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5533A - 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的切换方案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的切换方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5533A
CN114365533A CN202080063903.8A CN202080063903A CN114365533A CN 114365533 A CN114365533 A CN 114365533A CN 202080063903 A CN202080063903 A CN 202080063903A CN 114365533 A CN114365533 A CN 114365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electronic device
ofdma
access point
m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39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哈迈德·易卜拉欣·埃拉拉巴维
张宁
石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g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Goog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gle LLC filed Critical Google LLC
Publication of CN114365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5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valuation of received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档描述了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装置。在一个方面,电子设备(110)进入(302)MU‑OFDMA模式以经由无线网络(130)在共享信道带宽上进行通信。在所述MU‑OFDMA模式期间,所述电子设备(110)确定(306)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大于第一阈值大小。响应于所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30)选择退出(310)所述MU‑OFDMA模式并且进入(312)单用户模式以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

Description

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的切换方案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已经开发了称为802.11ax的新标准,其通过实施包括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的若干方案来提升Wi-Fi性能。在MU-OFDMA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中,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信道带宽。为了实现目标高效率,802.11ax接入点旨在使由设备在MU-OFDMA中所使用的时间相对于由设备在单用户(SU)模式中所使用的时间最大化。这个目标的高效率是通过接入点迫使设备在介质竞争窗口中竞争性更低并且通过使用相对于接入点所使用的那些参数更宽松的增强型多媒体分布式控制接入(EDCA)参数集等待由接入点发送的触发来实现的。
例如,接入点向11ax设备(例如,被配置用于802.11ax的设备)发送包括信标、探测响应、关联响应和重新关联响应的管理帧中的MU-EDCA参数集信息元素。该信息元素针对每个访问类别包括EDCA的新的值集合(例如,仲裁帧间间隔数(AIFSN)、最小竞争窗口的指数形式(ECWmin)和最大竞争窗口的指数形式(ECWmax))。这些值比EDCA参数集元素中传递的初始集更宽松。MU-EDCA参数集信息元素还包括这些参数生效多长时间的定时器值(例如,MU-EDCA定时器)。
参与MU-OFDMA的11ax设备将必须等待来自接入点的触发,并且遵守接入点中用于传送上行链路业务(例如,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调度算法。然而,传统设备会更激进地竞争以获得信道,并且会得到对信道带宽的完全访问以用于其传输。这使得参与MU-OFDMA的11ax设备在高业务负载场景中比传统设备更差。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介绍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简化概念。在一个示例中,当上行链路业务高(例如,高于阈值)时,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多用户模式”),这允许电子设备进入单用户模式,以通过传送其上行链路数据来最大化吞吐量,而不与其他设备共享信道带宽并且没有由接入点所强制的接入限制。在另一示例中,如果低延迟要求是关键的,诸如对于在线游戏应用,并且如果接入点的响应不足以满足那些要求,则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在又一示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基本服务集(BSS)度量来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诸如如果电子设备基于发射信道的信号强度测量来估计该发射信道可以处理比接入点允许电子设备在多用户模式下进行传送更多的数据。选择退出多用户模式使得电子设备能够进入单用户模式并且在没有由接入点所强制的任何限制的情况下竞争发射信道。
简化概念将在以下详细说明书中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内容既不旨在识别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描述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细节。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的不同实例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类似的元件:
图1示出了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和Wi-Fi接入点的示例环境。
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接入点和电子设备的示例设备图。
图3描绘了用于当上行链路业务高时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示例方法。
图4描绘了用于选择退出MU-OFDMA以遵守低延迟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示例方法。
图5描绘了用于基于基本服务集(BSS)度量来选择退出MU-OFDMA的示例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本文档描述了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装置。用于实现MU-OFDMA的高效率和利用的常规技术使参与MU-OFDMA的11ax电子设备(例如,被配置用于802.11ax的设备)在繁忙业务负载场景中比传统设备更差,因为11ax设备被迫在介质竞争窗口中竞争性更低并且等待由(多个)接入点发送的触发。描述了用于在针对总体基本服务集(BSS)效率的低业务(非关键延迟)场景中保持高效率与在数据负载或延迟要求是关键的时候在竞争中保持激进之间进行平衡的技术。因此,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
