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8769A - 油压脉冲工具 - Google Patents

油压脉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8769A
CN114378769A CN202111097763.9A CN202111097763A CN114378769A CN 114378769 A CN114378769 A CN 114378769A CN 202111097763 A CN202111097763 A CN 202111097763A CN 114378769 A CN114378769 A CN 114378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ase
unit
pulse tool
too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77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萩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78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8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9/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fluid-pressure drive, i.e. driven directly by fluids, e.g. having several percussive tool bits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25D9/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9/12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built-in liquid motor, i.e. the tool being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 B25D9/125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built-in liquid motor, i.e. the tool being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driven directly by liquid pressure working with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0Devices for cleaning or cooling tool or work
    • B25D17/22Devices for cleaning or cooling tool or work using pressure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60Controlling or determ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or of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脉冲工具,其能够准确地检测油压单元的温度而对产品予以保护并确保作业性。软冲击起子(1)包括:无刷马达(40);油压单元(42),其配置于无刷马达(40)的前方并由无刷马达(40)驱动;主轴(43),其配置于油压单元(42)的前方并由油压单元(42)驱动;筒状部(6c)及后盖(8),它们对无刷马达进行收纳;握持部,其配置于筒状部(6c)及后盖的下方;以及单元壳体(7),其对油压单元(42)进行收纳且配置于筒状部的前方,在单元壳体设置有进气孔(18),在后盖设置有排气孔(66),从而能够利用从进气孔导入而从排气孔排出的空气流而将油压单元及无刷马达冷却,在无刷马达设置有热敏电阻。

Description

油压脉冲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冲击扭矩输出时使用了油压单元的油压脉冲(oil pulse)工具。
背景技术
油压脉冲工具利用油压单元以断续的冲击扭矩(冲击)的方式将马达的旋转从主轴输出。该油压单元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该结构为:将主轴的后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于封入有机油并对马达的旋转进行传递的壳体内。另外,使在壳体的中心进行一体旋转的凸轮插入于主轴的后部,并且,在凸轮的外侧将一对滚珠和叶片以分别能够向辐射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于该后部内。
该油压单元中,当壳体旋转时,与其一体的凸轮也进行旋转,在后部内,借助滚珠而将叶片向径向外侧推出。如果后部内以壳体的规定相位由凸轮密封,则因机油压力而使得叶片停留在推出位置。该状态下,壳体内的突起与叶片碰撞,由此产生冲击扭矩(冲击)。如果凸轮继续与壳体一同旋转,则后部内的机油就会流出而使得机油压力降低,因此,叶片向后部内后退而相对地越过突起。反复进行该叶片的推出、与突起之间的碰撞、后退而断续地产生冲击。另外,还已知如下油压单元,该油压单元不使用滚珠等,利用壳体与主轴的相对旋转而使叶片在壳体内摆动,使得机油压力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冲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483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油压脉冲工具中,如果进行连续作业,则油压单元的温度上升,成为性能降低及故障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油压单元及马达冷却的油压脉冲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油压单元,该油压单元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前方,并由所述马达驱动;
