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2443A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2443A
CN114342443A CN202080060154.3A CN202080060154A CN114342443A CN 114342443 A CN114342443 A CN 114342443A CN 202080060154 A CN202080060154 A CN 202080060154A CN 114342443 A CN114342443 A CN 114342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01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懿夫
内山博允
草岛直纪
古市匠
松田大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42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2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通信控制设备(20)包括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24)向第一通信设备(401)和/或第二通信设备(402)通知关于在第一通信设备(401)和第二通信设备(402)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第一通信设备(401)或第二通信设备(402)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电接入方案和无线电网络(下文中也称为“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LTE-A)”、“LTE-Advanced Pro(LTE-A Pro)”、“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或“进一步的EUTRA(FEUTRA)”)已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中审查。注意的是,在以下描述中,LTE包括LTE-A、LTE-A Pro和EUTRA,并且NR包括NRAT和FEUTRA。在LTE和NR中,基站装置(基站)也称为演进型NodeB(eNodeB),并且终端设备(移动站、移动站设备和终端)也称为用户装备(UE)。LTE和NR是蜂窝通信系统,其中被基站装置覆盖的多个区域以蜂窝方式布置。单个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LTE中,已支持汽车中各种类型的车辆到任何物(V2X)通信,诸如车辆到车辆(V2V)通信、车辆到行人(V2P)通信和车辆到基础设施/网络(V2I/N)通信。LTE中的V2X支持诸如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对行人的警告之类的用例。为了支持V2X,使用侧链路(也称为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注意的是,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V2X通信的侧链路通信。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7-208796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同时,相关技术中的D2D和V2X已经支持广播通信。另一方面,为了支持如上所述的各种用例,除了广播通信之外,还研究了对单播通信和组播(多播)通信的支持。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在由NR V2X表示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到设备通信(侧链路通信)中实现高质量的单播通信和组播通信,要求对设备到设备通信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或波束赋形技术。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可以在终端设备之间的设备到设备通信中实现高质量的侧链路通信的技术。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V2X通信的图。
图2是图示V2X通信的整体图像的示例的图。
图3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
图4是根据场景1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5是根据场景2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6是根据场景3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7是根据场景4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8是根据场景5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9是根据场景6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的概述的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的概述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3是图示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配置示例的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理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的概述的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主终端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注意的是,在以下每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通过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之后附上不同的数字来区分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要素。例如,根据需要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要素区分为基站装置201与202。但是,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要素中的每一个的情况下,仅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在不需要特别区分基站装置201与202的情况下,这些基站装置简称为基站装置20。
此外,将根据下面要描述的项目的顺序来描述本公开。
1.介绍
1-1.V2X通信的整体图像
1-2.V2X用例
1-3.物理层增强
1-4.V2X操作场景
2.第一实施例
2-1.第一实施例的概述
2-2.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2-3.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
3.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3-1.第一修改示例
3-2.第二修改示例
4.第二实施例
4-1.第二实施例的概述
4-2.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4-3.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
5.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5-1.第一修改示例
5-2.第二修改示例
6.其他修改示例
7.结论
<1.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为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提供了通信功能。但是,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支持用于与移动终端不同的移动体(诸如汽车、无人机或机器人)的通信变得重要。
例如,近年来,移动通信系统被要求支持车辆到一切(V2X)通信作为用于汽车的通信。用于汽车的通信的示例包括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TS)等实现的道路-车辆通信,以及通过侧链路通信等实现的车辆到车辆通信等。这些通信技术可以是用于实现未来自主驾驶的重要技术。
在此,V2X通信是车辆与“某物”之间的通信。图1是图示V2X通信的图。在此,“某物”的示例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网络、行人等。车辆之间的通信被称为车辆到车辆(V2V)通信。此外,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被称为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此外,车辆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被称为车辆到网络(V2N)通信。此外,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被称为车辆到行人(V2P)通信。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V2X中的车辆、基础设施、网络和行人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作为用户装备(UE)与其他方通信,或者可以作为基站(无线电接入网)与其他方通信。
<1-1.V2X通信的整体图像>
图2是图示V2X通信的整体图像的示例的图。在图2的示例中,云服务器具有V2X的应用服务器(APP服务器)功能。云服务器经由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连接到核心网络。核心网络包括具有V2X通信的控制功能的设备。多个基站连接到核心网络。基站(RAN)具有与终端设备(UE的示例,图2的示例中的车辆)执行无线电通信的功能(例如,使用Uu接口的Uu链路连接功能)。
此外,基站具有支持诸如V2V通信、V2P通信之类的直接通信(例如,侧链路通信)的功能。注意的是,路边单元(RSU)被部署为道路上的基础设施。作为RSU,可以想到诸如基站型RSU和UE型RSU之类的两种RSU。RSU包括例如V2X的APP提供功能、数据中继功能等。
<1-2.V2X用例>
作为汽车的无线电通信,到目前为止主要执行了802.11p中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开发。但是,近年来,作为基于长期演进(LTE)的车载通信的“基于LTE的V2X”的标准化已被执行。在基于LTE的V2X通信中,支持交换基本安全消息等。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进V2X通信,已经研究了使用5G技术(新无线电(NR))的NR V2X通信。
图3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V2V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前方接近警告、交叉路口碰撞避免、紧急车辆警告、编队行驶、超车停止警告和道路施工警告。此外,V2I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道路安全信息的通知、与交通灯的协作、停车场辅助、收费等。此外,V2P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弱势道路用户警告等。此外,V2N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动态链接共享、远程驾驶和车载娱乐。
NR V2X通信支持要求高可靠性、低时延、高速通信和高容量的新用例,这是基于LTE的V2X无法支持的。在图3的示例中,例如,例示动态地图、远程驾驶等的提供。此外,例示了其中在车辆之间或道路和车辆之间交换传感器数据的传感器数据共享,以及用于编队行驶的编队用例。NR V2X通信的用例和要求在3GPP TR 22.886等中进行了描述。将在以下(1)至(4)中简要描述一些用例。
(1)车辆编队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编队行驶。编队行驶是指多个车辆在编队中在同一方向上行驶。在领导该编队行驶的车辆与其他车辆之间交换用于控制编队行驶的信息。NRV2X通信被用于交换这种信息。通过使用NR V2X通信交换信息,可以进一步减小编队行驶中的车辆间距离。
(2)扩展传感器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传感器相关信息(数据处理之前的原始数据或经处理的数据)的交换。传感器信息包括例如由安装在周围车辆和RSU上的本地传感器获得的感测结果、实时视频图像等。车辆经由周围车辆、RSU、行人、V2X应用服务器等获取传感器信息。
通过获取这些传感器信息,车辆可以获取从其自身传感器信息中无法获得的信息,并且可以辨别更广的环境范围。在这个用例中,需要交换大量信息,因此通信要求高数据速率。
(3)高级驾驶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半自动行驶和全自动行驶。例如,RSU与周围车辆共享从RSU拥有的传感器等获得的辨别信息。因而,每个车辆可以在使车辆的轨迹和操作彼此同步和协作的同时执行调整。通过使用NR V2X通信,每个车辆还可以与周围车辆共享驾驶的目标和意图。
(4)远程驾驶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远程操作者的远程操作或V2X应用。远程操作被用于例如无法驾驶的人或危险区域。可替代地,远程操作也适用于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路线或行驶道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基于云计算的操作作为用于公共交通工具的远程操作。在这个用例中,通信要求高可靠性和低传输时延。
注意的是,上述用例仅仅是示例。本实施例的V2X通信的用例可以是其他用例。
<1-3.物理层增强>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LTE V2X要求物理层的进一步增强。目标链路的示例包括作为诸如基站或RSU之类的基础设施与终端之间的链路的Uu链路,以及作为终端之间的链路的PC5链路(侧链路)。以下(1)至(9)是主要增强的示例。
(1)信道格式
(2)侧链路反馈通信
(3)侧链路资源分配方法
(4)车辆位置信息估计技术
(5)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
(6)对单播通信和多播通信的支持
(7)多载波通信、载波聚合
(8)MIMO/波束赋形
(9)对高频(例如,6GHz或更高)的支持
注意的是,(1)的信道格式的增强的示例包括灵活的数字学、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多天线支持、波形等。此外,(2)的侧链路反馈通信的增强的示例包括HARQ、信道状态信息(CSI)等。
<1-4.V2X操作场景>
接下来,将参考图4至9描述V2X的通信操作场景的示例。在V2N通信中,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仅在DL/UL通信中是简单的,但在V2V通信中可以设想各种通信路径。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V2V通信的示例来描述每个场景,但是相似的通信操作可以应用于V2P和V2I。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目的地不是车辆而是行人、基站或RSU。
(1)场景1
图4是根据场景1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1中,车辆(UE的示例)和车辆(UE的示例)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彼此直接通信。侧链路是终端(诸如PC5)之间的通信链路。侧链路除了PC5之外还可以被称为V2V通信链路、V2P通信链路、V2I通信链路等。在图4的示例中,车辆和车辆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彼此直接通信,而不使用无线电接入网。注意的是,在图4的示例中,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被图示为无线电接入网,但是无线电接入网不限于E-UTRAN。例如,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NG-RAN。
