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7512A -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7512A
CN114377512A CN202111597552.1A CN202111597552A CN114377512A CN 114377512 A CN114377512 A CN 114377512A CN 202111597552 A CN202111597552 A CN 202111597552A CN 114377512 A CN114377512 A CN 114377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dsorbent
adsorption
regeneration
re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75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雄
刘应书
李子宜
刘文海
唐启明
黄召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Songshan Lake Materials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1115975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7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7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7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待净化气体进行除尘、干燥操作;使用吸附剂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排出吸附结束后的再生气;所述再生气加热后与氨气混合得到混合气,将所述混合气注向所述吸附剂;对所述吸附剂和所述混合气进行持续循环加热,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混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还原再生完成后,停止循环加热并使用热空气进行吹扫,清除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对所述还原再生完成的吸附剂进行降温,本方法和装置可以有效的针对地下空间的氮氧化物进行吸附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属于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 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相较以往地下工程作业无比普遍,可以对 于地下作业来说势必会使用到柴油发电机等设备吗,其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出 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并且由于地下空间往往存在通风不足的问题,导致地下 空间如车库内氮氧化物污染问题严重。
除此以外,由于地下空间的粉尘较多且地下环境相较于地表环境,温度、 湿度均较高,这些因素均会对常规的空气净化装置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地下 空间的氮氧化物处理起来也相对不容易。常规技术中也有对气体进行除尘的装 置,但是其均存在除尘不彻底、装置易堵塞、操作不方便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无法满足地下作业气体处理的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本方 法可以有效的对地下空间中的待净化空气进行净化,主要是使用吸附剂对其中 的氮氧化物进行吸附,并且本方法还提供了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的方法 步骤,通过对吸附剂的还原再生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净化方法的装置,本装置能够有 效的支持上述净化方法,也即是说本装置可以对上述方法提供有力的底层支持。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净化气体进行除尘、干燥操作;
使用吸附剂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排出吸附结束后的再生气;
所述再生气加热后与氨气混合得到混合气,将所述混合气注向所述吸附剂;
对所述吸附剂和所述混合气进行持续循环加热,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混合气 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
还原再生完成后,停止循环加热并使用热空气进行吹扫,清除残余的氨气;
对所述还原再生完成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优选地,在对净化气体进行除尘操作时,使用到二级除尘操作,即先过滤 大颗粒粉尘之后通过固气分离的手段分离出难以过滤的小颗粒粉尘,除尘操作 的目的在于防止地下空气中的大量粉尘进入后续操作流程中影响后续除氮氧 化物的效果,而设置二级除尘首先过滤掉一些大颗粒粉尘的目的在于避免大颗 粒粉尘堵塞装置。
优选地,本方法使用的吸附剂为Fe-SSZ-13、Cu-SSZ-13和Cu-MOR的其 中一种或多种,本方法使用的吸附剂均是Fe、Cu盐复合分子筛吸附剂,并且 其不仅能起到吸附氮氧化物的作用,也能起到催化作用,催化氮氧化物加速反 应以起到消除氮氧化物的作用。
优选地,本方法中所述再生气在与氨气混合之前要提前加热,加热温度为 150℃-250℃,优选为200℃,氨气的注入体积比例为0.01%-5%,优选的氨气 注入浓度为1%。若是直接注入高纯度的氨气会导致氨气的大量浪费,再者提 前将再生气加热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再生气对所述氨气起到预热的作用。
优选地,使用所述混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的时间为1-3h,优选 为2h,时间太短无法保证将吸附剂完全还原,而时间太长又会导致整体的流程 太过拖沓,导致工作效率变低。
优选地,在对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结束之后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冷却,冷却 的温度问30℃-50℃,优选为40℃,冷却的目的则是为了后续继续利用所述吸 附剂进行吸附,而吸附剂发挥吸附作用是需要一定的低温环境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方法的装置,其包括:吸附系统,所述吸附 系统包括若干彼此并联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交替进行吸附和还原再生的步骤;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待净化气体的进气管道,顶部连接有用 于排出所述再生气的排气管道;
所述吸附系统通过注氨管道与氨气加注系统连接,所述氨气加注系统通过 所述注氨管道向所述吸附系统内注入氨气以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还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循环换热器后与 所述互吸附系统顶部进行连接,所述循环换热器对所述再生气和所述混合气进 行加热;
