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966B -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966B
CN114374966B CN202111656108.2A CN202111656108A CN114374966B CN 114374966 B CN114374966 B CN 114374966B CN 202111656108 A CN202111656108 A CN 202111656108A CN 114374966 B CN114374966 B CN 114374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equipment
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nod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6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4966A (zh
Inventor
付为咏
刘川炜
李净波
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61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若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如此,能够将信号强度数据与网络访问数据进行关联。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特别是5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如何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高效优化,已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用户的通信行为,确定如何在区域内布设基站。例如,可以获取用户设备(例如,手机)的通信数据,例如,用户设备的通信数据包括:用户设备的话单数据、用户设备的网络访问数据,以及用户设备的信号强度数据。然而,相关技术中,上述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服务器获取,且各自相互独立。
因此,亟需一种将上述数据进行关联的方法,以根据关联结果确定用户的通信行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将信号强度数据与网络访问数据进行关联,也就能够确定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的信号强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的第一方面,首先提供了一种数据关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包括:
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若存在所述目标话单数据,则将所述目标话单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包括:
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根据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可选的,所述距离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
所述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包括:
确定以所述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所述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所述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三距离的第三圆;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以及所述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
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所述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物理位置为与所述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关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强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不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话单数据,则将所述目标话单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物理位置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移动轨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可选的,所述距离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
所述物理位置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以所述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所述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所述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三距离的第三圆;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以及所述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基站布设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
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所述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环境场景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之前,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物理位置为与所述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关联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关联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数据关联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关联方法,可以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若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基于上述处理,能够将信号强度数据与网络访问数据进行关联,网络访问数据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产生的数据,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关联方法,能够确定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的信号强度,且该关联结果可以用于确定用户的通信行为。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与基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与基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用于对用户设备(例如,手机)的通信数据进行关联。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从不同的服务器获取不同的通信数据,进而,可以对获取到的各通信数据进行关联。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
其中,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上传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S102: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S103:若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关联方法,能够将信号强度数据与网络访问数据进行关联,网络访问数据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产生的数据,即,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关联方法,能够确定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的信号强度,且该关联结果可以用于确定用户的通信行为。
针对步骤S101,第一用户设备为当前记录有信号强度数据的任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手机。其中,信号强度数据也可以称为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数据。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向服务器(可以称为第一服务器)上传自身的信号强度数据。或者,第一服务器也可以根据需求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信号强度数据,进而,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可以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当前的信号强度数据。
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从第一服务器获取其记录的信号强度数据,以将获取的信号强度数据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
其中,信号强度可以用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表示。移动管理节点为网络中的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节点。
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可以包括:该移动管理节点所属的移动管理节点组(即,MME Group ID)的ID,以及该移动管理节点在该移动管理节点组内的序号(即,MME Code)。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上层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向第一服务器上传第一信号强度数据时。在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移动管理节点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分配一个标识(即第一设备标识),以表示第一用户设备的唯一性。例如,设备表示可以用MME_UE_S1AP_ID表示,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MME侧的标识。
针对步骤S102和步骤S103,网络访问数据为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产生的数据。例如,当用户通过用户设备访问网页、浏览网络视频,以及在线听歌时,均会产生相应的网络访问数据。
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报文检测)对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收发的数据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网络访问数据。本申请中网络访问数据也可以称为DPI数据。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是用于区分蜂窝网络中不同用户的、在所有蜂窝网络中不重复的识别码。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上层的移动管理节点(可以称为第二移动管理节点)访问网络。在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第二移动管理节点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分配一个标识,以表示第二用户设备的唯一性。关于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可以参考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的具体描述。