(2)场景2
图5是根据场景2的V2V通信示例。在场景2中,车辆(UE的示例)和车辆经由无线电接入网彼此通信。在图5的示例中,数据从一个车辆发送到多个车辆。注意的是,在图5中,Uu指示Uu接口。Uu接口是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电接口。UL指示上行链路并且DL指示下行链路。在图5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但是无线电接入网不限于E-UTRAN。例如,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NG-RAN。
(3)场景3
图6是根据场景3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3中,车辆和车辆经由RSU和无线电接入网彼此通信。在图6的示例中,数据从一个车辆发送到多个车辆。在图6的示例中,一个车辆和RSU通过侧链路通信连接。在图6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但是无线电接入网不限于E-UTRAN。例如,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NG-RAN。此外,在图6中,RSU被示为作为UE操作的设备,但不限于此。例如,RSU可以作为RAN操作,或者可以作为图6的RAN(E-UTRAN或NG-RAN)的一部分(例如,gNB-DU、RRH、RRU)操作。
(4)场景4
图7是根据场景4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4中,车辆和车辆经由RSU和无线电接入网彼此通信。在图7的示例中,多个车辆和RSU通过侧链路通信连接。在图7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但是无线电接入网不限于E-UTRAN。例如,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NG-RAN。此外,在图7中,RSU被示为作为UE操作的设备,但不限于此。例如,RSU可以作为RAN操作,或者可以作为图7的RAN(E-UTRAN或NG-RAN)的一部分(例如,gNB-DU、RRH、RRU)操作。
(5)场景5
图8是根据场景5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5中,车辆和车辆经由RSU彼此通信而无需无线电接入网。图8中所示的RSU是固定站类型RSU。在图8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并且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例如NG-RAN。此外,在图8中,RSU被示为作为UE操作的设备,但不限于此。例如,RSU可以作为RAN操作,或者可以作为图8的RAN(E-UTRAN或NG-RAN)的一部分(例如,gNB-DU、RRH、RRU)操作。
(6)场景6
图9是根据场景6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6中,车辆和车辆经由RSU彼此通信而无需无线电接入网。图9中所示的RSU是移动台类型RSU。在图9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并且无线电接入网可以是例如NG-RAN。此外,在图9中,RSU被示为作为UE操作的设备,但不限于此。例如,RSU可以作为RAN操作,或者可以作为图9的RAN(E-UTRAN或NG-RAN)的一部分(例如,gNB-DU、RRH、RRU)操作。
<2.第一实施例>
<2-1.第一实施例的概述>
在相关技术的V2X通信(例如,3GPP Rel.12或之后的V2X通信)和D2D通信中已经支持广播通信。另一方面,在NR V2X通信中,例如,在上述场景1至6中执行V2X通信的情况下,除了广播通信之外还需要执行单播通信或组播(多播)通信,并且担心业务量增加和通信质量恶化。
换句话说,在NR V2X通信中,例如在一个车辆(UE的一个示例)和一个车辆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要求支持高质量的通信,诸如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通信。但是,当执行这种侧链路通信的车辆的数量增加并且业务量增加时,存在侧链路通信的质量恶化并且无法满足超时延的要求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将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V2X或D2D侧链路通信来提高侧链路通信的质量。将参考图10和11来描述这个特征。图10和1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的概述的图。
如图10中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20和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1和402。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基站20管理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中的波束。
具体而言,如图10中所示,终端设备40例如通过在扫掠波束的同时测量基准信号(RS)的RS接收功率(RSRP)来执行波束测量(步骤S1)。终端设备40将波束测量的结果通知给基站20(步骤S2)。注意的是,终端设备40可以测量RS强度指示符(RSSI)或RS接收质量(RSRQ)代替RSRP。
接下来,如图11中所示,基站20基于终端设备40的测量结果确定要用于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步骤S3)。基站20将关于所确定的波束的信息(下文中,也称为波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步骤S4)。终端设备40基于从基站20获取的波束信息生成波束,并通过使用生成的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步骤S5)。
因而,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使用波束赋形技术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因而,可以提高侧链路通信的质量。此外,例如,考虑到其他终端设备(未示出)的通信,基站20可以通过确定要用于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来确定终端设备40的波束。因而,可以提高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的质量。
注意的是,与终端设备40的D2D通信在图10和11中被图示为侧链路通信,但是在V2X侧链路通信中可以类似地执行使用波束赋形技术的通信。
<2-2.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配置示例的图。图12中所示的信息处理系统1是包括能够进行侧链路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移动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1是例如使用新无线电(NR)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这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也称为第5代系统(5GS)。注意的是,信息处理系统1不限于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并且可以是例如智能运输系统(ITS)。此外,信息处理系统1不限于蜂窝通信系统,并且可以是例如其他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无线局域网(LAN)系统、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或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1可以使用NR无线电接入技术经由无线电网络向移动设备提供执行应用处理的功能(例如,边缘功能)。NR是一种类型的蜂窝通信技术,并且通过蜂窝式部署被基站装置覆盖的多个区域使得移动设备能够移动通信。
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NR包括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和进一步的EUTRA(FEUTRA)。注意的是,单个基站可以管理多个小区。与NR对应的小区可以被称为NR小区。
NR是LTE(第四代通信,包括LTE-Advanced和LTE-Advanced Pro)的下一代(第五代)无线接入技术(RAT)。NR是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其可以与各种用例对应,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已经以与这些用例中的使用场景、要求、布置场景等对应的技术框架为目标研究了NR。
注意的是,NR的基站可以被称为下一代RAN(NGRAN)节点。NGRAN是指在核心网络是5G核心(5GC)的情况下的RAN(与5GC具有参考点的RAN)。即,NGRAN可以包括gNodeB(gNB)和ng-eNodeB(ng-eNB)。此外,在NR中,移动设备可以被称为用户装备(UE)。
[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如图12中所示,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管理装置10、基站装置20、基站装置30、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此外,图13是图示信息处理系统1的具体配置示例的图。除上述配置之外,信息处理系统1还可以包括云服务器装置CS,但它可以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
构成信息处理系统1的多个设备构成网络N1。网络N1是例如无线电网络。例如,网络N1是通过使用诸如NR之类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N1包括无线电接入网RAN和核心网络CN。
注意的是,图中的设备可以被认为是逻辑意义上的逻辑节点。即,图中的一些设备可以由虚拟机(VM)、容器(Container)、应用容器引擎(Docker)等实现,并且它们可以安装在物理上相同的硬件上。
[云服务器装置]
云服务器装置CS(参见图13)是连接到网络N2的处理装置(例如,服务器装置)。例如,云服务器装置CS是处理来自客户端计算机(例如,移动设备50)的请求的服务器主机计算机。云服务器装置CS可以是PC服务器、中程服务器或大型机服务器。
在此,网络N2是经由网关设备(例如,UPF、S-GW或P-GW)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网络。即,网络N2是数据网络(DN)。此外,例如,网络N2是诸如互联网、本地互联网协议(IP)网络或电话网络(例如,固定电话网络或移动电话网络)之类的通信网络。注意的是,云服务器装置可以被改称为服务器装置、处理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
[管理装置]
管理装置10(参见图12和13)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是用作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的装置。管理装置10与网关设备一起构成核心网络CN的一部分。核心网络CN是诸如移动通信运营商之类的预定实体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CN是5G核心网络(5GC)。注意的是,预定实体可以与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装置20和30的实体相同或不同。
注意的是,管理装置10可以具有网关的功能。例如,当核心网络是5GC时,管理装置10具有作为用户平面功能(UPF)的功能。此外,管理装置10可以是SMF、PCF、UDM等。此外,或者可替代地,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SMF、PCF、UDM等。
管理装置10连接到多个基站装置20中的每一个和多个基站装置30中的每一个。例如,在5GS的情况下,AMF(10)和NG-RAN(20,30)之间存在N2参考点,并且AMF(10)和NG-RAN(20,30)经由NG接口在逻辑上彼此连接。
管理装置10可以管理基站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之间的通信。例如,管理装置10以由多个小区形成的区域(例如,跟踪区域、RAN通知区域)为单位为每个移动设备50管理网络N1中的每个移动设备50的位置。注意的是,管理装置10可以以小区为单位针对每个移动设备50掌握和管理移动设备50连接到哪个基站装置(或哪个小区)、移动设备50存在于哪个基站装置(或哪个小区)的通信区域中等。
由基站提供的小区被称为服务小区。服务小区包括主小区(PCell)和辅小区(SCell)。在对UE(例如,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提供双连接性(例如,EUTRA-EUTRA双连接性、EUTRA-NR双连接性(ENDC)、与5GC的EUTRA-NR双连接性、NR-EUTRA双连接性(NEDC)、NR-NR双连接性)的情况下,由主节点(MN)提供的PCell和(一个或多个)SCell被称为主小区组。而且,服务小区可以包括主辅小区(PSCell)或主SCG小区。即,在向UE提供双连接性的情况下,由辅节点(SN)提供的PSCell和(一个或多个)SCell被称为辅小区组(SCG)。
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可以与一个小区对应。此外,与一个小区对应的系统带宽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带宽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UE配置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并且一个带宽部分可以被用作用于UE的活跃BWP。此外,对于每个小区、每个分量载波或每个BWP,移动设备50可以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例如,频带、数字学(子载波间距)和时隙配置)可以不同。
[基站装置]
基站装置20(参考图12和13)是与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是构成V2N通信中的网络的装置。基站装置20是一种类型的通信装置。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20可以是与无线点基站(基站、Node B、eNB、gNB等)或无线电接入点(接入点)对应的装置。而且或可替代地,在基站装置是eNB、gNB等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被称为3GPP接入。而且或可替代地,在基站装置是无线电接入点(接入点)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被称为非3GPP接入。而且或可替代地,基站装置2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中继节点)。而且或可替代地,基站装置20可以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光学馈送装置。而且或可替代地,在基站装置是gNB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被称为gNB中央单元(CU)和gNB分布式单元(DU)的组合或者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gNB中央单元(CU)托管接入层的多个上层(例如,RRC、SDAP和PDCP)以用于与UE通信。另一方面,gNB-DU托管接入层的多个下层(例如,RLC、MAC、PHY)。即,在稍后将描述的消息/信息当中,RRC信令可以由gNB CU生成,并且DCI可以由gNB-DU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称为基站装置。基站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其他基站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执行无线电通信。例如,在多个基站装置20和30是由eNB的组合或eNB和gNB的组合形成的情况下,这些装置可以通过X2接口连接。
