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6726A -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6726A
CN114366726A CN202111551416.9A CN202111551416A CN114366726A CN 114366726 A CN114366726 A CN 114366726A CN 202111551416 A CN202111551416 A CN 202111551416A CN 114366726 A CN114366726 A CN 114366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membrane
spidroin
loaded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1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惠娜
耿福能
刘彬
吴桃清
巫秀美
李启艳
张成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 Docto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Dal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ood Docto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Da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 Docto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Da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ood Doctor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14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67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6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672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07Drug-containing films, membranes or she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14Alkali metal chlorides; Alkaline earth metal chlo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3Arthropods
    • A61K35/64Insects, e.g. bees, wasps or fle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42Proteins; Polypeptide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bumin, gelatin or ze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53Mouth and digestive tract, i.e. intraoral and peroral administration
    • A61K9/0063Periodo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02Stomatological preparations, e.g. drugs for caries, aphtae, periodontit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8Antiallergic ag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医用护理耗材装置适用于牙本质敏感患者家庭护理和/或诊间治疗所需。本发明使用一种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蛛丝共混于溶剂中的成膜前载药方法,将具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蛛丝制备成载康复新药物和/或载其它脱敏剂的生物相容性缓释膜;生物材料骨架孔隙中嵌入的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药物分子可以持续缓慢释放出来,解决脱敏牙膏的突释性和作用时间不足之难题。其可贴敷于牙齿上,还可将其塞入牙齿和牙龈缝之间,或将膜塞入牙周袋内,以期达到长时间脱敏和修复护理效果。本发明之载药缓释膜能有效地提高牙本质敏感患者给药、换药、护理的快捷性、方便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护理耗材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及其在制备牙本质敏感医用护理耗材中的应用。该医用护理耗材装置适用于牙本质敏感患者家庭护理或诊间治疗所需。
背景技术
牙本质敏感,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短而尖锐的疼痛,所述刺激包括温度刺激、渗透压刺激、化学刺激、吹气刺激、机械性刺激等。200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调研发现:调研样本8000人中自述牙本质敏感者占40.7%,而确诊为牙本质敏感的人数罹患率达到29.7%。人均牙本质敏感牙数为1.4颗,女性牙本质敏感罹患率(35.9%)显著高于男性。牙本质敏感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是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在口腔和牙髓两端开放。仅有牙本质的暴露不足以引起牙本质敏感反应,牙本质敏感的发病机制目前基于三种学说:(1)神经传导学说暨牙髓神经末梢可能延伸到釉质牙本质,刺激直接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并传导到中枢神经引起的疼痛;(2)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其是将牙本质细胞视为一个受体,它感受从釉质牙本质界面通过牙本质细胞突起至细胞体引起了疼痛的传导;(3)流体动力学学说,也是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一个学说,认为开放的牙本质小管造成牙本质液的流动。在此基础上接受到外界任何冷、热、甜、酸、机械刺激等均可导致牙本质液在牙本质小管中流动,从而激活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中的机械感受器,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牙本质敏感的治疗主要通过阻塞牙本质小管,抑制牙本质小管内液体的流动,或通过牙髓神经纤维去极化来阻止痛觉传导至中枢神经。牙本质敏感的治疗方案分为诊间治疗和家庭护理治疗。大多数轻度患者可以采用在家自我护理方式进行脱敏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脱敏牙膏或者脱敏的含漱液进行治疗。其中脱敏牙膏的使用主要是使用含有钾盐、氯化亚锡、钙复合物、生物活性玻璃、乙酸锶等抗敏感成分的牙膏刷牙,或将牙膏涂布于患牙处进行治疗。而专业诊间治疗多用于严重的患者,第一种方法是采用激光阻塞牙本质小管脱敏,见效快但费用高;其次还有粘结剂脱敏,利用树脂充填,堵塞牙本质小管,结合牙髓治疗及冠修复等;第三是电离子渗入法,但需要三四个疗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第四则类似于家庭护理脱敏,使用含钾盐和氟化物的脱敏剂。
