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8690A - 手持式磨削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磨削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8690A
CN114378690A CN202111220339.9A CN202111220339A CN114378690A CN 114378690 A CN114378690 A CN 114378690A CN 202111220339 A CN202111220339 A CN 202111220339A CN 114378690 A CN114378690 A CN 11437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longitudinal axis
hand
driv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03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埃森魏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37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8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05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持式磨削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磨削装置,用于接收或构成磨削器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磨削装置;至少一个操纵元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接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壳体,所述驱动装置壳体具有纵长轴线区段和前区段,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绕着至少基本上垂直所述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的纵长轴线布置,所述前区段包围所述旋转轴线和所述纵长轴线的交点区域。所述前区段包括拱顶形的抓握面,所述操纵元件在所述抓握面内布置在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并且包括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的背离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的一侧。

Description

手持式磨削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磨削机。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一种手持式磨削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磨削装置,用于接收或构成磨削器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磨削装置;至少一个操纵元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接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壳体,其具有纵长轴线区段和前区段,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绕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的纵长轴线布置,所示前区段将所述旋转轴线和所述纵长轴线的交点区域包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一种手持式磨削机出发,其具有:至少一个磨削装置,用于接收或构成磨削器件;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磨削装置;至少一个操纵元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接收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壳体,其具有纵长轴线区段和前区段,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绕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的纵长轴线布置,所述前区段将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交点区域包围。
提出,前区段包括拱顶形
Figure BDA0003312355160000011
的抓握面,操纵元件在所述抓握面内布置在垂直于纵长轴线并且包括旋转轴线的平面的背离纵长轴线区段的一侧。所述手持式磨削机优选能以手尤其是在没有输送和/或保持装置的情况下握持并且尤其是以同一只手在磨削过程期间引导和操作。所述手持式磨削机可构造为偏心磨削器,强制驱动的偏心磨削器,振荡磨削器,三角磨削器,抛光器等。磨削器件可例如构造为磨削纸,磨削海绵,磨削毛毡,磨削布,抛光海绵,火轮,抛光盘等。磨削装置尤其包括至少一个磨削垫,其具有平坦的、尤其是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底面,所述底面设置用于紧固磨削器件。“设置”应尤其是理解为专门设计、专门编程、专门配置和/或专门配备。对象设置用于确定的功能,应尤其是理解为,所述对象在至少一个应用状态和/或运行状态中满足和/或实施所述确定的功能。“基本上垂直”在此尤其是应限定一个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的定向,其中,所述方向和参考方向尤其是在一个投影平面中看围成90°的角度并且所述角度具有的最大偏差尤其是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
驱动装置优选包括电动机、尤其是无刷直流电机,用于将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绕着电动机和驱动轴共同的旋转轴线驱动。磨削装置优选布置在驱动轴上直接或间接用于驱动磨削垫。驱动装置尤其是包括控制电子装置,用于控制或调节电动机。优选,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供应接口,用于电动机的能量供应。特别优选,电供应接口构造用于接收能从驱动装置无损松脱的电池和/或无损能松脱的蓄电池,尤其是蓄电池包。替代地或附加地,电供应接口具有有线连接的、电感的或电容的充电元件,用于供应驱动装置的内部蓄能器。操纵元件尤其是设置用于激活或停止激活驱动装置。优选,操纵元件构造为能在驱动装置的激活状态中锁定的开关。替代地,操纵元件构造为按钮。
优选,驱动装置壳体沿纵长轴线的方向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大于驱动装置壳体沿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度。驱动装置壳体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度在后面为了区分而称为驱动装置壳体的总高度。手持式磨削机可选地包括连接壳体单元,磨削装置至少部分布置在所述连接壳体单元中。连接壳体单元尤其是根据磨削装置的设计而构造。驱动装置壳体的总高度尤其是涉及手持式磨削机的以下壳体部分,其独立于磨削装置的具体构型并且尤其是不考虑磨削装置的连接壳体单元。在驱动装置壳体与磨削装置的连接壳体单元一体构型的情况下,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在驱动装置壳体和连接壳体单元之间的分离平面——从所述分离平面起测量所述总高度——通过驱动轴的面向磨削装置的端部限定。电供应接口和/或控制电子装置优选布置在驱动装置壳体的纵长轴线区段中。电动机和驱动轴优选布置在前区段中。磨削装置尤其是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布置在前区段中。优选,纵长轴线区段的横截面的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的最大延伸尺度小于驱动装置壳体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总高度,尤其是使得纵长轴线区段、前区段和磨削装置形成L形结构,尤其是在装配平面中。装配平面尤其是通过所述纵长轴线和所述旋转轴线展开。优选,驱动装置壳体包括两个驱动装置壳体半壳,它们在装配平面中布置在彼此上并且尤其是形成纵长轴线区段和前区段的各一半。优选,前区段材料锁合地与纵长轴线区段连接,尤其是由浇注或以挤压工艺制造。特别优选,驱动装置壳体通过注塑方法,尤其是单组分和/或多组分注塑方法,或通过压铸方法制造。
拱顶形的抓握面尤其是具有关于所述旋转轴线和/或纵长轴线凸形地拱起的表面。拱顶形的抓握面尤其是在背离磨削装置和/或纵长轴线区段的一侧具有椭球体形的外轮廓。拱顶形的抓握面尤其在装配平面中具有路段式地和/或区段式地卵形的外轮廓。优选,拱顶形的抓握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一平面中具有路段式地和/或区段式地卵形的另外的外轮廓。优选,拱顶形的抓握面在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的平面中具有路段式地和/或区段式地卵形的附加的外轮廓。尤其,拱顶形的抓握面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平面中具有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比纵长轴线区段的与此平行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大。尤其,拱顶形的抓握面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一平面中具有彼此垂直的两个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它们均大于纵长轴线区段的各一个与此平行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特别优选,纵长轴线区段的外轮廓在沿着纵长轴线投影的情况下完全处于前区段的外轮廓内。尤其,拱顶形的抓握面设置用于以手抓握。抓握面尤其确定了设置用于以手抓握的区域。可选地,抓握面由软组分形成,所述软组分借助多组分注塑方法材料锁合地与驱动装置壳体半壳连接或所述软组分单独地构造并且例如借助卡锁延续部紧固在驱动装置壳体半壳上。尤其,抓握面布置在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侧上。替代地,抓握面由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表面构成。尤其,抓握面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关于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交点绕该交点延伸大于180°、优选大于220°、特别优选大于250°的角度区域,尤其是在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侧上。优选,抓握面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延伸经过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轮廓的至少50%,优选大于60%,优选大于75%。尤其,抓握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关于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交点绕该交点延伸经过大于120°,优选大于160°,特别优选大于180°的角度区域,尤其是在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侧上。优选,抓握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延伸经过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轮廓的至少10%,优选大于20%。优选,抓握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延伸经过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轮廓的小于75%,优选小于50%。尤其,抓握面在装配平面中关于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交点绕着交点延伸经过大于160°,优选大于180°,特别优选大于200°的角度区域,尤其是在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侧上。优选,抓握面在装配平面中延伸经过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轮廓的至少10%,优选大于20%,特别优选大于30%。优选,抓握面在装配平面中延伸经过驱动装置壳体半壳的外轮廓的小于80%,优选小于60%。优选,在操纵元件和电动机之间能布置有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平面,所述平面既不与操纵元件也不与电动机相交,尤其是至少不与电动机的定子线圈和磁体相交。优选,装配平面与操纵元件相交、尤其是居中地与其相交。特别优选,装配平面是操纵元件的镜像对称平面。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提供复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持式磨削机。尤其可通过以手抓握前区段实现手持式磨削机的有利地可靠地引导。尤其可通过拱顶形构型用手以有利地小的力可靠地握持手持式磨削机。尤其可有利地在不以食指和/或中指抓握的情况下并且尤其是在没有第二手协助的情况下进行对操纵元件的操纵。尤其可将由以手持式磨削机实施的磨削过程产生的身体负荷有利地保持小。尤其可将基于尤其是长时间和/或高频率地使用手持式磨削机而造成的受伤风险有利地保持小。
