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96089B -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 Google Patents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96089B
CN114396089B CN202111294040.8A CN202111294040A CN114396089B CN 114396089 B CN114396089 B CN 114396089B CN 202111294040 A CN202111294040 A CN 202111294040A CN 114396089 B CN114396089 B CN 114396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loader
front unit
frame
lifting arm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40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6089A (zh
Inventor
约翰·奥尔松
诺贝特·罗森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filed Critical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Priority to CN2021112940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96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96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6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6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6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41Articulated frame, i.e. having at least one pivot point between two travelling gear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627Devices to connect beams or arms to tractors or similar self-propelled machines, e.g. driv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283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single arm pivoted directly on the chass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2Travelling-gear, e.g. associated with slewing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7/00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 B60K7/0007Disposition of motor in, or adjacent to, traction wheel the motor being 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ov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一种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102)包括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框架(3),框架(3)能够被可枢转地连接到轮式装载机的后部单元(103),用于在框架(3)和后部单元(103)之间传递负载,其中框架(3)包括提升臂(6),提升臂(6)在提升臂安装点(7)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3),以用于提升轮式装载机的器具(14),其特征在于,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框架(3)的外部的相反两侧上以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13),提升臂(6)能够通过主液压缸(8)围绕框架(3)的枢转连接部(7)枢转,其中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在提升臂(6)与轮毂支撑元件(12)中的一个之间延伸从液压缸(10)。一种轮式装载机包括前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

Description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分案申请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3月24日、申请号为201680083926.9、发明名称为“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本发明适用于工业施工机械或施工设备领域内的作业机械,特别是轮式装载机。
背景技术
诸如轮式装载机的作业机械通常设置有铲斗、容器、夹持器或其它类型的用于挖掘、运送和/或运输负载的器具。例如,轮式装载机具有用于升高和降低该器具的提升臂单元。通常,液压缸或一对液压缸布置用于升高提升臂,另外的液压缸布置用于相对于提升臂倾斜器具。
此外,作业机械通常是铰接式框架转向的,并且具有一对液压缸,用于通过使作业机械的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相对于彼此枢转来转动或转向作业机械。液压系统通常还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泵,该液压泵布置成向液压缸提供液压动力,即液压流量和/或液压压力。