在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选择加入或退出MU-OFDMA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进入MU-OFDMA模式以经由无线网络在共享信道带宽上通信。此外,该方法包括在MU-OFDMA模式期间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大于第一阈值大小。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确定而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并且进入单用户模式以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系统,该处理器系统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施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该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根据MU-OFDMA模式来管理无线网络上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还被配置成进入低延迟模式以用于应用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此外,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在MU-OFDMA模式和电子设备的低延迟模式期间监视从无线网络上的接入点接收到触发的频率,以确定是继续使用MU-OFDMA模式还是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在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的方法。该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并且包括当使用MU-OFDMA模式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向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指示电子设备具有要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该方法还包括从接入点接收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触发,该一个或多个触发包括强制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此外,该方法包括执行对发射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CCA),测量发射信道的信号强度,基于所测量的信号强度来估计MCS,以及将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第一数据速率和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第二数据速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示例环境
图1示出了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110和Wi-Fi接入点120的示例环境100。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启用无线网络的,并且能够通过无线链路130传达数据、分组和/或帧。无线链路130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类型的无线通信链路或无线网络连接。例如,无线链路130可以整体或部分地实施为无线局域网(WLAN)、自组织WLAN(例如,直接无线链路)、无线网状网络、近场通信(NFC)链路、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无线广域网(WWAN)或短距离无线网络。无线链路130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或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诸如IEEE 802.11-2012、IEEE 802.11-2016、IEEE 802.11ac、IEEE 802.11ad、IEEE802.11ah、IEEE802.11ax等)来实施。通过使用IEEE 802.11ax,电子设备110可以在1和6GHz之间并且包括诸如2.4GHz、5GHz和6GHz无线电频带的无线电频带中操作。
在该示例中,接入点120被实施以提供和管理包括无线链路130的无线网络。无线链路130可以用任何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来实施。在其他情况下,接入点120可以包括或被体现为主机设备、增强节点基站、无线路由器、宽带路由器、调制解调器设备、无人机控制器、基于车辆的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管理节点或设备。使用IEEE 802.11ax,接入点120可以提供多个Wi-Fi网络、2.4GHz Wi-Fi网络(“AP2G”)、5GHz Wi-Fi网络(“AP5G”)和/或6GHz Wi-Fi网络(“AP6G”)。电子设备110可以使用多用户(MU)OFDMA模式来检测两个Wi-Fi网络。电子设备还可以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能力。
(多个)电子设备110作为由接入点120提供的无线网络中的站来操作。电子设备110可以包括智能电话、机顶盒、平板计算机、无线扬声器、无线智能扬声器、相机、可穿戴设备、无线打印机、移动站、膝上型计算机、医疗设备、安全系统、无人机、物联网(IoT)设备、游戏设备、智能电器、启用网际协议的电视(IP TV)、个人媒体设备、导航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网络附接存储(NAS)驱动器、移动游戏控制台等。
通常,接入点120通过回程链路(未示出)提供到互联网、其它网络或网络资源的连接,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例如,T1线路、光纤链路、宽带电缆网络、内联网、无线广域网)。回程链路可以包括或连接到由诸如数字用户线路或宽带电缆提供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运营的数据网络,并且可以经由适当配置的调制解调器(未示出)与接入点120对接。当与由接入点120提供的无线网络相关联时(例如,经由无线链路130),(多个)电子设备110可以接入互联网、彼此交换数据、或者接入接入点120充当网关的其他网络。
示例设备
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接入点和电子设备的示例设备图200。在各个方面,设备图200描述了可以实施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各个方面的设备。(多个)电子设备110作为由接入点120提供的无线网络中的站(STA)来操作。作为站,电子设备11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02以及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04,用于与接入点120或其他启用无线的设备进行通信。收发器204可以包括任何适当数量的相应通信路径(例如,发射链或接收链)以支持多空间数据流的传输或接收。(多个)电子设备110的前端电路(未示出)可以将收发器204耦合或连接到天线202以促进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天线20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彼此类似或不同的多个天线的阵列。
(多个)电子设备110还包括(多个)处理器206和存储器208(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8、CRM 208)。(多个)处理器206可以是由各种材料(例如硅、多晶硅、高K电介质、铜等)构成的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本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传播信号。CRM 208可以包括可用于存储(多个)电子设备110的设备数据210的任何合适的存储器或存储设备,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非易失性RAM(NVRAM)、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设备数据210包括用户数据、多媒体数据、应用、和/或(多个)电子设备110的操作系统,其由(多个)处理器206可执行以实现与(多个)电子设备110的无线通信和用户交互。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CRM 208被实施为存储介质,并且因此不包括瞬态信号或载波。
CRM 208还包括接入模式管理器212(例如,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212)。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接入模式管理器212可以整体或部分地实施为与(多个)电子设备110的其他组件集成或分离的硬件逻辑或电路。在至少一些方面,接入模式管理器212配置(多个)收发器204以实施本文描述的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技术。