以美洲大蠊为原料的康复新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溃疡、促进损伤修复的多肽制剂,在临床上使用广泛(邓华夏,朱月圆,邓传玺.康复新液防治口腔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14):4.;邹金凯,傅得兴.康复新液的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8,15(8):3)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开发的以康复新为主要成分的康复馨脱敏牙膏在防治牙本质敏感上具有突出的疗效(覃艺,孙佳彬,张红玲,等.康复馨牙膏主要药效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9):4),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数家机构进行了数百例临床发现其能有效减轻患者患牙的疼痛感,预防牙龈萎缩、修复口腔溃疡等疗效确切。
然而,困惑业界良久而不能得到解决的脱敏牙膏的天然缺陷难题在于:随着生理上的吞咽动作,脱敏牙膏在牙本质界面形成的一个堵塞层会被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逐渐冲刷带走,脱敏牙膏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在牙本质敏感部位长期稳定留存,因而造成脱敏剂药物的大量浪费。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多次的刷牙或者不断涂布脱敏牙膏于牙齿上来弥补该释药技术的缺陷。综上,市场急需一种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新型制剂技术,希冀学界能研发出可将脱敏药物和修复损伤牙龈药物长期包裹在牙齿部位尤其在牙本质区域、覆盖住牙本质小管、阻断牙本质小管与外界的流通,并能控制药物分子逐步缓释的性能来延长其给药时间,从而延长药效,使脱敏剂能长期与患牙组织共存,减少外界对牙本质小管的刺激的一种更为创新性的制剂。
为解决以上提出的市场痛点,本发明旨在设计并制备出一款贴合于牙本质敏感患者,方便其日常携带、使用、更换而又不影响牙周安全的含药敏感牙贴膜,其要求是:一种能长时间贴敷于牙齿及牙龈上,能持续缓慢释放出牙本质小管封堵脱敏的药物骨架载体,且该药物骨架载体需要是与牙龈、黏膜生物相容性好、与牙周组织不起不良反应的天然生物骨架载药材料。
蜘蛛丝是由蜘蛛体内丝腺体分泌的多种蛋白质水溶液经脱水后而形成的固体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其它产丝动物不同,蛛丝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特殊的保守型性、差异性和同一性,英国和美国研究都指出,蜘蛛丝具有生物界内最佳的人体生物相容性。因此,结合其特殊的蛋白质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决定了蛛丝蛋白链的独特力学性能、降解特性、不同结晶度等特性,蛛丝多孔支架被率先研究用于组织工程如人工心脏支架等,以及用于医美的线雕用材等(Chen Q,Li Q Y,Xue N N,et al.The Outlook of the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oducts from Biocompatible Natural Spider Silk inthe Beauty Thread-Lifting Industry[J].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2021,11:21-30;Esser T U,Trossmann V T,Lentz S,et al.Designing of spider silkproteins for hiPSC-based cardiac tissue engineering[J].Materials Today Bio,2021:100114)
目前国内外的生物相容性缓释膜成膜材料大致分为天然者与合成者,然而天然蛛丝用于缓控释膜的成膜材料并不多见,原因在于:尽管蛛丝之生物相容性乃世界上首屈一指者,但是纯的蛛丝是否能在特定条件下卷曲化自主装配成生物骨架;其形成的蛛丝生物相容膜能否载进药物分子,且如何将康复新药物和/或脱敏剂与蛛丝有效混合在一起,使得自组装的蛛丝生物蛋白膜能够包裹康复新中有效药物分子和/或脱敏活性分子并在口腔环境中缓慢释放,尚无研究定论,属于业内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
为解决牙齿敏感症生物相容缓释载药膜此一难题和产业空白,本发明人设想摸索出独特而有效的新型制备方法和技巧,找出关键技术参数的组合方式,从而将生物相容性好的天然蛛丝成功载进康复新药物和/或脱敏剂,创新性地形成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康复新药物及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溶剂中的成膜前载药方法,及其在牙本质敏感患者治疗上的应用。其研发思路是将生物界内生物相容性最佳的天然蛛丝制备成载药康复新和/或其它脱敏剂的生物相容性缓释膜,使之可以贴敷于牙齿上,该牙齿敏感症生物相容缓释载药膜的膜内蛋白孔隙中嵌入的康复新药物分子及和/或其它脱敏剂分子可以源源不断释放出来,解决脱敏牙膏的突释性和作用时间不足之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多批次的探索和尝试性的重复实验,比较了制约成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现代缓控释技术发展结合独特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蛛丝找出了关键技术的组合方式,最终找出能够解决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的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独特的成膜前载药模式,将康复新药物和/或脱敏剂与源自敬钊缨毛蛛和海南捕鸟蛛的天然脱胶蜘蛛丝以一定比例预先共混于六氟异丙醇(HFIP)溶剂中,在特定温度下优选溶质与溶剂的特定质量体积比;控制一定的时间,使其溶剂挥发后蛛丝蛋白自组装成膜;该膜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够成功载入康复新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或其它脱敏剂分子;释药试验证实,该生物相容性缓释膜在280分钟内可以缓慢释放出康复新等药物分子,且释药率高达80%以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载药蛛丝蛋白膜的载药方法,其特征是: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比例在5%~40%之间;
进一步的,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六氟异丙醇HFIP溶剂中,混合溶液温度在20~80℃之间,优选55~70℃之间;
进一步的,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时间在10秒钟至10分钟之间;优选1~2分钟;
进一步的,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体积比为1:1~1:20;优选1:3~1:8;
进一步的,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在六氟异丙醇溶剂中的共混溶液在20~80℃之间摇床上脱除溶剂流延成膜或者自组装成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缓释脱敏康复新药物生物相容性蛛丝蛋白载药膜,其特征是:该生物相容性蛛丝载药膜在人工唾液中和人体口腔中释药时间不少于4小时;
进一步的,该生物相容性蛛丝蛋白载药缓释膜在人工唾液中放置160小时以上和志愿者口腔唾液中放置90小时以上不发生降解;而在人工胃液中24小时内发生降解;
进一步的,该生物相容性蛛丝蛋白载药缓释膜在口腔和牙龈、牙周部位具有一定的抗拉伸力和黏附力;本法制备的膜一般抗拉伸力不低于20Mpa、黏附力不低于18g/cm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有康复新和/或其它脱敏剂生物相容性蛛丝蛋白缓释膜在治疗牙本质敏感症中的应用,其特征是:使用该生物相容性蛛丝蛋白载药缓释膜时,将该膜贴敷于牙齿和牙龈部位;
进一步的,将该膜贴敷于牙齿和牙龈部位或将膜贴塞入牙齿和牙龈缝之间;或塞入牙周袋内,康复新药物分子和其它脱敏剂分子可以对牙本质小管进行持续的封闭和对牙龈的修复作用,从而达到长时间有效去除牙本质敏感效果。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人将修复溃疡面、修复损伤皮肤、抗感染的康复新药液结合脱敏剂应用到牙本质敏感病患所需之牙齿长效脱敏缓释产品上,形成了可以兼具家庭护理和诊间治疗应用功能的创新性的装置。