铰接式框架转向轮式装载机在操作期间通常会承受高负载。为了承受这样的负载,轮式装载机的结构中的材料的量可能被过量提供,这将导致相对较重的轮式装载机。较大的轮式装载机质量继而将导致燃料消耗增加以及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希望减轻轮式装载机的重量,同时保持其在使用寿命期间承受高负载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减轻的轮式装载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框架,所述框架能够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轮式装载机的后部单元,以用于在所述框架和所述后部单元之间传递负载,其中所述框架包括提升臂,所述提升臂在提升臂安装点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以用于提升所述轮式装载机的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所述框架的外部的相反两侧上以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所述提升臂能够通过主液压缸围绕所述框架的枢转连接部枢转,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从液压缸,所述从液压缸在所述提升臂与所述轮毂支撑元件中的一个之间延伸。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式装载机,包括上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
该目的通过如下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来实现。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包括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框架,
-该框架包括上部接头元件和下部接头元件,用于将框架连接到轮式装载机的后部单元,并用于在框架和后部单元之间传递负载,
-该框架包括提升臂安装点,用于框架和用于提升轮式装载机的器具的提升臂的枢转连接,
-其特征在于,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布置成使得:在轮式装载机使用期间,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传递比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更大的竖直负载,并且
-提升臂安装点定位成离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比离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更近。
应当理解,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可以将框架连接到后部单元,从而允许前部和后部单元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
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优选地布置成使得:在使用期间,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传递更大的竖直负载。由于提升臂安装点定位成离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比离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更近,所以提升臂安装点可以位于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附近。因此,在框架中,在负载臂安装点和接头元件之间将提供较短的负载路径,从而传递较大竖直负载。这将提供减少框架中材料量的可能性,从而减轻框架的重量。此外,材料的减少将降低生产框架的成本。
优选地,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布置成使得:在轮式装载机的使用期间,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在框架和后部单元之间基本上传递整个竖直负载。负载臂安装点和第一接头元件之间的短负载路径以及基本上整个竖直负载都通过第一接头元件传递的组合,为减少框架中的材料提供了特别有益的可能性。
优选地,在框架包括用于框架和用于提升臂的致动器的枢转连接的致动器安装点的情况下,致动器安装点定位成离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比离在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更近。因此,在框架中,在致动器安装点和接头元件之间将提供较短的负载路径,从而传递较大竖直负载。这将进一步有助于减少框架中的材料量,从而减轻框架的重量。
优选地,上部接头元件是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而下部接头元件是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因此,在轮式装载机使用期间,上部接头元件传递比下部接头元件更大的竖直负载。当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并且提升臂位于其最低位置时,这在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提升臂和用于在提升臂安装点处绕水平轴线枢转提升臂的致动器并且在致动器安装点处连接到框架的致动器的框架端高于连接到提升臂的致动器的提升臂端的情况下特别有益。当致动器是液压缸时,所述布置是液压缸的所谓高安装位置。因此,液压缸的这种高安装位置和经由上部接头元件传递的较大竖直负载的组合可以提供从致动器安装点到上部接头元件的竖直负载的特别短的负载路径。
应当理解,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提升臂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框架围绕基本水平的轴线枢转。前部单元可以仅具有单个提升臂,即所谓的单吊杆组件。
优选地,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在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布置成将框架连接到后部单元,以便允许前部和后部单元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的情况下,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布置成传递竖直和水平负载。此外,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优选地布置成仅传递水平负载。为此,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可以包括:圆柱形主体,其可连接到框架和后部单元中的一个,并且具有布置成与所述基本上竖直的轴线同轴的圆柱轴线;以及耳部,其可连接到框架和后部单元中的另一个,并且布置成围绕圆柱形主体,其中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布置成允许耳部沿着圆柱形主体的圆柱轴线相对于圆柱形主体移动。因此,确保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二个不会在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之间传递竖直负载的任何显著部分,并且基本上整个竖直负载通过上部和下部接头元件中的第一个传递。