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包含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第一设备标识,且访问时刻为第一上传时刻的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设备标识匹配,表明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也是第一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产生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匹配,表明目标网络访问数据是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下的用户设备访问网络时产生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上传时刻匹配,表明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为用户设备在第一上传时刻访问网络产生的。
进而,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也就是说,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为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上传时刻,且在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下访问网络时产生的。因此,可以确定第一信号强度数据与目标网络访问数据相关联。也就可以确定第一用户设备在访问网络时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
步骤二: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后,电子设备可以从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包含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的网络访问数据(即备选网络访问数据)。
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为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下访问网络时产生的,因此,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可以为多个,且分别对应不同的时刻(即访问时刻)。
由于网络访问数据和信号强度数据为不同的服务器获取的数据,其对应的时刻之间可能存在系统时间差。因此,电子设备可以从多个备选网络范围数据中,确定出对应的访问时刻与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称为目标差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目标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对应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反之,若目标差值不小于预设阈值,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不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用户设备并未访问网络。
例如,MR数据可以用表示。
其中,UEa1表示第a个MR数据中的设备标识,MMEa2表示第a个MR数据中的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XMRtime表示MR数据中的上传时刻。n表示MR数据的总数目。
相应的,DPI数据可以用表示。
其中,UEa1表示第a个DPI数据中的设备标识,MMEa2表示第a个DPI数据中的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XDPItime表示DPI数据中的访问时刻,IMSI表示DPI数据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t表示DPI数据的总数目。
然后,基于公式(1)和公式(2),可以对信号强度数据和网络访问数据进行关联,具体的:
基于公式(1),针对包含相同的UEa1(x1)、相同的MMEa2(x2)的信号强度数据和网络访问数据,可以计算对应的上传时刻与访问时刻之间的差值。具体的,可以先确定上传时刻为m的MR数据,其中,m表示一个时间段。然后,可以将该MR数据与访问时刻属于m的DPI数据进行匹配。
然后,基于公式(2)得到对应的访问时刻与该MR数据的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DPI数据。进而,可以将确定出的DPI数据中的IMSI赋值给该MR数据,得到:
也就可以将该MR数据与DPI数据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不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话单数据。
其中,话单数据为用户通过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进行语音通话产生的数据。具体的,话单数据可以包括从用户使用用户设备进行拨号,直至挂掉电话通话结束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在图1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若不存在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上传时刻、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
S105:若存在目标话单数据,则将目标话单数据与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上述步骤S104和S105,与上述步骤S102以及S103的处理类似,可以参考其相关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关联的目标话单数据时,还可以将话单数据按照时间窗口进行滑动。
例如,话单数据可以用表示。
其中,UEa1表示第a个话单数据中的设备标识,MMEa2表示第a个话单数据中的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XHDtime表示话单数据中的通话时刻,IMSI表示话单数据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g表示话单数据的总数目。
由于网络访问数据和话单数据为不同的服务器获取的数据,其对应的时刻之间可能存在系统时间差,因此,可以将话单数据按照时间窗口进行滑动,并基于滑动后的话单数据,与信号强度数据进行关联。
将第a个话单数据按照时间窗口向前滑动N,可以得到:
将第a个话单数据按照时间窗口向后滑动N,可以得到:
然后,基于公式(3)和公式(4),可以对信号强度数据和话单数据进行关联,具体的:
在按照时间窗口向前以及向后对话单数据进行滑动后,可以基于公式(3),针对包含相同的UEs1(即x1)、相同的MMEs2(即x2)的MR数据和话单数据,可以计算通话时刻与MR数据中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从公式(3)的结果中,选择对应的绝对值最小的话单数据,得到公式(4)。
进而,可以将确定出的话单数据中的IMSI赋值给该MR数据,得到:
也就可以将话单数据与该MR数据相关联。
另外,话单数据中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的设备品牌、设备的具体型号,以及用户设备的物理位置所属的区域的区域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步骤2: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上述步骤1和步骤2,与上述步骤一以及步骤二中关于确定目标网络访问数据的处理类似,可以参考其相关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已获取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根据已获取的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用户设备的网络访问数据中还可以包含有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另外,一个用户设备的话单数据中也可以包含有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例如,该距离可以用TA(Time Advanced,最大时间提前量)值表示。
因此,针对每一信号强度数据,在确定出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话单数据后,还可以从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话单数据中提取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根据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基站的物理位置,确定出该用户设备的物理位置。然后,基于该用户设备的各个物理位置,可以得到该用户设备的移动轨迹。
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该用户设备的移动轨迹显示在地图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无需依靠卫星定位获取用户实时位置,且针对用户隐私的数据不进行采集,可以观测用户的行为轨迹,为后续其他领域相关应用可以起到参考或实用价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的距离包括: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相应的,可以确定以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第三距离的第三圆,进而,基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第一圆、第二圆,以及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能够获取到一用户设备与至少三个基站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基于其中的三个距离,以及对应的三个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该用户设备的物理位置。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与基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A、B、C分别表示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第三基站,三个圆的圆心分别为A、B、C,半径分别为对应的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相应的,可以确定三个圆的共同交点(即O点)为该用户设备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获取到距离的个数小于三。例如,只获取到该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距离,分别为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则可以基于图4,计算该用户设备的物理位置。
其中,P、Q分别表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两个圆的圆心分别为P、Q,半径分别为对应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则可以得到PQ=PC+QC,QA2=QC2+AC2,PA2=PC2+AC2;进而,可以得到
计算可得,
其中,X表示C的横坐标,Y表示C的纵坐标,XQ表示Q的横坐标,YQ表示Q的纵坐标,Xp表示P的横坐标,YP表示P的纵坐标。
由于只获取到两个距离,而基于对应的两个圆并不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可以将该两个圆的两个交点的连线的中点(即C)的位置,近似为该用户设备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移动轨迹能够体现用户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因此,基于移动轨迹和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可以合理地布设基站。