(2)依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天然蛛丝蛋白膜生物相容性好,长期与黏膜和组织接触不会发生排异和炎症等不良反应;
(3)依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可以作为半植埋型固定生物骨架材料储药囊,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再向该蛛丝膜上添加脱敏剂、灌注康复新药液;从而使脱敏剂及修复药液得以不断渗透进牙本质小管附近,起到封闭管道和修复损伤作用,减少手术嵌入和取出牙周脱敏片的痛苦和困扰;
(4)本发明制备的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可以在人工胃液中有效降解,如吞服后也会在胃内快速降解成小肽和氨基酸,降解物将随胃肠道蠕动排出体外,不会长期残留于体内。
(5)本发明制备的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使用方法多样:可以敷于牙齿或牙龈上,还可将膜塞入牙齿和牙龈缝之间,或将膜塞入牙周袋内,均能达到长时间脱敏和牙周牙龈修复护理效果。本产品能有效地提高牙本质敏感病患给药、换药、护理的快捷性、方便性和有效性,既适用于牙本质敏感患者诊间治疗,又适合患者家庭自我护理。
(6)本发明采用成膜前载药方式制备出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和载药蛛丝蛋白膜,测试了两者在人工唾液中7天降解性质和人工胃液中的72h降解性质,其在细胞和新西兰大白兔表皮中的生物相容性好;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溶胀性,一定的拉伸力和黏附力,保障了该膜作为医用护理耗材针对口腔医学要求的适用性。
(7)本发明制备的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在人工唾液中和真实唾液中均能有效缓释;通过测试其在人体口腔内的安全性,证实其在口腔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均无红肿、炎症、过敏反应等,保障了本发明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8)本发明制备的天然载药蛛丝蛋白缓释膜可以依成膜前载药方式同时载入康复新药物分子和其它脱敏剂分子例如硝酸钾的钾盐、例如氯化锶/乙酸锶的锶盐、例如氯化亚锡的锡盐、例如氟化钠/单氟磷酸钠/硫酸钠的钠盐而不互相起化学反应,因而药物分子与脱敏剂分子可以协同效应、起到共同促进牙齿再矿化、对牙本质小管进行持续的封闭/抗敏感作用和牙龈修复作用,从而达到长时间有效去除牙本质敏感、缓解口腔炎症之效果。该制剂便于患者夜间和日常长时间使用,尤其是在不方便经常刷牙、不方便频繁用手指涂布脱敏剂的情况下适用。因而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人群。
(9)依本发明制备方法可以提供并引导一批能达到口腔生物相容性好、无不良反应、且能长时间缓释药物组合治疗牙本质敏感综合要求的牙膜、牙贴片和牙套等系列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解决了业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10)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便、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的扫描电镜SEM图(5000x)。
图2是实施例9中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终浓度100%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共孵育8h(A)、16h(B)、24h(C)时的细胞形态图(10x)。
图3是实施例12中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280min内的释药曲线。
图4是实施例13中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敷贴在某志愿者牙齿连牙龈部位的第24h膜形态照片,其中A是指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
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发明文件中描述的有限几个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读者对本发明的内容更为透彻全面地予以了解。
实施例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即不含任何药物的空白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敬钊缨毛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敬钊缨毛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100.0mg的蛛丝原材料溶解于600mL的六氟异丙醇(HFIP)溶液中,磁力搅拌加热至50℃并回流12h使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4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
1.2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的制备:将1.1项下制得的蛛丝蛋白滤液摊开于直径为5厘米的平底玻璃皿中,50℃水浴下振荡挥发溶剂,退火后揭膜,得到质地均一且富有孔隙、平均厚度为0.28毫米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附图1)。
实施例2: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敬钊缨毛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复新药物本实施例中是指康复新药物浸膏(即康复新液原料浸膏)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提供。
2.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敬钊缨毛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500.0mg的蛛丝原料置于2000mL的圆底烧瓶中,量取1500mL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倒入圆底烧瓶,磁力搅拌加热至60℃并回流10h将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8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
2.2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溶液的制备:将2.1项下得到的蛛丝蛋白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收温度控制在70℃,加热冷凝回流回收溶剂,浓缩蛛丝蛋白滤液至1mL蛛丝蛋白浓缩液相当于7.0mg的蛛丝原料。称取125.0mg的康复新药物浸膏,将浓缩好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倒入康复新药物浸膏中,磁力搅拌80秒使得溶液均匀,得到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溶液。
2.3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的制备:将2.2项下制得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溶液摊开于直径为125毫米的平底玻璃皿中,30℃水浴下振荡挥发溶剂,退火后揭膜,得到质地均一且平均厚度为0.682毫米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