旋转轴,该旋转轴配置于所述油压单元的前方,并由所述油压单元驱动;
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所述马达进行收纳;
握持部,该握持部配置于所述马达外壳的下方;以及
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对所述油压单元进行收纳,且配置于所述马达外壳的前方,
仅在所述单元壳体设置有进气孔,仅在所述马达外壳设置有排气孔,利用从所述进气孔导入而从所述排气孔排出的空气流,能够将所述油压单元及所述马达冷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油压单元及马达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软冲击起子的立体图。
图2是软冲击起子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叶片处于推出状态)。
图4是图2的B-B线放大截面图。
图5是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的E-E线截面图。
图7是图4的F-F线截面图。
图8是图4的G-G线截面图。
图9是图2的C-C线放大截面图。
图10是图2的D-D线放大截面图(仅示出无刷马达部分)。
图11是图10的H-H线截面图。
图12A、图12B是油压单元的工作说明图,图12A表示即将打击之前的状态,图12B表示打击后的状态。
符号说明
1··软冲击起子、2··主体部、3··握持部、6··主体外壳、6c··筒状部、7··单元壳体、8··后盖、9··单元壳体盖、12··后部、13··前部、17··内排气孔、18··进气孔、21··间隙、23··外进气孔、24··伸出部、25··空气流路、35··控制器、36··控制电路基板、40··无刷马达、41··减速机构、42··油压单元、43··主轴、44··定子、45··转子、54··感温板、55··热敏电阻、60··旋转轴、65··风扇、66··排气孔、70··齿轮箱、85··前侧壳体、86··后侧壳体、87··空间、99··突起、101··凸轮、122··叶片、B··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油压脉冲工具的一例的充电式软冲击起子1的立体图。图2是软冲击起子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图4是图2的B-B线放大截面图。
另外,此处的“软冲击起子(soft impact driver)”为申请人定义的名称,在其他电动工具生产厂家,还有时称为油压脉冲起子或者脉冲起子。总之,只要是具有封入有机油的油压单元的工具,则全部包括在本发明的油压脉冲工具中。
软冲击起子1具有:主体部2和握持部3。主体部2以中心轴为前后方向进行延伸,并对无刷马达40及油压单元42进行收纳。握持部3自主体部2向下方突出。在握持部3的下端设置有蓄电池装配部4。作为电源的蓄电池组5能够从前方安装于蓄电池装配部4。
进而,如图5所示,软冲击起子1的外壳包括:主体外壳6、单元壳体7、后盖8以及单元壳体盖9。主体外壳6使主体部2的中央部、握持部3以及蓄电池装配部4实现一体化。主体外壳6是将左右一对半开外壳6a、6b利用多个螺丝10、10··进行组装而形成的。在成为主体部2的中央部的主体外壳6的上侧,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筒状部6c。
后盖8通过左右2条螺丝11、11而从后方被紧固于筒状部6c的后部。后盖8将主体部2的后部封堵。由筒状部6c和后盖8形成马达外壳。
单元壳体7具有:圆筒状的后部12和尖细筒状的前部13。后部12被保持于主体外壳6,前部13从主体外壳6中突出。在后部12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侧视呈四边形的凸部14、14。在半开外壳6a、6b的内表面所形成的凹部15、15、与凸部14、14嵌合。在凸部14、14的前方且是在后部12与主体外壳6之间,以朝向前方的方式设置有一对灯16、16。
在后部12的侧面且是在凸部14、14的下侧,形成有四边形的内排气孔17、17。在前部13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多个圆形的进气孔18、18··。在后部12的上表面,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有避免与供主体外壳6螺丝紧固的螺丝凸台19之间的干扰的避让凹部12a。
单元壳体盖9在主体外壳6的前方,从前方覆盖于单元壳体7的前部13。单元壳体盖9为:比前部13大一圈的尖细筒状。在单元壳体盖9的后端且是在上部及下部的左右两侧,朝后形成有:与主体外壳6的前端卡止的3个卡止片20、20····。在主体外壳6的组装状态下,通过各卡止片20而防止单元壳体盖9向前方脱落。除了卡止片20以外,单元壳体盖9的后端与主体外壳6的前端抵接。进而,如图6所示,在前部13与单元壳体盖9之间形成有间隙21。
在单元壳体盖9的后端,形成有4个切口22、22··。在单元壳体盖9的左右,夹着灯16而上下各形成一对切口22。切口22的后方由主体外壳6的前端封堵。据此,如图2及图7所示,在单元壳体盖9与主体外壳6之间,沿着周向形成有4个外进气孔23、23··。各外进气孔23借助间隙21而与前部13的进气孔18相连通。在单元壳体盖9的左右侧面,形成有凹沟24、24。凹沟24在灯16、16的前方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凹沟24以不会将由灯16照射的光遮住的方式被引导向前方。