而且或可替代地,在多个基站装置20和30是由gNB的组合或eNB和gNB的组合形成的情况下,这些装置可以通过Xn接口连接。而且或可替代地,在多个基站装置20和30是由gNB中央单元(CU)和gNB分布式单元(DU)的组合形成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通过F1接口连接。后面将描述的消息/信息(RRC信令或DCI的信息)可以在多个基站装置20、30之间被通信(例如,经由X2接口、Xn接口和F1接口)。
注意的是,由基站装置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无线电LAN技术。由基站装置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此外,由基站装置2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通信)。
基站装置30(参考图12和13)是与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基站装置30是构成V2I通信中的基础设施的装置。
与基站装置20类似地,基站装置30是一种类型的通信装置。基站装置30是例如与无线电基站(基站、Node B、eNB、gNB等)或无线电接入点(接入点)对应的装置。
基站装置3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基站装置30可以是诸如路边单元(RSU)之类的路边基站装置。此外,基站装置20可以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光学馈送装置。基站装置3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其他基站装置30和基站装置20执行无线电通信。
注意的是,由基站装置3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无线电LAN技术。由基站装置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其他无线电接入技术。此外,由基站装置3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通信)。
注意的是,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能够经由基站装置-核心网络接口(例如,NG接口、S1接口等)彼此通信。这个接口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此外,基站装置可以能够经由基站装置之间的接口(例如,Xn接口、X2接口等)彼此通信。这个接口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
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由各种实体使用、操作和/或管理。例如,可以将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移动虚拟网络使能器(MVNE)、中立主机网络(NHN)运营商、企业、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员会等),房地产(建筑物、公寓等)管理者、个人等视为实体。
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装置20和30的实体不限于此。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由一个运营商安装和/或操作,或者可以由一个个人安装和/或操作。
安装和操作基站装置20的实体不限于此。例如,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由多个运营商或多个个人共同安装和操作。此外,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由多个运营商或多个个人使用的共享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设施可以由不同于用户的第三方安装和/或操作。
注意的是,基站装置的概念不仅包括施主基站,而且还包括中继基站(也称为中继站或中继站装置)。此外,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具有基站的功能的结构,而且还包括安装在该结构中的装置。结构是例如建筑物,诸如多层建筑物、房屋、钢塔、车站设施、机场设施、港口设施或体育场。注意的是,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还包括诸如隧道、桥梁、大坝、墙壁或钢柱之类的非建筑物结构,以及诸如起重机、闸门或风车之类的设施。此外,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陆地上(狭义的地面上)的结构或地下结构,而且还包括诸如码头或巨型浮体之类的水上结构,以及诸如海洋观测设施之类的水下结构。基站装置可以被改称为处理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
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固定站或被配置为可移动的基站装置(移动站)。例如,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中的装置,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可以将具有移动性的中继站装置视为作为移动站的基站装置20和30。此外,原本具有移动性并具有基站装置的功能(至少是基站装置的功能的一部分)的装置(诸如车辆、无人机(飞行器)或智能电话)也与作为移动站的基站装置20和30对应。
在此,移动体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或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陆地上(狭义的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车辆,诸如汽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火车或线性马达车)或在地下(例如,在隧道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地铁)。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水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船舶,诸如客船、货船或气垫船)或在水下移动的移动体(例如,潜水船,诸如潜水器、潜艇或无人潜水机)。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飞行器,诸如飞机、飞艇和无人机)或者在大气外移动的移动体(例如,人造天体,诸如人造卫星、航天器、空间站或探测器)。
此外,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的地面基站装置(ground stationapparatuses)。例如,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部署在地面上的结构中的基站装置,或者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的基站装置。更具体而言,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诸如建筑物的结构中的天线以及连接到天线的信号处理装置。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结构或移动体本身。“地面”是广义的地面,不仅包括陆地(狭义的地面),而且还包括地下、水上和水下。注意的是,基站装置20和30不限于地面基站装置。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能够漂浮在空气中或空间中的非地面基站装置(非地面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是飞行器站装置或卫星站装置。
飞行器站装置是能够漂浮在大气(包括平流层)中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诸如飞行器。飞行器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飞行器等中的装置,或者可以是飞行器本身。注意的是,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飞机和滑翔机之类的重型飞行器,而且还包括诸如气球和飞艇之类的轻型飞行器。此外,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重型飞行器和轻型飞行器,而且还包括诸如直升机和旋翼机之类的旋翼飞机。注意的是,飞行器站装置(或其上安装有飞行器站装置的飞行器)可以是诸如无人机之类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注意的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概念还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系统(UAS)和系留UAS(tethered UAS)。此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概念包括比空气更轻的UAS(LTA)和比空气更重的UAS(HTA)。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其他概念还包括高空UAS平台(HAP)。
卫星站装置是能够漂浮在大气之外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卫星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诸如人造卫星之类的空间导航体中的装置,或者可以是空间导航体本身。用作卫星站装置的卫星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中的任何卫星。卫星站装置可以是安装在低地球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高椭圆轨道卫星中的装置。
基站装置20和30的覆盖范围可以具有像宏小区那样的大规模,或者具有像微微小区那样的小规模。基站装置20和30的覆盖范围可以具有与毫微微小区相当的极小规模。此外,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具有波束赋形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20和30可以为每个波束形成小区或服务区。
[终端设备和移动设备]
终端设备40是与基站装置20或基站装置3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终端设备40是例如移动电话、智能设备(智能电话或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50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2M)设备或物联网(IoT)设备(例如,它可以被称为MTC UE、NB-IoT UE或Cat M UE)。
终端设备40可以与移动设备50和其他终端设备40执行侧链路通信。注意的是,由终端设备4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链路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通信)。
移动设备50是与基站装置20或基站装置2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可移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设备5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移动设备50可以是在道路上移动的车辆,诸如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或摩托车,或者安装在车辆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移动设备50可以与终端设备40和其他移动设备50执行侧链路通信。移动设备50在执行侧链路通信时可以使用自动重传技术,诸如HARQ。注意的是,由移动设备5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链路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通信)。
注意的是,“移动设备”是一种类型的通信设备,并且也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设备、终端设备或终端。“移动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被配置为可移动的通信设备,而且还包括其中安装有通信设备的移动体。此时,移动体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可以是在陆地上(狭义的地面上)、地下、水上或水下移动的移动体。此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内移动的移动体(诸如无人机(航空UE)或直升机),或者可以是在大气外移动的移动体(诸如人造卫星)。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便携式终端之类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终端设备),而且还包括安装在结构或移动体中的设备。结构或移动体本身可以被视为通信设备。此外,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移动设备(终端设备、汽车等),而且还包括基站装置(施主基站、中继基站等)。通信设备是一种类型的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移动设备50、终端设备40以及基站装置20和30通过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电波或光学无线电通信)彼此连接。在移动设备50从某个基站装置的通信区域(或小区)移动到其他基站装置的通信区域(或小区)的情况下,执行移交(或切换)或小区选择(重选)。
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同时连接到多个基站装置或多个小区以执行通信。例如,在一个基站装置可以提供多个小区的情况下,移动设备50或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小区作为PCell并使用其他小区作为SCell来执行载波聚合。
而且,或者可替代地,在多个基站装置中的每一个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情况下,移动设备50或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使用由一个基站装置(MN(例如,MeNB或MgNB))管理的作为PCell或PCell和(一个或多个)SCell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并使用由其他基站装置(SN(例如,SeNB或SgNB))管理的作为PSCell或PSCell和(一个或多个)SCell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来执行DC。注意的是,DC可以被称为多连接性(MC)。可替代地,移动设备50与终端设备40可以经由不同基站装置的小区(具有不同小区标识符或相同小区标识符的多个小区)使用经协调的多点发送和接收(CoMP)技术与多个基站装置通信。
注意的是,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不一定是人直接使用的设备。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是安装在工厂中的机器等中(如在所谓的机器类型通信(MTC)中)的传感器。此外,移动设备50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2M)设备或物联网(IoT)设备。此外,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是具有中继通信功能的设备,如由设备到设备(D2D)和车辆到一切(V2X)所代表的。此外,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是在无线回程等中使用的被称为客户端场所装备(CPE)的设备。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构成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每个设备的配置。