还原再生反应完成后,通过所述循环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 循环管道对所述吸附系统进行吹扫;
吹扫结束后,关闭所述循环换热器,向所述循环管道注入冷空气对所述吸 附系统及其中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所述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系统之前,还需要通过干燥除尘系统进行除 尘和干燥处理。
优选地,吸附剂还原再生的时间与吹扫的时间与对吸附剂降温的时间总和 小于等于吸附剂吸附氮氧化物的时间,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能够使吸附剂持续 不断的发挥吸附作用,由于本方法是设置了若干个吸附塔循环进行吸附和再生 步骤,也即是说控制时间实际上控制的是发生再生反应的吸附塔需要更快的反 应完,进入随时可以进行吸附的状态,等待正在进行吸附步骤的吸附塔完成吸 附后可以即刻的转换另一个吸附塔进行吸附,无需等待时间,如此一来大大提 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本申请公开的装置中的所述干燥除尘系统包括用以初步过滤大颗 粒粉尘的滤网和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用以脱去不易过滤的小颗粒粉尘, 所述旋风分离器配套设置有储尘盒,所述滤网和所述旋风分离器串联连接,所 述旋风分离器之后还连接有干燥器。之所以使用干燥器是因为本方法及装置应 用的场景是地下,要处理的也是来自地下空间的氮氧化物,而地下空间相较于 地表往往是高湿度的环境,因此本系统还配套设置有干燥器用以降低待处理气 体中的湿度,防止大量的水汽进行后续流程对后续设备产生损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多个吸附塔,循环进行吸附和再生的步骤,并且严格控制的再 生的时长要小于吸附的时间,大大加快了本方法及装置的工作效率。
(2)针对来自地下空间的待处理气体,本方法及装置在吸附氮氧化物之 前增加了除尘以及干燥的流程,脱去大量的粉尘和气体中的水汽,均有效防止 了其干扰后续流程的进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 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 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装置示意图。
图中:
1-吸附用吸附塔; 2-再生用吸附塔;
3-氨气加注系统; 4-循环换热器;
5-鼓风机; 6-滤网;
7-旋风分离器; 8-干燥器;
9-储尘盒; 10-进气管道;
11-排气管道; 12-循环管道;
13-注氨管道; v1~v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 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 “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 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 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 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 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 即装置,图1中:
S1:对待净化气体进行除尘、干燥操作;
S2:使用吸附剂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排出吸附结束后的再 生气;
S3:所述再生气加热后与氨气混合得到混合气,将所述混合气注向所述吸 附剂;
S4:对所述吸附剂和所述混合气进行持续循环加热,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混 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
S4:还原再生完成后,停止循环加热并使用热空气进行吹扫,清除残余的 氨气;
S5:对所述还原再生完成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其中步骤S1中所的除尘操作为二级除尘,即先过滤一部分大颗粒粉尘, 之后分离掉剩余的不易过滤的小颗粒粉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除尘的 效率,并且有效防止大颗粒粉尘堵塞设备。
本方案中所使用的吸附剂为Fe-SSZ-13分子筛吸附剂,其为吸附、催化复 合型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待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并且其是可以通过氨 气进行还原再生的,这样节省了工艺成本,本实施例使用的吸附剂也可以使用 Cu-SSZ-13和Cu-MOR来替代,即吸附剂为Fe-SSZ-13、Cu-SSZ-13和Cu-MOR 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S3步骤中,对再生气加热的温度为150℃-250℃,本实施 例提供的为优选方案200℃。
本实施例提供的S4步骤中,使用混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的时 间为1-3h,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为2h,此时间设置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过短则会导致还原再生不彻底,而若反应时间过程又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并且 还很有可能会影响后续的使用吸附剂进行吸附的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气中的再生气和氨气比例为1:1,此比例设置能够恰 到好处的起到稀释氨气的作用,并且不会导致氨气量不足以支撑还原再生所需, 此比例可以在完成反应的基础上节省氨气。
在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热气吹扫以及冷却步骤,冷却 步骤中温度要求为30℃-50℃,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优选方案40℃。
参照图2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装置, 其包括吸附系统,所述吸附系统包括若干彼此并联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交替 进行吸附和还原再生的步骤;本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系统包括两个吸附塔,分别 为吸附用吸附塔1和再生用吸附塔2,并且在吸附用吸附塔1和再生用吸附塔 2分别完成各自的吸附、再生工作后,其工作内容会交换。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待净化气体的进气管道10,顶部连接有 用于排出所述再生气的排气管道11;