在主体外壳6的筒状部6c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伸出部25、25。进而,如图8所示,伸出部25、25呈:从筒状部6c的左右侧面向下伸出的横截面L字状。如图8及图9所示,伸出部25、25的前端向前方延伸至筒状部6c的前端附近,且在左右方向上与单元壳体7的内排气孔17、17局部重叠。伸出部25、25的后端向后方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与后述的齿轮箱70局部重叠。
据此,如图9所示,在伸出部25、25的内侧,形成有:在单元壳体7及齿轮箱70的外侧使内排气孔17、17连通至无刷马达40的收纳空间的前后方向上的空气流路26、26。
在握持部3的上部收纳有开关30。开关30使触发器31向前方突出。在开关30的上侧,设置有无刷马达40的旋转的正反切换按钮32。在正反切换按钮32的前方,设置有用于使灯16、16接通/断开的按钮33。
在蓄电池装配部4内收纳有端子台34。端子台34与蓄电池组5电连接。在端子台34的上侧配置有控制器35。控制器35具备控制电路基板36,并与端子台34平行地配置。在控制器35的上侧设置有开关面板37。在开关面板37设置有打击力的切换按钮等。开关面板37在蓄电池装配部4的上表面露出。
如图3、4所示,主体部2中,自后侧开始依次收纳有:无刷马达40、减速机构41、油压单元42。油压单元42对主轴43进行保持。主轴43的前端从油压单元42向前方突出。
无刷马达40具有:定子44和转子45。无刷马达40为:在筒状的定子44的内侧具备转子45的内转子型马达。定子44具备:保持于筒状部6c的筒状的定子铁心46。定子铁心46由多个层叠钢板形成。定子44具备绝缘子47A、47B。绝缘子47A、47B分别固定于定子铁心46的轴向前后的端面。定子44具有多个线圈48、48··。多个线圈48、48··借助绝缘子47A、47B而被卷绕于定子铁心46的多个齿49、49··。各线圈48与保持于前侧的绝缘子47A的熔断端子50电连接而实现三相连结。
在前侧的绝缘子47A安装有传感器电路基板51。传感器电路基板51对设置于转子45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63的位置进行检测而输出旋转检测信号。在传感器电路基板51的中央具备通孔51a。
在绝缘子47A、47B形成有:将卷绕有线圈48的各齿49的前表面侧及后表面侧覆盖的多个被覆部52、52··。其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绝缘子47A的下侧的1个被覆部52(以下为了区别而使用符号“52A”。)的前表面,形成有凹陷53。在凹陷53内收纳有:对热敏电阻55进行了嵌入成型的树脂制的感温板54。热敏电阻55将根据温度而变化的电阻值作为检测信号输出。从感温板54引出的热敏电阻55的正负端子56、56从绝缘子47A内通过而被引出到定子44的外部。
在绝缘子47A的下侧,通过螺丝紧固有:用于将熔断端子50与来自控制电路基板36的三相电源线电连接的连接器57。热敏电阻55的端子56、56也经由连接器57并借助导线而与控制电路基板36电连接。
转子45具备:旋转轴60和转子铁心61。旋转轴60设置于转子铁心61的轴心。转子铁心61在旋转轴60的周围呈圆筒状配置。转子铁心61是将多个钢板层叠而形成的。在转子45固定有多个筒状的永久磁铁62、62··。永久磁铁62、62··配置成:在转子铁心61的外侧,交替地改变极性。在转子45固定有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63、63··。传感器用永久磁铁63、63··在永久磁铁62、62··的前方呈辐射状被固定。
旋转轴60的后端被保持于轴承64。轴承64被保持于后盖8的中央内表面。在轴承64的前方且是在旋转轴60安装有风扇65。在风扇65的外侧且是在后盖8的左右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排气孔66、66··。
在主体外壳6内且是在无刷马达40的前侧,保持有齿轮箱70。齿轮箱70具备圆盘状的轴承保持部71。轴承保持部71在后表面侧借助轴承72而对旋转轴60的前端进行支撑。在旋转轴60的前端安装有小齿轮73。小齿轮73贯穿齿轮箱70而向前方突出。在齿轮箱70的外周,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筒状部74。筒状部74的前端被拧入于单元壳体7的后端。在筒状部74与单元壳体7之间配置有:将单元壳体7的后端封堵的圆盘状的盖板75。盖板75在与筒状部74卡合而止转的状态下被夹持固定于筒状部74与单元壳体7之间。
减速机构41包括:内齿轮76、3个行星齿轮77、77··、以及齿轮架78。
内齿轮76固定于齿轮箱70的筒状部74内。在内齿轮76的后端,沿着周向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卡止突起76a、76a··(图3)。在齿轮箱70的轴承保持部71的前表面,形成有:供各卡止突起76a插入的多个卡止凹部71a、71a··。通过卡止突起76a卡止于卡止凹部71a,对内齿轮76的旋转进行限制。在筒状部74的内表面,形成有前后一对环状的沟79、79,并在沟79、79内收纳有O型环80、80。O型环80、80与内齿轮76的外周抵接。内齿轮76通过O型环80、80来防振。在内齿轮76的前端与盖板75之间夹有:截面直径比O型环80的截面直径大的O型环81。O型环81将内齿轮76从前方按压于轴承保持部71。
各行星齿轮77借助贯穿中心的销82而被支撑于齿轮架78。各销82的前后两端被支撑于齿轮架78。旋转轴60的小齿轮73位于齿轮架78的中心。行星齿轮77、77··以将小齿轮73配置于中心的方式与小齿轮73啮合。