[管理装置的配置]
管理装置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是管理基站装置20与30之间的通信的装置。当核心网络CN是5GC时,管理装置10是具有作为AMF或SMF、UPF的功能的装置。
管理装置10具有执行应用处理的功能(例如,边缘功能),并且可以用作诸如应用服务器之类的服务器装置。更具体而言,在UPF部署在局域网中的情况下(即,在UPF是本地UPF的情况下),用于边缘计算的装置可以部署在DN和UPF之间具有N6参考点的DN中。用于边缘计算的装置可以包括在管理装置10中。用于边缘计算的装置可以作为例如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平台、MEC主机和MEC应用进行操作。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管理装置10的配置示例的图。管理装置10包括网络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注意的是,图17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功能配置不同。此外,管理装置10的功能可以被分布为物理上划分成要实施的多个配置的功能。例如,管理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装置。
(网络通信单元)
网络通信单元11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是网络接口或设备连接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
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包括局域网(LAN)接口(诸如网络接口卡(NIC)),或者可以包括由通用串行总线(USB)主机控制器、USB端口等配置的USB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用作用于管理装置10的通信手段。网络通信单元11在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下与基站装置20和30通信。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2是能够读写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或硬盘等。存储单元12用作用于管理装置10的存储手段。存储单元12存储例如移动设备50的连接状态。例如,存储单元12存储移动设备50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状态和EPS连接管理(ECM)状态。存储单元12可以用作存储移动设备50的位置信息的归属存储器。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3是控制管理装置1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13由例如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13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由执行存储在管理装置10中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注意的是,控制单元13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FPGA中的任何电路都可以被看作是控制器。
[基站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基站装置20的配置。基站装置20是与移动设备50(或终端设备4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并且是控制移动设备50(或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基站装置20是例如用作无线电基站、无线电中继站、无线电接入点等的装置。此时,基站装置20可以是光学馈送装置,诸如RRH。如上所述,基站装置20是构成V2N通信中的网络的装置。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的配置示例的图。如图15中所示,基站装置2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21、存储单元22、网络通信单元23和控制单元24。注意的是,图15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功能配置不同。此外,基站装置20的功能可以被分布为物理上划分成要实施的多个配置的功能。
(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21是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和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0、终端设备40、基站装置30和其他基站装置2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电通信单元21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操作。注意的是,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符合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案。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与NR和LTE都兼容。除了LTE之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还可以与W-CDMA或cdma 2000兼容。无线电通信单元21还可以符合NR、LTE、W-CDMA和cdma 2000以外的无线电接入方案。
无线电通信单元2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分别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注意的是,在无线电通信单元21符合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案的情况下,无线电通信单元21的每个单元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案被单独配置。例如,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可以在LTE和NR中被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211处理经由天线21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接收处理单元211对上行链路信号执行诸如正交解调、AD转换和合成处理之类的信号处理,以生成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单元211将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4。
发送处理单元212执行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处理。例如,发送处理单元212对从控制单元24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执行诸如编码处理、DA转换和正交调制之类信号处理,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处理单元212从天线213发送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22是能够读写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存储单元22用作用于基站装置20的存储手段。
(网络通信单元)
网络通信单元23是用于与其他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其他基站装置20、基站装置30、云服务器装置CS等)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例如,网络通信单元23包括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此外,网络通信单元2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用作用于基站装置20的网络通信手段。网络通信单元23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与其他装置(例如,管理装置10、云服务器装置CS等)通信。网络通信单元23的配置可以与管理装置10的网络通信单元11的配置相似。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24是控制基站装置2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24例如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之类的处理器(硬件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24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由执行存储在基站装置20中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注意的是,控制单元24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FPGA中的任何项都可以被看作是控制器。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24控制基站装置20的每个单元,但是在此,将主要描述控制单元24执行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控制的情况。
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4基于由终端设备40获得的波束测量结果确定要用于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此外,控制单元24获取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的波束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执行波束恢复。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15中所示,控制单元24包括测量设置单元241、结果获取单元242、波束确定单元243、报告获取单元244和恢复确定单元245。构成控制单元24的每个块(测量设置单元241到恢复确定单元245)是指示控制单元24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每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功能块的配置方法是任意的。注意的是,控制单元24可以配置在与上述功能块的功能单元不同的功能单元中。
测量设置单元241设置由终端设备40执行的波束测量所需的参数。例如,测量设置单元241设置用于终端设备40发送要经受波束测量的基准信号RS的资源和周期。以下(1)至(7)是要经受波束测量的主要基准信号RS的示例。
(1)SLSS(侧链路同步信号)
(2)DMRS(解调基准信号)
(3)PTRS(相位跟踪基准信号)
(4)CSI-RS(信道状态指示基准信号)
(5)SRS(探测基准信号)
(6)AGC(自动增益控制)训练信号
(7)波形
测量设置单元241向执行波束测量的终端设备40通知关于波束测量的信息(例如,关于基准信号RS的信息,诸如用于发送基准信号RS的资源或周期)。测量设置单元241例如通过使用以下(1)至(5)来通知关于波束测量的信息(在下文中,也称为测量信息)。
(1)RRC(无线电资源控制)
(2)SIB(系统信息块)
(3)PBCH(物理广播信道)
(4)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5)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注意的是,测量设置单元241可以例如确定波束测量所需的参数,诸如当终端设备40执行波束测量时波束的输出方向(包括波束扫掠的范围和周期)和波束的增益。测量设置单元241将所确定的参数作为测量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
结果获取单元242从终端设备40获取波束测量的结果。注意的是,稍后将参考图16描述由终端设备40执行的波束测量。结果获取单元242获取由终端设备40测量的基准信号RS的RS接收功率(RSRP)。可替代地,代替RSRP,结果获取单元242可以获取RS强度指示符(RSSI)或RS接收质量(RSRQ)。
此外,除了基准信号RS的RSRP之外,结果获取单元242还可以获取例如同步信号、信道繁忙率(CBR)、信道占用率(CR)、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干扰级别(例如,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移动性信息等。注意的是,移动性信息包括例如关于移动体的运动参数的信息,诸如在诸如车辆之类的移动设备50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情况下移动体的速度和行驶方向。
波束确定单元243基于由结果获取单元242获取的波束测量的结果来确定终端设备40在侧链路通信时要使用的波束。波束确定单元243根据例如终端设备40的发送侧或接收侧的接收功率、干扰级别(例如,SINR)或波束的拥塞程度来确定用于发送和接收两者的终端设备40的波束。波束的拥塞程度是例如使用相同波束的终端设备40的数量。
例如,波束确定单元243将由波束的仰角、波束的方位角和波束宽度中的至少一个指定的波束的输出方向确定为由终端设备40在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波束。可替代地,波束确定单元243可以确定波束的增益。波束确定单元243生成包括所确定的波束的输出方向或所确定的波束的增益的波束信息。波束确定单元243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将生成的波束信息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
注意的是,波束确定单元243可以为一个终端设备40生成波束信息,使得在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和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分别使用不同的波束。即,波束确定单元243可以分别生成用于发送的波束信息和用于接收的波束信息,并将用于发送的波束信息和用于接收的波束信息通知给一个终端设备40。在此,波束确定单元243确定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所有终端设备40的波束。
此外,波束确定单元243为多个侧链路通信中的每一个确定波束。即,波束确定单元243确定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每组终端设备40的波束。如上所述,波束确定单元243为多个侧链路通信中的每一个确定波束,因此可以确定对于每个侧链路通信最优的波束。因此,即使在执行多个侧链路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每个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质量。
报告获取单元244通过使用由波束确定单元243确定的波束从已经执行了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获取侧链路通信的结果(在下文中,也称为波束报告)。由报告获取单元244获取的波束报告包括与接收功率相关的参数、与信道状态相关的参数和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与接收功率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RSRP、RSSI、RSRQ等。此外,与信道状态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等级指示符(RI)等。