例如,若指定地理区域中的某一子区域内的移动轨迹数量较多,且移动轨迹中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较弱,则可以在该子区域中新增基站,以提高服务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
其中,第二物理位置为与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步骤二:若第三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步骤三:若第三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强度用RSRP表示,相应的,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可以为10dB。
若相邻两次获取到的某一用户设备上传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表明其信号不稳定,信号强度的波动较大,则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位于室内场景;反之,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位于室外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移动轨迹,可以以云图的形式,在地图中显示指定地理区域内用户设备的分布情况,进而,可以确定出各子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以及对应的信号强度。进而,可以根据上述信息,确定需要布设基站的子区域,以及在子区域中需要布设的基站的数目和位置。
在5G基站的布设过程中,基于上述移动轨迹,可以确定各用户的常驻区域,并对常驻区域进行集中分析,然后,针对高价值的用户区域进行5G基站的布设规划,以提高服务质量。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示意图。
电子设备可以获取MR数据以及DPI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即,删除获取的数据中的无效数据(例如,不完整的数据或者错误格式的数据)。然后,电子设备可以进行数据关联1,即,判断是否存在与MR数据匹配的DPI数据。
若存在,则完成关联,将匹配到的DPI数据中的IMSI填入该MR数据中,以实现MR数据与DPI数据的关联。
若不存在,则进行数据关联2,即,判断是否存在与MR数据匹配的话单数据。
若存在,则完成关联,则将匹配到的话单数据中的IMSI填入该MR数据中,以实现MR数据与话单数据的关联。若不存在,则将MR数据中IMSI置空。即,确定不存在与该MR数据关联的数据。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原理示意图。
电子设备可以获取DPI数据,包括: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码(即IMSI)、服务小区标识、移动管理节点组的标识(即MME Group ID)、移动管理节点在组内的序号(即MME Code),以及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其中,服务小区标识(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表示用户设备所属的服务小区的标识。
电子设备还可以获取MR数据,包括:移动管理节点组的标识、移动管理节点在组内的序号、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度测距)角度,以及TA值。
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三个字段(即移动管理节点组的标识、移动管理节点在组内的序号,以及用户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关联,即,对MR数据和DPI数据进行关联。
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的流程图。
通过用户设备上传MR数据、DPI数据以及话单数据至服务器,并在服务器处对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然后,结合大数据平台关联清洗结果,即,对MR数据、DPI数据以及话单数据进行关联。然后,可以将关联结果转存至存储服务器。
后续,可以从存储服务器调用存储数据进行分析。具体的,利用TA变量中信号强弱判断用户设备位于室内/室外。还可以利用三点定位法结合大数据与MR话单数据关联结果获取用户所在经纬度(即物理位置),并可以确定用户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使用什么终端。其次,利用单用户所在经纬度形成连片点位,即,可以确定单一用户活动轨迹(即移动轨迹)。进而,将点位信息上传至地图服务器,实现用户整体活动轨迹地理化显示,即,在地图中显示各用户的活动轨迹。
进而,可以将上述信息整合上传至专用服务器。后续,根据服务器调用数据查看用户活动信息及终端使用情况。根据上述信息,可以为网络发展建设提供支撑、为网络运行维护提供支撑、为市场策略提供支撑,以及进行高流、高密度区域评估,接入公安、交通、铁路等平台对应使用。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关联装置,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关联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强度数据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第一判断模块802,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模块803,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模块802,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不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话单数据,则将所述目标话单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可选的,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物理位置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移动轨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可选的,所述距离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
所述物理位置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以所述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所述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所述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三距离的第三圆;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以及所述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基站布设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
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所述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环境场景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之前,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物理位置为与所述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9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9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数据关联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数据关联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监控设备、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所述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包括: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还包括:针对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根据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若存在所述目标话单数据,则将所述目标话单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包括:
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
所述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包括:
确定以所述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所述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所述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三距离的第三圆;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以及所述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
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其中,所述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物理位置为与所述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7.一种数据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信号强度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待关联的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的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上传时刻的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配的第一设备标识;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其中,每一网络访问数据包括:该网络访问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访问网络的访问时刻、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二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一关联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将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网络访问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若存在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则从多个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中,确定对应的访问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网络访问数据,作为目标网络访问数据;