还提出,操纵元件布置在、尤其是嵌入在所述抓握面的相对于所述纵长轴线和所述旋转轴线倾斜布置的部分面中。布置操纵元件的部分面优选布置在驱动装置壳体的背离磨削装置的一侧。优选,抓握面绕着操纵元件制平地构造。尤其,将操纵元件包围的部分面在装配平面中至少路段式地平坦地延伸。尤其,布置操纵元件的部分面在装配平面中相对于所述纵长轴线具有的角度在35°至50°之间,特别优选在40°至45°之间。优选,操纵元件在手持式磨削机的激活状态中与将操纵元件包围的部分面齐平或相对于其缩回到前区段内布置。优选,操纵元件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中的弯曲适配于抓握面在该平面中的弯曲。优选,操纵元件占据包围操纵元件的部分面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方向上的最大延伸尺度的一小半。优选,操纵元件占据抓握面的平行于纵长轴线的最大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的一小半、优选小于四分之一。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包括驱动装置壳体的离磨削垫最远的点的机器终止平面优选与操纵元件间隔开布置。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将操纵元件有利地以单个手指操纵,尤其是不必用手包抓抓握面。可实现有利地高的工作保护。
还提出,所述抓握面的将所述前区段沿着纵长轴线终止的这些部分面相对彼此以95°至110°之间的前角度布置,这些部分面中的一个部分面将操纵元件包围。特别优选,前角度在98°至102°之间。前角度尤其是在装配平面中。优选,具有前角度的这些部分面处于垂直于旋转轴线的一横向平面的不同侧。不包括操纵元件的部分面尤其是面向磨削装置布置并且在装配平面中具有的相对于纵长轴线的角度在30°至55°之间,优选在45°至50°。在将前区段沿着纵长轴线终止的这些部分面之间的过渡尤其是倒圆地构造。优选,电动机的体积的一多半、尤其是大于50%、特别优选大于75%布置在横向平面的面向磨削装置一侧。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在手指不强弯曲的情况下可靠地握持抓握面。尤其可将手指由于较长时间的磨削过程而产生抽搐的风险有利地保持小。
还提出,操纵元件和磨削装置布置在尤其是前面提到的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横向平面的不同侧,在该横向平面中,前区段具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并且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纵长轴线延伸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是整个驱动装置壳体垂直于纵长轴线并且垂直于旋转轴线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的总高度尤其是在没有连接壳体单元的情况下的比例在于0.75至1之间,优选在0.8至0.95之间,特别优选在0.85至0.9之间。尤其,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在65毫米至85毫米之间,优选在70毫米至80毫米之间,特别优选在72毫米至76毫米之间。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直观促成用于形成与手持式磨削机的形状锁合和形成对手持式磨削机的可靠引导的所设置的复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握持,其方式尤其是有利地以拇指和食指自然地手支撑在横向平面的不同侧。
还提出,抓握面的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最大抓握面高度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的与此平行的总高度的比例在0.65至0.8之间,优选在0.7至0.75之间。驱动装置优选包括驱动装置通风器,尤其是马达通风器,尤其是用于冷却电动机。驱动装置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通风开口,用于借助驱动装置通风器吹出和/或吸入空气。尤其,驱动装置通风器和通风开口布置在电动机和磨削装置之间。优选,抓握面沿旋转轴线的方向从通风开口延伸直至机器终止平面。尤其,抓握面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经过电动机的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总长度的至少基本上整个长度,尤其是整个长度的大于50%,优选大于75%,特别优选至少90%。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提供有利地紧凑的手持式磨削机。尤其可取消附加地构造用于将马达盖住的专门的抓握区域。尤其可提供一种手持式磨削机,其使得能实现和有利地高的用户方便性,用于在手尺寸和手指长度方面的有利地大的带宽。
还提出,驱动装置壳体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包括纵长轴线的平面中在两侧具有隆起(Ausstülpung),其中,驱动装置壳体的一个隆起到另一个隆起的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相对于前区段的尤其是已经提到的已提到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的比例在0.75至0.9之间,特别优选在0.8至0.85之间。可设想,手持式磨削机在替代的构型中独立于拱顶形抓握面构造。优选,手持式磨削机在替代的构型中,尤其是在与拱顶形抓握面无关地构造的构型中,至少包括:用于接收或构成磨削器件的磨削装置;用于驱动磨削装置的驱动装置;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操纵元件;和,接收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壳体,其包括纵长轴线区段和前区段,纵长轴线区段绕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的纵长轴线布置,所述前区段将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的交点区域包围。尤其,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在50毫米至74毫米之间,优选在55毫米至70毫米之间,特别优选在58毫米至64毫米之间。优选,隆起、尤其是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处于与所述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相同的平面中、即在所述横向平面中。替代地,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布置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沿旋转轴线的方向尤其是与所述横向平面间隔开地延伸的平面中。优选,隆起关于装配平面镜像对称地构造和/或布置。替代地,隆起沿纵长轴线的方向和/或沿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错开地布置和/或构造成不同大小。特别优选,所述隆起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的平面中的曲率半径的两倍相应于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的50%至150%之间,优选在75%至125%之间,特别优选在90%至110%之间。优选,所述隆起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尤其是包括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的平面中的另一曲率半径的两倍小于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并且尤其是在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的0%至75%之间,优选在5%至50%之间,特别优选在10%至20%之间。优选,所述隆起无棱边且无凸肩地与驱动装置壳体的剩余部分连接。尤其,驱动装置壳体的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具有隆起的横截面卵形地构造。尤其,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具有隆起的横截面的外轮廓正弦形地构造。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提供用于手指、尤其是用于拇指和/或小手指的支撑面并且防止手的沿纵长轴线的方向打滑的风险。尤其可将手在抓握面上的正确的位置由操作者检查,而不必看向手持式磨削机。
还提出,驱动装置壳体的尤其是已经提到的抓握面从前区段出发沿纵长轴线的方向流畅地过渡到纵长轴线区段的通过隆起限界的变细区域,其中,变细区域的最大变细横向延伸尺度与前区段的尤其是已经提到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的比例在0.7至0.85之间,优选在0.75至0.8之间。尤其,变细横向延伸尺度在50毫米至65毫米之间,优选在55毫米至60毫米之间。尤其,最大变细横向延伸尺度垂直于纵长轴线且垂直于旋转轴线地延伸。优选,最大变细横向延伸尺度在横向平面中,所述横向平面尤其是也包括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优选,控制电子装置布置在变细区域中。优选,控制电子装置在变细区域中布置在横向平面的背离磨削装置的一侧。优选,变细区域的平行于旋转轴线的另一最大横向延伸尺度为纵长轴线区段的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的最高98%,优选小于95%,特别优选小于93%。尤其,变细区段的面向机器终止平面的凹形的部分具有的曲率半径大于纵长轴线区段的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是其两倍以上。优选,在变细区域和前区段之间的过渡无凸肩且无台阶地构造。尤其,驱动装置壳体从前区段直至处于变细区域中的最小处沿着纵长轴线连续变细。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实现在手持式磨削器具上的手指槽,使得有利地使得能实现手在抓握面上的直观放置。尤其可有利地避免手为了包抓抓握面而张开。尤其可实现抓握面和手之间的高效接触面,尤其是在手指的有利地小的弯曲度方面和有利地小的力耗费方面。