在行星齿轮77的前后配置有轴承83、83。后侧的轴承83被保持于轴承保持部71的前表面侧,并对齿轮架78的后端外周进行支撑。前侧的轴承83被保持于盖板75的后表面侧,并对齿轮架78的前端外周进行支撑。轴承83、83的内外径相同,将轴承83、83的中心间连结的线与进行行星运动的销82的移动轨迹重合。齿轮架78的前端与油压单元42的后侧壳体86连接。
油压单元42具备:前侧壳体85、后侧壳体86、以及主轴43。
前侧壳体85配置于单元壳体7的内侧,且呈趋向前方而阶段性地变得尖细的筒状。在前侧壳体85与单元壳体7之间形成有空间87。空间87与单元壳体7的内排气孔17及进气孔18相连通。
在形成前侧壳体85的前表面的前表面部88,形成有供主轴43贯穿的轴心孔89。在前表面部88与主轴43之间,设置有密封用的O型环90。
在轴心孔89的径向外侧且是在前表面部88,一对螺丝91、91分别经由O型环91a而从前方被拧入。在前表面部88的后方形成有环状的前室92。在前室92内收纳有管93。管93为:封入有空气的中空,以环状的形式被收纳于前室92内。在管93的后方设置有隔板94。在隔板94的外周具备多个切口94a、94a··。在隔板94的后方形成有后室95,借助切口94a而与前室92相连通。
后侧壳体86具备:后表面部96和侧壁部97。后表面部96具有圆盘状,并在前后方向上与前侧壳体85的前表面部88对置。侧壁部97具有:从后表面部96的周缘向前方突出的圆筒状。侧壁部97从后方拧入于前侧壳体85内而与前侧壳体85连接。在侧壁部97与前侧壳体85之间,设置有密封用的O型环98。
侧壁部97的前端与隔板94抵接。在前侧壳体85的内表面设置有台阶部85a,在侧壁部97与台阶部85a之间固定有隔板94。
如图8所示,在侧壁部97的内周面形成有一对突起99、99。突起99、99配置于以后侧壳体86的轴心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并向中心侧隆起。突起99、99具有:周向上的宽度随着趋向中心侧而变窄的圆锥状的横截面形状。
在后侧壳体86的后表面部96的中心形成有承接凹部100。承接凹部100呈现:中央较深、其外侧较浅并以2个阶段凹陷的形状。在承接凹部100的中央,朝前固定有凸轮101。凸轮101的后部为双面宽部101a。凸轮101的前部为:随着从最粗的中心在直径方向上趋向外侧而逐渐变薄的扁平部101b。双面宽部101a和扁平部101b主视处于:与将突起99、99的中心彼此连结的直线正交的朝向。
在主轴43的轴心具有贯通孔102。贯通孔102的后部为位于后室95内的内压室103。内压室103的横截面为圆形,凸轮101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插入于该内压室103。主轴43的后端部在凸轮101的外侧被支撑于后侧壳体86的承接凹部100。主轴43的中间部借助轴承104而被支撑于单元壳体7。主轴43的前端贯穿单元壳体7及单元壳体盖9而向前方突出。在该前端设置有:用于对起子钻头等钻头B(图3)进行装卸的套筒105。
贯通孔102的前部为:供钻头B插入的前侧的钻头插入孔106、以及直径比钻头插入孔106的直径小的后侧的调压孔107。在钻头插入孔106的后端插入有钻头配件108。钻头配件108为:内径趋向前方而扩大成为圆锥状以便能够承接钻头B后端的筒状部件。钻头配件108与在钻头插入孔106的内底面所形成的环状的肩部109抵接而对向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调压孔107插入有调压阀110。调压阀110为:在前侧具有螺纹部111且在后侧具有密封部112的阀部件。螺纹部111的直径稍小于密封部112的直径。在螺纹部111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卡止起子等工具的卡止沟113。在密封部112的外侧装配有:用于将与调压孔107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2个O型环112a、112a。
在调压孔107的前部形成有:供调压阀110的螺纹部111旋合的内螺纹部114。调压孔107的后部为:供密封部112插入的大径部115。在内螺纹部114与大径部115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挡块116。
钻头配件108从主轴43的前侧进行组装。调压阀110从主轴43的后侧进行组装。钻头配件108从前方被插入于钻头插入孔106时,如上所述在与肩部109抵接的位置,被收纳于钻头插入孔106内。调压阀110从后方被插入于调压孔107时,在螺纹部111与内螺纹部114旋合的位置,被收纳于调压孔107内。在该状态下,密封部112将大径部115封堵。
由这样组装的调压阀110、前侧壳体85、后侧壳体86、螺丝91以及主轴43等而形成出:包括前室92及后室95在内的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封入有机油。
并且,在组装钻头配件108之前,借助卡止沟113而使调压阀110旋转。于是,螺纹部111进行螺杆输送,使得调压阀110在轴向上前进或后退。根据该轴向上的位置,能够对机油压力(输出)进行调整。
其中,在螺杆输送的前方侧,且是在大径的密封部112与挡块116抵接的位置,前进被限制。在该限制位置,如图4所示,螺纹部111的前端离开与肩部109抵接的钻头配件108的后端,从而不与钻头配件108接触。
内螺纹部114的直径小于大径部115的直径,因此,供钻头配件108抵接的肩部109的面积增大,能够可靠地限制钻头配件108的后退。
如图8所示,主轴43的后部43a呈:在后侧壳体86的直径方向上延伸的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其中,后部43a的长度尺寸比后侧壳体86的突起99、99的对置面间的尺寸要短。后部43a位于:隔板94与后侧壳体86的后表面部96之间。在后部43a的前后,如图4所示,在主轴43的直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前连通孔117和后连通孔118。该方向与后部43a延伸的直径方向正交。前连通孔117在后部43a和隔板94的抵接状态下使内压室103和后室95内连通。后连通孔118在后部43a和后表面部96的抵接状态下使内压室103和后室95内连通。