实施例3: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脱敏剂)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敬钊缨毛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实施例中康复新药物是指制备康复新液的原料药康复新药物浸膏(即康复新液原料浸膏)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锶购置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敬钊缨毛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500.0mg的蛛丝原材料于5000mL的圆底烧瓶中,量取4000mL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倒入圆底烧瓶中,将圆底烧瓶置于集热式磁力搅拌加热至65℃并回流8h将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2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
3.2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溶液的制备:将3.1项下得到的蛛丝蛋白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收温度控制在60℃,加热冷凝回流回收溶剂,浓缩蛛丝蛋白滤液至1mL蛛丝蛋白浓缩液相当于8.0mg的蛛丝原料。称取100.0mg的康复新药物浸膏和70.0mg的氯化锶两者混匀,将其边搅拌边倒入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将其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SK8200HP)上,以100%的超声功率在室温25℃条件下超声120秒使得康复新药物浸膏和氯化锶溶解在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得到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溶液。
3.3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的制备:将3.2项下制得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溶液倾倒在干净平整边长为10厘米×10厘米的方形玻璃板上,使其在45℃水浴加热振荡挥发条件下流延成膜,膜干燥后用刀片沿膜剂边缘轻轻刮膜,揭下得到厚度为0.259毫米均匀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
实施例4: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敬钊缨毛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实施例中美洲大蠊浸膏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责任有限公司制备并提供。
4.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敬钊缨毛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1.0g的蛛丝原料,溶解5000mL的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加热至75℃并回流4小时将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8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
4.2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溶液的制备:将4.1项下得到的蛛丝蛋白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收温度控制在65℃,加热冷凝回流回收溶剂,浓缩蛛丝蛋白滤液至1mL蛛丝蛋白浓缩液相当于10.0mg的蛛丝原料。称取美洲大蠊浸膏400.0mg,倒入上述制备好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磁力搅拌60秒使得溶液分散均匀,得到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溶液。
4.3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的制备:将4.2项下制得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溶液摊开于半径为70毫米的平底玻璃皿中,55℃水浴加热下置于摇床上50rpm在通风橱中挥发溶剂成膜,得到厚度为0.351毫米均匀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
实施例5: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海南捕鸟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化锶、氟化钠、硝酸钾均购置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海南捕鸟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200.0mg的蛛丝原材料于1000mL的圆底烧瓶中,量取800mL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倒入圆底烧瓶中,将圆底烧瓶置于集热式磁力搅拌加热至63℃并回流8h将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4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将得到的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收温度控制在68℃,加热冷凝回流回收溶剂,浓缩得到30mL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
5.2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溶液的制备:称取20.0mg的氟化钠、20.0mg的硝酸钾和15.0mg的氯化锶并混匀,将其边搅拌边倒入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将含有混合脱敏剂的蛛丝蛋白浓缩液含容器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SK8200HP)上,以100%的超声功率在40℃条件下超声70秒使得脱敏剂完全溶解在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得到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溶液。
5.3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膜的制备:将5.2项下制得的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溶液倾倒在干净平整边长为5厘米×5厘米的方形玻璃板上,使其在水浴加热45℃条件下自然脱溶流延成膜,待膜干燥后用刀片沿膜剂边缘轻轻刮膜,揭下得到厚度为0.432毫米均匀的载药蛛丝蛋白脱敏剂膜。
实施例6: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膜的制备方法。试验用海南捕鸟蛛蛛丝来源于海南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复新药物本实施例中是指美洲大蠊浸膏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锶、氟化钠、硝酸钾均购置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1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溶液的制备:取脱胶海南捕鸟蛛蛛丝挑拣、除杂,称取400.0mg的蛛丝原材料于2.0L的圆底烧瓶中,量取1.5L的六氟异丙醇溶液倒入圆底烧瓶中,将圆底烧瓶置于集热式磁力搅拌加热至58℃并回流12h将其溶解;将溶解好的蛛丝蛋白溶液趁热用200目的不锈钢金属滤网过滤,得到纯净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滤液。将得到的滤液置于圆底烧瓶中,回收温度控制在63℃,加热冷凝回流回收溶剂,浓缩得到50.0mL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