有利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框架外部的相反两侧上,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提升臂,该提升臂布置成通过主液压缸围绕到框架的枢转连接部枢转,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倾斜液压缸,该倾斜液压缸布置成将器具致动成相对于提升臂的倾斜移动,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液压连接到倾斜液压缸的从液压缸,用于在提升臂通过主液压缸枢转时控制器具的倾斜移动,其中,从液压缸在提升臂和轮毂支撑元件中的一个之间延伸。
优选地,轮毂单元布置成支撑轮式装载机的相应前车轮。每个前车轮可以被支撑在相应轮毂支撑件的外部。
从液压缸和倾斜液压缸之间的液压连接可以在提升臂通过主液压缸枢转时使器具相对于地面保持在单个角向位置。由于轮毂支撑元件位于框架外部,并且从液压缸在提升臂和轮毂支撑元件之一之间延伸,框架可以从从液压缸承受的负载中解脱出来。因此,从液压缸布置成从提升臂向由轮毂单元之一承载的车轮之一传递负载,而所述负载不经由框架传递。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将从液压缸布置成直接在提升臂和轮毂支撑元件之间传递力。因此,框架有利地被绕过,由此框架不必在结构上设计成传递力,该力将改为由从液压缸承载。换句话说,不需要为了管理从提升臂作用的所有负载而将结构部件引入框架。这些负载中的一些在绕过框架的同时传递到轮毂支撑元件。在从液压缸和倾斜液压缸之间的液压连接可以在器具中提供负载,以在倾斜液压缸中产生压力,进而在从液压缸中产生压力,从而在绕过框架时支撑提升臂。因此,可以进一步减轻框架的重量。结合从提升臂安装点到上述第一接头元件的短负载路径,从提升臂到轮毂支撑元件的直接负载传递提供了通过前部单元的特别有利的负载传递,从而提供了减轻前部单元重量的较大可能性。
从液压缸可以在第一安装点枢转地连接到轮毂支撑元件,并在第二安装点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在轮毂支撑元件限定车轮轴线的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安装点可以在车轮轴线附近。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可以具有用于与轮毂单元配合的圆形接口,由此车轮轴线延伸穿过接口的中心。因此,轮毂支撑元件可以用它们的设计和它们在框架上的位置来限定前车轮轴线的位置。在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并且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支撑表面上的情况下,第一安装点可以位于车轮轴线上方。车轮轴线和第一安装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车轮轴线和提升臂到框架的枢转连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之间的比率优选小于30%,更优选小于15%,其中水平距离是当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时沿着平行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的纵向轴线测量的。因此,由从液压缸传递的力可以有利地引入轮毂单元和由轮毂单元承载的车轮附近。
在从液压缸包括可沿着从液压缸的致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的缸部分和活塞部分的情况下,有利地,缸部分枢转地连接到轮毂支撑元件,活塞部分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
优选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从液压缸,每个从液压缸在提升臂和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之间延伸。每个从液压缸可以在提升臂的相应横向侧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每个从液压缸可以在提升臂的横向侧上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该横向侧与相应的从液压缸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的横向侧相同。这里,横向方向被理解为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垂直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的水平方向。
因此,可以在负载臂和轮毂支撑元件之间提供有利的负载对称传递。从液压缸相对于提升臂的横向位置使得从液压缸当在竖直横向平面上投影时有利地基本上竖直地延伸。
框架可以包括两个侧板和将侧板彼此连接的中间中心结构。优选地,当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时,侧板布置成相对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位于中心结构的横向。侧板可以向上和/或向前延伸超过中心结构。当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支撑在水平表面上的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时,侧板可以基本上竖直。侧板可以邻近中心结构布置。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可以布置在相应侧板的外侧。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可以在侧板的与中心结构相反的一侧上从相应的侧板延伸。提升臂可以布置成可枢转到其中提升臂的至少主要部分定位在侧板之间的位置。因此,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坚固的框架,这将允许提升臂的大幅度的无障碍移动,同时框架不会经受由从液压缸传递的负载。
优选地,提升臂居中地位于轮毂支撑元件之间。优选地,主液压缸居中地位于轮毂支撑元件之间。因此,紧凑和坚固的设计可以设有单个位于中心的提升臂和位于中心的主液压缸,以及绕过框架在提升臂的任一侧延伸的从液压缸。
优选地,在每个轮毂支撑元件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的情况下,每个轮毂单元包括用于推进轮式装载机的轮毂马达。因此,本发明有利地用于轮式装载机,而不需要传动系将中央发动机机械地连接到车轮,即不需要将万向轴延伸超过轮式装载机的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之间的铰接连接。
该目的也通过轮式装载机来实现。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特征在以下描述和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示例引用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在附图中:
图1是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a是图1中的轮式装载机的前部单元的透视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前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轮式装载机中的液压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图2a中的前部单元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前部单元的一部分的横截面。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前部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轮式装载机形式的作业机械1的图示。轮式装载机包括具有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的主体结构101。前部单元102包括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框架3。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通过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可枢转联接器104安装到彼此。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分别具有两个前车轮106和两个后车轮107。车轮安装到下面更详细描述的相应轮毂单元13上。前车轮106限定前车轮轴线108,后车轮107限定后车轮轴线109。
可枢转联接器104布置成允许前部单元和后部单元围绕枢转轴线105相对于彼此枢转,当轮式装载机1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枢转轴线105基本上竖直。两个转向液压缸110布置在轮式装载机1的相反两侧上,用于通过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的相对运动来转动轮式装载机。换句话说,轮式装载机1通过转向液压缸110铰接和框架转向。
轮式装载机1的后部单元103包括具有内燃发动机和散热器系统112的发动机舱111。后部单元103还包括驾驶舱113,这里也称为驾驶室。
轮式装载机1具有电动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更具体地,推进系统以串联电混合构型提供。内燃发动机连接到发电机,发电机又连接到电池组形式的蓄电装置。在每个车轮106、107处,电力推进马达和行车制动器设置在相应的轮毂单元13中。每个扭矩产生装置13还包括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装置161。
应当注意,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其它类型推进系统的作业机械,例如全电动推进系统,或者传统的内燃发动机和传动系组合。
轮式装载机1包括器具14。术语“器具”旨在包括适用于轮式装载机的任何类型的工具,例如铲斗、叉或夹持工具。图1所示的器具14是铲斗。器具14布置在细长的提升臂6上,用于相对于主体结构101提升和降低器具14。
提升臂6的第一端在由框架3提供的提升臂安装点处的第一枢转连接部7处可旋转地或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3。器具14在提升臂6的第二端的第二枢转连接部141处安装到提升臂6。提升臂6布置成通过主液压缸8形式的致动器围绕第一枢转连接部7枢转,主液压缸8是轮式装载机的液压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提升臂6可在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之间枢转。
轮式装载机还包括倾斜液压缸9,其布置成致动器具14相对于提升臂6的倾斜移动。为此,器具14在第二枢转连接部141处枢转地安装到提升臂6。倾斜液压缸9从提升臂6延伸到连杆机构901,连杆机构901适于将移动从倾斜液压缸9传递到器具14。
参考图2a,图2a示出了轮式装载机的前部单元102。前部单元102包括框架3。框架3包括两个侧板11和将侧板11彼此连接的中间中心结构5。因此,侧板11相对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与中心结构5成横向定位。此外,侧板11向上和向前延伸超过中心结构5。侧板11与中心结构5相邻,并且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到中心结构5。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侧板11基本上竖直。
从轮式装载机的前方看,提升臂6和主液压缸8居中地位于侧板11之间。此外,主液压缸8位于提升臂6的下方。主液压缸8具有框架端和提升臂端802,在框架端处,主液压缸8枢转地连接到框架3,在提升臂端802处,主液压缸8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6。主液压缸8的框架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3的侧板11。第一枢转连接部7将提升臂6连接到框架3的侧板11。更具体地,每个侧板11可以在相应侧板11的上端具有耳部1101。提升臂6的第一端位于侧板耳部之间。因此,提升臂安装点7由侧板11的所述两个耳部提供。在替代实施例中,提升臂可以连接到框架3的中心结构。主液压缸8的框架端位于第一枢转连接部7的下方,提升臂6在第一枢转连接部7处枢转地连接到侧板11。因此,当提升臂6处于其下端位置时,提升臂6和主液压缸8的主要部分位于侧板11之间。主液压缸8以所谓的高安装设计布置。因此,当提升臂6处于其下端位置时,主液压缸8的框架端高于主液压缸8的提升臂端802。
应当注意,侧板11可以由单个工件提供,例如合适厚度的钢板。侧板可以根据需要加强。在替代实施例中,每个侧板11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形成,这些部分例如通过焊接而结合。例如,每个侧板11的下部可以由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提供,而每个侧板11的具有侧板耳部1101的上部可以由具有另一厚度的工件提供。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102还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12布置在相应侧板11的外侧,从而例如通过焊接安装到相应侧板11。轮毂支撑元件12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13。轮毂单元13位于轮毂支撑元件的外侧。因此,框架3、提升臂6和主液压缸8居中地位于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