还提出,驱动装置壳体的尤其是已经提到的抓握面从前区段延伸至垂直于纵长轴线的、与隆起相交的一平面。尤其,抓握面延伸至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包括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的平面。可选地,抓握面朝驱动装置壳体的背离前角度的端部的方向延伸超过隆起。尤其,抓握面平行于纵长轴线的最大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大于最大抓握面高度。优选,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在抓握面的面向机器终止平面的部分上长于抓握面的面向磨削装置的部分。优选,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平行于旋转轴线,尤其是在通风开口开始朝机器终止平面的方向增大。优选,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抓握面高度在前区段中比在变细区域中大和/或比在与隆起相交的平面中大。优选,沿着纵长轴线的抓握面高度尤其是从前区段直至隆起减小。优选,隆起布置在抓握面之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提供有利地大的抓握面。
还提出,垂直于纵长轴线的、与隆起相交的一平面将驱动装置壳体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以在0.45至0.65之间的比例划分。优选,隆起布置在垂直于纵长轴线的具有电供应接口和/或控制电子装置的一平面中。尤其,最大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的在没有衔接在电供应接口上的蓄能器的情况下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的比例在0.55至0.60之间。优选,最大抓握面纵长延伸尺度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的连同布置在电供应接口上的蓄能器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的比例在0.5至0.55之间。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有利地实现驱动装置和磨削装置之间的良好平衡。尤其可将磨削装置以有利地小的力在表面上移动。
还提出,手持式磨削机包括材料捕集容器,其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中与驱动装置壳体、尤其是抓握面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至少一个配置中,材料捕集容器的容器纵长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纵长轴线延伸。“基本上平行”在此应尤其是理解为一个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尤其是在一个平面中的定向,其中,所述方向相对于所述参考方向具有的偏差尤其是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尤其,材料捕集容器紧固在连接壳体单元上。尤其,材料捕集容器并不紧固在驱动装置壳体上。尤其,材料捕集容器与驱动装置壳体间隔开地布置。优选,在驱动装置壳体、尤其是从其中一个隆起至材料捕集容器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至少10毫米,优选大于15毫米,尤其是大于20毫米。优选,在驱动装置壳体、尤其是其中一个隆起和材料捕集容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40毫米,尤其是小于30毫米。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有利地可将连接壳体单元用作另外的手放置面。尤其可将在驱动装置壳体和磨削装置之间的用于放置第二只手的间隙有利地构型得大,尤其是在手持式磨削机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最大延伸尺度保持不变或甚至更小的情况下。
还提出,手持式磨削机包括用于控制磨削装置的操作元件并且包括尤其是已经提到的材料捕集容器,其中,操作元件和材料捕集容器布置在通过旋转轴线和纵长轴线展开的装配平面的不同侧。尤其,操作元件独立于操纵元件地构造。尤其,操作元件设置用于调设驱动装置的运行参数,例如驱动轴的转速。操作元件优选布置在变细区段中。优选,操作元件布置在横向平面和磨削垫之间。替代地,操作元件布置在横向平面中。操作元件尤其是设置用于在食指和中指布置在前区段中的情况下、尤其是布置在包围操纵元件的部分面上的情况下以拇指操作。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型,手持式磨削机可有利地容易用手操作。尤其可将用于操纵操作元件的手指的活动空间有利地保持得大并且尤其是不受材料捕集容器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在此应不局限于上述应用和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尤其可为了满足在此描述的工作方式而具有与提到的数量不同数量的各个元件、构件和单元。此外在本公开文件中给出的值范围方面,在提到的边界内的值也应视为公开并且可任意使用。
附图说明
由后面的附图描述可得到进一步的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多个特征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将这些特征适宜地单独看待并且概括成有意义的另外的组合。
附图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连接壳体单元的紧固的示意图,
图6示出连接壳体单元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材料捕集装置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装配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具有替代的驱动装置的替代的构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所述替代的构型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具有替代的磨削装置的另一替代的构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所述另一替代的构型的示意性纵截面,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磨削机的具有另外的替代的磨削装置的附加的替代的构型的示意图,
图14示出所述附加的替代的构型的示意性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构造为手持式磨削机10a的手持式工具机118a。手持式磨削机10a尤其是构造为偏心磨削器。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磨削装置12a,用于接收磨削器件13a。磨削装置12a尤其是包括磨削垫132a,其在此示例性地具有125毫米的直径。替代地,磨削垫132a具有150毫米的直径或适配于磨削器件13a的尺寸的其他直径。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驱动装置14a用于驱动磨削装置12a(见图4),驱动装置尤其是限定旋转轴线24a,磨削垫132a能绕着所述旋转轴线被驱动、尤其是偏心地被驱动。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接收驱动装置14a的驱动装置壳体16a。
驱动装置壳体16a具有纵长轴线92a,该纵长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延伸。优选,驱动装置壳体16a具有两个驱动装置壳体半壳,它们在通过纵长轴线92a和旋转轴线24a展开的装配平面50a中布置在彼此上(参见图2)。驱动装置壳体16a包括纵长轴线区段90a,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绕着纵长轴线92a布置。纵长轴线区段90a尤其是设置用于接收蓄电池包138a,尤其是12伏的蓄电池包。驱动装置壳体16a具有前区段94a。前区段94a包围旋转轴线24a和纵长轴线92a的交点区域。前区段94a包括拱顶形的抓握面96a。可选地,抓握面96a构造为软组分,所述软组分布置、尤其是嵌入在驱动装置壳体16a的壳体基体上。替代地,驱动装置壳体16a的壳体基体的外表面形成抓握面96a。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88a用于控制驱动装置14a,尤其是用于启动和关断驱动装置14a。优选,操纵元件88a构造为能在驱动装置14a的激活状态中锁定。操纵元件88a布置在抓握面96a中。操纵元件88a布置在垂直于纵长轴线92a并且包括旋转轴线24a的平面的背离纵长轴线区段90a的一侧。
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接口装置18a用于磨削装置12a与驱动装置14a的作用连接、尤其是离合。接口装置18a尤其是沿着旋转轴线24a布置在前区段94a上。接口装置18a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壳体单元20a用于至少部分接收磨削装置12a。连接壳体单元20a构造成独立于驱动装置壳体16a以及磨削装置12a。连接壳体单元20a具有至少两个主壳46a,48a。主壳46a,48a尤其是在装配平面50a中布置在彼此上。主壳46a,48a优选由塑料制成。优选,主壳46a,48a具有的壁厚在1毫米至3.5毫米之间,优选在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特别优选在1.9毫米至2.3毫米之间。连接壳体单元20a包括抛出接管76a。抛出接管76a尤其是设置用于将在磨削过程中去除的材料由连接壳体单元20a抛出。抛出接管76a优选布置在其中一个主壳46a上。手持式磨削机10a包括材料捕集装置116a。材料捕集装置116a包括优选可透空气的材料捕集容器112a,用于捕集通过手持式磨削机10a去除的并且尤其是经由抛出接管76a抛出的材料,尤其是灰尘、碎屑和/或碎块。在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至少一个配置中,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容器纵长轴线114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纵长轴线92a。
图2示出沿着旋转轴线24a看手持式磨削机10a的视图。驱动装置壳体16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并且包括纵长轴线92a的平面中在两侧具有隆起102a,104a。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隆起102a至隆起104a的最大的隆起横向延伸尺度107a相对于前区段94a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的比例处于0.75至0.9之间,尤其是处于0.80至0.85之间。优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等于驱动装置壳体16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并且垂直于纵长轴线92a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总高度54a(参加图3和4)的比例优选在0.8至0.95之间,尤其是在0.85至0.9之间。优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在65毫米至85毫米之间,尤其是在70毫米至80毫米之间。驱动装置壳体16a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总高度54a尤其小于95毫米,优选小于90毫米,尤其是小于85毫米。特别优选,手持式磨削机10a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机器高度小于115毫米,尤其是小于110毫米。