所述吸附系统通过注氨管道13与氨气加注系统3连接,所述氨气加注系 统3通过所述注氨管道13向所述吸附系统内注入氨气以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 原再生。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还连接有循环管道12,所述循环管道12连接循环换热 器4后与所述互吸附系统顶部进行连接,所述循环换热器4对所述再生气和所 述混合气进行加热;
还原再生反应完成后,通过所述循环换热器4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 述循环管道12对所述吸附系统进行吹扫;
吹扫结束后,关闭所述循环换热器4,向所述循环管道12注入冷空气对所 述吸附系统及其中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所述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系统之前,还需要通过干燥除尘系统进行除 尘和干燥处理。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干燥除尘系统包括用以初步过滤大颗粒粉尘 的滤网6和旋风分离器7,所述旋风分离器7用以脱去不易过滤的小颗粒粉尘, 所述旋风分离器7配套设置有储尘盒9,所述滤网6和所述旋风分离器7串联 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7之后还连接有干燥器8。
所述储尘盒9是用来存储干燥除尘系统除去的粉尘。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设置的吸附剂还原再生的时间与吹扫的时间 与对吸附剂降温的时间总和小于等于吸附剂吸附氮氧化物的时间。由于本实施 例提供的方案为两个吸附塔循环进行吸附和再生工作,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能 够使得进行氮氧化物吸附的吸附塔在吸附完成后,立刻转换另一个吸附塔进行 吸附,而不需要等待其进行再生完成。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地下空间氮氧化物净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来自地下空间的含氮氧化物的待净化气体经由滤网6、旋风分离器7、干 燥器8进行干燥除尘操作后,经由阀门v1进入进气管道10进入吸附用吸附塔 1进行吸附氮氧化物,吸附完成后通过阀门v5进入排气管道11排出去。
与此同时,再生用吸附塔2进行再生操作,阀门v3、v6、v7、v11、v12 关闭,并且打开阀门V4、V8、V9、V10、V13,并且打开循环换热器4,其中 再生气经由循环换热器4进行加热后与来自氨气加注系统3的氨气进行混合共 同注入再生用吸附塔2中,注氨结束后,关闭阀门v13,所述再生气和氨气的 混合气在循环管道内继续进行循环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阀门v9,打开 阀门v11,空气通过阀门v11进入循环管道,经过鼓风机5和循环换热器4加 热后经阀门v10、阀门v8进入再生用吸附塔2进行热气吹扫,吹扫结束后,通 过阀门v4和阀门v12排入大气,之后关闭循环换热器4,使用冷空气对再生用 吸附塔2进行冷却降温。
至此吸附用吸附塔1和再生用吸附塔2均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之后又其交 换工作内容,即吸附用吸附塔1进行再生操作,再生用吸附塔2进行吸附操作。 吸附用吸附塔1进行再生操作时,使用阀门v2与循环管道相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 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 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净化气体进行除尘、干燥操作;
使用吸附剂吸附所述待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排出吸附结束后的再生气;
所述再生气加热后与氨气混合得到混合气,将所述混合气注向所述吸附剂;
对所述吸附剂和所述混合气进行持续循环加热,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混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
还原再生完成后,停止循环加热并使用热空气进行吹扫,清除反应产生的水蒸气;
对所述还原再生完成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为二级除尘,包括如下步骤:过滤大颗粒粉尘;分离不易过滤的小颗粒粉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为Fe-SSZ-13、Cu-SSZ-13和Cu-MOR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气加热的温度为150℃-250℃,优选为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混合气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的时间为1-3h,优选为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中氨气所占的体积比例为0.01%-5%,优选为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吸附剂进行降温至30℃-50℃,优选为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剂还原再生的时间与吹扫的时间与对吸附剂降温的时间总和小于等于吸附剂吸附氮氧化物的时间。
9.应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系统,所述吸附系统包括若干彼此并联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交替进行吸附和还原再生的步骤;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连接有用于输入待净化气体的进气管道,顶部连接有用于排出所述再生气的排气管道;
所述吸附系统通过注氨管道与氨气加注系统连接,所述氨气加注系统通过所述注氨管道向所述吸附系统内注入氨气以对所述吸附剂进行还原再生。
所述吸附系统底部还连接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接循环换热器后与所述互吸附系统顶部进行连接,所述循环换热器对所述再生气和所述混合气进行加热;
还原再生反应完成后,通过所述循环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并通过所述循环管道对所述吸附系统进行吹扫;
吹扫结束后,关闭所述循环换热器,向所述循环管道注入冷空气对所述吸附系统及其中的吸附剂进行降温。
所述待净化气体进入所述吸附系统之前,还需要通过干燥除尘系统进行除尘和干燥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除尘系统包括用以初步过滤大颗粒粉尘的滤网和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用以脱去不易过滤的小颗粒粉尘,所述旋风分离器配套设置有储尘盒,所述滤网和所述旋风分离器串联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之后还连接有干燥器。
