母线10以及第二分支线30沿着第三方向排成一列为示例。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是,如上所述,可以将母线10和多个分支线20、30连接起来并使母线10和多个分支线20、30能够排列成一列。所述的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是,不会向第二方向即左右方向占有较大空间,且母线10和多个分支线20、30可以连接起来,因此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有效设置分支套管100,使多个分支线20、30被有效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100是,以一个分支套100使两个以上的分支线连接起来,使分支套管100的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减少,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发生不良的可能性,并提高电力质量。
[分支套管的第二例]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分支套管只不过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可以由多种实施例来替代。
在此,与前面图示的图面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是指具有同样功能的同一个部件,故在此略去,不再重复说明。
图6是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的第一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图示图6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的第二形状体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简略图示图1中图示的分支套管结构的侧剖视图,图9是显示图8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中设置母线和分支线的过程的侧剖视图,图10是显示图9中图示的分支套管上设有母线和分支线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下面,根据图6至图10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的结构。
根据图6至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支套管200不需具备连接部140(见图1),可以设置成包括与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不同大小的第一接续部210的形态。
作为一例,第一接续部210可以设置成半径方向大小与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相比大的形态。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一接续部21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向上下方向排列是,与之前实施例中示例的分支套管100(见图1)类似。
具有所述第一接续部210的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200中,第一开口部110b可以配置于第一收容部110a的第二方向一侧,例如左侧。第二开口部120b和第三开口部130b是,可以分别配置于第二收容部120a以及第三收容部130a的第二方向另一侧,例如右侧。
套管连接体为第一形状体时,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是可以配置于比第一接续部倾斜于第二方向的一侧。如图9所示,第一形状体状态的套管连接体向第三方向例如上下方向被挤压,变化成第二形状体时,第一边界部215和所述第二边界部225可以相互结合。进而第一接续部210将第一开口部110b封住同时紧贴于母线10。由此第一接续部210如图9和图10所示,包住母线10的同时与母线10相连。
第一边界部215和第二边界部225中的某一个中可以形成第三结合凸起228,第一边界部215和第二边界部225中的另一个中可以形成第三夹槽217。本实施例中,根据示例,第二边界部225上形成第三结合凸起228,第一边界部215上形成第三夹槽217。
第三结合凸起228是可以从第二边界部125开始以楔状凸出形成。第一边界部115上可以凹陷形成第三夹槽217,第三结合凸起228可以被夹进所述第三夹槽217中结合。通过第三结合凸起228和第三夹槽217之间的结合,第一边界部215和所述第二边界部225相互结合,进而通过第一接续部210使母线10被相连和固定住。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分支套管200中,第一接续部210的大小与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相比设置得大,因此不需设置连接部140,也可以使第一接续部210被有效固定住。
如上所述,第一接续部210的大小与第二接续部120和第三接续部130相比设置得更大的结构中,第一接续部2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不排列成一列,而是排列成第一接续部2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相互密集的形态。本实施例中,根据示例,第一接续部210和第二接续部120以及第三接续部130形成密集成三角形状的形态。
如上所述,第一接续部210和第二接续部以及第三接续部130排列成相互密集的形态,进而与母线10和多个分支线20、30连接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支套管200及固定于此相互连接的母线以及多个分支线20、3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分支套管200的设置状态和多个分支线20、30的连接状态进一步保持稳定,从而有效减少需为分支套管200的设置地点维护作业投入的时间和费用。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例,还可以用其它不同形态制造;而且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用其它具体实施例实施,并不需修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必需特征,但这些实施例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上叙述的具体实施例从各方面仅仅是示例,并不是限定的。

Claims (6)