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抓握面96a从前区段94a出发沿纵长轴线的方向92a流畅地过渡到纵长轴线区段90a的通过隆起102a,104a限界的变细区域108a。变细区域108a的最大变细横向延伸尺度110a相对于前区段94a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的比例在0.7至0.85之间,尤其是在0.75至0.8之间。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抓握面96a从前区段94a延伸至垂直于纵长轴线92a的与隆起102a,104a相交的平面。可选地,抓握面96a沿着纵长轴线92a延伸超过隆起102a,104a。垂直于纵长轴线92a的与隆起102a,104a相交的平面将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111a,113a以在0.45至0.65之间的比例划分。尤其,与隆起102a,104a相交的平面沿着纵长轴线92a从前区段94a的最远点出发的隆起位置139a相对于在没有蓄电池包138a的情况下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111a的比例在0.55至0.60之间。尤其,与隆起102a,104a相交的平面的沿着纵长轴线92a从前区段94a的最远点出发的隆起位置139a相对于连同蓄电池包138a在内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113a的比例在0.5至0.55之间。尤其,平行于、尤其是沿着纵长轴线92a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111a,113a大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总高度54a。
材料捕集容器112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抓握面96a间隔开地布置。尤其,材料捕集容器112a借助材料捕集装置116a的装配单元124a尤其是悬置地并且尤其是没有另外的支撑元件地仅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在装配单元124a和材料捕集容器112a之间的过渡部布置在垂直于纵长轴线92a的具有变细区域108a的平面中。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a的通道纵长轴线84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相对于纵长轴线92a以锐角、尤其是在40°至50°之间、优选在44°至46°之间的锐角定向。通道纵长轴线84a优选构造为通道中轴线,通道中轴线尤其是延伸通过抛出接管76a的几何重心。手持式磨削机10a具有尤其是与操纵元件88a不同的操作元件117a,用于控制磨削装置12a(参见图1),例如用于适配磨削垫132a的转速。操作元件117a例如构造为旋转调节器。操作元件117a和材料捕集容器112a布置在通过旋转轴线24a与纵长轴线92a展开的装配平面50a的不同侧。驱动装置壳体16a具有的到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间距在10毫米至40毫米之间,优选在15毫米至35毫米之间,特别优选在20毫米至30毫米之间。优选,操作元件117a布置在变细区域108a中。操作元件117a和操纵元件88a优选布置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横向平面98a的不同侧,前区段94a在所述横向平面中具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
图3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a在装配平面50a中的纵截面,图4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a的横截面。磨削装置12a优选包括由驱动轴26a驱动的偏心件。优选,磨削装置12a包括偏心件支承件158a,其尤其是构造为球轴承。可选地,偏心件支承件158a包括多个尤其是沿着旋转轴线24a相互堆叠的球轴承或多列、尤其是两列球轴承。偏心件支承件158a尤其是布置在偏心件上并且将偏心件优选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围绕。偏心件支承件158a尤其是借助装配板和螺钉夹卡到偏心件的凸肩上。尤其,偏心件支承件158a的几何中心点与旋转轴线24a间隔开地布置。磨削装置12a包括尤其是环形的磨削垫保持器156a。磨削垫保持器156a布置在偏心件支承件158a上并且将其优选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围绕。优选,磨削垫保持器156a具有槽道,偏心件支承件158a布置在所述槽道中。特别优选,偏心件支承件构造为被磨削垫保持器156a注塑围绕。尤其,磨削垫保持器156a相对于偏心件能旋转。磨削垫132a优选紧固在磨削垫保持器156a上,尤其是在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方向上紧固。磨削装置12a尤其可选地包括通风器66a。通风器66尤其是由驱动轴26a驱动。优选,通风器66a的叶片将磨削垫保持器156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包围,其中,磨削垫保持器156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超过通风器66a突出。优选,磨削装置12a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磨削环154a,所述磨削环在连接壳体单元20a上一槽道中与连接壳体单元20a抗扭地紧固并且尤其是承放在磨削垫132a上,尤其是以便使磨削垫132a的旋转运动稳定化。
优选,驱动装置14a包括电动机134a。电动机134a尤其是具有12伏的标称电压。驱动装置14a包括驱动轴26a,所述驱动轴尤其是由电动机134a绕着旋转轴线24a驱动。驱动装置14a尤其是包括电供应接口136a,尤其是用于附接蓄电池包138a。优选,驱动装置14a包括至少一个控制电子装置140a,尤其是用于控制电动机134a。优选,电动机134a、控制电子装置140a和电供应接口136a沿着纵长轴线92a尤其是以本顺序布置。尤其,电动机134a布置在前区段94a中。尤其,控制电子装置140a布置在变细区域108a中。尤其,电供应接口136a布置在纵长轴线区段90a中。驱动轴26a优选从前区段94a出发凸伸到接口装置18a中。
操纵元件88a布置、尤其是嵌入在抓握面96的倾斜于纵长轴线92a和旋转轴线24a布置的部分面中。接收操纵元件88a的部分面优选具有相对于纵长轴线92a的在40°至50°之间的角度。操纵元件88a沿着旋转轴线24a的投影尤其是并不具有与电动机134a的重叠。操纵元件88a和磨削装置12a布置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横向平面98a的不同侧,前区段94在该横向平面中具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电动机134a的体积尤其是有大于一半、优选大于66%、特别优选大于75%布置在横向平面98a的与操纵元件88a相对置的一侧。电供应接口136a的用于接收蓄电池包138a的接收区域的体积优选在40%至60%之间布置在横向平面98a的与操纵元件88a相对置的一侧。尤其,抓握面96a的在装配平面50a中将操纵元件88a包围的部分面构造为被制平,尤其是路段式地平坦。优选,前区段94a在横向平面98a中具有连贯的弯曲轮廓。抓握面96a的这些部分面——所述部分面中的一个部分面将操纵元件88a包围并且这些部分面将前区段94a沿着纵长轴线92a终止——以95°至110°之间的前角度142a相对彼此布置。前角度142a尤其是处于装配平面50a中。尤其,将前区段94a终止的部分面布置在具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并且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延伸的横向平面98a的不同侧。
抓握面96a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抓握面高度100a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16a的与此平行的总高度54a的比例处于0.65至0.8之间,优选处于0.7至0.75之间。尤其,抓握面96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延伸直至电动机134a的面向的磨削装置12a端部。优选,驱动装置14a包括驱动装置通风器64a,尤其是用于冷却电动机134a。驱动装置通风器64a在旋转轴线24a上布置在电动机134a和接口装置18a之间。优选,抓握面96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延伸直至驱动装置壳体16a的通风器区段144a,在所述通风器区段中布置有用于通过驱动装置通风器64a抽吸和/或吹出空气的通风开口。优选,抓握面高度100a沿纵长轴线92a的方向尤其是连续下降(也参见图5)。优选,驱动装置通风器64a和纵长轴线区段90a尤其是完全布置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一个平面的不同侧。优选,前区段94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朝通风器区段144a变细。尤其,操纵元件88a沿着纵长轴线92a至少部分超过通风器区段144a突出。优选,由驱动装置壳体16a和连接壳体单元20a组成的单元在通风器区段144a上具有在操纵元件88a与磨削装置12a之间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具有最小面积的横截面。尤其,通风器区段144a具有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小于65毫米,优选小于60毫米,特别优选小于55毫米。
接口装置18a包括布置在驱动装置壳体16a上的对接接口22a。连接壳体单元20将对接接口22a在垂直于驱动装置14a的驱动轴26a的旋转轴线24a的固定平面27a中围绕。对接接口22a在固定平面27a中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29a,30a,32a用于形成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与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形状锁合。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29a,30a,32a沿着旋转轴线24a的投影至少基本上完全处于驱动装置壳体16a内。尤其,对接接口22a包括多个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29a,30a,32a,它们的投影沿着旋转轴线24a至少基本上完全处于驱动装置壳体16a内。尤其,整个对接接口22a的投影至少基本上完全处于驱动装置壳体16a内。对接接口22a优选沿着旋转轴线24a布置在前区段94a上。尤其,通风器区段144a布置在前区段94a和对接接口22a之间。优选,对接接口22a与驱动装置壳体16a材料锁合地构造。尤其,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总高度54a涉及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延伸尺度,该延伸尺度连同对接接口22a在内。
对接接口22a包括作为轴向形状锁合元件30a,32a的固定槽口34a,36a。固定槽口34a,36a优选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固定平面27a延伸。固定槽口34a,36a尤其是设置用于接收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固定元件38a,40a并且接收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固定元件38a,40a构造为套筒,特别优选螺钉座。所述套筒构造用于接收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优选构造为螺钉。接收套筒的总接收部长度尤其是基本上、但尤其是并不完全相应于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的长度。尤其,套筒包括两个套筒区段,在两个主壳46a,48a上各布置其中一个套筒区段,使得在两个套筒区段之间形成气隙。尤其,通过将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拧紧在套筒中,将主壳46a,48a以拉力紧固在对接接口22a上。尤其,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伸入、尤其是穿过对接接口22a。优选,对接接口22a在固定平面27a中对于每个主壳46a,48a包括固定元件38a,40a的至少两个、尤其是刚好两个样本并且包括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的尤其是至少两个、尤其是刚好两个样本,它们尤其是布置在垂直于纵长轴线92a并且包括旋转轴线24a的平面的不同侧。可选地,连接壳体单元20a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所述附加固定元件设置用于将主壳46a,48a在与固定平面27a间隔开的位置紧固在彼此上。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a包括至少两个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它们尤其是布置在固定平面27a、尤其是对接接口22a的面向的磨削垫132a的端部和磨削垫132a之间。尤其,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构造为螺钉。优选,主壳46a,48a的附加固定槽口为了接收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而布置在平行于固定平面27a的平面中,所述平面具有连接壳体单元20a在装配平面50a中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