CN202111597552.1A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377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7552.1A CN114377512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7552.1A CN114377512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7512A true CN114377512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7552.1A Pending CN114377512A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751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9835A1 (de) * 1992-03-27 1993-10-14 Bergwerksverband Gmbh Verfahren zur regeneration von mit stickoxiden adsorptiv beladenem kohlenstoffhaltigem material
CN101732986A (zh) * 2008-11-20 2010-06-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烟气中硫、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9382137A (zh) * 2018-11-14 2019-02-26 福州大学 一种介孔Fe-Cu-SSZ-13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833725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北京嘉盛天合气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子筛脱除燃气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10420640A (zh) * 2019-06-26 2019-11-08 山东大学 烟气催化剂、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121872A (zh) * 2020-10-26 2020-12-25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温NOx快速交替吸附-再生催化剂的成型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9835A1 (de) * 1992-03-27 1993-10-14 Bergwerksverband Gmbh Verfahren zur regeneration von mit stickoxiden adsorptiv beladenem kohlenstoffhaltigem material
CN101732986A (zh) * 2008-11-20 2010-06-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除烟气中硫、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9833725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北京嘉盛天合气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子筛脱除燃气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9382137A (zh) * 2018-11-14 2019-02-26 福州大学 一种介孔Fe-Cu-SSZ-13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20640A (zh) * 2019-06-26 2019-11-08 山东大学 烟气催化剂、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121872A (zh) * 2020-10-26 2020-12-25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低温NOx快速交替吸附-再生催化剂的成型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蕾: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1 July 2016,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5925A (zh) 一种VOCs废气回收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8079740A (zh) 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3975938B (zh) 一种旋转式低温吸附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装置及方法
CN103463932B (zh) 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处理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4066494B (zh) 通过二氧化碳产品液体在水洗液体中捕集氨
CN102205235A (zh) 一种吸附床热气体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08744866A (zh) 一种组合式油气净化装置及净化工艺
CN101081361A (zh) 一种吸附床循环解吸分流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
CN110368779A (zh) 一种VOCs气体径向吸附与脱附回收装置与系统
CN209333456U (zh) 一种活性炭法烟气净化技术与低温脱硝组合式烟气处理系统
EP2364766B1 (en)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moist in a gas stream
CN116059784A (zh) 一种变压吸附捕集烟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及系统
CN109045926B (zh) 一种含有VOCs的废气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307363A (zh) 一种低温烟气NOx富集脱除系统及其方法
CN109731433B (zh) 采用活性炭吸附与转轮吸附相结合的乙酸乙酯回收方法
CN107537276A (zh) 一种分散式有机废气的治理技术及其设备
CN107126816A (zh) 利用活性氮化硼脱除高温烟气中重金属的方法
CN113577978A (zh) 一种吸附剂循环使用高炉煤气脱硫系统及工艺
CN207996539U (zh) 一种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14377512A (zh)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12076586A (zh) 一种催化燃烧装置及其废气处理方法
CN107998821A (zh) 一种固定床沸石voc废气处理系统
CN101314098B (zh) 一种多晶硅尾气的净化方法
CN205084581U (zh) 一种多范围处理有机废气的装置
CN210699416U (zh) 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再生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