轮毂支撑元件12具有细长的形状并且在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上延伸。每个轮毂单元13安装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的前端。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具有用于与轮毂单元13配合的圆形接口1201。前车轮轴线108延伸穿过接口1201的中心。因此,轮毂支撑元件12利用它们的设计和它们在框架3上的位置来限定前车轮轴线108的位置。轮毂支撑元件12的细长形状支撑前部单元102的结构特性。轮毂支撑元件可以容纳轮式装载机部件,诸如液压部件,例如液压导管。
前部单元还包括两个从液压缸10,其功能将在下面参照图3描述。每个从液压缸10在提升臂6和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延伸。每个从液压缸10在相应的第一安装点1001处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并且在相应的第二安装点1002处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6。为此,轮毂支撑元件12设置有用于连接到从液压缸10的耳部。第一安装点1001和第二安装点1002提供相应的从液压缸10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以及相应的从液压缸10到提升臂6的相应枢转连接部。
每个从液压缸10在提升臂6的相应横向侧上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6。这里,横向方向被理解为水平方向,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该方向垂直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每个从液压缸10在提升臂的横向侧上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该横向侧与相应的从液压缸10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的横向侧相同;即,当投影在横向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延伸的竖直横向平面上时,从液压缸10不相交。
第二安装点1002和将提升臂6连接到框架3的中心结构5的第一枢转连接部7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安装点1001和第一枢转连接部7之间的距离。每个从液压缸10包括缸部分1003和活塞部分1004,它们可沿着从液压缸10的致动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缸部分1003枢转地连接到轮毂支撑元件12,活塞部分1004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6。
应当理解,单个主液压缸8横向地位于从液压缸10之间。单个提升臂6横向地位于从液压缸10之间。框架3横向地位于从液压缸10之间。
从图2b中的剖视图可以看出,中心结构5包括位于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可枢转联接器104的上部接头元件1041处的上部中心构件501。中心结构5还包括位于可枢转联接器104的下部接头元件1042处的下部中心构件502。此外,中心结构5包括位于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的前中心构件504。此外,中心结构包括位于前中心构件504上方的另一中心元件503。应当理解,中心结构可以以替代方式提供。例如,代替以分离构件501、502、503、504的形式提供,中心结构5可以作为连接侧板11的单个构件提供。
参考图3,轮式装载机的液压系统15用作上述的主液压缸8,然而在图3中未示出。图3示出了从液压缸10和倾斜液压缸9中的一个。从液压缸10中的另一个作为图3所示的从液压缸而液压连接。从液压缸10和倾斜液压缸9连接到液压系统15的阀151,该阀151用于控制由液压泵152泵送并存储在液压箱153中的液压流体的流量,这本身是已知的。因此,器具14(图1)可以通过轮式装载机的操作者的控制动作、经由控制单元(未示出)致动倾斜液压缸9而倾斜。
此外,从液压缸10液压连接到倾斜液压缸9,用于在提升臂6(图2a)通过主液压缸8枢转时控制器具的倾斜移动。更具体地,当提升臂6上升或下降时,从液压缸10分别延伸和收缩,并且通过与倾斜液压缸9的连接,倾斜液压缸9将“跟随”提升臂的移动,并且致动器具14,使得当提升臂移动时,器具14相对于地面的角向位置保持基本恒定。
为此,相应的从液压缸10的活塞杆侧经由相应的第一液压导管154液压连接到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杆侧,并且相应的从液压缸10的活塞侧经由相应的第二液压导管155液压连接到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侧。当提升臂6(图2a)上升时,从液压缸10延伸,由此液压流体经由第一液压导管154从从液压缸10的活塞杆侧移动到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杆侧,并且液压流体经由第二液压导管155从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侧移动到从液压缸10的活塞侧。因此,倾斜液压缸9在提升臂6上升的同时收缩,使得器具相对于地面保持在恒定的角向位置。
相应地,当提升臂6(图2a)下降时,从液压缸10收缩,由此液压流体经由第一液压导管154从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杆侧移动到从液压缸10的活塞杆侧,并且液压流体经由第二液压导管155从从液压缸10的活塞侧移动到倾斜液压缸9的活塞侧。因此,倾斜液压缸9在提升臂6下降的同时延伸,使得器具相对于地面保持在恒定的角向位置。
通过在提升臂6和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延伸,从液压缸10布置成直接在提升臂6和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传递力。因此,包括侧板11在内的框架3有利地被绕过,由此框架3不必在结构上设计成管理从提升臂作用的所有负载。
参考图4,示出了前部单元102的侧视图,其中器具14枢转地连接在提升臂6的第二端的第二枢转连接部141处,主液压缸8的框架端801枢转地连接到框架3,提升臂端802枢转地连接到提升臂6。
如图所示,第一安装点1001位于前车轮轴线108附近,在该第一安装点1001处,相应的从液压缸10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轮毂支撑元件12。第一安装点1001位于前车轮轴线108上方。此外,第一安装点1001在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上位于前车轮轴线108的前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车轮轴线108和第一安装点1001之间的水平距离HD1与前车轮轴线108和提升臂6到框架3的第一枢转连接部7之间的水平距离HD2之间的比率大约为10%。