对接接口22a包括作为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的对接横截面,其沿着旋转轴线24a在从磨削装置12a离开并且尤其是朝向通风器区段144a的方向变细。尤其,固定槽口34a,36a布置在对接接口22a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横截面和对接接口22a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小横截面之间。优选,对接接口22a包括贴靠面52a,所述贴靠面构造在对接接口22a的形成变细部的表面上。贴靠面52a尤其是布置成从磨削装置12a背离并且尤其是面向驱动装置14a。主壳46a,48a尤其是在其相应的内壁部上具有与贴靠面52a互补的对应面。主壳46a,48a的对应面尤其是布置在贴靠面52a上并且特别优选借助固定元件42a面挤压到贴靠面52a上。对接接口22a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16a、尤其是通风器区段144a的边界面上具有比驱动装置壳体16a小的横截面,作为轴向的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9a。尤其,对接接口22a和驱动装置壳体16a的在边界面处的横截面的区别相应于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尤其是双倍的壁厚。主壳46a,48a的形成对应面的区段优选沿着贴靠面延伸直至所述边界面。连接壳体单元20a至少基本上与驱动装置壳体16a齐平地布置在对接接口22a上。对接接口22a、尤其是贴靠面52a包括驱动装置壳体16a连同对接接口22a在内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总高度54a的至少10%至20%。优选,对接接口22a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对接高度相对于对接接口22a垂直于该旋转轴线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是最大直径的比例在0.1至0.3之间,优选在0.15至0.2之间。优选,对接接口22a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对接高度相对于对接接口22a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小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是最小直径的比例在0.15至0.35之间,优选在0.2至0.25之间。优选,在对接接口22a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和最小横向延伸尺度之间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间距相应于对接高度的至少60%、优选大于75%。
贴靠面52a横向于固定平面27a延伸并且弯曲地构造。对应面具有与贴靠面52a互补的弯曲。贴靠面52a的并且尤其是对应面的弯曲优选构造为关于旋转轴线24a是凹形的。描画贴靠面52a并且尤其是对应面的曲率半径在对接接口22a之外延伸,并且尤其是延伸穿过连接壳体单元20a。所述曲率半径在5毫米至15毫米之间,优选在9毫米至10毫米之间。优选,属于所述曲率半径的弯曲中心点处于连接壳体单元20a之外。可选地,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壁厚沿着所述弯曲朝驱动装置壳体16a的方向下降。替代地,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壁厚沿着弯曲是恒定的。优选,贴靠面52a包括平坦的贴靠区段,贴靠区段将对接接口22a的弯曲部切向地朝磨削垫132a的方向延续。尤其,贴靠面52a的平坦的贴靠区段相对于固定平面27a以10°至20°之间的角度朝磨削垫132a的方向倾斜。主壳46a,48a的形成对应面的区段优选延伸超过所述平坦的贴靠区段,尤其是以与贴靠面52a的平坦的贴靠区段相同的相对于固定平面27a的角度。主壳46a,48a的延伸尺度尤其是延续直至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朝所述方向的端部或直至附加固定槽口或直至抛出接管76a。尤其,主壳46a,48a的面向驱动装置14a的上侧形成尤其是相对于磨削垫132a倾斜的、尤其是从旋转轴线24a向外下降的置手面,尤其是用于辅助在将拇指和食指布置在旋转轴线24a的不同侧的情况下的自然的手握持。主壳46a,48a借助连接壳体单元20a的尤其是弯曲的、优选关于旋转轴线24a凸形成形的至少一个槽-键-连接结构60a,62a在固定平面27a中在彼此上定向。
在图5中在没有其中一个主壳48a的情况下示出接口装置18a。对接接口22a具有作为基体的尤其是关于旋转轴线24a的旋转体。替代地,对接接口22a的基体平行于纵长轴线92a伸长地构造并且尤其是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椭圆形的或聚拢成尖的横截面。对接接口22a具有设于基体中的凹进部、尤其是用于主壳46a,48a的套筒和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的进入井和/或通风开口。
此外,从图3和4可知,接口装置18a包括传动元件58a。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尤其是构造为偏心杆。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优选独立于驱动装置14a和磨削装置12a地构造。优选,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沿着旋转轴线24a压装到驱动轴26a上并且尤其是与驱动轴26a抗扭连接。优选,偏心件尤其是与提到的装配板一起旋拧在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上并且尤其是与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抗扭连接。替代地,传动元件58a与驱动轴26a或与磨削装置12a的偏心件一体地构造。对接接口22a在固定平面27a中围绕驱动装置14a的支承元件56a,所述支承元件设计用于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的可旋转支承。优选,驱动轴26a沿着旋转轴线24a延伸直至支承元件56a中,尤其是穿过支承元件56a。优选,传动元件58a在固定平面27a中包围驱动轴26a,使得驱动轴26a尤其是并不与支承元件56a直接接触。尤其,支承元件56a构造为球轴承。优选,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沿着旋转轴线24a延伸穿过支承元件56a。尤其,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为了沿着旋转轴线24a与支承元件56a轴向形状锁合在固定平面27a的面向驱动装置14a的一侧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比在固定平面27a的面向磨削装置12a的一侧大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优选,磨削装置12a的通风器66a布置在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上,尤其是用于绕旋转轴线24a的居中旋转。通风器66a在图4中未示出,以便能看到主壳46a,48a的内壁部70a。
为了形成磨削装置12a的传动元件,通风器66a非对称地构造。尤其,通风器66a形成偏心件。尤其,通风器66a具有尤其是实心的盘形的底板,通风器66a的叶片紧固在该底板上。底板优选面向对接接口22a并且尤其是布置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与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同样的平面中。通风器66a的叶片优选面向磨削垫132a。尤其,通风器66a具有作为偏心件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被叶片包围。尤其,中心轴偏心于底板地布置在底板上。接口装置18a的传动元件58a优选嵌接到通风器66a的形成偏心件的中心轴中并且尤其是与中心轴抗扭连接(参见图6)。优选,通风器66a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器配重148a,所述通风器配重布置在叶片内。尤其,通风器配重148a的形状适配于叶片的形状。优选,通风器66的底板具有沉入部162a,所述沉入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相对于底板的剩余部分错开布置。沉入部162a尤其是构造为半环形。沉入部162a和通风器配重148a尤其是与叶片的一部分一起优选布置在沉入部162a上。在沿着包括旋转轴线24a的平面剖切通风器66a时,沉入部162a和通风器配重148a尤其是布置在通风器66a的包括构造为偏心件的中心轴的较小体积份额的半边中。叶片在沉入部162a上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高度优选小于叶片的剩余部分的高度,尤其是使得通风器66a的整个叶片具有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共同的终止平面。驱动装置14a的驱动装置通风器64a和磨削装置12a的通风器66a在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布置在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29a,30a,32a的不同侧。尤其,对接接口22a将驱动装置壳体16a的布置驱动装置通风器64a的接收空间在边界面终止。尤其,对接接口22a的端部沿着旋转轴线24a限界通风器接收区域68a,在通风器接收区域68a中布置通风器66a。
磨削装置12a包括通风器66a,用于将在磨削过程中去除的材料运送走。连接壳体单元20a的限界通风器接收区域68a的用于引导通过通风器66a产生的气流的内壁部70a绕驱动装置14a的驱动轴26a的旋转轴线24a斗形地构造。尤其,通风器接收区域68a沿着旋转轴线24a从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出发朝磨削垫132a的方向变窄,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布置在该平面中。连接壳体单元20a的主壳46a,48a在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装配平面50a中将通风器66a至少部分包围。尤其,主壳46a,48a将通风器66a、尤其是其叶片在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包围。尤其,主壳46a,48a将至少一个底部区段180a包围,所述底部区段布置在通风器66a和磨削垫132a之间。连接壳体单元20a具有进气部74a。进气部74a优选布置在主壳46a,48a的底部区段180a中。底部区段180a尤其是具有面向通风器66a的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延伸。底部表面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尤其是小于通风器66a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磨削垫保持器156a尤其是穿过进气部74a,尤其是在不与主壳46a,48a接触的情况下。优选,偏心件支承件158a、传动元件58a和/或偏心件至少基本上与主壳46a,48a的底部区段180a齐平地布置或朝驱动装置14a的方向相对于底部区段180a缩回地布置。