接入点12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252和一个或多个收发器254,用于与(多个)电子设备110或其他启用无线的设备进行通信。收发器254可以包括任意适当数量的相应通信路径(例如,发射链或接收链),以支持多空间数据流的传输或接收。接入点120的前端电路(未示出)可以将收发器254耦合或连接到天线252以促进各种类型的无线通信。天线25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彼此类似或不同的多个天线的阵列。
接入点120还包括(多个)处理器256和存储器258(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58、CRM258)。(多个)处理器256可以是由各种材料(例如硅、多晶硅、高K电介质、铜等)构成的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本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传播信号。CRM 258可以包括可用于存储接入点120的设备数据260的任何适当的存储器或存储设备,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非易失性RAM(NVRAM)、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设备数据260包括应用和/或接入点120的操作系统,其由(多个)处理器256可执行以实现与电子设备110的无线通信。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CRM 258被实施为存储介质,并且因此不包括瞬态信号或载波。
CRM 258还包括接入点管理器262(接入点管理器应用262)。可替换地或附加地,接入点管理器262可以整体或部分地实施为与接入点120的其他组件集成或分离的硬件逻辑或电路。在至少一些方面,接入点管理器262配置(多个)收发器254以实施本文描述的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技术。接入点管理器262还配置网络接口264以中继(多个)电子设备110、接入点120和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示例方法
分别参考图3-5描述了根据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方法300、400和500。描述方法300、400和500的方法框的顺序不旨在被解释为限制,并且可以跳过、重复或以任何顺序组合任何数量的所描述的方法框来实施方法或替换方法。通常,本文描述的任何组件、模块、方法和操作可以使用软件、固件、硬件(例如,固定逻辑电路)、手动处理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示例方法的一些操作可以在存储在计算机处理系统本地和/或远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存储器上的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并且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功能等。可替换地或另外的,本文描述的任何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执行,所述硬件逻辑组件例如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
图3描绘了用于当上行链路业务高时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示例方法300。在高上行链路业务的时段期间,电子设备110选择退出MU-OFDMA而不是与其他设备共享发射信道的带宽可能更高效。在302处,电子设备进入MU-OFDMA模式以用于在共享信道带宽上经由无线网络与接入点进行通信。例如,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110)向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20)传送操作模式指示(OMI)以请求启动MU-OFDMA模式。接入点控制并且同步多个电子设备在MU-OFDMA模式中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实现发生同时的多用户传输。
在304处,电子设备启动定时器T1(例如,第一定时器T1)。定时器T1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定时机制并且可以被设置为任何适当的时间长度,诸如大约500毫秒(ms)。定时器T1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10在切换到不同模式(诸如单用户模式)之前保持在MU-OFDMA模式的最小时间量。
在306处,电子设备110确定上行链路(UL)队列大小是否大于上行链路队列的第一阈值大小TH-1。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可以提供高或低上行链路业务的指示。示例阈值大小可以包括基本上等于发射信道的大小、大约两兆字节(MB)的数据、或任何其它适当大小的阈值大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10使用第一阈值大小TH-1来确定上行链路数据是否足以填充整个发射信道。如果信道可以由上行链路数据填充,则不会由于不根据多用户模式共享发射信道的带宽而损失效率。
如果上行链路队列大小不大于第一阈值大小TH-1(例如,在306处的“否”),则电子设备110继续监视上行链路队列的大小。如果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大于第一阈值大小TH-1(在306处的“是”),则在308处,电子设备确定定时器T1是否期满。如果定时器T1尚未期满(在308处的“否”),则电子设备110在306处继续监视相对于第一阈值大小TH-1的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定时器T1防止电子设备110在进入MU-OFDMA模式之后太快地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如果定时器T1期满(在308处的“是”),则在310处,电子设备110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选择退出多用户模式使得电子设备110能够不受限于多用户模式下的接入点的要求。在示例中,电子设备110可向接入点120发送OMI信号以指示该电子设备正在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并且在单用户模式中竞争发射信道。具体地,电子设备110可以发送具有OM控制子字段的帧,该OM控制子字段具有设置为一(1)的上行链路MU禁用子字段,或者具有设置为零(0)的上行链路MU禁用子字段和设置为一(1)的上行链路MU数据禁用子字段。电子设备110可以从接入点120接收确认信号(例如,ACK),该确认信号指示针对电子设备110禁用MU-OFDMA模式。当该帧被接入点确认时,电子设备可以忽略MU-OFDMA EDCA参数集,该参数集由接入点强制并且与接入点使用的初始EDCA参数集信息元素中包括的标准EDCA参数相比可以具有宽松值。电子设备110然后可以应用初始EDCA参数集信息元素中包括的不具有宽松值的标准EDCA参数。
在312处,电子设备110进入单用户(SU)模式以竞争发射信道。单用户模式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使用与由接入点强制作为多用户模式的一部分的参数不同的参数来竞争发射信道,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10能够与传统设备和/或接入点120一样激进地竞争发射信道。
在314处,电子设备110响应于进入单用户模式而启动定时器T2(例如,第二定时器T2)。定时器T2可以被设置成任何适当的持续时间,诸如大约500ms。定时器T2可以防止电子设备110太快地离开单用户模式,基本上在多用户模式与单用户模式之间乒乓往复。因此,定时器T2提供在电子设备110能够尝试重新进入多用户模式之前在单用户模式下操作的最小时间量。