如上所述,连接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的可枢转联接器104包括将框架3连接到后部单元103的上部接头元件1041和下部接头元件1042。因此,当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表面上时,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可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线A1相对于彼此枢转。从图4中可以看出,提升臂安装点7被定为成离上部接头元件1041比离下部接头元件1042更近。此外,致动器安装点801也定位成离上部接头元件1041比离下部接头元件1042更近。
参考图5,上部接头元件1041包括两个圆锥滚子轴承1041a、1041b,上部接头元件1041布置成通过这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传递竖直和水平负载。
下部接头元件1042包括销形式的圆柱形主体1044,该圆柱形主体1044具有布置成与可枢转联接器104的所述基本上竖直的轴线A1同轴的圆柱轴线。圆柱形主体1044通过上部固定支架1044a和下部固定支架1044b固定到框架3。下部接头元件还包括围绕圆柱形主体1044的耳部1045。更具体地,耳部1045具有以紧密配合包围圆柱形主体1044的管状形状。耳部固定到后部单元103,并且位于上部固定支架1044a和下部固定支架1044b之间。耳部1045包括球形滑动轴承1046,用于使前部单元102相对于后部单元103绕竖直轴线A1枢转。
耳部1045被允许沿着圆柱形主体的圆柱轴线相对于圆柱形主体1044移动。为此,下部接头元件1042在耳部1045与上部固定支架1044a和下部固定支架1044b之间分别具有上间隙G1和下间隙G2。因此,确保了下部接头元件1042不会在前部单元102和后部单元103之间传递竖直负载的任何显著部分,并且基本上整个竖直负载都通过上部接头元件1041传递。
在替代实施例中,圆柱形主体1044可以固定到后部单元103,并且耳部可以固定到框架3。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前部单元102的示意性侧视图。该实施例与上面参照图1-4描述的实施例的大多数特征相同。然而,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从液压缸10到轮毂支撑元件12的第一安装点1001相对于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位于前车轮轴线108的后面。前车轮轴线108和第一安装点1001之间的水平距离HD1与前车轮轴线108和提升臂6到框架3的第一枢转连接部7之间的水平距离HD2之间的比率大约为24%。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和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

Claims (13)

1.一种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102),包括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框架(3),所述框架(3)能够被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轮式装载机的后部单元(103),以用于在所述框架(3)和所述后部单元(103)之间传递负载,其中所述框架(3)包括提升臂(6),所述提升臂(6)在提升臂安装点处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框架(3),以用于提升所述轮式装载机的器具(14),其中,
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所述框架(3)的外部的相反两侧上以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13),所述提升臂(6)能够通过主液压缸(8)围绕所述框架(3)的枢转连接部枢转,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从液压缸(10),所述从液压缸(10)在所述提升臂(6)与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中的一个之间延伸,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还包括倾斜液压缸(9),所述倾斜液压缸(9)被布置成致动所述器具(14)相对于所述提升臂(6)的倾斜移动,所述从液压缸(10)被液压连接到所述倾斜液压缸(9),以用于当所述提升臂(6)通过所述主液压缸(8)枢转时控制所述器具(14)的倾斜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从液压缸(10)在第一安装点(1001)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并且在第二安装点(1002)处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提升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限定车轮轴线(108)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安装点(1001)在所述车轮轴线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限定车轮轴线的位置,并且当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并且所述轮式装载机被支撑在水平支撑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安装点位于所述车轮轴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限定车轮轴线的位置,并且所述车轮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点(1001)之间的水平距离(HD1)与所述车轮轴线和所述提升臂到所述框架的所述枢转连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HD2)之间的比率小于30%,其中所述水平距离是当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形成所述轮式装载机的一部分时沿着平行于所述轮式装载机的直线行进方向的纵向轴线测量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从液压缸(10),每个所述从液压缸在所述提升臂(6)和相应的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框架(3)包括两个侧板(11)和将所述侧板(11)彼此连接的中间中心结构(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用于支撑相应轮毂单元(13)的