内壁部70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被部段化。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a的通入开口78a和连接壳体单元20a的进气部74a布置在内壁部70a的不同的部段中。通入开口78a尤其是布置在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部段182a中。内壁部70a在抛出部段182a中优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延伸。抛出部段182a尤其是布置在具有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的平面中。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a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部段184a,所述引导部段在旋转轴线24a的方向上布置在抛出部段182a和底部区段180a之间。内壁部70a在引导部段184a中尤其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24a的锐角延伸。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a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布置在引导部段184a和底部区段180a之间。尤其,内壁部70a在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中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24a的角度,所述角度大于引导部段184a相对于旋转轴线24a的角度。尤其,抛出部段182a的区段、引导部段184a、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和底部区段180a和形成对应面的区段、其中一个主壳46a,48a彼此一体地构造。
连接壳体单元20a具有布置在内壁部70a上的锥形的螺旋轨道72a。螺旋轨道72a尤其是从连接壳体单元20a的进气部74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延伸至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a。尤其,锥形的螺旋轨道72a布置在引导部段184a中。图6示出抛出部段182a的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横截面。通风器接收区域68a优选非对称地构造。尤其,内壁部70a基于螺旋轨道72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具有到旋转轴线24a的间距,所述间距取决于参考旋转轴线24a而言的角度位置。抛出接管76a的通入开口78a与内壁部70a一起形成尤其是分离边沿82a,分离边沿82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24a延伸。优选,内壁部70a离旋转轴线24a的间距在分离边沿82a处是最小的。优选,内壁部70a到旋转轴线24a的间距连续增大或保持路段式地恒定。特别优选,内壁部70a到旋转轴线24a的间距线性地随着与分离边沿82a的角度位置的角度差增大,在此尤其是沿顺时针增大。可选地,螺旋轨道72a仅构造在其中一个主壳48a中,而引导部段184a的间距在具有抛出接管76a的主壳46a中路段式地保持恒定。优选,锥形的螺旋轨道72a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导程,螺旋轨道72a以该导程最多一圈、优选半圈从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延伸至通入开口78a。内壁部70a的形成螺旋轨道72a的引导部段184a在包括旋转轴线24的平面中相对于旋转轴线24a具有的角度在25至40°之间、优选在30°至35°之间。
优选,螺旋轨道72a、尤其是引导部段184a在沿着旋转轴线24投影的情况下不具有与通风器66a的重叠。优选,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4a在沿着旋转轴线24投影的情况下有大于50%,尤其是大于75%,优选大于90%,布置在通风器66a内。通风器66a的叶片具有倒角86a(参见图3)。倒角86a横向于旋转轴线24a并且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内壁部70a的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布置。优选,内壁部70a在所述另外的引导部段186a中并且尤其是倒角86a具有的在包括旋转轴线24的平面中相对于旋转轴线24a的角度在50°至70°之间,尤其是55°至65°之间。
由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a的通入开口78a形成的另外的分离边沿80a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旋转轴线24a延伸。尤其,所述另外的分离边沿80a将抛出部段182a与引导部段184a分开。所述另外的分离边沿80a尤其是将螺旋轨道72a在通入开口78a的区域中以与旋转轴线24a的恒定间距延续直至分离边沿82a。所述另外的分离边沿80a尤其是在沿着旋转轴线24a的高度方面布置在通风器66a的底板和叶片的终止平面之间。由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的通入开口78a形成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24a延伸的分离边沿82a聚拢成尖地构造并且具有的曲率半径小于10毫米,优选小于3毫米,特别优选小于2毫米。分离边沿82a的曲率半径尤其是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分离边沿82a的曲率半径尤其是与分离边沿82a的精确造型无关地描画最小假想圆,其贴靠在面向通风器66a的内壁部70a和抛出接管76a的内壁上。优选,贴靠在内壁部70a和抛出接管76a的内壁上的切线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中围成的角度在45°至65°之间,优选在55°至60°之间。
通道纵长轴线84a居中地延伸通过抛出接管76a并且尤其是预给定通过抛出接管76a的空气的主流动方向。通道纵长轴线84a沿着旋转轴线24a的投影优选沿切向贴靠在通风器66a的外轮廓上。优选,通道纵长轴线84a沿着旋转轴线24a的投影相对于装配平面50a围成的角度在40°至50°之间,特别优选在44°至46°之间。抛出接管76a的与分离边沿82a相对置的内壁优选从装配平面50a延伸至抛出接管76a的抛出开口,其中,内壁到旋转轴线24a在装配平面50a中的间距适配于螺旋轨道72a的间距并且朝抛出开口的方向连续变大。连接壳体单元20a的抛出接管76a的通道纵长轴线84a与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平面围成锐角,尤其是在15°至35°之间,优选在20°至30°之间。通道纵长轴线84a沿旋转轴线24a的方向尤其是从磨削装置12a出发从通入开口78a离开地倾斜。抛出接管76a在通入开口78a上尤其是具有垂直于通道纵长轴线84a的矩形横截面。抛出接管76a优选在抛出开口上具有垂直于通道纵长轴线84a的圆形横截面。用于避免手指和/或其他异物伸入到抛出接管76a中的、尤其是呈平行于通道纵长轴线84a的隔条形式的保护装置146a优选布置在抛出接管76a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区段中。
尤其,材料捕集装置116a布置在抛出接管76a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区域上。材料捕集容器112a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20a用于将材料馈入到材料捕集容器112a中。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开口120a布置在开口平面122a中。开口平面122a优选在材料捕集装置116a的至少一个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的状态中能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纵长轴线92a定向。优选,材料捕集容器112a在开口平面122a中包括刚好一个开口120a。替代地,材料捕集装置116a在开口平面122a中包括结构元件,所述结构元件将开口120a划分成小的子开口。优选,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容器纵长轴线114a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开口平面122a地定向。容器纵长轴线114a尤其是构造为容器中轴线,所述容器中轴线尤其是延伸通过材料捕集容器122a的几何重心。尤其,材料捕集容器112a平行于、尤其是沿着容器纵长轴线114a具有最大纵长延伸尺度。尤其,材料捕集容器112a绕容器纵轴线114a旋转对称地构造。
材料捕集装置116a包括至少一个装配单元124a用于将材料捕集容器112a装配在手持式磨削机10a上。装配单元124a包括通道元件126a用于与手持式磨削机10a的抛出接管76a连接。通道元件126a尤其是设置用于同心地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并且在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的状态中具有与抛出接管76a相同的通道纵长轴线84a。通道元件126a的通道纵长轴线84a布置在至少一个垂直于开口平面122a延伸的横向于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开口平面122a的截平面中。通道纵长轴线84a布置在垂直于所述截平面和开口平面122a的、横向于开口平面122a的另外的截平面中。尤其,通道纵长轴线84a和容器纵长轴线114a异面地布置。在图6中,所述截平面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示出的附图中可看到。在图7中示出所述另外的截平面,其在此尤其是相对于容器纵长轴线114a错开示出。容器纵长轴线114a在材料捕集装置装配在手持式磨削机上的状态中能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装配平面50a布置,尤其是,容器纵长轴线114a平行于纵长轴线92a定向。在容器纵长轴线114a平行于纵长轴线92a定向的情况下,所述另外的截平面尤其是平行于装配平面50a布置。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容器纵长轴线114a相对于装配平面50a围成角度,该角度与通道纵长轴线84a和容器纵长轴线114a之间的角度相加的和角度在80°至100°之间,特别优选为90°。尤其,通道纵长轴线84a与开口平面122a在所述截平面中以40°至50°之间的角度,优选在44°至46°之间的角度相交。尤其,通道纵长轴线84a与开口平面122a在所述另外的截平面中以15°至30°之间的角度相交。
通道元件126a优选沿着通道纵长轴线84a插套到抛出接管76a上。优选,通道元件126a的内壁和/或抛出接管76a的外壁具有结构元件、例如隔条或具有过盈配合的凸瘤和/或以弹性材料实现的罩部等,用于通道元件126a与抛出接管76a的尤其是能用手拆卸和建立的力锁合。优选,材料捕集装置116a尤其是可至少在适当的力耗费的情况下旋转地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将材料捕集装置116a在抛出接管76a旋转所需的适当的力耗费尤其是超过材料捕集装置116a的重力,尤其是在材料捕集容器112a被通过磨削装置12a去除的材料填满的状态下。优选,适当的力耗费能用手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施加,尤其是小于200牛,优选小于125牛,特别优选小于75牛。材料捕集装置116a尤其是在没有手动操纵的情况下会停驻在当前的关于抛出接管76a的旋转位置。通过材料捕集装置116a绕通道纵长轴线84a的旋转,容器纵长轴线114a相对于旋转轴线24a和/或纵长轴线92a的相对位置改变。尤其,材料捕集装置116a相对于驱动装置壳体16a能枢转地布置在抛出接管76a上。材料捕集装置116a可由此有利地在磨削过程期间灵活定向,使得即使难以触及的表面也能被加工。