在316处,电子设备110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是否低于第二阈值大小TH-2。第二阈值大小TH-2的示例可以包括基本上等于发射信道大小的一半、大约1MB的数据、或任何其它适当大小的阈值大小。第一阈值大小TH-1和第二阈值大小TH-2可以基于上行链路数据的接入类别(例如,语音、视频、尽力服务和后台接入类别),使得每个阈值可以针对不同接入类别而不同。例如,第一阈值大小TH-1和第二阈值大小TH-2可以基于上行链路数据是否用于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语音(VoIP)、在线游戏、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而不同。另外,在每个接入类别中,第一阈值大小TH-1和第二阈值大小TH-2可以不同。对于语音接入类别,示例实施方式包括设置为1千字节(KB)的第一阈值大小TH-1和设置为0.2KB的第二阈值大小TH-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视频访问类别,第一阈值大小TH-1可以被设置为10KB,并且第二阈值大小TH-2可以被设置为2KB。对于尽力服务和后台接入类别,示例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设置为2MB的第一阈值大小TH-1和设置为1MB的第二阈值大小TH-2。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可以取决于上行链路队列中的最大延迟,使得每个阈值可以因上行链路队列中的不同最大延迟而不同。尽管本文描述了若干示例,但是任何适当的阈值大小可以用于第一阈值大小TH-1和第二阈值大小TH-2,并且大小可以取决于实施方式。这些示例不旨在限制。
如果上行链路队列大小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大小TH-2(在316处的“否”),则电子设备110保持在单用户模式以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然而,如果上行链路队列大小下降到第二阈值大小TH-2以下,则上行链路业务可能足够低,以允许多用户模式比单用户模式对于电子设备110而言更有效。因此,如果电子设备110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第二阈值大小TH-2的大小(在316处的“是”),则在318处,电子设备110确定定时器T2是否期满,这指示自进入单用户模式以来已经经过了足够的时间量。或者,电子设备110可以在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大小TH-2之前等待直到定时器T2期满为止。
如果定时器T2没有期满(在318处的“否”),则电子设备110保持在单用户模式以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因此,电子设备110延时选择回到MU-OFDMA模式,直到定时器T2期满为止。如果定时器T2期满(在318处的“是”),则确定电子设备110在单用户模式中已经花费了足够的时间量,并且电子设备110可以进行选择加入多用户模式。
可以在两个阈值大小TH-1和TH-2之间实施其它形式的滞后,以减少或防止在多用户模式和单用户模式之间的乒乓效应。例如,代替使用定时器T2(或除了使用定时器T2之外),电子设备110可以在确定是否选择加入多用户模式之前等待上行链路队列大小降至第二阈值大小TH-2以下预定义量(例如,值或百分比)。可以使用比第二阈值大小TH-2小预定义量的第三阈值大小。这种附加条件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子设备110在单用户模式和多用户模式之间往复弹跳的可能性。
在320处,电子设备110选择加入MU-OFDMA模式。这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10向接入点120传送OMI信号以请求参与多用户模式来实现。电子设备110从接入点120接收提供进入多用户模式的许可和信息的确认信号。电子设备110然后可以在302处重新进入MU-OFDMA模式。
图4示出了用于选择退出MU-OFDMA以遵守低延迟服务质量(QoS)要求的示例方法400。方法400可以由电子设备110在实施需要快速访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道的低延迟应用时执行。在402处,电子设备(例如,电子设备110)使用MU-OFDMA模式连接到无线网络。
在404处,电子设备110进入用于上行链路业务的低延迟模式。电子装置110在执行功能或执行具有关键的数据加载或延迟要求的应用(诸如在线游戏)时可以进入低延迟模式。
在406处,电子设备110从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20)接收多个触发。接入点120使用触发(例如,触发帧)来调度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上的多用户传输。接入点120充当中央协调实体并且向相关联的站指派用于接收或传输的时间-频率资源单元(RU),这避免了RU竞争开销并且提高了密集部署场景中的效率。例如,接入点120(Wifi AP)发送下行链路触发帧以通知特定站发送它们的数据。触发帧包括识别传输间隔、传输的比特率、以及站((多个)电子设备110)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发射功率的信息。触发中的信息在802.11ax规范中定义。
在408处,电子设备110监视从接入点120接收到触发的频率。具体地,电子设备110监视从接入点120接收到的触发的平均到达间隔时间。
在410处,电子设备110确定频率是否大于阈值频率TH-f。任何适当的阈值频率TH-f可以用作触发的可接受频率的测量。在一些方面,阈值频率TH-f可以基于所使用的应用的类型(例如,VoIP应用、在线游戏应用等)、数据的类型(例如,语音业务、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或上行链路数据的特定接入类别。如果频率大于阈值频率TH-f(在410处的“是”),则电子设备110维持MU-OFDMA模式并且在408处继续监视频率。阈值频率TH-f可以表示最大排队延迟。当触发的频率大于阈值频率TH-f时,接入点120足够快地发送触发以在多用户模式下保持高效率。
如果频率小于阈值频率TH-f(在410处的“否”),则在412处,电子设备110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当触发的频率下降到阈值频率TH-f以下时,电子设备110可以确定由于某种原因,接入点120对于低延迟要求响应不足。延时的触发导致更多的传输延时。因此,为了提高效率,电子设备110可以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在414处,电子设备110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由接入点所强制的限制的情况下竞争无线网络上的发射信道。如上所述,单用户模式(在选择退出多用户模式之后)使得电子设备110能够避免由接入点针对多用户模式设置的调度和共享信道带宽要求。此外,通过选择退出多用户模式并且切换到单用户模式,电子设备110避免了在延迟上被惩罚,如果电子设备110不选择退出多用户模式并且简单地使用由接入点120提供的一组宽松竞争参数,则会发生这种惩罚。
在一些场景中,在404处进入低延迟模式之后,电子设备110可以在416处在预定义的持续时间内未从接入点接收触发,或者可以在该持续时间内仅接收单个触发。在此类场景中,方法400直接从416进行至412以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随着延迟要求宽松,或在预定义的时间段之后,电子设备110可以可选地在418处选择回到加入MU-OFDMA模式。则方法400可以进行到接收触发(在406处),或者不接收触发(在416处),并且监视(在408处)从接入点120接收到触发的频率。
图5示出了用于基于基本服务集(BSS)度量来选择退出MU-OFDMA的示例方法500。在502处,当使用MU-OFDMA模式连接到无线网络时,电子设备110向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指示要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
在504处,电子设备110从接入点接收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触发。在示例中,触发包括由接入点提供的强制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在506处,电子设备110执行发射信道的BSS空闲信道评估(CCA)。BSS CCA繁忙是指示信道的空中时间有多忙或空闲的Wi-Fi度量。电子设备110可以在一段持续时间内监视信道繁忙时间以获得该度量。例如,电子设备110在空中接口的物理层处监听射频(RF)传输。电子设备110使用信号检测阈值来识别来自另一发射无线电(例如,接入点120)的前导传输,以用于设备之间的同步。此外,电子设备110使用能量检测阈值来检测CCA期间的其它类型的RF传输。
在508处,如果发射信道空闲,则电子设备110测量发射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该测量提供关于发射信道上的信号质量的指示,其继而是电子设备110可以多快地传送数据的指示。
在510处,电子设备110基于所测量的RSSI来估计MCS。所估计的MCS指示电子设备110可以在发射信道上每符号传送多少比特。
