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7081B -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7081B
CN114337081B CN202111634439.6A CN202111634439A CN114337081B CN 114337081 B CN114337081 B CN 114337081B CN 202111634439 A CN202111634439 A CN 202111634439A CN 114337081 B CN114337081 B CN 114337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haft
shaft
shell
permanent magnet
magne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4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7081A (zh
Inventor
张沐昌
李波
陈少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d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d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d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de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44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7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0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70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永磁电机本体和复合运动组件,复合运动组件包括壳体、顶盖、安装板、连接组件、输出装置、第一连接装置、手动调节组件、第二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和锁紧装置,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壳体内有安装板,连接组件包括有输出装置和第一连接装置,手动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和锁紧装置,通过连接组件使得第二连接轴机能够旋转也能够水平摆动,增大该实用的使用范围,当需要将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固定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组件对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进行人为调节,直至将第二连接轴调节至需求的角度,并将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固定住,实现角度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常见的驱动源,能够将其他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电机的输出轴只能够旋转,在实际的需求中,通常只需要将电机的输出轴与设备的连接轴连接即可,由于运动的多样性,存在需要驱动轴在旋转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摆动,此时通过电机的输出轴之间连接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包括永磁电机本体和复合运动组件,复合运动组件包括:
壳体,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盖,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安装板;
连接组件,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连接组件与位于壳体外的永磁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输出的输出装置和用于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输出装置具有向外伸出壳体的一个可摆动和旋转的输出端,第一连接装置与输出装置和永磁电机本体的输出轴连接;
手动调节组件,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输出端的摆动角度,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手动调节组件包括有用于与输出装置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输出端摆动角度的调节装置和用于锁紧调节装置的锁紧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位于壳体内部,调节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连接,调节装置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锁紧装置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轴,呈竖直状态,第一连接轴与壳体的底部和安装板轴接;
第一支撑臂,呈竖直状态,第一支撑臂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位于安装板的上方;
第二连接轴,呈水平状态,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一轴座与第一支撑臂的上端轴接,第二连接轴的端部向外穿过壳体,所述第二连接轴即为上述输出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壳体上成型有供第二连接轴穿过的水平的第一条形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
支撑圆柱,呈竖直状态,支撑圆柱的下端与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圆柱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板;
第二支撑臂,呈竖直状态,第二支撑臂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这支撑圆柱的上端上;
第三连接轴,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轴座与第二支撑臂的上端轴接,第三连接轴的端部穿过壳体与永磁电机本体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万向连接器,数量为两个,两个万向连接器分别与第三连接轴的端部和第二连接轴的端部固定连接;
滑杆,呈水平状态,一端与万向连接器固定连接,滑杆的另一端朝向另外一个万向连接器设置;
套筒,呈水平状态,套筒与滑杆同轴线设置,套筒的一端与远离滑杆的万向连接器固定连接,套筒滑动套设在滑杆上;
第一导向栓,呈竖直状态,所述套筒上成型有水平的条形滑槽,条形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套筒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栓滑动穿过条形滑槽与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