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相应的所述侧板(11)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提升臂(6)被布置成可枢转到所述提升臂(6)的至少大部分定位在所述侧板(11)之间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所述框架(3)的外部的相反两侧上,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13),其中,所述提升臂(6)居中地位于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所述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包括两个轮毂支撑元件(12),每个轮毂支撑元件布置在所述框架(3)的外部的相反两侧上,用于支撑相应的轮毂单元(13),其中,所述主液压缸(8)居中地位于所述轮毂支撑元件(1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其中,每个所述轮毂单元(13)包括用于推进所述轮式装载机的轮毂马达。
13.一种轮式装载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
CN202111294040.8A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Active CN114396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4040.8A CN114396089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80083926.9A CN109070954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CN202111294040.8A CN114396089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PCT/SE2016/050251 WO2017164786A1 (en) 2016-03-24 2016-03-24 A wheel loader front unit and a wheel loader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926.9A Division CN109070954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6089A CN114396089A (zh) 2022-04-26
CN114396089B true CN114396089B (zh) 2023-09-12

Family

ID=5990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4040.8A Active CN114396089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CN201680083926.9A Active CN109070954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926.9A Active CN109070954B (zh) 2016-03-24 2016-03-24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5548B2 (zh)
EP (2) EP3954598B1 (zh)
CN (2) CN114396089B (zh)
WO (1) WO20171647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07422B1 (en) * 2016-08-30 2021-05-26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Power lift
CN110239636B (zh) * 2019-06-25 2021-12-07 天津大学 一种无人驾驶设备的坐标修正系统及修正方法
WO2021035475A1 (en) * 2019-08-26 2021-03-04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Loader
WO2021095796A1 (ja) * 2019-11-12 2021-05-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運搬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運搬車両、及び、運搬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製造方法
CN111546350B (zh) * 2020-04-30 2021-09-10 浙江大学 一种多关节重载液压机器人系统及高精度运动控制方法
CN113931242A (zh) * 2021-09-30 2022-01-14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一种小型电动装载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293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卡特彼勒公司 具有铰接栓钩的地面接合机器和方法
CN103741732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冯绍军 高效节能且操控平稳的助力举升式多功能装载机
CN104514237A (zh) * 2013-10-01 2015-04-15 迪尔公司 前端装载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3222A (en) * 1964-03-03 Mobile cranes
US3337974A (en) * 1964-12-16 1967-08-29 Gen Motors Corp Bulldozer
US3590929A (en) * 1968-08-15 1971-07-06 Caterpillar Tractor Co Bulldozer blade mounting
US3806159A (en) 1970-08-27 1974-04-23 Freightliner Corp Detachable trailer frame
US3806158A (en) * 1972-08-21 1974-04-23 Caterpillar Tractor Co Hinge joint
US3888372A (en) 1973-06-01 1975-06-10 Dynamic Ind Front end loader device
US4349307A (en) 1981-03-31 1982-09-14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 Structure for center hinge and boom cylinder pivot