在512处,电子设备110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是否大于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在一些方面,电子设备110可以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是否比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大阈值量T。该MCS是速率阵列的索引,使得较高的MCS对应于较高速率,并且较低的MCS对应于较低速率。
如果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小于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在512处的“否”),则在514处,电子设备110保持在MU-OFDMA模式中,并且根据强制的MCS使用MU-OFDMA模式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在一些方面,如果电子设备110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大于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但是数据速率之间的差小于阈值量T,则方法500可以进行到514。
如果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大于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在512处的“是”),则在516处,电子设备110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可替换地,如果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比与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数据速率大至少阈值量T,则电子设备110在516处选择退出MU-OFDMA模式。
在518处,电子设备110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由接入点120所强制的限制的情况下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无线网络上的发射信道。
以下提供了一些示例:
示例1.一种用于选择加入或退出多用户正交频率多址(MU-OFDMA)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电子设备: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以经由无线网络在共享信道带宽上进行通信;在所述MU-OFDMA模式期间,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大于第一阈值大小;响应于所述确定: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以及进入单用户模式以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包括: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传送禁用所述MU-OFDMA模式的指示;以及从所述接入点接收指示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禁用所述MU-OFDMA模式的确认信号
示例3.根据示例1或示例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在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之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第二阈值大小的大小;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大小,选择加入所述MU-OFDMA模式。
示例4.根据示例3所述的方法,选择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包括: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传送参与所述MU-OFDMA模式的请求;接收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的附加确认信号;以及重新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
示例5.根据示例3或示例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而启动定时器;以及延时选择加入所述MU-OFDMA模式,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示例6.根据示例3或示例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而启动定时器;以及延时所述确定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之后为止。
示例7.根据示例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大小的第三阈值大小以下。
示例8.根据示例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接入类别。
示例9.根据示例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决于上行链路队列中的最大延迟。
示例10.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启动定时器;以及在执行所述确定之前等待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示例11.根据前述示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响应于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启动定时器;以及;延时选择退出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示例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系统,所述处理器系统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施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根据多用户正交频率多址(MU-OFDMA)模式来管理无线网络上的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进入用于应用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的低延迟模式;以及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MU-OFDMA模式和所述低延迟模式期间,监视从所述无线网络上的接入点接收到触发的频率,以确定是继续使用所述MU-OFDMA模式还是选择退出(412)所述MU-OFDMA模式。
示例13.根据示例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进一步被配置成:确定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大于阈值频率;以及基于所述确定:将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所述MU-OFDMA模式中;以及继续监视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
示例14.根据示例12或示例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进一步被配置成:确定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低于阈值频率;响应于确定所述频率低于所述阈值频率,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以及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所述接入点强制的限制的情况下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
示例15.根据示例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确定基于最大排队延时。