第四连接轴,呈竖直状态,第四连接轴与壳体的底部和安装板轴接;
第一齿条,固定套设在第四连接轴上,第一齿轮位于安装板的下方;
第二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连接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涡轮,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涡轮位于安装板的上方;
限位板,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底部,限位板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
第二导向栓,呈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上成型有与第一连接轴同轴线的弧形滑槽,第二导向栓滑动穿过弧形滑槽与第二齿轮旋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水平导向机构,固定设置在安装板的上端,水平导向机构包括有一个水平移动的滑块;
拉杆,呈水平状态,其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拉杆的另一端向外穿过壳体;
蜗杆,呈水平状态,蜗杆的轴线方向与滑块的一端方向垂直,蜗杆与涡轮相啮合,蜗杆通过两个第三轴座与滑块轴接;
连接杆,与蜗杆同轴线设置,连接杆的一端与蜗杆靠近壳体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成型有水平的第二条形通槽,连接杆的另一端滑动穿过第二条形通槽,连接杆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手轮,手轮位于壳体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上,第一固定座位于连接杆的上方;
第三导向栓,数量为两个,均呈竖直状态,两个第三导向栓的下端均与第一固定座旋接固定;
锁止件,呈竖直状态,滑动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上,锁止件的下端向下抵触在连接杆上;
弹簧,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上,每个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三导向栓的头部和锁止件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件的下端成型有与连接杆贴合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上成型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通过若干个滑轮机构与滑杆滑动连接,若干个滑轮机构沿套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滑轮机构均固定设置在套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栓上滑动套设有滑套,滑套与弧形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导向机构还包括:
第二固定座,数量为两个,均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两个固定座分位于涡轮的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座沿滑块的滑动方向间距设置;
导向杆,数量为四个,均呈水平状态,四个导向杆呈水平状态设置,每个导向杆的轴线均与蜗杆的轴线垂直,所述滑块滑动套设在四个导向杆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一,通过连接组件使得第二连接轴机能够旋转也能够水平摆动,增大该实用的使用范围;
其二,当需要将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固定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组件对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进行人为调节,直至将第二连接轴调节至需求的角度,并将第二连接轴的摆动角度固定住,实现角度可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复合运动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实施例的复合运动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输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手动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的锁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的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的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壳体;2-安装板;3-连接组件;4-永磁电机;5-输出装置;6-第一连接装置;7-手动调节组件;8-第二连接装置;9-调节装置;10-锁紧装置;11-第一连接轴;12-第一支撑臂;13-第二连接轴;14-第一轴座;15-第一条形通槽;16-支撑圆柱;17-第二支撑臂;18-第三连接轴;19-第二轴座;20-万向连接器;21-滑杆;22-套筒;23-第一导向栓;24-条形滑槽;25-第四连接轴;26-第一齿条;27-第二齿轮;28-涡轮;29-限位板;30-第二导向栓;31-弧形滑槽;32-水平导向机构;33-滑块;34-拉杆;35-蜗杆;36-第三轴座;37-连接杆;38-第二条形通槽;39-手轮;40-第一固定座;41-第三导向栓;42-锁止件;43-弹簧;44-弧形部;45-防滑纹;46-滑轮机构;47-滑套;48-第二固定座;49-导向杆;50-顶盖;51-复合运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电机本体4和复合运动组件51,复合运动组件51包括:
壳体1,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盖50,壳体1内部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安装板2;
连接组件3,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部,连接组件3与位于壳体1外的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组件3包括用于输出的输出装置5和用于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6,输出装置5具有向外伸出壳体1的一个可摆动和旋转的输出端,第一连接装置6与输出装置5和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连接;
手动调节组件7,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5输出端的摆动角度,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手动调节组件7包括有用于与输出装置5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8、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5输出端摆动角度的调节装置9和用于锁紧调节装置9的锁紧装置10,第二连接装置8位于壳体1内部,调节装置9与第二连接装置8连接,调节装置9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上,锁紧装置10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