RU2068058C1 (ru) * 1987-06-17 1996-10-20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е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лес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Землеройная машина
US5366299A (en) * 1993-03-11 1994-11-22 Wagner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o. Articulated vehicle and hinge assembly
WO1998002621A1 (en) * 1996-07-12 1998-01-22 Caterpillar Inc. Frame assembly for a construction machine
US5984618A (en) 1997-06-30 1999-11-16 Caterpillar Inc. Box boom loader mechanism
JP3489980B2 (ja) 1997-11-26 2004-01-26 Tcm株式会社 産業用車両
GB2333762A (en) 1998-01-30 1999-08-04 Caterpillar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ft arm
US6729830B2 (en) 2001-10-12 2004-05-04 Clark Equipment Compnay Wheeled work machine and frame assembly
US6926113B2 (en) * 2003-10-22 2005-08-09 Cnh America Llc Cushioned steering for articulated vehicle
JP4919869B2 (ja) * 2007-04-27 2012-04-18 株式会社アイチ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作業車両
US7736117B2 (en) 2007-10-31 2010-06-15 Caterpillar Inc. Linkage assembly
CN103052753B (zh) 2011-08-08 2014-05-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WO2014054983A1 (en) 2012-10-03 2014-04-10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Lift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WO2014098652A1 (en) 2012-12-17 2014-06-26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Front frame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and a wheel loader
WO2016123732A1 (en) * 2015-02-02 2016-08-11 Guangxi Liugong Machinery Co., Ltd. Lifting arrangement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EP3433433B1 (en) * 2016-03-24 2020-07-08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A wheel loader front unit and a wheel load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3293A (zh) * 2012-05-22 2013-12-04 卡特彼勒公司 具有铰接栓钩的地面接合机器和方法
CN104514237A (zh) * 2013-10-01 2015-04-15 迪尔公司 前端装载机
CN103741732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冯绍军 高效节能且操控平稳的助力举升式多功能装载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3164B1 (en) 2021-03-17
EP3433164A4 (en) 2019-11-27
WO2017164786A1 (en) 2017-09-28
CN109070954B (zh) 2021-11-23
US10975548B2 (en) 2021-04-13
CN109070954A (zh) 2018-12-21
EP3954598B1 (en) 2023-06-14
EP3433164A1 (en) 2019-01-30
US20190071843A1 (en) 2019-03-07
CN114396089A (zh) 2022-04-26
EP3954598C0 (en) 2023-06-14
EP3954598A1 (en)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6089B (zh)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和轮式装载机
CN108713081B (zh) 轮式装载机前部单元以及轮式装载机
US9828049B2 (en) Working machine
US9592733B2 (en) Working machine
EP1947249B1 (en) Common pivot and support member for an attachment interface of a loader
EP3020870B1 (en) An undercarriage for a working machine
US20160122972A1 (en) Undercarriage for a Working Machine
WO2014098652A1 (en) Front frame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and a wheel loader
WO2014054983A1 (en) Lift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CN111287232A (zh) 用于作业机械的改进的作业机具附接件
US11933015B2 (en) Loader vehicle
US20140306426A1 (en) Steering linkage arrangement for articulated mobile machine
CN213948564U (zh) 挖掘装载机液压四轮主动转向系统及挖掘装载机
US20230070927A1 (en) Linkage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WO2014017958A1 (en) Balanced linkage
JP2016069997A (ja) 作業機
WO2014040836A1 (en) Suspension system
JP2016070003A (ja) 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