装配单元124a包括适配器壳体128a。适配器壳体128a从开口平面122a在通道纵长轴线84a的方向上非对称变细地构造。通道元件126a至少部分凸伸到适配器壳体128a中。通道元件126a尤其是构造成关于纵长轴线92a旋转对称。优选,通道元件126a完全置于适配器壳体128a中。特别优选,通道元件126a和适配器壳体128a一件式地构造。适配器壳体128a优选具有用于将材料捕集容器112a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28a上的装配元件。装配元件例如构造为螺纹,优选外螺纹。尤其,材料捕集容器112a具有用于收集所去除的材料的可透空气的容器区域168a和用于将容器区域168a紧固在装配单元124a上的紧固环164a。优选,紧固环164a具有装配元件,例如螺纹、尤其是内螺纹,用于与适配器壳体128a连接。优选,容器区域168a借助卡锁和/或螺钉连接部166a固定在紧固环164a上。尤其,紧固环164a限界开口120a。紧固环164a和适配器壳体128a优选至少基本上齐平地布置在彼此上。适配器壳体128a尤其是呈斜坐在紧固环164a上的截锥的形式,其锥轴线与通道纵长轴线84a同轴地定向。优选,截锥形的适配器壳体128a的遮盖面的半径等于通道元件126a的外半径。
装配单元124a的沿容器纵长轴线114a的方向超过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区段的最大适配器纵长延伸尺度至少基本上等于装配单元124a在开口平面122a中的最大适配器横向延伸尺度。尤其,适配器纵长延伸尺度与适配器横向延伸尺度的比例为50%至80%之间,优选在60%至70%之间。尤其,适配器壳体128a、尤其是通道元件126a的进入开口130a在沿着容器纵长轴线114a投影的情况下最多稍微超过材料捕集容器112a。尤其,适配器壳体128a沿着容器纵长轴线114a的投影完全处于将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投影刚好完全包围的最小假想方形内。尤其,进入开口130a到容器纵长轴线114a的最大距离小于材料捕集容器112a在开口平面122a中的外半径的
Figure BDA0003312355160000211
倍。在图6中,材料捕集容器112a被截平面以大于1:4的比例划分,使得在此未示出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直径并且适配器壳体128a仅朝磨削装置12a的方向显著超过材料捕集容器112a。
通道元件126a的排出开口占据的最大排出开口宽度处于开口120a在开口平面122a中的最大开口宽度的35%至55%之间,尤其是在44%至47%之间。优选,通道元件126a的内直径与开口120a的开口宽度的比例在35%至60%之间,优选在45%至55%之间。优选,容器纵长轴线114a延伸通过通道元件126a的面向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排出开口。优选,通道元件126a的排出开口布置在一平面中,所述平面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通道纵长轴线84a并且横向于开口平面122a延伸。通道元件126a的排出开口的几何中心点至少在所述另外的截平面中尤其是相对于容器纵长轴线114a错开布置,尤其是错开最大开口宽度的10%直至30%。
通道元件126a的进入开口130a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通道纵长轴线84a并且尤其是横向于开口平面122a的平面中延伸。进入开口130a尤其是将抛出接管76a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区域包围。优选,抛出接管76a至少直至容器纵长轴线114a地凸伸到通道元件126a中。通道元件126a的进入开口130a与材料捕集容器112a的垂直于开口平面122a延伸的容器纵长轴线114a间隔开地布置。
图8示出用于装配手持式磨削机10a的方法170a的流程图。方法170a尤其是包括预装配步骤172a。优选,方法170a包括连接步骤174a。优选,方法170a包括主壳布置步骤176a。尤其,方法170a包括固定步骤178a。在预装配步骤172a中,尤其是驱动装置14a和/或磨削装置12a尤其是彼此独立地预装配。在预装配步骤172a中,驱动装置14a布置在手持式磨削机10a的驱动装置壳体16a中、尤其是驱动装置壳体16a的装配半壳中。在连接步骤174a中,将传动元件58a优选压到驱动轴26a上。在连接步骤174a中,磨削装置12a优选旋拧在传动元件58a上。在主壳布置步骤176a中,连接壳体单元20a与对接接口22a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a的形状锁合借助对接接口22a的布置在固定平面27a中的轴向形状锁合元件28a,29a,30a,32a形成。在主壳布置步骤176a中,连接壳体单元20a将对接接口22a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a的固定平面27a中包围地布置在对接接口22a上。尤其,在主壳布置步骤176a中,主壳46a,48a贴靠在对接接口22a上。尤其,主壳46a,48a的对应面贴靠在贴靠面52a上,其中,磨削装置12a至少部分布置在连接壳体单元20a中。优选,在主壳布置步骤176a中,主壳46a,48a的套筒插入到对接接口22a的固定槽口34a,36a中。主壳46a,48a尤其是在装配平面50a中贴靠在彼此上。在固定步骤178a中,单独构造的固定元件42a,44a布置在布置于固定槽口34a,36a中的套筒中并且由此将主壳46a,48a压在彼此上并且压靠对接接口22a、尤其是贴靠面52a。优选,固定元件42a,44a、附加固定元件150a,152a和可选地驱动装置壳体固定元件为了将驱动装置壳体16a的装配半壳连接而全部从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装配平面50a的同一方向装配在主壳46a,48a、对接接口22a和/或驱动装置壳体16a上。
在图9至14中示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后面的描述和附图基本上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其中,关于名称相同的构件、尤其是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原则上可参加其他实施例、尤其是图1至8的实施例的附图和/或描述。为了区分这些实施例,将字母a置于图1至8的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之后。在图9直至14的实施例中将字母a通过字母b直至d代替。
图9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b的外部图,图10示出构造为偏心磨削器的手持式磨削机10b的纵截面。手持式磨削机10b包括磨削装置12b,其尤其是与前述实施例的磨削装置12a一致。手持式磨削机10b具有驱动装置14b,其尤其是具有电动机134b。电动机134b尤其是具有18伏的标称电压。优选,驱动装置14b的电供应接口136b和手持式磨削机10b的驱动装置壳体16b的纵长轴线区段90b构造用于接收18伏的蓄电池包138b。手持式磨削机10b包括接口装置18b,其具有对接接口22b和连接壳体单元20b。连接壳体单元20b优选具有配重,该配重对通过蓄电池包138b的重力引起的转矩进行补偿,尤其是以避免驱动装置14b的旋转轴线24b倾翻。优选,配重布置在连接壳体单元20b的主壳46b,48b上,尤其是集成在其中。可选地,主壳46b,48b为了形成配重而由金属制成,尤其是借助铝锌压铸工艺。替代地,主壳46b,48b具有作为配重的在塑料体中的金属内置件。配重和电供应接口136b尤其是布置在垂直于手持式磨削机10b的纵长轴线92b并且包含旋转轴线24b的平面的不同侧。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b的具有配重的区段贴靠在接口装置18b的对接接口22b上。尤其,连接壳体单元20b的具有配重的区段具有比连接壳体单元20b的区段大的壁厚,所述区段布置在与垂直于纵长轴线92b并且包含旋转轴线24b的平面相对置的一侧上。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b的具有配重的区段具有面向驱动装置壳体16b的外表面,所述外表面相对于垂直于旋转轴线24b的平面朝磨削装置12b的方向以15°至30°倾斜。关于手持式磨削机10b的另外的特征可参考图1至8和其描述。
图11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c的外部视图,图12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c的纵截面。手持式磨削机10c具有驱动装置14c和驱动装置壳体16c,其尤其是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a以及驱动装置壳体16a一致地构造。替代地,手持式磨削机10c的磨削装置12c尤其是即使在没有另外的适配的情况下也可与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壳体16c组合,就像在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那样。磨削装置12c的磨削垫132c示例性地具有的直径在70毫米至80毫米之间,优选在77毫米至80毫米之间。尤其,整个磨削装置12c和手持式磨削机10c的接口装置18c在沿着驱动装置14c的旋转轴线24c投影的情况下处于驱动装置壳体16c内。接口装置18c的对接接口22c尤其是与前述实施例的对接接口22,22一致地构造。接口装置18c的连接壳体单元20c尤其是适配于磨削装置12c的平行于旋转轴线24c的高度。优选,连接壳体单元20c垂直于旋转轴线24c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是不重要的,尤其是仅比对接接口22c的最大横向延伸尺度大连接壳体单元20c的尤其是双倍的壁厚。尤其,连接壳体单元20c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24c延伸的区段直接布置在对接接口上。尤其,附加固定元件150c,152c布置在平行于旋转轴线24c的具有对接接口22c的贴靠面52c的平面中。接口装置18c的传动元件58c沿着旋转轴线穿过可选的通风器66c。尤其,传动元件58c与磨削装置12c的用于驱动磨削垫132c的偏心件一体地构造。传动元件58c将磨削装置12c的偏心件支承件158c尤其是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c的平面中包围。偏心件支承件158c优选将磨削装置12c的磨削垫保持器156c在垂直于旋转轴线24c的平面中包围。磨削垫保持器156c尤其是接收磨削垫132c的沿平行于旋转轴线24c的方向的延续部。关于手持式磨削机10c的另外的特征可参加图1至10和对其的描述。
图13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d的外部视图,而图14示出手持式磨削机10d的纵截面。手持式磨削机10d尤其是构造为振荡磨削器。手持式磨削机10d具有驱动装置14d和驱动装置壳体16d,其尤其是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a以及驱动装置壳体16a一致地构造。替代地,手持式磨削机10d的磨削装置12d尤其是即使在没有另外的适配的情况下也可与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壳体组合,就像其在第二实施例中所示的那样。磨削装置12d的磨削垫132d尤其是借助弹性保持部160d紧固在手持式磨削机10d的接口装置18d的连接壳体单元20d。磨削装置12d的通风器66d布置在磨削装置12d的通风器壳体中,通风器壳体尤其是布置在连接壳体单元20d之内。弹性保持部160d尤其是布置在通风器壳体和连接壳体单元20d之间。接口装置18d的传动元件58d优选与磨削装置12d的偏心件一体地构造。磨削装置12d的偏心件支承件158d尤其是将传动元件58d在垂直于驱动装置14d的旋转轴线24d的平面中围绕。偏心件支承件158d尤其是布置在磨削垫132d的能通过偏心件支承件158d偏转的引导环中并且与引导环优选力锁合地连接。关于手持式磨削机10d的另外的特征可参加图1至12和对其的描述。

Claims (11)

1.一种手持式磨削机,其具有:
至少一个磨削装置(12a;12b;12c;12d),用于接收或构成磨削器件(13a;13b;13c;13d);
驱动装置(14a;14b;14c;14d),用于驱动磨削装置(12a;12b;12c;12d);
至少一个操纵元件(88a;88b;88c;88d),用于控制驱动装置(14a;14b;14c;14d);和