当永磁电机本体4启动时,带动连接组件3启动,带动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旋转,在调节装置9未使用时,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能够跟随连接的设备进行水平摆动,当需要将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的摆动角度调整至一定的角度,并将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的角度固定住时,将锁紧装置10打开,手动启动调节装置9,带动第二连接装置8启动,通过第二连接装置8带动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调整摆动角度,当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的摆动角度调整好时,通过锁紧装置10将调节装置9固定住,使得整个手动调节组件7锁住,使得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无法再水平摆动。
所述输出装置5包括:
第一连接轴11,呈竖直状态,第一连接轴11与壳体1的底部和安装板2轴接;
第一支撑臂12,呈竖直状态,第一支撑臂12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轴1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12位于安装板2的上方;
第二连接轴13,呈水平状态,第二连接轴13通过第一轴座14与第一支撑臂12的上端轴接,第二连接轴13的端部向外穿过壳体1,所述第二连接轴13即为上述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所述壳体1上成型有供第二连接轴13穿过的水平的第一条形通槽15。
当第二连接轴13旋转时,第二连接轴13围绕第一连接轴11旋转,第二连接轴13在第一条形通槽15内水平摆动,同时永磁电机本体4通过第一连接装置6带动第二连接轴13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6包括:
支撑圆柱16,呈竖直状态,支撑圆柱16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圆柱16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板2;
第二支撑臂17,呈竖直状态,第二支撑臂17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这支撑圆柱16的上端上;
第三连接轴18,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轴座19与第二支撑臂17的上端轴接,第三连接轴18的端部穿过壳体1与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万向连接器20,数量为两个,两个万向连接器20分别与第三连接轴18的端部和第二连接轴13的端部固定连接;
滑杆21,呈水平状态,一端与万向连接器20固定连接,滑杆21的另一端朝向另外一个万向连接器20设置;
套筒22,呈水平状态,套筒22与滑杆21同轴线设置,套筒22的一端与远离滑杆21的万向连接器20固定连接,套筒22滑动套设在滑杆21上;
第一导向栓23,呈竖直状态,所述套筒22上成型有水平的条形滑槽24,条形滑槽24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2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栓23滑动穿过条形滑槽24与滑杆21固定连接。
当永磁电机本体4启动时,带动第三连接轴18旋转,滑杆21和套筒22通过第一导向栓23连接,使得滑杆21和套筒22是同步旋转,第三连接轴18带动万向连接器20旋转,从而带动滑杆21和套筒22旋转,从而带动另外一个万向连接器20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接轴13旋转。
当第二连接轴13摆动时,第二连接轴13的轴线与第三连接轴18的轴线不再平行,通过两个万向连接器20,依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轴13旋转,同时第二连接轴13的端部和第三连接轴18的端部的距离也在变化,滑杆21在套筒22内滑动来配合距离的变化,使得第二连接轴13在旋转的同时还能够摆动。
所述第二连接装置8包括:
第四连接轴25,呈竖直状态,第四连接轴25与壳体1的底部和安装板2轴接;
第一齿条26,固定套设在第四连接轴25上,第一齿轮位于安装板2的下方;
第二齿轮27,固定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1上,第二齿轮27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涡轮28,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3上,涡轮28位于安装板2的上方;
限位板29,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限位板29位于第二齿轮27的上方;
第二导向栓30,呈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29上成型有与第一连接轴11同轴线的弧形滑槽31,第二导向栓30滑动穿过弧形滑槽31与第二齿轮27旋接固定。
当需要调节第二连接轴13的摆动角度时,调节装置9带动涡轮28旋转,涡轮28带动第四连接轴25旋转,第四连接轴25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27旋转,从而带动第一连接轴11旋转,带动第二连接轴13摆动,第二齿轮27带动第二导向栓30在弧形滑槽31内滑动,通过限制第二齿轮27的旋转角度范围来控制第二连接轴13的摆动角度范围,防止第二连接轴13摆动过度撞到壳体1上。
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
水平导向机构32,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的上端,水平导向机构32包括有一个水平移动的滑块33;
拉杆34,呈水平状态,其一端与滑块33固定连接,拉杆34的另一端向外穿过壳体1;
蜗杆35,呈水平状态,蜗杆35的轴线方向与滑块33的一端方向垂直,蜗杆35与涡轮28相啮合,蜗杆35通过两个第三轴座36与滑块33轴接;
连接杆37,与蜗杆35同轴线设置,连接杆37的一端与蜗杆35靠近壳体1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成型有水平的第二条形通槽38,连接杆37的另一端滑动穿过第二条形通槽38,连接杆37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手轮39,手轮39位于壳体1的外侧。
当需要调节第二连接轴13的摆动角度时,就需要带动涡轮28旋转,手轮39旋转,带动连接杆37旋转,连接杆37带动蜗杆35旋转,蜗杆35带动涡轮28旋转。
当需要第二连接轴13自由摆动,无需控制时,就需要将蜗杆35和涡轮28分离,将拉杆34向外拉,带动滑块33水平向远离涡轮28的方向滑动,带动涡轮28与蜗杆35分离,从而调节装置9就与第二连接装置8分离,第二连接轴13能够自由摆动。
当需要将蜗杆35和涡轮28重新啮合时,将拉杆34向壳体1内部推,带动滑块33向靠近涡轮28的方向滑动,带动蜗杆35相靠近涡轮28的方向水平滑动,蜗杆35与涡轮28重新啮合在一起,就能够通过转动手轮39控制蜗杆35的旋转。
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
第一固定座40,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上,第一固定座40位于连接杆37的上方;