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CBR反馈、CR反馈和混合ARQ(HARQ)反馈。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业务模式、能力和由终端设备40提供的服务的类型等。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可以包括侧链路通信的QoS要求、侧链路通信的QoE要求以及关于发送功率和功耗的信息(诸如终端设备40的剩余电池电量等)。
恢复确定单元245基于由报告获取单元244获取的波束报告来确定用于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是否处于波束故障状态。在终端设备40通过使用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时确定通信信道的性能恶化的情况下,恢复确定单元245确定是波束故障。具体而言,在侧链路通信中终端设备40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或者在侧链路通信中的干扰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恢复确定单元245确定通信信道的性能恶化。
已经确定波束处于波束故障状态的恢复确定单元245执行波束恢复。具体而言,恢复确定单元245通过选择具有更好性能的波束来对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执行波束恢复。恢复确定单元245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将关于所选择的波束的波束信息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
注意的是,在此,恢复确定单元245执行波束恢复并选择具有更好性能的波束,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恢复确定单元245由于通信信道的性能恶化而确定执行波束恢复的情况下,波束确定单元243可以执行波束恢复并选择具有更好性能的波束。在这种情况下,波束确定单元243基于由报告获取单元244获取的波束报告选择具有更好性能的波束。
注意的是,在此,已经描述了构成网络的基站装置20的功能配置,但是构成基础设施的基站装置30也可以在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中具有类似于基站装置20的波束管理功能的波束管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站装置30具有与基站装置20的功能配置相似的功能配置,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终端设备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终端设备40的配置。终端设备40是可移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设备之类的用户装备(UE)。终端设备40可以与基站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执行无线电通信。此外,终端设备40可以与移动设备50和其他终端设备40执行侧链路通信。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的配置示例的图。终端设备4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输入/输出单元44和控制单元45。注意的是,图16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功能配置不同。此外,终端设备40的功能可以被分布为物理上划分成要实施的多个配置的功能。而且,在终端设备40的配置中,网络通信单元43和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
(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41是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装置和设备(例如,基站装置20和30、其他终端设备40,以及移动设备5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电通信单元41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操作。无线电通信单元41符合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案。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41与NR和LTE都兼容。除了NR或LTE之外,无线电通信单元41还可以与W-CDMA或cdma 2000兼容。此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与使用NOMA的通信兼容。
无线电通信单元4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无线电通信单元41可以分别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注意的是,在无线电通信单元41符合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案的情况下,无线电通信单元41的每个单元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案被单独配置。例如,接收处理单元411和发送处理单元412可以在LTE和NR中被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411处理经由天线413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例如,接收处理单元411对下行链路信号执行信号处理(诸如正交解调、AD转换和合成处理),以生成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单元411将生成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5。
发送处理单元412执行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处理。例如,发送处理单元412对从控制单元45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执行信号处理(诸如编码处理、DA转换和正交调制),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处理单元412从天线213发送生成的上行链路信号。
(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42是能够读写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存储单元42用作用于终端设备40的存储手段。
(网络通信单元)
网络通信单元43是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43包括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具有直接或间接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用作用于终端设备40的网络通信手段。网络通信单元43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与其他设备通信。
(输入/输出单元)
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与用户交换信息的用户接口。例如,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让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设备,诸如键盘、鼠标、操作键和触摸面板。可替代地,输入/输出单元44是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之类的显示设备。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诸如扬声器或蜂鸣器之类的声学设备。此外,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灯之类的照明设备。输入/输出单元44用作用于终端设备40的输入/输出手段(输入手段、输出手段、操作手段或通知手段)。
(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45是控制终端设备4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45由例如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之类的处理器(硬件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45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由执行存储在终端设备40中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注意的是,控制单元45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FPGA中的任何项都可以被看作是控制器。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45控制终端设备40的每个单元,但是在此,将主要描述控制单元45通过使用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情况。
当开始使用波束的侧链路通信时,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45首先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0的测量信息执行波束测量并将执行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20。之后,控制单元45基于从基站装置20获取的波束信息来设置波束,并使用设置的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控制单元45将侧链路通信的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20。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16中所示,控制单元45包括测量执行单元451、波束设置单元452、通信控制单元453、通信测量单元454和报告生成单元455。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测量执行单元451到报告生成单元455)是指示控制单元45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每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功能块的配置方法是任意的。注意的是,控制单元45可以配置在与上述功能块的功能单元不同的功能单元中。
测量执行单元451基于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测量信息来执行波束测量。例如,测量执行单元451在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令扫掠具有预定输出方向和增益的波束的同时,接收由作为侧链路通信的通信伙伴的其他终端设备40发送的基准信号RS。例如,测量执行单元451计算接收到的基准信号RS的RSRP。可替代地,测量执行单元451可以计算基准信号RS的RSSI和RSRQ。
此外,除了基准信号RS的RSRP之外,测量执行单元451还收集例如同步信号、信道繁忙率(CBR)、信道占用率(CR)、自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干扰级别(例如,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移动性信息等。测量执行单元451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41将计算出的或收集到的信息作为测量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
在此,已经描述了测量执行单元451作为基准信号RS的接收侧执行波束测量的情况,但是例如,测量执行单元451可以作为发送侧执行波束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测量执行单元451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令以预定周期向作为侧链路通信的通信伙伴的其他终端设备40发送基准信号RS。此时,测量执行单元451可以在根据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令扫掠具有预定输出方向和增益的波束的同时发送基准信号RS。注意的是,作为侧链路通信的通信伙伴的其他终端设备40将测量报告通知给作为基准信号RS的接收侧的基站装置20。
波束设置单元452基于从基站装置20通知的波束信息来设置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波束。例如,波束设置单元452将由波束的仰角、波束的方位角和波束宽度中的至少一个指定的波束的输出方向设置为在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波束。可替代地,波束设置单元452可以设置波束的增益。此外,波束设置单元452可以在发送信号的情况下和接收信号的情况下分别设置不同的波束。
通信控制单元453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41以通过使用由波束设置单元452设置的波束来执行与作为通信伙伴的其他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因而,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波束与其他终端设备40执行侧链路通信,并且可以提高侧链路通信的质量。
通信测量单元454通过通信控制单元453测量侧链路通信的通信状态。例如,通信测量单元454以预定周期测量与接收功率相关的参数、与信道状态相关的参数和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与接收功率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RSRP、RSSI、RSRQ等。此外,与信道状态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等级指示符(RI)等。
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CBR反馈、CR反馈和混合ARQ(HARQ)反馈。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包括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业务模式、能力、由终端设备40提供的服务的类型等。此外,与通信性能相关的参数的示例可以包括侧链路通信的QoS要求、侧链路通信的QoE要求以及关于传输功率和功耗的信息(诸如终端设备40的剩余电池电量等)。
报告生成单元455基于由通信测的单元454测量的每个参数来生成侧链路通信的结果作为波束报告,并将波束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报告生成单元455通过使用例如上行链路PUCCH或上行链路PUSCH将波束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注意的是,用于通知波束报告的资源由来自基站装置20的通知配置。可替代地,可以预先配置资源。
注意的是,在基站装置20基于由报告生成单元455执行的波束报告执行波束恢复的情况下,例如,波束设置单元452基于基站装置20的波束恢复来重置波束。通信控制单元453通过使用由波束设置单元452重置的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
<2-3.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考图17描述由信息处理系统1使用波束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如图17中所示,基站装置20在终端设备401和402中设置波束测量所需的参数(步骤S101)。基站装置20将包括设置的参数的测量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和402(步骤S102)。