6.2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溶液的制备:用烧杯称取40.0mg的美洲大蠊浸膏、15.0mg的氟化钠、15.0mg的硝酸钾和10.0mg的氯化锶并混匀,将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边搅拌边倒入含有上述4种药物的烧杯中,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SK8200HP)上,以100%的超声功率在50℃条件下超声100秒使得4种药物完全混匀在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浓缩液中,得到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溶液。
6.3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膜的制备:将6.2项下制得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脱敏剂溶液倾倒在底面平整干净直径为10厘米的玻璃结晶皿中,置于通风橱内的45℃水浴加热之摇床上以50rpm的转速挥干溶剂成膜,得到平均厚度为0.275毫米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脱敏剂膜。
实施例7:膜在人工唾液和志愿者唾液中的降解性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以下称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以下称载药膜)分别在人工唾液和志愿者唾液中进行降解性试验。
7.1空白膜和载药膜在人工唾液(7天)中的降解情况:根据《GB/T18886-2002》标准中的方法配制人工唾液,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膜分别裁剪成1厘米×1厘米面积大小的方形,各自装于2mL的离心管中。向含有空白膜和载药膜的离心管中分别添加1mL37℃±0.5℃新鲜配制的人工唾液,确保人工唾液没过受试膜面并将上述离心管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50rpm的转速,于37℃的恒定温度下进行为期7天的降解性试验。试验前用体式显微镜在0.5×11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并记录膜在降解试验前的形态特征、孔隙大小;此后在为期7天的试验中,每隔24小时,将离心管中的人工唾液取尽,再添入新鲜配制的等温等体积的人工唾液继续进行降解性试验,直至试验结束;试验期间每天同一时间将膜取出,吸干表面的人工唾液,用同一台体式显微镜在上述观察条件下观察并记录降解试验在相应天数试验过程中膜的形态是否发生降解(结果见表1)。若观察到膜出现空隙、膜的孔隙增大、膜变薄、体积减小等现象即说明膜发生降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载药膜在人工唾液条件下膜中药物释放属于正常现象,因药物释放引起的膜剂形态改变不属于膜的降解范畴。
7.2空白膜和载药膜在志愿者唾液(4天)中的降解情况:志愿者在采集唾液前1h禁食但可以饮水,先用纯净水漱口3次,并确保口腔内无食物残渣残留。收集时志愿者面前摆放一只唾液收集杯,使唾液自然分泌并进行收集,每位志愿者每隔6小时采集一批唾液,每批唾液的采集时间为5min/次,共收集2~3次。将每批刚采集到的志愿者唾液迅速放入低温(4℃)下保存备用。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膜分别裁剪成1厘米×1厘米面积大小的方形,各自装于2mL的离心管中。向含有空白膜和载药膜的离心管中分别添加1mL37℃±0.5℃新鲜采集的志愿者唾液,确保志愿者唾液没过受试膜面并将上述离心管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50rpm的转速,37℃的恒定温度进行为期4天的降解性试验。试验前用体式显微镜在0.5×11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并记录膜在降解试验前的形态特征、孔隙大小;此后在为期4天的试验中,每隔6小时将离心管中的志愿者唾液取尽后添入新鲜采集的等温等体积的志愿者唾液继续进行降解性试验,直至试验结束;试验期间每天同一时间将膜取出,吸干表面的志愿者唾液,用同一台体式显微镜在上述观察条件下观察并记录降解试验在相应天数试验过程中膜的形态是否发生降解(结果见表1),若观察到膜出现空隙、膜的孔隙增大、膜变薄、体积减小等现象即说明膜发生降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载药膜在志愿者唾液条件下膜剂中药物释放属于正常现象,因药物释放引起的膜剂形态改变不属于膜的降解范畴。
表1空白膜和载药膜在人工唾液(7天)和志愿者唾液(4天)中的降解情况
Figure BDA0003417697460000111
*注:空白膜即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载药膜即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
7.3结果说明:无论是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还是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37℃的人工唾液中7天内均未发生降解。上述受试膜在志愿者唾液中4天内也均未见降解迹象。该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依本法制备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和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可以在口腔唾液环境中较长时间内稳定存在。
实施例8:膜在人工胃液中的降解性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以下称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以下称载药膜)在人工胃液中进行降解性试验。
8.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的方法配制人工胃液,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膜分别裁剪成1厘米×1厘米面积大小的方形,各自装于2mL的离心管中。向含有空白膜和载药膜的离心管中分别添加1mL37℃±0.5℃的人工胃液,确保人工胃液没过受试膜面,将上述离心管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以50rpm的转速,37℃的恒定温度进行为期72h的降解性试验。试验前用体式显微镜在0.5×11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并记录膜在降解试验前的形态特征、孔隙大小;在为期72小时的降解性实验中每隔6小时将离心管中的人工胃液取尽,再添入新鲜配制的等温等体积的人工胃液继续进行降解性试验,直至试验结束;此后在试验后的第1h、第3h、第6h、第18h、第36h、第72h共6个时间点分别将膜取出,吸干表面的人工胃液,用同一台体式显微镜在上述观察条件下观察并记录降解性试验在相应时间点试验过程中膜的形态是否发生降解(结果见表2),若观察到膜出现空隙、膜的孔隙增大、膜变薄体积减小等现象即说明膜发生降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载药膜在人工唾液条件下膜中药物释放属于正常现象,因药物释放引起的膜形态改变不属于膜的降解范畴。
表2空白膜和载药膜在人工胃液中的降解情况
样品名称* 第1h 第3h 第6h 第18h 第36h 第72h
空白膜 未降解 发现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载药膜 未降解 发现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继续降解
*注:空白膜即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载药膜即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