第三导向栓41,数量为两个,均呈竖直状态,两个第三导向栓41的下端均与第一固定座40旋接固定;
锁止件42,呈竖直状态,滑动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锁止件42的下端向下抵触在连接杆37上;
弹簧43,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4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每个弹簧4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三导向栓41的头部和锁止件42相抵触。
当通过调节装置9将第二连接轴13的摆动角度调节好,需要将此时的摆动角度固定时,锁止件42在弹簧43的作用下竖直向下移动,使得锁止件42的下端紧紧的抵触在连接杆37上,使得连接杆37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很难转动。
当需要转动手轮39时,将锁止件42向上提起,锁止件42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竖直向上滑动,弹簧43被压缩,锁止件42的下端与连接杆37分离,使得连接杆37能够顺利转动,调节第二连接轴13的摆动角度。
当需要将蜗杆35和涡轮28分离时,随着设备运行,会产生振动,存在蜗杆35和涡轮28重新啮合的概率,所以在蜗杆35和涡轮28分离后,锁止件42在弹簧43的作用下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竖直向下滑动,将连接杆37拦截在旁侧,使得连接杆37无法恢复至原位,就避免了蜗杆35和涡轮28在设备的振动中重新啮合。
所述锁止件42的下端成型有与连接杆37贴合的弧形部44,所述弧形部44上成型有防滑纹45。
弧形部44增加力锁止件42与连接杆37的接触面积,防滑纹45增加了锁止件42与连接杆3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锁止件42能够紧紧的锁住连接杆37。
所述套筒22通过若干个滑轮机构46与滑杆21滑动连接,若干个滑轮机构46沿套筒2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滑轮机构46均固定设置在套筒22的内壁上。
滑轮机构46能够减少滑杆21和套筒22滑动时的阻力。
所述第二导向栓30上滑动套设有滑套47,滑套47与弧形滑槽31滑动连接。
滑套47能够保护第二导向栓30,使得第二导向栓30在弧形滑槽31内滑动的更加流畅,减少滑动时的阻力。
所述水平导向机构32还包括:
第二固定座48,数量为两个,均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上,两个固定座分位于涡轮28的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座48沿滑块33的滑动方向间距设置;
导向杆49,数量为四个,均呈水平状态,四个导向杆49呈水平状态设置,每个导向杆49的轴线均与蜗杆35的轴线垂直,所述滑块33滑动套设在四个导向杆49上。
滑块33在导向杆49上水平滑动,通过拉杆34来控制滑块33的移动,两个第二固定座48分别位于涡轮28的两侧,使得滑块33能够带动涡轮28滑动至涡轮28啮合。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电机本体(4)和复合运动组件(51),复合运动组件(51)包括:
壳体(1),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盖(50),壳体(1)内部固定设置有水平的安装板(2);
连接组件(3),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部,连接组件(3)与位于壳体(1)外的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组件(3)包括用于输出的输出装置(5)和用于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6),输出装置(5)具有向外伸出壳体(1)的一个可摆动和旋转的输出端,第一连接装置(6)与输出装置(5)和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连接;
手动调节组件(7),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5)输出端的摆动角度,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手动调节组件(7)包括有用于与输出装置(5)连接的第二连接装置(8)、用于手动调节输出装置(5)输出端摆动角度的调节装置(9)和用于锁紧调节装置(9)的锁紧装置(10),第二连接装置(8)位于壳体(1)内部,调节装置(9)与第二连接装置(8)连接,调节装置(9)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上,锁紧装置(10)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外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5)包括:
第一连接轴(11),呈竖直状态,第一连接轴(11)与壳体(1)的底部和安装板(2)轴接;
第一支撑臂(12),呈竖直状态,第一支撑臂(12)的下端与第一连接轴(1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12)位于安装板(2)的上方;
第二连接轴(13),呈水平状态,第二连接轴(13)通过第一轴座(14)与第一支撑臂(12)的上端轴接,第二连接轴(13)的端部向外穿过壳体(1),所述第二连接轴(13)即为上述输出装置(5)的输出端,所述壳体(1)上成型有供第二连接轴(13)穿过的水平的第一条形通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6)包括:
支撑圆柱(16),呈竖直状态,支撑圆柱(16)的下端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圆柱(16)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板(2);
第二支撑臂(17),呈竖直状态,第二支撑臂(17)的下端固定设置在这支撑圆柱(16)的上端上;
第三连接轴(18),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轴座(19)与第二支撑臂(17)的上端轴接,第三连接轴(18)的端部穿过壳体(1)与永磁电机本体(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万向连接器(20),数量为两个,两个万向连接器(20)分别与第三连接轴(18)的端部和第二连接轴(13)的端部固定连接;
滑杆(21),呈水平状态,一端与万向连接器(20)固定连接,滑杆(21)的另一端朝向另外一个万向连接器(20)设置;
套筒(22),呈水平状态,套筒(22)与滑杆(21)同轴线设置,套筒(22)的一端与远离滑杆(21)的万向连接器(20)固定连接,套筒(22)滑动套设在滑杆(21)上;
第一导向栓(23),呈竖直状态,所述套筒(22)上成型有水平的条形滑槽(24),条形滑槽(24)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2)的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栓(23)滑动穿过条形滑槽(24)与滑杆(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8)包括:
第四连接轴(25),呈竖直状态,第四连接轴(25)与壳体(1)的底部和安装板(2)轴接;
第一齿条(26),固定套设在第四连接轴(25)上,第一齿轮位于安装板(2)的下方;