示例16.一种用于选择退出多用户正交频率多址(MU-OFDMA)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当使用所述MU-OFDMA模式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指示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要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接入点接收用于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触发包括强制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执行发射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CCA);测量所述发射信道的信号强度;基于所测量的信号强度来估计(MCS);以及将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第一数据速率和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第二数据速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
示例17.根据示例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大于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来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以及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由所述接入点在所述强制的MCS中所强制的接入限制的情况下竞争用于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发射信道。
示例18.根据示例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是基于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比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大阈值量。
示例19.根据示例17或示例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包括向所述接入点传送操作模式指示(OMI)以指示所述电子设备选择不参与与所述接入点的所述MU-OFDMA模式。
示例20.根据示例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大于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和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之间的差小于阈值量;以及响应于所述确定,根据所述MU-OFDMA模式和所述强制的MCS来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示例2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系统,其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施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执行根据示例1至11和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结论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特征和/或方法的语言描述了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各个方面,但是所附权利要求的主题不必限于所描述的特定特征或方法。相反,这些具体特征和方法被公开作为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MU-OFDMA的切换方案的示例实施方式,并且其他等效特征和方法旨在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此外,描述了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应当理解,所描述的每个方面可以独立地实施或者可以结合一个或多个其它所描述的方面来实施。

Claims (21)

1.一种用于选择加入或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电子设备:
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以经由无线网络在共享信道带宽上进行通信(302);
在所述MU-OFDMA模式期间,确定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大于第一阈值大小(306);
响应于所述确定:
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310);以及
进入单用户模式以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包括:
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传送禁用所述MU-OFDMA模式的指示;以及
从所述接入点接收指示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禁用所述MU-OFDMA模式的确认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设备:
在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之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第二阈值大小的大小;以及
响应于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所述第二阈值的大小的所述确定,选择加入所述MU-OFDMA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加入所述MU-OFDMA模式包括:
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传送参与所述MU-OFDMA模式的请求;
接收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的附加确认信号;以及
重新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而启动定时器;以及
延时选择加入所述MU-OFDMA模式,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进入所述单用户模式而启动定时器;以及
延时所述确定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之后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确定所述上行链路队列大小已经减小到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大小的第三阈值大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基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接入类别。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或所述第二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取决于上行链路队列中的最大延迟。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启动定时器;以及
在执行所述确定之前等待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响应于进入所述MU-OFDMA模式,启动定时器;以及
延时选择退出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208)和处理器(206)系统,所述处理器系统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施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212),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
根据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模式来管理无线网络(130)上的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进入(404)用于应用的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的低延迟模式;以及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MU-OFDMA模式和所述低延迟模式期间,监视(408)从所述无线网络上的接入点接收到触发的频率,以确定是继续使用所述MU-OFDMA模式还是选择退出(412)所述MU-OFDMA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进一步被配置成:
确定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大于阈值频率;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
将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所述MU-OFDMA模式中;以及
继续监视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进一步被配置成:
确定从所述接入点接收到所述触发的所述频率低于阈值频率;
响应于确定所述频率低于所述阈值频率,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以及
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所述接入点强制的限制的情况下竞争用于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发射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确定是基于最大排队延时。
16.一种用于选择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MU-OFDMA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
当使用所述MU-OFDMA模式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向所述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指示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要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502);
从所述接入点接收用于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触发,所述一个或多个触发包括强制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504);
执行发射信道的空闲信道评估CCA(506);
测量所述发射信道的信号强度(508);
基于所测量的信号强度来估计MCS(510);以及
将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第一数据速率和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第二数据速率进行比较(512),以确定是否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51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大于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来选择退出所述MU-OFDMA模式;以及
进入单用户模式以在没有由所述接入点在所述强制的MCS中所强制的接入限制的情况下竞争用于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发射信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是基于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比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大阈值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退出包括向所述接入点传送操作模式指示(OMI)以指示所述电子设备选择不参与与所述接入点的所述MU-OFDMA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大于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
确定与所估计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数据速率和与所述强制的MCS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数据速率之间的差小于阈值量;以及
响应于所述确定,根据所述MU-OFDMA模式和所述强制的MCS来传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2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系统,所述处理器系统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施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所述接入模式管理器应用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和16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63903.8A 2019-12-13 2020-07-23 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的切换方案 Pending CN1143655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713,956 2019-12-13
US16/713,956 US11310693B2 (en) 2019-12-13 2019-12-13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CT/US2020/043240 WO2021118648A1 (en) 2019-12-13 2020-07-23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5533A true CN114365533A (zh) 2022-04-15

Family

ID=7204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3903.8A Pending CN114365533A (zh) 2019-12-13 2020-07-23 用于选择加入和退出多用户正交频分多址的切换方案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1310693B2 (zh)
EP (1) EP4000343A1 (zh)
JP (1) JP7300557B2 (zh)
KR (1) KR102607771B1 (zh)
CN (1) CN114365533A (zh)
DE (1) DE112020003880T5 (zh)
WO (1) WO2021118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0693B2 (en) 2019-12-13 2022-04-19 Google Llc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20220321713A1 (en) * 2021-04-02 2022-10-06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laying Audio at a Connected Audio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9268B (en) 2000-11-21 2003-01-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ntrolling channel switching in a UMTS network
EP2684399B1 (en) 2011-03-11 2018-05-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Fast link adaptation an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467379B2 (en) 2013-08-28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JP6166189B2 (ja) * 2014-01-30 2017-07-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US9942943B2 (en) * 2014-08-21 2018-04-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LAN