在后部43a内且是在凸轮101的扁平部101b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一对孔119、119。孔119、119与内压室103相连通,且孔119、119是沿着主轴43的直径方向形成的。该方向与后部43a延伸的方向相同。在孔119、119配置有滚珠120、120。各滚珠120能够在孔119内向辐射方向移动,在移动至中心侧时,能够接触到凸轮101的扁平部101b。
在后部43a的长度方向两端形成有一对保持沟121、121。保持沟121、121与孔119、119相连通。保持沟121、121以在后部43a的长度方向两端及前后呈开口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贯通形成。
在各保持沟121内分别配置有叶片122。各叶片122具有:与保持沟121的周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以及与保持沟121的前后方向上的总长度相同的长度。各叶片122保持为:在保持沟121内,能够沿着主轴43的径向移动。各叶片122在移动至中心侧时能够接触到滚珠120。各叶片12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呈:宽度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减小的圆锥状。在叶片122、12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形成有:与该端面相比更向内侧突出的凸台123、123。凸台123的轴线、与在主轴43的径向上从滚珠120的中心通过的线一致。即,滚珠120和凸台123在主轴43的径向上排列。
在叶片122的端面且是在与凸台123的根部相当的位置,形成有环沟124。在各凸台123的外侧装配有盘簧125。盘簧125的一端插入于环沟124,另一端与保持沟121的底面抵接。据此,各叶片122通过滚珠120与凸台123抵接而被向径向外侧推出。与此同时,还通过盘簧125向径向外侧被施力。
如图8所示,在后部43a的内压室103内,凸轮101的扁平部101b处于与后部43a的长度截面平行的朝向时,滚珠120、120通过凸轮101而分别被向径向外侧推出。与此同时,通过滚珠120、120及盘簧125、125,叶片122、122也分别被向径向外侧推出。此时,叶片122、122向后侧壳体86的内周面接近或者抵接,处于:在周向上与突起99、99发生干扰的位置。
如上构成的软冲击起子1中,在主轴43的钻头插入孔106中装配有钻头B的状态下,使用者对握持部3进行把持,并拉动触发器31。于是,开关30进行ON动作,从蓄电池组5向无刷马达40的定子44供给三相电流,使得转子45旋转。即,控制电路基板36的微型计算机得到:从传感器电路基板51的旋转检测元件输出的表示转子45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63的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获取转子45的旋转状态。然后,微型计算机根据获取的旋转状态而对各开关元件的ON/OFF进行控制,使三相电流依次流经定子44的各线圈48。据此,旋转轴60与转子45一同旋转。
旋转轴60的旋转经由小齿轮73而向行星齿轮77、77··传递。并且,通过在内齿轮76内公转的行星齿轮77、77··进行减速,从齿轮架78向油压单元42的后侧壳体86传递。据此,后侧壳体85和前侧壳体85一同旋转。
油压单元42中,凸轮101沿着图8的箭头方向与后侧壳体86一同旋转。于是,凸轮101的扁平部101b借助滚珠120、120而将叶片122、122向相对于后部43a的突出方向推出。此时,盘簧125、125的施力也作用于推出。进行旋转,在扁平部101b与后部43a平行的图8的相位,扁平部101b将滚珠120、120及叶片122、122推出至最外侧。
在仅利用滚珠120、120将叶片122、122推出的推出位置,各叶片122的前端没有到达后侧壳体86的内周面。然而,通过盘簧125、125的施力,各叶片122离开滚珠120而被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推出,使叶片122、122与后侧壳体86的内周面抵接。
然后,当后侧壳体86和凸轮101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2A所示,突起99、99与叶片122、122抵接。
在该相位,后连通孔118与内压室103之间由扁平部101b封堵,内压室103内的机油压力升高。因此,叶片122、122在推出位置被保持。据此,因突起99、99与叶片122、122碰撞而在主轴43产生冲击扭矩(冲击)。该冲击时,即便机油的粘度较低,叶片122、122也就会以较大的冲程从后侧壳体86的内周面处的到达位置后退,并且,盘簧125、125的施力也作为后退的阻力发挥作用。据此,冲击扭矩的降低得以抑制。
在产生冲击扭矩后,如图12B所示,通过突起99、99和叶片122、122之间的圆锥彼此的导向,使得各叶片122向中心侧后退。此时,内压室103内的机油从各零部件的间隙向后室95内流出,容许叶片122、122后退。据此,后退的叶片122、122相对地越过突起99、99。
然后,当突起99、99超过叶片122、122时,通过后侧壳体86及凸轮101的旋转,使得后连通孔118与内压室103之间敞开。据此,凸轮101再次借助滚珠120、120而将叶片122、122推出。
通过该反复操作,在后侧壳体86的1次旋转中产生2次冲击扭矩。
据此,可以利用装配于主轴43的钻头插入孔106的钻头B进行紧固等作业。此时,当将钻头B按压于被加工材料时,在钻头插入孔106内,钻头B被按到里侧,对承接钻头B的钻头配件108施加按入力。不过,由于钻头配件108由钻头插入孔106内的肩部109而被限制了后退,所以不可能出现钻头配件108后退而与调压阀110接触。