接下来,终端设备401和402执行波束测量(步骤S103)。终端设备401和402将所执行的波束测量的结果作为测量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步骤S104和S105)。
基站装置20基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来确定要用于终端设备401和402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步骤S106)。基站装置20分别为终端设备401和402确定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波束。基站装置20将关于所确定的波束的波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和402(步骤S107)。
已经接收到波束信息的终端设备401和402设置波束(步骤S108和S109),并且通过使用设置的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S110)。终端设备401和402测量正被执行的侧链路通信的通信状态(步骤S111和S112),并将测量结果作为波束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步骤S113和S114)。
已经接收到波束报告的基站装置20确定是否是波束故障,并根据需要执行波束恢复(步骤S115)。基站装置20将波束恢复的结果作为波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和402(步骤SS116)。注意的是,终端设备401和402在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令通过使用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同时,以预定周期测量步骤S111和S112中的通信状态并通知波束报告。此外,在图17中,已经作为示例描述了作为示例的基站装置20执行波束恢复的情况。但是,在确定基站装置20不处于波束故障状态的情况下,由基站装置20执行的步骤S115将被省略。
<3.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3-1.第一修改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8和1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第一修改示例。在本修改示例中,基站装置20不确定波束,而是确定终端设备40的波束的范围(或用于确定波束的约束条件),并且由终端设备40确定实际用于通信的波束。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基站装置20的配置示例的图。图18中所示的基站装置20包括约束确定单元246来代替波束确定单元243。其他构成要素与图15中的构成要素相同。
约束确定单元246基于由结果获取单元242获取的波束测量的结果来确定在侧链路通信时要由终端设备40使用的波束的约束条件。约束确定单元246确定例如波束的仰角、波束的方位角和波束宽度的可用范围,作为波束的输出方向的约束条件。可替代地,约束确定单元246可以将波束的增益的范围确定为约束条件。约束确定单元246将所确定的约束条件作为约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
注意的是,当被确定为波束故障时,恢复确定单元245通过改变约束条件来执行波束恢复。恢复确定单元245将改变的约束条件通知给终端设备40。
除了波束设置单元452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0的约束信息确定波束之外,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终端设备40具有与图16中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功能配置相似的功能配置。注意的是,除了在约束信息的范围内确定波束之外,终端设备40确定波束的方法与图15中所示的基站装置20的波束确定单元243中的确定方法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注意的是,与图17中所示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相同的处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当从终端设备401和402接收到测量报告时,基站装置20基于测量报告确定波束约束条件(步骤S201)。基站装置20将关于所确定的约束条件的约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和402(步骤S202)。
终端设备401和402基于约束条件确定波束(步骤S203和S204),并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步骤S110)。
此外,在步骤S115中执行波束恢复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将波束恢复的结果作为约束信息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和402(步骤SS205)。
如上所述,由于波束设置单元452基于约束信息来确定波束,因此与在没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波束的情况相比,波束设置单元452可以减少波束确定处理的负荷。此外,由于基站装置20仅需要确定约束条件而不是波束本身,因此可以减少波束确定处理的负荷。
<3-2.第二修改示例>
注意的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中,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1和402在基站装置20的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在终端设备401和402之一在基站装置20的小区的覆盖范围(部分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覆盖范围外的终端设备无法从基站装置20接收波束信息等。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修改示例中,例如,在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在此,例如终端设备401)向覆盖范围之外的终端设备(在此,例如终端设备402)中继由基站装置20通知的波束信息等。因而,在基站装置20的覆盖范围外的终端设备402可以获取设置波束所需的信息,并且终端设备401和402可以使用波束执行侧链路通信。注意的是,以相似的方式,还可以将由终端设备402通知给基站装置20的测量报告等中继给终端设备401,以向基站装置20通知。
注意的是,在此,在终端设备402和基站装置20之间执行中继的设备是终端设备401,但不限于此,并且例如,终端设备401以外的终端设备40、移动设备50或者基站装置20以外的基站装置也可以执行中继。
<4.第二实施例>
<4-1.第二实施例的概述>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的概述的图。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基站装置20不确定波束,并且由基站装置20向其设置确定波束的授权的终端设备(在下文中,也称为主终端)400确定波束。
如图20中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基站装置20、主终端400,以及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1和402。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主终端400管理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中的波束。
如图20中所示,基站装置20将终端设备400指定为执行终端设备401和402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管理的主终端(步骤S10)。注意的是,主终端400的波束管理方法与图10和11中所示的基站20的波束管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4-2.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基站装置的配置]
接下来,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的配置示例的图。在图21中所示的基站装置20中,控制单元24包括信息获取单元247、终端确定单元248和取消确定单元249来代替测量设置单元241到恢复确定单元245。
信息获取单元247从终端设备40获取确定主终端400所需的信息。信息获取单元247从终端设备40获取例如关于能力的信息。可替代地,信息获取单元247可以获取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
终端确定单元248基于由信息获取单元247获取的信息来确定主终端400。例如,终端确定单元248基于信息获取单元247获取的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将靠近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1和402的终端设备40确定为主终端400。终端确定单元248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向所确定的主终端400发送用于给予授权的授权通知。
例如,终端确定单元248通过指示所确定的主终端400的过程或参数来给予授权。终端确定单元248通过使用例如RRC、SIB、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PDCCH、PDSCH等来执行这种指示。
取消确定单元249确定取消被给予给主终端400的授权。取消确定单元249基于例如主终端400的能力和位置信息来确定授权的取消。可替代地,取消确定单元249可以根据来自主终端400的取消请求或终端设备40的通信状态来确定授权的取消。
例如,在确定由终端设备401和402以外的终端设备40执行的通信的质量由于主终端400的波束管理而恶化的情况下,取消确定单元249取消对主终端400的授权。注意的是,取消确定单元249根据来自终端设备40的报告来确定由终端设备401和402以外的终端设备40执行的通信的质量是否恶化。
可替代地,取消确定单元249可以在确定终端设备401和402中的至少一个在主终端400的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取消对主终端400的授权。例如,取消确定单元249基于终端设备401和402以及主终端400的位置信息来执行确定。可替代地,取消确定单元249可以基于来自主终端400或终端设备401和402的通知来执行确定。
取消确定单元249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向对其确定取消的主终端400发送取消通知。终端确定单元248通过使用例如RRC、SIB、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PDCCH、PDSCH等来发送取消通知。
注意的是,例如,在终端确定单元248设置授权被给予主终端400的有效期的情况下,取消确定单元249可以通过包括给予授权的有效期来省略取消的确定和取消通知的发送。
[主终端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22描述主终端400的配置。图2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主终端400的配置示例的图。主终端400是可移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主终端400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设备之类的用户装备(UE)。可替代地,主终端400可以是UE型RSU。主终端400可以与基站装置20和基站装置30执行无线电通信。此外,主终端400可以与移动设备50和其他终端设备40执行侧链路通信。
如图22中所示,主终端40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输入/输出单元44和控制单元46。注意的是,图22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功能配置不同。此外,主终端400的功能可以被分布为物理上划分成要实施的多个配置的功能。而且,在主终端400的配置中,网络通信单元43和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不是必要的构成要素。
注意的是,无线电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和输入/输出单元44的功能配置与图16中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无线电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和输入/输出单元44的功能配置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控制单元46是控制主终端40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46由例如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之类的处理器(硬件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46通过使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由执行存储在主终端400中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的处理器来实现。注意的是,控制单元46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CPU、MPU、ASIC、FPGA中的任何项都可以被看作是控制器。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46控制主终端400的每个单元,但在此,将主要描述从基站装置20向控制单元46给予授权并且控制单元46执行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控制的情况。
主终端400的控制单元46基于由终端设备40获得的波束测量结果来确定要用于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此外,控制单元46获取终端设备40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的波束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执行波束恢复。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如图22中所示,控制单元46包括测量设置单元461、结果获取单元462、波束确定单元463、报告获取单元464和恢复确定单元465。构成控制单元46的每个块(测量设置单元461到恢复确定单元465)是指示控制单元46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每个功能块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功能块的配置方法是任意的。注意的是,控制单元46可以配置在与上述功能块的功能单元不同的功能单元中。
注意的是,构成控制单元46的每个块(测量设置单元461到恢复确定单元465)的具体功能配置与构成图15中所示的基站装置20的控制单元24的每个块(测量设置单元241到恢复确定单元245)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4-3.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图2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链路通信处理的流程的序列图。
如图23中所示,基站装置20确定主终端400(步骤S301)。基站装置20向所确定的主终端发送授权通知(步骤S302)。注意的是,在下文中,除了基站装置20被主终端400替代之外,步骤S101至S110的处理与图17的处理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随后,当基站装置20确定取消对主终端400的授权时(步骤S303),基站装置20向主终端400发送取消通知(步骤S304)。因而,当对主终端400的授权被取消时,基站装置20代替主终端400执行终端设备401和402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管理。由于以下处理与图17的处理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5.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示例>