US9894641B2 (en) 2014-09-26 2018-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user up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743722A (zh) 2015-04-28 2018-02-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子信道化的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和空间重用过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285187B2 (en) * 2015-05-05 201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US10116361B2 (en) * 2015-06-02 2018-10-30 Newracom, Inc. Methods for uplink multiuser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US9826483B2 (en) * 2015-06-22 2017-11-2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 wakeup packet
US10594450B2 (en) 2016-02-15 2020-03-17 Apple Inc. Asymmetric OFDMA tone mapping and dynamic channel access using non-primary channels
US20170325264A1 (en) 2016-05-09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off techniques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single-user and multi-user modes
KR20170128019A (ko) 2016-05-13 2017-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06211254B (zh) 2016-06-15 2019-1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GB2552497B (en) * 2016-07-25 2020-12-02 Canon Kk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rigger frame by a 802.11ax access-point
US10568131B2 (en) 2016-10-17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user switching timer per access category (AC)
GB2558584B (en) 2017-01-06 2019-04-10 Canon Kk QoS management for multi-user and single user EDCA transmission mode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148060A (zh) 2017-05-23 2017-09-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其应用的移动终端
WO2019028785A1 (zh) 2017-08-10 2019-02-14 深圳益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WiFi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US20190230674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able mcs-based scheduling of wireless resources
CN112219423B (zh) 2018-06-07 202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US10849157B1 (en) * 2019-05-23 2020-11-24 Cisco Technology, Inc. Random access trigger frame based uplink OFDMA scheduling mechanism
US11310693B2 (en) 2019-12-13 2022-04-19 Google Llc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25162A1 (en) 2022-07-14
EP4000343A1 (en) 2022-05-25
WO2021118648A1 (en) 2021-06-17
DE112020003880T5 (de) 2022-05-12
JP2023504335A (ja) 2023-02-03
US11743765B2 (en) 2023-08-29
KR102607771B1 (ko) 2023-12-01
US20230354094A1 (en) 2023-11-02
US20210185592A1 (en) 2021-06-17
KR20220047594A (ko) 2022-04-18
US11310693B2 (en) 2022-04-19
KR20230166149A (ko) 2023-12-06
JP7300557B2 (ja)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68724A1 (en)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multiple random backoff oper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763159B2 (en) Dynamic algorithms for WLAN-cellular performance estimation, access selection, and traffic offload
KR102114786B1 (ko)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591550B2 (ja) Wi−Fiとの共存のためのリッスンビフォアトーク負荷ベースチャネルアクセス
KR20170008231A (ko) 광대역 링크 설정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JP2021513783A (ja) 協調マルチアクセスポイントap伝送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US20230354094A1 (en) Switching Scheme for Opting In and Out of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N114514773A (zh) 多接入点(ap)网络中基于简档的客户端引导
KR20180075511A (ko) 다수의-사용자 송신들을 위한 향상된 분배 채널 액세스 파라미터들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JP67401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集中制御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547473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46340A1 (ja) 装置及び方法
KR10202020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JP2018519717A (ja) 省電力トリガ
KR20220006635A (ko) 업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US2023016485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lan
KR102666491B1 (ko) 다중 사용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액세스를 옵트인 및 옵트아웃하기 위한 스위칭 방식
CN117693996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协调传输机会共享的方法和设备
JP2018519704A (ja) 省電力トリガ
EP417830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ink-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230026269A (ko) 무선랜에서 양방향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127698A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23543A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