1.一种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母线相连而设置的第一接续部;
与多个分支线中某一个即第一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二接续部;
以及,与多个分支线中另一个即第二分支线的相连而设置的第三接续部;
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是,各自与所述母线的长度方向并排的第一方向两侧开口形成;
所述第一接续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一接续部内收容所述母线的第一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二接续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二接续部内收容所述第一分支线的第二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二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三接部上设有:在所述第三接续部内收容所述第一分支线的第三收容部;以及,使所述第三收容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开放的第三开口部;
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成直角的第三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配置于所述分支套管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或另一侧,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口部中向所述第三方向相互邻接的两开口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相互不同;
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是,形成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连接成一体的套管连接体;
所述套管连接体被设置成可以变化为: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使所述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以及所述第三收容部分别开放的第一形状体;或者,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三开口部被封住,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外侧将所述母线和所述第二分支线以及所述第三分支线分别单独包住的第二形状体;
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被挤压,进而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续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
以所述第二收容部和所述第一收容部以及所述第三收容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形成结合,进而所述套管连接体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状体状态的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变化成所述第二形状体时,所述第二接续部的端部与横穿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的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的边界部分即第一边界部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二接续部之间结合;
所述第三接续部的端部与横穿第一收容部和所述第三收容部之间的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的边界部分即第二边界部结合,使得所述第一接续部和所述第三接续部之间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续部包括:从所述第二接续部的端部以楔的形状凸出的第一结合凸起;
所述第三接续部包括:从所述第三接续部的端部以楔的形状凸出的第二结合凸起;
所述第一边界部上凹陷形成使所述第一结合凸起被夹进结合的第一夹槽;
所述第二边界部上凹陷形成使所述第二结合凸起被夹进结合的第二夹槽;
所述套管连接体向所述第三方向被挤压时,所述第一夹槽和所述第二夹槽的宽度变窄,所述第一边界部和所述第一结合凸起之间的接合以及所述第二边界部和所述第二结合凸起之间的结合得以加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支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续部和所述第一接续部以及所述第三接续部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排成一列;
在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二接续部结合的第一分支线和,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第一接续部结合的母线以及在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三接续部结合的第二分支线沿着所述第三方向排成一列。
CN202210144787.3A 2021-04-02 2022-02-17 分支套管 Pending CN1144006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43386A KR102313288B1 (ko) 2021-04-02 2021-04-02 분기슬리브
KR10-2021-0043386 2021-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0605A true CN114400605A (zh) 2022-04-26

Family

ID=78151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4787.3A Pending CN114400605A (zh) 2021-04-02 2022-02-17 分支套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13288B1 (zh)
CN (1) CN11440060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02911U1 (zh) * 1992-03-05 1992-04-23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De
JPH09275620A (ja) * 1996-04-03 1997-10-21 Asahi Metal Ind Ltd 引留クランプの分岐構造
KR200176390Y1 (ko) * 1999-11-02 2000-03-15 양종욱 전선 접속용 분기 슬리브
KR200272235Y1 (ko) * 2001-12-18 2002-04-13 박경 전선 접속용 분기 슬리브
JP2011239514A (ja) * 2010-05-07 2011-11-2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固定クリップ
KR101150440B1 (ko) * 2012-03-30 2012-06-01 (주)건창기술단 배전선로의 분기 슬리브
KR20190003032U (ko) * 2018-05-31 2019-12-10 주식회사 지트리 전력선 분기접속용 슬리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14785B1 (ko) * 2014-06-19 2015-05-06 박미란 전력선 및 접지선 분기슬리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02911U1 (zh) * 1992-03-05 1992-04-23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De
JPH09275620A (ja) * 1996-04-03 1997-10-21 Asahi Metal Ind Ltd 引留クランプの分岐構造
KR200176390Y1 (ko) * 1999-11-02 2000-03-15 양종욱 전선 접속용 분기 슬리브
KR200272235Y1 (ko) * 2001-12-18 2002-04-13 박경 전선 접속용 분기 슬리브
JP2011239514A (ja) * 2010-05-07 2011-11-2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固定クリップ
KR101150440B1 (ko) * 2012-03-30 2012-06-01 (주)건창기술단 배전선로의 분기 슬리브
KR20190003032U (ko) * 2018-05-31 2019-12-10 주식회사 지트리 전력선 분기접속용 슬리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13288B1 (ko)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70696B1 (en) Cable jointing connector and method
CN1076895C (zh) 连接器用的两件罩壳
JP3631761B2 (ja) 付属のソケット部分及びプラグ部分を備えた電気的な多極の差込みコネクタ
KR101456476B1 (ko) 와이어링 하네스용 전기 접합 어셈블리
CN100585958C (zh) 具有两性联接的电缆组件及其联接方法
EP0551768A1 (en) Circuit wiring device
CN102037611A (zh) 引线端子
JPH0338709B2 (zh)
MX2007012281A (es) Receptaculos de circuito multiple.
CN102722003A (zh) 光电连接器
KR20010023456A (ko) 3 상 동력 케이블의 플러그 유형 연결구
CN101436767A (zh) 大电流母线插接箱分接结构
CN106099407A (zh) 一种拆装方便结构稳固的导电线夹
CN114400605A (zh) 分支套管
JPH10513037A (ja) 母線システム配置方法と母線システム
CN1678931A (zh) 插头连接器
CN216850640U (zh) 一种开关设备大电流导电连接结构
CN2836274Y (zh) 带高压限流熔断器的连接器
CN219554122U (zh) 一种400v供电点专用快速拆装式跨接电缆
CN211629425U (zh) 一种双线路电缆对接插座
KR102486627B1 (ko) 저압선 접속용 분기슬리브
CN218867416U (zh) 一种圆形电连接器插座组件
CN219874064U (zh) 一种分线连接器
CN201515034U (zh) 一种电线接头
CN210985527U (zh) 一种快速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