8.2结果说明: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在37℃的人工胃液中第3h观察到发生降解;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在37℃的人工胃液中也在第3h观察到发生降解,且随观察时间增长,膜持续发生降解。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以该方法制备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和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人工胃液中24h内发生很大程度降解,因此,即便在使用过程中因偶然因素引发的膜吞咽进入胃中,膜也可以在胃中降解而不易造成消化道阻塞。
实施例9:膜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分别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试验。本试验方法按照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以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受试样品的细胞毒性。L-929细胞株由国家发改委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中心提供。
9.1试验样品的制备:将受试样品组的受试样品1(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浸膏膜)、受试样品2(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和阴性对照品组(高密度聚乙烯膜)按照浸提条件6cm2:1mL的取样比例,分别各裁剪出20片表面积为6cm2大小的膜片,将裁剪得到的20片受试样品1、20片受试样品2和20片阴性对照品各自放入相应的塑料培养瓶中,分别倒入20mL含有10%胎牛血清中的MEM培养基,于细胞培养培养箱中以37℃、5%CO2、60rpm的培养条件孵育72h,得到样品浸提液;受试样品组各样品和阴性对照品所提之浸提液在浸提前后均为澄清状态,其中受试样品1所提之浸提液带有浅棕色,其余样品浸提液基本无明显可见颜色变化。所提浸提液立即用于试验。空白对照组为含有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基。
9.2试验方法:试验将生长至对数期的细胞,用胰酶消化后重悬细胞,计数稀释细胞浓度约为1×105个/mL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以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板中,并在细胞培养箱内(37℃、5%CO2,>90%湿度)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待细胞贴壁生长至30%左右,弃去原培养基,在96孔板相应孔内各加入100μL受试样品组(受试样品1和受试样品2)的浸提液(终浓度为100%、75%、50%、2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将9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分别于培养8h、16和、24h后取出,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内细胞的生长形态(附图2)。将培养24后的96孔板观察细胞形态后除去培养液,每孔加50μLMTT(终浓度1mg/mL),置于细胞培养箱中以上述培养条件培养;2小时后去除上清,每孔加入100μL异丙醇溶解结晶,在酶标仪上测定57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细胞活力,根据受试样品的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活力差异程度判定受试样品是否具有潜在细胞毒性。
试验样品组细胞活力%=试验样品组OD570/空白样品组OD570×100%;
阴性样品组细胞活力%=阴性样品组OD570/空白样品组OD570×100%;
受试样品组(受试样品1和受试样品2)浸提液作用下的细胞活力以100%的浸提结果为最终结果;如果受试样品组的细胞活力<空白组的细胞活力的70%,即认为试验样品具有潜在细胞毒性。
9.3试验结果及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受试样品组中受试样品1浸提液(终浓度为100%、75%、50%、25%)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8.7%、82.9%、86.1%、95.3%;受试样品组中试验组受试样品2浸提液(终浓度为100%、75%、50%、25%)的细胞活力分别为79.4%、84.9%、88.2%、96.1%;阴性对照组的细胞活力为98.6%。由结果可知,受试样品组的2个受试样品100%浓度的浸提液细胞活力均符合要求(即大于空白组细胞活力的70%),由此可认为:用本专利方法制备出的载药材料空白基质蛋白膜和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浸膏膜对L-929细胞无显著之潜在细胞毒性。
实施例10:膜的皮肤刺激性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以下称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以下称载药膜)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本试验按照GB/T16886.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以新西兰大白兔为试验动物采用直接接触法进行试验。
10.1试验准备:本试验选取6只体重2.0±0.5kg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试验前24h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去除约10cm×15cm大小的面积作为试验和观察部位;将供试品1空白膜、供试品2载药膜各裁剪成2.5cm×2.5cm面积大小的方形取纱布为阴性对照品,同样裁剪成2.5cm×2.5cm面积大小的方形。
10.2试验方法:将供试品和对照品各自分别直接接触兔脊柱两侧皮肤,然后绷带固定至少4h。接触期结束后取下试验样品和对照品。取下供试品和对照品后于(1±0.1)h,(24±2)h,(48±2)h和(72±2)h分别观察受试动物敷贴部位及周围皮肤组织反应,包括红斑、水肿和坏死等象现并记录(评定标准参见表3、表4)。
表3受试兔皮肤刺激反应记分标准
红斑 记分 水肿 记分
无红斑现象 0 无水肿现象 0
轻度红斑(勉强可见) 1 轻度水肿(勉强可见皮肤增厚) 1
明显红斑(淡红色) 2 明显水肿(隆起而轮廓清楚) 2
中度红斑(鲜红色) 3 重度水肿(隆起近1mm) 3
重度红斑(紫红色伴轻微焦痂形成) 4 重度水肿(隆起大于1mm) 4
表4受试兔刺激反应类型评定
反应种类 记分
无刺激反应 0-0.4
轻度刺激 0.5-1.9
中度刺激 2.0-4.9
严重刺激 5-8
10.3试验结果及说明:至72小时结束的试验过程中受试动物未出现异常症状或死亡。经供试品1空白膜、供试品2载药膜两组实验因素处理的动物第72h后皮肤仍完好,未出现红斑、水肿和坏死等反应;至72小时时,两组皮肤反应均未超过对照组之皮肤反应,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结果说明: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兔皮肤刺激反应评定类型中均应归属于无刺激反应类型。
实施例11:膜的拉伸性能和黏附力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样品1)、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样品2)和实施3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样品3)分别进行膜的拉伸试验和黏附力试验。
11.1膜的拉伸实验:根据《GB/T1040-2006》拉伸性能测试标准,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3制备得到的膜分别裁剪出3张10毫米×40毫米的矩形试样,用东莞市汇泰机械有限公司的HT型拉力强度试验机对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载药膜和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分别进行拉伸实验。测试条件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5%,拉伸速度为50mm/min。