另外,即便为了调整单元壳体7的输出而将调压阀110向前侧转动,由于密封部112与挡块116抵接,所以螺纹部111也位于钻头配件108的后方。据此,也不可能出现调压阀110与钻头配件108接触。
另一方面,当旋转轴60进行旋转时,风扇65会进行旋转。于是,如图9的虚线箭头所示,外部大气从单元壳体盖9的后端的外进气孔23、23··进入。该外部大气从单元壳体盖9与单元壳体7之间的间隙21通过,并从进气孔18、18··进入单元壳体7内。进入至单元壳体7内的空气从单元壳体7与油压单元42之间的空间87通过,向后方流动,从左右的内排气孔17、17进入左右的空气流路26、26内。进入至空气流路26、26内的空气从单元壳体7及齿轮箱70的外侧通过,在空气流路26、26内向后方流动,经过齿轮箱70而到达无刷马达40。然后,空气从传感器电路基板51的通孔51a、定子44与转子45之间通过,到达风扇65,从排气孔66、66··向外部排出。
通过该空气流,油压单元42、减速机构41、无刷马达40依次被冷却。在油压单元42产生的热、与流经油压单元42外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温度上升的空气依次流经减速机构41及无刷马达40。所以,油压单元42的温度上升得以抑制,另一方面,无刷马达40的温度平缓地上升,两者的温度推移相近似。
如图10所示,流经无刷马达40的空气与绝缘子47A接触。据此,利用感温板54内的热敏电阻55来检测定子44的温度。
控制器35的控制电路基板36对热敏电阻55的检测温度(电阻值)进行监视。当检测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0℃~90℃)时,控制电路基板36停止向定子44的通电,使无刷马达40的驱动停止。因前述的空气流而使得油压单元42和无刷马达40的温度推移相近似。据此,即便基于定子44的检测温度而使无刷马达40的驱动,也是基于油压单元42的温度推移而得到的适当的时机。
上述方案的软冲击起子1包括:无刷马达40(马达);以及油压单元42,其配置于无刷马达40的前方,并由无刷马达40驱动。另外,软冲击起子1包括:主轴43(旋转轴),其配置于油压单元42的前方,并由油压单元42驱动;以及筒状部6c及后盖8(马达外壳),它们对无刷马达40进行收纳。另外,软冲击起子1包括:握持部3,其配置于筒状部6c及后盖8的下方;以及单元壳体7,其对油压单元42进行收纳,且配置于筒状部6c的前方。另外,软冲击起子1构成为:在单元壳体7设置有进气孔18,在后盖8设置有排气孔66,从而能够利用从进气孔18导入而从排气孔66排出的空气流,将油压单元42及无刷马达40冷却。并且,在无刷马达40设置有热敏电阻55(温度检测元件)。
根据该构成,由热敏电阻55检测到的无刷马达40的温度追随油压单元42的温度。据此,即便进行连续作业,也能够准确地检测油压单元42的温度,从而能够在产生不良情况之前的适当时机,采取将无刷马达40的驱动停止等对策。因此,能够对产品予以保护,并确保作业性。
特别是,具备对无刷马达4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35,控制器35在由热敏电阻55检测到的无刷马达40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时,将无刷马达40的驱动停止。
据此,能够在产生不良情况之前的适当时机,使无刷马达40的驱动停止。
无刷马达40具有:定子44、以及配置于定子44的内侧的转子45,热敏电阻55设置于定子44。据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定子44的温度。
定子44具有绝缘子47A,热敏电阻55设置于绝缘子47A。据此,能够利用绝缘子47A而容易地设置热敏电阻55。
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据此,能够检测电阻值而准确地判别设定温度。
在油压单元42与单元壳体7之间形成有与进气孔18相连通的空间87,在单元壳体7形成有与空间87相连通的内排气孔17。据此,能够使空气从油压单元42与单元壳体7之间通过而效率良好地进行与油压单元42的热之间的热交换。
在单元壳体7的左右分别形成有内排气孔17。据此,能够使空气平衡良好地从油压单元42与单元壳体7之间通过。
单元壳体7的后部保持于筒状部6c,在筒状部6c与单元壳体7的后部之间形成有与内排气孔17相连通的空气流路26。据此,能够将流经油压单元42的空气利用空气流路26而可靠地向无刷马达40侧引导。
空气流路26、与筒状部6c内的无刷马达40的收纳空间相连通。据此,能够使从空气流路26流来的空气与无刷马达40可靠地接触。
在筒状部6c的左右分别形成有空气流路26。据此,能够将流经油压单元42的空气平衡良好地向无刷马达40侧引导。
无刷马达4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60,在旋转轴60的后端设置有风扇65。据此,能够使流经油压单元42的空气流经无刷马达40的全长,从而能够使油压单元42的温度精度良好地追随无刷马达40的温度。
排气孔66在风扇65的径向外侧而被设置于后盖8。据此,能够将空气从主体部2的最后部排出。
在单元壳体7,以在与单元壳体7之间具有间隙21的状态被单元壳体盖9覆盖,在单元壳体盖9设置有:借助间隙21而与进气孔18相连通的外进气孔23。据此,即便在单元壳体7设置有进气孔18,水、灰尘等异物也不易侵入于单元壳体7的内部。
单元壳体盖9以后端与筒状部6c的前端抵接的状态进行组装,在该后端具有切口22,在切口22与筒状部6c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外进气孔23。据此,能够利用筒状部6c而简单地形成外进气孔23。
外进气孔23在单元壳体7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据此,能够均等地吸引空气。