<5-1.第一修改示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主终端400确定终端设备401和402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但是,例如,主终端400可以确定波束约束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示例的基站装置20类似地,主终端400包括约束确定单元246来代替波束确定单元243,并且基于由结果获取单元242获取的波束测量的结果来确定在侧链路通信时终端设备40要使用的波束的约束条件。类似地,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基于由主终端400通知的约束信息来确定波束。
如上所述,即使在主终端400执行波束管理的情况下,主终端400也可以通过确定波束约束条件来执行波束管理。
<5-2.第二修改示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在取消对主终端400的授权之后,基站装置20执行终端设备401和402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管理,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取消对主终端400的授权之后,基站装置20可以将其他终端设备40确定为新的主终端并给予授权。因而,与主终端400不同的主终端执行终端设备401和402的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管理。
<6.其他修改示例>
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中,波束确定单元243和463基于测量报告确定波束,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可以基于机器学习来确定波束。
具体而言,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预先学习其中测量报告的结果(例如,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基准信号RS的RSRP等)被输入并且波束信息被输出的模型。模型的学习是通过例如深度学习(DNN)来执行的。可替代地,除了DNN之外,还可以使用各种神经网络,诸如循环神经网络(R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此外,学习模型不限于使用DNN等的学习模型,并且还可以使用通过使用诸如决策树或支持向量机之类的各种其他机器学习来学习的学习模型。注意的是,例如,这种模型被存储在存储单元22和42中。
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将从终端设备40获取的测量报告的结果用作输入,并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来确定波束。注意的是,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可以基于例如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可输出的波束和其他终端设备40的通信状态通过机器学习来确定波束。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可以通过使用波束扫掠和波束测量的结果以外的信息来确定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要使用的波束。因而,可以省略终端设备40的波束扫掠和波束测量,并且可以减少终端设备40的处理负荷。
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中,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执行测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以外的终端设备(在下文中,也称为代理终端)也可以代替终端设备40来执行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20可以指定执行测量的代理终端,或者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可以指定执行测量的代理终端。例如,当基站装置20或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发送对代理测量的请求时,代理终端执行代理测量。
代理终端将测量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20或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在终端设备40接收到测量结果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将接收到的测量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20。
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中,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401和402中的每一个向基站装置20执行波束报告,但是本公开是不限于此。
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的PSCCH向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设备40通知波束报告。例如,接收侧的终端设备401可以将波束报告通知给发送侧的终端设备402,并且终端设备402可以通过使用上行链路PUCCH将终端设备401的波束报告和自身设备的波束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注意的是,发送侧的终端设备402可以将波束报告通知给接收侧的终端设备401,并且终端设备401可以将终端设备401和402的波束报告一并通知给基站装置20。
可替代地,例如,终端设备401和402中的每一个可以将波束报告通知给通信伙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发送侧的一个终端设备40(诸如终端设备)作为代表将终端设备401和402的波束报告通知给基站装置20。
注意的是,在此,终端设备40通过使用PSCCH向通信伙伴通知波束报告,但是可以通过使用例如PSSCH或PSFCH来通知波束报告。此外,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PUSCH代替PUCCH向基站装置20通知波束报告。
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中,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确定波束故障并执行波束恢复,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终端设备40可以确定波束故障并执行波束恢复。可替代地,终端设备40可以确定波束故障,并根据需要请求基站装置20或主终端400执行波束恢复。
可替代地,例如,在终端设备401确定波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请求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设备402确定波束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请求确定波束故障的终端设备402可以根据需要请求基站装置或主终端400执行波束恢复,并且终端设备402可以执行波束恢复。
可替代地,终端设备402可以将波束故障的确定结果通知给终端设备401。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401可以请求基站装置或主终端400执行波束恢复,并且终端设备401可以执行波束恢复。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和修改示例中,已经作为示例描述了存在一个主终端400的情况。但是,基站装置20可以对多个主终端400给予授权。例如,在执行多个侧链路通信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可以为每个侧链路通信设置主终端400。可替代地,可以为多个侧链路通信设置一个主终端400。可以设置执行一个或多个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管理的多个主终端400。注意的是,多个主终端400通过使用PSCCH彼此共享信息。
在上述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以及修改示例中,已经作为示例描述了采用NR侧链路通信作为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NR以外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信息处理系统1可以采用LTE作为无线电接入技术,或者可以采用LTE和NR两者。可替代地,信息处理系统1可以采用NR、LTE以外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此外,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和30、终端设备40、移动设备50和主终端400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通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
例如,用于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被存储在诸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软盘或硬盘之类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被分发。例如,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并且执行上述处理以配置控制设备。此时,控制设备可以是基站装置20和30、终端设备40、移动设备50或主终端400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此外,控制设备可以是基站装置20和30、终端设备40、移动设备50或主终端400的内部设备(例如,控制单元13或控制单元140)。
此外,可以将通信程序存储在包括在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中的盘设备中,并且可以将通信程序下载到计算机。此外,上述功能可以通过操作系统(OS)和应用软件的合作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除OS以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介质中并被分发,或者除OS以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服务器装置中并被下载到计算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当中,被描述为自动执行的处理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手动执行,或者被描述为手动执行的处理的全部或部分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自动执行。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文档和附图中所示的处理过程、具体名称以及包括各种数据和参数的信息可以任意改变。例如,每个图中图示的各种信息不限于图示的信息。
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每个设备的每个构成要素是功能上的概念性元素,并且不一定如附图中所示那样物理配置。即,每个设备的分布和集成的具体形式不限于图示的形式,并且其全部或部分可以根据各种负荷、使用状态等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分布或集成在任意单元中。
此外,可以在处理内容彼此不矛盾的区域中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
<7.结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每个实施例,通信控制装置(例如,基站装置20和主终端400)包括控制单元(例如,控制单元24和46)。控制单元向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第一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和第二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2)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因而,第一和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使用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并且可以执行高质量的侧链路通信。此外,可以在不增加第一和第二通信设备的附加处理的情况下设置适当的波束,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质量。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每个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此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和修改示例的构成要素。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实施例的效果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并且可以获得其他效果。
注意的是,本技术还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
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其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2)
根据(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被从基站装置给予控制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的授权,并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3)
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取消通知被取消所述授权。
(4)
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通知包括关于波束的输出方向或波束的增益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的所述波束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使用基于所述波束信息生成的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
(5)
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包括波束的约束条件的所述波束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约束条件的范围内确定波束,并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
(6)
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波束的输出方向的范围或波束的增益的范围中的至少一个。
(7)
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获取的波束测量信息来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8)