表5各受试样品膜的拉伸性能材料力学数据(x±s;n=3)
样品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
样品1 27.488±0.098 1.378±0.062
样品2 41.562±0.107 2.270±0.073
样品3 26.762±0.078 1.068±0.035
11.2膜的黏附性试验:选用鸡蛋壳膜作为生物膜材,用人工唾液浸泡45min后,剪取2cm×2cm的小方块,用双面胶将其黏在试验板上。将实施例1制备之样品1、实施例2制备之样品2、实施例3制备之样品3做为受试样品膜分别裁剪出3张1cm×1cm面积大小的膜;将受试样品膜用人工唾液润湿后,迅速将其黏在鸡蛋壳膜上,受试样品膜下方悬挂一个S型铁钩,铁钩的另一端挂一个自封袋;然后将试验板竖直挂住,使得试验板、鸡蛋壳膜与受试样品膜复合物、S型铁钩、自封袋四者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地面呈垂直状态。用10mL注射器缓慢地向开口的自封袋中滴入超纯水,直至受试样品膜从鸡蛋壳膜上方脱落。称量黏附片脱落时自封袋中水的重量,该1cm×1cm面积大小的受试样品膜的黏附力以上述收集的超纯水、S型铁钩和自封袋的总质量表示(g/cm2)。
表6各受试样品膜的黏附力(x±s;n=3)
样品 黏附力(g/cm<sup>2</sup>)
样品1 35.09±0.13
样品2 26.02±0.09
样品3 40.03±0.10
11.3结果说明:表5和表6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专利方法制备出的膜剂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能和黏附力,可满足作为口腔贴膜给药的相关要求。
实施例12: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的释药试验
本实施方式用实施例4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进行释药性试验。
12.1根据《GB/T18886-2002》标准中的方法配制人工唾液。将实施例4中4.3项下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裁剪出6张1厘米×1厘米的方形,进行平行试验。将6张膜分别放入到6个形制相同的2mL离心管中,加入1mL 37℃±0.5℃的人工唾液,使得受试膜完全被人工唾液没过。将插有上述离心管的浮游板置于摇床上,控制摇床转速为50rpm,释药体系温度恒定在37℃±0.5℃进行释药试验。设置累积释药时间为1、5、15、30、50、100、150、200、280min。在每个释药时间点进行释药液样本取样:将离心管中的释药液取尽后再向离心管内添加1mL 37℃±0.5℃新鲜配制的人工唾液,继续进行释药试验直至达到预设累积释药时间。每个累积释药时间点的取样操作均同第一个时间点的取样操作。
12.2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以肌苷作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检测方法:精密称量25.0mg的美洲大蠊浸膏,用人工唾液溶解后置于25mL的容量瓶里定容,将其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美洲大蠊浸膏溶液母液。分别取8、6、4、2、1mL的美洲大蠊浸膏溶液母液于10mL的容量瓶中,用人工唾液定容至10mL,配制成浓度为0.8、0.6、0.4、0.2、0.1mg/mL的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美洲大蠊浸膏溶液;以肌苷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肌苷为标准物质做外标法确定美洲大蠊浸膏高效液相色谱图中肌苷对应的峰。根据美洲大蠊浸膏高效色谱分离条件(参见表7)进行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美洲大蠊浸膏溶液的含量检测。最后在254nm波长条件下以美洲大蠊浸膏浓度为横坐标(x),谱图中肌苷对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y)得到的以肌苷为指标性成分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含量检测曲线:y=95.808x-75.324;R2=0.9998。
12.3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释药液中释药量的检测:以美洲大蠊浸膏高效色谱分离条件检测12.1项中得到的释药液,根据12.2项下得到的以肌苷为指标性成分的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含量检测曲线计算出释药液中的美洲大蠊浸膏含量,绘制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的释药曲线(附图3)。
仪器:Agilent 1260Ⅱ色谱柱:Sepax HP-C18柱;
检测器:DAD检测器双侧柱温:30℃;
上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54nm流速:0.5mL/min;
流动相A:0.1%三氟乙酸(TFA)-水;流动相B:0.1%三氟乙酸(TFA)-甲醇。
表7美洲大蠊浸膏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条件
时间/min A%(0.1%TFA-水) B%(0.1%TFA-甲醇)
0 98 2
15 80 20
30 98 2
12.3结果说明: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的释药具有明显缓释效果。由图3可以看出在为期280min的释药时间内持续有药物从膜中释出,膜的释药还未进入释药平台期,因而推测使用本专利方法制备的载药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可以在人体唾液中持续释药4h以上。
实施例13口腔贴膜顺应性评价与释药特性探索
本实施方式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以下称空白膜)和实施例3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以下称载药膜)进行口腔顺应性评价;继而使用实施例2制备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进行释药特性探索。
13.1口腔贴膜顺应性评价: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空白膜和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膜组各裁剪出30片1厘米×1厘米的膜。选取12名健康的受试者,按照受试者贴敷的膜剂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两组(空白膜组、载药膜组),每组男女各半。每位受试者口腔内各贴5片相应组别的膜,膜贴于每位志愿者左右颊侧各1片、上下牙龈各1片(附图4)及舌下1片。在试验过程中志愿者可以正常的饮水和交流,分别在24h、48h、72h后对膜剂进行刺激性评价(评定标准参见表8、表9,评定结果见表10)。
表8口腔刺激性反应评价标准
反应(红斑和焦痂形成) 分值
无红斑 0
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 1
清晰红斑 2
中度红斑 3
重度红斑(紫红色)至干扰红斑分级的焦痂形成 4
表9口腔刺激强度评价标准
口腔刺激强度评价标准平均记分 反应程度
0
1~4 极轻
5~8 轻度
9~11 中度
12~16 重度
表10人口腔刺激性评价结果表
Figure BDA0003417697460000181
*注:空白膜组是指贴用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的受试样本,载药膜组是指贴用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的受试样本。