所述装置还包括:物理位置确定模块,用于针对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每一信号强度数据,根据与该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的网络访问数据或话单数据中携带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移动轨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已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各信号强度数据对应的上传时刻,以及对应的物理位置,得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指定地理区域内的移动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不存在所述目标网络访问数据,则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目标话单数据;其中,每一话单数据包括:该话单数据对应的第三用户设备的IMSI、所述第三用户设备通话的通话时刻、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所属的第三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三移动管理节点为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的设备标识;
第二关联模块,用于若存在所述目标话单数据,则将所述目标话单数据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数据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已获取的各话单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节点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标识匹配的备选话单数据;
若存在多个备选话单数据,则从多个备选话单数据中,确定对应的通话时刻与所述第一上传时刻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小的备选话单数据,作为目标话单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一基站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基站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三基站的第三距离;
所述物理位置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以所述第一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一圆,以所述第二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二距离的第二圆,以及以所述第三基站为圆心,且半径为所述第三距离的第三圆;
基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以及所述第三基站的物理位置,计算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以及所述第三圆的共同交点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上传该信号强度数据时的物理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基站布设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各用户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
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其中,所述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环境场景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各移动轨迹中各物理位置,以及各物理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和环境场景,确定所述指定地理区域内需要新增的基站的数量和位置之前,针对每一移动轨迹,获取该移动轨迹中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二信号强度,以及该移动轨迹中第二物理位置对应的第三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物理位置为与所述第一物理位置相邻的前一物理位置;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内场景;
若所述第三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物理位置对应的环境场景为室外场景。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111656108.2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37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108.2A CN114374966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108.2A CN114374966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966A CN114374966A (zh) 2022-04-19
CN114374966B true CN114374966B (zh) 2024-06-07

Family

ID=8114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6108.2A Active CN114374966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49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332A (zh) * 2003-09-05 2005-03-2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检测可连接数据网络的移动计算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52288A (zh) * 2012-06-06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行为识别方法和装置
WO2015128880A2 (en) * 2014-02-27 2015-09-03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service continu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547154A (zh) * 2016-06-23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视频流量预测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77468A (zh) * 2017-12-07 2018-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场景化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679133A (zh) * 2017-05-17 2020-01-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撤离或进入意图的提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00887A2 (en) * 2011-11-30 2013-07-0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assisted network acquisition
US11546789B2 (en) * 2019-11-22 2023-01-03 T-Mobile Usa, Inc. Cell map built and used by mobil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332A (zh) * 2003-09-05 2005-03-23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检测可连接数据网络的移动计算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52288A (zh) * 2012-06-06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行为识别方法和装置
WO2015128880A2 (en) * 2014-02-27 2015-09-03 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service continu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547154A (zh) * 2016-06-23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视频流量预测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79133A (zh) * 2017-05-17 2020-01-1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撤离或进入意图的提醒
CN108377468A (zh) * 2017-12-07 2018-08-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场景化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966A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6626B (zh) 轨道交通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6572495B (zh) 基于信令和mr数据的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和覆盖评估方法
US8914043B2 (en) Creating and sharing private location databases
CN110337059B (zh) 一种用户家庭关系的分析算法、服务器及网络系统
CN103796241A (zh) 一种基于终端上报信息判断和定位伪基站的方法
CN108133001B (zh) Mr室内外分离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107556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5307119A (zh) 一种基于rssi基站信号估计的伪基站定位方法
CN111325561A (zh) 智能投诉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04566B (zh) 一种终端场景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8124270B (zh) 一种lte网络的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933595A (zh)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牧场牲畜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0326323B (zh) 一种获取发射概率、转移概率以及序列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57957B (zh)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59702A (zh) 基于mdt数据的室内分布系统故障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4374966B (zh) 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5131459A1 (zh) 一种安防处理方法、装置、安防终端和安防处理服务器
CN115334568B (zh) 移动通信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612794A (zh) 建立室内定位特征库的方法与装置
JP6223302B2 (ja) 携帯端末を所持したユーザの滞在判定が可能な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7801159B (zh) 人流量监控方法、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348587A (zh) 组网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93207A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9413385A (zh) 一种视频定位监控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
US9730013B2 (e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of 3D geo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