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获取的波束测量信息来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9)
根据(7)或(8)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关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一个发送的基准信号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10)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11)
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以下单元的通信控制程序:
控制单元,其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附图标记列表
1 信息处理系统
10 管理装置
20,30 基站装置
40 终端设备
50 移动设备
11,23,43 网络通信单元
12,22,42 存储单元
13,24,45 控制单元
21,41 无线电通信单元
44 输入/输出单元
211,411 接收处理单元
212,412 发送处理单元
213,413 天线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其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被从基站装置给予控制侧链路通信的波束的授权,并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取消通知被取消所述授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通知包括关于波束的输出方向或波束的增益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的所述波束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使用基于所述波束信息生成的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包括波束的约束条件的所述波束信息,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约束条件的范围内确定波束,并通过使用所确定的波束来执行侧链路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波束的输出方向的范围或波束的增益的范围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获取的波束测量信息来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获取的波束测量信息来生成所述波束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波束测量信息包括关于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一个发送的基准信号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10.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11.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以下单元的通信控制程序:
控制单元,其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通知关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的波束的波束信息。
CN202080060154.3A 2019-09-04 2020-08-13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Pending CN114342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1588 2019-09-04
JP2019-161588 2019-09-04
PCT/JP2020/030745 WO2021044819A1 (ja) 2019-09-04 2020-08-13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2443A true CN114342443A (zh) 2022-04-12

Family

ID=7485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0154.3A Pending CN114342443A (zh) 2019-09-04 2020-08-13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27680A4 (zh)
JP (1) JPWO2021044819A1 (zh)
CN (1) CN114342443A (zh)
WO (1) WO20210448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800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侧行链路sl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046442A1 (en) * 2019-12-13 2023-02-1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WO2023079946A1 (ja) * 2021-11-08 2023-05-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WO2024057551A1 (ja) * 2022-09-16 2024-03-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2690A (ja) * 2005-10-07 2007-04-19 Denso Corp 走行支援システム
CN107079469A (zh) * 2014-11-05 2017-08-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d2d通信系统中取消通过侧链路缓冲器状态报告触发的调度请求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419295A (zh) * 2017-02-10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WO2018221829A1 (ko) * 2017-05-28 2018-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09454A1 (ko) * 2017-07-07 2019-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26427A1 (ja) * 2017-08-03 2019-0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9029814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LATERAL LINK INTERFERENCE WITH BEAM SELECTION TECHNIQUE
WO2019036578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NG RESOURCES FOR LATERAL LIN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GEOLOCATION INFORMATION
CN109565318A (zh) * 2016-07-29 2019-04-02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9081001A1 (en) * 2017-10-25 2019-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USER PLANE SIGNALING FROM A REMOTE LATERAL BINDING CONTROL SERVER INTO CONTROL PLANE SIGNALING
CN109923799A (zh) * 2016-11-11 2019-06-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波束恢复的方法
CN109981155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089045A (zh) * 2016-12-26 2019-08-02 索尼公司 基站、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WO2019160973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v2x autonomous directional resource sel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9918A1 (en) * 2009-11-20 2011-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network discovery
JP2011223135A (ja) * 2010-04-06 2011-11-04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6669041B2 (ja) 2016-05-12 2020-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02690A (ja) * 2005-10-07 2007-04-19 Denso Corp 走行支援システム
CN107079469A (zh) * 2014-11-05 2017-08-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d2d通信系统中取消通过侧链路缓冲器状态报告触发的调度请求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565318A (zh) * 2016-07-29 2019-04-02 索尼公司 终端装置,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9923799A (zh) * 2016-11-11 2019-06-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波束恢复的方法
CN110089045A (zh) * 2016-12-26 2019-08-02 索尼公司 基站、终端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CN108419295A (zh) * 2017-02-10 2018-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WO2018221829A1 (ko) * 2017-05-28 2018-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09454A1 (ko) * 2017-07-07 2019-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26427A1 (ja) * 2017-08-03 2019-0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9029814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LATERAL LINK INTERFERENCE WITH BEAM SELECTION TECHNIQUE
WO2019036578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NG RESOURCES FOR LATERAL LIN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GEOLOCATION INFORMATION
WO2019081001A1 (en) * 2017-10-25 2019-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USER PLANE SIGNALING FROM A REMOTE LATERAL BINDING CONTROL SERVER INTO CONTROL PLANE SIGNALING
CN109981155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9160973A1 (en) * 2018-02-13 2019-08-22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v2x autonomous directional resource sele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800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侧行链路sl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7680A4 (en) 2022-10-26
JPWO2021044819A1 (zh) 2021-03-11
WO2021044819A1 (ja) 2021-03-11
EP4027680A1 (en) 2022-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0712B2 (en) Circuit,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EP402768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KR20220009382A (ko) 통신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US2023004644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JP745243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48071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046640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rminal device
WO2022217526A1 (en) Techniques for precoding air-to-ai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US20230074011A1 (en) Manag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roadcast Signals
EP3753266A1 (en)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US20220330334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3201559A1 (en) Emergency messaging using mobile relay
WO2023123015A1 (en) Techniques for aircraft relaying
WO202107063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4034065A1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24034066A1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23206215A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uplink power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emergency message relaying
WO202308512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KR20240041615A (ko) 셀룰라 기반의 항공기 통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23058266A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