13.2口腔贴膜释药特性探索:将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裁剪出15张1厘米×1厘米的方形膜,将膜剂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于50℃条件下、80分钟内烘干至恒重,并记录下干燥后膜剂的质量。以3名健康的受试志愿者为受试对象,每名志愿者口腔内贴敷5张剪裁好的膜剂,其位置分布于上下牙龈各2片,左右分贴,舌下贴一片,将5片膜剂贴好后分别计时进行体内释药性试验。。设置累计释药时间为:30、60、120、180、280min。每到一个预设时间点随机揭下一块膜,将取下的膜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50℃条件下、80分钟内烘干至恒重,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所述0831项下干燥失重测定法,计算对应释药时间点膜的释药量,并以此释药量绘制释药曲线。结果显示: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志愿者口腔内的释药曲线与实施例12中载药蛛丝蛋白美洲大蠊浸膏膜在人工唾液中的释药曲线相似,且280min内释药曲线较为平滑;说明使用本专利方法制备的载药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膜在志愿者口腔内释药时间可持续至少4小时。
13.3结果说明:在口腔贴膜顺应性评价试验中,使用本专利方法制备的载药蛛丝蛋白康复新药物浸膏氯化锶膜和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在志愿者口腔72h内均未引起刺激性反应,志愿者在试验期间均未感觉明显刺激性,且无红斑出现。仅载药膜组中2位志愿者表示该膜的味道较大;在膜的释药特性探索中,依据本专利方法制备的载药蛛丝蛋白膜在志愿者唾液中可以持续释药不低于4h,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由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组合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主。

Claims (8)

1.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六氟异丙醇溶剂中,于20~90℃温度下脱除溶剂流延成膜或者自组装成膜;其中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药物与天然脱胶蜘蛛丝质量比例在1:20~2:5;混合溶液温度在20~80℃之间;混合时间在10秒钟至10分钟之间;溶质与溶剂之质量体积比为1:1~1:20;所述康复新药物是指康复新液、制备康复新液的原料药康复新药物浸膏或美洲大蠊浸膏;所述脱敏剂是指氯化锶、氟化钠、硝酸钾、氯化亚锡、单氟磷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蜘蛛丝取自敬钊缨毛蛛或海南捕鸟蛛。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合溶液温度控制在55~70℃,所述混合时间为1~2分钟,所述溶质与溶剂之质量体积比为1:3~1:8;脱除溶剂流延成膜或者自组装成膜温度控制在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在人工唾液中和人体口腔中的释药时间不少于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在人工唾液中放置160小时以上不发生降解;而在人工胃液中24小时内发生降解。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在口腔和牙龈、牙周部位具有不低于20Mpa抗拉伸力和不低于18g/cm2的黏附力。
6.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在制备治疗牙本质敏感性疾病的医护用品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为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溶剂中制备出的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敷于牙齿和/或牙龈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康复新药物和/或其它脱敏剂与天然脱胶蜘蛛丝共混于溶剂中制备出的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塞入牙齿和牙龈缝之间,或塞入牙周袋内。
CN202111551416.9A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Withdrawn CN1143667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1416.9A CN114366726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1416.9A CN114366726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6726A true CN114366726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1416.9A Withdrawn CN114366726A (zh) 2021-12-18 2021-12-18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67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324B (zh) 新颖组合物和相关方法、涂料和物件
CN106902381A (zh)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液、敷料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6511399A (zh) 一种大鲵粘液的用途
CN104163847B (zh) 蝇蛆活性蛋白肽的制备方法与所制备的蝇蛆活性蛋白肽及其用途
CN10203873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316B (zh) 一种锌基蒙脱石无菌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2235B (zh) 一种含有盐酸特比萘芬的眼用抗真菌纳米胶束溶液
CN105687036A (zh) 白及护肤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960A (zh) 一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效的医用敷料及制法
CN114366726A (zh) 一种载药缓释蛛丝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759896A (zh) 一种木瓜总三萜的制药用途
KR20110128384A (ko) 미담 경옥고를 이용한 피부 주름, 보습, 미백을 위한 조성물질 및 제조법
CN104721224B (zh) 一种口干缓解含漱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75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CN103054839A (zh) 一种杀灭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杆菌的药物
Akbar et al. Sodium alginate: an overview
JP2003502377A (ja) キマメ(CajanusCajan(L.)Millsp)の葉及びその抽出物、製剤とそれらの効用
CN102824363A (zh) 抗菌剂
CN114344284A (zh) 一种蛛丝载药口腔缓释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023110A (zh) 一类基于竹荪蛋提取物的活性抑菌敷料
CN110903510A (zh) 一种可见光共聚交联多孔网状GelMA-dHAMMA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9939129A (zh) 一种珍珠母液在制备细胞修复产品中的应用
CN112675228B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3215B (zh) 具有凝血修复皮肤功能的涂抹式面膜及制备方法
CN114028239B (zh) 一种根管消毒糊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