进气孔18在单元壳体7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据此,能够吸引油压单元42的冷却所需要的空气。
以下,对变更例进行说明。
在单元壳体盖设置的切口的数量、形状不限于上述方案。可以在中央部或前端部设置通孔而不在后端设置切口,来形成外进气孔。不过,也可以省略单元壳体盖。
在单元壳体设置的进气孔的数量、形状也能够准确变更。
在单元壳体设置的内排气孔的数量、形状也不限于上述方案。例如,可以在单元壳体的周向上设置3个以上内排气孔,或者将内排气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
在主体外壳设置的伸出部的数量、形状也不限于上述方案。例如,可以在筒状部的周向上设置3个以上伸出部,或者以横截面梯形等而不是横截面L字状形成伸出部。也可以形成将空气引导至马达侧的空气流路而不设置伸出部。
热敏电阻可以设置于后侧的绝缘子而不设置于前侧的绝缘子。不限于绝缘子,也可以设置于传感器电路基板等其他部件。还可以设置多个热敏电阻来监视检测温度的平均值。也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以外的温度检测元件。
上述方案中,采用:当热敏电阻达到设定温度时使无刷马达的驱动停止的控制,不过,可以进行使转速降低等其他措施,而不将马达立刻停止。
油压单元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方案。
例如,可以将推出叶片的滚珠和盘簧在主轴的轴向上前后排列,而不是在主轴的径向上排列。这种情况下,还可以采用销等推出部件来代替滚珠。也可以采用1个盘簧,并使主轴贯穿,将各叶片朝外施力。
叶片及滚珠不限于各一对,可以各1个或3个以上等进行适当增减。也可以省略盘簧。
单元壳体可以由包括前侧壳体和后侧壳体在内的3个以上零部件构成。可以省略隔板而不分割为前室和后室,并省略管。
还可以采用如下油压单元,其不使用滚珠、盘簧,而是利用壳体和主轴的相对旋转,使叶片在壳体内摆动,对机油压力进行控制。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油压单元,即,在主轴配置向半径向外侧施力的1个或多个叶片,通过形成机油室的壳体的旋转,使高流体压力间歇性地作用于叶片的一面。该结构中,叶片在旋转方向上倾斜,利用设置于壳体内的密封部和设置于主轴的沟进行密封,由此按压于主轴使得主轴冲击性地旋转。
马达也不限于无刷马达,还可以采用整流子马达等。即便是不以蓄电池组为电源的AC工具,本发明也适用。

Claims (17)

1.一种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油压单元,该油压单元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前方,并由所述马达驱动;
旋转轴,该旋转轴配置于所述油压单元的前方,并由所述油压单元驱动;
马达外壳,该马达外壳对所述马达进行收纳;
握持部,该握持部配置于所述马达外壳的下方;以及
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对所述油压单元进行收纳,且配置于所述马达外壳的前方,
仅在所述单元壳体设置有进气孔,仅在所述马达外壳设置有排气孔,利用从所述进气孔导入而从所述排气孔排出的空气流,能够将所述油压单元及所述马达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设置有温度检测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压脉冲工具具备控制器,该控制器对所述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器在由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所述马达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时,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定子、以及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内侧的转子,
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定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绝缘子,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为热敏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压单元与所述单元壳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空间,在所述单元壳体形成有与所述空间相连通的内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左右分别形成有所述内排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壳体的后部被保持于所述马达外壳,
在所述马达外壳与所述单元壳体的后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排气孔相连通的空气流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路、与所述马达外壳内的所述马达的收纳空间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左右分别形成有所述空气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设置有风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孔在所述风扇的径向外侧而被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壳体,以在与所述单元壳体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被单元壳体盖覆盖,