第二齿轮(27),固定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1)上,第二齿轮(27)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涡轮(28),固定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3)上,涡轮(28)位于安装板(2)的上方;
限位板(29),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限位板(29)位于第二齿轮(27)的上方;
第二导向栓(30),呈竖直状态,所述限位板(29)上成型有与第一连接轴(11)同轴线的弧形滑槽(31),第二导向栓(30)滑动穿过弧形滑槽(31)与第二齿轮(27)旋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9)包括:
水平导向机构(32),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的上端,水平导向机构(32)包括有一个水平移动的滑块(33);
拉杆(34),呈水平状态,其一端与滑块(33)固定连接,拉杆(34)的另一端向外穿过壳体(1);
蜗杆(35),呈水平状态,蜗杆(35)的轴线方向与滑块(33)的一端方向垂直,蜗杆(35)与涡轮(28)相啮合,蜗杆(35)通过两个第三轴座(36)与滑块(33)轴接;
连接杆(37),与蜗杆(35)同轴线设置,连接杆(37)的一端与蜗杆(35)靠近壳体(1)侧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成型有水平的第二条形通槽(38),连接杆(37)的另一端滑动穿过第二条形通槽(38),连接杆(37)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手轮(39),手轮(39)位于壳体(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
第一固定座(40),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上,第一固定座(40)位于连接杆(37)的上方;
第三导向栓(41),数量为两个,均呈竖直状态,两个第三导向栓(41)的下端均与第一固定座(40)旋接固定;
锁止件(42),呈竖直状态,滑动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锁止件(42)的下端向下抵触在连接杆(37)上;
弹簧(43),数量为两个,两个弹簧(4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三导向栓(41)上,每个弹簧(4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三导向栓(41)的头部和锁止件(42)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42)的下端成型有与连接杆(37)贴合的弧形部(44),所述弧形部(44)上成型有防滑纹(4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2)通过若干个滑轮机构(46)与滑杆(21)滑动连接,若干个滑轮机构(46)沿套筒(2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滑轮机构(46)均固定设置在套筒(22)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栓(30)上滑动套设有滑套(47),滑套(47)与弧形滑槽(31)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向机构(32)还包括:
第二固定座(48),数量为两个,均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上,两个固定座分位于涡轮(28)的两侧,两个第二固定座(48)沿滑块(33)的滑动方向间距设置;
导向杆(49),数量为四个,均呈水平状态,四个导向杆(49)呈水平状态设置,每个导向杆(49)的轴线均与蜗杆(35)的轴线垂直,所述滑块(33)滑动套设在四个导向杆(49)上。
CN202111634439.6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Active CN114337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439.6A CN114337081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4439.6A CN114337081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081A CN114337081A (zh) 2022-04-12
CN114337081B true CN114337081B (zh) 2023-07-11

Family

ID=8101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4439.6A Active CN114337081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708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27986U (zh) * 2015-08-07 2015-12-02 胡国枝 角度调节装置以及风扇
CN211351930U (zh) * 2020-03-09 2020-08-25 赣州时代新能源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的永磁同步电机
CN213230551U (zh) * 2020-09-25 2021-05-18 深圳市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摆动的搬运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7081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8189B (zh) Ceps用途中的阻尼偏心运动连杆
US10378243B2 (en) Lock capable of locking movable door
CN107985636A (zh) 一种适用于绳系卫星对接分离的三爪式对接机构
CN110897842A (zh) 按摩调节结构及按摩装置
CN103422724B (zh) 门锁
CN114337081B (zh) 一种可摆动和旋转复合运动的永磁电机
CN207328569U (zh) 蜗轮蜗杆配合间隙调节机构、助力转向器及其系统和车辆
CN207794834U (zh) 一种锁具离合器
KR20160145412A (ko) 차량용 안테나 조립체
AU2019100593A4 (en) A Flipping Device and Vehicle Manufactured by Using the Same
CN219138745U (zh) 具有自闭功能的门合页
CN112719863B (zh) 用于制动软管的调节系统
CN109386198A (zh) 可控速的厢式车后门铰链座
CN112739947A (zh) 机械锁定装置、超声设备的支撑臂以及超声设备
CN214240958U (zh) 一种限位机构和车辆
CN109708396A (zh) 离合自动开门装置及冰箱
CN213083494U (zh) 无人机
CN114628950A (zh) 一种用于大插拔力盲插配合结构的安装装置
CN210586907U (zh) 具有转刀及退刀功能之弹簧成型机
CN111779381A (zh) 电动汽车电子锁离合式手动解锁机构
CN219739288U (zh) 一种频率干扰器
CN218094563U (zh) 一种执行器直行程机构
CN2695318Y (zh) 具有调整和防盗功能的方向机柱
CN110271470A (zh) 一种车辆座椅及其头部保护装置
CN220974302U (zh) 一种伸缩方向盘及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