接收所述驱动装置(14a;14b;14c;14d)的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所述驱动装置壳体具有纵长轴线区段(90a;90b;90c;90d)和前区段(94a;94b;94c;94d),所述纵长轴线区段绕着至少基本上垂直所述驱动装置(14a;14b;14c;14d)的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布置,所述前区段包围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和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的交点区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包括拱顶形的抓握面(96a;96b;96c;96d),所述操纵元件(88a;88b;88c;88d)在所述抓握面内布置在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并且包括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平面的背离所述纵长轴线区段(90a;90b;90c;90d)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88a;88b;88c;88d)布置在、尤其是嵌入在所述抓握面(96a;96b;96c;96d)的相对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和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倾斜布置的部分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面(96a;96b;96c;96d)的将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沿着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终止的部分面相对彼此以95°至110°之间的前角度(142a;142b;142c;142d)布置,在这些部分面中,一个部分面包围所述操纵元件(88a;88b;88c;88d)。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88a;88b;88c;88d)和所述磨削装置(12a;12b;12c;12d)布置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一横向平面(98a;98b;98c;98d)的不同侧,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在所述横向平面中具有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所述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并且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握面(96a;96b;96c;96d)的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最大抓握面高度(100a;100b;100c;100d)相对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的与此平行的总高度(54a;54b;54c;54d)的比例处于0.65至0.8之间。
6.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尤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包括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的平面中在两侧具有隆起(102a,104a;102b;102c;102d),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的隆起(102a;102b;102c;102d)到隆起(104a)的最大隆起横向延伸尺度(107a)相对于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的比例处于0.75至0.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的抓握面(96a;96b;96c;96d)从前区段(94a;94b;94c;94d)出发沿纵长轴线的方向(92a;92b;92c;92d)流畅地过渡到所述纵长轴线区段(90a;90b;90c;90d)的通过所述隆起(102a,104a;102b;102c,102d)限界的变细区域(108a;108b;108c;108d),其中,所述变细区域(108a;108b;108c;108d)的最大变细横向延伸尺度(110a)相对于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的最大抓握面横向延伸尺度(106a)的比例在0.7至0.8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的抓握面(96a;96b;96c;96d)从所述前区段(94a;94b;94c;94d)延伸至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的、与所述隆起(102a,104a;102b;102c,102d)相交的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的、与所述隆起(102a,104a;102b;102c;102d)相交的一平面将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的最大纵长延伸尺度(111a,113a;111b,113b;111c,113c;111d,113d)以在0.45至0.65之间的比例划分。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材料捕集容器(112a;112b;112c;112d),所述材料捕集容器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的一平面中与所述驱动装置壳体(16a;16b;16c;16d)间隔开地布置,其中,在至少一个配置中,所述材料捕集容器(112a;112b;112c;112d)的容器纵长轴线(114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延伸。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磨削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控制磨削装置(12a;12b;12c;12d)的操作元件(117a;117b;117c;117d)并且包括材料捕集容器(112a;112b;112c;112d),其中,所述操作元件(117a;117b;117c;117d)和所述材料捕集容器(112a;112b;112c;112d)布置在通过所述旋转轴线(24a;24b;24c;24d)和所述纵长轴线(92a;92b;92c;92d)展开的装配平面(50a)的不同侧。
CN202111220339.9A 2020-10-20 2021-10-20 手持式磨削机 Pending CN114378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3231.3A DE102020213231A1 (de) 2020-10-20 2020-10-20 Handschleifmaschine
DE102020213231.3 2020-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8690A true CN114378690A (zh) 2022-04-22

Family

ID=8092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6012.9A Pending CN116710231A (zh) 2020-10-20 2021-09-22 材料收集装置
CN202111220339.9A Pending CN114378690A (zh) 2020-10-20 2021-10-20 手持式磨削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6012.9A Pending CN116710231A (zh) 2020-10-20 2021-09-22 材料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8579A1 (zh)
CN (2) CN116710231A (zh)
DE (1) DE1020202132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8442A (en) * 1993-01-22 1996-05-21 Porter-Cable Corporation Sander
DE102004016015A1 (de) * 2004-04-01 2005-10-20 Bosch Gmbh Robert Handgeführte Schleifmaschine, Schleifmaschinen-Halteeinheit sowie Schleifmaschinen-Gehäuse
ES2446368T3 (es) * 2011-05-25 2014-03-07 Oy Kwh Mirka Ab Herramienta portátil con mango pivotante
JP5788782B2 (ja) * 2011-12-21 2015-10-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サンダ
DE102017116823A1 (de) * 2017-07-25 2019-01-31 C. & E. Fein Gmbh Oszillierend angetriebene Werkzeug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0231A (zh) 2023-09-05
US20220118579A1 (en) 2022-04-21
DE102020213231A1 (de)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0285B2 (en) Battery-powered handheld vacuum device
EP3219234A1 (en) Handy-type vacuum cleaner
US8834641B2 (en) Method of use for debris removal system for power tool
CN106891195B (zh) 抽吸装置
EP0967040A1 (en) Power saw having blade storage chamber
EP1982613A2 (en) Electric nail polisher
CN114211367A (zh) 具有电动机直接驱动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EP3476267B1 (en) Collection system and collector
US6877234B2 (en) Manual saber saw machine
CN107378870B (zh)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附加把手
CN114378690A (zh) 手持式磨削机
CN108143347B (zh) 抽吸设备
EP4228841A1 (en) Handheld punch tool
US20240051086A1 (en) Material Collection Device
CN114378691A (zh) 手持式磨削机
US7418892B2 (en) Detachable wrench handle assembly
US11440213B2 (en) Power tool having at least one motor axis and one output axis
CN114378689A (zh) 手持式磨削机和用于装配手持式磨削机的方法
CN215548423U (zh) 手持式工具机及其系统
DE102020213230A1 (de) Materialauffangvorrichtung
EP3616847B1 (en) Guard and adaptor for power tools
CN117226777A (zh) 盖装置、材料收集装置、手持式工具机和材料清除单元黤
CN112440247B (zh) 用于插入式工具的包装件和具有包装件的插入式工具
DE102021211951A1 (de) Gehäuse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der Gehäusevorrichtung und Handwerkzeugmaschinensystem mit der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16372263A (zh) 具有用于抽吸套管的紧固元件的刺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