在所述单元壳体盖设置有:借助所述间隙而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的外进气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壳体盖以后端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前端抵接的状态进行组装,在所述后端具有切口,在所述切口与所述前端之间形成有所述外进气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进气孔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压脉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孔在所述单元壳体的前部设置有多个。
CN202111097763.9A 2020-10-16 2021-09-18 油压脉冲工具 Pending CN114378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4889 2020-10-16
JP2020174889A JP2022066012A (ja) 2020-10-16 2020-10-16 オイルパルス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8769A true CN114378769A (zh) 2022-04-22

Family

ID=8092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7763.9A Pending CN114378769A (zh) 2020-10-16 2021-09-18 油压脉冲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8589A1 (zh)
JP (1) JP2022066012A (zh)
CN (1) CN114378769A (zh)
DE (1) DE1020211249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8133B2 (en) * 2019-10-09 2023-01-10 Globe (Jiangsu) Co., Ltd Handheld pow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4336B2 (ja) * 2008-11-19 2013-11-2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5938652B2 (ja) * 2012-05-10 2016-06-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DE102015211580A1 (de) * 2015-06-23 2016-12-2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otorvorrichtung
JP6577910B2 (ja) * 2016-06-23 2019-09-1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6670921B2 (ja) * 2018-12-26 2020-03-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回転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8589A1 (en) 2022-04-21
JP2022066012A (ja) 2022-04-28
DE102021124915A1 (de)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7496B2 (en) Impact tool
JP7341289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110842836B (zh) 电动旋转工具以及冲击工具
CN104426274B (zh) 电动工具
CN112296949B (zh) 旋转打击工具
US20150364972A1 (en) Angle tool and electric tool
CN105798852B (zh) 电动工具
CN114378769A (zh) 油压脉冲工具
CN111590506B (zh) 电动工具
JP2017087330A (ja) 電動工具
JP5739271B2 (ja) 打撃工具
JP6539513B2 (ja) 電動ドライバ
JP6095843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CN214081187U (zh) 冲击工具
JP7390166B2 (ja) 動力工具
JP7387473B2 (ja) オイルユニット及び動力工具
JP7486346B2 (ja) オイルパルス工具
CN114619393A (zh) 螺钉拧紧机及螺钉拧紧机的组装方法
JP7129871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及び電動工具
JP6530012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153672A (ja) オイルユニット及び動力工具
JP7412263B2 (ja) 電動工具
CN117226776A (zh) 冲击工具
CN117226775A (zh) 冲击工具
JP2020089190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